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河南迎接麦田春灌
河南入冬以来雨雪稀少,这个省正在整修水利工程、检修排灌机械和提水工具迎接麦田春灌。据统计,全省已整修渠道一万零七百多条,修水井七千二百多眼。
各地还注意了蓄水拦水工作,以及对其他水源的充分利用,以缓和春灌任务大和供水不足的矛盾。
福建备耕活动全面展开
福建全省备耕工作已全面展开。最近以来,全省每天大约有一百万人投入积肥造肥活动,冬耕翻土面积已达五百八十多万亩。
晋江、福安、龙溪三个专区整修小型水利工程达一万二千多处。
各地农具修配、良种选留也在积极进行。
春耕季节较早的闽南地区,已经揭开春播序幕。江西加快配套水利工程进度
江西省以续建配套为主的水利建设活动,正在加快进度,力争在3月中旬以前完成预定任务。目前全省已完成了土石方二千五百七十万公方,有八十六座配套整修的小型工程已经胜利竣工。
广东从外地引植中药材
广东省自去年年底以来,从全国各地收购中药种籽和种苗六十多种、共四万多斤准备在全省种植。这些种苗中,大部分是广东省已经试验引种成功的名贵药材,如淮山药、茯苓、白芷等,小部分是正在继续试验生产的当归、党参等。
加强苎麻培育管理
湖北恩施县屯堡公社的二十二个产麻生产队,广泛发动社员总结苎麻增产的经验,目前这些队都组织了专班队伍,把总结出来的经验运用到当前生产中去。现在全社共有一千七百多人在进行麻田深挖松土、追肥、壅蔸等活动。
专人负责种好管好土烟
四川筠连县各公社今年计划种土烟二千亩,已育苗一百九十六亩,移栽二百六十五亩,各公社都采取“边种边管”的办法,固定专人,细心培护。现在一般烟苗都长得很好。
为春耕培养女犁手
西藏尼木县塔荣、林岗两个区最近培养女犁手十五名,同时还训练出耕畜一百七十六头,以解决今年春耕中犁手和耕畜不足的困难。
这两个区在培养女犁手的工作中,曾进行了许多思想教育工作,改变了部分农民认为妇女不能犁田的看法。妇女们边学边作,很快就掌握了耕地、耙地技术。


第2版()
专栏:

抓紧有利时机 适应扩种需要
内蒙古优先做好早熟作物备耕
积极展开养冰积雪、整修水利配套工程活动
本报呼和浩特10日电 内蒙古自治区各地人民公社正抓紧时机,积极为扩种早熟作物做好各项准备。
今年,自治区春小麦、大麦、夏莜麦、豌豆、蚕豆及春夏菜等早熟作物的播种面积普遍比去年扩大。许多人民公社在制订早熟作物生产计划时,都事先进行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安排茬口。哲里木盟辽河两岸,靠近第一道防洪堤有三万多亩耕地,过去种生长日期长的农作物,往往在汛期前不能成熟,被洪水淹没。今年经过这一带公社社员们充分讨论,决定全部改种大麦,可在汛期前收获。去年旱情较严重的乌兰察布盟各公社根据受灾不同情况,总结了往年种早熟作物的经验,不仅扩大了早熟作物的播种面积,增加了品种,而且确定了早熟作物下种和育秧的日期。不少公社总结了春小麦和大麦适时早播的经验,认为抢墒播种不仅可以预防春旱,而且可以减轻麦秆蝇和锈病等病虫害的危害,保证小麦和大麦获得好收成。凉城县新堂公社杏树贝管理区为了使人们早吃到各种夏菜,发动社员利用木箱、盆钵、笸箩等用具进行温室育苗,可使部分夏菜提早到清明时移栽,争取比往年早成熟十天到半个月。这项经验推广后,不仅使这些早熟作物比往常更加适时下种、早收、早吃,还可以节约菜籽。
各地根据今年早熟作物播种面积扩大的特点,为了保证适时春播,都把早熟作物各项备耕工作放在优先地位,并集中人力和物力抓紧时间进行。目前昭乌达盟、乌兰察布盟和巴彦淖尔盟有上万辆车马赶先为早熟作物地积肥、送肥。为了御防春旱,各地还加紧了早熟作物耕地的镇压保墒工作。有水利条件的地区,以配套为主,加快渠道、灌溉设备整修和平整土地等工程的进度;在水利条件较差的地区,大搞养冰积雪活动。察哈尔右翼后旗锡勒公社同联大队把地势最低的五处泉水,采取了打坝、堵水、引水上山的办法,把水积蓄起来;另外组织了七十多个人昼夜轮班积冰五千多立方,保证这部分旱田在春季缺雨的情况下照常播种。
各地根据今年早熟作物需要的籽种不仅数量大,而且品种多的情况,除大力发动群众想办法,自行解决外,各地都发扬协作精神,组织盟与盟、县与县、公社与公社之间按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调剂、串换。目前,许多公社正在进行精选、消毒、检验和发芽试验等工作。


