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伟大的友好团结
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部长
苏中友好协会副主席 伐契斯拉夫·叶留金
2月14日是苏中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十一周年。签订这一条约,是我们两国关系史上意义深远的事件。
苏中两国人民的友谊,根深蒂固。在我们两国人民的历史命运中有不少共同的东西。过去俄国各族人民对于中国人民渴望自由和民族繁荣的意愿一直是感到亲切和同情的。伟大的列宁曾经守护在我们两国人民真正兄弟般友谊的摇篮之旁。
中国人民革命给予帝国主义在亚洲的阵地的毁灭性的打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世界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变化。它对民族解放运动是一个新的强有力的推动力,给各国人民,特别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民以巨大的影响。
不仅苏联和中国,而且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都在广泛地庆祝苏中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十一周年。这一条约为我们两国关系发展的新阶段奠定了基础。
从这一条约签订之日起,过去的年月证明,苏中友好对于我们两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对于巩固和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体系,对于全人类的和平和安全的事业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宏伟成就,以及它们发展经济和文化的飞快速度,说明社会主义同垂死的资本主义的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经济竞赛,将以社会主义体系的彻底胜利和资本主义的溃败而告终。天才的勤劳的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在这一竞赛中获胜作出巨大的贡献。
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共产党的领导下,过去十一年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卓越的胜利。在这些年月里,中国实现了深刻的社会经济的改造。无论城市或乡村,在国民经济的一切领域都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目前,中国人民正在动员自己的一切人力物力来尽快地实现国民经济计划,把中国变成为一个拥有现代工业、农业、科学和文化的伟大社会主义强国。
苏联人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感到亲切和珍贵。由于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得以加快速度,加快了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过程。苏联人民感到非常高兴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的迅速高涨中也有苏联的贡献;执行国际主义义务的苏联人民的慷慨援助促进了中国的快速发展。
苏联人民把对兄弟中国人民的援助看作是自己切身的事业。赫鲁晓夫同志说:“苏联人民把中国人民当作自己的兄弟、朋友和同盟者。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在争取社会主义的胜利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斗争中得到了巩固。苏联人民、苏联共产党今后还将尽一切必要的努力来进一步加强这一友谊,加强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统一和团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对社会主义各国给以经济和其它的援助。中国向苏联供应工农业产品和原料。
庆祝苏中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十一周年,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举行的,即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满怀信心地前进,发展自己的经济、文化,提高人民的物质福利。社会发展的进程证实着列宁的天才预见:社会主义胜利了的国家,通过经济建设给世界革命的发展以主要影响。由于苏联成功地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七年计划,以及中国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同时迅速地发展经济,就在最近的时期内,社会主义体系的产品将占整个世界工业产品的一半以上。
目前,苏联人民正以自己的英勇劳动来执行苏共第二十次、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和苏共中央各次全会所规定的使我国工农业、科学和文化进一步高涨的伟大任务。不久前闭幕的苏共中央一月全会,制定了发展农业的宏伟纲领。它将保证苏联人民物质福利的不断增长。
为全会决议所鼓舞的苏联人民,正在为迎接行将召开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承担新的社会主义保证条件,以其忘我的劳动对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和平经济竞赛中获胜,对巩固社会主义阵营和共产主义的胜利而作出伟大的贡献。
