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5月3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三元里的光辉
——纪念三元里抗英斗争120周年
实元
一百二十年前的今天,1841年5月30日,广州三元里一带人民用群众武装的力量打败英国殖民主义者。三元里人民坚决、勇敢、不怕强暴的斗争精神,一百多年后,还是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以武力推销鸦片毒品,对中国横施掠夺奴役的殖民主义侵略战争。在反动的统治阶级中,除林则徐代表的真正主张抵抗的少数派而外,当权的多数官僚都主张以妥协求得和平。1841年5月间,英军对广州发动进攻,迫使钦差大臣奕山、杨芳等又一次屈服,订立可耻的“广州和约”。衰老的“天朝大国”这个纸老虎被洋枪所戳穿,统治者被英国大炮吓破了胆,产生“畏敌如虎”的恐惧病。
三元里抗英斗争就在这时和这种情况下爆发了。人民看到“官兵不足恃”,侵略的火焰烧到眉边,不能不挺身而出,为卫国保家乡跟英国殖民主义者作你死我活的战斗。
1841年5月29日,英国军队以征服者姿态,在广州城外横冲直撞,到处做尽了坏事。激愤的三元里乡民对骚扰淫掠的一股英国强盗予以坚决抗击,消灭了八、九个侵略军,揭开了抗英起义的序幕。三元里人民立即联络周围一百零三乡“社学团民”(即由“社学”组织起来的武装乡民)和曾多次参加抵抗英军战斗的义勇,积极筹备迎击英军大举进犯。
5月30日,三元里等各乡乡民和义勇主动诱敌深入到三元里牛栏冈一带,加以包围。英军大约二千人,除一部分仓惶逃退外,其余都被冲散拦截,分别被人民武装的铁壁紧紧围住。广州城北四百余乡人民纷纷踊跃支援,抗英义民由几千人迅速增加到数万人,“重重叠叠,遍野漫山”(林福祥:《三元里打仗日记》),英国侵略军陷入人民武装的愤怒的海洋中。诗人张维屏在他的名诗《三元里》中有这样真实的描写:
三元里前声若雷,
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
乡民合力强徒摧。
家室田庐须保卫,
不待鼓声群作气,
妇女齐心即健儿,
犁锄在手皆兵器。……
(《花地集》)
 抗英乡民义勇利用三元里牛栏冈一带多水田、山岗、树林的有利地形和多雨的天时,奋勇杀敌;而侵略军被正义的愤怒了的人民武装包围,又遇到天时地利皆不利的条件,士气低落,他们所依靠的洋枪刺刀也只是“一种可怜的防御物罢了”(宾汉:《英军在华作战记》),狼狈不堪,丑态百出。经过两天一夜的围歼战,英军官兵死伤二百余人。最后还是清朝地方官员向抗英群众打躬作揖代英人说项,义勇乡民提出英军应立即从广州周围炮台撤退作为条件,才予以释放。英军被驱逐出围时,“群口喧哗,笑声闻十里”(梁廷枏:《夷氛闻记》卷三)。三元里斗争的胜利,使当时的人民出了一口大气。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的以武装反殖民主义的第一声,它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者的顽强反抗精神。
三元里斗争在那个历史时代产生了重大的实际作用。这次斗争相当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迫使他们不得不立即从广州撤兵;这次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广州人民抗英斗志,在三元里斗争基础上各乡社联系起来,长期坚持了反侵略反投降的斗争。
三元里抗英斗争最光辉的意义,还在于它以广泛的群众武装斗争使侵犯的殖民主义者遭到失败,得出“鬼子不足怕”的正确结论,给后人留下珍贵的精神遗产。
在殖民主义强盗面前,要不要斗争,敢不敢斗争,有没有斗争胜利的信心,这是两种不同的态度,也必然导出对侵略者坚决抵抗还是妥协投降两条不同的路线。鸦片战争中,妥协投降派官僚集团代表的反动统治阶级和三元里抗英义民所代表的中国人民,就是这样两种根本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路线。这两种态度、两条路线在中国斗争了一百多年,最终是中国人民敢于斗争的态度和坚持反对帝国主义路线与中国革命一同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英雄的广州三元里人民代表的中国人民与殖民主义者势不两立,对侵略者只有斗争。他们斥责封建统治者“畏敌如虎”,而认为只要“奋我刀与牌”,完全能够“歼彼犬与羊”(三元里斗争领导之一何玉成的《团练乡勇驻扎四方炮台等处纪事》诗)。人民相信自己的力量,把貌似强大的敌人视为犬羊,坚信入侵的敌人是可以被歼灭的。三元里斗争胜利后,广州城乡人民曾几次出告示、揭帖,不断针锋相对地回击英国侵略者,痛斥他们所出的欺骗和恫吓抗英群众的文告。著名的《广东乡民与英夷告示》中写道:“尔今为此大恶,我们痛恨已极,若不杀尽尔等猪狗,便非顶天立地男子汉!我们一言既出,百折不回,一定要杀,一定要砍,一定要烧死尔等!”看,这种反侵略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决!“尔恃船只坚固,炮火惨烈,火箭威猛。尔除此三物,更有何能?”又说“尔全以假仁假义,……假杀一二骚扰之人,希图买好,用计骗我,俟我不加防备,尔遂乘间攻我,我们岂受尔愚!”敢于斗争的人民不信敌人的花言巧语,不怕敌人的威胁恫吓,这是何等坚定无畏的精神!
当然,在三元里斗争的时代,人民还没有自己的真正领导力量,人民群众斗争的威力远不能充分发挥,斗争所取得的胜利也只能是暂时的、局部的。但三元里斗争以来一百二十年间的历史,总是不断证明坚决斗争,就能胜利这条真理。尤其在现实反殖民主义斗争中,更加证明组织起来的人民群众如同泰山一样压碎一切敌人,如同铜墙铁壁一样,将阻挡住一切来犯的敌人!


