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2月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编者按:进一步推行农业“八字宪法”,是争取明年农业好收成的重要措施。“八字宪法”是我国农民生产经验的科学总结。今天本报发表的湖北日报社论中对它有很好的阐明。近几年来,不少地区由于认真推行“八字宪法”,已经收到了明显的增产效果,广大干部和群众也积累了不少可贵的经验。希望各地在领导冬季生产当中,本着积极热情而又实事求是的态度,发动群众,总结经验,因时因地制宜地继续推行“八字宪法”。
增产措施千万条
  八字宪法第一条
  湖北日报发表社论说:农业八字宪法是党的领导、群众经验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产物,对农业生产技术起着革命性的改造作用,必须热情坚持而又因时因地制宜地推行
本报讯 为争取明年农业生产有一个好收成,在增产措施上,应该抓什么呢?11月28日湖北日报发表社论说:必须坚决地因地制宜地实行“八字宪法”。
社论指出,在冬季生产中,应该抓好“水”、“肥”、“工”三个字,水利建设要以大搞小型水利为主,兴修明年可以受益的工程,部分大中型水利工程也要续建、配套,要尽可能早开工,争取早蓄水,早受益。要发动群众千方百计挖掘肥源,进一步解决有关积肥的分配政策问题,更好地调动社员群众积攒和交售家庭肥料的积极性。要发动群众修整农具,并尽可能添置新农具。
社论接着说,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八字宪法”,首先要对它的科学性有一个正确认识。“八字宪法”的来源有三:一、我国农民在数千年的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的精耕细作的经验;二、解放以来,农民群众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不断进行农业生产技术改革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三、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成果。“八字宪法”是党的领导、群众经验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产物,是人们对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的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掌握,是唯物辩证法在农业生产上的具体运用。
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八字宪法”,还要认识它的革命性。“八字宪法”虽然直接来源于广大农民群众所熟悉的生产经验,但是它已不是那些自发的零散的生产经验,而是经过了总结提高对农业生产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客观规律。当它再回到群众中去的时候,就对农业生产技术起着革命性的改造作用。因此,“八字宪法”的推行决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障碍。领导者必须以高度的革命热情,领导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全面地贯彻实行。
实行“八字宪法”,对领导者来说,既要热情坚持,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制宜地推行。农业生产受着自然的经济的各种条件的制约,而这些条件又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八字宪法”所提出的是普遍性的增产措施,是一般规律,各地在执行中还必须与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相结合,找出特殊规律,将“八字宪法”化为适应于当时当地情况的具体措施。比如,合理施肥,这是“八字宪法”所要求的,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合理施肥呢?这就大有学问。农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把它具体化为:看茬[chá]口、看品种、看苗子、看土质、看肥质、看水源施肥,等等。只有做到了这几“看”,才能真正实现合理施肥。
社论最后说,由于实行“八字宪法”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因此,出现一些缺点是难免的。这丝毫无损于“八字宪法”的光辉,无损于它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它只说明,我们对“八字宪法”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在今后实行“八字宪法”中,要更好地尊重生产队因地制宜制订生产措施的权力,更好地让社员群众当家作主,作好调查研究工作,坚持革新先试验、推广先示范的原则。这样,我们相信,“八字宪法”将在农业生产中结出丰硕[shuò]的果实。


第2版()
专栏:

  宁夏战胜阴雨翻完秋茬地
本报银川2日电 宁夏回族自治区五百七十多万亩秋茬地,已在封冻之前翻晒完毕。
今年,正当翻晒秋茬地的季节,秋雨连绵,给翻地工作带来一些困难。为了适时完成秋耕,各地事前组织好劳畜力和检修好拖拉机,当雨一停,能下地翻犁时,就让拖拉机、新犁、旧犁和人力一齐上阵,突击翻犁。在翻茬顺序上也做了安排,一般是先翻灌水旱的,再翻灌水迟的;先翻高田,后翻洼田;先翻草大的,后翻草小的。由于组织得好,并充分发挥老农作用,各地的翻地质量,一般都比去年好。


第2版()
专栏:

  改造洼地 当年受益
  锦县兴修排涝工程
本报讯 据辽宁日报消息:辽宁锦县冬季农田水利建设已经开始。到11月8日,四处排涝工程已完成土方工程量四万立方米。
近几年来,锦县兴修了很多农田水利工程,对抗御水早灾害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灌溉工程多,排涝工程少;主体工程多,配套工程少,限制了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中共锦县县委组织水利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干部,深入各公社和各水利工程,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勘查、测量、设计工作。确定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以改洼治涝和山区水土保持为重点,积极巩固提高现有水利工程,搞好田间工程配套和防洪工程的岁修工作。各公社根据县委的部署,先后于11月上旬陆续动工。今冬明春水利工程全部完工后,明年可以使四万五千亩洼地、两万二千多亩水田、三万七千多亩菜田受益。


第2版()
专栏:

  增人加车 边积边送
  榆树县按土质茬口积肥
本报长春2日电 吉林榆树县许多公社社员,积极为明年农业生产准备肥料。目前,全县共有三万多人参加积肥、倒粪、送粪。
榆树县许多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发动社员总结了过去积肥、施肥的经验教训,按岗地、洼地、平川地的土质、茬口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积肥活动。双井公社新发屯生产队社员,讨论了哪块地施什么肥,施多少,还缺多少,冬季积多少,积什么肥,制订了冬季积肥计划。现在不少社员按计划每天拾肥。地势低洼的城发公社城发大队,已经积攒了四百多车灰土粪,可施五百亩洼地。新庄公社种大豆多,积肥以猪粪为重点。
许多公社、生产大队全面规划了粪源,确定了冬季积肥重点,领导社员积极积攒牲畜粪、家禽粪、人粪尿、灰土粪和散粪。
许多生产大队都认真执行了积肥政策。闵[mǐn]家公社付清了尾欠社员售肥款,奖励了十名队干部和七十多名积肥模范社员。许多公社在积肥的同时,增人、增车,抓紧倒粪和送粪,力争在春节前把土粪都送到地里去。


第2版()
专栏:

摸清情况 全面规划
  武冈县修造小农具行动早
本报讯 据新湖南报消息:湖南武冈县委根据明年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及早安排修制各种小农具生产。
根据重点调查和普遍摸底,明年全县需要各种农具、雨具九十九万件,除把现有破烂的整修好外,还要添置四十四万多件。掌握了情况,县领导部门在10月中旬即作出了规划:在今年12月底以前突击修制犁耙,明年2月底以前备足雨具,3月底完成锄头、耙头修制任务,其他农具在明年6月底以前全部整修添置好。
为了方便群众,加快农具修配进度,在县城设立了农具修配站,组织城镇工厂工人和手工业者帮助郊区的社、队和社员修理农具。在各公社设立了七十多个修配门市部和一百五十多个修配站。到10月份全县已修制各种小农具四万九千多件。


第2版()
专栏:读者建议

  及早检查种子
山西晋南、晋中、晋东南三个专区明年共需种子一万一千八百多万斤,已选留入库的优良种子占计划需种量的百分之九十一以上。总的看来,基本上够用。但是从基层情况看,还有许多地方这项工作做得不好。如:品种选留的不全,数量不足,质量较差,保管不好等等。据太谷县侯城公社桃园堡、北洸[guāng]大队的检查,玉米、高粱种子基本上已选够留足,可是谷子选留的数量还占不到明年计划需种量的百分之四十,而且这批种子还是雨前收打下的一般谷子,质量不好。由于存放不善和着雨,这些单位有的玉米棒子的两头生了霉。还有堆放在仓库的一千二百斤高粱种子,因为含水量达百分之二十,检查时里边已经发热。
看来生产队开展一次种子普查很有必要。可以通过湿里挑干,干里挑优,去霉留好,去秕留饱,去劣留纯的方法,加以补充,切实留足。结合检查,还应当进一步管好雨前选留的种子,这些种子最好设专库按品种保管。对着雨、生芽、霉变的种子,要及时予以处理。
山西 王明华 徐维新(附图片)
上图:湖南东江市鲤鱼江公社田心大队欧家生产队的社员在犁田。
新华社记者 朱云风摄
下图:陕西米脂县高西沟大队第一生产队女社员高素珍(右)和高秀青在谷场上选白谷良种。      新华社记者 和坪摄


第2版()
专栏:

  鞍钢原料燃料消耗不断降低
10月同7月相比:每吨钢耗用的钢铁料减少三十七公斤,每吨铁的焦炭消耗减少二十七公斤
本报讯 据鞍山日报消息:鞍钢所属各厂矿原料、燃料消耗不断降低。据统计,8、9、10月份,鞍钢炼钢、炼铁、化工、发电、燃气等厂,生产用的钢铁料、洗煤、动力煤以及焦炭的单位消耗定额,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10月同7月份比较,每炼一吨钢耗用的钢铁料降低了三十七公斤,每炼一吨铁耗用的焦炭减少二十七公斤,每炼一吨冶金焦耗用的洗煤减少二十八公斤。
今年下半年以来,鞍钢各厂矿进一步加强了对节约原料、燃料工作的领导。他们建立和健全了原料、燃料的管理与使用制度。
许多厂经常分析原料、燃料消耗情况,挖掘节约潜力。第一炼钢厂10月份每炼一吨钢消耗的钢铁料已经比规定降低了七公斤;但他们仍没有满足,广大职工又从原料、平炉、铸锭三大环节查记录,算细账,验操作,反复分析对比,发现漏洞,就一个一个认真解决。11月前二十天,全厂每炼一吨钢的钢铁消耗量又比10月份降低六公斤。发电厂加强对职工的技术教育,炼炉、偏炉和冒火的费煤现象显著减少。各车间还检查和克服了二千一百多项漏煤、漏气等设备缺陷,降低了生产蒸汽的耗煤量,从8月到10月比国家的规定指标少用了五千多吨煤。
鞍钢不少单位还总结、推广了一些先进经验。炼铁厂全面总结了全国著名的九号、十号高炉高质量、低焦比的先进经验,在各座高炉上普遍推行以后,使每炼一吨铁消耗的焦炭逐月减少,8月为六百六十三公斤,9月为六百六十一公斤,10月又下降到六百四十五公斤。


第2版()
专栏:

  武钢炼铁厂节约焦炭
两座高炉8至10月比1至7月降低焦比7%左右
本报武汉二日电 武汉钢铁公司炼铁厂在焦炭灰分较高、矿石质量较低的情况下,积极设法降低焦炭消耗量。
过去,武钢炼铁厂每炼一吨生铁所消耗的焦炭,比全国其他大高炉的先进水平多一百公斤左右。当时,厂内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别的厂焦炭灰分低,矿石含铁量高,粒度好,不能和他们比。为了弄清这种说法的是非,厂的领导同志在八月初组织工程师和技术员,进行了深入的科学技术研究,实事求是地将本厂和各先进厂的焦炭、矿石的成分、强度,以及生产过程,一一作了具体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厂原料条件在某些方面的确比那些先进厂差;但是扣除这些因素以后,焦比还是比别人高出了几十公斤。这是因为那些先进厂在生产中认真贯彻了高温的操作方针。本厂也可以通过提高风温来降低焦比。武钢炼铁厂就根据这个研究结果,先在二号高炉试验。
二号高炉在试验中,采取了积极慎重的态度,各工种紧密配合,先将风温提高一些,稳定后继续提高。短期内,将风温顺利地从七百多度提高到八百多度以至九百度以上。一号高炉紧接着也实现了高风温操作。这两座高炉在实行高风温操作后,取得了显著效果。八至十月比一至七月平均风温提高了一百三十一度,焦比降低了十二公斤。如果把八至十月铁分较低的因素计算进去,则焦比较前降低了五十多公斤,即降低了百分之七左右。


第2版()
专栏:

江苏省徐州韩桥煤矿岩石掘进工人侯德海(右)和巷道掘进技术研究小组的成员,在研究石门掘进中一次成巷的工程规格
新华社记者 汪文华摄


第2版()
专栏:

侯德海三年来已培训了二十多名岩石掘进技术骨干。这是侯德海(左一)在给新工人讲解花齿钻头的使用方法
新华社记者 汪文华摄


第2版()
专栏:读者言论

  开荒扩种要加强领导
注意保持水土
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是增产粮食的主要措施之一,有条件的地区都应积极垦荒扩种。但是开荒一定要和造林种草以及水土保持紧密结合起来,作到统筹兼顾。为了保证新开荒地多打粮食和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根据山西许多地区的经验,可在开荒地上采用下面几项简易措施:
一、修培地埂:在大块荒地上,可沿等高线方向每隔六到十米培修一道地埂。在雨水集中的凹[āo]地,地埂要加高培厚或加修卧牛坑、水簸箕等小型蓄水设施,以拦蓄雨水,分散水势。据在离石县调查,开荒地培修地埂,每亩需工三个,每年可增产粮食十到二十斤,能减少水土流失30%到60%。
二、带状开垦:在荒地面积极多的山区,可采用这种方法,即开一台地,保留一带地面杂草,形成草田带状相隔。据在石楼县国营林场调查,这种方法比满面开荒可减少水土流失30%到60%,增产20%到40%。
三、垅作区田:用犁开荒时,可采用此种措施。具体做法是:先沿等高线开一犁,将种子肥料撒在犁沟的下半坡上,再犁一犁,将种子肥料盖上,然后空一犁,这样就形成了沟垅相隔。垅作区田能增加地面蓄水能力和抗旱保墒作用,根据离石水保试验站试验,这种措施可增产9%到14%,能减少水土流失42%到63%。        
       山西太原 孙建轩
不能毁坏林木
在开荒扩种时,要保护林木。潜江县熊口区孙桥公社五星大队在发动群众开荒扩种时,把熊口林场新造枫杨幼林,毁了五十多亩,损坏树苗一万一千多株。三江区三江齐湾农场园林大队在去年春天造的九十六亩田竹林,今年也被习市公社耕了大半。这种毁林的行为,不仅浪费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严重地挫伤了群众造林积极性,影响林业建设的发展。
根据许多地区的经验,在树行里实行林粮间作,种粮食、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同样能够达到发展农业生产的目的,同时还能通过林粮间作中一系列的中耕、松土、除草、施肥等,加速林木的生长。这个方法值得提倡。              湖北潜江县 吴道清
塘堤边不能垦种
开垦扩种是好事,是应该提倡的。可是有些社员开了不应该开垦的地方,例如温岭县桐丽人民公社修建的“翻身塘”和“建设塘”的塘堤都被社员们开垦种上小麦、豌豆和菜类。在塘堤边种庄稼会影响塘堤的牢固,是很危险的。虽然这一行为已被公社制止,但是这一情况,还值得别的地区重视。
浙江温岭县 黄小友


