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群众性经济核算是增产节约运动的新发展
李成瑞 左春台
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群众运动当中,新事物、新创造是层出不穷的。群众性的经济核算就是其中的一个。群众性经济核算的出现和开展,不过一年多的时间,现在,它已经普及到绝大部分国营企业,并正向更加深入和巩固的方向发展;同时,农村人民公社也在“三包一奖”的基础上,开始发展着群众性的经济核算。实践证明,群众性经济核算已经成为劳动竞赛、增产节约运动和“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干部和群众学会 管理经济的好办法
群众性经济核算,对于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起着三种作用:第一,反映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的经济成果。在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中,哪里干劲足或者不足,哪里居上游或者居中游,哪里是多快好省或者少慢差费,集中反映在经济效果上。企业和公社是否用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通过核算可以迅速地一目了然地从数字上反映出来。群众说得好:“总体战,攻关键,效果有多大,核算才得见。”经济核算是经济工作的耳目和得力助手,是具有很大敏感性的经济晴雨表。第二,丰富了劳动竞赛的内容,推动增产节约运动的深入发展。过去有的单位在增产节约和劳动竞赛高潮中,抓产量往往就忽视了质量,而强调质量的时候,又往往忽视了成本。现在,“有赛就有比,有比就有算”,劳动竞赛同经济核算相结合,竞赛什么就核算什么,核算的结果,即作为评比的依据。这样,产量、质量、成本等一齐核算,共同评比,丰富了劳动竞赛的内容,促使高产、优质、高工效、低成本和安全生产全面跃进。把群众性经济核算同增产节约和劳动竞赛运动结合起来,同加强企业管理制度、严格纪律结合起来,同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使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件件工作有检查,个个环节有核算,这样就逐步形成专业人员同职工群众相结合的管理网、核算网、检查网。这对于推动增产节约运动的深入开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经济工作愈做愈细致,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三,成为吸引群众参加管理,提高群众政治觉悟,使干部和群众学会管理经济的一所好学校。群众说得好:“当家必管家,管家必核算,管家不核算,当的糊涂家”。群众核算,实质是群众参加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群众最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最关心全面的增产节约,把群众参加管理同参加核算结合起来,使他们知道自己每天劳动的效果如何,是否增产,有无节约,就能够大大鼓舞群众的劳动热情和提高主人翁的责任感。群众参加核算以后说:“现在作什么事情都要算计算计”,“不算不知道,一算开了窍,越算越有劲,越算越有味”。群众参加管理参加核算以后,分担了一些可以分担的日常行政事务,使领导干部便于腾出手来,经常考虑全厂的重大问题,经常深入车间“种试验田”,及时发现和解决关键性问题。这样,群众性经济核算就成为巩固“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制度,更好的发动工人参加管理的有力武器,成为发展生产,降低成本,使干部和群众学会管理经济的一个好办法。
国营企业实行群众核算的经验
国营企业的群众性经济核算,根据现有增产节约运动的经验,可以概括为这样十个字,即:交底、核算、分析、攻关、建制。
“交底”,就是向群众交全年生产计划的底,交增产节约各项指标的底,交财务计划的底。这是开展群众性经济核算运动的先导和序幕。通过交底,群众既了解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形势,又了解本企业生产建设的形势;既了解完成这些计划的重大意义和有利条件,又了解完成这些计划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发动群众参与这些计划的讨论和制定,为完成和超额完成这些计划出谋献策,就把国家的计划变成群众自己的计划,把领导的决心变成群众自己的决心,也就激发了群众参加核算的积极性,使核算有了明确的目标和中心。
“核算”,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在专业财务人员的指导和配合下,发动群众参加核算,参加管理,使群众既知道本单位的各项计划和定额,又知道本单位的生产实绩。这是群众性经济核算的中心环节。国营企业的经济核算,一般分为厂部、车间、班组三级。大家知道,一个工厂是一个经济核算单位,厂部要全面核算,全厂共负盈亏。在一个工厂内部,各个车间也要把自己的生产实绩和成本核算清楚,以检查生产成绩的好坏,但是,车间并不自负盈亏。在一个车间内部,每个班组也要由工人群众直接对生产中的若干重要项目如产值、产量、材料消费、工时消耗等进行核算,核算的项目可以根据生产运动的重点和劳动竞赛的内容而有所不同,核算的形式和要求也可以根据不同企业、不同工种和工人的不同的核算水平而有所不同。群众从自己丰富的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当中吸收和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大众化的核算形式,直接地、及时地、有重点地反映着每个班组的生产活动,它可以为了解和分析生产运动的发展情况,迅速提供丰富的材料。
