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7月1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鲁西北苏北久旱得雨
许多公社趁墒栽种晚秋管理春田
本报济南11日电 山东省长期遭受严重干旱的鲁西北地区,自6月28日至7月2日普遍降雨。雨后,聊城等专区的许多人民公社的生产队都集中力量抢种晚秋作物。
鲁西北地区从去秋以来,降雨极少,干旱特别严重。虽然各公社都同干旱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但小麦仍然严重减产。因此各地对这次雨后抢种特别重视,一般都把抢播作为争取秋季有个较好收成的重要关键。聊城专区在雨后仅五天的时间,即完成夏播任务的61.9%;惠民地区雨后六天,即完成了41.7%。
这些地区许多生产单位,在雨后采用了领导、劳力、工具、牲口“四集中”的办法,突击抢种。聊城专区在雨后投入抢种、查苗补苗的劳力占全区劳力的92%;除运用起耧三万六千张,牲口九万多头外,还组织了二百零二台拖拉机,边灭茬边抢种。惠民地区一百二十八个公社,雨后解除或基本解除旱象的有六十八个公社。这个地区的领导部门及时研究了抢种的措施,号召各地采取措施,集中力量抢种。惠民地区的领导部门还从所属机关抽调五十五名干部,组成八个工作组由负责干部带领赴各地帮助抢种。
在抢种中,许多公社还帮助和支援劳力、牲口少,困难多的队抢种。临清市组织二百四十名机关干部,由负责干部带领分赴五十七个队进行帮助。此外,许多粮食、商业部门,也积极进行支援各社队抢种。范县商业部门通过查仓库,清出八十万斤化肥、二十万斤农药,及时送到社队。
本报济南11日电 山东临沂、济宁、菏泽、烟台等专区自6月下旬以来,连续降雨,部分农田内涝,田间杂草迅速丛生。许多人民公社集中劳力开展锄草灭荒活动。
这些地区由于在长期干旱后连续降雨,杂草萌发期比较集中,加上部分农田内涝,因而,已有三百九十多万亩秋季作物发生不同程度的草荒。为了迅速地将草荒消灭在萌发期,临沂地区抽出65%的劳力锄草灭荒,全区出现的四十八万亩草荒已基本消灭。
在锄草灭荒活动中,一般都注意贯彻多劳多得的政策。


第3版()
专栏:

部分雨量集中地区正排涝保苗
据新华社南京电 7月3日到6日,江苏北部徐州、淮阴、盐城三个专区普遍降雨,这些地区正抓紧雨后时机栽种和加强田间管理。一部分受涝地区,正在积极排除田间积水,救苗保苗。
淮阴、盐城等专区的十多个县,5月中旬以来已五十多天没有下过透雨,淮河水源减少,洪泽湖水位下降,内河水位也迅速下跌,旱情严重发展。到这次降雨前,上述地区有三分之一以上面积受到干旱威胁,一部分水稻、山芋因缺水栽不下去,一部分春播的粮食作物和棉花、烟叶等经济作物的生长受到影响,不久前播种的夏种旱谷也因干旱缺苗。这次降雨,大部分地区一般在一百五十毫米左右,旱情基本解除。久旱逢雨,许多县和公社都派出工作组,帮助生产队不失时机地进行栽种和田间管理。许多生产队及时修订和补充了小段生产计划。据盐城、淮阴两专区十多县的不完全统计,雨后两天已栽种水稻、山芋和黄豆二十多万亩,并有七十万亩中稻和旱作物锄了一次草。
但是,这次沂河以北、盐河以西和京杭运河以东地区雨量很集中,有些地方一昼夜或两天一夜之间降雨三百到四百毫米,因而旱后又涝,一部分低洼地区田间积水达一、二尺,深的达三、四尺,一部分秋熟旱作物被淹在水里。受涝地区及时动员了群众,并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利设施,突击排涝。徐州专区的邳县、新沂和东海三县,出动了三十多万人排涝,机关、工厂、学校和城镇都抽出大批人员协助生产队排涝。邳县十二个电灌站六十几台抽水机夜以继日的开动。灌云县将沿海的五个闸门全部开启。滨海县人民公社组织社员突击疏通了四十六条河道,开好四千多条排水渠,目前全县十三万亩积水已全部排出。对于受涝的农作物,各地特别加工管理,促使早日恢复正常生长。部分受涝严重的农作物,准备在积水排除后迅速改种或补苗,力争秋熟少受损失或不受损失。


