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祝中朝经济文化合作进一步发展
中朝友好协会副会长 魏传统
中朝经济及文化合作协定签订已经八周年了。八年以来,这个协定促进了中朝经济文化合作和两国人民深厚的兄弟友谊。现在,我们以极其喜悦的心情展望着中朝两国经济及文化合作日益发展的光辉灿烂的前景。
中朝两国之间有着悠久的经济和文化联系。自从我们两国人民各自取得政权,建立了自己的新国家以后,这种联系就具有了新的性质和内容。在美帝国主义发动的侵朝战争中,两国人民对共同敌人所进行的英勇斗争,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这种合作关系。在朝鲜停战以后,1953年签订的中朝经济及文化合作协定进一步奠定了两国在经济和文化方面进行长期合作的基础。八年来,根据这个协定,两国相应的经济和文化部门签订了各种协定、协议和合同,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和往来,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两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共同繁荣和高涨。两国的贸易额在1958年比1954年增长了十倍,双方相互交换的货物品种也逐年增加。1958年9月两国又签订了1959年到1962年的长期贸易协定,进一步扩大了贸易关系。为了有效地利用鸭绿江的水力资源,我们两国的建筑工人正在为兴建云峰水力发电厂而进行着出色的充满友谊的劳动。两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有效合作,为两国科学技术的提高和繁荣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文化合作是我们两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行互助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从1955年起,中朝两国政府就逐年签订年度文化合作计划,为有计划的广泛的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八年来,两国的文化合作范围日益扩大和深入,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两国相互派遣了各种文化性质的代表团到对方进行参观访问;两国的艺术表演团体经常为对方国家的人民进行友好演出;两国的作家、美术家、新闻工作者和科学家等也不断进行相互的友好访问和交流经验。双方还派遣了教员、留学生和研究生到对方国家任教或学习。此外,双方还通过举办展览会、上演对方的戏剧和电影,翻译出版对方的书籍等方式广泛地介绍了对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情况。这种广泛的文化合作已经在我们两国的文化发展中结出了丰硕[shuò]的果实。朝鲜著名的古典戏剧《春香传》已成为我国越剧、评剧等许多剧团的保留剧目;朝鲜优秀的歌曲《春之歌》,《桔梗谣》等不仅已成为我国专业艺术团体经常演出的节目,而且在我国人民群众中广泛流行;充满革命的战斗精神的、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朝鲜电影也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朝鲜的文化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富有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我国人民通过他们的文化艺术形象地看到了英雄的朝鲜人民顽强抗敌的革命气概和跨上千里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英姿。这对高举三面红旗胜利前进的中国人民,应该说是一个有力的鼓舞和帮助。
中朝两国的经济和文化合作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八年前,当中朝经济及文化合作协定签订时,金日成首相曾经指出,这个协定“将更加巩固和发展朝中两国人民间传统的、牢不可破的友谊团结,扩大和加强两国间经济及文化方面的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两国人民生活上的切身利益,同时在保卫远东及世界和平事业中具有重大意义。”今天,当我们庆祝这个协定签订八周年时,我们十分高兴地看到,金日成首相的这些估价已经为我们两国经济和文化合作的发展所证实,而且必将为我们两国经济和文化合作愈来愈全面、愈来愈深入地发展所继续证实。
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在反抗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和美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在我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许多朝鲜革命志士曾经和我们一起共同斗争,给予我们慷慨的援助和巨大的支持。在朝鲜北部获得解放和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以后,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在新的基础之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50年美国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以后,中朝两国人民的优秀儿女,在朝鲜战场上并肩作战,用鲜血结成了战斗的友谊。中朝两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是最亲密的战友,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是相互支援、密切合作的最亲密的同志。今年7月间,金日成首相访问我国和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的签订,是中朝两国人民友好关系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我们中国人民一向十分感谢朝鲜人民在各方面所给予的兄弟般的援助和支持,十分珍视这种伟大的友谊和团结,并将永远为巩固和发展这种友谊和团结而作不懈的努力。
中国和朝鲜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成员。我们两国间的友谊团结和互助合作不仅符合我们两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同时也符合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人民的最高利益。这种友谊团结和互助合作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各国之间友好、平等、互助合作的新型的国际关系。朝鲜人民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东方前哨,为保卫亚洲和世界和平、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进行英勇的斗争,有力地维护了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从越南民主共和国到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安全。因此,在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侵略势力一手玩弄橄榄枝、一手疯狂备战的今天,努力加强中朝人民的友谊和团结,努力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友谊和团结,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中朝人民的友谊和团结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之上的,这种伟大的友谊和团结是任何力量也破坏不了的,它将像鸭绿江水一样永远川流不息。
祝中朝两国经济及文化合作日益发展和巩固!
