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2月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阳关道上
本报记者 冯东书
11月上旬,山西省平顺县金星人民公社西沟大队开庆祝大会,隆重庆祝办社十年的伟大胜利。主人和客人都是兴高采烈,喜笑颜开。一直住在西沟的人说,这十年的变化太大了。离家外出几年的人说,家乡简直认不出来了。
西沟巨变
这十年,西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最能说明问题的要算西沟村前的沟。
西沟村前有一条南北方向的沟,这条沟一百来米宽,平时没有水,在西沟这个山地里,算是唯一的一片“大平川”。西沟是一个耕地奇缺的地方,全队总面积两万多亩,可是过去只在山洼洼里零零星星的有一千来亩耕地,而且分成了一万多块。这里的人历来就非常眼馋这片河滩地,他们想把它开垦出来种庄稼,但是祖祖辈辈过去了,总没办成这件事。原因是每遇大雨必发山洪,黄浪滚滚,连千把斤的石头都从沟里搬到沟外,别的东西自然是什么也存不下来了。现在,这条沟终于变了,除了中间留下一条十来米宽的过水道,左半边变成了良田,右半边变成了苹果园。
洪水的威风哪里去了?西沟人民在过去的十年之中,用了几十万个工在山上沟里办了三件大事,使得洪水降服了。
第一件事,植树种草。西沟总面积是两万零八百亩,除了耕地、村庄、道路、河滩以外,山就占了一万七千多亩。这么多的山,过去有一万六千亩是荒山,不用说树,连草也很少生长,水土不能保住,这就是暴发山洪的病根子。经过人们十年努力,八千亩荒山变成了林坡,三千五百亩荒山变成了草坡。西沟有几句顺口溜:“山上松柏核桃沟,河漕两岸栽杨柳,半坡种的苹果树,山桃山杏满山头。”西沟十年来植树造林的规划大体上就是这样安排的,现在这些树大的已经成林了。
第二件事,办水利。西沟除了村前的那条大沟,还有三四十条支沟、毛沟。过去这些沟里什么也不长,山上洪水在这里奔流而下,所向无阻。今天,就在这些沟上闸起了二百四十五座拦洪谷坊,建起了二十五个蓄水池,开了三百五十多条渠道。暴雨袭来,能流出沟的,就只剩下涓涓清流了。
第三件事,1958年以后,西沟和周围的兄弟社联合组成了人民公社,共同在这条干沟的上游,展开了更大规模的全面治理,建起了一座水库,腰斩这条过去横行一时的黄龙,把最后的一点点水也蓄了起来。从此,这条沟上的水害彻底消灭了。
西沟是个山区,山就是财富。十年来,他们在荒山秃岭上亲手造成了绿色的林海。从这里得到的收入,十年之间增加了二十六倍。
草坡扩大了,牛马骡驴羊也增加了。十年前西沟的大牲畜是一百三十三头,现在达到了二百零一头。其中骡和马过去仅有四头,现在增加到四十八头。羊,十年前是六百六十一只,现在圈存达到了一千零八十三只。
水土保持住了,山洼洼里的地过去越种越薄,现在越种越肥了。西沟有个李操同,过去有三十多亩地,其中有一半是西沟最好的地,有四头牲口,二百多只羊,他的地平均每亩打粮四五百斤,多么令人羡慕呵!但是现在西沟全部土地已由办社前亩产二百四十二斤,上升到四百六十二斤,总产量也由过去的四十三万斤增加到八十万斤。
过去的路
西沟变了,西沟通过怎样的一条道路走过来的呢?人们回首往事,感慨万千。
十年前,西沟的农民对自己的前途有三种看法:
一种人是盼望着自己有个美好的未来,但是他们看不到自己有改变穷困面貌的力量,他们以为离开这块穷乡僻壤是唯一的出路。这种人的代表叫桑近河,他是1943年李顺达建立互助组时的成员。当时,因为难熬的贫困使他参加了互助组,但是全国解放以后,人们满怀信心地迈步前进的时候,他偏对西沟的未来丧失了信心。他说西沟“黑鸦鸦的老山头,没土尽石头,万物土中生,没土怎能行!”他打算离开西沟。老党员宋金山对他说:“西沟眼下不好,但是只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可以变好的。”他回答说:“社会主义好是好,就是路太长,盘费少。”他看不见有什么力量能把西沟改变过来。成立农业社的时候,他终于悄悄地走了。
另一种人对未来雄心勃勃,但是他们不是向往整个西沟变好,而是梦想着个人发家致富。这是一些比较富裕的中农。他们的代表人物是张引群。西沟的人给这些在当时有自私自利的“精明”而又顽固不化的人起了一个外号,叫做“长着玻璃脑筋的人”。但这不是透明玻璃,而是不透明的毛玻璃,他们当时看不见集体经济发展的远大前途。
以李顺达、申纪兰为代表的一种人,坚决要走集体化的阳关大道。他们听党的话,相信依靠集体力量能够改变西沟的贫穷面貌。十年来,他们一贯坚持建设新西沟的方向,一心一意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人们既然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斗争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了。
开始,斗争主要是在社外。当时李顺达、申纪兰是少数,三百来户人家中,他们只团结了二十六户;大部分人要看一看。持第二种见解的人根本反对李顺达、申纪兰所走的道路。他们讽刺地说:几个穷光蛋,单干的时候发不了财,捏在一起怎能富起来?但是,第一年形势就变了,初级社丰收了,李顺达、申纪兰这样的人变成了多数。这时候,入社成了一件很时新的事。第二种人看到了农业社对他们有利的一面,于是也在大家推拥之下入社了。入了社是不是就没有斗争了呢?他们是西沟的实力派,有骡有马,他们忘不了他们个人是“大有前途”的。于是原来表现在社外的斗争就转到社里来了。
开始办社,谁也没有经验。办起了社,西沟开始了建设工作。因为没有经验,大家天天凑在一起干活。西沟的人居住很分散,每天总有一部分住得远的人要起早搭黑跑很多冤枉路,而住得近的人老嫌路远的人上工迟下工早,作不出多少活计;再加上当时还没有定额管理制度,意见就慢慢产生了,并且越闹越大。这时候,一些在社里本来不安心不踏实的人,又动摇起来。有的人说:“我早就说过龙多不下雨,人多瞎翻闹。”“两兄弟还要分家,赵钱孙李怎能弄在一起!”也有人甚至后悔自己入了社,闹腾着要退出去。比如马海兴,入社前有几亩好地,一头大毛驴,一直怕在社里吃亏。这时就接二连三提了些不合理要求:好地不入社,多留自留地,不摊公积金,牲口顶劳动日,等等。干部怎么解释也不行,只好让他退了社。不久,他和几个单干户搞了个挂名的“互助组”,打算跟合作社较量一番。他们估计:合作社人多手乱,秋后定要输给咱。可是事情偏偏不顺他们的心。合作社制订了生产计划和管理制度,工作很快有了条理。春耕开始,社员干劲很大,劳动效率高得出人意外。马海兴的“互助组”呢?因为个个财迷心窍,都为自己打算,开头还互助了几天,一到播种的时候,就各顾各的了。合作社的春播计划提前十天完成了,质量也相当好。“互助组”可就提不得了。马海兴,一头毛驴不成犋,跑到外村找亲戚说了一堆好话,借来一头小毛驴。好容易配上犋,拚命耕了半天,就把小毛驴使得流了产。马海兴干着急没办法,又怕误了农时,便转过头来求合作社帮忙。另一些单干户未里兴,赶着播种的时候,眼睛出了毛病,痛得不能下地,也来求合作社帮忙。合作社了解了这些情况,慷慨地组织了人力、畜力,帮他们播下了种。