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小北河公社社员去年受灾今年丰收的体会
国家集体是靠山 爱国爱社多卖粮
去年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庄稼被冲毁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牲畜农具损失过半今年在国家支援下,发挥集体经济优越性,粮食总产比灾前最高一年增产一成多
新华社沈阳26日电 新华社记者高方报道:去年遭受特大水灾的辽宁省辽阳县小北河人民公社,在国家的支援下,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苦干一年,生产超过了灾前的最高水平。今年全社在耕地面积因水冲沙压而有所减少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仍比灾前产量最高的一年1958年增长11.6%,平均每亩产量达到四百零七斤。各生产大队除留够明年口粮、饲料、种籽和集体储备粮外,准备交售给国家的粮食比1958年增加三百二十万斤。
小北河公社处在太子河和浑河中间的冲积平原上,去年8月间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境内浑河、太子河堤防共决口五十四处,全社庄稼被冲毁95%以上,牲畜、农具损失过半。灾后,当地经历过多次洪水灾害的老人们纷纷议论:像这样大的洪水还从未见过,要使生产恢复到灾前那样,至少得三、五年。
可是刚过一年,记者在秋收时节访问这个公社的时候,就看到了人欢马腾的兴旺景象。站在太子河大堤眺望,特别惹人注目的是附近各生产队的打谷场,庄稼垛起来像起伏的小山峰,而通往田野的道路上,还不时出现满载大豆、玉米、高粱的大车,谷场上脱谷机和石?压场的声音响成一片。记者到相家坨、小北河、文台子、张家等生产大队访问时,看见社员们在灾后修建了许多新房,家里堆放着成袋成囤的刚从集体分来的口粮,许多社员的庭院里堆着正待下窖的萝卜、白菜,门前成垛的高粱秸、玉米秸显示过冬烧柴已经准备好了。社员们深为大灾之后出现的这种丰年盛景所激动,干起活来格外有劲。天刚亮,男女社员就分头去拉庄稼、打场和运送征购粮。为了多干活,许多下地剥玉米的女社员把午饭带到地里吃,吃完饭接着就干。装有电灯的生产队,晚上谷场上灯火盏盏,社员们有说有笑地在打夜场。
大灾之后头一年就获得这样好的光景,原因是很多的。社员们说,除了雨水比较调和以外,最重要的是在国家的援助下,发挥了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强大优越性。有了这样的靠山,大家能在重灾面前不动摇不退缩,看清美好前途,敢于和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困难作顽强的斗争。去年灾后,公社党委就根据上级的指示,号召全体党员团结和带动群众,展开生产救灾,重建家园。许多社员回顾了历史上受灾的情景,社员徐永清说:“1929年大水涝个溜光,我把地照拿给地主做抵押,想换点粮食,地主都不给,逼得我不得不东跑西颠,现在有了共产党,水未退就把粮食给送到家,咱们还有什么怕的!一定要好好大干一年,抗过困难!”社员们就这样经过回忆对比,普遍看清了有利形势,大大增强了战胜灾害的信心。今年备耕工作开始后,公社党委又广泛地宣传了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决议,更加激发了全体社员抗灾生产的积极性。由于正确地贯彻各项政策,社员的干劲越来越足,春耕大忙时期,全社每天实际出勤的人数,超过定工生产人员10%以上。
灾后生产中遇到的困难确实是不小的,首先是种子、农具和耕畜等生产资料缺乏。公社除请求国家拨给种子九十四万多斤外,还从友邻受灾较轻的公社串换购买了二十八万多斤粮食种子和二百多万棵红薯苗。春播工具不足,社办工厂就日夜加工制造,共修造各种工具七万四千多件,修好了大车一百四十多台。耕畜和动力不够,公社在国家和附近城市有关部门的支援下,新建了一座变电塔和一处农业拖拉机站,国家及时调来了九台拖拉机,社员们说这是春耕生产的“及时雨”,拖拉机一春共整地四万八千多亩。受灾较重的郭家生产大队,灾后耕畜奇缺,社员说如果不是来了拖拉机,就要有三千亩地种不上,有了拖拉机,不仅未荒一垅地,还全部做到适时播种。有了电力,各生产大队用公共积累添置了脱谷机,夏收和秋收普遍使用动力脱谷机后,不光克服了畜力不足的困难,还提高了脱谷效率。


