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3月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干部奔赴田间 狠抓关键时期
四川江西江苏加强管理力争夏田高产
据新华社讯 四川各地抓紧当前小春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展开了一个以积肥施肥为中心的小春作物田间管理运动。
中共四川省委最近向各级党委发出指示,要求各地立即开展一个以积肥施肥为中心的小春田间管理运动。各地广大干部和社员热烈响应省委的号召。温江地区从地委到公社党委的各级干部在第一书记的率领下,纷纷奔赴田间,与社员群众并肩劳动,参加生产,领导生产。中共灌县县委第一书记陈彬到幸福公社,组织干部和社员深入田间检查,发现肥料不够,立即以生产小队为单位,组织社员积肥;附近的机关干部和城镇居民等也积极支援,边积边送边施。南充县火花公社在积肥造肥的同时,给一千八百多亩三类苗施了一次追肥,对需要治虫的二千七百多亩小麦也普遍治了一次虫。
各地根据参加积肥的不同劳动力,制订了合理的定额,实行评工记分,超额奖励;对社员的家庭肥料也给以合理报酬。
据新华社讯 近日来江西普遍降雨,夏熟作物转入返青阶段。各人民公社社员正在加紧给大麦、小麦和蚕、豌豆等作物施肥锄草,以促进冬苗加速返青。南城县专门安排劳动力给麦田、豆田追肥锄草,仅五天时间,便追肥、锄草五千六百多亩,进贤县最近对全县三十万亩小麦普遍追了一次肥,并进行了锄草、松土。
各地在施肥、锄草中,特别注意加强对生长较差的小麦、豌豆等作物的管理,实行专人专管,增施肥料。九江专区的部分小麦三类苗,每亩田除追施一次猪牛粪外,还施了一部分硝铵等速效性化肥。都昌县南丰公社的三千多亩三类麦,每亩施了三、四担农家肥和部分化肥,现在大部分三类麦苗已由黄返青。
据新华社讯 江苏各地为夏熟作物积聚了大量人畜粪便和各种杂肥。目前,全省已追肥的夏熟作物有两千多万亩,其中社员家庭积肥占30%左右。
在当前给夏熟作物追肥中,各地用人畜粪等家肥,追施瘦弱苗,促进了作物生长良好。如东县先民公社十四大队有九百多亩晚茬麦,1月上旬检查排队三类苗占40%左右,经过普遍追肥加工,在十多天以后有一半左右三类苗分别赶上了一类苗和二类苗,增加了分蘖。


第2版()
专栏:

积足肥 耕好地 迎春播 争丰收
闽北山区掀起备耕高潮
本报福州1日电 福建北部山区春播临近,从武夷山麓到闽江沿岸,处处呈现一片繁忙景象。
今年闽北各地在备耕中面临许多新的有利条件:党的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方针和各项政策已经深入人心;从各个战线抽调出来的十多万劳力已经充实到农业第一线,大批政治上坚定的、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干部已经陆续派到各县、社、队加强领导,各部门对农业的支援也已切实加强。特别是去冬以来党的有关人民公社的各项政策在农村进一步贯彻和各级领导全面抓好生产、生活后,广大社员劳动热情十分高涨,各个生产队在落实“三包一奖”的基础上,纷纷订出新的一年的生产计划,决心大干一场。
在“积足肥,耕好地,迎春播,争丰收”的口号下,闽北备耕活动在2月上旬即进入了高潮,各县先后集中了二十五万左右劳力投入积肥、翻土运动。由于各地在开展运动前都进行过一番思想发动工作,并在运动中注意贯彻政策,社员积极性很高。建瓯县迪口公社可建大队经过备耕动员后,大家知道了争取今年丰收的意义,一百一十七个社员冒雨出动,老农何开善说:“山高遮不住太阳,海阔阻不住行船,天冷冻不了干劲,土硬难不倒英雄。”他们一天就冒雨翻了四十三亩地。建阳水吉公社各大队在积肥中认真贯彻集体积肥评工记分、个人积肥按质论价现金收购政策,参加积肥的一千八百个社员五天就积造肥料三万四千多担;与此同时,由于对生产小队实行了“四固定”,社员们在备耕中都特别注意搞好肥料基本建设。仅据屏南、浦城、建瓯、沙县等地不完全统计,新搭的肥棚达二万零七百多座,挖掘肥坑五千多处,新建厕所达三千八百多所。
在备耕运动中,由于各级干部发扬了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与老农同商量共研究,根据山区特点,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因而效果良好。龙溪梅仙公社在积肥中根据当地猪多的特点,认真总结推广了垫圈积肥经验,全社一百四十多个养猪场,场场建立了肥坑肥棚,全社一个多月来,已积猪肥十万九千多担。将乐高唐等四个大队根据历年施用石灰增产的经验,发动群众就地取材大力制造石灰肥料,现已采掘石灰八十一万多斤。各地还根据闽北山田多、田塝高、杂草多的特点,大抓砍山塝积肥,全区有一百一十多万亩田已经砍好山塝,每亩增下了二到三担肥料。
在积肥、造肥运动告捷的同时,各地犁田翻土、整修水利、修造农具等工作也取得很大进展。到目前止,全区已翻土一百八十万亩,其中有二十二个公社七百二十二个大队完成了早稻田翻土任务,各地还兴修和岁修水利工程四千多处,改造、提高“三田”(冷水田、烂泥田、锈水田)面积达七万八千多亩。在此同时,全区已添置和修理各种小农具一百六十万件,占春耕需要数78%。
目前闽北天气逐渐回暖,春播季节就要到来,各级党委正领导广大社员乘胜前进,增积更多的肥料,突击完成翻土并做好双季早稻秧田的溶田整地和选种浸种等工作,迎接春播。