第2版()
专栏:江苏通讯

  生动的会议 深刻的教育
  戴国强 姚振发 单德馨
在苏北,这些日子已有几分初冬的寒意。宝应县安丰公社东荡沿岸的几处农村,却洋溢着欢声笑语。原来这个公社的崔渡大队正在热烈地评选好社员。
汪家兄弟谁得奖
河南岸的东头,叫汪庄生产队。在这里的评选会上,嫡[dí]堂兄弟汪学仁和汪学余被大家提了名。好几个社员提出汪学仁应该受奖有这样几条:劳动积极,工作带头不怕苦,开会认真肯发言……。对汪学余,大家也讲了许多事迹。有的说,他说一不二,苦活重活抢着干。有的说,别看他不大言语,可是看到危害集体利益的事却要批评。比来比去,两兄弟难分高低。
会议经过一段冷场以后,社员汪学良发言了。他说:“这兄弟俩的确都很好,但学余比学仁表现更好一些。”
“对,别的不谈,看看他们管的两条船就分出高低来了。”社员汪学建赶着补充了一句。
提起这两条罱[nàn]泥船,大家都知道,原来是队里的两条好船。可是,现在显出差别了:汪学余保管的一条,还是黄橙橙崭新的;而汪学仁保管那条,已经是船底渗漏、船身发灰、连船头也坏了。汪学建说:“这是对集体的东西爱护不够。”提起汪学余爱船,大家都说他“胜过自家的东西”。汪学余每次罱泥回来,就是掌着灯也要把船洗得干干净净;船有点小毛病,自己就动手修修补补;要是别人用了船,一定要检查好几遍。
船的事情一摆开,会上顿时热闹起来。大家都说:船是水乡种田的宝贝,怎么能不爱护呢?谈到汪学余爱护公共财物,汪学道还说了一件他亲眼看见的事情:一天傍晚,汪学余收工回家,看到一部水车车轴折断,浸泡在水里。他立即下水修理,一直忙到天黑,把车安好才回家。大家听了,都一致同意把奖品授给汪学余。同时对汪学仁也提出了一点希望:要多学汪学余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争取在下次评选中同上光荣榜。
关于“噜囌嘴”的分歧
人们常说,前场生产队的保管员高士才是一张“噜囌嘴”。可是,在今天的评选会上,他静静地坐在那儿,听人家对他发表意见。
提高士才当优秀社员的人,有的说他管理场头没有出过事故,有的说他干活总是挑重担。正当人们表扬他的时候,黄丰年的婆妈黄徐氏却说了一句:“我不同意”。她的理由是:“噜囌嘴”总是要什么“制度”呀,“手续”呀,“队里的人都要像
‘噜囌嘴’那样,真要把人烦死了!”
“不!我看队里的人要是都像‘噜苏嘴’,今年得到的超产粮还要多哩!”一个劲磕着烟袋的高士玉讲话了。他说:“‘噜苏嘴’全是噜囌的好事,对大家有利的事。”多数人都觉得高士玉的话有道理。他们认为,“噜苏嘴”坚持制度和手续是对大家负责。
高士才的事一扯开,会场气氛活跃起来了。黄开喜说:“高士才不光是动嘴,他还有一双勤快手,对大伙有利的事都积极去做。”
秋耕开始,黄开喜犁头上缺一个犁铧就歇犁停耕。那天下午,碰巧高士才看见了,就不高兴地向他说:“秋种不好,夏季无望,歇下犁来,秋耕任务怎完得成呢?”当时黄开喜顶撞说:“这也要你‘噜苏’,没得犁铧总不能用手去耕呀!”高士才见他不接受意见,噜苏了几句就走开了。谁知道第二天东方才发白,高士才就奔到太仓镇去买犁铧,一个早上走了二十几里路,终于在上工前把犁铧送到了黄开喜手里。当时,黄开喜真是又羞愧,又感激。
这个故事刚讲完,大家都以钦佩的目光注视着静坐在一边的高士才,要他谈谈自己的意见。他只是笑迷迷地说:“这算得什么呢?”
耕 田 能 手 比 高 低
已经近二更时分了,庆丰生产队的评选会开得正热烈,社员们对队里的两位耕田手议论不休。
这两个耕田手一个叫何亮奎,是队里数一数二的劳动“快手”;另一个叫蔡凤昌,是个四十开外的种田“老把式”。他们都是用牛的,负责养牛、耕田、打场及其它用牛的农活。何亮奎耕田,一天要比一般人多耕一二亩,是全队获得劳动工分最多的一人。而蔡凤昌呢?最突出的是耕田质量好。这两个人究竟谁应该得奖呢?黄开祥、张汉清等几个年轻人认为:何亮奎干活快,效率高,一天能耕田六七亩,同样一条牛,一季就能比老蔡多耕二十来亩,对提前完成今年的春耕和秋耕任务都起了很大作用。而吴登满、周福同等几个老一辈的人认为:老蔡虽然一天只耕四五亩,但都是“到边到缘,又深又匀,犁犁相靠,一犁不丢”,质量好。
一直没表示意见的副队长黄士明,这时发表意见说:“干活快当然是好的,但是快中还要求好,如果只看重数量,不看重质量,对生产好处不多,害处不少。”他认为何亮奎耕田是快,但质量不及老蔡的好;而老蔡一天也能耕四五亩田,比一般人还是快,奖励应该是老蔡的。他接着向大家举出一个令人信服的事实:上六十圩里有两块田,都是五亩。南边一块是何亮奎耕的,北边一块是蔡凤昌耕的。南边的一块田虽然早栽一天,但是耕得浅、耕得粗,草根未除,栽秧后不久,满田杂草,花了十五个人工才薅[hāo]干净。而北边的一块耕得深、耕得细,田里杂草很少,只花了两个工薅草。这两块田的作物虽然是同样的品种,施一样多的肥料,但是南五亩比北五亩每亩整整少收五十斤。
黄士明的一席话,使大家认识到干庄稼活应该是又快又好,质量第一。双方争论趋于一致了,大家同意把奖品授予蔡凤昌。何亮奎本人也表示:做事只图快不顾好,生产搞不好,得的工分再多也是空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