第1版()
专栏:

日本赤旗报代表团离北京
新华社26日讯 《赤旗报》总编辑土岐强同志率领的日本《赤旗报》代表团,今天离开北京去中国南方访问。陪同前往的是《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王揖。到机场送行的有中共中央委员廖承志,《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副总编辑胡绩伟、安岗、陈浚,以及首都新闻界人士朱穆之、邓岗、金照、孙轶青、史迈、何光等。


第1版()
专栏:

请读老矿工耿同只的一席话
我爱煤矿 以矿为家
编者按:这里转载的11月20日山西日报登载的一篇消息,是山西省西山矿务局白家庄矿小南坑采煤工耿同只同志以煤为业、以矿为家事迹的自述。这一席话,道出了工人阶级一片赤心爱国家爱集体的高贵品质和国家主人翁的思想。
耿同只同志今年五十岁。在旧社会,他饱经苦难。他的父亲被地主打得半死,母亲被地主用狗活活咬死。十七岁,他讨饭到太原,下了煤窑;二十年间,他受资本家的残酷剥削,没吃过一顿饱饭,没穿过一件能遮羞的衣服。直到解放,他才见天日,成了国家的主人。他对煤矿的感情,是有根底的。
他说,解放前我恨煤矿,老板拿它来把咱折磨得不像人样。如今,我爱煤矿,煤矿成了咱工人自己的家。希望咱们工人扭成一股劲,大伙儿都当好管家人,战胜困难,鼓足干劲,把生产搞得更好。
本报讯 据山西日报消息:今年春天,太原市组织了一些老红军、老工人、老农民巡回到各厂矿演讲(人们简称为“三老演讲团”),耿同只同志是当时参加者之一。最近,山西日报记者听到一些工人谈起耿同只,称赞他不愧是工人阶级的老前辈,希望再请他谈谈心。记者转达了这个意见之后,耿同只同志答应了这一要求。下面就是山西日报记者整理出来的耿同只同志谈话记录的主要部分。
几十年来,我没有离开过矿上。今年春天,领导上叫我出去讲演,我人在外,心在矿,矿上的生产,我牵心挂肠。“三老演讲团”到了太原铁路局,同志们说我年纪大了,连铺带盖给了我几床棉被。我寻思,这不对呀,有火炉子嘛,还要这么多棉被干啥?一摸炉子,冰冰的,唉呀,我心里一惊,是不是咱的煤炭供应不上?我一夜翻来覆去睡不安稳,急着要回矿。回到矿上,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同志们,对大伙说:要是咱们的产量上不去,影响了兄弟厂的生产,这是个耻辱呀!
听我这么说,同志们使劲干开了。我呢,看着大伙那股劲,当然不能落后,恨不得一班多出它几百吨煤。只恨我这身子不作主,干了不久,我的老病——关节炎又复发了。领导上把我送进了疗养院。进了疗养院,吃得好,住得好,可我这心里就像猫抓一样,坐不是,睡不是。大夫护士们,天天给我打针吃药,问长问短,一直折腾了四十天,我天天闹情绪。后来,大夫见我决心要走,嘱咐说,走也行,你回去后得休养两个月,可不能急着上班。我满口答应。出了那疗养院的大门,我自言自语地笑着说:在这里由你们,出了这里要由我老耿!第二天,我就下了坑。领导问我为啥急着回来,我说:在坑下比在疗养院还得劲!
下了坑,我就像出远门的人回到了家,见啥,摸啥,心里很是高兴,队长同意了我的意见,还叫我上煤溜头。煤溜头是出煤的关键地方,这里搞不好,数量质量都没保证。从前,煤溜头是两个人干,这回我一上煤溜头就琢磨:要多出煤,得加强采煤工作面,能不能从煤溜头抽出一个人去呢?我试了试,觉得一个人满行,建议队长从这里抽一个人去加强采煤工作面,争取多出煤。队长说,年轻的后生还不行,你这么大的年纪就行?我说,队长,你出一百吨,我这里保证不能只送走九十九吨!队长同意了。兄弟班知道煤溜头一人能干的经验后,每班也都减少了一个人。一下子,全队的采煤工作面,便增加了三个劳力。
要想多出煤,光靠几个人不行,得大伙一齐使劲。我天天上班都要把同志们叫上。年轻人的睡性大,哪一天上班不去叫他们,我就不放心,怕他们睡过头,误了出勤。轮到我公休的时候,也要早一点起来把他们叫走了,自己才返回来再睡。
见了浪费的我要说,在我面前谁浪费也不行。坑木是咱生产上的主要材料,没有它,出不了煤。为了节省坑木,我和一些后生吵过不少嘴。就在最近,一个年轻的采煤工扛来根二米长的坑木,一看太长,他拿起锯子就要往短里锯。我上去一把抓住,对他说,把长的锯成短的,浪费了材料,到用长的时候没长的,还要影响生产。我这么一说,那后生红着个脸膛,返回去另外搬了一根短的来。周围的同志们说,老耿又给年轻人们上了一课。哪一天下班,我也要?喝上几个人,一路上往回拣废料。矿上的一草一木都来得不容易,白白把它扔了我心疼。
生产上出了问题有我一份责任,我要一心一意管到底。生产中间,溜子爱停。溜子一停,我更紧张,要急着跑去找毛病。个别后生见我这样,就劝说:老耿,这又不是你的责任,乘溜子停下你歇歇吧。我说:溜子停了没法出煤,咱们大家都有责任,走,一块儿修理去!今年4月,九尺煤的煤尘太大,影响了生产,二十几天就拉下了九百多吨的任务。按保安规程规定,应该安上水泵喷水,减少煤尘。我向队长反映,队长没法解决。最后一直找到矿务局,22日安上了水泵。安上水泵后,八九天时间,补起了九百多吨的亏空不算,还超额完成了任务。
生产上的问题我多向领导说,生活上的问题我少给领导讲,让领导腾出手来抓生产。有时候有的同志上班不带干粮,我就把干粮送给他们吃。有的同志缺棉坎肩,我叫老伴想办法。最近,我请了几天假,回家去合葬父母亲。领导上对我说,先别走,给你些补助。我一听,觉得不对,要不走又给送上门来了,赶快拔起脚走了。我要不这样,又要给领导上添麻烦。
最近,坑口主任找我谈话,说要给我找个轻便点的工作,叫我上坑去当检查员。一听这话,我冲口对主任说:甚时候我也不离开坑下,情愿在坑下挣两块,也不上坑去挣三块!主任见我不肯上坑,笑着同意了我的意见。我也笑着对主任说:你不叫我当检查员,我也是个检查员!
解放前,我恨煤矿,老板拿它来把咱折磨得不像人样,要吃没吃,要喝没喝。如今,我爱煤矿,煤矿成了咱工人自己的家,靠着它,要吃有吃,要穿有穿,抚儿养女,搞社会主义建设,那一样离得咱自己的煤矿。我希望咱们工人扭成一股劲,大伙儿都当好管家人,战胜困难,鼓足干劲,把生产搞得更好。“把长的锯成短的,浪费了材料,……”(附图片)
苗地(插图)