祝中朝两国人民的牢不可破的友谊和团结万古长青!


第5版()
专栏:罗马尼亚通讯

多瑙河畔建钢城
本报记者 魏凌冰
近来,在罗马尼亚加拉茨附近的一块小平原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里工作的不再是农民,而是工人;这里生产的不再是粮食,而将是钢铁。罗马尼亚最大的钢铁工业中心——加拉茨钢铁联合企业就要在这块多瑙河畔的土地上建设起来。
在这块小平原上,小麦刚刚收完,就开来了掘土机、筑路机、载重卡车。成排的掘土机伸长着脖子,此起彼落;载重卡车摆成长蛇阵,在工地上??驶过。罗马尼亚六年计划(1960—1965年)中规定的这项大工程就这样开始了。第一批开工的建设项目是这个企业的铁工车间和铸造车间等。目前的主要工作是打地基。
远在这个钢铁联合企业还没有确定开工日期以前,就有许多申请书从全国各个角落纷纷投向加拉茨。写这些申请书的人有洪尼多阿拉的钢铁工人,有摩尔多瓦的农民,也有正在学习的学生。他们的要求都是相同的:请答应我吧,我想做加拉茨钢铁联合企业的一个建设者!
现在,已有成千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为未来的钢铁工业中心进行着忘我劳动。二十一岁的掘土机手达尼埃尔就是其中的一个。别看他年纪小,“列宁”水电站的建设有他一份功劳。他的母亲曾劝他继续读书,不要去建设水电站。他的回答很干脆:“工地也是学校!”今天,达尼埃尔的愿望是:“我首先建设这个企业,然后学点别的技术,就在这里工作一辈子。”
加拉茨钢铁联合企业的设计产钢能力是每年四百万吨,比罗马尼亚1960年的全国钢产量还多一倍以上。到1965年这个钢铁企业部分投入生产时,罗马尼亚的钢产量将达到三百三十万吨,也就是比1938年的钢产量(解放前的最高年产量)还高十倍多。到1970年,由于加拉茨钢铁联合企业全部投入生产,罗马尼亚将生产七百五十万吨钢,按人口平均计算,每人约合三百六十公斤,而在1938年每人只合十八点二公斤。
加拉茨钢铁联合企业的建设者们一想到上面这些数字,就感到特别兴奋;不论是喀[kā]尔巴阡山的寒风,还是工地上的灰尘,他们都毫不介意。为了把工厂早日建成,他们开展了热烈的劳动竞赛。
掘土机工作队的工长哈尼阿说:“自从我们开展了劳动竞赛,每个人就像长了翅膀一样!”的确,他们的工作进展得很快。掘土机手塞卡勒每天能挖四百五十到五百土方,超过工作定额一倍完成任务。不能不提一提另一个掘土机手勃莱舒,他立志要赶过一级劳动勋章获得者阿福代茨。他的愿望很快就实现了,他现在已比阿福代茨多挖了二千多土方。到9月底为止,掘土机手们已经挖了十六万土方。
运土的司机们也干得很出色。阿道尔夫领导的工作队曾转战过好几个建设工地,现在这个工作队的八个伙伴又一同来到新的工地。他们开着载重八吨的大卡车,工作得又快又好。
建筑工人们正开始为加拉茨钢铁联合企业的职工修建包括三万套房间的住宅区,还将修建许多商店、学校、电影院、剧院和运动场。十年后,随着这个钢铁企业的发展,加拉茨市的人口将增加十万人,成为拥有二十万人口的大城市。(附图片)
加拉茨钢铁联合企业工地 罗马尼亚通讯社稿


第5版()
专栏:新闻解说

阿根廷工人运动的新高涨
卢祖品
阿根廷全国二十五万铁路工人,为了反对政府关闭八所铁路工场、拆除一些铁路线,以及反对政府根据同世界银行签订的计划所采取的其它一些措施,从10月30日开始,举行了不定期总罢工。11月7日,阿根廷总工会又发动了一次有四百万工人参加的为期三天的全国总罢工,作为对铁路工人斗争的支持。三天总罢工虽已宣告结束,但铁路工人的罢工斗争还在继续进行。
最近的罢工事件,是阿根廷工人阶级保卫民族利益、反对帝国主义经济渗[shèn]入、保卫生活权利的斗争的新高潮。
铁路工人所坚决反对的拆除铁路四千公里、封闭八所铁路工场、裁减铁路员工七万五千人以及把餐车和其他服务性事业交给私人经营等措施,是美国垄断资本通过世界银行作为贷款条件同阿根廷政府商定的协议。按照这一协议,阿根廷还决定把国家运输公司所属的汽车全部交给私人经营。