第3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调换部件配套排灌机械
河北藁城县郭庄、楼下、东侯坊、前北焦和里城道五个公社,为了充分发挥现有排灌机械效能,最近联合组织各生产大队在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下,将自己不能配套的机、泵和其他一些部件进行调换搭配,使原来没有配套的三百一十二台排灌机械配上了套,使它们在抗旱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伊克昭盟大牲畜及时配种
内蒙古伊克昭盟牧区和农村人民公社,抓紧季节,积极进行大牲畜配种工作。在配种开始前,这个盟的许多地区建立并健全了配种站,训练了配种技术员,精选了适龄种公畜,增添了器材。为了加强对配种工作的领导,杭锦旗各级组织都建立了检查小组,鄂托克旗有些公社由干部、兽医和技术员组成小组,深入生产队帮助开展配种工作。
刘家河公社准备三秋工具
辽宁凤城县刘家河公社着手生产今年的“三秋”工具。根据今年秋收农具需要的多,生产任务重的新情况,这个公社从六月初旬就全面安排了计划,开始生产。
刘家河公社在开展这项工作之前,深入生产队召开了包括有干部、老年、青年社员参加的座谈会,对“三秋”工具的生产和需要做了全面调查。
永宁县开展小麦选种活动
宁夏永宁县开展群众性的小麦选种活动。为了做好这一工作,县生产办公室抽调农业技术干部,分包全县八个公社的选种技术指导。公社、大队和生产队,也分别成立选种领导机构,固定专人负责。许多公社还分别举办了选种和种子保管训练班。
梅东大队利用零星水面养鱼
广东潮阳县金浦公社梅东大队把几年来在田头地角筑起的二百一十多处水坑、水凼、渠道、水沟划给生产队养鱼,并规定所养鱼一律不派上调任务。从四月份以来,这些零星水面已投放了各种鱼苗四万五千尾。
富春江两岸捕捞鲥鱼
当前,正是鲥鱼的旺汛期,浙江省富春江上成百艘渔船网起网落,加紧捕捉。
入夏,大批鲥鱼从钱塘江口溯富春江而上,经过一段时间,鱼身长大,脂肪增多。今年鲥鱼汛期早,位于富春江两岸的桐庐县的桐君、窄溪和富阳等公社的渔业生产队,及早动手捕鱼。今年捕鲥鱼的船只比去年增加一半多。桐君公社渔业队五月中旬捕的头批鲥鱼中大的重达六斤。富阳渔业队近来每天有七十多只渔船出江捕鱼。


第3版()
专栏:

窑塘大队合理安排晚秋作物茬口
既充分利用土地增产秋粮又保证冬麦适时播种
据新华社合肥11日电 安徽天长县秦仁公社窑塘大队,合理安排晚秋作物茬口,做到既充分利用土地多种晚秋作物,又保证冬麦能适时下种,缩小晚茬麦面积,以利于明年麦子增产。
窑塘大队二千八百三十五亩的夏种任务已经完成,目前各生产队正在安排茬口,准备种植晚秋作物。去年这个大队种植了一千二百亩晚秋作物,由于茬口安排得不当,一部分耕地在秋种时不能及时腾出,使晚茬麦面积高达35%,影响了今年麦子的增产。各生产队吸取了这一教训,在安排今年晚秋茬口时,广泛征求了社员的意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们确定了今年安排晚秋作物茬口的三条原则:第一,尽量把晚秋作物种在冬沤田及今秋不准备种麦的冬闲田里;第二,多种生长期短、成熟早、能在种麦季节前收割的晚秋作物;第三,能提前播种的晚秋作物,就适时提前,早播早收。
各生产队以这三个原则作指导,又分别根据本队的土质等条件,作出了晚秋作物茬口的具体安排。各生产队决定把共计五百亩胡萝卜和一百一十亩夏山芋栽种在早稻茬的沤田和今秋不准备种麦的岗田塝地休闲田里;由于绿豆生长期短、成熟期早,就确定种在一百五十亩准备秋种的田里;各队共有的二百四十亩晚稻,也准备改用当地的冬稻品种,并争取在“大暑”栽完,这样,9月中旬就可收割,不误种麦。通过逐丘逐块安排,全大队共种各种晚秋作物一千零九十亩,接近去年的实种面积,所有宜于种晚秋作物的土地已基本被利用。
目前,各生产队在加强夏季田间管理的同时,已开始了播种晚秋作物的活动。到“小暑”前五天,全大队已栽种冬稻、绿豆二百五十多亩。窑塘生产队采取边安排、边行动的办法,落实一块播种一块,已把能够提前种的二十亩冬稻和八亩绿豆栽种完毕。


