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受欢迎的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报记者 宜勤 李遇
陕西省长安县的一些基层干部和社员很喜爱这个县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称技术推广站是他们的“作战参谋部”,称技术推广站的干部是他们的“贴心人”。
这种称呼不是偶然的,长安县中年以上的农民都记忆犹新:当这里还没有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时候,他们的生产水平多么低下,麦子、棉花、包谷、水稻极大部分是土种,吸浆虫、红蜘蛛、螟虫年复一年地把他们辛勤耕耘的庄稼吞蚀了近一半。自从1951年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以来,农业技术推广站依靠着党的领导,和广大基层干部、社员一起,推广了各种作物良种二十二种,新式耕作技术十六项,老农增产经验十项,初步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水平。现在,长安县小麦基本上都已采用了新的良种,包谷、水稻也有90%左右的地区采用了良种;而且,绝大部分地区实现了良种组合。深耕改良土壤七十一万亩,占全县可耕地面积九十六万亩的72%。小麦吸浆虫已由1953年平均一方尺二十九头下降到平均一方尺不到半头。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获得了普遍提高。
反复试验逐步推广
推广一项新的品种或者新的耕作技术,先要经过试验。长安县技术推广站的试验工作,是在生产队进行的。他们在取得生产队同意后,由生产队划出一、二亩地,抽出一、二个生产经验丰富的老农担任技术员,然后由技术站的干部和生产队干部、技术员共同观察、记载、研究。不仅如此,作物生长的几个关键时期,他们还请附近的生产队、社员来参观、评比、鉴定。这样做,好处很多。第一、边试验,边推广,试验的过程,也就是推广的过程。作物的栽培,新技术的实施,都是生产队干部和社员亲手做的,他们对品种究竟适应不适应,耕作技术究竟行得通,行不通,都比较熟悉。因此,真正能够增产的好品种、新技术,常常不用技术干部宣传,就能够比较顺利地推广。第二、可以避免技术推广工作的盲目性。生产队干部和社员亲自参加试验、评比,他们认为适合本队推广的就回去推广,不适合推广的不勉强推广。这样,良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就更加可能做到因地制宜。和社员一起经过四年试验,直到去年和今年才大面积推广的六一二小麦良种就是这样的。六一二麦种是1957年从西北农学院引进来的,长安县过去从来没种过,究竟气候、土壤、水利等等条件适合不适合种植呢?当时,农业技术推广站就在全县选择了六个基点村,派出六个干部,带了六一二麦种及准备和六一二麦作对比试验的当地产量较高的小麦良种八到十种,到基点村去,和基点村的干部、老农、社员一起试验,每种种子各播种了几分地。麦子生长过程中,农技站干部和老农一起观察、记录、研究六一二麦和相对照的品种有些什么不同表现。麦子返青了,又请附近的干部、老农一起来参观评比,老年人跑上去摸一摸,说六一二麦的叶子像韭菜,又宽又厚;青年人跑上去量一量,说比其它品种的叶子宽三分之一;麦子成熟了,社员摘了一穗放在手里掂了掂,再数了数,足足四十粒,比对比试验的其它几种麦多六粒到十粒。最后,六个基点村种的四亩三分地六一二麦,收了一千九百四十八斤麦子,平均亩产四百五十三斤,比对照的其它几种麦子平均每亩增产五十五斤到七十斤。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周围一、二十里路的村子都赶来调换六一二麦种。农技站干部通过和群众一起试验的办法,六一二麦能增产的消息很快家喻户晓了。
即使这样,农业技术推广站并不急于大面积推广。他们认为:一分二分地容易管理,而且这一年风调雨顺,作物病虫害也少,如果大面积种植,再加上风不调、雨不顺,又会怎样呢?种庄稼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今年和明年的条件不一样,这里和那里的条件又不一样,不能只经过一年的试验,就轻易肯定或否定任何一种作物品种。于是,1958年又在这六个基点村,各试种了三四亩,仍然和当地产量较高的麦子品种作对比试验,水、肥、管理等条件都和大田麦子一样。这一年试验的结果,有五个地处平川的基点村仍然增产五十斤到七十多斤,而水利条件较差的旱原上却有三亩减产十多斤。同时,这一年,被作对比试验的有几种麦子生了条锈病,六一二麦却没有生这种病害。