“分析”,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平常所说的“排队”,从排队中研究问题。这是核算的继续,也是通过核算推动生产的必经过程。在这一步中,要把经济活动分析同小组民主管理的班前班后会议相结合,发动群众根据核算的结果,经常地在计划与实绩之间、今年与去年之间、这个单位与那个单位之间进行比较,找出哪个进度快,哪个进度慢,哪个成本低,哪个成本高,哪个先进,哪个落后。这样经过排队,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就可以找出问题的关键。一个企业、一个车间、一个班组都各有自己的不同的关键问题,抓住并解决所有这些关键问题,就可以有力地推动生产前进。
“攻关”,就是根据分析的结果,发动群众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带后进,发动群众集思广益、大胆革新,集中优势兵力,围攻关键,解决关键问题,把生产提高一步。这是经济核算的目的和结果。
“建制”,就是建立和健全制度,总结经验,巩固胜利。攻关的胜利,就是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胜利。就是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胜利。生产的发展和革新,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反映,是促进客观事物发展的一个武器,认为大搞群众运动可以不要制度、不要管理的观点是不对的。规章制度必须有相对的稳定性,不能单凭主观设想任意改动;同时,规章制度也需要在群众运动中作必要的充实、修改和发展,根据群众运动的成果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这是巩固和扩大运动的成果,把先进经验变成广大群众行动的必要措施。
通过核算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了就解决,解决了再发现,如此循环不已,就可以有进攻,有休整,波浪式地有节奏地前进。交底、核算、分析、攻关、建制,这是企业财务和经济核算工作自始至终地依靠和发动群众的过程,为生产服务而又积极推动生产发展的过程,大搞群众运动同提高管理水平相结合的过程。这是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在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上的具体运用。
强调群众性经济核算的重要意义,强调群众性经济核算是整个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这在任何意义上也不能了解为可以忽视专业财务人员的核算工作。事实恰恰相反,群众参加核算,为进一步加强专业核算提供了最重要的条件。群众性的经济核算越发展,对专业核算的要求越高,专业核算越重要。专业核算更带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全面性,它是企业整体的核算。整体核算建立在局部核算的基础上,而局部核算又必须在整体核算的指导之下进行。群众核算必须适合群众的需要,通俗浅显,简明易懂,它是普及的东西。专业核算必须适合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对群众的简易核算来说,它是提高的东西。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专业核算人员应当首先当群众的学生,向群众学习,然后总结群众性经济核算的经验,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提高到理论水平,给群众核算以经常的指导,这就是说反过来又作群众的先生。专业核算与群众核算的结合,就是整体与局部、提高与普及、先生与学生的辩证的统一。专业核算与群众核算相结合的过程,就专业核算人员来说,就是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把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和把群众经验集中起来的过程,是使自己首先当群众的学生而后又当群众的先生,把自己锻炼成为又红又专的过程,也是整体与局部,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过程。就广大群众来说,是一个更加激发主人翁自觉,更加发挥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利用和掌握经济核算这一工具,更好地把苦干和巧干结合起来、把增产节约和劳动竞赛推向新的高潮的过程。所有这些,也就是更好地调整企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过程。
我们说企业要加强经济核算,绝不是说各单位可以把眼光局限在本企业、本车间、本班组的小圈子,斤斤计较对自己是否有利,是否合算。社会主义的经济核算,有整体的核算,有局部的核算,社会主义的赢利,有高级的赢利,有一般的赢利。有些事情,在一个企业看来是亏本的,但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却大为有利。局部服从整体,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小核算要服从大核算,一般赢利必须服从高级赢利。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开展群众性经济核算运动中,必须特别注意加强整体观念的教育。