第3版()
专栏:

在抗旱浇秋中,河南巩县孝义公社孝北大队第二生产队社员抽引洛河的水灌溉秋田。
刘绪元摄


第3版()
专栏:

中一公社管好用好农业机械
节约了农业劳力,加快了生产进度
据新华社武汉11日电 湖北省麻城县中一公社农业机械管理站,在夏季生产中充分发挥各项农业机械的作用,帮助各生产大队脱粒小麦、犁耙田地和提水,大大节约了农业劳动力,加快了夏季生产进度。
中一公社农业机械管理站有二十五台拖拉机、三十八台抽水机、六部汽车和其他一些农业机械。这个站由于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许多驾驶员都树立了以队为家和管好用好农业机械的思想。红旗农业机械手周东弟为了提高耕作质量,在工作中很尊重生产队干部和社员的意见,并且做到“上车是工人,下车是农民”,一有空就和社员一起下田劳动,根据社员意见认真改进操作方法。机车长熊顺保和他的助手在陈墩生产大队工作时,也把生产队当作自己的“家”,当机车停下来或抽水的时候,就主动到机车附近田里看水,补秧苗。他们这种以队为家的思想行动,得到了农民的一致好评。这个机械站的驾驶人员们还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千方百计发挥机械效能。例如“东方红”牌号机车的动力输出轴很短,不能带动抽水机和脱粒机,工人们就想办法加以改进,使它既能抽水,又能脱粒。
这个机械站在对职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还发动职工通过民主讨论,建立和健全了有关运转、保养等各项制度,使全站计划、机械、财务、定额等四大管理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使全站的机车保养工作进一步加强,同时各个机耕队的耗油量也普遍比过去下降了20%左右。


第3版()
专栏:

深入调查摸清土地“家底”
联民大队扩大夏种面积
本报上海11日电 上海市松江县城东公社联民大队在今年夏种中,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摸清自己的土地“家底”,挖掘了土地潜力,全队已扩种的水稻、杂粮等作物,相等于这个队的耕地总面积的2.6%。在人口稠密、土地历来利用比较充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扩大面积、挖掘土地潜力,对这个大队来说,并不是什么新工作,1958年挖过,1959年、1960年也挖过,为什么年年都能挖出一些、扩种一些呢?这个大队的干部说,一个重要原因是,干部对土地的“家底”胸中无数,土地潜力有多大,脑子里只模模糊糊有个印象,因此领导扩种时就一般号召多,具体帮助少,结果得到扩种的大都是“就在眼面前”的大块土地。为了把能种的土地尽可能都种上,争取秋后多打粮食,夏种开始后,联民大队又领导各生产队进行第二次挖土地潜力、搞扩种。这一次,他们改变了办法,确定每个大队干部都到自己驻点的生产队去,和生产队干部、社员一同踏田察看,具体摸清土地还有哪些潜力。大队党总支书记钱付根,第一次到第九生产队,和生产队长、社员一同摸“家底”时,发现这个队有一些设在大田中的积肥潭,现在已不沤肥,大都可以利用种稻;有一条一亩左右的支渠道,因为水利设置的变化,不再起灌溉的作用,可以翻掉扩种;很多零星田头地角,也都可以进一步利用。他计算了一下,仅这些就可增加六点二亩地。后来,他又到第九生产队,趁社员劳动间隙休息时,组织大家田头讨论,发动群众进一步挖潜力,前后反复三次,社员先后提出利用渠道两边挖废的土地、岔掉已经不用的渠道,等等,利用土地的十几个方面,共挖出九亩半土地,等于这个生产队耕地总面积的2%。
由于经过比较全面、深入的调查,大队、生产队干部不仅比较具体地了解了土地现有的潜力,并且也找到了土地过去没有得到更充分利用的原因。干部领导扩种更加有的放矢,土地潜力也就挖得比较彻底,种植也比较迅速及时了。据全大队二十二个生产队的调查、摸底,这个大队除夏种前已扩种的三十八亩多以外,又扩种了一百四十六点二亩,其中三十八点二亩种上了杂粮,一百零八亩种上了水稻。


