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7月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集思广益共订夏锄大计
安阳市开调查会研究秋收作物中耕锄草工作
本报讯 河南省安阳市领导机关最近分别派人到山地、丘陵、平原和低洼地四种地区的八个重点大队,了解了历年夏锄的经验教训和当前夏锄情况。随后又从周围的二十四个生产大队中分头邀请了十七位农业劳动模范、三十个锄地能手、十二名农业科学工作者和当地的公社领导干部、大队干部、生产队长、作业组长共一百零三人,开了十五个调查会,对夏锄问题作了广泛的讨论,找到了一些办法,为做好今年的夏锄工作作了准备。
锄地的功能
在调查中,很多劳动模范、老农介绍了锄地的作用。流寺大队的劳动模范史克文说:“庄稼越锄越旺;要想秋季多收,首先抓好锄地!”在四高村调查会上,到会的九个人一致认为:秋庄稼锄得越多越好。农业劳动模范崔金林说:“谷锄七遍不用碾,花(棉花)锄七遍桃成串,豆锄三遍赛鸡蛋。”在柏涧的座谈会上,大家还翻出去年搞的棉花中耕试验资料:一样地、一样施肥,锄八遍的每株结铃二十一点二个;锄四遍的每株结铃十七点五个。
锄地具有抗御自然灾害、调节作物生长发育的功能,能把妨碍作物生长的不利因素,变成作物生长的优越条件。干旱的山丘地区的群众说:“锄头有水”,说明锄地可以防旱保墒。许家沟大队最近调查:谷田中耕一次的土壤含水量是6.7%;没锄的含水量是3.4%。柏涧大队锄过的棉花很少死苗;没锄的死苗11%。低洼地区对锄地的体会是:晾墒压碱。南崔庄的历年经验证明:碱地庄稼凡是锄的遍多的都苗全、收成好;锄的遍少的苗多被碱死。综合大家的体会,锄地有十大功能:一、保墒,二、晾墒,三、灭草,四、灭虫,五、破除板结,六、提高地温,七、加速肥料分解,八、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九、便利根系发育,十、防止倒伏。
夏锄贵在适时
在调查会上,大家认为:秋庄稼是在千差万别的不同土壤上和变化多端的夏季气候下生长的。客观环境的变化都对农作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锄地贵在适时。地势低洼、又多粘土的易涝地区,就要趁旱锄田,不然一到雨季,遍地是水,不能进地中耕。山丘地区由于干旱没水,土多沙石,既要旱天锄,更要雨后锄。因为旱天锄只能养墒保苗不死;雨后锄则能收大墒促苗生长。平原地带,则要根据当地土壤和浇水情况,适时下锄。
除草务尽
夏锄中最棘手的是草。农民们说:草是和农作物争生存的最大而又凶恶的敌人。现在草已经蔓延起来。洼地辛店公社西苏度大队一千二百亩秋作物中有三百亩都不同程度地长出梭草、茅草、野苇、七七菜、荠荠菜五种杂草,严重的秋田里,每平方米达三百八十四株,高三十厘米左右。因此各片的调查会上都强调“除草务尽”,并且总结出许多比较有效的灭草办法,如:连续刮、随锄随拾、深刨根、种前?、雨后拔、立秋后组织社员采集草籽烧掉、作物调茬等。
改进领导作风
许多调查材料都证明:干部作风对于夏锄的关系很大。崔家桥片在总结夏锄的经验教训中,进行了两种作风、两个结果的对比:李辛庄、杨辛庄两个大队只一路之隔,地形、土壤基本一样,去年的夏锄任务、力量也基本相同,可是由于干部的作风不同,锄地结果也不同。李辛庄大队干部根据当地低洼易涝特点,听取了贫农、下中农和老农所提的:旱天突击锄早秋、雨后抓紧种晚秋的意见,合理安排了锄地和播种等活路,保证了早、晚秋全没荒芜,秋季粮、棉丰收。杨辛庄大队干部不从实际出发,群众要求趁旱天锄早秋地的草,干部硬叫搞不可能完成的抗旱栽红薯,结果红薯没栽成,一下雨早秋荒了,最后粮棉都减了产。
从调查中了解到,某些公社和大队在领导夏锄工作上有了不少改进:一是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自上而下建立了以贫农、下中农为主的老农顾问委员会或小组,经常研究夏锄中的重大问题,如:时间、质量、定额等,根据大家意见,进行具体安排。二是生产大队干部分别固定在生产队和社员一起锄地,一样评工记分,参加夏锄领导夏锄;公社干部也根据工作情况分别住到各片,一面亲自参加夏锄,一面包干领导夏锄。这样,干部们就能够在领导夏锄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第2版()
专栏:

山东郯城县红花人民公社马圩子生产大队第五生产队的社员,在麦茬大豆地里松土除草        新华社记者 武华摄


第2版()
专栏:

  水磨町大队干部参加生产领导生产
  安排劳力 调整定额 推进夏锄
本报太原7日电 山西省浑源县东坊城公社水磨町生产大队的干部,在领导夏锄中,虚心听取社员意见,及时解决具体问题,加快了夏锄进度。到6月21日,这个大队的夏田和大秋作物已经锄过头遍,部分地已开始锄二遍,夏锄进度比原计划提前了五天。
这个大队的夏锄开始初期,进展比较缓慢,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队干部分头到各生产队参加劳动,调查研究夏锄缓慢的原因。
大队领导干部耿兆和在第五生产队劳动,老农白贵林对他说:“大队的劳力并不少,就是没有把钢用在刀刃上。”耿兆和考虑了这个意见后,就和一些干部把全大队的劳力澄了个底,结果发现出勤人数虽然不低,但参加田间劳动的还不到60%。他们和各生产队干部研究后,各队决定从后勤战线上暂时抽调一部分劳力参加夏锄;同时再抽调一百多辅助劳力投入田间管理。这样,夏锄的劳力占到了劳力总数的90%。
优势兵力集中到田间生产第一线以后,紧接着又发生了如何合理安排劳力的问题。大队干部和生产队干部一起召开了社员会,商量如何把劳力管好用好。会上第十二生产队社员提出:建立“组包片、人包垅”的生产责任制;第五生产队的社员提出:合理划分作业小组,实行“五定”小包工(定时间、定质量、定任务、定劳力、定工分)的制度;还有的社员提出:把农活分类排队,加强计划管理的建议。会后,大队管理委员把社员的意见集中起来,取长补短,帮助各生产队推行了必要的生产责任制。
随着第一线劳力的增加,后来又暴露了在劳动定额管理上有一些不尽合理的现象,同时由于参加劳动的人增加,夏锄农具也感到不足。但是这些问题,由于干部们能主动地,及时地找群众商量,因而都得到比较满意的解决。同时,由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群众感到干部处处找大家商量,大家的意见干部又都很尊重,自己真正是在当家作主,因此,干起活来,劲也特别大,责任心也特别强。


第2版()
专栏:

  广东福建管理油茶林
据新华社讯 自前正是油茶树开花长果季节,广东油茶产区趁雨季土松有利时机,组织社员上山给油茶林除草、松土、除虫和施肥,以促进茶树开花多、长果大。
主要油茶产区的龙川县水贝、赤光、黎咀、丰稔等四个公社,最近组织五百多人上山垦复油茶,同时结合垦复工作,间种大量粟类和番薯。这个县为了促进油茶生产,特地发放了五万元油茶贷款,赶制了一批锄头、田刨、柴刀等垦复工具。另一主要产区的和平县,各公社除组织垦复外,还以大队为单位成立山林管理委员会,由有经验的社员担任“山长”,加强油茶的经常抚育工作。
许多油茶产区根据茶林分散的特点,从有利于生产出发,将茶林划片、固定给生产队经营,实行三包一奖制度或者大队、生产队按比例分成的办法。同时,考虑到垦复油茶的劳动强度大,还适当提高工分报酬,进一步发挥生产队和社员抚育油茶的积极性。
本报福州7日电 福建省油茶产区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油茶林。
油茶是福建的重要油料作物之一。为了管好油茶林,油茶产区的许多公社、生产大队以生产队原耕为基础,合理划分了油茶山的经营范围,许多生产大队还根据油茶生长期长、生产连续性强的特点,区别茶林远近、土地好坏、树龄老幼、树势强弱等不同情况,和生产队签订了油茶林经营管理的较长期的“三包一奖”合同。
最近,油茶产区沙县、建宁、浦城、松政等县的许多大队,总结了历年油茶增产的经验,组织社员对现有油茶林适时进行劈草、修蔸、整枝、培土等工作。


