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3月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不屈的人们
——献给为自由的阿尔及利亚而战的人们
阿布德·拉赫曼·贝克
浓雾忽然消散了,马路上的行人已经清晰可辨。我们车子的马达声停止了,四周呈现出一片使人心情压抑的寂静。只有从远方山峦上吹来的风,发出凄惋的哀鸣。
手执武器的法国士兵拦住了我们的去路。没等汽车停稳,一个身披长斗篷、头戴钢盔的青年士兵就跑到车前,打开车门,命令我们下来。
我们只好听从命令。我们一共有五个人:我和我的司机——一个蛮勇敢的小伙子,一个普通的妇女、一个衰弱的老头儿和一个叫米娜的小姑娘。我们装扮成和睦的一家,说是战争使我们流离失所,正要去寻找一个安宁的住处。然而,惊恐的气氛使法国士兵对我们每个人怀疑起来。他们硬要司机打开车门。
我们相觑了一阵——我们的生命悬于千钧一发的时刻,必须设法迁延这种结局。可是,缓慢的动作只能加深敌人的怀疑。法国士兵用刺刀威逼着我们。
司机终于被迫打开了车后的小门,士兵们往里一瞧,都怔住了,他们被汽车里的死尸吓了一跳。
正当大家受惊若失的时候,那个披长斗篷的士兵把我拉去见他的军官。军官跟我讲法国话,我假装听不懂;我摇头、耸肩,故意作出无奈的表情。军官气乎乎地皱了皱眉头,继续说下去。他说,他的指挥部得到情报说,有一辆汽车在运军火,给被围困的游击队。如果我矢口否认,那是骗不过他们的。于是,我试图用手势告诉他:我们的汽车运的是在昨天的战斗中不幸牺牲者的尸体……我的父亲、姐妹、我的亲戚家的孩子,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和财产被打死了。我们有义务把他们埋葬起来。我们本想在那边绿山上的橄榄树下,给他们挖掘坟墓……
军官不相信地注视着我的眼睛,接着下令拷打我。……
雾又浓集起来,好似给我们遮上了一层面纱。我趁着他们疏忽的机会在浓雾中悄悄地溜掉了。我跳进路旁的壕沟,缩成一团,屏住呼吸。
士兵迅速地追我,并四处搜索。我听到脚步声就在我的跟前。我向右边爬去,汽车的身影正好出现在我的面前。跑掉吗?我悬念着年轻的司机,衰弱的老人,那个妇女和小姑娘的命运……我原地不动地卧着,听见士兵回来向军官慌慌张张地报告:他们什么也没有找到。军官向周围喊着叫我投降,他的喝令发出了回音,回音浸沉在浓雾中。等了一会儿,没有回答,于是军官咆哮地下令枪毙我的同伴。
当这道冷酷无情的命令传到我的耳边时,我的眼下一片昏暗,心马上收缩起来,加倍地呯呯乱跳,种种念头错综地交织在我的脑海里。
司机是一个可爱的小伙子,我从小就认识他。我们两个孤儿是在一个村落长大的。侵略者杀害了他的父亲。我的另一个同伴,那个老头儿,他的整个一生真可说是斗争的榜样,他的儿子在奥兰的战斗中牺牲了。在阿尔及尔市,敌人的枪弹夺去了他妻子的生命。打那以后,他就跟着那个游击队,尽力帮助我们的游击战士。按他的年龄,他本应呆在家里休养了,可是当我要求他参加这次充满风险的工作时,他马上答应了。
跟我们一道来的那个妇女失去了父亲、公公和丈夫;和其他许许多多阿尔及利亚妇女一样,在保卫祖国的光荣战斗中贡献自己的一切是她的宿愿。
我们把小米娜带来,是为了给我们这个小队增加“清白”的外表。她的短暂的一生,是在我的跟前度过的。我们的关系密切得难分难离,我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
女孩的母亲是在田野里被杀害的。过路的法国士兵企图奸污她,结果把她的肚子剖开,让她在太阳曝晒下慢慢地死去。光明的太阳正是这件野蛮屠杀的无声的见证。她一个人躺在那里,风吹拂着她,她的衣襟在微微地翻动……
一分钟过去了,我又听见军官的咆哮。由于绝望和悲伤,我的心都碎了。但是,我没有回答。三百名游击战士被敌人围困在山里,他们需要弹药,不然他们无法冲出敌人的火圈。我费力地在雾中张望,它的纱罩渐渐变得透明了,我忽然看见这些被判处死刑的人手搀着手向前走去;司机、老头儿、妇女、还有我的小女儿米娜……他们向死亡走去!这是多么可怕啊!他们连小孩子都不饶恕!此刻还来得及拯救我的小女儿,然而,谁能冲出去找我们的人呢?
恐怖的瞬间刚刚过去,又传来军官的吼叫。我对这吼叫装作听不见。忽然,传来了青年司机的声音,他呼唤我,要我向敌人报仇雪恨。老人和妇女用战栗的声音重复着他的话,而我的小女儿,我的小米娜喊着“爸爸!爸爸!”
我小心翼翼地向汽车爬去,看守汽车的士兵背朝着我。我顺手抓起一块大石头把他砸死,赶忙钻进汽车。透过落满灰尘的玻璃窗,我看见正待射击的自动步枪的阴影,我忍耐不住冲动,哭了。这哭,使我重新回到生活和斗争中去。啪啪啪,枪声回旋在田野上。在枪声的掩盖下,我开动汽车,压过横在路上的木头,一直向山里全速开去。
当我停下来向后张望时,浓雾又给田野罩上了一层纱缦,宛如洁白的寿衣。
然而,在山坡和白云复盖的山顶,在汹涌澎湃的河畔,在阳光照耀的深山密林的草地上,生活迎接了我。这是为了在阳光下求生存的令人振奋的生活!
战士们小心翼翼地移开被害者的尸体,把下面的弹药箱拿出来,迅速地装进枪膛,焦急地等待着黑夜的降临,好去袭击侵略者。夜和风正是我们争取独立和保卫祖国斗争中的伴侣!
在遥远的地方,在地平线上,在阳光的普照下,我好像看到我的小女儿的笑容。“爸爸!爸爸!”的叫声透过风的呼啸飞到我的耳边。
〔靖宏译自苏联《现代东方》。〕(附图片)


