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7月2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齐心协力争取超产
耿庄生产队民主制订秋季增产大计
本报合肥26日电 安徽省六安县樊通桥公社三里岗大队耿庄生产队,最近在组织社员研究秋季增产大计时,充分发扬民主,并认真对待各种不同意见,基本做到“件件有着落,条条有答案”,使社员心情舒畅,生产积极性更加高涨。
耿庄生产队在完成今年夏季生产的包产任务之后,趁热打铁,组织社员讨论秋季增产措施。在组织社员讨论时,这个队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以便社员畅所欲言。首先,他们召开了社员大会,大部分社员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经过归纳共有五十二条。但还有小部分社员没有发言,生产队就指定几个干部会后分别到这些社员家里,登门访问。老农涂如道看到干部到自己家里虚心征求意见,很感动,就提出了六条争取秋季超包产建议。另外,生产队还采取由积极分子和社员谈心、个别串连等方式征求意见,这样全队95%以上的社员都对秋季生产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广泛收集社员群众的意见后,这个队的管委会又认真处理了这些意见,凡是可行的,都及时采取行动。如绝大多数社员提出,当前农活应以水稻管理为主,适当照顾旱粮。队里采纳这个意见,安排60%以上劳力负责水稻管理,并将任务包到作业组,严格地建立了田间管理责任制;同时也安排了20%劳力管理旱粮。到目前止,全队一百四十多亩水稻已薅草两至三遍,追肥一至两遍,秧棵旺壮;旱粮作物生长也很好,并开荒种了旱粮三亩五分。对少数社员不正确的意见,管委会都分别作了解释。如青年社员彭德才提出建议说:今年水稻生长良好,不必下多大工夫管理,可以集中力量搞一下副业生产,以增加队里的现金收入。管委会经过研究,认为这个建议是片面的,便派队长胡安乐亲自到彭德才家里,向他讲明不能采纳的理由,他愉快地放弃了自己的意见。
生产队对老农提的意见,处理时特别慎重,遇到几个老农提的意见互不一致时,就组织有关老农一起开会讨论,通过讨论不仅使真理愈辩愈明,而且也使老农受到了教育。如老农张如香原来建议水稻不要追肥,另外一些老农如涂如道等,则积极建议追肥。这些针锋相对的意见经过讨论后,使张如香改变了看法,并积极行动起来,他每天都背着粪筐到外面拾粪交售给生产队。
耿庄生产队由于注意发扬民主、虚心听取社员意见,制订的秋季作物增产措施都比较扎实;同时,也提高了社员生产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做到千斤担子众人挑。现在,全体社员和干部,正大抓田间管理、积肥、灭虫等工作,齐心协力争取秋季作物超包产。


第2版()
专栏:

双桥营第二生产队夏田管理细致
本报昆明26日电 云南玉溪县前卫公社双桥营大队第二生产队社员当家作主,在中耕夏锄中,采取小包工办法,把任务落实到作业组,使烤烟、水稻的田间管理做得细致扎实。
这个队栽种结束后,经过社员充分讨论,决定在中耕管理中,生产队对作业组实行季节小包工,把任务落实到作业组。除了大面积的防洪、排涝、抗旱、捉虫等重要活计,由生产队统一安排劳力进行外,积肥、送肥、追肥等大宗活计,由作业组统一安排,集体进行,稻谷的薅草、烤烟的提沟壅土、铲烟松土等小活计,则由社员在作业组安排的时间内,在所负责管理的田块内进行,然后由作业组检查验收。
实行这种办法后,大大鼓舞了社员的积极性,加强了责任心,目前全队一百零一亩烤烟,已有90%结束田间管理,一部分已收割,开始烘烤;八十二亩稻谷已薅完头道草,二道也薅了50%。
本报贵阳26日电 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红旗公社大塘生产大队,根据今年水稻受旱,三类苗较多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水稻田间管理。
大塘大队在开展田间管理工作中,组织队干部老农和社员临田察看秧苗生长状况,发现三类苗约占19%。针对这些情况,大队干部和生产队干部一起发动社员讨论如何管好水稻三类苗。在讨论中,大家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现在全大队四十三亩三类苗已普遍薅了一遍草,追了一道肥。
(附图片)
割青草积绿肥(速写) 永太