第2版()
专栏:

城关公社三岔河生产队
依山积肥 量多质高
本报讯据陕西日报消息:商南县城关公社三岔河生产队,根据山区特点推行沤绿肥、制汤肥、火烧肥以及畜圈到田等办法,提高了肥料质量。
这个生产队85%以上的耕地是山地,运输很不方便,往往有肥施不上。为了扩大施肥面积、争取粮食高产,这个队采取了如下措施:一、就地大沤绿肥,在夏秋多雨季节,利用当地盛产的火蒿、野棉花叶等沤制。这些原材料都带有热性,沤成的肥料特别适宜高寒山区用。二、制汤肥。在山沟有水源处,挖坑砌池,装进一百斤人粪尿,一百斤牛粪,一百多斤杂草、树叶和八百斤水,封闭沤制。汤肥能催苗、壮苗和防虫,给窝种玉米施追肥最好。三、烧火肥。四季都可割野草,扫树叶,就地取土就地烧。这种肥也是适合山区施用的热性肥。四、畜圈上山。


第2版()
专栏:

广州市郊45个蔬菜大队展开对手赛
二十二个大队超额完成竞赛指标,蔬菜上市量显著增加
本报广州10日电 广州市郊区四十五个蔬菜生产大队(农场),开展对手竞赛,推动了蔬菜生产。1月下半月,这四十五个大队平均每日上市的蔬菜有八十六万九千多斤,占全市二百零七个蔬菜生产大队平均每日上市数的55%(上半月只占48%左右)。其中有二十二个大队超额完成了竞赛指标。
这次蔬菜生产评比对手竞赛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的。竞赛中,许多大队都深入检查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抓住了本队生产中的薄弱环节,扎扎实实地加以解决。石井公社增加了几十艘运肥船到广州市区运肥,使每天积肥数量比原来增加了四成。新?、三元里、东圃、鹤洞等公社的许多大队也先后建筑一批粪池、厕所,增加积肥数量。参加竞赛的大队或农场,还抓紧了检查评比工作,召开现场会议,及时交流经验。东圃公社长洲大队组织十天一检查,每月一评比,大大促进了社员的劳动热情,超额完成了竞赛指标。


第2版()
专栏:

单株选留 互相调剂
电力大队规划食堂菜种
本报南京10日电 江苏省金坛县金城公社电力大队对食堂蔬菜种子进行全年规划,使春、夏两季蔬菜用种全部落实,秋播菜种也经过单株选择,确定专人管理。
最近,这个大队对各小队和食堂的蔬菜留种进行了全面检查。根据全大队春、夏播种瓜菜二十个品种、共三百七十八亩计划面积要求,对原来朱巷、磨坊、花园等七个小队留种不足的情况,按等价交换的原则向留种多的小队作了调剂。现在全大队十五个食堂,春、夏季播种瓜菜的面积、品种、种量都做到了三对头、三落实,并指定了专人管理。
今年秋播蔬菜所需的种子,要在现有蔬菜田中留选的种子,各食堂也都进行了单株留选,做到去劣留良,专人管理。在管理中采取了两项措施:(1)管理工分和责任到人,有经验的社员负责管理;(2)干部、技术员和有经验的农民三结合、成立技术研究小组,加强技术指导。现在各生产小队已建立起了培育蕃茄、辣椒、瓜类等育苗温床二十二个,这些温床育苗出苗情况良好。为了鼓励社员保种留种,电力大队除了在调剂种子时坚决执行了等价交换的原则以外,还建立了奖励制度,对技术性较强而难于护理和保管的黄芽菜、白萝卜、百合等蔬菜品种,又适当增加了管理工分,促使社员更加积极的保种留种。


第2版()
专栏:

哈尔滨盆菜上市
本报哈尔滨10日电 哈尔滨市香坊人民公社园艺场生产的五万多盆韭菜、蒜苗、芹菜等十多种盆菜已陆续登市,供应人民春节需要。
目前,哈尔滨市正是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冬天,尽管户外还飘着鹅毛般大雪,但香坊人民公社却是:“家家窗前观春景,户户室内菜花香”。(附图片)
福建闽侯城门公社鳌峰大队刘胡兰生产队的社员在苞菜地里松土
 徐大钧摄