群众性的经济核算是勤俭办社与民主办社相结合的好形式
农村人民公社开展群众性的经济核算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也积累了一些初步的经验。
在农村人民公社实行经济核算,就是要把社员群众日常生产活动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登记、计算、比较,并且加以公布,看看哪个先进,哪个落后,哪个节约,哪个浪费,发动群众向先进的节约的看齐,以促进农业生产和其他各项生产的发展。这样的经济核算,只要方法简便易行,浅显易懂,给予适当的指导,群众就能够很快学会,就能够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从已经推行群众性经济核算的若干农村人民公社的情况看,开始的时候群众并不深刻理解经济核算和经济活动分析这些术语的涵意,但是群众从实践中很快地认定:经济核算实质上就是生产、分配的“小九九”,不过比“小九九”更系统更细致些罢了。有了经济核算这个“小九九”,就群众来说,可以及时了解公社生产和生活的全貌,这就便于群众参加公社管理,出谋献策,贡献更多的力量。就公社干部来说,公社的人力、财力、物力,哪些用得合理,哪些用得不合理,哪些方面还有节约的潜力,也一目了然了,这就有利于及时地改善经营管理、劳动组织和耕作技术。这样做,那些铺张浪费的事也容易被批判了,贪污舞弊的事也容易被揭发了,这就大大有利于贯彻执行勤俭办社的方针。在农村人民公社中,群众性经济核算是勤俭办社与民主办社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多快好省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一种好形式。
怎样在农村人民公社开展群众性的经济核算呢?上面所说的国营企业开展群众性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对农村人民公社也是大体适用的。但是,在核算的内容、方法上,农村人民公社决不能机械地照搬国营企业的一套。农村人民公社同国营企业有许多重要的不同之点,因此农村人民公社的经济核算也具有自己的重要特点。这些特点是什么呢?大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三级核算,队为基础,各计盈亏,是农村人民公社实行经济核算的前提和根本制度。农村人民公社的经济核算,对于三级各自的收入和支出,必须划分清楚,不能含糊。生产队上交公社的公积金,下拨生产小队的公益金以及生产小队上交生产队的超产收入(提奖以外部分)等等,都必须按照政策的规定办事。各级之间的财物往来要坚持自愿两利、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坚持了这些原则,农村人民公社的经济核算才有正确的出发点,而不致违犯目前农村人民公社生产关系的要求。
第二,在“三包一奖”制度的基础上,实行简易核算,逐步深入,逐步提高。包工、包产、包成本和超额奖励制度,是农业合作化以来行之有效的生产管理制度,这种制度是开展群众性经济核算的良好基础。各个生产小队经济核算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财务核算把“三包一奖”的工作做得更细致、更踏实,更有力地推动生产。这就是说,应当把三包任务的“底”交给群众,同群众一起制定生产计划、用工计划、费用计划和各项作业措施,并且通过简易的核算,经常把各个作业小组的生产数字、用工数字、费用数字进行分析排队,找出哪个小组的生产进度最快,用工最少,费用最低,发动群众向他们看齐,变死数字为活教材。生产小队的群众性经济核算搞好了,整个生产队的经济核算就有了可靠的基础,生产队就可以及时地掌握各个小队的生产、用工和费用数字,进行总的核算,并且在各个小队之间进行分析、排队,开展评比和竞赛。公社应当对各个生产队的经济核算进行工作上的指导,同时搞好公社直属企业的经济核算。社办企业可以参照国营企业的经济核算办法,结合具体情况加以简化和变通,并且逐步加以提高。
第三,加强民主管理,坚持账目公开。在农村环境分散、农民文化较低的情况下,如何把公社和生产队的账目置于群众经常监督之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必须强调发扬民主,必须有一套健全的民主管理财务的制度。不仅一定时期的生产计划、基本建设计划、工业计划和同这些计划相适应的财务计划,应当经过群众讨论,而且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公社的财务收支账、社员工分账、社员同公社和生产队的往来账、食堂伙食账,都要按期张榜公布,发动群众看榜,组织群众代表查账算账。有的地方还建立“社员经济手册”,会计人员带账上门或带账下田,进行核对,使社员对自己做了多少工,应得多少钱,心中有底。这些都是经常的民主管理制度。
第四,把经常的民主管理制度同一年两次大规模的群众理财运动结合起来。每年的夏收分配和秋收分配两个季节,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发动群众参加核实产量、查对收支、盘点资产、审查账目等项工作,进行一次群众性的算账、检查、评比和总结,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能够为合理地进行分配提供正确的资料,而且实际上是通过财务的检查和收支的分析,对一年或半年的生产成绩、生产经验、经营管理、干部作风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借以总结经验,改进领导。这种大规模的群众性理财运动可以暴露和解决平时难以发现、难以暴露的问题,可以大大提高公社财务管理、经济核算和经营管理水平,具有深刻的意义。