未里兴很感动,找到李顺达要求入社;马海兴对退社的事,看来也有点后悔。这时,他们跟合作社较量高低的幻想破灭了。播种以后,下了场雨,苗长草也长。合作社人多智广,合理分工,突击了几天就把草锄完了。马海兴也急着锄苗,可是一天只能锄一小片片。怎么办呢?再找合作社帮忙吗?又不好开口。两条道路明摆着,他是真想再入社了。可是,这时合作社并没有答应他,还要看看他是不是真心实意,到底坚决不坚决。不久,又来了春旱。合作社组织了人力,三五天就挖出了泉水,战胜了干旱。马海兴又遇上难关,苗子的叶都黄卷了,死活难保。这时合作社又一次帮助了他,使他的六亩半小苗脱了险。两条道路,两种结果,事实把马海兴他们教育得真正变过来了。经过马海兴再次要求,他才又回到集体中来。
建立高级社的时候,生产资料要作价入社,实力派要和他们的“实力”分家了,斗争更加激烈。张引群的日子是西沟群众认为比过去的富农还强三分的,他听到要转高级社的风声,马上悄悄地把自己的大黑驴牵出去卖了,第二天又卖掉了一头骡。于是引起了一股歪风。党支部当时研究了一下,觉得几头牲口事小,让这个思想发展起来事情就大。党支部为此做了很多工作。他们把张引群找到李顺达家。张引群是个翻身户,过去也是受苦受穷。李顺达、申纪兰、马何则等人,就先和他谈过去的饥饿生活,通过回忆来帮助他懂得过去为什么大多数人穷,今后怎样才能共同富裕。第二天,社里又召开了社员大会。在会上,李顺达谈了他家怎样从河南林县逃荒来到山西,怎样穷得活不下去,他爹怎样被地主活活打死,直说得会场上许多人包括张引群在内,都哭了起来。李顺达随后又向大家说明,只有走集体化道路,才能摆脱剥削,摆脱贫困。到这时候,西沟的空气才又变了过来;张引群内心有愧,把卖牲口的钱,作为投资交给了社里。
组成人民公社,斗争还是没有结束。跟当初看不到初级社的力量一样,有的人开始也是看不到人民公社的力量。人民公社要在更大面积上进行水土流失的治理,要在这个自古缺水的地方修水库浇地,有些人说“这是作梦”,甚至说:谁要能把那么宽的河沟拦断修起水库,我就能把太行山搬走。结果,太行山照旧屹立不动,太行山上的这座水库却只用了不到一百天的时间就修成了。
十年过去了,现在已经是人民公社的第五个年头了。经过十年的锻炼,住在西沟的人,对已经走过的这条阳关大道的看法怎样了呢?现在,连被称为“玻璃脑筋”的人也变了,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同时改造了自己。有一个叫王周则的社员,也曾被称为长着“玻璃脑筋”的人。在这次建社十周年庆祝大会上,他被评为特等模范,获得了特等奖。他看清了走集体化道路是他唯一光明的前途,他已经成为热爱集体的先进人物了。
展望未来
西沟的未来将是怎样呢?
申纪兰代表中共西沟支部和西沟大队管理委员会,在庆祝大会上报告了西沟大队争取明年农业丰收的计划和今后三年、五年和十年的发展规划。根据这个规划所描绘的远景,十年以后西沟将是个什么样子呢?
西沟现在还有一些干河滩没有利用起来;十年以后,这些干河滩将会变成庄稼地。
西沟原来有一万六千多亩荒山,现在虽然已经大部分变成了林坡和草坡,但有一部分还是荒山;十年以后,除了少数没有土尽是石头的山以外,都将种上树木。
到那个时候,西沟的牲畜将比现在多得多。西沟过去要从外地买牲口,十年以后他们将会出售牲口,支援外地。
十年以后,西沟出产的粮食将比现在多得多。水果产量也将比现在增加很多,木材将开始出山,畜牧业的收入也将大大增加。西沟社员的收入自然就更多了。
这个规划能实现吗?前面提到的被人称作在集体化道路上半路补票上车的马海兴,在庆祝会上对记者说:“现在大家眼更亮了,心更齐了,有什么事情办不成呢!”


