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3月2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四体要勤,五官要灵
江曾培
情况要明,决心要大,方法要对,这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基本条件。这里最重要的是情况要明。只有情况明,才能决心大,方法对。问题是怎样才能达到情况明呢?
河北省宁津县张彦恒公社党委书记宋书斌的领导作风可以给予我们一些启发(见2月10日《人民日报》)。
这个公社有一块几十里长的洼地,一年四季不是泛碱就是积水,多少年来寸草不生,宋书斌来了以后,进行了调查研究,却领导大家在这里种出了满好的稻子。去年,这个社先旱后涝,中间还来了一场冰雹,受灾面积达二万五千亩,但由于宋书斌等根据情况实现了正确的领导,也仍然夺得了较好的收成。要知其中奥妙,且看:
其一,宋书斌从调到这一公社,就决心把全社的情况掌握起来,不坐“没底轿”领导生产。这就是说,他是用了心了。
其二,宋书斌到社后,知道这个地区自然条件比较复杂,第二天就走出办公室开始他的“长途旅行”。这就是说,他是用了腿了。
其三,当他到了一个盐碱区,看到一伙社员正在刮碱土,他就接过一把锨,一面参加刮碱土;一面微笑着问社员:“刮这碱土有什么用呢?”如此十五天,终于把不同的土质情况调查了一遍。这就是说,他是用了手和嘴了。
其四,当在安排作物计划时,他仔细地听取了社员各种不同的意见。这就是说,他是用了耳了。
其五,当冯庄生产队支部书记提出有个地区适宜种植高粱,他立即和支部书记一道来到这个地区,对地形、土质反复进行了观察。这就是说,他是用了眼的。
其六,当他想把一片荒地改成稻田时候,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众说纷纭,他就一面访师拜贤,深入了解;一面冷静思考,分析辨别,终于求得了正确结论。这就是说,他是用了脑了。
……当然,事情还可例举一些,不过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一个人要真正了解实际情况,必须心坚意定,四肢勤劳,五官灵敏。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不行的;两腿懒于“旅行”,双手不愿握锨,也是不行的;双眼失明,两耳失听,嗅觉不灵,嘴巴不动,也是不行的。道理很简单,坐在办公室里昂首望天,是望不到社会实际的。“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是捉不到和摸不到的。东张西望,道听途说,是得不到完全知识的。粗枝大叶,自以为是,是要在实际生活中碰壁的。
要想对实际情况有真正具体的了解,必须像宋书斌同志一样,把心、腿、手、口、耳、眼、鼻、脑等等器官全部充分调动起来。用了心,才有动力;用了腿,才能下去;用了手,才有实感;用了口,才能“每事问”;用了两耳,才能兼听而明;用了双眼,才能综观八方;用了鼻,才能辨别气味;用了脑,才能去伪存真。这几样,天生配合得如此巧妙,真是缺一不可,少一不成。好在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些“武器”,也都在运用这些武器,问题是要像宋书斌同志一样,运用得勤,运用得巧,运用得好。那种“二目无光”、“四肢无力”、“七窍不通”泥菩萨式的作风,是与我们革命者无缘的。


第8版()
专栏:

  茶炉的春天
  北京长辛店 陈和
事情是这样的:
是回家的第三天了,一起床,看着弟弟提着那把竹壳热水瓶朝外走的样子,我就说:“走!一块去,兜个圈回来。”说着,我就提起新买了带回来的“三羊牌”热水瓶跟着他走了。
家乡,春天的太阳,光线显得特别耀眼,一股劲地照着我家乡这小集镇上记忆犹新的径道,和两旁需要令人刮目相看的高大的槐树和椿树。走不远,我兄弟俩就来到了孟大妈的茶炉子门口。
一进门,只见这小屋子里黑压压地挤满了人,个个都提着热水瓶,粗看是一人一把,细看还有不少是两把甚至三把的,我不禁脱口而出:“吓,好多!”这一声,霎时就惊动了正在抽着风箱的孟大妈:
“唷!是你呀!你妈早三个月就在盼哪!”
“大妈!你可忙坏啦!”
“?!——忙什么?这几个水瓶,够我几风箱抽的。比起出铁那年来,是大海碗里一点点胡椒面呢!”
我听不懂她后半句话,只是含糊地笑了笑。
大妈看了看我的神色,补充着说:“出铁那年……唔!就是1958年,这七孔灶就是那回改的。你瞧瞧!”说时,水叫响了。大妈就停住了风箱,招呼着梳着双蜗角小辫的小姑娘说:“小兰子!你先打着走!告诉你奶奶,说孟大妈说的,一点点小病,不要闷闷不乐的。”以后,她又接着倒一壶、灌两瓶地打发走了一批。看样子,弟弟很快可以挨上号了。
“快的,用不到吸半支香烟功夫。——你大妈就是这样:越忙越来劲,一闲,反而腰疼——你兄弟俩把水瓶搁下,坐!——唷!又买来了一把铁壳的了。我瞧。‘三羊’的,不孬。”
见来打水的人不多了,她就畅谈开了:
“唔!你家这把竹壳,还是我这茶炉里来的头一把竹壳呢!土改那年,你娘提着这家伙来,我还识不透呢!看稀奇的,也不只我一个。鸽笼不像鸽笼,炸弹不像炸弹,谁知还能灌我这水呢!
“这几年,前前后后有几把竹壳,已没法查清了。早先,我记性好,连有几只新瓦罐来打水,我都一清二楚的。解放前,除了孔家提来一把铜暖壶,一把‘美女牌’,哪家不是提破罐来的。你大妈,你别小看她不听报告,凭着这点,我就认识到共产党毛主席好!
“出铁那年,大队来了两把像这模样的铁壳,只是花色不一样。……”
大妈正叙得起兴,孟大伯拖着腿进来了。大妈随意问:“你们这么早就上完粪了?”
“给你跑五里店去了!”
“谁叫去的?你再拉来,往哪搁去?”大妈霎时停住了风箱,霎时又使劲地抽了起来。
一听口气,就知道老两口的家庭小辩论正在展开。孟大妈是胜利了,我弟兄俩会心地笑着。
这当儿,水又叫响了。大妈提起壶先给孟大伯沏了一杯茶,下命令似地说:“喝了它,你给我上大队去!”孟大伯没吭声。
接着,大妈给弟弟的那把竹壳灌满了水。我连忙掀开“三羊牌”的塞子,把它递到大妈面前,小心地说:“大妈!这把是新……”
“你搁着!大妈知道,如今的,炸不了。”她冲冲底灰,一下子,满满地又灌了一热水瓶。
我们兄弟俩提着水跨出了孟大妈的门,只见路旁椿树跟前,躺着一辆手推车,看胶皮轮足有八九成新。细看来,在煤黑的车耪上,左右两旁,还分别用桃红纸贴着一副新春联,写着:“清晨早挑三江水,黄昏勤拉五里煤”。弟弟指着煤车对我说:“哥!孟大伯拉煤真是勤快啊!他里屋可有的是煤呢!”我听了,回头又走进了孟大妈的门,直闯到她里屋去。一打起门帘,只见耀眼的太阳,正从糊着蝙蝠剪纸的窗棂中,直射着孟大妈里屋的每个角落,屋里暖和和的。在东北角,黑压压地堆着一大堆光闪闪的无烟煤。
孟大妈不由得纳闷地在后边问我:“找么?水瓶盖子掉了?”
我回身笑着答:“不找什么!我——来看……你孟大妈家里的春天!大妈!”
孟大妈噗地笑了,说:“傻孩子,你看咱们村里不是到处都是春天吗?”
太阳仍耀眼地普照着我们集镇上的每一条径道,普照着每家每户门前欣欣向荣的椿树和槐树。