以上就是农村人民公社实行经济核算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多,还需要在勤俭办社、民主办社的总原则下,通过实践,继续充实和丰富这方面的经验。
群众性经济核算必须政治挂帅,广泛发动群众参加
社会主义的经济核算同资本主义的经济核算根本不同(后者通常称为“商务核算”)。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从整个社会来说,资本主义生产是无政府状态的,它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核算。但是,就每个资本主义企业来说,资本家为了加强对工人的剥削,追逐利润,也进行经济核算。资本家进行核算的目的,是为了反映私人资本的循环过程,为了查明资本家的利润数额,为了寻找攫取最大限度资本主义利润的途径。资本主义核算是资本家对工人进行剥削和尽力加强这种剥削的手段,因而它是同工人群众根本对立的。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整个国民经济是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不仅有每个企业的经济核算,而且有整个国民经济的核算,不仅有小核算,而且有大核算。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为了反映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为了对每个企业完成国家计划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考核和监督,为了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发挥最大的经济效果。社会主义的经济核算,是多快好省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的手段,是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用的体现。它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我们说社会主义的经济核算是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这不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当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解决以后,工人就一定能够自觉地参加核算,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群众性的经济核算运动了。事实并不是这样。根据我们的经验,社会主义的经济核算要形成广泛的群众运动,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政治挂帅,发动群众;必须把经济核算同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必须根据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经常调整企业各方面的关系,发挥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群众性增产节约运动和经济核算运动继续发展和更加完善。


第7版()
专栏:

学习和总结牧民经验,改编养羊学教材
吕效吾
到1958年,我已经教过十六年的养羊学。由于长期脱离生产、脱离群众,教学效果很差。1958年我响应党的号召,下放到山西省陵川县瓦窑上,同当地有四十多年养羊经验的宁华堂同志等二十多个老羊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他们那里学习到不少过去养羊学文献中不曾有过的东西,总结了他们的宝贵经验。下放回来以后,我们根据实践经验,改编了旧的养羊学教材,改进了教学工作。
一年多的劳动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向劳动人民学习的重要意义。我虽然教过多年的养羊学,可是从来没有放过羊。开始劳动时,连个羊铲都不会用,连个位置也找不着,不知道应该站在羊群的那一边。经过牧民同志的帮助,使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也验证了原有养羊学的理论,认识到它的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
首先,旧的养羊学是违反多快好省的方针的。羊的多胎多产,本是高速度发展我国养羊事业的措施,而在旧的养羊学中不但只字未提,还津津有味地谈产冬羔好还是产春羔好。事实上只要达到一年两产或两年三产,就没有必要谈这个问题。群众养的羊,一年四季都在产羔,并不分什么春羔、冬羔,即使一年一胎,也不是冬羔好或春羔好,而是秋羔好。群众采用双配、复配、热配等方法,使羊一年产两胎或两年产三胎,繁殖率差不多都已达到200%以上,成活率达到100%的也很多。在羊的育种方面,正确的方针是“本品种选育与杂交改良并举”。但在旧的养羊学中只强调杂交改良,完全漠视了本品种选育。这是轻土重洋思想造成的。有了这种思想,就觉得本国的土种没啥优点,一定要引进洋种来杂交才行。否则,育种工作宁可不做。育种工作本来应该发动群众进行,而且群众已经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宁华堂同志所创造的山羊多胎经验,很符合家畜生理、家畜饲养及人工授精的原理。旧教材在这方面却故意把它弄得莫测高深,既无视群众的创造,更拒群众经验于千里之外。
