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奋战惊涛骇浪 抢救阶级兄弟
金宝山 武钟琏
飞传险讯 黑夜出海
11月18日晚间八点多钟,上海海运局和平四十一号轮在塘沽港快要装完生铁的时候,船长徐文耀忽然接到一个电话:“……营口市航务局的两艘小船,航行途中不幸遇到风暴,情势万分危急。交通部转告天津港,通电各轮火速前往抢救……。”
原来,在两天前,营口航务局所属,营航二号拖轮拖着营航九号木拖轮和一一四号驳船,驰向大连,参加渔业生产。谁知刚到渤海湾洋面,突然遭到狂浪冲击,打断了缆绳。营航二号轮被风刮走,无力援救其它两艘小船。这两艘小船只能随浪漂流,船内二十二个船员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营口航务局党委得到消息,立时向各方面发出电报,全体负责同志分赴各地求援,交通部更是十分关怀,要求正在航行中的船舶及早抢救。和平四十一号徐船长接到电话,连声问道:“遇险小船的船位在哪里?”但是得到的回答却是:遇险小船没有航海仪器,没有电台联系,准确船位无法探知,遇险地段大概在长兴岛附近……。
本来,和平四十一号这个航次预定开往上海,争取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计划。现在,党支部立即作出决定:为了二十二个阶级兄弟的生命安全,轮船立即出港抢救!
几分钟内,支部的决定马上传达到每个船员。这时忽然来了大风警报,七级风浪出现了……“怎么办?”船员们都说:火烧眉毛,救人第一!“开!”船长刚发出开航命令,五十二个船员就像出山的猛虎一样,各自奔向工作岗位。
船轰隆轰隆地起锚,风在狂啸,浪一层高过一层,海上天空阴沉,乌云压住桅顶,现出快下雪的天色,就在这一片漆黑的夜晚,和平四十一号轮载着五十二颗火热的红心,像一支出弦的快箭,驰向茫茫的大海去,抢救阶级兄弟。
救人心切 四面出动
从塘沽到长兴岛,航程二百多海里。和平四十一号轮顶着风浪前进,每小时航速只有八海里。到第二天深夜,风浪越来越大,冲击着船身,不时激起腾天的浪峰,使航速又减低了一半。——航行的困难大大增加了。
经过二十八个小时的艰难远航,轮船驶到了渤海湾长兴岛附近。这时,气候条件更趋恶劣,东北风一阵紧似一阵,带来了倾盆大雨。风雨交加,白浪滔天,浪花雨点扑打在驾驶台的玻璃窗上,遮住了人们的视线。没办法,船长和值班驾驶员只好轮流观察雷达。可是浪比船高,萤光屏上所出现的尽是惊涛骇浪。大海茫茫,到哪里去找遇险的船只?有人急得直搓手,有人吃不下一口饭。党支部书记谢京亭心急如火,走上驾驶台对船长说:“在没有得到小船的消息之前,我们不能离开渤海洋面一步!找!擦亮我们的眼睛,尽量抓住每一个疑点!”话声传进船员耳朵,大家异口同声争着说:“对!找不到决不回上海!”