第2版()
专栏:

要闻快报
帮助受灾队备足种子
吉林洮安县各人民公社采取三种方法帮助受灾的生产队调剂和串换种子。(一)组织生产队之间以粮换种,差额找齐;(二)组织缺种队到国家粮库以粮换种,差额找齐;(三)动员余种队把多余的种子卖给国家,由国家统一调剂给缺种队。全县各公社已串换高粱种六万多斤,优良谷种一万多斤,苞米种二十四万多斤。
根据苗情积制秧根肥
广西苍梧沙头公社新建大队第三小队,根据秧苗三个不同的发育阶段积制了三种不同的秧根肥:幼芽阶段施放护芽保温肥;幼苗阶段施放育苗保温肥;催苗阶段施放催苗壮秧肥。
到目前止,这个队积制的三种秧根肥平均每亩秧田可施四十担。
调查地力因地种植
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贺尔川公社窑庄生产队,以小队为单位,对耕地逐块进行调查,摸清从高级农业社以来每块耕地的施肥、耕翻、倒茬轮作以及作物产量情况,然后根据每块土地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确定应种植品种和技术措施。
开荒增种正茬秋作物
山西平陆县各人民公社积极制定开垦荒地规划,以增加正茬秋作物播种面积,调整不宜复播地区的复播指数,力争提高粮食总产量。
这个县经过初步勘查,大约有二十万亩可开垦的荒地。到2月初,全县已有一万余亩荒地被开垦出来。
作好油茶割茅垦复工作
湖北通山县湄港农林场正在进行油茶割茅垦复工作。全场劳力分为两个班子,一班以男劳力为主割茅修山;一班以女劳力为主锄草、追肥。
目前,全场已基本上完成了油茶山的割茅修山任务,结合割茅修山,还为食堂储备了一部分烧柴。
抓紧时机多种早南瓜
云南省巧家县金江公社许多生产小队,抓紧时机多种早南瓜。全社已先后种下早南瓜一万三千多塘,下种早的已开始长叶。
配齐畜具迎接春耕
安徽砀山县唐寨公社汪庄大队各小队,积极修补和增添皮绳、长鞭、短套、牛梭头、圆脖等畜具,迎接春耕生产。
这个大队共有役畜三百二十头,所需畜具已基本配齐。
调运肉食支援灾区
以畜牧业为主的甘肃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人民,最近以大批羊只和猎获的野生动物,支援去年受灾的农业地区社员食用。这个县还调出一批大家畜给农业区春耕。


第2版()
专栏:

站在群众前面
伊之
闽北山区的群众在“积足肥,耕好地,迎春播,争丰收”的口号下,掀起了备耕高潮。全区二十五万劳动大军投入积肥、翻土运动,备耕工作搞得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各级党委正领导群众乘胜前进,迎接春播。
争取今年农业丰收,是全国人民更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向全党全民提出的号召。万里之行始于足下。要争取全年农业丰收,就必须抓紧当前时机,首先组织一个春耕生产运动的高潮,才有春耕播种的胜利,才有全年的丰收。现在大部分地区春耕季节已经来到,有些地区也即将来到。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摆在我们面前的严重任务是:立即行动起来,抓紧时机,鼓足干劲,掀起一个春耕生产高潮。
组织春耕生产高潮的关键在于领导,在于领导干部坚定地站在群众前面,领导群众前进;在于领导干部运用正确的工作方法,把广大群众的热情和力量进一步发扬起来,组织起来。
闽北山区的干部做得对。他们不仅自己对当前农村的大好形势有正确的认识,而且摆出事实,教育群众,进一步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山高遮不住太阳,海阔阻不住行船,天冷冻不了干劲,土硬难不倒英雄”;这是闽北山区群众的豪言壮语,也是他们夺取丰收的实际行动。有了这样高涨的群众情绪,又怎会不出现生产运动的高潮呢!
闽北山区的干部做得好。他们不仅教育群众充分认识当前的有利形势,而且善于运用正确的工作方法,组织群众搞好生产。他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运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同广大农民特别是老农共商生产大计,总结以往经验,因地制宜地采取增产措施,因而积肥、耕田、农具修配等各项备耕工作,件件进展顺利,成绩显著。
闽北山区的事实再一次证明,只要各级领导,特别是直接领导生产的县、社、生产队和小队的干部,采取正确的工作方法,坚定地站在群众前面,满怀信心地领导群众前进,一个热气腾腾的生产高潮立即就会出现。


第2版()
专栏:

永漋公社棉田备耕工作精细
劳动模范植棉能手发起增产竞赛争取大面积高产
据新华社讯 湖北京山县永漋公社发动群众总结几年来棉花增产经验,制定今年棉花增产的计划和措施。广大社员干劲十足地加紧棉田备耕。
全社六万二千亩棉田已普遍进行冬耕,深度都在五寸左右。棉种已普遍经过筛选或粒选,正在进行预防病虫害的药剂拌种和密闭处理。全社按每亩施肥三十担的积肥计划,已完成一半以上,现在还在继续积肥。最近,全社还对严重危害棉花的红铃虫作了一次比较彻底的越冬期防治。农具整修和添置工作也抓得很紧,各生产队都组织了专门力量来担负这一工作。现在,社员们情绪高昂,五百多名劳动模范和植棉能手,开展竞赛,决心和全体社员一道,共同争取棉花大面积增产。各生产队、生产小队间的增产竞赛,也已经热烈地开展起来。
根据总结,大家一致认为大跃进以来,棉花增产基本关键是由于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了群众性的技术改革运动,因地制宜地贯彻了农业生产的“八字宪法”。从备耕工作开始就在土、肥、种、保几个方面保证了“适时早播、一次全苗”这个基本环节,同时兼顾了“八字宪法”的其他方面,如进行水利建设,改善了棉田排灌条件等。各生产队把棉田安排在避风向阳的树林、村庄南面,防风避寒,在棉行北面筑防风堤等等,保证了棉花的正常生长。此外,去年各生产队还特别注意了既抓好伏桃,又抓好秋桃这一重要的增产关键,对棉花增产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2版()
专栏:建议

