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月2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处书记 于毅夫
青年一代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党对青年寄予最殷切的希望,要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能够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个伟大历史任务的优秀人材。按照社会发展规律来说,新的一代总要胜过老的一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者居上”。但是,做到后来者居上,必须以前辈的既有的成果为基础,把党的优良传统继承下来。
关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我谈五个问题。
树雄心,立大志,是进行革命工作的前提
树雄心,立大志。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是要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共产主义。无数革命先烈为它艰苦奋斗,流血牺牲,到今天已经打下了一个基础,但它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青年一代要继续奋斗,使这个崇高的理想早日实现,这是一个十分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要改造世界,首先就得要有伟大的胸怀和气魄,有坚韧不拔的大无畏精神,有高尚的风格,这就是革命无产阶级的雄心大志。我们的革命先辈已经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在青年时代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们公开把自己置于同整个旧社会相敌对的地位,立志要改造世界。《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三十岁,恩格斯只有二十八岁。在宣言里奠定了无产阶级科学共产主义的世界观——辩证唯物论。除去他们的天才和学识而外,那种敢想敢干的英雄气概也是深值崇敬的。两个青年人竟敢于向整个旧世界宣战,向资本主义和国际资产阶级发出了无比大胆的挑战书,并且科学地预言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宣布资本主义必然死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高呼“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时,参加第一次党代表大会的只有毛泽东同志等十二个人,代表着全国五十七个党员。大会庄严宣布党的奋斗目标,是在中国建立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多么伟大的英雄气魄啊!要知道,当时中国正处在最黑暗的时期,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像两座大山一样压在人民的头上,广大人民还处于觉悟不高的状态,无产阶级才开始表现出自己的斗争力量,而民族危亡迫在眉睫,革命力量远远小于反动力量。没有翻天覆地的雄心壮志,如何敢发出那样豪迈的誓言?从那时起,党就在中国的大地上播下了火种,并且终于出现了燎原之势。
所谓“气可鼓,不可泄”,“人而无气,不知其可也”,这个气,就是无产阶级革命之气,就是远大的理想,宏伟的抱负,革命干劲和大无畏精神。历史事实证明:树雄心,立大志,是进行革命事业的前提。所见者大,才可能大有所为;眼光短浅,胸无大志,是决干不成大事的。当然,我们讲的雄心大志,是为无产阶级改造世界所必需的,决不是什么个人野心,个人英雄主义。为了个人得失,是渺小的。因此,立大志,必须与识大体,顾大局的整体观念相结合。
在青年干部中,大多数都是一心一意努力为革命事业来工作的,但也有些人计较地位、待遇、不安心工作。这说明这样的同志缺乏革命的雄心大志。他们的心目中个人的东西太多,国家和人民的观念太少了,所以斤斤计较个人的局部的暂时利益,把自己的奋斗目标降低到“志在温饱”,“谋食”而不“谋道”的水平。这种精神状态如果不加以改变,怎么能担负起改造世界的任务呢?要教育青年学习革命导师的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品质,不为个人得失、生活琐事以及暂时困难而迷失方向。我们希望这一些同志也能振作起来,发扬励精图治、发愤图强、艰苦奋斗、意气风发的积极进取精神。没有雄心大志,就容易满足现状,停滞不前,或者因为不理解党的事业的伟大艰巨,只从自己的小圈子出发,而产生骄傲自满。这样的人,遇到困难也就容易被吓倒,对前途丧失信心。
只有艰苦奋斗,才能不断地战胜困难,胜利前进
艰苦奋斗。按照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来说,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革命的人民的形势总是好的,困难也总是有的。没有任何困难的“好形势”是根本不存在的。因为共产党人的事业是要改造世界,要彻底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要把帝国主义反动派及其走狗统统打倒并且连根拔掉,建立起繁荣幸福的共产主义新世界,这就必然要遭到一切敌人的反抗,必然会有困难甚至流血牺牲;在进行阶级斗争的同时,还进行生产建设,依靠科学知识向大自然开战,移山倒海,使大自然为人类的幸福生活服务,这也必然会遇到困难;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还要不断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要和各种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及其影响作战,要和几千年的传统习惯势力作斗争,要向各种反科学的错误观点作斗争,要向历史遗留下来的愚昧落后现象作斗争,这是更为长期更为曲折复杂的斗争,也必然会遇到困难。所以说,要革命就不能没有困难,一个革命者生来就是和困难作斗争的。说得近一点,我们党四十年的历史,就是艰苦奋斗战胜困难的历史。十年内战,八年抗战,四年解放战争,那些困难比今天不知要大多少倍,不是身临其境的人,真是难以想象到。正是在这样的困难中,形成了我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今后我们还会不断地遇到困难,旧的困难克服了,新的困难还会发生。我们就是在不断战胜困难中前进的,一定要有不断战胜困难的精神准备。毛泽东同志说:“要使全体青年们懂得,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这种状态,全靠青年和全体人民在几十年时间内,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有些青年人以为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就应当什么都好了,就可以不费气力享受现成的幸福生活了,这是一种不实际的想法。”