第3版()
专栏:

飞机喷药除治 组织人力扑打
湖北部分地区蝗害基本扑灭
本报武汉11日电 湖北省部分地区最近先后发生蝗虫为害,经过飞机喷药和人力扑打,目前已经基本消灭。
这次蝗虫为害来势猛,密度厚,是湖北省近几年来少见的。仅天门、汉川和应城等县的发生面积就达三十二万多亩,每平方米有蝗虫一百多个,使正在生长的早稻和中稻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共湖北省委和省人委获悉这一情况后,就指示发虫地区迅速进行扑杀。湖北省民航局接到中共湖北省委的指示后,派出飞机帮助群众灭蝗,在近半个月中,共起飞了一百九十多架次,仅帮助天门、汉川两个县治蝗就达二十多万亩。
发生蝗虫地区,在虫害发生后都相继成立了专门灭蝗机构,及时组织广大群众进行灭蝗。发虫地区的公社和大队都有一个党委副书记专管这项工作。由于广大群众采取多种多样办法,除治,蝗害的蔓延很快就制止住了。


第3版()
专栏:

模范农业机械手周东弟
周东弟是湖北麻城县中一公社农业机械管理站的农业机械手。在党的培养教育下,这个贫农家庭出身的还只二十六岁的共产党员,由一个普通的农民成为一名懂得农业机械知识的农业机械工人,会管理使用拖拉机、抽水机、电动机等好几种机械。由于他生产积极,两年多来先后六次被评为模范农业机械手。
周东弟原来就是中一公社里的人,当上农业机械手后,也是在社里工作,整天和本乡本土的乡亲们打交道。那是去年秋种以前,他听到一些社员埋怨说:“宁肯磨破皮,不要机器犁。”“耕地放埂子,耙地划大字,这干的什么质量!”他心里很难过:过去自己在农业社里做庄稼的时候,大家都很盼望用机器耕田,如今公社建立了农业机械站,有这么多的机器,怎么还落得有的社员不欢迎呢?他想:农业机械是现代化的生产武器,社员对它有意见,不是机器不好,而是我们农业机械人员没有用好农业机械。
就在这个时候,领导上组织他们学习有关人民公社的各项政策。在讨论中,他联想到过去帮助生产队里耕作时,倾听群众意见不够,没充分发挥机械的优越性,他就决心从这方面改正。不久,他开着二零零二号机车到十五生产大队犁地,一到大队就找着大队干部周东吉商量。周东吉找来各队干部和部分社员现场参观提意见,并向大家说明,拖拉机开到哪个队,犁深犁浅,全由队里安排。以后,周东弟每到一个地方,就虚心听生产队的社员干部指点。十三生产大队的土质好,就根据社员意见,适当犁得深些;十二生产大队的田多,社员说犁田和犁地不同,犁田应该比地犁得浅些,周东弟照着这样做了,干部和社员都表示满意。
从一九五七年学着开抽水机的时候,周东弟就深深热爱着农业机械工作。他想:在旧社会里,我们这些黄泥巴腿子做梦也想不到摸机器,现在当拖拉机手,这是多么光荣。一九五九年底以来,他接手开过两台拖拉机,都养护得很好。他说:机车是国家财产,要像养牛那样来看待机车。的确,周东弟是爱护机车的好榜样。由于他爱护得好,他驾驶的一部机车已经工作了四千个小时,还没有出过什么事故,连喷油嘴也没有换一个。 (原载“湖北日报”)