第2版()
专栏:

  采茶(木刻)
涧青


第2版()
专栏:

云南茶区采摘夏茶
据新华社昆明7日电 云南著名茶区凤庆、勐海等地正加紧采摘“滇红”夏茶。
今年云南产茶区由于雨水充沛,不少茶区都加强了茶园的中耕、追肥管理工作,因而大部夏茶生长良好。
为了及早做好夏茶的采制准备工作,许多茶区在夏茶采制刚结束,就立即对制茶机具进行了检查维修工作,并针对夏季雨多湿度大、不易干燥等特点,抓紧烘干设备和燃料的准备。普洱茶产地的勐海茶厂派出了一批木工、泥工和技术人员,到许多重点茶叶生产队帮助修理和添置揉茶机、烘干机。昌宁县各红茶初制厂已准备了一百七十多万斤木炭、木柴等燃料。各主要茶区全面安排了夏种和采茶劳力,保证适时采制夏茶。全省著名茶区凤庆县各人民公社的生产队安排了四千多全半劳力进行采茶,到6月上旬已采鲜叶八十多万斤。
云南茶区采制夏茶的同时开展了收购工作。到6月上旬已收购的茶比去年同期多9.89%。


第2版()
专栏:

  溆浦县加强桔园管理
本报长沙7日电 湖南柑桔产区溆浦县的许多人民公社,抓住时机加强对柑桔园的培育管理,力争今年柑桔有个好收成。
溆浦县共有柑桔面积一万六千多亩,常年结果的成林十七万多株。柑桔生产在这里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有优良品种“溆浦甜橙”、“溆浦桔红”等。今年这里的许多生产大队进一步推行“三包一奖”办法,同时教育社员认识到多产柑桔,对国家、集体、个人的好处。社员的生产情绪有了进一步提高。
由于前期桔园管理工作做得细致,今年的保果率较往年高。为了进一步搞好保果壮果工作,这县的八十一个柑桔较多的大队,培育管理柑桔生产的专业队伍由一千四百多人增加到二千多人。


第2版()
专栏:

伊宁草莓获得较好收成
本报乌鲁木齐七日电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种植的草莓,今年获得丰收。每亩比去年约增产百分之十。
草莓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果实甜而多浆,是制造果酱和果酒的上等原料。草莓本是一种野生植物,这里的哈萨克族果农近年来已将它培育成园艺作物。他们利用这种植物生长力强,适应性好,不大需要阳光的特点,在苹果园内成片种植。


第2版()
专栏:

  李金魁一心为集体
  贾长友
北京市石景山人民公社衙门口生产大队社员李金魁六十多岁了。生产队派他看管场院。
不论夏天冬天,每当队里从场院拉走麦秸以后,李金魁都要把散在场上的碎麦秸细心地筛一遍。日积月累,去年他就积下了四百六十斤小麦,最后如数交给队里。
党总支表扬了李金魁,并请文化馆的同志把他爱惜粮食的事迹画成连环画,巡回展览。社员们因此称他为“爱粮模范”,把他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
每逢麦收、大秋,场院堆满了粮食,李金魁看管得非常严格。社员一进场院,他就把大家的火柴盒、烟袋都收集起来,放在场院的凉棚底下,一个也不让带进场院;大伙要抽烟,都到凉棚底下去抽。
李金魁从小受穷,会打麻绳。现在,他除了看场院以外,还常抽空为队里纺麻绳。几年来,队里利用地边、沟边种些麻,李金魁就自己收,目己泡,自己剥,自己纺。队里用的绳套,不少都是他打出来的。李金魁手上磨出厚厚的茧子。他伸出两只手,说:“这双手,解放前打了几十年绳子,都是地主拿去拴骡子拴马。如今,打出来的绳子拴咱们自己的骡马,我打心眼里痛快!”
今年春天,李金魁在生产队的帮助下,又在大道边、铁路旁、场院周围,种了四亩多麻。他说:“现在用的绳子多了,我要多打点绳子,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多尽一分力!”
李金魁在旧社会饱尝苦难,北京解放前夕,李金魁的养老女婿抓去当兵,乘机逃跑了。伪保长逼着李金魁要人,把他押在冰冷的黑屋子里。到了第八天,解放军来了,李金魁见了青天,全家又欢乐地团聚了。解放后,他的心像葵花向阳一样,党指到哪里,他就奔向哪里。1952年,他响应党的号召,串连八户贫雇农,成立了“穷八家”互助组,他被选做组长。1954年,他又积极报名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社里派李金魁看管场院。从那时起,场院就成了他的第二个家。七年来,他年年出全勤。最近,李金魁向党总支书记倾吐了自己的愿望:争取做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


第2版()
专栏:

  老秧师
  新华社记者 徐张
老秧师李少连,从年轻的时候起就是有名的插秧能手。到过贵州兴仁县城关公社共幸生产队看过他插秧的人,没有不翘起大拇指赞好的。
李大伯今年六十岁了,家里儿子儿媳都参加工作或劳动,他自己是闲不住。特别是整风以后,他看到干部们同群众商量,虚心听取老农的意见,干活的劲头更大了。他对生产队长说,别看我年老,我还要好好插几年秧呢。
老秧师果然老当益壮,从今年阴历四月初三开秧门那天起就大显身手。他插秧和别人不同,一手分秧,一手插秧,快得如同鸡啄米。生产队插秧定额,是自扯自插四分田记一个劳动日,他每天至少完成三个劳动日的定额。有一天,他和张正义、马德海、马良文等四人插一块八亩二分的大田,他一天就插了一亩五分多,而且插的秧子,总是横也成行,直也成行,窝距、行距,就像用尺子量过的一样。
有些青年人插秧技术不高,李大伯便随时给他们指出缺点,有时还亲自插几行做榜样,叫他们跟着学。有的社员插秧不挨近田坎,他说:“秧子巴田坎,一块田至少可以多插几十窝,多插一窝就多得一窝的粮食,干活不要太大手大脚了。”在他的耐心帮助下,刚从贵阳工厂里回来的青年张文德,现在一天已能插一亩田,赶上一般的老庄稼手了。
李大伯还是生产队的质量检查员。每天,他除了完成自己的插秧定额外,还要到处走一转,看看大家插的秧是不是合乎规格。看到有插得过稀过细的,他随手就拿起秧子补上。有一次,他看到社员张运书秧子插得稀密不匀,粗细不一,他就说:“人哄地一季,地哄人一年,种庄稼不能闹着玩,像你这种插法,秋后还想收粮食不?”直到张运书接受了他的批评,当场把秧子扯掉重插,他才走开。


第2版()
专栏:

  小井三队实行定额管理,建立责任制度
  充分运用排灌机械抗御干旱
本报讯 北京市丰台区芦沟桥公社小井大队的第二生产队和第三生产队,是两个相邻的生产队,以种植蔬菜为主,自然条件差不多,都要靠电动抽水机浇菜地。但是由于在排灌机械的使用和管理上,采取了不同的态度,生产上就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第三队有一台六马力电动抽水机,担负全队一百三十八亩菜地的灌溉任务。根据前些日子的检查,从今年春灌开始到5月底,这些菜地浇过六水到七水,十亩小麦浇了四水,平均每马力完成灌溉面积一百六十一亩,各种作物没有缺水受旱的现象,生长一般都比较好。
第二队有三台电动抽水机,从春灌到5月底,平均每马力只完成灌溉面积八十一亩六分。这个队有十四亩打籽菠菜、十一亩打籽油菜和一部分西红柿地,只浇了三水到四水,有一亩水浇地小麦没浇上水,缺水受旱的现象就比较严重。
为什么第二队排灌机械效率低,浇地面积小呢?
第一个原因,没有专人管理和认真执行维修制度。
第三队的电动抽水机,固定一名机手专管专用,不准别人开机器;机手认真执行保养维修制度;细心使用,不让机器“累”着。机器使用前总要细心检查一遍。由于保养爱护得好,这台电动抽水机用了四年多没出过责任事故,也很少发生故障。
在第二队呢?三台电动抽水机只有一名机手,机手不够用,队里临时派人开。有一台机器是跟邻队伙用的,哪个队用就由哪个队派人开。因此,机器常常发生毛病,今年4月和5月里,就烧坏了一个电滚子和一个补偿器。
第二个原因,不实行定额管理、评工记分和没有建立作业小组责任制。
第三队建立了灌溉专业小组,把机手、搅粪水和改畦口的社员组织在一起,由机手任组长,负责队里全部浇灌工作。在推行小组责任制的基础上,又实行了定额管理、评工记分。根据远地、近地、易浇和难浇等情况,规定了一天浇地的亩数,由机手和改畦口的社员共同负责,劳动报酬同浇地多少和浇地好坏直接发生关系。这样,专业小组的几个人就拧成了一股劲,及时整修渠道,维护机器,浇地的时候互相关照,发现渠道跑水就抢着堵,改口的时候尽量让水浇透、浇匀,防止浇了连片水,减少了浪费水的现象。
第二队的情况却相反,浇地的时候临时派工。机手的报酬,是按一个作业组组长(强劳力)所得工分作记分标准,浇地多少报酬未相应调整。改畦口的社员是不管远地近地、渠道好坏、易浇难浇,浇一亩地一律记三分。摊上地远,渠道不好使,一天顶多浇二亩地。社员得工分少,不愿意做改畦口的活,每次队长派工很费口舌。浇地的时候,机手和改畦口的人是临时凑在一起的,各管各的。有时候浪费水的现象比较严重。
过去,第三队也发生过二队存在着的这些问题。但是这个队的队委会及时记取了教训,经过同群众商量,改进了这项工作。
第二队呢?这方面一直作得很差。
最近,小井大队召开了生产队长会,交流了排灌机械的管理经验。通过对比帮助第二队的干部认识到改进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开始改进管理的办法。


第2版()
专栏:

双阳县农村青年学习夏锄技术
本报长春7日电 吉林双阳县多数农村青年学习夏锄生产技术活动,已经广泛开展起来。许多公社以生产队为单位、以共青团小组为核心建立起业余青年农业技术学校六百九十所,有两万零二百多人参加学习。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些学校的组织帮助下,全县已有八千一百二十多名青年主动拜老农为师,和老农订立了师徒合同。


第2版()
专栏:

  勤恳的管水员李名振
在湖北阳新县三溪公社下李生产大队第五生产队,一提起李名振的名字,谁都知道他是个热爱集体,做事负责的模范管水员。
这个生产队有一百九十八亩水田,其中有一百一十三亩分布在六个垅里,多数田不耐旱。这个队只有三口塘,水不够用,管水稍一差迟,就要减少收成。尽管条件如此,李名振管的水田,比别人管的水田总要耐旱些。很多人觉得奇怪,“难道他管的田有暗泉吗?”
不是李名振管的田有暗泉,是他管水细心,爱惜用水。正如李名振平时说的:“管水如管粮,要勤俭细心,爱惜水,有计划地合理用水,才能把水管好。”李名振从开始整田一直到谷子黄,大半年的工夫老是整日在田里转,要是发现有一个缺口堵得不实或出了漏洞,他连饭也顾不得回家吃,也要把它筑好才离开。
李名振不仅管水有经验,就是保水也非常用心。今年五月上旬的一天晚上,突然下起雷阵雨,他想起马家垅的塘口开了未关,他从床上爬起来,戴好?笠,披上蓑衣,背着锄头,赶到马家垅塘口,在大雨中把塘口堵好。(新华社)