(《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为什么说我们的形势总是好的呢?从根本上讲,从大局讲:无产阶级是历史上的新兴阶级,是最有前途的阶级,它担负着最后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使命。一切新生事物都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转强的。它一出生,就与一切剥削阶级相对立,开始时处于敌强我弱的地位,因此,困难很多,也很严重。但是,由于它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方向,真理属于它,它又是不可摧毁、不可战胜的。尽管暂时很困难,也难免有些挫折和失败,它终于要成长壮大起来,成为统治的力量。“在历史上,永远是后来者居上,永远是暂时显得弱小的、代表进步方面的、新生的事物战胜那些表面上似乎强大的、代表保守方面的、趋向死亡的事物。”(刘少奇:《中共中央向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所以,从整个发展过程来讲,最后胜利必然属于无产阶级。毛泽东同志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做了生动的比喻,教育我们不要从形式上看问题,而要从实质上看问题。他指出:“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见《中国共产党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丢掉幻想,准备斗争》《毛泽东选集》第四卷)。这是历史发展的一条定律。我们说形势好,就是指在不断战胜困难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而决不意味着没有困难。认为要说形势好就得没有困难,如果有了困难,就是形势不好,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当然,在革命发展过程中,有时困难可能比较少一些,小一些;有时多一些,大一些,这都是比较而言的。但是,我们的困难,不论如何总是局部的暂时的可以克服的。“因为我们目前的困难乃是胜利中的困难,进步中的困难,而胜利与进步的本身就包含着克服困难的一切因素,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这些因素,创造出必要的条件,我们就能克服这些困难。因此,我们的困难乃是暂时的困难。”(刘少奇:《在北京庆祝五一劳动节干部大会上的演说》,1950年)目前的国内国外形势,总的看来,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有利的。我们要高瞻远瞩,把握大局,努力做好工作。毛泽东同志说,工作就是克服困难。我们不但要正视困难,还要看到克服困难的有利条件和战胜困难的伟大成就。不但要看到连年的天灾造成的损失,还要看到人们在党的领导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些损失。不但要看到由于我们缺乏经验在具体工作中产生了一些缺点和错误,还要看到我们已经从实践中取得了极为丰富的宝贵经验,并且,根据这些经验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已经和正在收到显著效果。更重要的是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经过同困难作斗争,锻炼了顽强不屈的毅力,在困难面前经得起考验,顶得住任何惊涛骇浪的袭击。从本质上看,从全局的发展上看,我们不是比过去弱,而是比过去强了。只要我们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善于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艰苦奋斗,就会做出更为巨大的成绩。毛泽东同志说过:“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论联合政府》)大跃进中工人群众中流行着一句话:“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它生动地说明了新中国人民对待困难的英勇气概。
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对待困难和一切敌人,要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藐视是由于我们懂得它的性质,相信革命的无产阶级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所以把它置于不在话下的地位,以便有勇气和有信心去战胜它。同时在战术上,在具体工作上,又必须重视困难,以便聚精会神地千方百计地去战胜它。这就是所谓战略上以一当十,战术上以十当一。藐视和重视二者必须结合,但藐视是前提。如果先认为困难不可克服,也就不会有勇气和有信心去同它斗争。毛泽东同志还经常教导我们: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党是一贯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像十年内战、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困难都比现在大得多,但是,由于我们依靠思想政治工作,发动和团结了广大群众,终于战胜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最后胜利。事实证明,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可以取得更大的成绩;反之,放弃政治挂帅,只讲物质利益,物质条件再好,也不会自发地产生共产主义。
实事求是,革命干劲与科学分析相结合
实事求是。它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树立雄心大志,不是胡思乱想,异想天开。敢想敢干,必须与实事求是相结合;冲天干劲,必须与科学分析相结合;主观能动作用必须建筑在客观可能性的基础上,心要热,头脑要冷,冷热结合。三年大跃进的实践,有力地证明了这是正确的。过去讲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动员了广大群众的智慧和潜力,创造出许多前无古人的奇迹,成绩是伟大的。但是也有些同志超越了现实可能性,碰了钉子,走了弯路。违反了实事求是,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胜利,群众的革命干劲也不能持久。党中央一再强调实事求是,全党全民的革命干劲必须与科学分析相结合,自觉地适应客观规律。因此,不应把革命干劲和实事求是截然对立起来。革命干劲必须鼓,而且要鼓足;上游必须争,而且要力争。这和实事求是并不矛盾。上游是客观存在,是有可能达到的,为什么不争呢?
