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7月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发挥老工人的骨干作用
  “老工人参谋处”
武汉钢铁公司大冶铁矿机修工段为了充分发挥老工人在生产上的骨干作用,从七个班组中由群众各推选出一名思想觉悟高、工作认真负责、生产经验丰富的老工人,成立了“老工人参谋处”,有的班组还以老工人为核心建立了“老工人参谋小组”。
工段每旬下达计划前都要召开“老工人参谋处”会议,讨论和研究一旬的生产计划,会审加工图纸,研究工艺过程和施工方法。然后,再根据生产中的关键问题,由“参谋处”的老工人分头把关,巡回辅导。
“老工人参谋处”还担负着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提高新工人的操作技术。全工段三十一个老工人,除每人亲自掌握一台机床,加工一些关键产品外,还分机包干,帮助新工人处理设备故障,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
老将把守质量关
黑龙江省牡丹江西安木制器材联合厂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除了依靠老工人修订和制订产品质量标准外,还特别注意挑选有经验的老工人担任小组的质量检查员和车间的专职质量检查员,把守质量关口。家具车间老工人张方欣担任质量检查员以后,工作认真负责,发现有的产品质量差,就按产品上的编号去找生产工人,一面提醒他重视质量,一面帮助他提高技术。这个厂由于依靠老工人把紧质量关口,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加强第一线技术力量
天津第一机床厂最近从基层干部当中抽调了一批老技术工人,充实生产薄弱环节,加强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力量。
这些老技术工人回到生产岗位以后,很快发挥出他们的特长,对生产起了促进作用。大件工段生产的关键零件——锥柄轴,质量有时达不到要求。老工人周宝驹参加生产以后,和青年工人一起研究改进操作,加大了进刀量,产品质量提高了,产量也增加了。这个厂有许多精密设备,过去由于老技术工人少,青年工人掌握不好,不能充分发挥效能;现在老工人回到生产岗位,精密设备的利用率也提高了。
老师傅传技艺
江苏省常州五金锁厂把一些生产技术经验丰富的老工人组织起来,向新工人传授技术。这些老工人在向新工人传授技术时,一面讲解各种操作技术和解决生产关键问题的办法,具体地分析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一面作操作技术的示范表演,使新工人真正把技术学到手。
为了使新工人学好技术,老工人们还把自己在旧社会学
习技术的艰难情景讲给新工人听,启发新工人的思想觉悟,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
  (附图片)
湖北省沙市跃进木器家具厂有二十多年生产经验的老木工杨泽新,手把手地教徒工刘立富学习发锯  新华社记者 丁遵新摄


第3版()
专栏:

  开辟原料来源 增产手工业品
  广州海珠区五金行业的作法是:厂社挂钩,合理使用大厂下脚料;工商协作,充分利用废旧物资;厂内综合利用和全行业综合利用相结合;开展来料加工业务
本报讯 据南方日报消息:广州市海珠区五金行业在有关领导部门的统一安排下,采取厂社挂钩、工商协作等办法,开辟原料材料来源。全区三十九个手工业社(厂),基本上解决了原料材料的供应问题,生产保持正常,并在两个月内增加了二十二个品种。
这个区五金行业的八十七种主要品种,除小锁、钢铲、小农具、小刀等十二种属于国家计划产品,由国家直接供应原料材料外,其余大多数产品的原料材料都要靠自力更生解决。这个区的有关领导部门在5月间召开了有手工业生产社(厂)、废品公司及供销等部门参加的会议,总结过去小商品生产解决原料材料供应问题的经验,采取以下办法开辟原料材料来源。
统筹安排厂社挂钩,大单位支援小单位,有计划地合理地使用大厂的下脚料。这个区五金行业过去虽然也利用大厂的下脚料,但是因为缺乏全盘安排,利用得还不够充分、合理。这次,他们根据生产发展的情况,全面安排,由三十七个社(厂)分别同一些大厂挂上了钩,建立对口使用边脚料的关系。如益丰搪瓷厂生产面盆、口盅剩下来的碎铁皮,小港工具厂便拿来把厚的做成铁羹匙、鞋码,把薄的做成鞋扣、背包扣、图钉等。广州绳缆厂、华南机筛厂每月剩下来一两吨头头尾尾的钢丝,完全可以满足洪德综合五金厂和南洲五金厂的生产需要。他们利用这些材料生产弹性好、不易生锈的发夹和汽车零件弹簧。
工商协作,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废弃物资。三十五个社(厂)同废品公司收购站和饮食商店建立了供应关系。这个区的废品公司已供应给他们不少废次钢铁和铁皮。小港铁皮厂每月生产三十多万个汽水瓶盖,都是用废品公司供应的旧马口铁、罐头壳制造的。利工农白铁生产合作社同十三个茶楼、酒馆、冰室建立关系,帮这些饮食店加工厨房用具和冰棒模,同时向它们回收罐头壳、油罐等,制造各种白铁日用品。
工厂内部的综合利用和全行业的综合利用相结合。许多五金社(厂)都使用到第五、第六手材料。红星钢铲生产合作社制钢铲剩下的边脚料,先由利工农白铁社用来制垫圈,余下的碎料由街道五金工厂做鞋码和鞋钉,实在不能用的废铁再回炉熔炼。利星利器社利用红星钢铲社的边缘钢材生产菜刀,更小的料用来做小刀。
开展来料加工和修理业务,为大工厂和人民生活服务。洪德通用五金厂经常为广州重型机器厂、广州造纸厂加工螺丝和小五金零件,并为拖拉机站修配和加工犁耙。