第1版()
专栏:

从多方面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武汉轻工业品增添花色品种
新华社武汉26日电 一种既耐热、又耐寒,从摄氏零下五度到零上四十度都不变质的雪花膏,最近在武汉油脂化学厂试制成功。
这种雪花膏是专为北方黑龙江省边远地区试制的。它是今年武汉市轻工业部门试制成功的许多种独特的新产品之一。
努力增加日用工业品的花色品种和数量,多方面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是武汉轻工业部门从1958年大跃进以来一直坚持的奋斗目标。以生产金鱼牌搪瓷制品著称的武汉搪瓷厂,今年头十个月生产的搪瓷面盆比1957年全年增长三倍以上;搪瓷制品的品种已经扩大到面盆、口杯、痰盂、茶桶、茶盘、菜盘、耐酸桶等各个方面。今年他们还生产了耐烧的搪瓷饭锅,坚固美观的搪瓷热水瓶壳。1958年以前武汉市还不能生产的缝纫机,现在也能成批生产。建国缝纫机厂大跃进以来已经生产出两千多部大桥牌缝纫机,还试制和生产了作纳鞋底、缝皮包用的鞋底机,以及织手套、织毛绒衣用的针织平机。这些产品绝大部分供应农村。
武汉市轻工业部门在过去的三年里,还生产了一些高级的或者缺门的产品。大公金笔厂生产的中号铱金笔,排水量、笔迹粗细、间歇书写等已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在最近一次全国自来水笔西南地区质量评比中,他们被评为生产高级铱金笔的优胜单位。华中玻璃厂成批生产玻璃器皿的历史只不过一年多,却已能生产玻璃制品五百多种。现在在这个厂的加工车间里,可以看到刻花工人捧着晶亮的玻璃花瓶、水杯或糖缸,在飞转着的砂轮上精雕细刻,他们不需任何图样,很快就可以在玻璃器皿上刻出梅兰菊竹和动物山水等各种图案。这个厂生产的刻花玻璃水杯、高级套料花瓶、高级玻璃茶盘、烟缸等,有不少已达到或接近全国先进水平。