第2版()
专栏:

全面查 逐项看 摸情况 出主意
榆树组织四级干部检查备耕
沙连堡管理区狠抓薄弱环节推动备耕运动平衡发展
本报长春10日电吉林省榆树县各人民公社,发动群众,全面检查春耕准备工作。
中共榆树县委最近组织县、公社、管理区、生产队四级干部,从1月15日陆续开始了备耕工作大检查。这些干部在深入生产队检查的时候,采取了全面查、逐项看、摸清情况,掌握规律,对症下药的方法。双井公社的备耕检查团,到双井管理区第二生产队检查,发现肥料少、送的慢,就和老农座谈查找原因,发现主要是没有劳动定额,报酬不合理。在检查团帮助下,采取了以车定量,以粪定趟数,以车定人,按车次记工、超额奖励的办法,鼓舞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使送粪进度显著加快。弓棚公社检查团到胜明管理区第一生产队以后,发现地里粪堆小,趟子稀,只送近地,远地薄地没有粪,就及时规划地块,由专人包远地、薄地,先送远地、薄地,现在已经有三十多公顷瘠薄地块施上了底肥。
各公社在检查备耕工作时,还特别注意春耕小农具的检查;对现有农具做到查后登记,确定专人保管,做到边查、边修、边管。八号公社组织了以片为单位的联合检查团,指定两名干部包干检查春耕农具,采取见坏就修,见缺就补的方法,及时组织修理、配套,现在全公社已经修好各种农具四百六十八件。
本报西宁10日电 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公社沙连堡管理区,最近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备耕检查。
本着走上步、看下步,早动手、争主动的精神,沙连堡管理区各生产队在去年秋收打碾基本结束以后,就及时抽调了一部分劳力,加紧备耕。为了把备耕生产搞得更好,这个管理区在今年1月上旬,又组织了有干部、老农、积极分子参加的巡回检查队,分四个检查小组,两个检查小组深入田间,逐地块检查各队翻地、磨地、挖灰、烧灰、送肥等情况;两个检查小组深入各户、食堂、畜圈、厕所、肥场等处检查生产队集体积肥和社员家庭积肥、检查牲畜饲养管理、农具制造修配以及在备耕中社员生活安排、政策贯彻执行等情况。在检查中,各检查小组采用了狠抓薄弱环节、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及时解决的办法,有力地推动了当前各项备耕工作。如检查中发现,大多数生产队积攒的肥料,都达到了春耕计划施基肥数的90%;而下塔加生产队只完成计划数的60%,原因是积肥定额不够合理,缺乏健全的积肥制度以及动手太晚。根据这一情况,管理区派出两名干部帮助这个队调整了积肥定额,健全了积肥制度,并且组织专门劳力打柴、挖渣符,突击解决烧野灰需要的燃料问题。现在这个队基本上完成了积肥计划。在检查中还发现有的生产队对积肥、送肥工作抓得紧,而对春耕农具的准备工作做得较差,管理区马上组织专人帮助这些生产队进一步执行农具固定给小队使用的政策,确定每个小队都要有一名小队长负责农具的保管、修理工作,建立了农具保管室,并且以小队为单位普遍组织二人到四人的农具修配组,大大推动了春耕农具的准备工作。


第2版()
专栏:

本溪受灾地区公社发愤图强全力备耕
本报讯 据辽宁日报消息:辽宁本溪受灾地区各人民公社,集中人力、畜力,抓紧时机,全面掀起备耕运动。
去年8月初,本溪地区遭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水灾严重地区的粪肥、种子、农业机具、小农具、农田基本建设等设备遭到极大的破坏,给今年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中共本溪市委在全面分析了灾后新情况之后,本着“一早百早,步步主动”的精神,在去年12月下旬,就召开了农村五级干部会议,对备耕生产作了全面部署。
目前,本溪受灾地区公社正集中劳力、畜力突击送肥。农具修配、制造工作已全面展开,各地采取“查现有、算需要,查库存、算余缺,查生产、算原料,查季节、算时间”的四查四算方法,摸清了农具余缺和生产能力,把农具修造任务层层落实。本溪县八台需要检修的拖拉机已有四台检修好;原有的十七万件大型农具,已有25%到30%检修配套,并制造出小农具十万零五千件。