第8版()
专栏:

鲜花
李冠军
一个明媚的5月早晨,校园里吹拂着凉爽的风,在教员办公室的台桌上,端正地摆着一瓶美丽的鲜花……。
鲜花,沾满了露水,清新,绚丽,这是初夏的阳光与和风所塑造的丰美的艺术品。鲜花带着旷野的芬芳,草地的潮润,而且在那柔嫩的花心里似乎还带来了5月郊外的阳光和小河欢乐的歌唱。
这是一束经过精心选择的鲜花,每一朵花都开放得那么舒展、柔美,花朵的颜色配合得这样悦目而新颖,这是一束使人望上一眼就不能不注目的鲜花。
教师们陆续来了,他们带着又惊又喜的神色望着鲜花,大家围住台桌,有人伸出手来小心翼翼地摸摸花瓣,有人俯下头去深深吸一吸潮湿的花香,多么美丽多么新鲜的花朵啊。可是——鲜花是谁采来的呢?是哪一双勤快的手?为什么把鲜花摆在这里?摆在这里却又一声不响?……教师们探索地互相观望,又把疑问转向工友同志,工友同志也流露着诧异的目光,奇怪,这是哪里来的鲜花呢?大家默默望着花朵,花朵似乎怀着这个深隐的秘密,静静的微笑,缄口不答,只有风儿还在不住吹拂,吹拂得满屋花香。……
似乎第四小队的少先队员们也在关心这瓶鲜花,你看,一会窗口闪过一个小小的身影,一会门缝里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在张望,然后他们兴奋地聚集一起,争先恐后地报道自己
“侦察”来的消息,他们诉说着老师怎样的欣赏鲜花,怎样带着欢喜的神色夸奖它,一个队员坚决断定,有位老师在看过鲜花后,目光变得格外明亮了……,他们讲着这些,高兴地互相搂紧肩膀,跑向阳光明亮的操场,5月的风儿吹拂着他们快活的歌声。
于是,在第二天清早,校门刚刚打开,第四小队的队员们就像一群燕子一样飞了进来,队长的怀里不知抱着些什么,外衣撑得像气球似的鼓起,队员们的裤脚上沾着野外的露水,一个个都带着神秘而兴奋的神气。
于是,教员办公室的花瓶中,就不断频繁的更换着鲜花,鲜花永远清新,艳丽,永远散发着沁人肺腑的清香……
善于洞察的教师们已经不再猜想了,他们怀着激动和欣慰的情绪望着鲜花,觉得鲜花格外的美丽,格外的芬芳。
从教室里下课回来的教师,拍去沾在手上的粉笔灰,轻轻地拨动花瓣,花朵湿润的清香流入心底,似乎呼吸也变得格外爽快……
从作业本中抬起了白发的头,含着微笑望着鲜花,绚丽的花影映在眼睛里,似乎这柔和的彩色也松弛了头脑的紧张……
鲜花,永远静静立在教员办公室的台桌上,阳光照着它,泉水似的微风吹拂着,满屋飘荡着花香。
教师们默默地凝望着鲜花,这鲜花也好像无数孩子的眼睛满含敬爱的向老师凝望。当教师们俯下头去更加勤奋地挥笔备课时,仿佛美丽的鲜花正在心底摇曳歌唱……。