究竟旱原上的六一二麦为什么减了产?1959年又开始第三次试验对比。这年试验在更多的生产队进行,有平川、稻地、原上和高原,试验的面积仍然是三、五亩,到1960年收获时,平川、稻地的六一二麦子产量仍然比对照的其它品种高,旱原上还是减产了。干部、群众参观时,肯定六一二麦不耐干旱,但在平川地区增产潜力比其他麦子大。于是,附近三、五十里路内的平川地区的群众,纷纷赶来调换六一二麦种,农业技术推广站仍然叫他们回去先行试种。就这样,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一起,前后经过整整四年时间,坚持先一点或几点、后多点,先示范、后普及的办法,到去年,六一二小麦在长安县平川地区逐步推广了。去年冬天,一共种了四万多亩,占全县麦田面积15.5%,今年春天,虽遭霜冻,六一二小麦每亩平均产量仍达到三百斤左右。现在,原先试验六一二良种的高村和北仁村,已经成了繁殖六一二良种的基点村了。
此外,技术推广站今年和去年大面积推广的水稻良种平原八号、水原八十五号、小麦良种六一四等等,也都是用同样的方法,经过三年到五年的试验和示范,才逐步推广的。
示范对比耐心等待
在推广作物良种和新的耕作技术时,由于坚持和社员一起试验,有些确实容易被社员接受;但是也还有相当一部分作物良种和新的耕作技术,一些社员特别是老年社员不容易接受。当社员不愿意接受的时候,农业技术推广站不强迫群众接受,而是通过试验、示范的办法,耐心等待。以前,长安县棉花病虫害和地下害虫很严重,1959年,农业技术推广站干部段大有在黄良公社北仁村推广外地土壤消毒、药剂拌种的经验。这个村的老农陈世安不同意,说他种棉花种了大半辈子,没有见过土壤消毒这件事。几个青年社员却不同意陈世安的意见,叫老段不理他们,按新技术作务。段大有同志却认为:老汉务了大半辈子庄稼,对于没见过的事不相信,是在情在理的,让他看一看吧!等老汉亲眼看了,信服了,就能让更多的人信服。他便对陈世安说:咱们不妨试一试吧,你按你的办,我按我的办,你办对了,下年照你的办,我办对了,下年照我的办,好不好。陈世安同意了。段大有就和几个青年社员一起试验了五亩地,其余三十亩棉田都按陈世安的意见作务。到棉花出苗时,段大有跑去一看,那三十亩地出苗率只有80%,他试验的五亩地出苗率却达到96%以上,试验地里棉苗已三寸高了,那三十亩棉苗还不过一寸。段大有叫陈世安去看,陈世安一看,说:该倒霉,天不叫我收,我就收不下。段大有挖地让他看,果然,消过毒的地没有或者很少金针虫,没消过毒的地金针虫就多。这下陈世安信服了,当时便向段大有要了药,说是留着来年用。秋季收获时,段大有试验的五亩地,平均亩产八十六斤皮棉,其余的地每亩却只产皮棉五十四斤。陈世安更加后悔了,说不该人老脑筋也老,不听老段的话,少收了棉花。现在,北仁村每年种棉花前,陈世安等几个老农首先提出:可别忘了用药呀!因此,棉花病虫害和棉田地下病虫害大大减少了,出苗率也提高了。今年,社员在棉花地里挖了三次,没挖出一只金针虫,棉花出苗率达到95%,平均每棵棉花有十三个棉桃,据这里社员估计,每亩能收八十斤皮棉。
帮助老农总结经验
在推广农业技术工作当中,一方面用事实说服了老农推广新技术,另方面,又广泛总结了老农的增产经验,发挥了老农的作用,进一步挖掘了增产潜力。这几年,长安县稻田地区的群众都能吃到白面馒头了。一提起这事,大家就感谢农业技术推广站。原来,在1955年以前,长安县稻田地区,都是种一季水稻、一季大麦或者青稞,很少种小麦。大麦和青稞不仅是粗粮,而且在稻地种植,产量不高。如何挖掘稻田地区增产潜力,实现小麦和水稻两熟,就成为当时长安县稻田地区群众的普遍要求。1955年,农业技术推广站发现原王莽村老农、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蒲忠智从1952年起,便在王莽村实现水稻和小麦两熟,小麦每亩平均产量达到二百五十斤左右,比大麦和青稞亩产高出一倍左右,而水稻亩产仍能保持五百斤上下。他们立即访问了蒲忠智,在1955年、1956年、1957年三年中,先后派出干部吴耀玺、董孝熹,三次帮助蒲忠智总结水稻和小麦两熟的先进经验。