第2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烟台地区开始采收海带
山东烟台地区各养殖海带的社队开始收割海带。据初步试割、试晒,今年海带单位(亩)产量一般都接近去年水平,有些社队和养殖场,则超过去年水平。
今年,烟台地区风多浪大,气温、水温变化异常,对养殖海带很不利。但由于各养殖海带公社、生产队认真贯彻执行了包产奖励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政策,社员积极性高,因而抗御了自然灾害,获得较好收成。
六安县大麻收获进度快
安徽省著名大麻产区六安县各人民公社,正收获大麻。
大麻是六安县传统的经济作物,今年播种的五万六千亩大麻,普遍生长良好。许多生产队根据当前农活情况,合理安排了劳力,保证砍麻的需要。目前全县大麻已收砍百分之六十左右,比去年同期进度加快一倍,质量也很好。
辽源公社用新农具铲趟
吉林辽源市辽源公社充分发挥耘锄和铲趟机作用,不仅节省了很多劳动力,还加快了铲趟进度。
辽源公社有许多生产队都有不少耘锄和铲趟机,由于过去没很好运用,大部分闲置在那里。今年夏锄生产一开始,公社便总结了合兴生产大队第四生产队去年使用耘锄夏锄生产进度快的经验,发动群众充分运用现有的耘锄和铲趟机等新农具。目前,全社共有三百三十五台耘锄和一百九十八台铲趟机投入夏锄生产。
龙门扩大草菇栽培面积
广东增城县龙门地区草菇产量高、品质好、味美鲜香,是驰名土特产,又是当地农民一项副业门路。
为了进一步帮助公社生产队发展草菇生产,龙门地区领导机关采取了合理解决生产草菇用地;多设收购点,便利生产队出售产品;分配一部分肥料作为草菇生产专用肥等措施。许多生产队今年划定草菇生产面积比去年增加近两倍。
目前,许多生产队都在边收割、边整地、边晒草、边播种,争取在“立秋”前开始收菇。
厦门引种的马泡瓜结果
今年福建省从安徽省引进的一批高产油料——马泡瓜的种子,经过厦门市各公社农场积极试种,情况良好。同安上埔苗圃和汀溪公社农科所种的马泡瓜,目前,瓜蔓已长到四五市尺,并已开始开花结果,每株一般都结果二十至三十粒,多者已达五十余粒。


第2版()
专栏:

横溪公社互利协作增强抗旱威力
四十六个困难较大的队有七百多亩田解除干旱
龙河大队干部深入解决互利问题组织抗旱协作
本报长沙26日电 湖南洞口县横溪公社,在抗旱中根据自愿互利、等价交换原则,组织协作,增强了抗旱力量。
横溪公社是个半山半丘陵地区,6月中旬以来就发生旱象,在抗旱斗争中,由于各队在受旱面积和抗旱劳力、工具、水源等方面条件不同,抗旱任务也有轻有重。如仙鹤大队六百零一亩田,四百五十亩受旱,抗旱劳力和工具都感到不足;而大胜大队六百七十多亩田,自流灌田多,只有十八亩受旱,抗旱任务很轻。公社管理委员会认为要想争取主动,战胜干旱,除了充分调动受旱队的抗旱积极性以外,还有必要组织大队和大队之间的协作。因此公社管理委员会建议大队、生产队召开会议展开讨论,寻求合理解决协作抗旱的办法。
开始讨论协作问题的时候,有的干部和社员存在一些思想顾虑,受旱队顾虑支援工增多会加重负担;支援队则怕得不到合理报酬。后来经过认真讨论,使受旱的队认识到争取外援,目的是为了抗住天灾,多打粮食,只要抗住了干旱,付出的协作报酬部分在总收入中的比重是不大的。被支援队解除顾虑,支援队的思想顾虑也随着消除了。
在思想统一的基础上,生产大队和生产队根据等价互利原则订出协作用工等具体支付办法。
在这些具体问题解决以后,横溪公社的协作抗旱活动就全面展开了。岩塘大队派出二十个社员,背带五架水车去支援旱情重的清东大队。仙鹤大队有三百多亩田缺少水源,在公社帮助下,从邻近大队分到了一部分水源,两天就灌了二百五十多亩田。社员很高兴,一致同意合理付给支援的大队的水费,还负担水库维修工二百个。
目前,全社已有三十八个生产队出动二百四十八个劳动力,七十八架水车,帮助四十六个困难较大的生产队的七百四十亩田解除了干旱。此外,全社范围内还调剂了十二处水源,有力地加强了抗旱斗争。
本报讯 据广西日报消息:广西田阳田州公社龙河大队长韦志英,深入生产队,和生产队干部一起解决协作中的互利问题,促进了抗旱工作的开展。
龙河大队在今年4月就出现了旱象。大队管委会动员了大部分社员投入抗旱斗争,上级领导部门也调了三部抽水机来支援。但是,旱情不见减轻,全大队一千多亩早稻田就有八百多亩干裂,九百五十多亩中稻田也有五百多亩受旱。
6月上旬,这个大队的管委会作出决定,由大队长韦志英具体领导抗旱工作。韦志英首先检查抽水机的安装和灌溉工作。他看到抽水机虽安装好一部,但渠道没有挖成,没法灌溉受旱的田地。受益的生产队为什么不抽调较多的劳动力来修渠道呢?他向社员一了解,才知道这当中互利问题没有解决好。一、二、三、四队是受益队,各队受益的田地有多有少。但是,在修渠道的时候,大队却要各队都出同样多的劳动力。受益少的一、二队认为不合理。韦志英召集四个生产队的队长来研究这个问题。经过充分协商,决定根据各队受益的田地数量来分担挖渠道的土方数量,并落实了劳动力。这样,各个队都愿意把劳动力抽出来,只用了四天半的时间,就把这条渠道修成了,及时地抢救了三百多亩受旱的禾苗。
韦志英在一、二队检查灌溉情况时,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水渠头里的田旱得开裂了,水尾田的水却有富余,甚至有些浪费了。他一了解,又是互利问题解决不好造成的。这条渠道是一、二队共用的,一队的田在渠头,二队的田在渠尾。早先,一队用水大手大脚,使得二队的田没有水灌。这次天旱,二队的社员就把下段渠道挖深,水一个劲地往低处流。这样二队的田水灌满了,但在渠道头里的一队的田却受了干旱。韦志英摸清情况后,便和队干部一起分别召开两个队的社员大会,讨论合理用水问题。在会上,韦志英指出在用水问题上,应该既看到本队,也要看到别队。本队超包产,也要帮助别的队能够超包产。队队增产,全大队增产,大家才能增加更多的收入。双方打通思想后,再经过协商,决定采用封水打桩、两边放水、适当照顾田亩的办法:有水两寸,各分一寸;一队田较多,放水时间上适当照顾,两个队都派管水员来管水。这样一来,两个队的田都有水灌溉,不再受旱了。
目前,这个大队受旱的中稻已经减少到一百多亩,早稻在摆脱了干旱的威胁以后,生长转旺,开始黄熟。


第2版()
专栏:

南京武定门抽引江水站正式放水
每天从长江抽入秦淮河的水可灌溉二十万亩田
据新华社讯 7月23日下午,在南京市郊武定门节制闸下,三十三台大型电动抽水机全部开动,闸外的长江水,通过三十三根直径一尺多的水管,滚滚流入秦淮河。南京市的一项较大的抗旱工程——武定门抽引江水站,经过一个半月的建设,这时正式开始放水了。
武定门抽引江水站正式放水以后,每天从长江抽入秦淮河的江水达到一百万立方米以上,这些水可供二十万亩农田灌溉一次,受益地区包括溧水、句容、江宁三县和南京市郊部分地区。
这项工程是5月底开始动工兴建的。中共南京市委和市人民委员会领导有关部门成立了工程指挥所。省水利部门为它调拨了各种设备和器材。全市各有关部门都从各方面加以支援。许多厂矿企业的职工、驻南京的人民解放军部队、机关干部和城区居民,都热情地参加和支援了这项工程的建设。据统计,参与建设抽水站以及为这个工程服务的共有一百多个单位,一万多人。


第2版()
专栏:

合水水库经营四年成为综合农场
栽种林木果树一万七千多亩,捕鱼二十二万多斤,饲养大量家畜家禽,利用水力建立七个农副产品加工车间
本报广州26日电 广东省兴宁县合水水库的管理机构,充分利用水库和附近山岭、丘陵的资源,使水库既起防洪灌溉作用,又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大农场。
合水水库是1957年建成的,最大库容量为七千万立方米,可灌溉十一万亩耕地,并可使附近七万亩农田避免洪水为害。
这里虽然是水库,但人们可以看到一派兴旺的生产景象:环库山岭种植着菠萝、荔枝、桃、梅等果树;库旁开辟的丘陵地带,柑桔成林,枝头已结实累累;水库里养了鱼,天天有鲜鱼上市;泄洪道旁,水力发电站整日机声隆隆,为农副产品加工厂的碾米、榨油、酿酒、蒸馏、生粉、米糠、野生淀粉等七个车间提供动力。加工厂附近,还有一排排猪舍。水库管理机构的资料表明,几年来他们在附近山岭上共植树造林一万五千多亩,在山岭和丘陵地带种植各类果树二千二百多亩,其中单是柑桔去年就收获了四万多斤。水库几年来共捕捞鲜鱼二十二万多斤,养猪九千七百多头,家禽七万多只,还饲养有牛羊兔蜂等。农场生产总收入共有九十六万多元。
在把水库建设成综合性大农场的过程中,农场的职工发挥了披荆斩棘的艰苦奋斗精神。这里的山岭土质既瘦又硬,被称为“种树不生”的地方。职工们跑遍水库周围的荒山,勘察土地,鉴别土质,在山上搭起茅棚,一锄锄地开荒造林,并种下绿肥、饲料和杂粮。这些作物收获后,有了部分肥料和饲料,他们又在山岭上打穴换土,种植果树,饲养禽畜,并把荒山开辟成梯田。
开始时,水库农场缺乏种苗,职工们又实行自繁自养,自育自种。现在,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水果苗圃、林圃、鱼苗场、禽畜繁殖场等。


第2版()
专栏:

青海湖三个国营渔场勤下网多捕鱼
本报讯 青海湖渔业公司布哈河、沙陀寺、黑马河三个渔场,抓紧鱼汛旺季,勤下网、巧捕捞,产量步步增加。
为了及时加工和运输捕捞的大量鲜鱼,在加工和运输工具不足的情况下,各渔场及时合理地调配了劳动力,组成了一支二百余人的加工运输队伍,及时进行加工运输。


第2版()
专栏:

利用有利条件发展水产事业
固原地区水库普遍养鱼
本报讯 宁夏固原地区十三座中小型水库中放养的鱼苗,生长良好。目前,捕鱼工作已经开始。
固原地区各水库水面很大,水内含氧量高,适于发展养鱼事业。从1959年开始,各水库就投放了大量鱼苗。其中有鲤鱼、鲫鱼、草鱼、鲢鱼、鳙鱼、白鱼等,共一千九百多万尾。1959年秋季放的鱼,现在一般都有一斤到二斤重,最大的鲤鱼有二斤半重。但是由于各水库捕捞技术差和缺少捕鱼工具,因此过去很少捕捞。自治区水产业务部门了解到这种情况后,马上派了十多名造船工人和四名捕鱼工人,向他们传授技术,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举办了捕鱼、造船训练班,为山区各水库培训了一批造船工人、捕鱼工人和养鱼工人,并帮助建起了两处国营养鱼场和一处社办渔场。
最近,水库水位下降,正是捕鱼的良好时机。自治区有关机关和固原专署农业局组成工作组,派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帮助固原县各水库捕鱼。在捕捞中,他们采用成立捕鱼专业队,巡回到各水库捕鱼的办法,用丝网、拉网和撒网等多种渔具捕捞,获得了良好的成绩。
(附图片)
上:河北坝县胜芳公社北楼生产大队的社员在水上捕鱼
下:这是捕得的鲜鱼 操惠摄(《河北日报)稿)