第2版()
专栏:

西沟大队社员论过去道现在欢庆创业十年
集体化道路使穷山沟变成了富裕山村
李顺达在庆祝大会上说,十年来,西沟村的自然面貌改变了,生产发展了,社员的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了。申纪兰说,今后将继续治山治水,充分利用过去建设成就
本报太原30日电 著名的山西平顺县金星人民公社西沟大队的社员们,最近热烈庆祝集体化十周年。李顺达在庆祝大会上说,十年来,西沟村的自然面貌改变了,生产发展了,财富增加了,社员的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了。
西沟大队走上集体化道路是在1952年。这一年,在李顺达、申纪兰的带头下,办起了半社会主义性质的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1956年转为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1958年又和周围的兄弟社联合组成了金星人民公社。
最近一个时期,西沟村的社员浸沉在欢乐之中。前些时,社员们提前把秋收秋耕和送公粮的任务突击完成了。此后,他们就为庆祝活动作了许多准备工作:办了一个展览馆,把足以反映十年来变化的一些物品集中展览;进行广泛的总结和评比,评选出二百十六名热爱集体的模范人物。
11月8日,这是庆祝大会的第一天。这一天,人们穿得整整齐齐,早早地就涌向会场。会场的右边是公社建立后修建的水库大坝,对面是一片由河滩变成的苹果园,左边是一片近几年在河滩上垫起来的耕地,背后和对面远处是两架大山——过去是荒山,现在有了绿油油的树。人们诙谐地说:“这是坐在优越性里开大会”。参加庆祝大会的人,除本队社员,还有周围三十多个大队的代表。中共平顺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和金星公社的负责人,以及本县的另一位全国劳动模范郭玉恩,也都赶来庆祝这一节日。李顺达在会上作了办社十年的总结。许多社员登台讲话。路德虎一气说了十几段快板,说过去道现在,谈领导论社员。老饲养员牛寸则过去是个老长工,说了自己家庭的变化,也说了整个西沟村的变化。
第二天,申纪兰在会上报告了西沟大队争取明年农业丰收的计划和今后三年、五年、十年的发展规划。西沟大队今后除了继续治山治水外,将把主要的力量放在对过去建设成就的充分利用上。
二百十六名模范在会上得了奖。西沟的小学生、俱乐部的成员和晋东南专区的上党落子剧团为社员们演出了文艺节目,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大会根据社员的要求,通过了给毛主席的报喜信。在信中,他们告诉主席:西沟农民听了党和主席的话,已经由穷变富了。
(附图片)
李顺达和他的三个老伙伴  新华社记者 花皑摄
西沟村社员在摘葡萄  新华社记者 张瑞华摄
乱石成堆的干河滩下游,自从修起了水库以后,已经变成了良田
新华社记者 花皑摄
西沟村南赛生产队的社员们正在收玉米
新华社记者 花皑摄