青年人的特点是热情饱满而经验不足。针对这个特点强调实事求是,科学分析,更有实际意义。但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还要敢于创造,充分发挥勇于革新的精神。冷热结合,关键在于要有正确的工作方法。首先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指标,订计划,安排工作,解决问题,就可以避免大的偏差。在调查研究中,还要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找出不平凡之处。所谓平凡,就是普遍大量存在的东西,发现和掌握它的规律,才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不要猎奇,不要好高骛远。大跃进中,青年人在许多方面打先锋,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充分发挥积极性,从中得到了提高和锻炼,这个气还要鼓。但有些人不大注意向老一辈人学习经验,有些学生看不起老师,有些青年工人不大尊重老师傅,有些农村青年不注意向老农学经验,这都是不对的,也是脱离实际的一种表现。迷信固然不对,不重视老一辈人多年生产实践的经验也不行。懂得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
要走群众路线,就要作细致的群众工作
群众路线。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既是政治路线,又是组织路线,要贯彻到一切工作中、一切部门中,要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这样才能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发展,不断胜利。从政治上来说,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之所以战无不胜,就是因为它代表了群众的利益,而不是凭主观愿望办事情。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就是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充分反映和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愿。从历史上看,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一切错误的革命路线,都是脱离群众的,都是违反全世界人口90%以上的革命人民意愿的,因而是没有什么生命力的,其结果必然失败,为人民群众所抛弃。从组织上来说,我们的党和国家都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的。比如党的组织原则,就是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全党服从中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最初是列宁创建的,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又做了进一步的发展。他指出:民主是基础,集中是领导,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必须与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辩证地结合起来。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智慧集中起来,然后再回到群众中去实践,去考验,多次反复,就可能制订出完备的政策。第二、“集中起来,坚持下去”。凡是集中起来的好的东西,我们就得坚持下去,不能动摇。第三、“坚持真理,纠正错误”。是真理一定要坚持,有错误就一定要纠正。第四、批评与自我批评。没有相互批评,没有自我批评,就不能把真理辩明,错误也就不能纠正。总起来说,群众路线就是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二者不可缺一。如果只讲集中领导,不讲人民群众,那就没有基础,那就要犯错误。反之,不讲集中领导,那也不是真正的群众路线,那就会犯分散主义的错误。
我国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之所以是正确的,就是因为它是六亿多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既代表了人民的目前的局部利益,又代表了人民的长远的整体利益。它是历史的产物,时代的产物。
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的纽带,团结教育广大青年是党交给团的根本任务。共青团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大多数青年的工作,包括做中间和落后部分青年的工作。团提出的口号和要求,开展的活动,应当考虑到中间和落后青年的接受程度。要特别注意启发中间部分青年的自觉性,发扬他们的积极性。要相信落后青年可以进步,耐心诚恳地帮助他们,善于等待他们。只有生气勃勃的青年群众运动,才能顺利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
关心青年的生活,照顾青年的要求,是密切联系青年群众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共青团不关心青年,青年人就会对团“敬而远之”。当前,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还有一些暂时的困难,这就更需要团的组织深入了解青年人的要求,关心他们的生活,向党反映他们的意见,结合着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团的干部要和青年人谈心、交朋友,使青年人愿意靠近团的组织,接近团的干部。要使团的工作更适合青年人的特点,团的活动更丰富多采,使青年人从团的活动中学到东西,从政治上教育广大青年。