在麦子播种、出苗、抽穗、成熟期间,他们在田里仔细观察蒲忠智等怎样整地、播种、管理,稻地麦子和旱地麦子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有时候,还和蒲忠智一起整地、播种、施肥,这样,亲眼看,亲耳听,亲手做,不仅更深刻地体会到蒲忠智的水稻小麦两熟的种植经验,同时也发现了原有经验中某些不足之处。比如他们发现有些地方麦苗稀稀疏疏,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和蒲忠智及其他老农一起研究,原来,他们在稻子收获前二十天还没有把稻地里的水排出去,稻子脱粒以后,又习惯在稻地晒草,影响土壤充分曝晒,为了不影响小麦播种时间,只有把麦种播在水分较多的泥巴地里,因此影响了出苗率。于是,他们共同研究出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情况下,提早排出稻地水,并且不在稻地里晒草的办法。他们还根据有些稻地小麦牙甲虫。病虫害比较严重的情况,提出了水稻地适宜种植抗病虫害性能较强的六○二八号小麦麦种。这一来,就进一步丰富了蒲忠智的水稻小麦两熟的经验,使这项经验更完备、更系统了。推广后,小麦和水稻的产量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现在,长安县的六万亩水稻田,每年除一部分需要冬季轮休,一部分地势低洼的烂泥地不能种小麦外,其余的都可以实现水稻和小麦两熟。去年冬天,全县稻田地区约种植了二万五千亩小麦,今春虽遭严重霜冻,亩产仍比青稞、大麦增产一百来斤,仅今年一年,即可增产二百五十多万斤小麦。社员们眉开眼笑地说:粗粮变细粮,产量还增加了一倍。麦收以后,这二万五千亩地种上了水稻,现在水稻又丰收在望。
促进经验交流活动
农业技术推广站总结了老农经验,并通过县里召开的各种干部会、代表会、座谈会在全县因地制宜推广以后,促进了长安县农业生产的发展,进一步活跃了社与社、队与队、农民与农民间的生产经验交流活动。几年来,经过推广的有前面说到的蒲忠智水稻和小麦两熟的经验,还有细柳公社老农高志立务棉花的经验,引镇公社杨逢忠选育良种的经验,黄良公社老农蒋山育红薯苗的经验等等。这些经验在全县流传很广。因此,生产队、社员不断登门求教,或者请他们去介绍经验。蒲忠智的经验在全县推广以后,周围三、五十里的生产队、社员常来“取经”,许多人成了他生产上的好朋友。而他,也不断向别人学习新的经验。这里流传着“两个忠智互相取经”的佳话。离开蒲忠智住地约五十里的祝村,有个生产队干部叫谭忠智,务棉很有经验。自从农业技术推广站帮助总结推广了他们两人的经验以后,他两个往来非常密切。蒲忠智所在生产队是稻田地区,过去不种棉花,这几年,社员要求种点棉花,可是不大会作务,蒲忠智就不断向谭忠智请教。谭忠智对领导好生产队没有蒲经验丰富,就不断向蒲学习搞好集体生产的经验。他两个开会、赶集时碰到了,怎么也要聊上几句。9月中旬召开的长安县第四届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两个忠智又碰在一起了。一见面,蒲忠智就向谭忠智请教怎样使棉炸桃,回去后,照谭忠智的意见办了,果然,棉花很快炸桃了。在这里,在这些人们中间,交流先进生产经验,已经成为人们的自觉要求,这就使这一活动开展得更加广泛、更加深入了。
现在,长安县农业生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也有了进一步提高。选育、繁殖良种成了这里农民的普遍要求。他们说:好籽出好苗,好籽产量高;种籽年年选,产量节节高。每年夏收、秋收以后,生产队社员就骑着自行车,拉着大车、架子车,前往调换良种。绝大部分生产队,已经自己学会了试验、繁殖良种。
长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工作做得不错,受到长安县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受到群众的爱戴。这几年,群众在生产当中碰到不能解决的技术问题,或者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袭击时,常常主动去请教农业技术推广站。公社党委会开会讨论生产时,也总要邀请农业技术推广站干部参加。黄良公社副社长刘吉礼同志说:“基层干部和群众虽然懂得作务庄稼,可是还缺少系统的科学技术知识,要把农业生产力真正提高一步,就要有这样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寥寥数语,道出了长安县千万基层干部和农民的心意。