第8版()
专栏:

告诉刽子手
〔苏丹〕阿·穆·凯尔
我们不再流泪,我的同志!
为了报仇,我们要寻求有力的武器,
要有怒火炽烈的人民队伍。
用不息的战斗——它像海涛汹涌,
一浪跟一浪,一浪猛过一浪;
用铜墙铁壁去对付侵略者,
人民将粉碎侵略,寻求解放。
告诉刽子手,我们要为卢蒙巴报仇!
困难和敌人的气焰挡不住我们。
痛击吸血的帝国主义,
直到它粉身碎骨。
这是钢铁般的战线,
战线上升起红色的朝阳。
我们已经奋起前进,
退缩——这不可能。
每当我们洒了鲜血
我们的队伍却发展壮大。
一个同志倒下去了,
千百万人会参加我们的队伍。
告诉刽子手,我们要为卢蒙巴报仇!
非洲,站起来,像熔岩迸发的火山!
给美国强盗狠狠的打击!
亚洲和非洲是胜利的战线,
它的胜利不能抵挡。
一个回合的瞬息,
出现了清晨的曙光。
它的背后,是刚果矗立的森林;
是怯尼亚的解放。
胜利的阿尔及利亚,
人民军队在欢笑歌唱。
在别的土地上,
同样的事情一定来到。
我们将为卢蒙巴,穆米埃……报仇。
用眼泪吗?不,
用战斗,战斗,反复的战斗!


第8版()
专栏:

卢蒙巴
〔新西兰〕路易·艾黎
从刚果的加丹加运来的铀,
注入了最初几颗原子弹,
在日本的一场屠杀中焦灼燃烧。
那时牵动傀儡的油滑的手腕,
现在又牵动了线;巴蒂斯·卢蒙巴
真正的非洲人,人民的领袖,
被杀害了;那些凶手、帮凶
隐藏一起洋洋得意,
冠冕堂皇的言词只能欺骗
乞求受骗的人,
他们靠欺骗生存。
整个非洲大陆
在每一个村子,每一座森林,
在每一条溪流边,人们传遍
卢蒙巴的名字,他们的声音
充满着感情,赞美一个人。
他站立起来,反击着敌人,
死了,又活在百万颗坚定的心里。
他们从加丹加取走了铀
利用它成亿吨的能量;卑鄙地
把卢蒙巴遍体鳞伤的身体
藏在那里,而他们
这些瞎眼的人,永远看不见什么更有威力。
而在我们周围的世界里,
人民透过眼泪在微笑,
他们现在更加相信
胜利,一定在自己这一边!
1961年2月17日于北京


第8版()
专栏:

人进沙退
顾明
居住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沿的一位维吾尔农民告诉一位记者同志,二十多年前他年幼的时候,祖父曾伤感地对他说:“孩子,你要记住,我们的老家并不是这儿,是在百里以北的大沙漠里。风沙年年逼我们,埋没了我们的村庄,埋没了我们的水渠和土地。我们怎能惹得起它呢!只好退呀,退呀,一直退到这里。现在风沙又撵来了,终有一天要把我们赶到山顶上去!”“可是,”这位农民坚定地说:“现在我们再不退却了!共产党领导我们开荒造田,大办粮食,我们要向大沙漠进攻,一定要回到我们祖先住过的地方,在那里重建家园!”(见2月13日《新疆日报》)
在漫长的年代里,人们被风沙整住,谁也惹它不起。“只好退呀,退呀”。当然,风沙也正如同传说中的鬼一样,看起来似乎可怕,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可怕。你越怕它,它越会向你猖狂进攻,步步进逼;你若向它反击,鬼就会步步后退。但在过去的时代,人们又从哪儿获得战胜这个恶鬼的武器呢?那位老人的孙子,毛泽东时代的维吾尔农民,则正是一位不怕鬼的英雄人物,他说的话,是多么有胆量、有信心的声音。他们不仅不怕鬼,并且要向鬼讨债,要从鬼的手里夺回失去的一切!
事实上,他们也正在制服塔克拉玛干这个鬼。解放后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起来向鬼大举进攻,大沙漠在逐年缩小了,鬼被逼着交还了大片的肥沃土地。
原来,这个地区人多地少,解放时才有一百九十万亩耕地,到1958年,耕地增加到了二百四十万亩,1959年又开荒三十万亩,加上扩大了复播面积,这一年全专区粮、棉、油样样增产。这对干部和群众是一个很大的启发。1960年,党提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后,地委作出了大规模开荒造田的决定,全专区共开荒一百多万亩,在八十多万亩荒地上撒下了丰收的种子。在去年旱、病、虫、霜冻等侵袭的情况下,全专区粮食、棉花仍然能基本上保持平产、油料增长31%。人一步一步往前走,沙一步一步往后退。形势倒了个,是人在逼沙,不是沙在逼人。风沙这个鬼,再也不敢兴妖作怪,再也不敢埋没村庄,埋没水渠和土地了。
这一事实完全证明,鬼怪魅魑,实在没有什么可怕,恰恰相反鬼倒是怕人,人完全可以制服鬼。这就是邪不压正,真战胜伪。历史和现实生活的规律总是证明人终归是要战胜自然的,正是由于我们的祖先披荆斩棘,改造自然,才有我们今天人类的生活。只要我们不是退,退,退,而是善于对付它,认真对付它,处处小心谨慎,使用智谋,则一切的鬼都会在我们面前望而却步。风沙就怕植树造林,开河挖渠,只要敢于和它斗争,并摸出它的脾气,抓住它的短处,采取相应的对策,就完全可以制服它,战胜它。


第8版()
专栏:笔谈散文

崭新的散文
蹇先艾
为了进行革命斗争,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必须把一切文艺武器都使用起来,而散文又是锋利的斗争武器之一。
在党的百花齐放方针指导下,我们的散文形式风格多样,真实地反映了全国人民争取社会主义的英勇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热情,特别是表现了人们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它们鼓舞了革命人民的斗争意志与胜利信心。
我们不必远溯古代,只回头看看“五四”以来的某些散文。那些年代的散文队伍,毕竟是太小了,而且绝大多数都是知识分子。单是这一点,就远远不能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尤其是建国以来的散文队伍相提并论。我们今天的散文队伍,除了专业作家以外,还包括了广大的工农兵作者和革命干部。
“五四”以来的散文取材,有不少是革命的,充满了战斗生活的,它们是我们现代散文的主流。但是,也有许多只写个人的身边琐事,甚至是无病呻吟。而我们今天的散文作者却极为广泛地记载了一切生产战线上的丰功伟绩,歌颂了人民的劳动、斗争和幸福生活。我们祖国每个角落里的新人新事,都在作者们生花的妙笔下描绘出来了,广大读者的内心都被那些作品所激动了。
我们并不否认旧时代的某些散文是经过精雕细琢的,具有作家们的独特风格;但是它们也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缺点:不大容易看到较高的革命思想内容。因此,它们不是缺少强烈的感染力,就是战斗性显得十分薄弱。在这方面,鲁迅、瞿秋白、郭沫若、茅盾等却是坚决站在革命的立场上,向各种反动势力作斗争的,并且在不断的战斗中逐渐形成了他们各自的风格;而今天我们的散文作者,也继承了这个好传统,热烈而勇敢地参加了当前的斗争,哪里有火热的斗争,哪里就出现了热情蓬勃的散文,难道中国文学史上有过类似这样热火朝天的局面吗?
在散文的艺术技巧上,今天也需要研究和继承不少“五四”的优良传统;不过我们要把它们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推陈出新地创造新传统。“五四”以来的散文作家,有的已经有了定论了;但是有些人的作品,还有待于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批判精神来重新估价。因此认真地研究“五四”以来散文创作问题,也不是毫无意义的。
根据今天读者日益增长的需要,描写历史生活的长篇巨制和概括集中表现人物性格的短篇小说,固然为群众所热爱;同时迅速反映最新最美的现实,从而指导和推动现实的短小精悍的散文,也是受到人们喜爱和欢迎的。
由于散文这种体裁,人们可以运用自如,题材又很宽广,篇幅不拘大小,就更能吸引更多的业余作者们来参加这个活动。这些业余作者由于工作和生活岗位不同,经历和喜好各异,因此反映到散文上来也是丰富多采的,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时代感的。
我们今天的散文是空前的繁荣,今后更是前途无量,我热情地讴歌我们崭新的散文,并赞颂我们这个产生散文的崭新的时代!


第8版()
专栏:

饲养员的喜悦(中国画) 孙照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