第1版()
专栏:

玉门矿区天寒 采油工人心热
职工们为确保完成年度计划展开竞赛
山东各地煤矿加紧进行防寒防冻工作
新华社兰州26日电 在玉门油矿的各个采油工地上,已经开始冬季采油。为确保完成年度计划而展开的劳动竞赛,正在热烈进行着。
坚持政治挂帅,发扬艰苦奋斗作风,是玉门油矿职工这次竞赛的鲜明特点。9月份以后,玉门油矿地区已经下过三场雪,室外气温降到零度以下。但是,油矿的领导干部和工人们一起,在冷气逼人的辽阔采油区域里,一丝不苟地巡回检查油井的出油情况,劳动热情十分饱满。二油矿九号选油站的新工人比较多,操作不熟练,站长赵生荣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都和工人劳动在一起,逐井摸索出油规律,帮助工人解决问题。这个站的四十二井结腊严重,赵生荣和工人共同研究,采取了措施,使班产量提高70%以上。另外一口油井井位比较低,输油时因为回压影响产量,赵生荣就蹲在这口井上观察情况,找出合理控制套管气的办法,教给工人,使油井产量逐渐稳定。由于干部、工人共同努力,九号选油站的原油产量逐月上升,9月份比8月份提高6%,10月份又提前两天完成月度采油计划。
职工们团结互助,关心集体,互相创造着完成任务的有利条件。三油矿四号作业机和十七号作业机的工人,同在一个选油站上各自修理一口油井。遇到蒸汽不够用,“十七号”的工人宁愿自己暂时停工,主动让“四号”的工人先用蒸汽,并且派出工人去帮忙。“四号”的工人看到“十七号”工人修的油井油管上结腊多,难修理,也主动派人去帮助清腊。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前进,使先进的单位和个人巩固成绩,继续赶在前面;生产差一些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寻找原因,追赶先进,先进的队伍不断扩大。根据最近的竞赛评比,仅六个单位就涌现出采油先进集体七十多个,采油红旗手一百二十多名。
新华社济南26日电 山东省各地煤矿抓住封冻前的时机,加紧进行防寒防冻工程施工,检查安装各种取暖保温设备,为冬季安全生产创造条件。
各煤矿对今年的防寒防冻十分重视。他们根据几年来的经验,对所有走人的井口、井口走廊、人行道、梯子间、洗煤楼人行梯、地面管道、滑坡煤仓等处所,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发现问题就制订计划,按期加以解决。淄[zī]博、枣庄、肥城矿务局以及坊子煤矿和临沂专署煤炭局等单位,已将井口、洗煤厂等地面管道包扎起来。这些单位到11月20日,防寒防冻工程已完成80%以上。一部分洗煤厂采取地面撒煤渣等措施,防止洗煤楼人行梯冬季积水积雪发滑;滑坡煤仓和装车仓,也采取了保暖措施,避免冬季仓口冻结,保证煤炭正常装运。枣庄矿务局所属各煤矿,在加强防寒防冻工程施工的同时,还对冬季工人劳动保护用品和职工生活等有关工作进行安排。


第1版()
专栏:

宁夏文艺工作者
到山区牧区矿区演出
新华社银川二十六日电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工团、秦腔剧团、京剧团和银川市杂技艺术团的四百多名专业文艺工作者,十月中旬以来,纷纷到宁夏南部六盘山区、牧区和北部的一些煤矿区巡回演出。自治区文工团的音乐、舞蹈、话剧工作者不仅演出,而且搜集当地的民间歌曲、舞蹈、故事等,部分专业创作人员将以较长时间深入群众,搜集回族、汉族人民革命斗争事迹和新人新事,以便创作更多为本地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
参加巡回演出的文艺工作者,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交通不便等困难,将文艺“送上门去”。到南部六盘山区演出的六十名秦腔剧团的演员,没有车就步行,使一些山区和偏僻地区的农牧民也看到了戏。去矿区演出的京剧团,每天都有几百名职工欣赏他们的演出。不仅外地支援宁夏建设的人们争看京剧,本地职工欣赏京剧的人也越来越多。演员们受到很大鼓舞,表示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银川市杂技艺术团三十多名演员在盐池、灵武等地矿区、农场、公社巡回演出时,不到一个月就有一万九千六百多人次观看了他们演出的车技、盘子、中国古典戏法等节目。


第1版()
专栏:

舟山冬季带鱼汛开始
浙江上海福建江苏辽宁等省市渔船扬帆出海
冬汛前期风暴少,饵料鱼多,预示带鱼旺发
新华社杭州25日电 舟山渔场冬季带鱼汛开始了。参加冬汛生产的浙江、上海、福建、江苏和辽宁等省市的渔船,大多已扬帆出海,追捕带鱼。许多公社的渔船还边捕捞边把鱼出售给商业部门设在渔场的流动收购船。
今年冬汛开始时,由于天气暖,水温和盐度偏高,鱼发比去年稍迟,但是许多渔民认为今年冬汛前期风暴少,带鱼的饵[ěr]料七星鱼多,这是带鱼旺发的预兆。据舟山、温州等地渔船“小雪”前试捕情况看,带鱼已开始见苗,好的一网能捕到一百多斤。
舟山的冬季带鱼汛期较长,出海渔船和渔民较多,产量占舟山渔场全年总产量三分之一左右。为了多捕带鱼,今年沿海渔区许多人民公社在出海前就进行了各种准备。富有捕鱼经验的舟山群岛的渔民,由于准备工作做得好,出海捕带鱼的机帆船比去年增加了四十多艘,出海人数增加了10%左右。福建、上海、江苏等省市,今年来舟山渔场捕捞带鱼的渔船和渔民也比去年增加,其中福建、江苏两省出海的机帆船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多。
沿海渔区的工业、商业、气象和医疗等部门也都积极支援冬汛生产。水产供销部门组织了几百艘运销船在海上巡回收购鲜鱼。医疗队、电影队、剧团也先后到达渔港为渔民服务。


第1版()
专栏:小资料

冬季带鱼汛
每年“小雪”前后,一年一度大规模的冬季带鱼汛就在舟山渔场开始。为什么每年冬天固定在这个渔场捕带鱼呢?据渔民和水产技术人员说,带鱼是一种洄游性鱼类,它最喜欢生活在摄氏15度到17度的海水里。每年春天,它在浙江南部和福建一带深海中栖息、产卵。7、8月间,随着天气的转热,鱼群经过舟山群岛北上。“立冬”以后,西北风一起,水温下降,它又回头向南游。在“小雪”到“小寒”这段时间,带鱼正好到达舟山渔场,这就形成了冬季带鱼汛。小寒以后,水温继续下降,带鱼就经过舟山群岛到大陈、南麂[jǐ]岛去,渔民也就随着鱼群南下追捕。
在茫茫的大海里,带鱼究竟什么时候来,来了后又在哪一个海域,在哪一水层呢?长期以来,舟山渔场的渔民积累了很多找带鱼群的经验,例如带鱼旺发的地方水色是白迷迷的;带鱼的饵料——小鱼虾多的地方带鱼也多。特别是解放后渔民们组织起来了,不断交流捕捞经验,发挥了集体智慧,并实行了分散找鱼群、集中捕捞的办法,有效地提高了捕捞的效率。同时,党和政府又加强了水产科学技术工作,及时探索鱼群,通过电台等通讯设备报告鱼发情况,指导渔民到鱼发旺的地方捕捞。
带鱼喜微光,月夜也成群泛游。因此渔民有捕夜带鱼的习惯。鱼旺的时候,只要没有风,渔船就一直在海上日夜捕捞。(附图片)
冬季带鱼汛前夕 常文科摄
(原载浙江日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