第2版()
专栏:

为明年农业增产创造条件
长安农技站配合秋播推广良种
通过组织生产队之间互相调换,由外地引进,配合公粮入仓收购种子粮,指导生产队试验良种,到九月初,全县已选换的小麦良种占今年播种用量计划的百分之八十七以上
本报西安10日电 陕西省长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简称农技站)正结合秋收、秋耕、秋播,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协助与指导全县各公社生产队调换良种和秋田选种,为明年农业增产创造条件。到9月初,全县已选换了各种小麦良种五百三十九万九千多斤,占今年小麦播种用量计划的87%以上。
长安县农技站把推广优良品种作为提高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今年全县秋播良种的准备工作较往年动手早、抓得扎实。麦收以前,农技站各分站就协同人民公社,普遍召开了有农业技术员、队技术员、老农和队干部参加的良种现场鉴定评比会,推广了基点良种队和丰产田的优良种子。评比会上,许多生产队互相签订了换种合同。麦收以后,农技站便积极协助生产队调换良种,从外地引进良种,并帮助解决选换良种工作中的困难。最近一个月来,全县农民换种备耕的活动更加活跃,每天都可以看到生产队派出大车、架子车和脚踏车,到友社友队调换种子。以繁殖推广良种誉满全县的引镇公社高村生产大队,到现在为止,已经给其他公社生产队调济了小麦良种四万多斤。夏收以来,几乎每天都有从几里、十几里、甚至几十里外的生产队的社员来这里调换良种。
今年长安县秋播良种选备数量足,质量也超过去年。广大社员对选种工作十分重视,几乎全县所有的生产队都实行了专人、专仓保管良种。引进的种子,也都经过严格检查验收,专库收藏。种子的纯度接近90%。农技站组织生产队交流了保管种子的经验,帮助进行了种子保管情况的检查,现在正指导生产队进行种子发芽试验。
最近,农技站特别加强了对各公社生产队建立种子基地和实现品种组合的技术指导。一些生产队已经划定了小麦种子基地,绝大多数生产队已经做到了高产抗旱力强的碧玛一号小麦与抗锈力强的六一二号、六○二八号小麦的多品种组合。沿山地区各人民公社更注意选用具有耐寒、耐旱特性的
“红大头”小麦品种。
农技站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广作物良种:组织生产队之间互相调换,由外地引进,配合公粮入仓收购种子粮,指导生产队试验良种。今年结合征购粮入仓工作,农技站在全县四个不同良种小麦产区派驻农业技术员,收购了小麦种子粮二十二万多斤。此外还由武功等县引进了一批良种。
玉米、谷子、水稻和棉花等秋田的选种工作已在着手进行。生产队经过实地观察,一般已经划定了片选、穗选和场选的选种地。农技站各分站正协同各人民公社进行良种现场评比鉴定工作。农技站在黄良公社的良种试验点——北仁村大队,今年的秋庄稼长得很好,一百九十多亩大锣锤谷子都长得齐肩高,穗长八寸到一尺。这个大队用与大田作物同样的水、肥所试验的黄沙谷、金棒锤、六一一等十二个谷子品种,多数在生长过程中也表现得很好。农技站与附近各公社,最近在这里召开了六个公社一百多人会议,推广了他们的优良谷种。
农技站曾于8月下旬召开会议,总结了推广农业技术和增产措施的经验,肯定了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简便经济的好办法。会后调整与充实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力量,加强了对秋播秋收的换种选种工作的指导。(附图片)
陕西长安县各地人民公社的代表到种子站交换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的种子 姚宗仪摄(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依靠公社集体力量和国家支援顽强克服困难
德州专区农民排涝种小麦
新华社济南电 连遭两年严重水涝灾害的山东德州专区人民公社的干部和社员正顽强地克服困难,种好小麦,争取明年有个好收成。到10月2日,全区已播小麦三百万亩,占计划播种面积的五分之三左右。
德州专区地处黄河下游,是山东省重要的产麦区之一。由于黄河在此五次改道,形成了许多低洼地带。去年7、8、9三个月因雨水过多、地势低洼,发生了严重涝灾。今年7、8月间,再次发生了严重水涝灾害,特别是暴雨中心的济阳、商河等县的降雨量和积水面积,比去年还大。
在连续两年遭受严重水涝灾害的情况下,全区农民依靠人民公社的集体力量,大力排除洼地积水,力争及时种好小麦。当涝灾刚一形成,在国家的支援下,各人民公社出动二十三万多社员进行排水。在排涝中,各级干部奋勇当先,他们渡河涉水,亲自查勘地形,本着既利于今年排水,又利于明年排涝的原则,规划排水路线。社员们也勇于克服困难,不管风雨多大,凡遇到无沟洼地不能排水时,就用桶挑、盆端、瓢刮,把水排净。他们在不到两个月内,就挖了一万三千四百多条大大小小的排水沟,使能够排除的积水都及时排除。
在排涝斗争中,人民公社又一次显示了集体生产的优越性。各社、队在排除积水的过程中,都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互相援助。济阳县孙耿、崔亭、?石等公社有十万亩地积水无法排除,需要借城关公社马家营大队一片洼地,把水排入徒骇河。这几个公社同城关公社马家营大队协商后,在马家营大队社员的同意和支持下,终于将十万亩地的积水迅速排除,并适时种上了小麦。
为了保证适时种麦,全区各拖拉机站出动三百四十多台拖拉机,帮助困难大的生产队进行翻耕和播种。各生产队还利用国家农业贷款和生产积累,购进了四百多头耕牛,增强了播种的畜力。为种好洼地小麦,许多生产队在下种以前还由半劳力和辅助劳动力拔除杂草和松土,进行耧播。一部分麦田离村较远,社员们为了不误农时,在田间埋锅做饭,早出晚归,抢种小麦。


