1962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从这里开始……
——记怀柔县北宅公社一渡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刘宗悦
本报记者 金凤
慢了,还是快了?
动员紧急抗旱的会议一结束,大家马上行动起来。机手刘振山带了助手去检修机器,保管刘田民连夜赶进城去买煤和柴油,生产队长和作业组长凑在一起商量劳力怎样安排,负责夜间浇水的队长匆匆走了,门外不时闪过一盏盏桅灯的微光。几个大队干部蹲在一起合计着哪儿还能修几条小渠,扩大一点浇水面积。……京郊怀柔县北宅公社一渡河大队的抗旱斗争开始了。这个小小的山村现在就像一部开足了马力的机器,每个齿轮都准确、和谐地转动起来。尽管遇到了多年不遇的“掐脖旱”,大秋还是保住了。支部书记刘宗悦轻轻吁了口气。
听着抽水机马达那悦耳的轰鸣,他不禁回想起……
十一年以前的一渡河,群众排着队到大洋山龙王庙求雨。那时他刚从部队复员回来,正担任支部副书记。他想去阻拦大家,一位白胡子老爷爷对他说:不让我们求雨,你就让天下雨!他只得眼睁睁望着求雨的人群愈走愈远……
十年以前的一渡河,组织起第一个初级社。初级社在河东打井,打了三口,别人再不让打了。他和赵广和去动员张永方打井,被张永方轰了出来:“你们是和我家有仇,变着法要来糟蹋我家的地?”你的地,他的地,群众死死守住这一点可怜巴巴的土地,没有办法改变生产面貌。
六年以前的一渡河,成立了高级社,土地为集体所有,这才能够实现刘宗悦多年来的愿望:在河东开一道大渠,把一渡河水引上浇灌庄稼地!
这是组织起来的群众和大自然进行的第一回搏斗。
四天四夜过去了,土挖到五尺深,没有引上水,一部分群众已经泄气。刘宗悦耐心动员了一番,大家又接连挖了五天。工程愈来愈艰巨,挖到两丈多深,还是引不上水,不光群众,连党员干部也觉得浑身没劲,躺在垅沟上,不想再干了。刘宗悦一见这等光景,自然十分着急。他在地头召开了支委会,他对大家说:一渡河过去跟敌人斗争,是铮铮响的铁汉子。敌人放火烧了我们大半条街,我们抹抹眼泪,又跟敌人干起来。眼前这条小渠,能把咱们难住?他这一番话,在曾坚持山区斗争的共产党员的心里,点燃起了为党的事业赴汤蹈火、勇于斗争的烈火,当刘宗悦把棉衣、棉裤一甩,只穿一身单衣跳下渠道时,几十名共产党员和上百名群众跟着都跳下渠去。一天一夜以后,一渡河水终于顺着河东大渠直奔干旱的土地了。那一年,小麦每亩收了二百八十多斤。
公社化以后,一渡河年年兴修水利。他们一共修了九条渠道,全村80%的土地变成水浇地。一向从山外用毛驴往里驮粮的一渡河,如今用汽车往外运粮食。农林牧副各业都发展起来,社员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今年遇上几十年不遇的秋旱,群众再不到大洋山求雨了,党支部一声号召抗旱,群众立即行动起来。
“现在我懂得,对待群众,千万不能性急。归根到底,是群众自己解放自己。我们的任务是引导他们在实际行动中觉悟起来,认识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走,看起来是慢了,结果常常是快得多!”这是刘宗悦在一渡河工作十多年的体会。
学生和先生
刘宗悦从小离家,参军十年,回来以后,许多庄稼活都不会。有一回,老顺起在当街说道:“二十四节气都闹不清,还领导咱生产哩!”刘宗悦明白是在说他,他没有生气,反说老人家说得对,不懂生产,怎么能领导大伙搞好生产呢?
他找到老农赵广和,和他在一个互助组,一块下地干活。怎样扶犁,怎样撒籽,怎样耪地,怎样追肥……一项项农活,赵广和仔仔细细地教,刘宗悦恭恭敬敬地学。不上两年,耕耩锄耪的一般农活,刘宗悦都拿得起来。只是他很明白,老农的耕作经验是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不是他学几年就能学到家的。在他这些年领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他始终注意向老农学习。赵广和一直是他生产上的好参谋,在生产的节骨眼上给他出了许多好主意。
这个村原来土质贫瘠,多是旱地。能种小麦的地,只有几十亩,还是和玉米间作。河东大渠修好以后,赵广和提出把间垅改平垅,上茬种小麦,下茬种玉米,土地好平整,浇水也方便,产量还能提高。刘宗悦接受了这个意见。第二年小麦每亩收二百多斤,玉米又收三百多斤。河东那片地,平均每亩合五六百斤。在水利条件改善以后,适当提高复种指数,看来是增加产量的捷径。只是小麦要种在好地上,一渡河好地不多,有没有旁的出路呢?毕竟赵广和种庄稼的经验多,他告诉宗悦:豌豆能种在薄地上,收了豌豆种玉米,产量准能提高。宗悦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他和生产队的干部商量以后,1960年秋季,就在向来栽白薯、种豆子的薄沙地上,种了八十三亩豌豆。1961年,这些豌豆亩产一百八十多斤,下茬玉米每亩又收三百多斤。赵广和这几条主意,给一渡河带来多少粮食!但是老广和说得好:好主意也要有人听,宗悦的群众观点强,给他拿主意也痛快!
恭恭敬敬当群众的小学生,刘宗悦看来是能够这样做的了。先当学生,再当先生,刘宗悦能不能够当一名循循善诱的好先生呢?这几年,一渡河生产方面推行不少新办法,有些群众一时接受不了,刘宗悦一面在实践中教育群众,还学会了有意识树立对立面,让群众从正反两面接受教训。
一渡河的南台有一大片鸭梨树。春天时花开似锦,只是开花以后,拇指般大的小梨便纷纷落地,已有十多年不挂果了。别的果树也是挂一年,歇三年。因此一渡河果树不少,收入不多。1958年刘宗悦到怀柔县林业劳动模范李宗德领导的慕天峪参观,看到那里的果树有专人管理,年年挂果。回来以后,他和大家商量,决定抽出几个小伙子来管理果树,还买了二十多架喷雾器。1959年冬天,李宗德来到一渡河给他们当技术指导,教会小伙子们怎样配药、怎样治虫、整枝、浇水和施肥。一渡河的社员祖祖辈辈种了不少树,从来没有这样管理过果树,有的人免不了将信将疑。刘宗悦便和大伙商量,决定在一百八十七棵鸭梨树中,留下三棵不打药、不治虫作为对比教材。1960年秋天,真像奇迹般地,十几年不挂果的梨树消灭了病虫害,结了十万斤鸭梨。那三棵没有打药治虫的梨树,花开后小梨依旧纷纷落地,一个也没剩在枝头。有的人还不服气,说梨树凑巧赶上大年,明年保证一个也不会有。第二年,鸭梨树结了三四万斤梨。今年又结了十多万斤。这一来,人们从心眼里信服了。
干部这样成长起来
有人常羡慕一渡河的工作好,有一大批忠心耿耿、勤劳能干的好干部。这话确实不错。譬如大队长刘宗海精明强干,善于理财,虽然没上过学,脑子里自有一把铁算盘,还是一渡河水利建设的土工程师。林业队长刘宗杰埋头苦干,钻研技术,在治理果树方面可以算得是位小专家。副大队长张永田、杨永玉,生产队长刘田雨、王宝忠都是生产上的能手,种田的行家,高级社以来就积累了组织生产、领导集体经济的经验。猪场场长刘凤鸣、羊倌张玉江都是畜牧方面的能人。看林的王振友,外号“把家虎”,保管刘田民,人称“一把锁”……总之,一渡河真是人才济济,有一支出色而稳定的干部队伍。这样的干部队伍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方面,刘宗悦确实费了一番苦心。刚从部队回来,他不大熟悉农村的工作特点。召开支部大会,党员到得不大整齐,他就心中冒火,用部队中的一套纪律来要求党员。有些党员就说:“宗悦出外多年,学得洋气了,看不起我们。”不愿和他深谈。那时候布置工作,会上大家应承得满好,散会后各走各的,不照着办。这就逼得刘宗悦不能不反过来检查自己:是不是太急躁了?部队生活集中,吃饭有人给做,一声开会,自然马上到齐。农村党员白天要下地干活,晚上回来,家里杂活不少,有的老婆病了,还要自己做饭喂猪,有的妇女党员要喂孩子,他们开会就不得不来迟一些。还是自己的群众观点不强,对于党员的具体困难体贴不够。认识到这些以后,他便常到党员家里串门,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以后又建立了定期上党课和过组织生活、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制度。他特别注意思想工作,经常和党员、干部个别谈心。全村几十名党员和干部的心思、脾性他差不多都摸底。他很注意让干部稳定下来,让他有个长期打算,时间长了就能够成为那一行的行家。干部在工作中发生问题,他总是耐心帮助他们改正,不轻易把他们拨拉下去。这样,一渡河的积极分子队伍便愈来愈壮大,而且干部能逐渐成长起来。
原来担任生产队长的刘宗周责任心强,很能吃苦耐劳。为了搞好队里的生产,他起早贪黑地干,中午从不歇晌,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全部花在庄稼地上。他自己干活从不知道累,对社员干活也不嫌多,总想叫社员多干点,有时态度还生硬。日积月累,不少社员和别的队干部对他有意见。支委会研究他的问题时,有的支委就主张把他撤下来,认群众另选一名队长。刘宗悦不同意这样做。他说刘宗周这样的干部忠心耿耿,一心为着集体,本质上是好的,就是群众观点不强,作风生硬。他主张让宗周调换一个工作,在工作中继续锻炼他。对于他的缺点,不能放松,一定要严加批评。这样处理以后,刘宗周调到了蔬菜组。那里原来经营管理比较乱,刘宗周很快就建立了一套定额管理制度,提高了工效,又在菜田实行粮菜间作。去年除供应全村吃菜以外,还多收了八千斤粮食,今年估计可收粮一万斤。蔬菜组时常要卖菜给社员,这个多,那个少,是件麻烦细致的工作。一年来刘宗周总是耐心对待群众,从来没有发过态度。现在,生产队争着要他回去当队长,菜园中也离不开他,宗周硬是成了个红人啦。
在这里干一辈子!
一渡河今年粮食亩产可能达到四百斤,在怀柔县也是比较高的产量,但还有许多增产潜力没有挖掘出来。一渡河群众的吃粮水平已经超过1957年,文化、卫生方面还差一些,住房尤其拥挤。一渡河的工作已经走上轨道,无论农林牧副都进行得井井有条,但是在一些干部中,骄傲自满的苗头并非没有,这就要注意总结经验,不断提出新的任务和奋斗目标,引导大家谦虚谨慎地继续前进。这一系列问题,就是作为支部书记的刘宗悦经常在考虑着的。
今年一渡河的秋收比去年好,已成定局,大队通过群众上上下下算过一笔经济账,不论是粮食或现金收入,都可能比去年高一些。大队和生产队干部正在考虑明年的生产布局。刘宗悦想得还要远一些。农业上有了水,现在就盼望电。有了电,全村土地都浇上水,还能节省不少人工和畜工,投入别的生产。林业上要继续治理果树,多栽些梨和桃,更要有计划地综合治理山沟。去年治了一条大刘峪,今年还准备治山车峪。几年内要把大大小小几十条山沟都管理起来。用材林问题也需要考虑。赵广和建议在渠道两旁栽两行加拿大杨,五六年后就能成材。生产队的干部不同意,说渠边种庄稼,还能收不少粮食。这是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问题,需要逐步解决。这个村的牧场有计划调济一下,牛羊还可以发展一倍,大牲畜和猪也都要发展。一渡河土地有限,复种指数年年增加,肥料一定要跟上去。现在一渡河已有五部锅驼机,一部柴油机,还准备买一部柴油机,机手只有五名。果树的管理和奶牛的饲养也都需要技术。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青年学习技术……。
要做到这些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但也不是遥遥无期、不可捉摸的事情。重要的是对我们的事业有信心,脚踏实地一步步干下去。最近刘宗悦正在学习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书,他学习过不止一遍,每次学习总有新的体会。现在,书上这几句话特别引起他的注意:“共产党员应该从眼前所处的环境,眼前所接触的人们,眼前所能进行的工作,来开始和开辟我们改造世界的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工作。”从1941年入党,刘宗悦在部队中转战十年,正是这样做的,那时他参加的是推翻旧中国的斗争。回到一渡河十多年,他也是这样做了的,他正在参加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工程。一渡河这个小小山村,在中国广阔的地面上,诚然只如大海中一滴水珠,但它照样闪烁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虹彩,散发着几十名共产党员和六百多名公社社员的光和热!