其次,旧的养羊学充满了客观主义、自然主义及机械唯物论的观点。母羊第一次配种期适当提早在十个月左右,只要加强对母羊的饲养管理,使其生长发育良好,是可行的。但旧教材完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机械地规定早熟种绵羊必须一岁到一岁半、晚熟种到两岁才能进行第一次配种。又如在羊毛品质的改良上,旧教材认为羊毛粗而长和细而短都是自然现象,人是无能为力的,尽管纺织工业有这样的需要。不仅如此,旧教材还进一步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加以论证,说羊毛的细度和长度具有很显著的负相关性,算出细度与长度之间的回归系数,指出羊毛的细度每减少多少单位,其长度必随之缩短多少单位。看来这个论点既有数据又有理论,十分科学。但是这样的“科学”除了扼杀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外,毫无用处。事实上,苏联养羊学者伊万诺夫等,在米丘林学说指导下,已经培育出羊毛细长兼备的品种。宁华堂所在的管理区,一向都是养粗毛羊,每年收益不多。一些思想保守的人认为这里的山坡牧草只能养粗毛羊。近年他们破天荒地在这个山区养起细毛羊来,在宁华堂等人细心管理下,去年春季仅细毛一项收入,就超过了往年山羊毛收入的五倍。
此外,旧的养羊学还有一些陈腐落后的内容,如“羊的自由交配”等等,已不适合今天生产发展的要求了。
山区群众牧羊的理论和技术,具有民族的特色。他们的经验,就是以“膘”字为中心,一年四季的放牧技术,都以抓膘、保膘为其出发点及落脚点。放牧是最重要的养羊方法。在不同季节,选择阳坡或阴坡,使用“一条鞭”或
“满天星”及适当运用“手松”、“手紧”、“两松两紧”的放牧方法,就可以把羊放好。“手松”即在坡上把羊群的面散得宽,让羊流动得快。“手紧”则与此相反。“两松”在春、秋,“两紧”在夏、冬。春季要跑青,秋季要跑茬,所以手松放羊;夏季牧草普遍良好,没有挑拣的必要,所以要手紧些放,以便抓膘。冬季牧草普遍不良,乱跑反而无益,也应当手紧些放,以便保膘。这些方法还必须根据季节、坡的陡缓、草的质量和羊的健康状况,灵活运用。当地群众流传着许多养羊谚语。如“手大手小,稳当就好”,“羊吃磨牙草,切忌满山跑”,“要想放得稳,三步等一等”,“走慢走少,吃饱就好”,等等,都是群众养羊经验的结晶。
我们根据群众的这些经验改编了养羊学教材,缩编了不必要的章节,新增加了一章放牧的理论和技术,使新教材向中国的、群众的、先进的、科学的这一目标迈进了一步。
无论在和群众一起劳动中,还是在改编教材的过程中,我都深切感到毛主席的话:“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真是至理名言。我认识到,只有和工农群众相结合,才是知识分子又红又专的道路。今后我一定遵循党的教导,不断努力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作者是山西农学院畜牧系副教授)


第7版()
专栏:工农论文选

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陕西绥德三角坪公社生产队队长 侯明星
党支部书记 吴成业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摸底;先进行调查研究。摸了底,作过调查研究,胸中才会有数,办事情也就有了头绪。搞农业生产,也是这样。三年来,我们队的包产计划指标能连年实现,就是因为我们结合生产,随时随地深入群众作了调查研究。
自1958年以来,我们队连年丰产。1957年平均亩产是八十五斤,1958年提高到一百二十五斤,1959年提高到一百三十二斤。去年虽然遭了两次百日大旱,亩产仍赶上了1957年的水平,完成了包产计划。为什么我们能完成包产计划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制定生产计划时进行了调查研究。1959年冬季,我们在制定“三包”计划指标时,就按1958年和1959年实际情况,经过上下结合,反复了解、研究,定为一百二十斤。这个计划指标,按照一般情况,是实事求是的,也是留有余地的。可是,因春夏出现了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旱灾,很多社员提出:“旱得这么严重,早先制定的包产计划指标,应该调整了。”我们觉得社员们的意见很对,如不调整,就要影响社员的生产情绪。到底该调整多少才合适呢?干部胸中也没有数。后来,干部和社员一起摸底,把新修水平梯田、远地、山峁地、灞地和陡坡地等,一块一块作分析研究,并分别召开了队委会、支委会和社员会,大家讨论研究。经反复研究之后,都觉得把计划指标落实到八十六斤,比较适当。根据后来的实产情况看,这一次的调整,是完全正确的。
不仅制定“三包”计划要调查研究,领导生产也得调查研究。就拿去年春天来说,二小队修了九亩水平梯田。有的干部主张种谷子,有的干部主张种洋芋。到底种啥好呢?我们也拿不定主意,于是便去请教老农和有经验的社员。社员告诉我们说:“新修水平梯田是生土地。谷子喜爱熟土,生土种上长不好;洋芋倒喜爱生土,种上能长好。”这个主意很有道理,是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就决定在新修水平梯田上种了洋芋。结果秋收时多收了七千多斤洋芋。社员们高兴地说:“这一锤子可做对了!”
