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林区职工奋战风雪严寒
趁冬季好时机多伐快运木材
福建全年木材外调任务、广东商品材生产计划都快完成
据新华社哈尔滨27日电 黑龙江省林业职工入冬以来,冒着风雪严寒,加紧往山下运输木材。目前,在大、小兴安岭和完达山上,数百台森林火车和汽车,正昼夜不停地载运着大批木材,源源送往铁路沿线的国家贮木场。截至12月23日,全省已有铁力、朗乡、南岔等二十四个林业局,相继提前完成了今年商品到材计划。
今年以来,这些林业局的职工和全省林业职工一起,为生产更多更好的木材,支援工农业生产建设,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深入开展了增产节约红旗竞赛运动。据初步统计,到12月20日为止,全省林区已生产坑木一百八十六万立方米,造纸材六十万立方米,农具材四十万立方米,火柴材五万立方米,城市烧火材五十万立方米。同时,通过综合利用林木资源,还生产了大量的市场急需的小规格材。这些木材已陆续调往全国各地,供应了全国二十七个省、市一万三千多个用户。
这些林业局在增产节约竞赛运动中,艰苦奋斗,战胜了前进中的困难。如伊春林区在8月间遭受了特大洪水的袭击,给完成生产任务带来了很大困难。但是全林区的林业职工,在党的领导和各方面的支援下,昼夜突击修复被洪水冲坏的森林铁路和公路,迅速恢复了运材生产,使商品到材水平不断上升。受水害较重的上甘岭林业局,由于全体职工团结一致,英勇奋战,恢复生产以后,商品到材量就旬旬上升,不仅补上了水害期间的欠产,还最先提前完成了全年商品到材计划。
新华社呼和浩特26日电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的千里林海里,各族林业职工正冒着严寒,砍伐木材,运输木材。到12月20日,今年全林区已生产木材一百九十八万多立方米,占今年木材生产计划的94.5%,并已调出一百零二万多立方米坑木供应各地。
内蒙古十九个主要林业局的职工们,抢修了上千条冰雪滑道和各种运输机械。伊图里河林业局铺设了三条汽车和拖拉机冰道后,木材日运量由三百立方米一跃而上升到一千立方米以上。库都尔林业局12月上旬集运量比11月下旬增长一倍。许多林业局还组成专业队伍,经常浇水维修冰道,保证满载木材的爬犁畅行无阻。
据新华社长春26日电 吉林省林业职工抓紧冬季有利时机,努力增产和调运坑木。第四季度的坑木平均日产量比第三季度提高17%以上,截至12月中旬,全省今年已外调坑木六十多万立方米,接近完成国家计划;重点供应了山东淄[zī]博、河北开滦等二十多个大型煤矿。
今年,全省林业职工一直把坑木生产放在首位。临江、八家子、黄泥河等森林工业局曾先后派人到林区里开设适于生产坑木的林场,同时建立生产坑木的专业队伍。各林场还量木造材,合理下锯,凡是适合作坑木用的木材,包括以往丢弃在山场上的粗大枝枒,全部制成坑木。
吉林省林业、交通运输部门和用材单位密切协作,及时调运坑木。今年7月间,辽宁省本溪煤矿需要坑木急迫,省坑木调运领导方面便及时组织坑木货源,安排车皮,把坑木优先调去。各森林工业局还组织了专业队伍,从山间楞[léng]场和贮木场存材中挑选坑木,单独归楞,以提高装车效率,加速外调。
据新华社福州26日电 到目前为止,福建林区今年外调的木材已达一百零九万立方米,接近完成全年木材外调任务。其中调给安徽、山东和江苏等省的坑木有七十四万立方米,提前完成了今年全省生产和外调坑木的计划。各林区还调运给省外省内各地农业用材八万多立方米。
福建林区生产坑木,过去主要是在砍伐杉木时加工部分坑木,每生产一百立方米木材加工出的坑木一般不到二十立方米。今年各有关领导机关不断加强对广大林业职工、林区社员和干部,进行先国家后地方、先省外后省内,支援工农业的思想教育。广大林业职工和社员,充分利用生产大量松木、杂木和其他适宜做坑木的梢头木,加工成坑木。交通运输部门也优先组织外运坑木。
据新华社广州26日电 到12月15日止,广东省商品木材的生产计划已经完成98.6%,上调给国家的六十八万立方米的任务已全部完成。
全省年产三万立方米以上木材的十四个重点县,已经提前和超额完成了全年生产计划。这些地区完成计划以后,立即抓紧砍伐、维修河道设备和开拓[tuò]山场,为明年生产作准备。占全省木材生产任务一半的肇庆专区,在11月底完成了全年的木材生产计划和上调任务以后,已有二百二十四个公社和生产队同国家签订了明年木材生产收购合同,落实了任务。12月份以来,全专区已为明年砍下二十一万立方米木材,平均日产比11月份增长64%。粤北地区乐昌、始兴等县的林区公路和山场的木滑道、木轨车道也进行了一番平整维修,各林业公社还增加了一批斧头、锯子等砍伐工具。