第2版()
专栏: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和沈阳农学院
历届毕业生为农业技术改革贡献力量
他们分布在各地农业基层单位和农业科学研究部门,不少毕业生由于工作成绩优良,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或红旗手,有的还担任了领导职务
据新华社18日讯 我国解放后最早设立的一所专门培养农业机械化人才的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到今年共已培养出两千多名毕业生。他们现在分布在各地农业机器拖拉机站、国营农场、农业机械厂、修理厂、农业机械化学校和科学研究机关中,为祖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贡献力量。不少毕业生由于工作成绩优良,已被所在单位评为先进生产者或红旗手,有的并已担任了领导职务。
这些毕业生在校期间,曾经按照各自的专业,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组织农业机械化生产以及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维护、修理等方面的课程,并且到农村人民公社、国营农场和工厂进行过劳动锻炼和生产实习。毕业的时候,一般都掌握了一定的农业机械化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学校十分注意把他们培养成为适合我国农业机械化需要的技术人才。学校编写的各门专业课教材,都力求反映我国的实际情况。例如运用学的教学内容,就吸取了我国部分地区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丰富经验。今年,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系不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能根据生产中提出的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得比较好。例如他们设计的适合华北地区使用的轻型犁,具有份量轻、阻力少、耗油少、工效高等优点,设计方案中并运用了农业机械化科学中的一些新的知识。
到今年10月15日,这个学院建校已整整十周年。目前,全院共设有四个系。设立较晚的农田水利和农业电气化系,也即将有一批学生毕业。
新华社沈阳18日电 正当沈阳农学院历届毕业生最近纷纷返校庆祝建校十周年的时候,这个学院今年又有六百多名毕业生走上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拖拉机站、国营农场等基层的农业技术工作岗位。
十年来,这个学院已经为国家培养了三千多名专门的农业技术人才。他们分布在东北地区和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基层单位、农业院校和农业科学研究部门。
历届毕业生在农业战线上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取得的成绩,给了这届毕业生和在校学生以很大的鼓舞。这次返校的毕业生孔繁韫,现在是一位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她一毕业就到山区新成立的农业技术推广站作见习技术员,当时人地两生,工作条件比较差,但是她不避烈日和风雨,常年到农民中间推广技术和总结生产经验,受到农民的欢迎。她不但推广了许多农业技术,而且在实际工作中经过锻炼,已经成为共产党员。另一位返校的毕业生高树纪,毕业后在一个地广人稀的盐碱地区的农场工作。他和同志们一起,建立了四个病虫害预测预报站,在防治水稻恶苗病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返校的毕业生还介绍,在一个建立在盐碱地区的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中,沈阳农学院的毕业生几乎占了一半。1955年毕业的任玉民,现在担任这个研究所土壤研究室主任,他最近曾写出了《辽河下游滨海盐渍土的盐分动态研究初步结果》等学术论文。辽宁省作物研究所玉米研究室的大部分研究人员,也是沈阳农学院毕业的,他们育成的一些玉米新品种,已证明比当地良种显著增产。
沈阳农学院现在正在培养着汉、满、蒙古、回、朝鲜等族男女青年学生三千三百多人。目前学院拥有一百多个实验室,三十多万册图书杂志。学院除了有自己的农场、工厂作为教学、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的场地以外,还同农村人民公社建立协作关系,并且通过农业技术调查、参加农业技术改革等途径,来提高教学质量。(附图片)
河南省新乡市郊区丰乐里大队的蔬菜技术员兰家璧,是西南农学院园艺系的优秀毕业生。她在农村工作的几年中,虚心向这个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全省闻名的蔬菜土专家刘启云等学习,共同培育出一些早上市、产量高、味道好的良种蔬菜。图为兰家璧(右)和刘启云在田间研究防治蔬菜虫害
新华社记者 严世昌摄