这两件事,给我们的启发教育很大。过去,在工作中一遇困难,总喜欢埋怨客观条件不好;群众支持不够。现在明白了,根本的原因还是思想认识有问题,常把自己主观想像的东西,当成实际情况,既不调查,也不同群众商量。结果,主意出不在“刀刃”上,群众不拥护,事情自然也没办好。
从实际工作中,我们懂得了调查研究是提高认识的出发点,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要搞好生产,首先就要结合生产,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干部要真正做到这一步,最要紧的是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虚心地向群众请教;要腿勤、嘴勤,广泛深入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养成善于走群众路线,事事注意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


第7版()
专栏:工农论文选

要使群众胸中有“数”
武汉市江岸车辆厂工人 马凤山 尹凤翔
毛主席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说:“胸中有‘数’。这是说,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我们有许多同志至今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统计、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毛主席这段话是对党委在决定方针和政策时所指示的工作方法,对于我们发动小组群众参加小组民主管理,也有着很重要的教育意义。
我们中侧梁小组,在实行民主管理以前,我们工人不知道当天的生产任务是什么,更谈不上对产量和质量做到胸中有“数”,因而,往往是上工就等待任务,缺材料时就看着窝工,铆工等电焊,电焊等铆工;领来多少料就用多少,反正“肉烂在锅里不要紧”。自从实行民主管理,使工人对生产任务做到胸中有数以后,这些情况就大大地改变了。现在我们把当天的生产任务、产量和质量的要求,以及谁干啥、干多少等都公布出来,使大家明确了形势、任务、目的、措施和岗位责任,因此大家就有了使劲的方向;并且在小组的“五好评比牌”上,每天都反映出每个人的产量、质量、安全、出勤率、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所以谁也不甘落后,互相开展竞赛。
过去因为对小组成本胸中无“数”,材料领来随便一丢就浪费了;现在每旬都算账,所以在使用材料时能节约就节约下来,每月可节省焊条二百到三百公斤。由于小组实行了成本核算,对生产任务、需工数量以及劳动生产率都做到胸中有“数”,所以就合理调整劳动组织,主动支援和协助其他工组,因而我们小组加强了计划管理,建立了正常的生产秩序,生产效率大幅度地增长,扭转了过去经常出现的被动局面。过去我们小组共有铆工二十二人,电气焊工三十人;现在只有铆工十一人,电气焊工十九人,日产量却比过去还多,而且还抽调出人支援关键工组和搞技术革新。
所有这些都证明,使大家对任务和生产情况做到胸中有“数”,是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搞好生产的重要关键。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说:“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的确,一旦广大群众懂得了和掌握了任务、政策和目的要求,就会齐心动手干,生产就一定能搞好。工业生产的连续性和协作性很强,生产非常复杂,生产条件也经常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使大家对生产任务和生产情况做到胸中有“数”,使大家都齐心合力地献计谋,找窍门,挖潜力,想措施,闹革新,不然生产就搞不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