第2版()
专栏:广东通讯

葵园内外
广东人总喜欢用“稻香果美话会城”的诗句,来描绘新会县的富饶和美丽。最近,记者在新会县住了几天,感到新会县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葵树多。在漫长的公路、弯曲的河汊两旁,有一行行的葵树;在村落的面前,小径的尽头,有一簇簇的葵树;在高楼或是农舍的周围,也长着挺秀的葵树;有些葵树还从结实累累的柑树林中探出头来。以“葵乡”来称新会县,似乎也很恰当。新会是我国最大的葵产地,每年出产葵叶四五千万柄,轻盈的葵扇和精致的葵制品,远越重洋,畅销许多国家。当代诗人郭沫若到新会参观时,就特地题诗赞道:“清凉世界,出自手中;精逾鬼斧,巧夺天工;飞遍寰宇,压倒西风。”
记者穿过散发着稻香的田野,来到了种植葵树最多的环城公社。走进那连成百亩高达数丈的葵林,树和树排成无数条整齐笔直的绿色走廊,炽烈的太阳,变成了稀落的小光点,在湿润的青苔上晃动。绿荫深处,小伙子们拿着长柄镰刀,仰着头,用锋刃扣住葵叶柄,猛力一拉,葵叶凌空而下……。
这个公社的另一片葵田,葵却高不过顶,叶片婆娑,像作碧伞舞,有些甚至矮到遮盖了田径,用低垂的叶片轻拂人们的衣袖,割葵人伸手就可以捉住叶片。这里不是林,倒是一个由葵组成的大花园!
据葵农们说,葵的各种不同的生态,完全是由于人们对它的取材不同而培植成的。葵树种植后四年就可以割叶,从初夏开始直到年底,一年可收割三四次。如果要把它们培植成林立的长柄葵,每次收割时,就只割底下的几个老叶,留着嫩叶,它就越长越高;如果要培植矮葵,收割时则专割顶尖嫩叶,只留下两三柄老叶起光合作用就行了,留老葵叶的叶片是制普通大葵扇的原料。
最有趣的要算培植“玻璃葵”了。葵农在葵树刚刚抽出像笔形的心叶时,就用草绳把心叶紧紧箍住,不让它照到阳光,保持嫩黄的色泽;等它长成为一柄扇的长度时,才把这“葵笔”割下来。这些葵的体态最矮,它的叶——“葵笔”可制成最名贵的玻璃扇。老葵农谭扶亮远望葵林,悠然地说:“这套种植方法,是祖上传下来的,谁也弄不清有多少年的历史了。”据说早在清代嘉庆初年就设了葵扇会馆。那么,葵落户在新会起码也是清代以前的事了。
逐着满载葵叶顺流而下的小船,记者来到葵叶的晒场。在那里,人们把一柄柄葵叶排在场上晒白,那些折叠起来的玻璃“葵笔”,还得小心地用竹竿撑开。晒场只是葵叶的简单加工场所,在国营葵厂,记者看到了更细致复杂的加工过程。葵叶虽然天然像一把扇,但要经过晒、剪、切、焙、削、合、锥等十多二十个工序,才能成为给人以“清凉世界”的葵扇。
在葵扇加工过程中,最能显示手工艺“巧夺天工”的特色的,要算给玻璃葵扇作底子的火画了。在葵厂的火画工作室里,我们看到了十多位火画艺人,从炉火中抽出或尖或钝的铁针当笔,埋头在扇上作画。既没有调色板,也没有砚台,火画艺人就靠掌握铁针的热度和下笔的轻重,描出粗细适宜、浓淡恰当的单色图画来。画中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维妙维肖。曾经出席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的艺人赵源给我们道出其中的奥妙。他说:“扇面上条条叶骨,凸凹不平,在上面画画,不能一挥而就,而要逐笔添上。可是,看来要有气势,如同一气呵成一般。”赵源的技艺是他的前辈赵晃传授的。解放前这一带虽然只有赵家会画火画,但由于反动派对葵业的摧残,他们也只得别谋生计,火画几乎湮没。解放后,在党的培植和关怀下,七十高龄的老艺人赵晃才率领子侄重理旧业,而且打破“只此一家”的界限,培养了新的学徒。去年底,这位老人去世了,他的卓越的技术不仅没有失传,还有了新的发展,他的侄儿赵源已经跳出古老题材的框框,能够以新社会的新风貌作题材,来反映现实生活了。艺人们衷心地感谢党的关怀,在周总理参观葵厂的时候,赵源送了一柄自己的精心之作给周总理留作纪念,还特别绘了一柄有着母亲爱护儿女画像的火画扇,委托周总理送给毛主席。
在葵厂里,除了制葵扇外,还利用葵叶的各个部分,制蓑衣、雨帽、牛绳等用品,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大跃进以来,葵叶得到了更充分的综合利用。在葵厂的陈列室里,我们就看到了葵篮、葵藤席、葵通帽和阔边遮阳帽等令人喜爱的新产品。制造这些五光十色、轻巧玲珑的新产品的原料,谁会想到两年多以前,还是一些被当柴烧或垫牲畜栏的废料呢!在葵乡,我们听到了许多利用葵叶废料的动人故事。女工林翠婵看到一只非洲花篮,受了启发,就利用葵扇剪下来的葵尾试制成功有图案的葵篮;一位撕葵藤的青年女工,看到高要县许多人用草编席,就寻师学艺,用葵藤编成了精细光滑的葵席,为葵树的下脚料找到了新出路;来厂参观的越南友人,也传授了越南通帽的制法,使他们创制成功了葵通帽。
走出葵厂,记者在新会县城漫步,又看见了另一种葵乡特有的景象。这里的人家,几乎十之八九都干着葵的加工工作。有些人参加了公社组织的葵业生产小组;有些人拿回原料在家里加工,或者编席、或者锥扇孔、或者织花篮,既可兼管家务,又增加家庭收入。记者访问了居民黎秀芳,她的六个在小学、中学念书的孩子,经过母亲的传授,都在课余时间学会了一种葵制品的加工活,从小就参加了劳动。在县城的大街和小巷,人们常常可以看见背着书包的学生们边走边编葵帽边;在电影院里,在纳凉的树荫下,有些人也手执葵叶,不歇地劳动。在新会县葵制品的加工生产,确是群众性的,除了两家葵厂的一千二百名职工从事专业生产外,县城和附近村镇参加加工工作的在万人以上。
新会县过去只有环城、双水、礼乐等地种植葵树较多,现在全县各公社都有葵树的影踪了。多姿的葵树,不仅在蓝天白云下显得分外美丽,就是在银色的月夜里也妩媚动人。它们把富饶的新会,装点得更加迷人了。
本报记者 陈婉雯
(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