轮船向北开航,向旅顺小龙山海面前进。
11月20日,整整找了一天,连影子都没有看到。风,已经增大到八九级;浪,奔腾澎湃,在轮船前面筑起了一道又一道水墙。大海捞针,能找到吗?这时,电报像雪片飞来,一会儿上海海运局传来“加紧搜寻,注意安全”的声音,一会儿天津、大连港务监督室来电问讯,一会儿营口市委、营口航务局殷切传词。这些都增加了他们的决心和信心。几乎在同一个时刻,辽宁省、河北省、旅大市等地的有关部门也分别派出轮船,人民海军出动了军舰,出海搜索、营救。交通部和上海海运局还命令正在上海港的和平五十七号轮,就航程之便前往东北参加抢救。
夜深了,海上风力增强到十级。狂风加上暴雨,待命出动的飞机根本不能起飞,远处的轮船一时又赶不到现场。陆地上许许多多双眼睛,现在都注视着,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这些救助船舶和舰艇身上……。
临危不乱 坚持搏斗
在这个紧张的时刻,营航九号木拖轮上的十几个人又怎么样了呢?在与风浪长期搏斗以后,他们已经疲惫不堪。每个人的脸庞又黑又瘦,眼珠也凹了下去,浑身湿透,衣服上遍布盐迹。从11月17日开始,四个昼夜中,他们没有睡过一次觉,没有吃过一口饭,不停地与风浪作斗争。他们睁大着眼睛,注意着海面上每一丝亮光,多么希望能看到前来抢救的船舶啊!但是,尽管形势十分危急,他们坚信祖国一定不会忘记自己,广大的阶级兄弟一定不会忘记自己。对祖国和阶级兄弟的信赖,燃起了希望的火焰……船上的机器没安装好,船身的木板“咯咯咯”怪叫,一些有经验的老海员说:“船一哭,寿命不长了,大家要特别当心!”共产党员、正驾驶员临危不乱,继续鼓励大家:“兄弟们,人在船就在,我们一定要保全自己的生命,保护好国家的财产,同风浪斗争到底!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党一定会派人来救我们的,祖国的亲人一定会来拉我们一把的!”十五个人一条心,有的人堵船上的漏洞,有的人使劲扳舵,不让风浪将拖轮带到更远的地方。过了四个昼夜,船上的淡水不多了,只留下三四十斤。在海上,人离开了淡水,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船老大和正驾驶员一商量,很快对大家说:“爱惜每一滴淡水,熬一熬喉咙,任何人不要喝一口,等到有船来抢救,我们再分掉它。”人在紧张的时候,格外需要水,过了一个钟头又一个钟头,嘴唇干得裂开了血缝,喉咙里好像要喷出火来,尽管如此,谁也没有看一眼储存的淡水。他们以坚韧的毅力和风浪搏斗,满怀信心地等待着前来抢救的亲人……。
细心寻找 发现疑点
21日零点以后,气温下降到零度,十级狂风一阵紧似一阵,海浪像小山一样,一个接一个不断地压向船身。和平四十一号在剧烈的震荡中坚持前进。突然,浪翻过船上的驾驶台,击破了救生舢舨;一阵狂风过后,船摇晃得三分之一的船底见了天,甲板上根本不能站人。
严重考验的时刻到来了!
和平四十一号是一艘三千吨的船,摇晃最高安全系数是四十五度,目前已达到三十六度左右。按照抗风规定,遇上八级风暴就要避退,如今风力已经超过了这个规定,而小船,却依然无影无踪。怎么办?继续冒险搜索,还是急速离开险境?这个念头刚闪过,船长徐文耀擦了擦脸上的汗,马上想到:遇险的拖轮只有二十来尺长,又是木头做的,我们是三百多尺长的钢船,能丢开他们,光顾自己吗?不能!决不能离开此地!就在这个时候,在机舱间,在休息室里,船员们议论纷纷,这个说:“上!当海员不能计较风浪,何况我们肩负着抢救遇险弟兄的重担!”那个说:“如果找不到他们,往后安不下心来。”一些老海员议论得更热烈:“要是我们遇了险,不是同样盼望亲人来拉一把吗?我们已经坚持了三昼夜,半路上再跑回去,怎么向党交代!”
全船人的决心下定了,轮船冲破狂风巨浪,驶到了旅顺小龙山附近海面。驾驶台上,二副徐黑茆[máo]值班了。他贴近玻璃窗,举起望远镜,透过朦胧的海面,在浪丛中仔细搜索。忽然,在左角,一个只有指甲大的淡白色光点,在他眼前闪了一下。这个细心人马上转脸对船长说:“发现一个小小的疑点!”