第8版()
专栏:笔谈散文

  两篇散文,两种心境
  许钦文
我年轻时写了不少短篇小说;最近这些年来写的散文多。
1926年我写过一篇《石宕》编在《五四小说选讲》里);1956年写了一篇《鉴湖风景如画》(编在《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散文特写》里),这两篇写作的时间整整相隔三十年,都是在回到故乡去了一趟的时候写下的。
当1926年我从台州回到故乡绍兴时,我已有四年不曾回家;见了母亲,我回想到那四年以前因失业而不得已离别她的痛苦情况,回想到那四年之间我东漂西泊种种困窘的情况。那天傍晚我到村郊去眺望,站在荒坟上,想着在封建黑暗势力的统治下,在不合理的金钱制度的社会里,人迫害人的暴戾、残酷。想到就在回家的途中,看到夜半在码头上抓到的小偷,被绑在桅杆上用铁棍痛打;惨叫的声音使得同行的画家陶元庆,没有穿好鞋袜,就赶去夺下那行凶的铁棍。我望着前面屹然耸立的马鞍山,又联想到了幼时听知石匠惨死的故事;石宕里的岩石忽然坍下,在那里开采石料的石匠,有的被坍下来的岩石压死,血肉横飞,有的是被那石块挡住,出不来,惨叫着饿死。我很是激动,情绪紧张。恰巧当晚接到鲁迅先生的信,说是《莽原》需要稿子,叫我写一篇寄去。我考虑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写下了《石宕》。由于自己经历到了艰难的生活,我体会到了开石宕的工人生活的痛苦,所以它满含悲痛的情绪。
解放以后,我精神上不再受反动派迫害的威胁。在党的不断教育和多方照顾下,我的生活好转,心境舒畅起来。1956年夏间,我从北京开会回来,一路所见,无非令人欢欣鼓舞的新气象;回想以前,我屡次去北京等地方,总是为着生计,所谓风尘仆仆,深感世态炎凉,饱受跋涉之苦;这次北上,才主要为着国家的建设事业,车上又安适,所以身心都愉快。跟着我又到绍兴去调查一种文物,我坐在踏桨船里,望着青青的山,看看绿绿的水,两旁岸上是金黄黄的早稻穗和碧油油的晚稻苗。船头水潺潺;每到圆洞桥边,鱼箔刮着船底嘎嘎作响。这种种都是我所熟悉的。可是我从来没有这样感到兴趣过。我虽然生长在“稽山镜水”间,那时却感不到“鉴湖风光”的优美。“静观万物皆自得”,我这时才深味其意义。我很快活,也很激动。第二天便写下了《鉴湖风景如画》,是充满着喜愉的情绪的。
这两篇散文,都是由于当时实在的感觉,自然地写下的。它们对照鲜明,显然是两个时代的产物。这在我,正因为有了前一篇生活感的实录,更加觉得后一篇的可贵;也因此,我是更加觉得现在幸福生活的可喜可爱!
从这两篇散文写作里,我也感受到正是时代的变化给了我一支新笔,使我有可能来描绘我们新的生活;也只有投入热火朝天的生活里去,认真地观察生活,更加热爱生活,才能写出更多更美更好的散文来。


第8版()
专栏:

  痛悼陈赓同志
  张爱萍突闻哀耗如雷震,顿失欢笑寂无声。三十九年如一日,毕生精力献人民。百炼千锤意志坚,大是大非方向明。痛悼战友承遗志,且看东风逐暮云!


第8版()
专栏:

  海上传哀音
  魏传统海上传哀音,霹雳震心旌;豫西奏大捷,华南著功勋。腹内藏经典,胸中隐甲兵。大将蘧尔去,遗爱在三军!


第8版()
专栏:

  病中惊闻陈赓同志逝世讯诗以悼之
  孙定国
  一惊闻南国传悲讯,血涌心头泪满襟。何物无情夺大将,忠肝赤胆犹青春。
  二军旗耀眼指河汾,难忘沁源一小村(注一),堪叫顽寇狼狈相,指挥若定转乾坤。
  三血泪中原恨鼠鼢,蒋家兵马正如焚,当年击取邵原镇,一纸将令动大军(注二)。
  四黄河片刻无天险,千万军民齐破颜,辗转豫西膺党命,红旗插遍伏牛山。
  五痛将鳞爪付诗篇,亦长亦师二十年,亲炙倏然成往事,更应奋发学前贤。①山西沁源阎寨村。太岳军区司令部驻地。②一九四七年,陈谢兵团南渡,在河南济源邵原镇发出进攻命令。


第8版()
专栏:读者中来

  拥护收回旧书
我在人民日报三月十一日第八版上看到有关北京新华书店收购旧书一文后,感到这是一件大好事,我也举双手赞成。我们早就想过,如果在各地都建立起旧书店,读者把不用的书卖出,把很久想看的书买到手里该有多好啊!比如我很久就想看看“鲁迅全集”和一些优秀的长篇小说,还有“蒙文辞典”等书;可是总是买不到。另一方面,我却存了一百多本文学作品,看过存在箱里有什么用呢?如果把我的旧书低价出售,把我需要看的书在旧书店买回,这该有多好啊!既利人又利己,书店收购、出卖旧书既省纸张、人力,又利读者,这真是三全其美。我建议各地快点成立起旧书收购店,更好地更全面地为读者服务吧!
内蒙古布特哈旗 高纯德
人民日报三月十一日第八版刊登有关北京新华书店回收旧书的事,我认为对读者好处很多。读者买到一些书,经过学习阅读之后,除应继续留下一部分再参考学习以外,其余部分则可以拿到旧书回收的书店去卖,使其他同志也能在旧书店买得到新书店目前暂缺乏的书籍,互相交流阅读,实际上也是互相学习。更重要的,还可以节约纸张,既利自己,又利国家。我希望书店和读者一起重视这一新的工作,使这个好办法能够推广,让人们能廉价获得多样的精神食粮。
广西宜山 黄 云


第8版()
专栏:

  东山桔子红(中国画) 魏紫熙 宋文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