做好棉田春季增温保墒工作
中央气象局农业气象研究室 兰宏弟
黄河流域棉区冬春雨雪稀少,历年都有程度不同的干旱现象发生,影响种籽发芽和棉苗生长。这个地区3月上中旬温度回升较快,一般说已达到了棉花种籽萌发的要求,可以进行播种;但是春季气团活动频繁,温度极不稳定,而且周期性降温直到4月中下旬,有时到5月上旬才渐和缓。由于不稳定的气温影响,不但推迟了棉花播种时期,也影响了种籽的萌发和棉苗生长发育速度。为了适应以上农业气候特点,要作好以下几点棉田的增温保墒工作。
一、早春灌溉,耙耱保墒。播种前进行灌溉,可以满足棉花种籽发芽出苗和苗期对土壤水份的要求。灌溉时间最好在冬季上层土壤夜冻昼消的时候。没有冬灌的棉田,应抓紧早春时机,进行灌溉。根据石家庄河北省园田化研究所研究证明,春灌最晚应在播种前二十天。不论冬灌或早春灌溉的棉田,都要抓紧时间耙耱,以保持良好的墒情迎接春播。
二、施用暖沟肥增温保温。陕西省植棉能手张秋香施暖沟肥增加地温的效果很好。她的主要方法是,根据天气预报在降温前一到二天往棉田窄行中撒干墙土、房土;如果已经出苗,则同时往棉苗上撒草木灰。所以张秋香的棉田历年都是一次播种就能苗全苗壮,为丰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早中耕勤中耕增温保墒。中耕后的棉田,表土疏松,白天接受热量增加,地温和近地层的空气温度增高,夜间表土散热也较快,因此表土的昼夜温差比不中耕棉田大,能促进棉苗生长发育。中耕后的棉田土壤中空气含量也多,可以促进根部呼吸作用,有利于好气性细菌的活动;同时由于中耕后截断了原来土壤中毛细管上升水柱,使土壤水份蒸发减少,能起到保墒作用。黄河流域棉区,由于春旱、多风、温度变化大,苗期中耕次数一般应不少于四次,除了锄梦花外,在间苗后、定苗后和降雨后都应进行,苗期中耕深度一般以五到八厘米为宜。


第2版()
专栏:

勇于实践 勤于调查 善于总结
——开展棉花技术改革群众运动的体会
中共湖北京山县永漋公社党委会
几年来,我们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发动广大社员群众,围绕农业生产“八字宪法”,开展了棉花增产技术改革运动。由于坚持了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充分发动了群众,在棉花栽培上初步摸索出棉花生产的规律,实现了适时早播,一次全苗,5月现蕾,两熟超一熟等栽培棉花的要求,作到三桃丰收(伏前桃、伏桃、秋桃),棉花连年增产。这个运动对我们1960年的棉花大幅度增产,起到显著作用。
在开展群众性的棉花增产技术改革运动中,我们取得的经验是丰富的,其中最基本的几点是:勇于实践,勤于调查,善于总结。
依靠群众,革新技术
知识来源于实践,这是客观的真理。正因为如此,在摸索棉花生产规律、寻求植棉技术改革的途径时,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靠谁来实践呢?靠群众,靠在党委领导下的群众运动。
我们发动群众开展棉花技术改革运动时,曾经碰到过不少障碍,主要是保守思想的抵触。我们和这些有害的思想、观点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方法是:发动群众,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用群众的创造和成就教育那些不相信群众的人。例如,棉花怕渍要开深沟,干部和技术人员都为挖沟工具不好解决长期发愁。但是,经过发动群众,问题解决了。双合生产队一个老农创造了一种深挖器,这种工具制造简单,工效又高;把他的经验在全社推广后,就解决了全社挖沟工具的问题。再拿消灭和防治斜纹夜盗蛾这一棉花害虫的例子来说吧,1958年发生这一虫害时,一小部分人束手无策;但是公社党委发动了群众,用捕捉的方法,开展了消灭虫害的运动,五天便基本消灭。开始时,大家对这种新发生的害虫是知道得很少的,经过从捕杀过程中的不断观察,到1960年时,已有许多社员能掌握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从而采取了发生前先预防,发生后积极除治的办法,基本杜绝了这一虫害。这些事实都说明,只有相信群众,不断地组织实践,才能把技术改革工作做好。
充分发挥革新能手的作用
在组织实践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技术改革能手和植棉模范的作用,要把他们当成是技术改革的尖兵。为了发挥他们的作用,公社成立了劳动模范核心组,管理区成立了劳动模范网。生产队成立了改革能手的专业研究组。这样就在公社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把技术改革运动更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起来。我们根据棉花的每个生产环节,组织劳动模范、植棉能手作革新试验;然后,又组织社员群众到他们的试验田里去看,现场研究,汲取他们的经验,并进行新的实践——更大规模的试验。
应该注意的是:在组织再试验、再实践时,不是要大家千篇一律地照办,而是从实际出发,作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百花齐放。
调查研究是改革技术的前提条件
具体实践必须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只有经过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去组织实践,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实践就会带有盲目性。因此,勤于调查研究,应该成为我们进行技术改革的前提条件。对于这一点,几年来我们的体会也是很深刻的。就拿1959年和寒潮作斗争的事例来说吧,这年4月,因为连续几次出现寒潮,造成了棉花严重缺苗。怎么办?对这个问题,当时公社党委的同志们持有两种意见:一是动员群众移苗补苗;一是动员群众补种。两种意见各有理由,相持不下。于是,党委书记提议到群众中去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经过分头和技术人员、小队长、社员群众举行调查会,绝大多数干部和社员都认为移苗不如补苗好;为了抢住季节,许多社员还提出了改过去的干籽补种为催芽补种的建议,认为这样既能赶上季节,又能保证全苗。党委会研究之后,决定照广大群众这些意见去办,结果,补种计划完成得既快又好。
为了作到胸中有数,调查研究必须经常进行,使之成为一种制度。为了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我们还坚持了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办法,从小队干部到公社干部,都有几个老农作为经常的顾问。由于和他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采取虚心求教的小学生态度,他们对我们也无话不说,这就使我们在很多情况下避免了主观主义。
调查研究的过程是个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也是个研究矛盾的过程。只有对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和它的特征有所了解,只有掌握了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才能实现我们掌握政策、改造世界的目的。例如,为了生产的发展,我们必须改革工具。但是,哪些工具该改?怎样改?哪些工具不能改?为什么?所有这些,都必须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作出决定。例如,按照生产规划,1960年全公社需要四百五十万个劳动工才够,而全公社所有劳动力全出勤才能完成四百万个工。在这种情况之下,改革生产工具,改革耕作方法,成了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我们抓住这一点,领导群众改革工具,边调查、边试验、边改革,全年共改革和推广各种工具二十三种,二万多件,对解决劳力不足的困难起了很大的作用。
总结群众固有经验
几年来,在进行棉花生产的技术改革中,我们还感到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总结群众固有经验,对促进技术改革运动具有重大的意义。例如,棉花5月现蕾,要实现这个要求,就得通过改革来创造5月现蕾的条件。怎样改革才好?我们的作法是:总结历年来个别田块5月现蕾的具体经验,然后汇集到一起,经劳动模范、老农直到广大社员几次议论、鉴定之后,才作出相应的结论。再如,棉麦两熟田在种麦时,预留棉行到底多宽才好?我们不是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下结论,而是通过研究和总结几年来的经验,从中去寻求规律。我们发现了预留棉行如果窄了(八寸以下),麦棉两头吃亏;宽了(一尺二寸以上),土地利用率要降低,影响粮食产量。经过总结了劳动模范吴培芝等的两熟超一熟、预留棉行一尺二的经验后,才把这个问题较好地解决了。
吸取教训,克服缺点
我们不仅要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而且还要善于总结失败的教训,用它不断克服生产中的缺点。1958年,由于我们没有掌握住棉花生长的规律,注意抓秋桃,放松抓伏桃,结果秋桃好而伏桃差,影响了全年产量;1959年我们总结了上年的经验,注意抓伏桃了,但对秋桃又有些放松,结果这年产量虽然较上年有所上升,但上升的幅度并不是很大的;1960年我们把这两年的经验加起来,狠抓棉花基础关,全面贯彻各项技术改革,把伏桃和秋桃都抓住了。由于有了上述变化,加之在防治病虫等方面也作了较多的改进,结果这年棉花收成很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
我们在开展群众性的技术改革运动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和生产要求比起来还是不够的。棉花生产上的光、水、密、保等增产的重要因素,还得我们继续去研究、掌握。特别是党提出了“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后,在以粮为纲的前提下,如何确保粮棉生产同时跃进,除了解决政策问题外,在技术方面也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我们决心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为解决这些新的课题而奋斗不懈。


第2版()
专栏:

在农业生产第一线
全国植棉模范、金星奖章获得者山西省翼城县城关公社西梁生产队队长吴春安,领导全队及早开展了今年的备耕活动。图为吴春安(右二)和社员深入田间检查地温,发现今年地温比去年高,说明春旱露头,于是决定水地全部春浇,以便播种后促进棉籽发芽,保证全苗。 新华社记者 董荣贵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