第2版()
专栏:

上海完成全年工业品外调计划
目前还在继续调运大量工业品下乡,供应秋后旺季市场
据新华社上海29日电 上海市已经在11月中旬提前完成了今年国家下达的工业品外调计划。这十个多月里,平均每天运出的商品有二千六百多吨。目前各采购供应站还在继续调运大量工业品下乡,供应秋后农村旺季市场。
上海商业部门今年供应各地的工业品中,适销农村的商品有了增加,农村抗旱排涝、兴修水利、维修机具需要的元钉、铅丝、铁锹、铁丝布、润滑油等商品,头十个月的外调数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6%到三倍以上。
农村竹匠、木匠、铁匠、泥瓦匠和石匠使用的工具,如木斧、鎯头、锯条、油灰刀、小摇钻等已经运出一百七十八万多件。上海今年还供应了农村一批选种和检验棉花质量用的分样筛、谷物筛、棉花链条天平、快速水分测定器等仪器。城乡人民都需要的生活用品的外调量也是逐季上升的。十个月调出的毛线、胶鞋、火柴、热水瓶、搪瓷面盆、电池等十多种主要商品,超过去年全年的调拨数量。为适应工矿、林区工人生产上的特殊需要,今年以来还供应了江西、四川、山东、江苏等地近三百万双长统套鞋、半统套鞋和二十三万多套夹胶工作服、二十多万件夹胶雨衣。
对少数民族需要的一些特殊商品,上海商业部门专门组织了供应。头十个月调往新疆、云南、贵州、广西、青海等地少数民族地区的商品中,有各种花边十一万多板、大方包头巾一万多打、大红棉毯三万多条和大量的绣花线、爱丽纱等。
今年以来,上海各采购供应站先后派出几百名工作人员,分赴十多个省、自治区,配合当地商业部门到农村调查访问;许多地区的商业人员也主动向上海反映农村市场商品需求情况。在比较清楚地了解农民需要的基础上,经过工商双方共同努力,使许多商品的花色规格更加对路。各地农民普遍需要的大号缝衣针、双铃闹钟、铁皮电筒、安全防潮电池等商品,通过调整生产,都增加了供应。根据农民意见,上海工业部门把解放式布胶鞋放宽了鞋背;提高了永久牌“五一”型自行车的载重量;部分五磅竹壳热水瓶加上了提环,便于携带。
为使商品尽快地运往各地,上海商业部门在与各地签订供应合同以后,根据货源情况,力争提前调运。今年第二、第三季度合同规定供应的商品,都有部分提前在第一、第二季度发货。


第2版()
专栏:

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七十一次会议
新华社30日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今天举行第七十一次会议,听取了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副主任邓洁关于手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
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国务院部分部长、副部长列席了会议。


第2版()
专栏:

湖北超额完成猪蛋收购计划
到十一月上旬,湖北省商业部门已经分别超额百分之四十六和百分之六十八完成今年的毛猪和鲜蛋的收购任务。黄冈专区农民出售的猪每头重量一般有一百三十斤左右。这个省调运给北京、上海、天津、福建等地的猪和鲜蛋,也分别超过了原订计划的百分之六十六和二倍多。


第2版()
专栏:

福建山区采摘出售山货土产
福建省许多山区的生产队和社员,积极采集和出售油茶果、乌桕子、橡子、蕨根、棕片、山棉皮等土产山货,支援轻工业、手工业和渔业生产。据龙岩、南靖、福鼎、漳浦、龙海等县不完全统计,十月份内,各生产队和社员卖给国家的各种山货总值达五十多万元。


第2版()
专栏:

南宁专区积极收购土特产
广西南宁专区到十一月中旬已经收购各种土特产一千九百多万斤,其中八角、茴油、松脂、蜂糖、龙须草等几种都已超额完成全年收购计划。盛产八角的宁明县已收购八角七十多万斤,超额完成了全年收购计划。


第2版()
专栏:

山东红枣、乌枣运往外地
盛产红枣、乌枣的山东省,已把七百多万斤红枣、乌枣运往上海、广州、江苏、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及东北等地,供这些地方的人民食用。


第2版()
专栏:

毛庄大队多卖皮棉给国家
河北省藁城县城关公社毛庄生产大队的社员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十月二十日完成今年棉花交售任务之后又一致决定再多卖两万斤皮棉给国家。到十月底止,多卖的棉花已达一万一千三百斤。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必由之路
本报评论员
山西平顺县金星人民公社西沟大队,也就是著名的劳动模范李顺达、申纪兰直接领导的那个生产大队,不久以前庆祝了他们走农业集体化道路的十周年。我们也在这里向他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早在1955年,毛泽东同志就在《勤俭办社,建设山区》(载《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文的按语中表扬过他们。他说:“这里说的是李顺达领导的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这个社所在的地方是那样一个太行山上的穷地方,由于大家的努力,三年工夫,已经开始改变了面貌。……”现在,七年又过去了。这里的人们从初级社到高级社,从高级社到人民公社,已经使这个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俱缺”著名的穷地方,变成了农林牧副业全面兴旺的富裕的山村;这里的人们的精神面貌,在用集体力量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我国千千万万农村的一个标兵、一个缩影。
现在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这条道路是一条“阳关大道”。但是,这条大道起初并不是宽阔平坦的,而是经过辛勤的劳动和反复的斗争一步一步开辟出来的。集体劳动改造自然的一次又一次胜利,使人们越来越热爱集体:集体主义思想的成长,又为改造自然增添了越来越大的力量。在人与自然进行斗争的同时,贯串着两条道路的斗争。
以李顺达等人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当互助合作运动刚开始的时候,就坚决相信毛泽东同志指出的组织起来的道路,“是人民群众得到解放的必由之路,由穷苦变富裕的必由之路”。过去大多数人为什么穷?他们根据自己切身的体验,充分了解毛泽东同志说的:“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怎样才能共同富裕起来?他们在互助合作的道路上每前进一步,都更清楚地认识了毛泽东同志说的:“唯一办法,就是逐渐地集体化”(《组织起来》)。他们接受了党的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导,不断地用这种新思想和自己的行动去吸引周围的农民,使具有这种思想的人由少数变成了多数,终于成为农村中的主流,成为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中的一支常胜的力量。
以张引群为代表的少数人,在互助合作运动刚开始的时候是反对这条道路的。他们说:“几个穷光蛋,单干的时候发不了财,捏在一起怎能富起来?”正像《谁说鸡毛不能上天》(载《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文中提到的富裕中农说的一样:“穷光蛋想办合作社哩,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他们凭着有骡有马有好地,要同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较量较量。他们的言论和他们的行动,都不能不以失败而告终。“穷光蛋”们依靠集体的力量,把生产和生活都闹得越来越“红火”了。“各顾各”的那些人,碰到了重重困难,不得不求告合作社帮忙;最后,都把心放到集体里来了。
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鸡毛居然飞上天去了。这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的斗争。在中国,富农经济很弱……,富裕的和比较富裕的中农的力量却是相当强大的,他们占农村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在中国的农村中,两条道路的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贫农和下中农同富裕中农实行和平竞赛表现出来的。……”“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新事物,它的出生,是要经过同旧事物的严重斗争才能实现的。社会上一部分人,在一个时期内,是那样顽固地要走他们的老路。在另一个时期内,这些同样的人又可以改变态度表示赞成新事物。”在西沟村的两条道路的斗争中,经过几个回合,原来顽固地要走个体经济老路的人,终于认清了那条路只是一条朽木搭成的独木桥,于是同多数贫苦农民一起,走上了一条越来越宽广的社会主义大道。
十年的斗争是曲折的,十年的经验是丰富的,十年的变化是巨大的。全国大多数地区的农民走上集体化的道路还不到十年,但是也都经历了大体上相同的过程。西沟村的农民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依靠党的正确领导和集体的伟大力量,能在改造自然面貌和改造精神面貌中做出那么大的成绩,全国各地的农村干部和公社社员都可以从中受到很大的鼓舞。现在,西沟村的社员们从新的规划中看到了今后的远景。根据过去的经验,他们相信,未来的十年,必将是更加美好的十年。同样地,根据过去的经验,一天也不能忘记,前面还要经历艰苦的斗争,包括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发展集体经济的道路是我国农民由穷变富的必由之路,也必然是不断地进行复杂斗争的道路。——我们庆祝西沟村办社十年的主要意义,就在于它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这个极其重要的道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