第3版()
专栏:

  废旧料交流展览会
新华社广州电 广州市越秀区在不久以前举办了一次废旧料下脚料交流展览会,组织一百九十多个手工业生产单位分别同大厂或废品商店挂钩,共交流了一百二十四个品种可作手工业原料的废旧料和下脚料一千零四吨。
据越秀区调查,生产日用小五金产品的工厂和手工业合作社所用的原料,约有70%左右是废旧料和下脚料。但是,这个区过去对废旧料、下脚料利用得不够,有的大材小用,有的未经充分利用便拿去回炉,有的被当作垃圾倒掉,或作燃料烧掉。因此,越秀区举行了这样一个交流展览会,由区属各工厂和废品商店将每月产生或回收的废料、碎料、旧料、下脚料等的样品,在会上陈列出来,注明数量,附有必要的说明;各手工业工厂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也将本单位所需要的原料的品种、数量,在会上登记。全区成立了平衡分配小组,根据废旧料、下脚料的来源和手工业生产的需要,进行平衡,然后统筹安排,组织手工业生产单位与大厂、废品商店挂钩,进行分配。这样,就使废旧料和下脚料的利用更为合理。


第3版()
专栏:

青海省钾肥厂提高化肥质量
据新华社西宁7日电 青海省钾肥厂职工积极提高化肥质量,目前钾肥氯化钾平均含量达到48%。
第一季度,这个厂钾肥质量较差,氯化钾含量只有30%。5月份,工厂党委发动职工计算了由于钾肥质量不高给国家和农村公社造成的损失。经过职工讨论,制定出严格的质量标准,建立了质量检查制度。工厂合理调整了劳动组织,抽出一部分人力加强了采矿、选矿工作;领导干部还和工人一起踏勘,采用品位高的原矿进行生产。工人们也设法改进操作方法,提高钾肥质量。


第3版()
专栏:

  “寻蔓摘瓜”
  张世安
  是“车底”不足吗?
今年3月份以来,煤车供应不上采煤的需要,是抚顺龙凤矿采煤六区生产上的一大障碍。每天人们在区生产调度会上议论的中心都是“车底不足,有煤拿不出来”。突破煤车“荒”,成了全区生产上的关键课题。
在煤矿里,人们都习惯地把井下的基本煤车数称做“车底”。区里的一部分干部认为,所以出现煤车“荒”,就是因为“车底”太少。他们算了这么一笔账:全区3月份以前,每天得到运输区供给的“车底”是一百六十个左右。3月份以后,随着新采区投入生产,全矿的采煤战线扩大了,每天要从现有的“车底”中拨出三百个左右供给深部采区使用,这样,每天分配给六区的“车底”就减少到一百三十个左右。煤炭的产量没有减少,所得的“车底”却减少了。按照这笔账,他们的结论是:要解决问题,只有请求矿里给增加“车底”。
就在这时候,矿运输区的职工给六区送来一张大字报,对“车底”问题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完不成任务要检查自己,别怨煤车不够用。”六区领导方面组织干部又重新算了一笔账:全区现有的“车底”经过周转每天可以达到七百一十台次,煤车最高台设计次容量为一点五吨,如果按照一般的装车量一点四五吨与日产计划比较,煤车本应绰绰有余。为了弄清问题的真相,便组织干部到排车房去反复实测,终于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煤车普遍装得不满。连续几天实测,装车量只达到一点三六吨。六区的干部们恍然大悟:“车底”不是不足,而是大有潜力。
  剥开一层还有一层
这时,再也没有人强调“车底”不够用了。经过领导方面讨论,决定在装车工人中开展一个装满车竞赛,口号是开展“一四五○”(装车量达到一点四五吨)运动。
运动展开后,并没有达到事先所想像的那样明显的效果。装车情况虽然有些好转,但作业表上的数字仍未超过一点四吨。区干部研究这个问题时,有人说:“这是装车工人的干劲有问题。”“顾了凑车数,而不顾吨数。”根据这个反映,区里找了两个装车工人的实际装车纪录进行分析:一个是老工人张便芳,他是全区公认的装车能手;另一个是装车成绩一直不太好的工人。实际装车纪录是:老工人张便芳,一点三八吨;另一个工人连一点三吨也不到。干部们从这两个装车工人的实际装车纪录中发现,这里当然有一部分干劲足不足的因素,可是毕竟回答不了:为什么连一个最好的装车工人也竟然达不到装车一点四五吨的要求。这个分析,把前面的看法又基本上否定了。他们开始感到装车不足问题里面还有文章,决定把装车的各个环节全摸一下,来一个“打破砂锅问到底”。
  打破砂锅问到底
先从装车这道关口插手。区里召开了装车工人的调查会,听取装车工人的意见。老工人张便芳说:“装车满不满,全在扒锹上。我们倒想装满,就是装车的皮带头(运煤皮带往煤车里漏煤的部分)太低,扒不过锹来。”
干部到装车现场去实地观察,果然皮带头低得到了刮车帮的程度。装车工人们说:“要是把皮带头低的问题给解决了,装满车不成问题。”
为了找到皮带头为什么低的答案,干部又到负责维护皮带的机电工人中去调查。机电工人的回答是:抬皮带容易,我们也想抬,就是巷道的棚子太低,抬不起来。——问题追到巷道维修这一环上来了。为了进一步追根,又召集维修工人开调查会。维修工人反映,过去维修力量薄弱,所以没把棚子翻上去。
干部们这样逐个环节追根,终于把煤车装不满的根子挖出来了。他们对症下药,先增加了维修力量,确定专人负责,棚子翻上去了;机电工人马上把皮带头抬高了。装满车的条件具备以后,装满车竞赛立即在全区开展起来,“一四五○”的装车目标在4月份就被突破。到6月上旬,全区装车纪录平均达到一点四九吨。从4月份以来,全区在煤炭生产水平提高的情况下,从来没有再闹过煤车“荒”。
(原载《辽宁日报》,本报有删改)