现在拥有十亿多人口的世界社会主义体系日益巩固,日益增添新的力量,队伍更加紧密团结。苏中两国人民的同盟和友好,有着两国社会制度一致这样的坚固基础。我们有着共同的目的:为争取和平、争取共产主义的胜利而斗争。我们两国人民在斗争中以同一的百战百胜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为指南。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莫斯科会议,显示了所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磐石般团结和在现代发展的根本问题上观点的一致。
社会主义国家结成统一的阵营,这一阵营的日益巩固的团结和不断增强的实力,保证社会主义在整个体系范围内的彻底胜利。社会主义阵营,它的统一和团结,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以及全世界工人和劳动人民最伟大的成就。因此,社会主义各国的共产党把加强伟大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团结和统一看作是自己的头等的国际义务,并以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各国人民友好的精神来教育各国人民,是十分自然的。
正如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声明中所说的,社会主义各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认为,自己的国际义务是今后尽全力在平等、互利和互助原则的基础上,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团结一致和合作,以社会主义国际主义精神,以对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一切表现决不调和的精神教育劳动者。
国际舞台上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根本变化,创造了二十世纪最初几十年不曾有过的新局面。新的环境为从社会生活中排除战争创造现实的可能性,有利于各国人民开展争取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斗争。
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声明,完全肯定了1957年莫斯科宣言的论点,并且强调,列宁的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和经济竞赛的原则,是我们时代唯一正确和明智的国际关系原则。现在,问题只有这样的提法: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还是毁灭性的战争。别的出路是没有的。
苏中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国际意义是非常伟大的。它证明苏中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已成为巩固亚洲和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
这一历史性文件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论点,即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巩固远东和世界和平和普遍安全而斗争,根据联合国的原则和目标,两国愿意本着真诚合作的精神参加一切旨在保证世界和平和安全的国际行动,并将为最快地实现这些目的而完全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毛泽东同志在强调苏中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国际意义时说:“人们可以看得见:业已经过条约固定下来的中苏两大国人民的团结将是永久的,不可破坏的,没有人能够分离的。而这种团结,不但必然要影响中苏两大国的繁荣,而且必然要影响到人类的将来,影响到全世界和平与正义的胜利。”
苏中两国伟大人民的友谊,是永恒的、牢不可破的。条约签订后的十一年来,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我们两个伟大国家的友好和同盟的巨大生命力。和平的敌人想破坏这一友好的一切企图都是枉费心机的。
赫鲁晓夫指出:“我们的观点一致,思想一致,我们有着为工人阶级事业的胜利,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而斗争到底的统一意志。我们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说为指南。主要的是苏联人民同中国人民、苏联共产党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团结。”
在以刘少奇同志为首的中国党政代表团不久前访问苏联期间,以新的力量显示了我们的牢不可破的友谊。中国朋友们在莫斯科、列宁格勒、明斯克、鄂木斯克、伊尔库次克受到的热情亲切和激动人心的接待,证明苏联人民对伟大中国人民有着深厚的友爱之情。
苏联人民想更深刻地了解中国人民生活,了解中国人民争取建成社会主义的斗争的日益增强的意愿,它鲜明地表现在我们的社会团体,首先是苏中友好协会的活动中。协会在它活动的年月里,作了巨大的工作,在加盟共和国、大企业、机关、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所和文化教育机关建立了自己的分会,吸引数以十万计的苏联人同中国朋友们建立积极的兄弟般的联系。
我们的协会同中国朋友们保持直接的接触……我回忆起1960年2月,苏联代表团到中国参加苏中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十周年庆祝大会。我们了解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成就,访问了工厂、人民公社和高等学校。我们同中国劳动人民的所有会见,都是在极为友好的兄弟般的气氛中进行的。
我们两国伟大人民、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人民的兄弟般的友谊,是各国人民和平和安全的坚不可摧的堡垒,是今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胜利的保障。