第1版()
专栏:

放木  张一山作


第1版()
专栏:

日益增多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形成骨干
新型教师队伍成长壮大
全国各类学校教师共约三百万人,比十二年前增加两倍多。许多老教师进一步联系实际,联系群众,更好地发挥了学术专长;青年教师朝气勃勃,成为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力量
据新华社27日讯 在我国,一支以工人阶级知识分子为骨干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和日益壮大。这支拥有三百万人左右的新型的教师队伍,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建设人才和提高人民文化水平的光荣使命。
如果回顾一下解放初期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教师队伍的显著变化。1949年时,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只有九十三万二千多人。而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短短十二年间便增长了两倍多,其中高等学校教师增长了九倍多,中等学校的教师增长了三点四倍。这个期间,国家还培养了许多解放前完全空白或者基础很薄弱的新专业和尖端科学的教师,例如地质、矿业、航空、钢铁、水利、石油、化工、汽车拖拉机等新的专门学院的青年教师,都是解放以后在建立专业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此外,几年来在学校中还培养了一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课的教师。
经过各项民主改革运动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我国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绝大多数教师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著作。有不少历经几个时代、几种社会制度的老教师,选定了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光荣道路,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这些人中,有曾经是前清时代的秀才、我国的老教育家陈垣,他在八十岁高龄时入了党;还有不少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如机械工程学家刘仙洲,物理学家周培源,建筑学家梁思成,胸腔外科专家黄家驷等;还有不少是勤勤恳恳、忠心耿耿、数十年如一日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在高等学校中还有许多像语言学家黎锦熙、体育学家马约翰、水利工程专家陶葆楷等这样一些非党老教授,一直从事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专门人才而忘我地劳动着。解放以来,学有专长的老教师和后起的优秀青年教师一直被认为是国家的重要财富而受到尊重。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委员会中,教师代表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至于当选为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则为数更多。很多知名的学者还被选拔到学校的领导岗位上来。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学校里,就都有这样一些人担任正副校长的工作。很多学校还经常组织老教师参观、考察和出席国内外学术会议,推动他们进一步联系实际、联系群众,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因此,不少老教师解放以后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学术专长。
在高等学校的教师队伍中,一批又红又专的新生力量正在日益成长壮大。这些青年教师在政治上朝气勃勃,在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很多学校的新专业和专门化课程主要是靠他们建设起来的。北京大学理科八个系中,1958年以后新建的二十四个相当于专门组的学科,现在已初具规模,其中有二十一个学科全部是由青年教师建立的。1955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的青年讲师王楚为北京大学无线电学科的建设作出了贡献,他自己也在建设新学科的过程中,通过工厂实习、建设实验室和讲授专业基础课等实践活动逐渐成熟起来,业务水平迅速提高,现在担任着这个学校无线电电子学系副主任和无线电物理教研室副主任的工作。今年被提升为教授的复旦大学数学系微分方程教研室主任谷超豪,在著名学者苏步青的指导下学习研究微分几何和一般空间几何,以后又独立研究了微分方程、无限连续群等学科。十多年来,他陆续发表了三十多篇论文,引起国内外数学界的注意。像这样学有专长、在教学中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几年来各校都涌现了一批。清华大学今年在一百七十多名有成就的讲师中,提升了九十九人为副教授。北京大学今年提升的副教授有四十多人。
高等学校教师中有一部分来源于研究生。我国高等学校从1950年开始就培养研究生。1956年,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研究生即相当于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1947年在校研究生的十一点四倍。到1958年,我国毕业的研究生已经有一万多人。教育行政领导部门还有计划地组织优秀教师到师资条件较好的学校进修,或者选派他们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有关高等学校作研究生或进修。
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专业教师目前在我国有二百几十万人。在广大农村,还有一大批兼职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大跃进以来,各省、市、自治区都已形成了高等师范学院、师范专科、师范学校的师范教育网。这些师范院校正在源源不断地为中小学提供大量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新师资,对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起着积极作用。这些年来,各地对中小学教师的在职进修工作也十分重视。各省、市、自治区都建立了各级各类的中小学教师进修机构,大约有两万人从事这项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几十万教师从业余的进修机构中毕业,教学水平有了提高。