第2版()
专栏:

广州各界人民集会欢迎越中友协代表团
据新华社广州10日电 广州市各界人民一千多人今晚隆重集会,热烈欢迎越中友协代表团。
当黄国越团长和全体越南贵宾,由中越友好协会会长杨秀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区梦觉、广东省副省长李嘉人、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处书记焦林义等陪同登上主席台时,会场里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热烈欢迎来自兄弟邻邦的友谊使者。
越南民主共和国驻广州总领事武文享、副领事黄青梅,以及在广州市的越南留学生,也应邀出席了欢迎大会。
中越友好协会广东分会副会长梁广和越中友协代表团团长黄国越先后在会上讲了话。
梁广在讲话中说,中越两国人民是患难与共的亲密战友,这种友谊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础之上的,让中越两国人民的兄弟友谊像长江和红河一样万古长流。
黄国越在热烈的掌声中讲话。他说,我们来到美丽的城市——广州访问时,回忆起越中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很久以来,越中两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争取解放自己的国土的斗争中,就有着唇齿相依、亲如手足的关系。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和越南人民取得抗战胜利后,两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和战斗友谊,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巩固和发展。
越中友协代表团是在9日下午由杭州乘飞机到达广州的。区梦觉、李嘉人等都到机场欢迎。当天晚上,广州市副市长梁湘举行了欢迎宴会。


第2版()
专栏:

中越友协举行酒会欢送越南人民军足球队
新华社10日讯 中国越南友好协会今天中午举行酒会,欢送由宋曰庆少校率领的越南人民军足球队全体人员。
中越友协副会长孙晓村和宋曰庆少校在酒会上先后致词,共祝中越两国运动员、军队和人民之间的兄弟友谊不断发展。
越南驻中国大使陈子平和使馆人员应邀出席了酒会。
在充满亲切友好气氛的酒会上,客队全体人员还同对外文委副主任屈武,国家体委副主任黄中、李梦华等见了面。宾主进行了亲切交谈。
新华社10日讯 越南人民军足球队结束了在我国的访问比赛,今天傍晚乘火车离北京回国。到车站欢送的,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李伟大校,国家体委球类司副司长李凤楼,北京市体委副主任夏翔,以及“八一”和北京足球队的队员等。越南驻中国大使馆武官陈玉坚上校也到车站送行。9日晚,国防部曾设宴为客队饯行。


第2版()
专栏:

中岛健藏离开北京
据新华社10日讯 应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邀请来我国参加国庆观礼并访问的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中岛健藏,今天乘飞机离开北京经上海、广州回国。到机场欢送的有廖承志、楚图南、丁西林等。日本在京和平人士西园寺公一和在京访问的日中友协代表团团长古屋贞雄等也前往机场送行。


第2版()
专栏:

锡兰伊兰加拉特尼部长回国
新华社广州10日电 锡兰商业、贸易、粮食和航运部部长特·勃·伊兰加拉特尼和他的随行人员,结束在我国访问后,于今晨乘火车离开广州回国。陪同客人来南方的对外贸易部副部长卢绪章、广州市副市长纪锦章等到车站送行。
伊兰加拉特尼部长和他的随行人员是在北京、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参观访问后,于昨天由杭州乘飞机到达广州的。昨晚,广东省副省长罗范群曾设宴欢送客人。


第2版()
专栏:

麦克唐纳去沈阳等地参观
新华社10日讯 英国马尔科姆·麦克唐纳先生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沈阳等地参观访问。在北京期间,麦克唐纳曾经参观了国营北京第二棉纺织厂、清华大学和故宫博物院,游览了颐和园。


第2版()
专栏:

对外文委主任张奚若举行宴会
热烈欢迎越南青年歌舞团
新华社10日讯 对外文委主任张奚若今晚举行宴会,热烈欢迎来自兄弟邻邦的艺术使者——越南民主共和国青年歌舞团。
在洋溢着友谊和欢乐气氛的宴会上,青年歌舞团团长阮文苍和全体越南艺术家,受到张奚若和对外文委副主任张致祥、丁西林、屈武、曹瑛,文化部副部长夏衍,中越友协副会长孙晓村,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路金栋,首都戏剧、音乐、舞蹈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越南民主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陈子平应邀出席了宴会。张奚若和阮文苍在宴会上作了热情友好的讲话,共祝中越两国艺术家在两国人民友谊的园田中,不断增添鲜艳的花朵。
越南艺术家们是参加了第八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以后,载誉而来中国访问的。今晚,出席宴会作陪的不少中国艺术工作者,在赫尔辛基的日子里就同他们相识,现在两国朋友重逢北京,大家显得更是十分亲切。越南艺术家们高兴地说,他们来到中国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中国艺术工作者们也感谢他们为中国人民带来了越南人民的友谊,给中国文艺工作者带来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张奚若在宴会上讲话说,中国文艺工作者和广大人民久已渴望的越南艺术家,现在已经光临北京。他们的访问演出,定将为增进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和发展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重要的贡献。张奚若还热情地赞扬了越南音乐舞蹈具有的优美民族形式和革命的战斗精神。
阮文苍在讲话中说,越中两国人民和两国艺术家之间,有着传统的团结友谊,这种团结已经经受过许多考验,正在日益牢固,它是任何力量所不能摧毁的。张奚若和阮文苍的讲话在宴会上激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欢迎掌声。
新华社10日讯 越南民主共和国青年歌舞团一行三十人,在团长兼艺术指导阮文苍率领下,今天早晨乘火车到达北京。
歌舞团是应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的邀请来中国访问和演出的。他们来中国前,曾参加了在赫尔辛基举行的第八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并访问了波兰、苏联、蒙古等国。
今晨到车站欢迎的,有对外文委副主任曹瑛,文化部副部长夏衍,中越友好协会副会长孙晓村等一百多人。
越南民主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陈子平和使馆其他负责人员,也到车站欢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