第2版()
专栏:

沈阳各界集会欢迎朝中友协代表团
新华社沈阳18日电 沈阳市各界人民一千多人今晚隆重集会,热烈欢迎崔昌锡率领的朝中友好协会代表团。
当崔昌锡团长和全体朝鲜客人由中共辽宁省委第二书记、辽宁省省长黄欧东,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徐少甫,辽宁省副省长车向忱、陈先舟、巩天民、张庆泰,中共沈阳市委书记处书记吴钢鸣等陪同走上主席台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沈阳市副市长、中朝友好协会辽宁省分会副会长张霁中在大会上讲话。他热烈赞扬了英雄的朝鲜人民在朝鲜劳动党、朝鲜政府和金日成同志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他说,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和团结,是在反对共同敌人的长期革命斗争中用鲜血凝成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础之上的。这种友谊是非常可贵的,是什么力量也破坏不了的。辽宁省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将永远紧密地和朝鲜人民团结在一起,为争取我们共同事业的新胜利而奋斗。
崔昌锡团长在热烈的掌声中讲话。他说,朝鲜人民能够有像中国人民这样伟大的人民作为自己亲密的朋友和同盟者,感到无比的自豪。伟大的邻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及其威信的不断增长,对于为祖国的统一和社会主义建设而斗争的朝鲜人民,是一个很大鼓舞。崔昌锡严厉谴责了美帝国主义霸占南朝鲜和中国领土台湾的侵略罪行。他说,美帝国主义必须从南朝鲜和台湾滚出去。崔昌锡指出,朝中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是永恒的和牢不可破的。朝鲜人民将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旗帜,在反对共同敌人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斗争中,永远同中国人民并肩携手,共同前进。他还介绍了朝鲜人民为实现祖国统一所进行的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并且赞扬了中国人民高举三面红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辉煌成绩。
朝中友协代表团是今天早晨乘火车由北京到达沈阳的。客人们在这里参观了沈阳重型机器厂,并到烈士陵园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献了花圈。晚间,中共辽宁省委第二书记、辽宁省省长黄欧东为客人们举行了欢迎宴会。


第2版()
专栏:

中尼友协代表团去尼泊尔访问
据新华社18日讯 应尼泊尔中国友好协会邀请,前往尼泊尔进行友好访问的中尼友协代表团一行三人,在中尼友协副会长、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率领下,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
到机场送行的,有对外文委副主任朱光等。尼泊尔驻我国大使凯谢尔·巴哈杜尔也到机场送行。


第2版()
专栏:

政协文教组举行编译工作者座谈会
新华社18日讯 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化教育组举行的编译工作者座谈会,今天结束。座谈会是在9月中旬开始的。
首都四十个出版编译单位的一部分编译工作人员在会上交流了经验,交换了意见。他们说,十三年来,我国出版事业有了蓬勃的发展,许多出版部门建立起来了,出版社的编辑、翻译队伍扩大了,图书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增长和提高。他们表示,出版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编译工作者要进一步做好工作,特别是为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做出更好的贡献。
座谈会上,大家对编译工作的性质、任务和作用,编辑翻译工作者的进修和提高,编辑和作家的关系,提高图书质量和加强翻译工作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且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
座谈会由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化教育组组长胡愈之主持。


第2版()
专栏:

越南青年歌舞团去郑州访问演出
新华社18日讯 越南青年歌舞团的艺术家,带着首都人民的深厚情意,今天上午乘火车离开北京前往郑州访问演出。
首都各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丁西林、曹瑛、夏衍、王元方、任虹、路金栋、丁波,以及音乐、舞蹈界人士,到车站欢送。越南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黎新和使馆官员也去车站送行。
越南艺术家来到车站,向首都各方面的人士和文艺界的朋友们亲切告别。首都文艺工作者向越南艺术家献鲜花,祝他们一路顺风,在外地的访问演出继续获得更大的成功。


第2版()
专栏:

匈盲人弱视人协会代表团回国
新华社18日讯 以瓦什·吉波尔博士为首的匈牙利盲人弱视人协会代表团,结束了在我国的访问,已在昨天乘飞机离开北京回国。


第2版()
专栏:

禾丰湖垸访“湖宝”
新华社记者 郭万里
在湖区,有一种被人称为“湖宝”的深水稻,它像湖中其他野生植物一样,具有“泅水”特性,能够随水长到两人多高。最近两年,我曾两次访问过襟江带湖的深水稻产区湖北监利县。这个县去年遭受严重干旱,全县有四十多万亩深水稻保收,今年又连续发生了三次大渍水,全县仍有三十万亩深水稻保收。
9月的一个晌午,我坐船到这个县深水稻集中产区之一的禾丰垸。这是个傍湖围垦出来的湖垸,垸内近六万亩水面,被一片葱绿的深水稻覆盖着。木船沿着沟道向湖心划动,如同钻进了“青纱帐”。一株株新抽的稻穗,籽粒累累,清香四溢。和我一起下湖的有观音公社党委书记朱诗荣、和平大队党支部书记罗必盛和老农刘忠成,他们告诉我:深水稻是冷性作物,前几天抽穗的时候,刚好落了两场小雨,刮了两天北风。这样的风,对深水稻生长特别有利。
船行至湖中,我被一片生长旺盛的深水稻吸引住了。稻茎像毛笔杆一样粗壮,约有一人多高,长得几乎分不清行距和株距。罗必盛笑着对我说:“你想不到吧!这是连遭了两次没顶之灾的稻子呀!”原来,这片稻田在今年插秧的时候,湖水很深,一尺四五寸长的秧,插下去看不到尖。过了几天刚冲出水面,又被一场大雨淹没。一般水稻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插不上秧,即使插上,也被淹死了。然而,生命力强的深水稻,却冲破了重重灾害,生长得秆壮穗长。老农刘忠成说,这里插深水稻还有个歌谣:“五月蚊子嘴,六月插漂水”。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插五月秧,只要有点尖梢漂在水面就可以成活。到六月秧龄老了,更耐涝,插下去淹没了尖也不要紧,它能“水涨船高”,随水生长。但是,淹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如果超过了它的泅水能力,也会受损失。
深水稻另一个特点是蔸子大,比别的水稻要大一两倍。我们在田边随便数了三蔸,一蔸是八十棵,一蔸是四十二棵,一蔸是三十三棵。蔸大不是插的秧苗多,而是分蘖多。这种稻在插秧时每蔸只有七八根,但每根秧却可以分蘖四五棵,多的七八棵。
深水稻还具有花工少,成本低的优点,适合在田多劳力少的湖区种植。根据当地农民的经验,种一亩深水稻只需要六至八个工,六七斤种子,比每亩早、中稻用工用种少一半。同时,它的秧龄长,可以插四十天到六十天,整个生长期有一百八九十天,季节性没有其他稻子那样强,可以错开季节,缓和劳力不足的矛盾。
湖区群众都把深水稻当做抗涝保收的作物。湖区地势低洼,雨水多的年份,田地常常淹水,早、中稻不能插秧,或者插了秧被水淹死,这时便改种深水稻。雨水少的年份,田地受旱欠收,而低湖田水位下落,湖荒退了出来,这时又可以尽量扩大深水稻面积。
深水稻为什么有这样强的抗涝能力呢?老农刘忠成见我提出这个问题,便顺手拔起两棵稻子指给我看。原来,秘密就在这叶子上。它的叶子与别的水稻不同,不仅叶片宽厚,而且还多一层滤水毛。别的稻子被水淹几天叶子就腐烂了。它的叶子硬,又有毛护着,像荷叶一样的不沾水,所以仍能照常向上生长。它的根系很发达,具有“不定根”的特性。在深水里生长的时候,它的每个节巴上都可以长出须根,漂在水里吸收养分,给随水生长起“接力”的作用。
在深水里,它还能从上节巴上分蘖打苞抽穗。这虽不及从蔸上分的蘖粗壮,黄熟时候又容易倒伏,但是如果在水落下去以后,用人工将节上的分蘖按入泥里,使它重新发根,仍可以同蔸上分出的蘖一样,长出颗粒饱满的稻穗。罗必盛指着一片下茎节部弯曲的深水稻说,它就是稻子在深水里生长的时候从上节巴分出的蘖。经过人工接蔸以后出现的弯形。如果不听他介绍,很难辨出哪是从节巴上分的蘖,哪是从蔸上分的蔸来。因为它们长的都是一样的旺盛!
深水稻,真不愧为“湖区之宝”!


第2版()
专栏:

优秀足球运动员评选揭晓
评选出“优秀足球运动员”二十二名,“优秀足球射手”十名
新华社18日讯 在1962年全国足球甲级队联赛第二阶段北京赛区比赛期间,由《体育报》和《北京晚报》分别举办的“优秀足球运动员”、“优秀足球射手”的评选活动已经结束,评选结果在18日揭晓。
经过足球界和足球爱好者评选出的二十二名优秀足球运动员是:守门员黄肇文(“八一队”)、张业福(天津队);后卫:李桂福(上海队)、孙玉明(北京体育学院队)、孙宝荣(北京体育学院队)、费幼华(上海队)、盛金荣(“八一”队)、高筠时(“八一”队);前卫:张京天(北京体育学院队)、黄福孝(广东队)、冼迪雄(北京体育学院队)、高建云(上海队);前锋:陈家亮(北京体育学院队)、邢桂福(“八一”队)、孙云山(北京体育学院队)、陈志华(上海队)、张宏根(北京体育学院队)、张正友(上海队)、盖增盛(辽宁队)、陈山虎(天津队)、张均浪(广东队)、张坤岳(北京体育学院队)。他们的入选条件是:体育道德作风好、技术好、配合好。
评选出的十名优秀足球射手是:赵光华(上海队)、张均浪、陈山虎、陈家亮、池云峰(吉林队)、盖增盛、张正友、孙云山、李松风(“八一”队)、胡凤山(天津队)。
他们在这次联赛第二阶段北京赛区的比赛中,射门得分的球数较多,射门意识比较强,技术也比较好。
这次的评选活动从9月23 日开始以后,受到广大足球爱好者的热烈支持。到10月17日止,《体育报》就收到了群众选票和来信近千件。
在评选过程中,一些足球专家、教练员、裁判等组成了评选委员会,他们经过反复讨论,最后确定了入选名单。
在入选的二十二名优秀足球运动员中,北京体育学院队队长陈家亮不仅体育道德作风好,动作朴实,能和别人很好配合,而且还是一名优秀射门手。他在第二阶段的第一轮对陕西队的比赛中,一人独得三球。
在入选的十名优秀足球射手中,上海队的赵光华能在许多困难条件下抬脚射门。他的凌空射门威力很大,命中率很高。他在第二阶段比赛中,一共射入对方七个球,是这次比赛进球数最多的一名射手。广东队的新手张均浪凭着速度快、控制球技术好等特点,常常越过对方后卫射门。他在这次联赛的第二阶段比赛中,共射入对方六个球。