第3版()
专栏:上海通讯

  搭班
  王洪志 贾文竹
上海计算机打字机厂零件车间车工黄全安和俞金木“搭班”关系搞得很好。他俩从1959年12月份开始“搭班”,生产计算机上的零件“进位轴套”、“歪轮”、“六角帽”、“字轮轴”等产品,到今年5月份,连续十八个月,月月全面完成生产计划,产品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5%以上。他俩的生产之所以搞得比较好,和他们的“搭班”关系搞得好有很大关系。
“搭班”就是在同一台机床上生产同样产品的日夜两个班。黄全安和俞金木两人搭班过程中,表现得最突出的是配合密切,互为对方生产创造有利条件。去年10月份,有一次,俞金木做早班,因为原料临时有变化,机器发生故障,他把机器修好后,考虑到下班生产时将会遇到同样的情况,因此,特别放慢车速,摸索新的操作规律,并在这基础上,调整了车速和刀具的角度。这一班,俞金木虽然因此没有完成生产计划,却给下一班生产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使黄全安较好地完成了计划。黄全安也这样。去年12月份,有一次,黄全安快要下班时,发现车床的摇手因为内部含有铁屑,转动不灵活,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当时离下班只有一个多小时,和他这班的生产已没有很大关系,但他为了下一班的生产,还是停下车来,把摇手拆开彻底清洗了一下。你为我,我为你,在他俩“搭班”以来的十八个月中,像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平时,他俩在交接班时,落班的人总是把生产中发生的情况和问题,一一告诉接班的人;如果做的是中班,就写书面材料留交隔天接早班的人,使对方生产时胸中有数。
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操作技术水平,这在他俩“搭班”关系上也表现得很突出。“进位轴套”、“歪轮”、“字轮轴”等零件的精密度一般都在二、三丝之间,要做到完成生产定额、保证质量,不是件容易的事,加上黄全安和俞金木都是二十才出头的青年,技术水平都不很高,因此在生产上更需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开始生产“进位轴套”时,他们两人都达不到规定指标。黄全安就向生产同类型产品的工人学习操作方法,班产量从原来的四百只左右提高到五百只,超过了定额。他把学到的方法告诉俞金木后,俞金木的产量也提高了。之后,他俩在操作技术方面还连续作了三次改进,班产量都能达到八百只以上。开始生产“歪轮”时,也有同样的情况:规定指标是班产二百六十只,他们只能生产二百只左右。这次是俞金木采取了改进刀具、压缩辅助时间的办法,首先把班产量提高到三百只。他把他的方法告诉黄全安后,黄全安的班产量反而超过了俞金木。由于他俩经常交流经验,钻研技术,一年半来,还共同实现了二十三个技术革新项目,对生产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他俩在日常生活方面也相互关怀。去年初,黄全安的爱人要生孩子了,当时黄全安轮到做早班,俞金木为了让黄全安在白天有更多的时间安排家务、照顾爱人,就提出与黄全安换班,并尽可能帮助黄全安做好上班前的准备工作。
他俩相互间的最大的关怀是表现在政治上。俞金木原来对集体的事情不顶关心,黄全安是共青团员,就从多方面帮助俞金木。去年俞金木担任了生产大组的义务定额统计员后,黄全安更是经常鼓励他把统计工作搞好。现在俞金木也已参加了共青团,在去年12月还被评为上海市的优秀班组核算员。
黄全安和俞金木常对人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大家协力同心,才能把生产搞好。这些话可以作为他俩所以能搞好“搭班”关系的回答。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舒城增设农村过路店
农民称赞说:过路店,真方便:吃喝住,样样全,早赶路,晚歇店,出门在外无挂牵。
本报合肥7日电 “过路店,真方便:吃喝住,样样全,早赶路,晚歇店,出门在外无挂牵。”这是安徽省舒城县整顿和增设农村过路店以后,一些公社社员为赞扬过路店而作的快板诗。
我国许多地区的农村都有过路店。它们大都设在农村与集镇、城市之间的交通线上,有的是茶棚、饭铺,有的吃住兼营。这种店铺规模小,设备简单,经营方式灵活,服务项目多样,历来受农民欢迎。
舒城县商业部门根据中共舒城县委的指示,从今年3月份开始,整顿了原有的过路店,并且根据发展生产和扩大物资交流的实际需要,自己新办和帮助公社、生产大队增办了一批过路店。现在,全县的农村过路店已有六十八处,比3月份增加近一倍;其中有四十八处吃住兼营。主要交通线路,一般作到了每隔五里到十里,能喝到茶水,十里至二十里能吃到饭菜或投店住宿。
舒城县的农村过路店,一般只有两三个从业人员,都是半劳力或辅助劳力。他们天亮开门,天黑收场,过路行人可以随到随吃。吃住兼营的客店,深夜来人照样接待。服务方式多样灵活。茶棚卖茶,有壶茶、碗茶,凉热都有。饭店里,顾客可以买饭不买菜,也可以买菜不买饭;带米进店,可以代煮,只收柴火费;急于赶路的,可以用米换饭,带了走。客店还可以为旅客浆洗、缝补衣服。这些过路店收费都比较低廉。
过路店的整顿和增加,便利了农民上市赶集和开展短途运输,促进了城乡物资交流。晓天公社的黄河大队,到公社所在地有三十五里大山路,过去没有一处过路店,现在设立了一处,农民也很满意。


第3版()
专栏:

  不放过一件次品
江苏省无锡机床厂计量工具检验工人、共青团员单楠耆认真对待产品质量,三年来没有放过一件不合质量标准的工作物。最近他被评为无锡市的先进生产者。
单楠耆开始担任这项工作的时候,认为检验工作“没出息”、“吃力不讨好”。后来,在党团组织的帮助下,他认识到检验工作的重要意义,特别是计量工具本身就是用来衡量产品的,如果质量不合标准,就会直接影响磨床质量,于是他便认真地对待这项工作。
不管检验什么工作物,也不管检验什么人做的工作物,单楠耆总是严格掌握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有一次,他检验到一块精密度要求很高的搪杆样板,这块样板是连续九年没有出过一次废品的老工人张胜云加工出来的。起初他想:张师傅干的活从来不出差错,不检查问题也不大。接着他又想到自己是做质量检验工作的,责任很大,检验质量应该看产品而不是看人。他就把样板放到显微镜下去检验,结果发现样板有一根头发丝粗的差误。后来查明是张胜云的卡尺有毛病而造成的。张胜云随即调换了卡尺,并对搪杆样板重新作了修正,避免了一次质量上的差错。
单楠耆不仅严格按标准检验产品,还注意帮助工人想办法达到质量标准。有一次他检验一批精密的量具——锥度塞规时,发现光洁度不合要求,就一面向加工这批产品的工人解释这种工具的重要性,一面帮他找出光洁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磨床主轴轴承松动等。后来工人检修了磨床,使塞规的质量全部达到了标准。单楠耆还经常和工人配合,检验成批产品的第一个工作物,保证整批产品的质量,得到工人好评。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鉴定会
一天晚上,湖北襄樊市五金厂里,来了一群饭店、餐馆的名厨师。他们是厂里请来对炊具样品作鉴定的。
和合饭店的五十多岁的“红案”厨师董荣华说:“炊具的质量和式样,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对象来确定。”他在桌子上拿起一把菜刀,比划着说:“像菜刀,除了在钢火上要保证质量外,式样也要多种多样。餐馆用的菜刀和家户人家用的菜刀不同,刀片要大,刀口要能前砍、后剁、中间切;刀背要高要厚,好砸骨头。”其他厨师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这个厂为了保证出厂的产品质量良好,采取许多办法征求消费者意见,鉴定会是其中的一种。现在,这个厂还在继续用摆摊零售、产销直接见面、设修配组、职工下街道访问、开用户座谈会等办法,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鄂道)


第3版()
专栏:

访问太湖渔民
无锡市绿波鱼钩厂生产的“铁锚牌”鱼钩,是全国闻名的小五金名牌产品。它的特点是倒刺细、锋利、坚硬,可以钩住十多斤重的鱼。这个厂生产这种鱼钩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早在十多年前,就行销全国许多地区。但是,这种鱼钩,在著名的太湖鱼产区却不受欢迎。
这是什么原因呢?绿波鱼钩厂专门组织了一个访问组,到太湖去访问渔民。渔民们说:各种鱼的性情不同,有的鱼用这种鱼钩容易上钩,有的鱼用那种鱼钩才容易上钩。他们问什么样才适合在太湖使用,渔民们提出了一些具体改进意见。回厂后,他们根据渔民的意见,研究出一种新的鱼钩模子。
现在,太湖渔民也喜欢使用“铁锚牌”鱼钩了。       
      (江保)


第3版()
专栏:

  酱油不再长白毛
酱油在霉雨季节容易发白变质,这是使主妇们伤脑筋的一件事。今年南昌老同兴酿造厂生产的酱油却没有这个毛病。
原来,发白变质是混在酱油里面的少量酱渣在作怪。霉季气候闷热,酱渣容易发酵,就会使酱油变质。老同兴厂设法把这些酱渣撇去,再加上蒸汽除菌一道手续,酱油就不变质了。
说来虽然简单,但在找到这个方法之前却也费了一番周折。今年一开始,这个厂的领导干部到车间与职工一起劳动,共同研究酱油发白的原因。支部书记袁任初将酱油一缸一缸地进行了检验,在缸底发现了这些引起酱油变质的酱渣。酱渣是在酱油压榨过程中混进来的,当时不容易看见,以后会逐渐下沉。起初,他们用泵冲压酱油,把酱油冲得翻腾起来,使杂渣浮到面上,然后用细筛把渣撇出来。可是,经过十多天以后,有的酱油仍然有白点。袁任初就在现场从头到尾看工人操作。他发现工人看见酱油桶里渣滓浮上来就撇,撇了一桶马上又去撇另一个桶。而撇过的这桶,隔不多久又会有渣滓浮上来,新浮上来的这层渣滓,如果不及时撇去,过一会就会再沉下去,看不见了。经过他们反复试验,证明酱油入桶后二十分钟左右撇渣,能够把渣滓撇干净。
现在这个厂制定了有关配料、压榨、清渣等方面的规程制度。目前酱油质量提高了,产量也比过去增加了
一倍多。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武汉市武汉制帽厂依靠老工人提高产品质量。这是老工人韩德璋(左)和宋森乾(右)正在检查出厂前的草帽
新华社记者 于澄健 陈倪摄


第3版()
专栏:

  在劳动岗位上
青海省交通厅运输局汽车一队的青年司机、共产党员路新权,从1956年到现在五年多的时间内,安全行驶二十八万多公里,没有发生任何事故;完成运输任务的情况也好。最近,路新权被青海省交通厅运输局评为“五好青年”。路新权很注意保养车辆。这是他正在擦洗车身
新华社记者 高基 班智远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