第3版()
专栏:

集体农庄制度的力量
弗拉季米尔州“十月旗帜”集体农庄主席 斯·科雷特内依
著名的俄罗斯作家戈列布·乌斯宾斯基在他的特写《一条马腿》里,描绘了沙皇俄国时代一个贫苦农家的悲惨的命运。根据这位作家的观察,许多农民完全没有任何役畜,不得不沦为雇农。
像这样的农民,当时在我们这个位于俄罗斯中部有名的弗拉季米尔地区的斯诺维查村就有许多。当时主要的劳动工具是木犁。自然,农民在自己那份微不足道的小块土地上收成很低,生活很坏。收获的粮食不足以养活全家,因而,男人们每年冬天都要跑到城里去作工。
今天的情况却完全不同了。我们的集体农庄是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农庄。在我们农庄里拥有六千多公顷土地,其中耕地有三千六百公顷,有将近一千公顷的牧场。田地间的全部工作都用机器进行。农庄有二十六部各种牌号的拖拉机,三十部汽车,七部收割联合机,许多播种机、犁和其它农具。中央居民点和其它全部居民点都已电气化。畜牧场和工作队有近百台电动机。
集体农民在地里的劳动得到了很好的报偿。现在收获越来越不受大自然变换无常的影响。例如,去年我们这个地方就遭到了干旱,可是我们每公顷却收获了二十一公担的春麦。在比较风调雨顺的年头,收成可以达到二十八公担到三十公担。我们集体农庄还培养出许多很好的农业技师。
谷物、作青贮饲料的玉蜀黍、马铃薯、箭筈豌豆和燕麦的大丰收,使我们的牲畜饲料基地更加巩固起来。畜牧场的牲畜头数在不断地增加。现在我们农庄有一千七百多头牛,一千二百头猪,三百九十只羊,还有许多家禽。畜牧场像在地里的情况一样,也使用机器。
集体农庄把产品卖给国家后,得到了一笔很好的收入。在最近两年(1959年和1960年),卖给国家的产品价值达一千四百万卢布,其中一部分拨作公积金。公积金每年都增加。集体农庄的建设进行得很快。在最近几年里,建造了四座大畜舍,一座蔬菜贮藏室,一个机器修理所,两个机械化打谷场和一座谷仓。
每一个农民现在都把公共财富看作是个人的物质福利的基础。我们农庄的庄员每月都可以预支工资。劳动日用现金、谷物、马铃薯、蔬菜来偿付。现在谁也用不着为了生活而流落他乡。
现在我们集体农庄的庄员,除了他们应得的劳动日报酬以外,能得到的好处多么多啊!三年以前,根据全体大会的决议,我们这里实行了老年人领养老金和残废者领抚恤金的制度。
集体农庄管理局帮助集体农民建造住宅。最近几年来,我们农村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大街上的矮小的茅草房,现在早已被又好又宽敞的房屋代替了。几乎每一幢房屋里都可以看到漂亮的家具、无线电收音机、电视机。
集体农庄和它的工作队共有五个俱乐部、六所学校、两个图书馆、一些商店和托儿所。在过去,患病的农民只有一条道路,就是去找无学无术的巫婆。现在我们集体农庄开办了三个设备良好的医疗站。
我们集体农庄培养起了自己的农村知识分子——教师、医生、农艺师和饲畜师。
苏联的农民过着富裕的有文化的生活。所以如此,他们应当感激集体农庄制度。(附图片)


第3版()
专栏:

我们获得了共产主义劳动企业的称号
——莫斯科—索尔梯罗沃铁路调车站给丰台机务段中国朋友们的信
兄弟国家的铁路工作者经常互相交流经验,谈自己在社会主义竞赛中的成就。下面刊登的是莫斯科—索尔梯罗沃铁路调车站的职工在苏中条约十一周年前夕写给丰台机务段铁路员工们的一封信。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我们接到了你们的热诚的祝贺,我们高兴能够在《人民日报》刊登的《真理报》的版面上回信给你们。
我们对逝去的1960年不能有什么抱怨。这一年给我们带来的是幸福。我们工作得很好,并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到自豪。我们提前完成了转运计划。苏维埃祖国给了我们强有力的技术。现在我们完全用电气机车和内燃机车装备起来了。
不,我们决不抱怨1960年!但是新年伊始就送给了我们特殊幸福的一天。1月5日,我们调车站获得了共产主义劳动企业的光荣称号。我们在一场很好的全民竞赛中得到了胜利,这一竞赛是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前夕在我们调车站诞生的,现在席卷了全国和全体苏联人民。
我们在得到光荣称号之前,确实曾作了不少工作,不仅在生产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在教育人方面,也作了不少工作。
按共产主义的方式工作和生活,并不是仅仅完成生产任务而已。成为一个共产主义劳动的集体,就是说要以新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以新的态度对待人。这就是说,要会得多,懂得多,还要多学习。目前在我们的集体中,大约有一千五百人在各种训练班、工人青年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技术学校的函授班或夜校里学习。在我们这个集体中,广泛展开着合理化建议和发明运动。仅去年一年,合理化建议者就提出了六百七十六条建议。
所有这些事,我们不久以前都在一封信中告诉了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尼·谢·赫鲁晓夫。过了几天,他给了我们回信。我们感谢地接受了他对我们调车站的传统的高度评价。
而这一传统确实是十分好的!我们的调车站是列宁写过的《伟大的创举》的诞生地,它如今又成了全民争取共产主义劳动竞赛的诞生地。
我们向祖国保证还要工作得更好。我们今后要继续按照共产主义方式学习、生活和工作。
代表获得劳动红旗勋章的莫斯科铁路:莫斯科—索尔梯罗沃机车调车站集体在这封信上签名的是:调车站站长叶·阿列克谢耶夫党委书记尼·雷 宾工会主席伏·科瓦廖夫共青团委书记叶·纳伏罗特
于莫斯科