第2版()
专栏:四川通讯

摸清习性 巧挖潜力
刘必荣 邓俊英 王焕斗
在“北国冰封”的隆冬时节,我们访问了以四季“满山青”出名的四川省武胜县旧县人民公社卫星管理区(基本核算单位)。全管理区四个生产队的坡坡坎坎上是“垂帘下吊”的豌豆,麦地四周的“围墙”也是蚕豆,路边
“成行站队”的是油菜……。可是他们并不满足,社员们还在三三两两地“找缝插针”,还要叫“小春增种锦上添花,早春增种紧紧跟上,大春增种待机上马”。1958年到1960年,这个管理区增种作物的产量在粮食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从5%增加到20%以上。
海深有底 潜力无穷
“你们为啥能够增种这么多?”“我们管理区的陈主任说得好,韩信所以带兵带得多,带得好,是因为他摸到了领兵打仗的窍门。搞生产也是一个道理,只要摸到了天、地、苗、人的‘脾气’,就能多打粮食。”社员们所说的陈主任,是原第二小队队长陈远文。去年秋天,陈远文率领第二小队社员到江边进行增种,涨落不定的嘉陵江水,每退一步,他就划上一条回涨线,带着大家在线外抢种一片庄稼。当时,有些人主张等江水稳定以后再种,但他却说:“别怕它时涨时落,一到秋后,它是跌的多,涨的少,只要不超过回涨线,种一窝就能收一窝。”果然,这个摸透了嘉陵江习性的队长,领导社员在江边增种的三百多亩小麦、豌豆等小春作物,没有一窝受到损失。
陈远文和这个管理区的很多干部、社员,不仅摸到了嘉陵江的“脾气”,也了解当地的天时地理等情况,从而利用了增种的可能性。根据他们的调查,不光非耕地大有增产潜力可挖,就是现有耕地也大有潜力可挖。他们的经验说明:由于农作物上季与下季、早播与迟播、早熟与迟熟、高秆与低秆之间,有着时间、空间的差距,只要作物品种选择恰当,不误时机地“找缝插针”,就可以在互不影响的情况下,增种一季作物。
看清了这些特点,他们便摸到了很多增种的窍门,扩大了增种面积。这些窍门包括:“你需我让,你弃我要”,即当灌木林、桑林、桃梨果林,秋冬落叶让出光照时,便在林间种植需要较多阳光的蚕豆、豌豆、麦类,春夏枝叶茂密时,便在林间种植苏麻、磨芋等耐荫耐湿作物;“你退我进,你进我退”,即按照江边、塘边、溪边水位涨跌规律,尽可能多种;“一举几得,变废为利”,通过在秃石坡面土、在檐下设土篮等办法,让攀缘茎作物爬坡、攀岩、上房,使空气、阳光、雨水等变废为利;“立体开展,三路齐进”,在利用隙地、空间的同时,种水生作物,陆、水、空三路齐进;“建立‘根据地’,一年一条龙”,常年可以利用的隙地按前后期作物合理搭配,紧密衔接,提高复种指数;“前搭后搭,一季庄稼”,抓住前作将收、后作出土不久的间隙,套作、间作、带作一季庄稼;“你高我低,你低我高”,将高秆与低秆作物合理搭配,彼此都有一定的空间,保证各得其所,互不影响。
依靠群众 改造孬地
改造瘠薄地,是卫星管理区增产粮食一个重要途径。管理区原有的九百六十亩耕地中,有三百六十五亩是产量很低的瘠薄地。管理区党支部充分依靠群众开展瘠薄地赶好地的运动。
瘠薄地分五种,有死黄泥、浸水田、响沙地、石骨子土和鹅卵石地。党支部书记汪定昌和他的八个参谋、十个顾问,首先在改造瘠薄地方面作了多次调查、试验。他们发现“每一块瘠薄地都有自己的习性,都像一条牛,只要顺着鼻子牵它,它就能听话出力”。
第三小队毛火塘旁边有十二亩红石骨子地,土层较薄,曾有几冬给它上过细沙;在田间管理中也因其肥少水缺,采用过大水大肥的措施。但土壤本性转变不大,作物增产不显著。后来,汪定昌和老农商量改良土壤的时候,老农们打了一个比喻说:“石骨子地上面的沙,好比竹篮盛水,再加一层还是漏。”因此,针对这个特点,他们每年冬季往这种地里上细肥泥和粘土,开沿山沟,蓄水保持水土。这样,到了1960年夏季,十二亩红石骨子地小麦平均每亩产量达到五百多斤,比1959年增产40%左右。
一片片瘠薄地赶上了好地,党支部书记汪定昌得出一条结论:“孬地怕匠人”。党支部书记的参谋之一杜前龙,是个六十岁的老贫农,曾给地主当了四十多年雇工。他在这里种过各种作物,经历过旱、虫、洪、雹等形形色色的灾害,看到过这里的土壤的各种变化。自从党支部要他指导改造“死黄泥”孬地的工作,他跑前跑后地指挥,在他看来,“死黄泥”也有它的优点,容易保水保肥,长出的庄稼籽粒重、味道好,这是它的长处,所以在改造中千万要取长补短。在田间管理中,他像有经验的领航员一样,按照不同的前作、禾苗、天气、地势等,建议人们有的放矢地进行作物管理。
三年来,卫星管理区由于按照瘠薄地的习性,施展了自己的力量,使三百六十多亩孬地,大部分赶上了好地的收成。
给庄稼医病 巧灭弱苗
杨代富是卫星管理区整治弱苗的行家之一。1955年,这里每季作物收获前弱苗约占30%。1960年,坏苗约占10%。根据这个管理区的产量分析,仅弱苗所占比重下降这一项,1960年即比1957年至少多收十万斤粮食和三千斤油料。今年这季小麦作物,弱苗在苗期所占比重约达20%左右,经过反复整治,小麦开始拔节时,弱苗所占比重已降至7%以下,而且这些弱苗跟往年那种黄弱苗不同,一般接近于1960年的二类苗。但是,杨代富并不因此满足,特别在小麦开始拔节的关键时期,他们整治弱苗的工作更加紧了。
杨代富是个雇农出身的共产党员。几年来,他和这里的许多干部、社员找到不少医治弱苗的药方。
先天不足后天补。如果播种以前的基础工作没有满足作物往好处长的要求,就千方百计地在田间管理中补上。
看准时机,雪里送炭。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确定“标兵苗”,用来对比检验大面积苗架的情况,及早发现弱苗,抢先一步,满足它当时的特殊要求。
田间会诊,对症下药和先防后抗,与天争粮。根据本地历年自然灾害的规律,先防后治。例如,对秋季霪雨,早春干旱,采取秋冬排水蓄水、春季多次浇灌的办法;穗期的虫害严重,则采取冬季铲草积肥,消灭越冬虫卵。