第1版()
专栏:

西藏第一所培养小学师资的园地
拉萨师范学校开学
新华社拉萨27日电 拉萨师范学校已经在23日开学。这是西藏第一所专门培养小学师资的学校。
拉萨师范学校现有学生二百八十多人,共有六个班,其中两个班的学生已在拉萨中学的师范班学习了一年,现在转入这所师范学校学习。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将主要分配到西藏各地的民办小学担任教员。
西藏的教育事业在最近三年中发展得非常迅速,全区现在已有四所中学和一所师范学校,民主改革以后由翻身藏族人民自己举办的小学,已增加到一千八百九十六所,入学儿童有五万八千多人,他们绝大多数是过去的农奴和奴隶的子女,党和人民政府正采取各种措施,支持这些民办小学正常发展。


第1版()
专栏:

通辽车站爱护货物四年如一日
平均每天承运三千吨左右的货物,都安全地送到货主手中
本报沈阳27日电 著名的全国铁路红旗单位、锦州铁路局通辽车站,坚持开展群众性的爱护货物运动,最近再一次受到领导机关的表扬。1958年以来,这个车站平均每天承运三千吨左右的货物,都作到了不破形,不变质,少消耗,安全地送到货主的手中。
通辽车站是内蒙古哲里木盟的交通中心,这里集散的粮食、牲畜、土特产、百货等货种经常达到一百二十多个。可是这个车站的货场却摆布得十分整齐。百货、食品、粮食、易燃品、易碎品等各种货物,都摆设在专用的位置上,并且严格按照规格码垛:袋装的货物,码得成列、成行、起脊,便于查数、搬运、防雨;草织品都放在货物边缘上,四四方方垛着,以免遭受火灾;锅盆碗瓶都一个套一个地摆着,或平稳地放着,以防碰坏压碎。
职工对货主的高度负责精神,是这个车站能够管好货物的主要原因。这里的装卸工人都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工作时随身带着锤子、钉子、针线、绳子,发现包装袋破了,当场缝上;包装箱坏了,当场钉上;蒲包松了,当场捆上;车皮漏了,当场堵上。仅今年十个多月,职工们就修补了一千五百多件包装品。有些不容易修补的包装品,就通知货主处理。装卸工人一直遵守着这样的信条:包装不牢固的货物决不装车。碰到刮风下雨的日子,职工们都是首先用篷布遮盖货物,不让它受潮变质,有的货主感动地说:雨,先淋在你们身上;风,先吹在你们脸上,我们的货物却安安全全。