“抓住不放,全速前进,向左靠拢!”三昼夜没睡觉的徐船长振作精神,连忙发出了命令,轮船又前进了四海里。正是深夜一点钟光景,遇险的营航九号拖轮上的十五个船员看见了大船的红色航灯。亲人啊,你到底来了!三十条臂膀不约而同向大船挥舞,十五条喉咙异口同声向大船欢呼。几个人七手八脚,拿柴板倒火油,燃起了求救的火焰。这边,和平四十一号驾驶台上的人看清楚了,一直屏[bǐng]息注视着前方的徐船长深深地透了一口气。
顺风送过来沙哑的声音:“是——营航——九号。”这声音,飞快地传进了和平四十一号轮船员的耳中。一刹那,人们好像见到了阔别十年的亲人,在一阵欢呼雀跃以后,一个个争先恐后,拥进二台间集合待命。二副聚精会神地利用雷达测定船位。“找到了!找到了!”电报员立刻通过电波,向首都,向营口、上海、天津、大连各港传送好消息……
怎样把拖轮上的十五个兄弟救上船来呢?新的难题又来了。夜里,海面上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外加风大浪急,暴雨倾盆,如果硬靠过去,对方是内河木拖船,肚里的机器还没安装好,怎么经得起冲击?党支部经过研究,认为营航九号已抛下海锚,暂时还能顶一顶,决定天亮后进行抢救。船长对着广播机说:“遇险的弟兄们,完全放心吧!有我们在,决不会让你们遭难的。”
21日下半夜,风暴没有减弱。顶风顶浪,船身受到的压力比较小,还能硬挺,现在围住小船绕圈子,碰到风从横里吹来,压力猛增,船身摇晃度竟达到四十度。沉甸甸的凳子翻了身,睡觉的人睡不稳,当班的人站不住,只能用手抓住钉牢的东西……
下班的时间到了,大副王清白、三副黄碧璋,还是不肯离开驾驶台,为的是协助了望,以免大船碰小船。掌舵的许洪根是个刚满师的青年水手。经过几昼夜的艰难行程,他口里直吐酸水,头昏脑胀,但他和其他水手一样,仍然坚持到底,没离开驾驶台一步。
战斗在底层锅炉间的生火工人,遇到了越来越大的困难。这里,煤屑翻飞,塞住了人们的鼻孔,迷住了人们的视线,一个浪头打过来,四十公斤的炉门“轰隆”一声,便关得紧腾腾,不让你加煤清炉。但是生火工人知道,风浪越大,越要烧足蒸汽,轮船才有气力战胜强大的冲力。于是,有人用力拉开炉门,有人抓紧时间送煤,每隔两三分钟就是一锹。拿煤的生火学徒钱荣宝胃病发作了,疼得头上冒出黄豆大的冷汗,工班长推他去躺一会,他昂起头说:“多一个人多一把力,这点毛病难不住我!”就这样,十二个生火的师徒轮流操作,将蒸汽压力由十五公斤半提高到十六公斤,给轮船打足了气。
电台在轮船最高处,摇晃得更厉害。在这里,台面上的东西全部大翻身,电报员只好跪在地上,一手抓牢桌子,一手抵住桌角抄写电报号码。从开航的第一天起,就没有人来接他们的班。他和见习生邵成均熬过了三昼夜,共收发电报九千七百多字,相等于平常半年的工作量。
在厨房间,风浪的威胁也不轻。轮船大摇大摆,不能烧饭做菜,老年厨司王财富急中生智,赶做甜面包。别小看了做面包,在大风大浪中,可真不容易。浪头一来,人就摔倒。但是不管怎样,面包还是烘出来了。当他捧着盆子,走在过道口时,不料浪花穿来,面包上泼满了海水。加油工吴文华走过来咬一口面包,咂咂嘴说:“好滋味,甜里夹咸,真有意思。”话声刚落,引起了一片欢笑的声音。在洋溢着阶级友情的气氛里,大伙儿忘记了疲劳,一边嚼面包,一面弄好救生圈,等待着东方吐白。
唱起凯歌 携手返航
抢救进入第四天。从上海赶来的和平五十七号轮也驶到了遇险小船身旁。
22日天刚麻花亮,风力减低到七八级,和平五十七号轮毫不怠慢,水手们来个远距离撇缆,不料一浪卷来,把缆绳激了回来。拖到十点钟光景,缆绳还没有搭上,而营航九号木拖轮随浪移动,离小龙山只有二海里了。徐船长急得对身旁的党支部书记说:“再不想法急救,小船漂进浅滩地带,大船过不去,只好眼看他们触礁沉没了……。”