第3版()
专栏:

凤台坪青年干部的成长 本报记者 马骏 原廷玉 李玉秀  中共武乡县委中心通讯组 王彦
山西省武乡县贾豁公社凤台坪生产大队,共有六个生产队。住在凤台坪的是第一生产队和第二生产队。第一生产队队长叫张海明,外号叫“猛张飞”,意思是他办事猛冲猛打,可又粗中有细;第二生产队队长叫董朴则,因为他干活会计划,有谋略,社员管他叫“谋臣”。说他是“嘴里不说话,肚里安排大”。
两个队长领导的生产队,各有特色。
今年开春,凤台坪生产大队,经过社员民主讨论,定下了“三包一奖”方案以后,这两个生产队,虽然没有在公开场合发动什么挑战,可是两个队长内心都有个秋后见高低的打算。队长们有这样想法,不少社员也有这样想法。你看吧,从整地、开荒、积肥,一直到播种,样样农活,哪样都是做得精益求精。两个队长常常在清早或夜晚悄悄地到对方地里,看看人家比比自己。相互都怕掉在对方的后面。
“谋臣”终归是“谋臣”。董朴则生产队,不声不响第一个开始锄谷子了。“谷锄一寸,如同上粪”。第二生产队锄谷子打了第一炮,立即在凤台坪引起了反响。
就在这天晚上,大队党支部书记杨效忠,给第一生产队队长张海明,打了个招呼:
“海明,朴则他们今天开始锄谷了,你们怎么个打算?”
“放心吧!骑着驴儿看唱本,走着瞧。”
张海明回到队里,就和一些社员讨论起来了。
有的说:“谋臣”真有两下子,不知不觉就走到咱们前面了。
有人建议,好好把这几天的活计规划规划,给二队来一个“回马枪”。
第二天,窗上刚麻麻亮,杨效忠醒来,披好衣服出门,就隐隐约约地看见海明领着社员出发了。
冲着这股劲,人们一看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出来,这两个队长是年轻人。在凤台坪,社员管他们叫“二茬子干部”。对于凤台坪这批“二茬子干部”,不管是在本公社,或是在别的公社,只要提起来,人们总是要说上几句凤台坪党支部在培养干部上有远见、下功夫之类的话。有好多人到这个地方来了解生产连年搞得好的经验,也都把这列为了解的一个方面。
凤台坪是怎样培养干部的呢?这得从八、九年前说起。
凤台坪刚刚办起初级社,因为没有经验,选了两个富裕户当队长。这两个人论种庄稼,倒是村里的好把式。可是,那是给自己闹;领导大家闹,就不行了。秋天,单干户的庄稼都收完了,社里的谷子还没有割完,有些单干户讽刺说:“农业社优越性就是大,麻雀的生活都改善了。”
这件事教育了杨效忠和所有的社干部,他们决心培养出一批真正全心全意办好农业社的好干部、好队长。
那一年社里选干部,大家选张海明和董朴则两个好后生当生产队长。
选举过后,支委会认为这是两个好青年,决心大力培养他们。支部分配杨效忠负责培养张海明。
杨效忠,十四岁当长工,所以,他对地里活计,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可是,他知道培养人是一锹挖不出个井来的,得慢慢来。他寻思,培养这个年轻人至少得花三年时间。
从那以后,白天,杨效忠同社员一起劳动,晚上,就把张海明叫在自己家里,一项一项地帮助安排第二天的活计和教他工作方法,一直到更深夜静。社员看着队长安排的活计还怪周到。老社员张水元对杨效忠说:“原来我还耽心海明当不了这个队长,现在看,这年轻人办事,头有头,尾有尾,挺不赖哩!”杨效忠笑着说:“以前你是从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呀!”
紧张的春播开始了。杨效忠正打算上地去,张海明带着满脸不高兴找来说:“这买卖,我干不了。”张海明没头没脑的话,弄得杨效忠莫名其妙。
“有啥问题,你说呀!跟谁生这么大气。”
原来是这么回事。