第8版()
专栏:文化街头

必要的附录
秦犁
翻了几本近几年来出版的作家的选集,觉得有的书的附录很好。看《蒋光赤选集》,前面有序,后面有光赤译著作品目录;看《叶紫选集》,则附有鲁迅为《丰收》写的序和作者写的自白《我怎样与文学发生关系》。看了《曹操集》《诸葛亮集》,除了有出版说明,前者还附有曹操年表、著作考之类,后者还将有关诸葛亮的传记、著作考等附于卷首,将他同时代人写给他的书信,刘备、刘禅策诸葛亮的诏书,以及后人所作关于诸葛亮的论、赞、碑、铭等附于卷后。这些附录,有的所占篇幅无几,却对读者有不少参考价值,也给读者带来方便,至少可以减去人们四处搜集、翻检资料之苦,更何况时间经过了这么久,资料得来并非容易呢。
我又翻了几本解放以前出版的话剧剧本,有的书里甚至附录了第一次公演的演员表,也许当时是出于编者的无心,谁知这也给研究和关心中国话剧运动史的人提供了资料,其实就是一般读者看了,我想也仍然是有兴趣的。
鲁迅是善于运用材料作战的,翻翻他的杂文集,会发现不少是有“备考”和“附录”的。他把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政客豪商、文人学士”的文字收录入书。有时甚至分量不小。他在《伪自由书》前记里说:“此外为我所看见的还有好几篇,也都附在我的本文之后,以见上海有些所谓文学家的笔战,是怎样的东西,和我的短评本身,有什么关系。但另有几篇,是因为我的感想由此而起,特地并存以便读者的参考的。”鲁迅这种为读者设想的精神是正确的,正是这些“备考”和“附录”,才让我们认识了他的那些战斗的匕首是针对什么而发,从何而来,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他杂文的价值。如果读者不能两相对照地看到那些“牛鬼蛇神”的鬼脸和叫嚣,无疑的在了解当时的社会思想斗争和鲁迅的作用时就会感到是个缺憾了。
鲁迅这种喜欢运用“备考”和“附录”的习惯值得我们重视,而鲁迅善于运用反面材料的事实同样也会对我们有所启发的。


第8版()
专栏:

诗人、作曲家和跳猴皮筋
常锐伦 文并木刻
跳猴皮筋,是女孩子们最喜爱的游戏之一。一群一伙地,边唱边跳:“一个毽,踢八踢,马莲花开二十一……”歌声清脆,动作协调,使成年人看了也很有兴趣。由于长期地跳,长期地玩,孩子们创造了不同形式的多种玩法。从形式上有单线一个毽、双线一个毽、三角一个毽、踩绳一个毽、单线一对鼓、双线一对鼓等等。从技巧上分卷、点、踩、迈、过关打绳等多种跳法。有的规格严、难度大,需要高度技巧。有的是集体配合,需要同时跳的三、四个伙伴随着拍数或曲调动作一致,不能错乱一拍。这是培养孩子们耐力、准确的好游戏,也是培养动作协调、机动灵活和具有高度节奏感的好运动。
从兴盛跳猴皮筋始至今已有几年,除了在玩法上由简单发展为复杂多变外,在玩的时候,孩子们在歌词上偶尔也有所即兴创作,顺口的被孩子们自己传唱保留下来。如:“高楼高,高楼高,高楼底下卖年糕。年糕粘,年糕粘,年糕不粘不要钱。”
但是从它受孩子们普遍喜爱、流传之广、盛行之久的情况来讲,几年来却没有出现新的歌词和歌曲,这是非常使人遗憾的。仅只二、三首有意义的歌儿,是怎么也不能让孩子们满意的。我想这主要是我们成年人关心不够的缘故。
跳猴皮筋这游戏虽然被某些学校教师重视,但还没有引导到唱有意义的歌儿上去,更没有受到社会上诗人、作曲家、舞蹈家和体育专家们的注意。以至于由于歌儿贫乏,那些旧的歌儿、曲子,孩子渐渐感到腻烦,有的孩子索性就不唱,干跳。
除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引起重视有意引导外,也希望诗人为它作歌,作曲家为它谱曲,使孩子们唱着有意义的歌曲,又兴致勃勃地跳跃,使她们长了身体又扩充了精神领域。
(附图片)


第8版()
专栏:

小人书店
鞠鹏高
在整洁、平坦、宽阔、繁华的大街上,开设着一家、两家小人书店。
街道旁,芙蓉花树葱浓俊茂的阔叶投下绿荫,巧妙地为小人书店编织好一幅又一幅宽大的吊帘。芙蓉的枝叶筛碎点点阳光,送来清新的空气,阻隔开行人车马的喧嚣。
小人书店里陈设着琳琅满目的小人书。
一幅幅芙蓉花叶织就的门帘隔开两个天地:市街昼夜繁华;书店内一片宁静。多么迷人的课堂!这些时候,就连那最调皮、最不安静的男孩子们也如此驯服而用心。
小人书上一幅幅占据孩子心灵的图景,是美丽的思想的生动的化身。
 那一页页扣人心弦的小人书,使孩子们结识了许许多多共产主义战士,多少人民豪杰,多少古代的英雄好汉!
那一天,我走近一家小人书店,一位小姑娘正离开书店,闪着迷惘而激动的眼光迎面走来。
你看她,挎着书包,一面在芙蓉花树的绿荫下姗姗前行,一面并着五指,把右掌庄严地举过前额。
 看样子,她还不到入队的年龄,却在练习敬队礼了!我怀着被这微妙的一刹那激动了的心情,问她是不是即将入队?这时,她像被突然惊醒,然后带着羞涩的微笑跑了,眉目间显露出自信、喜悦的光辉。
哦,我猜对了!是那本《刘文学的故事》激励着她那颗小小的红心,给了她争取戴红领巾的信心和勇气。
一页页闪闪发光的优秀的小人书,教会了孩子懂得爱和恨。对好人,他们爱得真心;对坏人,他们恨得深沉。红色小人书光辉的书页,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灵,像阳光照耀幼芽一样,催促他们赶快长,长,长!


第8版()
专栏:

大草坪
易和元 诗
温泉源 木刻大草坪,像地毯,绿又绿,软又软,小宝宝,心喜欢,做游戏,玩不倦。苹果脸,红艳艳,多天真,多康健。新儿歌,唱两段,声儿脆,腔儿圆,姿态美,动人怜。好阿姨,坐旁边,笑迷迷,喜心间。
(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