第2版()
专栏:

从这里开始……
——记怀柔县北宅公社一渡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刘宗悦
本报记者 金凤
慢了,还是快了?
动员紧急抗旱的会议一结束,大家马上行动起来。机手刘振山带了助手去检修机器,保管刘田民连夜赶进城去买煤和柴油,生产队长和作业组长凑在一起商量劳力怎样安排,负责夜间浇水的队长匆匆走了,门外不时闪过一盏盏桅灯的微光。几个大队干部蹲在一起合计着哪儿还能修几条小渠,扩大一点浇水面积。……京郊怀柔县北宅公社一渡河大队的抗旱斗争开始了。这个小小的山村现在就像一部开足了马力的机器,每个齿轮都准确、和谐地转动起来。尽管遇到了多年不遇的“掐脖旱”,大秋还是保住了。支部书记刘宗悦轻轻吁了口气。
听着抽水机马达那悦耳的轰鸣,他不禁回想起……
十一年以前的一渡河,群众排着队到大洋山龙王庙求雨。那时他刚从部队复员回来,正担任支部副书记。他想去阻拦大家,一位白胡子老爷爷对他说:不让我们求雨,你就让天下雨!他只得眼睁睁望着求雨的人群愈走愈远……
十年以前的一渡河,组织起第一个初级社。初级社在河东打井,打了三口,别人再不让打了。他和赵广和去动员张永方打井,被张永方轰了出来:“你们是和我家有仇,变着法要来糟蹋我家的地?”你的地,他的地,群众死死守住这一点可怜巴巴的土地,没有办法改变生产面貌。
六年以前的一渡河,成立了高级社,土地为集体所有,这才能够实现刘宗悦多年来的愿望:在河东开一道大渠,把一渡河水引上浇灌庄稼地!
这是组织起来的群众和大自然进行的第一回搏斗。
四天四夜过去了,土挖到五尺深,没有引上水,一部分群众已经泄气。刘宗悦耐心动员了一番,大家又接连挖了五天。工程愈来愈艰巨,挖到两丈多深,还是引不上水,不光群众,连党员干部也觉得浑身没劲,躺在垅沟上,不想再干了。刘宗悦一见这等光景,自然十分着急。他在地头召开了支委会,他对大家说:一渡河过去跟敌人斗争,是铮铮响的铁汉子。敌人放火烧了我们大半条街,我们抹抹眼泪,又跟敌人干起来。眼前这条小渠,能把咱们难住?他这一番话,在曾坚持山区斗争的共产党员的心里,点燃起了为党的事业赴汤蹈火、勇于斗争的烈火,当刘宗悦把棉衣、棉裤一甩,只穿一身单衣跳下渠道时,几十名共产党员和上百名群众跟着都跳下渠去。一天一夜以后,一渡河水终于顺着河东大渠直奔干旱的土地了。那一年,小麦每亩收了二百八十多斤。
公社化以后,一渡河年年兴修水利。他们一共修了九条渠道,全村80%的土地变成水浇地。一向从山外用毛驴往里驮粮的一渡河,如今用汽车往外运粮食。农林牧副各业都发展起来,社员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今年遇上几十年不遇的秋旱,群众再不到大洋山求雨了,党支部一声号召抗旱,群众立即行动起来。
“现在我懂得,对待群众,千万不能性急。归根到底,是群众自己解放自己。我们的任务是引导他们在实际行动中觉悟起来,认识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走,看起来是慢了,结果常常是快得多!”这是刘宗悦在一渡河工作十多年的体会。
学生和先生
刘宗悦从小离家,参军十年,回来以后,许多庄稼活都不会。有一回,老顺起在当街说道:“二十四节气都闹不清,还领导咱生产哩!”刘宗悦明白是在说他,他没有生气,反说老人家说得对,不懂生产,怎么能领导大伙搞好生产呢?
他找到老农赵广和,和他在一个互助组,一块下地干活。怎样扶犁,怎样撒籽,怎样耪地,怎样追肥……一项项农活,赵广和仔仔细细地教,刘宗悦恭恭敬敬地学。不上两年,耕耩锄耪的一般农活,刘宗悦都拿得起来。只是他很明白,老农的耕作经验是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不是他学几年就能学到家的。在他这些年领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他始终注意向老农学习。赵广和一直是他生产上的好参谋,在生产的节骨眼上给他出了许多好主意。
这个村原来土质贫瘠,多是旱地。能种小麦的地,只有几十亩,还是和玉米间作。河东大渠修好以后,赵广和提出把间垅改平垅,上茬种小麦,下茬种玉米,土地好平整,浇水也方便,产量还能提高。刘宗悦接受了这个意见。第二年小麦每亩收二百多斤,玉米又收三百多斤。河东那片地,平均每亩合五六百斤。在水利条件改善以后,适当提高复种指数,看来是增加产量的捷径。只是小麦要种在好地上,一渡河好地不多,有没有旁的出路呢?毕竟赵广和种庄稼的经验多,他告诉宗悦:豌豆能种在薄地上,收了豌豆种玉米,产量准能提高。宗悦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他和生产队的干部商量以后,1960年秋季,就在向来栽白薯、种豆子的薄沙地上,种了八十三亩豌豆。1961年,这些豌豆亩产一百八十多斤,下茬玉米每亩又收三百多斤。赵广和这几条主意,给一渡河带来多少粮食!但是老广和说得好:好主意也要有人听,宗悦的群众观点强,给他拿主意也痛快!
恭恭敬敬当群众的小学生,刘宗悦看来是能够这样做的了。先当学生,再当先生,刘宗悦能不能够当一名循循善诱的好先生呢?这几年,一渡河生产方面推行不少新办法,有些群众一时接受不了,刘宗悦一面在实践中教育群众,还学会了有意识树立对立面,让群众从正反两面接受教训。
一渡河的南台有一大片鸭梨树。春天时花开似锦,只是开花以后,拇指般大的小梨便纷纷落地,已有十多年不挂果了。别的果树也是挂一年,歇三年。因此一渡河果树不少,收入不多。1958年刘宗悦到怀柔县林业劳动模范李宗德领导的慕天峪参观,看到那里的果树有专人管理,年年挂果。回来以后,他和大家商量,决定抽出几个小伙子来管理果树,还买了二十多架喷雾器。1959年冬天,李宗德来到一渡河给他们当技术指导,教会小伙子们怎样配药、怎样治虫、整枝、浇水和施肥。一渡河的社员祖祖辈辈种了不少树,从来没有这样管理过果树,有的人免不了将信将疑。刘宗悦便和大伙商量,决定在一百八十七棵鸭梨树中,留下三棵不打药、不治虫作为对比教材。1960年秋天,真像奇迹般地,十几年不挂果的梨树消灭了病虫害,结了十万斤鸭梨。那三棵没有打药治虫的梨树,花开后小梨依旧纷纷落地,一个也没剩在枝头。有的人还不服气,说梨树凑巧赶上大年,明年保证一个也不会有。第二年,鸭梨树结了三四万斤梨。今年又结了十多万斤。这一来,人们从心眼里信服了。
干部这样成长起来
有人常羡慕一渡河的工作好,有一大批忠心耿耿、勤劳能干的好干部。这话确实不错。譬如大队长刘宗海精明强干,善于理财,虽然没上过学,脑子里自有一把铁算盘,还是一渡河水利建设的土工程师。林业队长刘宗杰埋头苦干,钻研技术,在治理果树方面可以算得是位小专家。副大队长张永田、杨永玉,生产队长刘田雨、王宝忠都是生产上的能手,种田的行家,高级社以来就积累了组织生产、领导集体经济的经验。猪场场长刘凤鸣、羊倌张玉江都是畜牧方面的能人。看林的王振友,外号“把家虎”,保管刘田民,人称“一把锁”……总之,一渡河真是人才济济,有一支出色而稳定的干部队伍。这样的干部队伍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方面,刘宗悦确实费了一番苦心。刚从部队回来,他不大熟悉农村的工作特点。召开支部大会,党员到得不大整齐,他就心中冒火,用部队中的一套纪律来要求党员。有些党员就说:“宗悦出外多年,学得洋气了,看不起我们。”不愿和他深谈。那时候布置工作,会上大家应承得满好,散会后各走各的,不照着办。这就逼得刘宗悦不能不反过来检查自己:是不是太急躁了?部队生活集中,吃饭有人给做,一声开会,自然马上到齐。农村党员白天要下地干活,晚上回来,家里杂活不少,有的老婆病了,还要自己做饭喂猪,有的妇女党员要喂孩子,他们开会就不得不来迟一些。还是自己的群众观点不强,对于党员的具体困难体贴不够。认识到这些以后,他便常到党员家里串门,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以后又建立了定期上党课和过组织生活、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制度。他特别注意思想工作,经常和党员、干部个别谈心。全村几十名党员和干部的心思、脾性他差不多都摸底。他很注意让干部稳定下来,让他有个长期打算,时间长了就能够成为那一行的行家。干部在工作中发生问题,他总是耐心帮助他们改正,不轻易把他们拨拉下去。这样,一渡河的积极分子队伍便愈来愈壮大,而且干部能逐渐成长起来。
原来担任生产队长的刘宗周责任心强,很能吃苦耐劳。为了搞好队里的生产,他起早贪黑地干,中午从不歇晌,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全部花在庄稼地上。他自己干活从不知道累,对社员干活也不嫌多,总想叫社员多干点,有时态度还生硬。日积月累,不少社员和别的队干部对他有意见。支委会研究他的问题时,有的支委就主张把他撤下来,认群众另选一名队长。刘宗悦不同意这样做。他说刘宗周这样的干部忠心耿耿,一心为着集体,本质上是好的,就是群众观点不强,作风生硬。他主张让宗周调换一个工作,在工作中继续锻炼他。对于他的缺点,不能放松,一定要严加批评。这样处理以后,刘宗周调到了蔬菜组。那里原来经营管理比较乱,刘宗周很快就建立了一套定额管理制度,提高了工效,又在菜田实行粮菜间作。去年除供应全村吃菜以外,还多收了八千斤粮食,今年估计可收粮一万斤。蔬菜组时常要卖菜给社员,这个多,那个少,是件麻烦细致的工作。一年来刘宗周总是耐心对待群众,从来没有发过态度。现在,生产队争着要他回去当队长,菜园中也离不开他,宗周硬是成了个红人啦。
在这里干一辈子!
一渡河今年粮食亩产可能达到四百斤,在怀柔县也是比较高的产量,但还有许多增产潜力没有挖掘出来。一渡河群众的吃粮水平已经超过1957年,文化、卫生方面还差一些,住房尤其拥挤。一渡河的工作已经走上轨道,无论农林牧副都进行得井井有条,但是在一些干部中,骄傲自满的苗头并非没有,这就要注意总结经验,不断提出新的任务和奋斗目标,引导大家谦虚谨慎地继续前进。这一系列问题,就是作为支部书记的刘宗悦经常在考虑着的。
今年一渡河的秋收比去年好,已成定局,大队通过群众上上下下算过一笔经济账,不论是粮食或现金收入,都可能比去年高一些。大队和生产队干部正在考虑明年的生产布局。刘宗悦想得还要远一些。农业上有了水,现在就盼望电。有了电,全村土地都浇上水,还能节省不少人工和畜工,投入别的生产。林业上要继续治理果树,多栽些梨和桃,更要有计划地综合治理山沟。去年治了一条大刘峪,今年还准备治山车峪。几年内要把大大小小几十条山沟都管理起来。用材林问题也需要考虑。赵广和建议在渠道两旁栽两行加拿大杨,五六年后就能成材。生产队的干部不同意,说渠边种庄稼,还能收不少粮食。这是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问题,需要逐步解决。这个村的牧场有计划调济一下,牛羊还可以发展一倍,大牲畜和猪也都要发展。一渡河土地有限,复种指数年年增加,肥料一定要跟上去。现在一渡河已有五部锅驼机,一部柴油机,还准备买一部柴油机,机手只有五名。果树的管理和奶牛的饲养也都需要技术。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青年学习技术……。
要做到这些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但也不是遥遥无期、不可捉摸的事情。重要的是对我们的事业有信心,脚踏实地一步步干下去。最近刘宗悦正在学习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书,他学习过不止一遍,每次学习总有新的体会。现在,书上这几句话特别引起他的注意:“共产党员应该从眼前所处的环境,眼前所接触的人们,眼前所能进行的工作,来开始和开辟我们改造世界的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工作。”从1941年入党,刘宗悦在部队中转战十年,正是这样做的,那时他参加的是推翻旧中国的斗争。回到一渡河十多年,他也是这样做了的,他正在参加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工程。一渡河这个小小山村,在中国广阔的地面上,诚然只如大海中一滴水珠,但它照样闪烁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虹彩,散发着几十名共产党员和六百多名公社社员的光和热!