第2版()
专栏:广东通讯

  访海南岛三门坡农场
  本报记者  潘世禄
在海南岛的东北部,琼山、文昌、琼海、定昌四县接界处,有一块方圆三、四十里的地带——三门坡。这里原是一片莽莽的草原,在革命战争的年代,人们在草原上坚持过长期的艰苦斗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而在海南岛解放后的第二个春天,当年战斗在这里的游击队员又和当地以及外地的一些群众,在这里披荆斩棘,建设农场。这块曾洒过革命先烈热血的土地上,现在已普遍种植了咖啡、油棕、香茅和一些热带林木。三门坡已变成了一个美丽富饶的热带作物园。
最近,我们来到国营三门坡农场作了一次访问。农场党委第一书记苏焕民,这位当年在这里坚持革命斗争的老战士,向我们讲述了几年来三门坡的巨大变化。
那是海南岛解放后的第二年——1952年春天,刚刚完成剿匪任务的琼崖纵队的一个团的官兵来到了三门坡,开始建设农场。这里的自然环境是恶劣的,严重的干旱、猛烈的台风、根深数尺的茅草,成为战士们新的“三大敌人”。生活艰苦不在话下,伤脑筋的是种下的作物很难生长。但是,战士们说:“过去我们不怕流血,现在我们不怕流汗,天大的困难也要克服。”他们团结全场职工,向大自然进行了顽强的斗争。1955年提前完成了农场的造林计划,1956年又连根消灭了林段中的茅草,1959年冬和1960年春,连续建成两个巨大的水库。现在,这里的防护林已经成长起来,新建的水库也日益发挥出它的作用。随着农场自然条件的变化,各种作物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现在已经达到八万亩了。从1958年开始,农场向国家提供的热带作物产品一年比一年多了,同时农场需要的粮食,今年已做到一半自给。
这天,我们参观了坑子作业区一个美丽的热带林园之后,步行三个小时,到达新光作业区的大水村。大水村原是个老苏区。在整个革命斗争年代里,这里曾经先后洒下了八百名烈士的鲜血。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共产党员黄有明,带领我们凭吊了当年的战场。如今,这里到处长满了香茅、香根、丁香罗勤,已成为一个香料作物生产和加工的基地。这里的香茅加工厂一天能处理二万多公斤香茅,生产二百五十公斤香茅油。
我们还访问了文岭作业区。这个作业区位于海(口)榆(亚)公路东线的文岭镇旁,在抗日战争期间是游击队和日本鬼子争夺的一个地方。在这个当年敌我尖锐斗争的所在地,我们参观了令人感到新奇的热带林园,会见了十五岁参加游击队、今年已三十二岁的拖拉机队队长陈广文。这个勇敢机智的老游击队员,在部队里带领一个侦察班,常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58年,农场刚买来拖拉机的时候,他又以战斗年代的顽强意志,突破困难,学会了驾驶技术,现在已是一个出色的拖拉机手。他带领的一个拖拉机队,总是能按质按量地完成开荒任务。
在三门坡农场,有许多来自祖国大陆各地的职工,坑子作业区主任李乐荣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原来是汕头市百货业的一个店员,1953年3月,他响应党的开发宝岛的号召,毅然离开了生活比较舒适的工作岗位,带着满腔热情来到三门坡。他在艰苦的建场的日子里经受了考验,工作得很出色,现在他已光荣地参加了共产党。
三门坡农场的建设者们,就是这样发扬了优良的革命传统,使洒过革命烈士鲜血的土地,开出美丽的热带花朵。
  (附图片)
  苗地 插图


第2版()
专栏:

  河北省正定县电业管理所的电工们在帮助城关公社北关生产大队安装变压器
新华社记者 时盘棋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