张海明分配张培和去种谷子,张培和带着讽刺的口气说:“当队长哩,连谷子也种不好……。”张培和明明是在抓队长的小辫子。当时,气的张海明脸色发紫。这事,搁在以前,张海明起码要和他吵一场,可是,他当了队长,杨效忠差不多三天两头告诉他不要跟社员耍态度。于是,他忍了又忍,来找杨效忠。
“多大的事情!他不干,我去,活人还能让尿憋死,走。”杨效忠又接着说下去:“种谷子,有多大困难,谁也不是生下就会,不会就向大伙学嘛。”
杨效忠的话启发了张海明。他想:“种庄稼哪一年不种谷子,不学怎行?”忽然他像个勇敢的战士,说了声“我去”,没等杨效忠跟上,就匆匆地走了。
当天,他请老农张存孝帮他调好籽眼,开始学种谷子。几天之后,他看到小苗出的非常齐楚,心里倒是有点感谢起张培和的批评来了。从此,张海明就发愤地学习技术,他本来就心灵手巧,又专了心,没有几年,就成了个“全把式”。
杨效忠在劳动当中,渐渐发现了张海明一个毛病:有时在生产中不注意带头。有一次,在平坡口犁地,骤然间下起倾盆大雨,牲口上不了坡,海明正要派社员去接,杨效忠就阻止他说:“这么大雨怎么能让社员去?我去。”海明一看杨效忠要亲自去,沉不住气了,抢着说:“我去。”两个人冒着倾盆大雨,刚出了村,后面紧跟着来了五、六个社员。杨效忠对张海明说:“这就叫做‘带头’。今后,不管干什么事,特别是困难的事情,我们一定要走在前面。”这件事情,给张海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每碰到困难的活计,张海明总是不声不响地领着干。
杨效忠培养张海明的确是费了很大苦心。他不仅一件一件地帮助张海明具体解决生产当中的疑难问题,而且总是要通过每个问题引导他正确地思考问题,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有一次锄谷,张海明决定先锄梁上地,社员有意见,干起活来不舒展。他见了杨效忠就叹了口气:“唉,这是咋搞的呢!”他问杨效忠怎么办。杨效忠说:“你去问问大伙嘛,不晓得人家心里想啥,咱知道咋办!”张海明去找社员,社员就对他说,沟地是胶泥地,下湿不先锄,过两天来了雨,进也进不去,非荒了不可。张海明这才知道,原来是自己工作安排不当的过,于是马上改进了安排。结果刚锄完两天,雨来了。杨效忠抓住这件事,对张海明作了分析,帮助他认识当队长只有先听大伙的,大伙才能听你的。
整整的三年过去了,在这个短暂的岁月里,杨效忠忠实地执行了党的决议。张海明像一株树一样地成长起来了。
又经过三年,到1958年,在杨效忠的具体帮助下,张海明由一个普通的农民,成为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从此,他变得更加聪明,也更加关心社员的生活了。从那一年起,他领导的生产队,由于生产搞得好,不仅在全公社有了名,而且在全县、全省都有了名。被誉为“太行红旗生产队”。
凤台坪年轻的一代,就是这样成长起来了。
这样,凤台坪党支部培养新生力量的任务是不是完成了呢?没有。杨效忠从去年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又有了个更长远的打算:从去年开始,着手培养第三茬的干部。现在每队都有一个到两个二十岁左右的副队长。这些人,都是些思想好、干劲大的小伙子。对于这样一批年轻人,杨效忠意味深长地说:“我们这一茬‘老货’,将来就要由他们来代替。可是,他们的成长,还得由我们这些‘老货’来培养。”


第3版()
专栏:

河北沧州市刘表庄公社刘表庄生产大队第二队队长刘思及(左一),经常和社员们商量生产大计。  克章、国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