团的工作方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群众路线和群众运动的关系问题。群众运动是群众路线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唯一的形式。不是事事搞运动,天天搞运动。同时,群众运动也要以深入细致的经常工作为基础,才能扎扎实实,稳稳当当,不是一轰而起,水过地皮湿,不深不透。每个运动,总要有一个具体内容,不能一揽子,一锅煮。运动也有多种形式,有大集体的,小集体的,也有个人的。现在许多青年同志有一个错觉,一提群众路线,似乎就意味着搞运动,或者以为不搞群众运动就无法开展工作。这都是不对的。一个人一个人地去做工作,也是群众路线。搞运动也要一个人一个人地去做工作。比如共青团要加强对中间和落后层的工作,就要一个人一个人地去做工作。不能只靠大呼隆,造声势。声势有一定的作用,也要肯定。但解决具体问题,特别是思想问题,是靠精雕细刻的工作。我们不排除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形式,但是不能满足于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要讲求实效。必要时,运动还要搞,但是要搞真正有了一定工作基础的、为群众所乐于接受的群众运动。
整体观念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内容
整体观念。它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与集体主义思想相联系的。我们无论做工作、想问题、观察事物,都要有全局观点。全局的对立面是局部,全局由局部组成,二者有共性,但也有差别。全局不是各个局部的简单总和,它高于局部,统率局部,对局部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因此,局部必须服从全局,在此前提下,全局还要照顾局部。前面讲了观察形势要有全局观点,看到主流,也要看到支流;看正面,也看侧面;看困难,也要看有利条件;这样才是抓住了本质,如实
地反映客观实际,才不致迷失方向。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运用全局观点,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教导的,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工作服从“全国一盘棋”,从六亿人口出发,而不能只从局部的需要出发;组织上是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在国家有暂时困难的情况下,更要强调集中统一的领导,强调全局观点。比如在许多问题上,党的政策是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
三方面利益的,但是三者不是平分秋色的关系,因为国家代表着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强集中统一,是克服暂时困难的重要途径。要大讲全局观点,提高全党全民的共产主义觉悟。
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过:“只注意自己小团体的利益,不注意整体的利益,表面上不是为个人,实际上包含了极狭隘的个人主义,同样地具有很大的销蚀作用和离心作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实际上是受了资产阶级思想影响。没有国家的兴旺,还有什么群众观点?因此,对农村青年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还要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集体经济的发展是集体主义思想的基础,而集体主义又反转来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不要以为只要集体经济发展了,社员得到了物质福利,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集体主义的思想。事实证明,集体观念不是自发形成,而是要经过教育的。集体经济的吸引力固然是社员热爱集体的物质基础,但是必须经常地有计划地进行思想教育,使全体社员都自觉自愿地把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起来,把眼前利益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人民公社的巩固和健康发展。
在思想教育方面,团也要加强组织性、纪律性的教育,提倡作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提倡顾大局,识大体,不怕“吃亏”,不怕担重担子的共产主义风格。在困难面前,要大大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发扬集体主义思想,以便增强战斗力,同心同德,克服暂时的困难。
对广大青年进行党的优良传统的教育,不但有现实意义,也是一项百年树人的“基本建设”工作。老一辈人,大多数经历过艰难困苦,过了战争关、土改关、社会主义革命关,受过长期革命的锻炼。我们的青年一代大多数还没有这些经历,迫切需要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一定要使他们成为有信心,有志气,有觉悟,有共产主义风格,有整体观念的新生力量,以便能够更好地承担接班人的光荣任务。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北京部分经济工作者和经济理论工作者
座谈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效果问题
最近,北京部分经济工作者和经济理论工作者,就如何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效果问题的研究,举行了一次座谈会。
在座谈中,大家一致认为,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效果问题,无论在实践上和在理论上都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经济工作要愈做愈细致,要学会精打细算,勤俭办一切事业。如果我们在从事各项经济活动的时候,都重视和讲求经济效果,做到耗费较少的劳动,创造出较多的产品,就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更好地满足社会及其成员不断增长的需要。同时,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展开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效果问题的研究,也能进一步丰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内容。