第2版()
专栏: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和沈阳农学院
历届毕业生为农业技术改革贡献力量
他们分布在各地农业基层单位和农业科学研究部门,不少毕业生由于工作成绩优良,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或红旗手,有的还担任了领导职务
据新华社18日讯 我国解放后最早设立的一所专门培养农业机械化人才的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到今年共已培养出两千多名毕业生。他们现在分布在各地农业机器拖拉机站、国营农场、农业机械厂、修理厂、农业机械化学校和科学研究机关中,为祖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贡献力量。不少毕业生由于工作成绩优良,已被所在单位评为先进生产者或红旗手,有的并已担任了领导职务。
这些毕业生在校期间,曾经按照各自的专业,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组织农业机械化生产以及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维护、修理等方面的课程,并且到农村人民公社、国营农场和工厂进行过劳动锻炼和生产实习。毕业的时候,一般都掌握了一定的农业机械化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学校十分注意把他们培养成为适合我国农业机械化需要的技术人才。学校编写的各门专业课教材,都力求反映我国的实际情况。例如运用学的教学内容,就吸取了我国部分地区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丰富经验。今年,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系不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能根据生产中提出的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得比较好。例如他们设计的适合华北地区使用的轻型犁,具有份量轻、阻力少、耗油少、工效高等优点,设计方案中并运用了农业机械化科学中的一些新的知识。
到今年10月15日,这个学院建校已整整十周年。目前,全院共设有四个系。设立较晚的农田水利和农业电气化系,也即将有一批学生毕业。
新华社沈阳18日电 正当沈阳农学院历届毕业生最近纷纷返校庆祝建校十周年的时候,这个学院今年又有六百多名毕业生走上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拖拉机站、国营农场等基层的农业技术工作岗位。
十年来,这个学院已经为国家培养了三千多名专门的农业技术人才。他们分布在东北地区和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基层单位、农业院校和农业科学研究部门。
历届毕业生在农业战线上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取得的成绩,给了这届毕业生和在校学生以很大的鼓舞。这次返校的毕业生孔繁韫,现在是一位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她一毕业就到山区新成立的农业技术推广站作见习技术员,当时人地两生,工作条件比较差,但是她不避烈日和风雨,常年到农民中间推广技术和总结生产经验,受到农民的欢迎。她不但推广了许多农业技术,而且在实际工作中经过锻炼,已经成为共产党员。另一位返校的毕业生高树纪,毕业后在一个地广人稀的盐碱地区的农场工作。他和同志们一起,建立了四个病虫害预测预报站,在防治水稻恶苗病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返校的毕业生还介绍,在一个建立在盐碱地区的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中,沈阳农学院的毕业生几乎占了一半。1955年毕业的任玉民,现在担任这个研究所土壤研究室主任,他最近曾写出了《辽河下游滨海盐渍土的盐分动态研究初步结果》等学术论文。辽宁省作物研究所玉米研究室的大部分研究人员,也是沈阳农学院毕业的,他们育成的一些玉米新品种,已证明比当地良种显著增产。
沈阳农学院现在正在培养着汉、满、蒙古、回、朝鲜等族男女青年学生三千三百多人。目前学院拥有一百多个实验室,三十多万册图书杂志。学院除了有自己的农场、工厂作为教学、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的场地以外,还同农村人民公社建立协作关系,并且通过农业技术调查、参加农业技术改革等途径,来提高教学质量。(附图片)
河南省新乡市郊区丰乐里大队的蔬菜技术员兰家璧,是西南农学院园艺系的优秀毕业生。她在农村工作的几年中,虚心向这个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全省闻名的蔬菜土专家刘启云等学习,共同培育出一些早上市、产量高、味道好的良种蔬菜。图为兰家璧(右)和刘启云在田间研究防治蔬菜虫害
新华社记者 严世昌摄