第3版()
专栏:

钢铁巨人
克里沃罗格钢铁工厂高炉工长 米·瓦西连科
苏联的建筑工人、设计师和学者,赠给冶金工人一个极好的礼物。去年年底在克里沃罗格市“列宁”钢铁工厂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炉。
建造这座高炉运用了现代科学和技术成就,也运用了苏联黑色冶金方面的经验。
我们在这座新高炉上工作的人,知道它是重工业的杰作。我们为此感到高兴,并且愿意同中国朋友们分享这种愉快。这是真正的第一流的装备,最新的技术成就。
在我们的高炉上所采用的新技术,不仅是为了提高生产率和增加机器的耐久性,而且大大地减轻工人的劳动。比如添料方面采用专门的运送带,不再用车子。这样就可以连续地运送,并更准确地秤量原料和把烧结矿运到九百度高温的高炉中去。
在这样的生产体系中,人们只需要从专门的工作台上操纵机器和观察机器的正常运转。工长能更好地掌握高炉加料调度,更正确地控制高炉的生产过程。这都是实现自动化的结果。
巨人高炉日益增添力量。现在,它每昼夜生产的生铁,世界上没有一个高炉能赶得上。但是,这还不是极限,我们继续在掌握这座独一无二的机器。无疑,它的生产率会有很大的提高。同时,我们正在为很快地获得这种第一流的机器的高炉工人们积累经验。为了迎接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现在,我们集中精力,要提前完成七年计划第三年的计划,超任务生产上千吨生铁。(附图片)


第3版()
专栏:

同中国朋友共欢乐
苏联共产党所制定的宏伟的七年计划正在顺利地实现。苏联的工业在蓬勃发展。农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科学和艺术也在阔步前进。当苏联人看到巨大的高炉从平地升起,威力强大的发电站正在兴建,一列列满载谷物的火车从垦荒区奔驰而来,看到为劳动人民建造的舒适的新住宅像雨后春笋一样生长起来的时候,他们感到一种理所当然的自豪。
今天,当苏中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十一周年的日子,在中国春节来临的前夕,苏联人民向中国兄弟谈一谈自己的成就和愉快,同时也祝中国兄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获得新的、光辉的胜利。
国家的新谷
仓新垦地边疆区党委会第一书记 吉·索科洛夫
如果看一看从伟大的西伯利亚铁路干线以南和乌拉尔山以东的哈萨克斯坦地图,那么在你的面前就会呈现出一片辽阔的大草原。这就是著名的北部哈萨克斯坦的荒地。还在不久以前,大约在六、七年以前,在这块很少能看到什么居民点的地方,四周都是闪着银光的羽茅草。现在在这些地方,已迁移来了成千上万的农民。到处生活都在沸腾着。不久以前,在这里,在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这一部分,成立了一个新垦地边疆区。这个新垦地边疆区包括北部五个州——库斯坦奈州、北哈萨克斯坦州、科克柴塔夫州、阿克摩林斯克州、巴甫洛达州,行政中心在阿克摩林斯克城。边疆区的面积近六十万平方公里。这个面积相当于法国、荷兰和比利时面积的总和。
为了清楚地设想一下北哈萨克斯坦垦荒区草原上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来引证几个数字吧。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历史性的九月全会以后的七年之内,这里开垦了一千八百万公顷新地,成立了三百多个新的国营农场。谷物的生产扩大到四倍,同时商品谷物的采购量几乎增加到八倍。在这段期间,国家从开垦荒地的农民那里收到了三十亿普特谷物。肉、奶、羊毛、鸡蛋的生产扩大将近三倍。
如果从前还有人对垦荒区的成就抱有怀疑的话,那么现在所有的人都承认,新垦地边疆区是生产农业品的最大区域之一,是国家的新谷仓。开垦苏联东部大片荒地所以有这样快的速度,是由于国家的工业和经济的发展,是由于苏联全体人民的努力。
每一个垦荒区的国营农场,就是一个真正的谷物制造工厂。在这里作物栽培的全部过程已经机械化。在我们边疆区的田野上工作的有十万台拖拉机,八万五千部联合收割机,六万辆汽车和许多其它的机器。
垦荒区国营农场的中心点,并不是一般的农村居民区。在这里,从第一天起就有着城市的文化气氛。宽阔的街道两旁盖起了合乎标准的、大多是两层的楼房。在每个居民区的中心,都有学校、图书馆、商店、饭厅、俱乐部、文化宫,街道花园和公园到处皆是,沿着街道的两旁栽满了树。国营农场的中心区已经完全电气化和无线电化了。
当然,垦荒区的国营农场并不是到处一模一样,还有许多缺点。但是,主要的已经做了,譬如说,辽阔的草原已经开垦并住上了人,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已经建立了起来,有经验的农民干部和机械师也培养起来了。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苏联政府对新垦地边疆区给予了特殊的关怀。在最近几年内,计划将建立许多新的国营农场。到1965年——即七年计划结束的时候,我们的谷物生产每年将达到十二亿普特。
我们将来仍要利用未使用过的土地来扩大播种面积。但是我们扩大谷物总收获量的主要潜力,是提高耕作的水平,提高土地的收获量。
由于谷物经济的发展,急剧提高畜牧业就有了很大的可能。我们1965年的任务,是把肉的生产扩大到四倍以上,牛奶和鸡蛋扩大到两倍多,羊毛扩大到近三倍。
现在边疆区的劳动人民正在准备迎接垦荒区的第八个春天。在国营农场、集体农庄的修理所和机器修理站里,拖拉机和机器的修理工作已近结束。
在我们边疆区,已经成立了五百多所学校和培养拖拉机手、播种机手和其它机械师的训练班。
在垦荒区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田野和畜牧场里,全部工作都是为了争取成功地实现苏共中央一月全会关于进一步提高农业所规定的任务。