会上提出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效果问题可以分为如下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理论方面;评价或计算方法方面;具体考察某一项经济活动、方案和经济、技术措施等的效果方面。
关于经济效果理论问题的研究
关于理论问题方面,大家着重提出如下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首先,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效果的实质是什么?它的评价准则是什么?有的同志提出,讲求经济效果,就是要求在既定的劳动(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支出量下,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也就是要求在生产一定量产品的时候,消耗最少的劳动量。因此,劳动生产率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效果有直接的联系,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成为判断某一项经济活动、某一项方案或措施的效果大小的标准。至于这些意见是否有充分的根据,仍然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或论证。
其次,资金占用量问题在研究经济效果问题中的地位怎样?劳动消耗的经济效果和资金占用的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怎样?有的同志提出,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劳动消耗量和资金占用量是不完全一致的,而且往往是单位产品劳动消耗量小的,资金占用量就大,与此相反,单位产品资金占用量小的,劳动消耗量就大。这样,就需要具体考察资金占用量在确定经济效果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的同志提出,资金占用量的大小,归根结柢,还是会归结为劳动消耗量的大小,资金占用量的效果也仍然会归结为劳动消耗量的效果。因此,资金占用量的效果同劳动消耗量的效果实际上是统一的。
第三,目前的经济效果和长远的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怎样?有的同志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目前的经济效果和长远的经济效果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也还存在矛盾。有些做法(或方案、措施)能够立竿见影,经济效果大,但是不利于长远的经济效果的提高;与此相反,有些做法(或方案、措施)在短期内经济效果小,但从长远来看,却有利于经济效果的提高。如何从经济效果的角度来全面地观察和分析问题,把目前的经济效果和长远的经济效果结合起来,把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第四,个别的经济效果和社会的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怎样?即在局部范围内观察经济效果和在全社会范围内观察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怎样?有的同志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别(局部)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整体)的经济效果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也还存在矛盾。有些经济活动(或方案、措施),从个别(局部)范围来看经济效果是较大的,从社会(整体)范围来看则较小;与此相反,有些经济活动(或方案、措施),从个别(局部)范围来看经济效果是较小的,从社会(整体)范围来看则较大。在遇到矛盾的时候,应该遵循个别的经济效果服从社会的经济效果,局部的利益服从全局的利益的原则,在此前提下兼顾社会的经济效果和个别的经济效果,兼顾整体的利益和局部的利益。有的同志提出,可以把社会必要劳动耗费作为从社会的经济效果的角度来评价和衡量个别的经济效果,并把它们很好地结合起来的标准。如果个别的劳动耗费等于社会必要劳动耗费,表明这种经济活动具有一般的效果;如果个别劳动耗费小于或大于社会必要劳动耗费,表明这种经济活动具有较大或较小的效果。
第五,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效果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核算的关系怎样?有的同志认为,经济核算的中心内容就是核算经济活动的效果,计算经济效果要借助经济核算及其有关指标来进行,因此两者密不可分,实际上是一个问题。有的同志则认为,它们虽然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它们所包含的经济内容、研究的范围和说明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所以它们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中两个不同的问题。
此外,生产范围以外的经济效果如何考察,经济效果问题的研究在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和部门经济学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等等问题,也有同志认为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关于经济效果的评价和计算方法问题的研究
关于评价和计算方法问题方面,有的同志指出,经济效果应该用具体数字比较准确地表现出来。离开了具体的数量关系,考察经济效果就没有多大的意义。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效果的中心内容是比较劳动耗费和有用效果,因此计算经济效果首先要具体计算和确定劳动耗费和有用效果。但是,在进行实际计算时却会碰到一系列复杂的方法论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例如在劳动耗费的计算方面,就有活劳动耗费如何计算,包括复杂劳动如何折合为简单劳动、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如何折合为平均熟练程度的劳动的问题;在计算物化劳动时也有如何计算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包括如何确定折旧率(以及大修理基金),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如果存在,是否应该列入转移价值中等问题。又如在使用价值的计算方面,也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是否能够在量上互相比较和计算,如果能够,怎样比较和计算的问题。与此相联系,有的同志还提出,除了要计算和比较消费资料的使用价值以外,还要计算和比较生产资料的使用价值。但是,生产资料的使用价值如何计算和比较,也有必要加以研究解决。