“当机立断!小船不能在我们手里放过去,眼看他们遭难。”党支部书记作了个坚决的手势。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徐船长拎[līng]起直通电话,对机舱间轮机长说:“严格控制主机,说开就开,说停就停,免得一靠近小船绞进缆绳打坏小船。”转过身来,他又叫大副通知水手长接缆带船。舱面上不能走人,水手们就抓牢栏杆,顶住狂风,一步移一步,分两批走到船头船尾。十一点钟,和平四十一号轮乘风浪稍为减弱的间隙,眨眼功夫擦过了小船。几个水手飞快地递过去缆绳。“带好了!”所有的人欢呼起来。和平五十七号轮船员也飞过来狂喜地喊话:“遇险弟兄有救了!”营航九号的十五个船员激动得热泪满眶,高呼:“你们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我们永生永世记在心里。”
“不!我们是党派来的,党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顿时,在一片欢呼声中,电报员用手指连按电键,向祖国的心脏——北京,向四面八方发出了捷报。
返航途中,和平四十一号轮又收到了陆地上的电报:一一四号驳船上的八个弟兄,也给民主十号客轮救去了。这样,二十二个遇险弟兄全部得救了,大伙完全放心了。虽然,他们已经几天几夜没有睡觉,可是大家都精神抖擞,唱起凯歌,胜利地驶进了祖国的港口。
〔原载《解放日报》〕(附图片)
〔徐启雄插图〕


第6版()
专栏:

在大风浪面前
林碧
海上起了大风暴,两条拖轮遇险了。但是从它遇险的第一个时刻起,党就千方百计地组织援救。在大海上空,穿过风暴,无线电波频繁地接触,询问消息;在茫茫的海面上,三千吨的货轮“和平四十一号”不顾自身的危险,一面同风浪搏斗,一面冒险搜索,苦战四昼夜,终于救出了阶级弟兄。
“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党一定会派人来救我们的,祖国的亲人一定会来拉我们一把的!”这是遇险的“营航九号”上的声音。
“当海员不能计较风浪,何况我们肩负着抢救遇险弟兄的重担!”这是“和平四十一号”上的声音。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支援,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准则。一人有事,万方支援。“和平四十一号”和别的船冒险驰援,正是无产阶级的坚定气概和共产主义崇高风格的具体表现。这种坚定气概和崇高风格,在我们的国家里,已经成为千万人引为表率和引以为荣的榜样!
英雄的海员们不愧是党教导出来的战士,他们临危不乱,经受了严峻的考验。面对着凶恶的风浪,面对着海上的漫漫黑夜,他们坚持着艰苦的搏斗。他们一心要支援阶级弟兄,把自己的艰难、困苦和危险置诸脑后。“和平四十一号”的一位船员说:“如果找不到他们,往后安不下心来!”这是多么动人心弦的话。当远方的兄弟正在遭难的时候,当他们正被无情的风暴袭击、迫切需要支援的时候,真正有阶级感情的人,能够安得下心吗?这种时候,只有像“和平四十一号”那样,认清方向,坚持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奋勇前进,决不后退一步。为了阶级弟兄,为了共同的社会主义事业,为了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战士的神圣义务,应该把千钧重担毫不迟疑地放在自己的肩上。
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这一难忘的事件里受到教育,学习英雄们的崇高品质,战胜任何狂风暴雨和惊涛骇浪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