第2版()
专栏:

沈阳各界集会欢迎朝中友协代表团
新华社沈阳18日电 沈阳市各界人民一千多人今晚隆重集会,热烈欢迎崔昌锡率领的朝中友好协会代表团。
当崔昌锡团长和全体朝鲜客人由中共辽宁省委第二书记、辽宁省省长黄欧东,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徐少甫,辽宁省副省长车向忱、陈先舟、巩天民、张庆泰,中共沈阳市委书记处书记吴钢鸣等陪同走上主席台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沈阳市副市长、中朝友好协会辽宁省分会副会长张霁中在大会上讲话。他热烈赞扬了英雄的朝鲜人民在朝鲜劳动党、朝鲜政府和金日成同志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他说,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和团结,是在反对共同敌人的长期革命斗争中用鲜血凝成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础之上的。这种友谊是非常可贵的,是什么力量也破坏不了的。辽宁省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将永远紧密地和朝鲜人民团结在一起,为争取我们共同事业的新胜利而奋斗。
崔昌锡团长在热烈的掌声中讲话。他说,朝鲜人民能够有像中国人民这样伟大的人民作为自己亲密的朋友和同盟者,感到无比的自豪。伟大的邻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及其威信的不断增长,对于为祖国的统一和社会主义建设而斗争的朝鲜人民,是一个很大鼓舞。崔昌锡严厉谴责了美帝国主义霸占南朝鲜和中国领土台湾的侵略罪行。他说,美帝国主义必须从南朝鲜和台湾滚出去。崔昌锡指出,朝中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是永恒的和牢不可破的。朝鲜人民将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旗帜,在反对共同敌人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斗争中,永远同中国人民并肩携手,共同前进。他还介绍了朝鲜人民为实现祖国统一所进行的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并且赞扬了中国人民高举三面红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辉煌成绩。
朝中友协代表团是今天早晨乘火车由北京到达沈阳的。客人们在这里参观了沈阳重型机器厂,并到烈士陵园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献了花圈。晚间,中共辽宁省委第二书记、辽宁省省长黄欧东为客人们举行了欢迎宴会。


第2版()
专栏:

中尼友协代表团去尼泊尔访问
据新华社18日讯 应尼泊尔中国友好协会邀请,前往尼泊尔进行友好访问的中尼友协代表团一行三人,在中尼友协副会长、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率领下,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
到机场送行的,有对外文委副主任朱光等。尼泊尔驻我国大使凯谢尔·巴哈杜尔也到机场送行。


第2版()
专栏:

政协文教组举行编译工作者座谈会
新华社18日讯 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化教育组举行的编译工作者座谈会,今天结束。座谈会是在9月中旬开始的。
首都四十个出版编译单位的一部分编译工作人员在会上交流了经验,交换了意见。他们说,十三年来,我国出版事业有了蓬勃的发展,许多出版部门建立起来了,出版社的编辑、翻译队伍扩大了,图书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增长和提高。他们表示,出版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编译工作者要进一步做好工作,特别是为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做出更好的贡献。
座谈会上,大家对编译工作的性质、任务和作用,编辑翻译工作者的进修和提高,编辑和作家的关系,提高图书质量和加强翻译工作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且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
座谈会由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化教育组组长胡愈之主持。


第2版()
专栏:

越南青年歌舞团去郑州访问演出
新华社18日讯 越南青年歌舞团的艺术家,带着首都人民的深厚情意,今天上午乘火车离开北京前往郑州访问演出。
首都各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丁西林、曹瑛、夏衍、王元方、任虹、路金栋、丁波,以及音乐、舞蹈界人士,到车站欢送。越南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黎新和使馆官员也去车站送行。
越南艺术家来到车站,向首都各方面的人士和文艺界的朋友们亲切告别。首都文艺工作者向越南艺术家献鲜花,祝他们一路顺风,在外地的访问演出继续获得更大的成功。


第2版()
专栏:

匈盲人弱视人协会代表团回国
新华社18日讯 以瓦什·吉波尔博士为首的匈牙利盲人弱视人协会代表团,结束了在我国的访问,已在昨天乘飞机离开北京回国。


第2版()
专栏:

禾丰湖垸访“湖宝”
新华社记者 郭万里
在湖区,有一种被人称为“湖宝”的深水稻,它像湖中其他野生植物一样,具有“泅水”特性,能够随水长到两人多高。最近两年,我曾两次访问过襟江带湖的深水稻产区湖北监利县。这个县去年遭受严重干旱,全县有四十多万亩深水稻保收,今年又连续发生了三次大渍水,全县仍有三十万亩深水稻保收。
9月的一个晌午,我坐船到这个县深水稻集中产区之一的禾丰垸。这是个傍湖围垦出来的湖垸,垸内近六万亩水面,被一片葱绿的深水稻覆盖着。木船沿着沟道向湖心划动,如同钻进了“青纱帐”。一株株新抽的稻穗,籽粒累累,清香四溢。和我一起下湖的有观音公社党委书记朱诗荣、和平大队党支部书记罗必盛和老农刘忠成,他们告诉我:深水稻是冷性作物,前几天抽穗的时候,刚好落了两场小雨,刮了两天北风。这样的风,对深水稻生长特别有利。
船行至湖中,我被一片生长旺盛的深水稻吸引住了。稻茎像毛笔杆一样粗壮,约有一人多高,长得几乎分不清行距和株距。罗必盛笑着对我说:“你想不到吧!这是连遭了两次没顶之灾的稻子呀!”原来,这片稻田在今年插秧的时候,湖水很深,一尺四五寸长的秧,插下去看不到尖。过了几天刚冲出水面,又被一场大雨淹没。一般水稻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插不上秧,即使插上,也被淹死了。然而,生命力强的深水稻,却冲破了重重灾害,生长得秆壮穗长。老农刘忠成说,这里插深水稻还有个歌谣:“五月蚊子嘴,六月插漂水”。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插五月秧,只要有点尖梢漂在水面就可以成活。到六月秧龄老了,更耐涝,插下去淹没了尖也不要紧,它能“水涨船高”,随水生长。但是,淹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如果超过了它的泅水能力,也会受损失。
深水稻另一个特点是蔸子大,比别的水稻要大一两倍。我们在田边随便数了三蔸,一蔸是八十棵,一蔸是四十二棵,一蔸是三十三棵。蔸大不是插的秧苗多,而是分蘖多。这种稻在插秧时每蔸只有七八根,但每根秧却可以分蘖四五棵,多的七八棵。
深水稻还具有花工少,成本低的优点,适合在田多劳力少的湖区种植。根据当地农民的经验,种一亩深水稻只需要六至八个工,六七斤种子,比每亩早、中稻用工用种少一半。同时,它的秧龄长,可以插四十天到六十天,整个生长期有一百八九十天,季节性没有其他稻子那样强,可以错开季节,缓和劳力不足的矛盾。
湖区群众都把深水稻当做抗涝保收的作物。湖区地势低洼,雨水多的年份,田地常常淹水,早、中稻不能插秧,或者插了秧被水淹死,这时便改种深水稻。雨水少的年份,田地受旱欠收,而低湖田水位下落,湖荒退了出来,这时又可以尽量扩大深水稻面积。
深水稻为什么有这样强的抗涝能力呢?老农刘忠成见我提出这个问题,便顺手拔起两棵稻子指给我看。原来,秘密就在这叶子上。它的叶子与别的水稻不同,不仅叶片宽厚,而且还多一层滤水毛。别的稻子被水淹几天叶子就腐烂了。它的叶子硬,又有毛护着,像荷叶一样的不沾水,所以仍能照常向上生长。它的根系很发达,具有“不定根”的特性。在深水里生长的时候,它的每个节巴上都可以长出须根,漂在水里吸收养分,给随水生长起“接力”的作用。
在深水里,它还能从上节巴上分蘖打苞抽穗。这虽不及从蔸上分的蘖粗壮,黄熟时候又容易倒伏,但是如果在水落下去以后,用人工将节上的分蘖按入泥里,使它重新发根,仍可以同蔸上分出的蘖一样,长出颗粒饱满的稻穗。罗必盛指着一片下茎节部弯曲的深水稻说,它就是稻子在深水里生长的时候从上节巴分出的蘖。经过人工接蔸以后出现的弯形。如果不听他介绍,很难辨出哪是从节巴上分的蘖,哪是从蔸上分的蔸来。因为它们长的都是一样的旺盛!
深水稻,真不愧为“湖区之宝”!


第2版()
专栏:

优秀足球运动员评选揭晓
评选出“优秀足球运动员”二十二名,“优秀足球射手”十名
新华社18日讯 在1962年全国足球甲级队联赛第二阶段北京赛区比赛期间,由《体育报》和《北京晚报》分别举办的“优秀足球运动员”、“优秀足球射手”的评选活动已经结束,评选结果在18日揭晓。
经过足球界和足球爱好者评选出的二十二名优秀足球运动员是:守门员黄肇文(“八一队”)、张业福(天津队);后卫:李桂福(上海队)、孙玉明(北京体育学院队)、孙宝荣(北京体育学院队)、费幼华(上海队)、盛金荣(“八一”队)、高筠时(“八一”队);前卫:张京天(北京体育学院队)、黄福孝(广东队)、冼迪雄(北京体育学院队)、高建云(上海队);前锋:陈家亮(北京体育学院队)、邢桂福(“八一”队)、孙云山(北京体育学院队)、陈志华(上海队)、张宏根(北京体育学院队)、张正友(上海队)、盖增盛(辽宁队)、陈山虎(天津队)、张均浪(广东队)、张坤岳(北京体育学院队)。他们的入选条件是:体育道德作风好、技术好、配合好。
评选出的十名优秀足球射手是:赵光华(上海队)、张均浪、陈山虎、陈家亮、池云峰(吉林队)、盖增盛、张正友、孙云山、李松风(“八一”队)、胡凤山(天津队)。
他们在这次联赛第二阶段北京赛区的比赛中,射门得分的球数较多,射门意识比较强,技术也比较好。
这次的评选活动从9月23 日开始以后,受到广大足球爱好者的热烈支持。到10月17日止,《体育报》就收到了群众选票和来信近千件。
在评选过程中,一些足球专家、教练员、裁判等组成了评选委员会,他们经过反复讨论,最后确定了入选名单。
在入选的二十二名优秀足球运动员中,北京体育学院队队长陈家亮不仅体育道德作风好,动作朴实,能和别人很好配合,而且还是一名优秀射门手。他在第二阶段的第一轮对陕西队的比赛中,一人独得三球。
在入选的十名优秀足球射手中,上海队的赵光华能在许多困难条件下抬脚射门。他的凌空射门威力很大,命中率很高。他在第二阶段比赛中,一共射入对方七个球,是这次比赛进球数最多的一名射手。广东队的新手张均浪凭着速度快、控制球技术好等特点,常常越过对方后卫射门。他在这次联赛的第二阶段比赛中,共射入对方六个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