计算经济效果不仅要分别计算劳动耗费和有用效果,而且要综合地将劳动耗费和有用效果进行比较。这在实际生活中是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指标来实现的。有的同志指出,当我们运用经济指标来观察、分析和反映经济效果时,应该根据政治经济学的原理来分析和确定这些指标所包含的经济内容,明确它们在反映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以便增强人们运用它们和根据它们来判断经济效果大小时的自觉性。关于应该采用哪些指标来反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效果,在会上有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志提出,可以用社会劳动生产率这个指标来综合地反映社会的经济效果,而用成本和利润这两个指标来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效果;有的同志则认为,不能用一个或两个指标来综合反映经济效果的大小,而必须运用一整套指标体系,并且经过多方面的分析比较,才能确定经济效果的大小。有的同志认为,资金利润率或回收期可以集中反映投资的经济效果;有的同志则认为,回收期不能集中反映投资的经济效果,同时由于物化劳动不能创造新的价值,所以不能把资金利润率作为观察投资经济效果的最重要指标。
此外,有的同志还指出,经济效果的计算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其中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而且,不同种类的经济活动的效果,在计算上也各有其具体特点,不能千篇一律。所以,计算经济效果,一般只能进行近似数值的计算,力求尽可能做到准确和符合客观实际。
关于具体考察某一项经济活动、方案和经济、技术措施的效果问题的研究
关于具体考察某一项经济活动、方案和经济、技术措施等的效果问题方面,许多同志都指出,这方面的问题特别多,无论是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还是某一部门、某一地区和某一生产单位范围内,无论是生产过程还是流通过程,无论是生产方面还是建设方面,都存在许许多多的具体的经济效果问题,需要我们仔细研究。有的同志还具体论述了在工业部门的生产和建设中,需要研究如下的经济效果问题:在生产方面,要研究各种原料材料综合利用的经济效果,采用代用品的经济效果,资源利用的经济效果,不同动力装备经济效果的比较,固定资产维修、更新的经济效果,改进劳动组织和生产组织的经济效果,产品品种和质量同经济效果的关系等等;在建设方面,要研究基本建设投资不同分配方案的经济效果的比较,对同类工程的不同投资方案的经济效果的比较,新建、改建和扩建企业的经济效果的比较,不同施工方法经济效果的比较,企业规模与经济效果,采用不同生产组织的经济效果的比较,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过程和新生产方法的经济效果等等。也有的同志具体论述了在农业部门的生产和建设中,需要研究如下的经济效果问题:种植业或畜牧业各部门经济效果的比较,不同地区种植业或畜牧业各部门经济效果的比较,不同土地利用规划经济效果的比较,农业机械化范围、步骤与布局的不同方案经济效果的比较,采用不同生产工具和动力工具的经济效果的比较,不同肥料种类和施肥方法的经济效果的比较,种植业各部门施用化学肥料的经济效果,农作物不同种植比例的经济效果的比较,实行合理轮作、间作和套作的经济效果,改进农业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经济效果等等。此外,还有些同志提出了不少有关运输业、建筑业、商业等方面的具体的经济效果问题,有关国民经济范围内综合性的经济效果问题,以及有关其它领域和其它范围的经济效果问题。他们认为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研究。
有的同志还指出,具体地考察某一项经济活动、方案和措施等的经济效果,不仅需要研究的问题多、范围广,而且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效果问题的目的,主要就是为领导机关提供一个方面的科学的经济依据,解决实践中提出来的具体问题。应该看到,由于实际情况是很复杂的,某一项经济活动、方案和措施是否合理,是否有利,总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一些不可计算的因素的影响,所以,领导机关在研究政策问题的时候,除了要根据经济效果的大小以外,还要考虑其他许多方面的因素。当然,这并不会因此降低研究经济效果问题的重要意义。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具体的经济效果问题虽然很多,但是它们都可以从考察这些经济活动、方案和措施在发展国民经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上统一起来加以衡量。而上述关于理论方面和方法方面问题的研究,就是为了有助于考察和计算某一项经济活动、某一项方案和措施等的效果,使这种考察和计算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最后,大家认为这次座谈会只是一个开始,表示今后要参考上述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写出文章,组织讨论,展开争鸣。为了做好这个问题的研究工作,需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搜集大量的,包括本国的和外国的,现在的和过去的资料,认真地踏实地加以分析和研究,提供出既在理论上有贡献、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成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