装车卸车最易损耗货物,这个车站建立和健全了保护货物的规章制度,并且一丝不苟地贯彻执行。他们根据铁路特点,实行集中作业,装卸秩序井井有条。朱祥小组就是个例子,最近他们装卸的货物很杂,有粮食、百货、化工品,全组上工时,朱祥整好队就提醒大家检查锹[qiāo]、镐、针、线等工具是否备齐。他们走到货车跟前,朱祥按工人的固定分工,分配一部分人去检查车辆,上面要有容易挂破货物的钉子,就拔下来;有漏散装货物的窟窿就堵好,有沾染或腐蚀货物的东西,就扫出去。又分配一部分人检查作业环境。直到他认为确实消除了影响安全的因素,才开始作业。在装车的时候,他们都根据货物软、硬、大、小和形状,合理配装,既多载又安全。铁木包装的货物和粮食、矿物,都装在下部,易碎的陶瓷、玻璃等,就放在上边。卸车的时候,无论抬、推、拉、扛,都作到稳走轻放,直到卸完,点清数目,没有差错,才列队出场。到今年11月,这个小组已安全生产二千多天。
每天这里接发千百件货物、行李,车站设立了许多关口,不厌其烦地查件数、检斤两,发现缺少就索根求源,找到为止。最近有个妇女赵淑芳从黑龙江来内蒙古探亲,行李找不到了。行李员庞金锴问清这件行李的特征,便请示领导向赵淑芳经过的铁路沿线,发出电报、信件查询,但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还不见结果,车站就决定派庞金锴出去找。庞金锴不辞辛苦,到处寻找,在赵淑芳转车的齐齐哈尔车站,终于问到了线索,从失掉货签无法发送的货物中找到了赵淑芳的行李。这类事情的记录,车站存了厚厚一叠,其中有些东西,货主无法来取,他们都设法给货主寄去。
这个车站还和生产部门、短途运输部门、销售部门、收货部门紧密配合,作到货物不破损、不丢失、少消耗。他们每接到托运申请,凡是易损货,总要派人到货主仓库实地调查,看看用什么包装合适,用什么车子运好,用什么方法堆放、卸装,直到把这些事弄清楚才开始运。减少货物流转环节和压缩货物在货场堆放时间,是防止货物损失的重要措施。因此,这个车站特别注意和其他运输部门协作,统一调度指挥运输力量。人们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火车、汽车、胶轮车、手推车、骆驼队的运输活动,都衔接起来,在铁路、公路、马路和物资集散点之间接力运输。这种被称作“龙网化运输”的办法,不但提高了运输效率,而且使许多货物可以不落地,一直送到货主手中。
此外,从1958年以来,他们还成功地实行了“上门接货,送货到家”的办法,凡是有人提出托运申请,他们便派人派车,把货接运到火车站。凡是外地运到哲里木盟的货,他们都派人派车,送到接货单位。


第1版()
专栏:

向大海索取鲜美食物
南尖公社用人工养殖贝类
三年收获净肉一百多万斤
本报讯 据辽宁日报消息:辽宁省庄河南尖人民公社大圈水产捕捞养殖场,对滩涂[tú]天然生殖的贝类实行人工管理养护,有计划轮采,扩大了贝类水产品的捕获量。1959、1960两年年产贝类水产品(净肉)一百二十多万斤,相当于一万头肥猪出产的肉食品。今年虽然贝类海产品歉收,仍可收获数十万斤。
南尖人民公社南濒黄海,海岸线长达四十余华里,有可资利用的滩涂三万五千多亩,在这大片滩涂上出产海螺、蚬[xiǎn]子、蚶[hān]子、蛏[chēng]子和牡蛎[lì]等十余种贝类。成立人民公社前,沿海农民就在农闲时到滩涂采捕,但是,滥采滥捕的现象比较严重。成立人民公社后,把万余亩滩涂划为社营养殖区,设专人负责养殖管理。在春夏两季贝类繁殖发育期间,控制采捕,等到秋冬季节,再组织社员采捕,既增产了水产品,又保护了贝类资源。
滩涂上出产的贝类资源,经过人工养护,产量增加很快,1959年,养殖场牡蛎试验田亩产牡蛎(带壳)由过去的几千斤猛增到七万多斤,群众说:“荒滩真的变成了‘金银滩’了!”
滩涂贝类养殖是一项投资小、收益大的水产事业。这个水产捕捞养殖场八十名社员管养了上万亩滩涂,还经营六十多亩菜田。滩涂养殖不用大型的船只网具,技术简单,容易掌握,是沿海地区发展水产品的重要阵地。


第1版()
专栏:

金银滩
——访南尖公社大圈水产捕捞养殖场
李彦阁
我们到南尖公社大圈水产捕捞养殖场的时候,正赶上落潮,养殖场的社员们三三两两提筐携篓,带着工具去“赶海”。人们用“蛎钩子”从沙滩里挠出一堆堆的白蚬子和沙蚬,从岩礁上敲下牡蛎。有的毛蚶子,半张着壳,露出鲜红的贝肉,可以顺手拣起来。那密密层层的小海螺,叮在礁石上,用手往筐里搂就行了。仅仅一个多小时,个个社员都是筐平篓满。这样的“赶海”,在这个养殖场里是一日两潮。养殖工人早晚采捕两次,全部采捕作业时间不过四个小时,每人每天可收获一二百斤的贝类水产品。
“这样一亩滩涂的收益比几十亩好地出项还大。”县水产局隋同志告诉我,一九五九年搞了一块牡蛎试验田,亩产牡蛎头七万多斤,价值相当于亩产千斤水稻的稻田二十亩地的收益。这七万斤牡蛎头可折净肉约一万斤,相当于近百头猪所提供的肉食量。无怪人们夸耀他们经营的滩涂是“金银滩”了。
过去这儿贝类资源不怎么丰富。如今所以这样富庶,是大跃进的成果,是人民公社制度带来的好处。南尖人民公社沿海有三万五千多亩滩涂,天然生殖着各种贝类水产品。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把它充分利用起来。多少年来,滩涂上出产的贝类,一向是谁得便谁采捕。滥采滥捕的结果,使贝类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产量一年少于一年。人们也不是不知道应当把滩涂上的贝类资源管理起来,等长成了再采,产量就可以几十倍、上百倍的增长。可是,由于受个体小生产方式的限制,没有力量能够把分散的小生产者组织起来,经营成千上万亩的滩涂。合作化以后,因为社小、人力有限,海滩又不是一个社的,管理不了。渔民们搞滩涂贝类养殖的愿望,在人民公社成立后才得以实现。
成立人民公社短短三年,社员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往日的荒滩,经营成为“金银滩”了。经过人工养殖的贝类不论产量和品位都有明显的提高。过去亩产一千来斤,现在增到一两万斤。过去一人一天多者采二三十斤,少者十几斤,现在一人一天可采一二百斤。大圈水产养殖场总支副书记刘盛江同志说:“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贝类人工养殖是快速发展肉食品的一条投资少、收效快的道路。发展贝类养殖一不用船舶网具,二不用油脂、棉纱等渔需物资,只要有人力,就可以大大发展。”他还向我们描绘了这个场贝类养殖的前景。
看了沿海滩涂贝类养殖的收益,深深感到我国水产资源的丰富,海水养殖潜力之大,大自然这座宝库正待我们去开发。


第1版()
专栏:

福建长乐县海蚌养殖场工人把捕捞的海蚌在养殖场内进行人工养殖,发展海蚌生产   林云熙摄(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