第2版()
专栏:


程浦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同志常把了解情况叫做“摸情况”,或者叫做“摸底”;也常把了解某种事物的特性叫做“摸某某的脾气”。这个“摸”字用得很有道理。
做好任何工作,都必须注意这样三条:一曰情况明,二曰决心大,三曰方法对。三者之中,情况明又是前提条件。只有对实际情况真正地充分地明白了,才能正确地下决心,才能“对症下药”,制订正确的工作方案和计划,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和方法。可是,怎样才算真正的“情况明”呢?浮光掠影的了解,道听途说的消息,当然不能算是真正的“情况明”。到实际工作中多听听,多看看,可以了解一些实际情况,但这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深入到实践中去摸。摸清了实际工作的底,摸透了各种事物的“脾气”,对客观实际的了解达到了应有的深度和广度,才真正称得上“情况明”。
四川省武胜县旧县公社有个卫星管理区,以善于“找缝插针”扩大种植面积和利用增产潜力闻名。那里的同志们有一条搞好生产的秘诀,就是下大功夫去摸生产的底,“摸天、地、苗、人的脾气”。譬如,因为摸到了嘉陵江水涨落的脾气,他们就能够在洪水涨落多变的江边,利用空地,有把握地种一季庄稼;由于掌握了各种不同作物的脾气,他们就能够巧妙地配合作物品种,在各种作物互不影响或者互利互助的情况下增种一季作物。1960年生产的粮食有五分之一以上是在零星隙地和废地上取得的。他们还对全管理区的孬地作了多次调查,发现“每一块瘠薄地都有自己的习性,都像一条牛,只要顺着鼻子牵它,它就能听话出力”。三年来,按照各类孬地的脾气改造孬地结果,果然使三百六十多亩瘠薄地的大部分赶上了好地。可见,一旦摸清了生产的底,人们在生产上就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大的主动权,就能稳扎稳打,向大自然索取更多的粮食。
靠谁来摸生产的底?只靠少数领导干部匹马单枪地去摸,当然不成;必须领导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带动群众,大家去摸,才能摸的全面,摸的深刻。卫星管理区党支部书记汪定昌同志在领导生产中就有“八个参谋、十个顾问”,各个小队干部也还有自己的“参谋”和“顾问”。领导干部的周围经常有这么一大批关心集体、足智多谋的人物共商大计,何愁不能摸清生产底细,何愁生产搞不好?
“摸底”、“摸脾气”的过程,就是深入群众、深入实践的过程。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摸底,就是说,不断地调查研究,就能够把生产实际的底摸得愈来愈深、愈透,也就能够把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领导得更好。


第2版()
专栏:

冬灌
 张自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