第3版()
专栏:

幸福新居
莫斯科李哈乔夫汽车工厂工长 约·波司特尼科夫
在新年的餐桌前人们举杯祝贺幸福的未来,祝愿在新的一年里获得成就,祝亲戚朋友们健康。这是人民的传统习惯,在苏联全国各地,家家户户都这样欢庆新年,我们的家里也总是这样庆祝这个节日。
但是,我们举杯庆祝今年的新年,却与往年不同。我们全家团聚一堂。
我对妻子说:“祝贺你新居之喜,阿库里娜·阿特洛诺甫娜”,又向孩子们说:“也祝贺你们,孩子们!”
我们是个大家庭:我们夫妇两个,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在迁入新居以前,我们住在莫斯科市中心的一座很好的住宅里。我们过得很好。但是,孩子们长大了。两个孩子进了工厂,还有一个孩子当了地质工作者,他现在正在卡拉库姆进行勘探。女儿也工作了。大儿子阿历克塞已经结婚,并且有了个小孙子沙萨。
我们这个大家庭住得有些拥挤了。就这样,新年前夕,我在一个居民大楼中领到了一套新房子。这个居民大楼是去年建成的,离工厂不远。阿历克塞一家留住在老宅里,我们迁居了。应该说,新住房非常舒适。离工厂近在咫尺,而旁边就是工厂的文化宫。大楼的第一层是又大又好的商店。
傍晚,我回家的时候,看到窗户里灯火辉煌。高大的、敞亮的房子矗立在广阔的大街旁。彩色缤纷的窗户一个跟一个闪出灯光。我知道,那里,在这些窗户里有我的同志们——李哈乔夫汽车厂的工人们。多少这样的窗户怎样数也数不清。
去年,像我一样幸福迁入新居的人,在我国有数百万。二百四十万套新住宅燃起灯光。建筑工人交出了八千五百万平方米的住宅。这还仅仅只是在城市和城市的工人新村里,而在农村又增添了六十二万五千幢住宅。
在我的新房子的墙壁上挂着织锦。这是中国朋友的礼物。我曾经到中国帮助朋友们安排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工生产。礼物是我从中国带回来的。
我清楚地记得自己的中国朋友们。我和他们一起在中国土地上几乎工作了一年。还有三个很有才能的青年人,他们来到我们工厂学习。他们的名字——黄汉成,崔金伯,李福方(译音),其中有两个现在在长春汽车厂工作。
亲爱的朋友们,向你们大家致敬。向你们和你们的人民致敬,祝你们在劳动中取得最大的成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