美国垄断集团迫使阿根廷政府实行上述措施,目的是为了推动美国所控制的汽车工业和其他如橡胶、轮胎等有关企业的发展,同时为国际石油垄断组织所控制的石油工业扩大在阿根廷国内的市场。
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石油垄断组织,1958年以来,已经在阿根廷攫[jué]取了七百万公顷以上的石油租让地,目前还力图染指阿根廷国营矿藏管理局的一些附属企业。根据阿根廷经济部的统计,从1958年到1961年5月底,外国垄断资本
(主要是美国资本)总共向阿根廷投资三亿二千三百二十九万九千多美元,其中集中在化学工业、汽车工业和石油提炼工业的资金共计二亿一千七百四十万美元。按照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计划,到1964年,将在阿根廷装配各种汽车五万辆。
与此同时,世界银行还同阿根廷政府商定了扩建公路网的贷款计划,打算把美国准备投资一亿六千万美元在阿根廷建造的四十个飞机场联接起来。阿根廷《方针》周刊指出,这一修建飞机场和扩大公路网的计划同时也是美国五角大楼企图控制南美的整个战略部署的一部分。因此阿根廷工人的斗争有着鲜明的反美爱国性质。
阿根廷政府近年来逐步屈从华尔街,执行美国控制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加给阿根廷的所谓“稳定经济计划”。这个计划,是美国对拉丁美洲进行掠夺和扩张的形式之一。阿根廷政府为了取得这个组织和美国银行的三亿二千九百万美元的贷款,在1958年年底接受这个组织提出的奴役性条件。这些条件是:废除外汇的自由兑换率,大量裁减员工,冻结工资,限制罢工权利,取消对美国商品进口的限制并停止对国营企业的补贴,为美国投资大开方便之门,等等。从1959年初实行“稳定经济计划”以来,阿根廷经济情况日益恶化,这表现在工业生产停滞[zhì],工业就业人数不断减少,农业减产,对外贸易赤字增加和生活费用直线上涨。
据官方统计,执行了“稳定经济计划”之后,生活费用共上涨了180%,工资的购买力仅在1960年就下降了20%。加上政府根据“稳定经济计划”采取的解雇职工、冻结工资、对国营企业停止补贴以至把若干国营企业转交私人经营等措施,使失业人数增加,给劳动人民带来极其严重的恶果。
阿根廷的工人运动高涨,表明了阿根廷工人反对大资本家和反动派进攻而斗争的决心。这种斗争越来越采取总同盟罢工的形式,并且把经济斗争同政治斗争紧密地结合起来。例如,5月15日二十五万铁路工人举行的总罢工,不仅要求增加工资和改善其他方面的待遇,而且是为了反对取消铁路国有化的阴谋。7月18日四百万工人参加的总同盟罢工,更提出了鲜明的经济和政治口号。
阿根廷工人运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参加的行业越来越广泛,斗争越来越频繁。从今年4月开始,码头工人、运输工人、铁路工人和海员工人先后举行罢工。7月10日,全国农业工人举行了四十八小时总罢工。7月18日阿根廷总工会发动的有四百万工人参加的全国总罢工,把今年的罢工运动推向第一个高潮。之后,从8月21日二十五万铁路工人四十八小时的总罢工起,到10月6日阿根廷总工会发动的有四百万人参加的第二次全国总罢工,成为1961年阿根廷工人罢工斗争的第二个高潮。铁路工人在10月26日举行了总罢工之后,同月30日又开始不定期总罢工。11月7日至9日又有四百万工人参加的全国总罢工,则把今年的工人运动推向第三个高潮。
阿根廷工人运动的团结,也在斗争中不断加强。尽管阿根廷政府曾授权一个由庇隆主义党人和社会民主党人组成的所谓“二十人委员会”来接管阿根廷总工会,要求“总工会成为适应于政府经济计划的一个附庸,使工人们不阻碍政府经济计划的实施”,以此来分裂工人运动,但是这并不能阻挡工人团结斗争的加强。阿根廷进步的工会组织——“工会团结合作运动”,在3月25、26两天召开了有一百九十四个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工会联合组织以及一百八十五个企业工会委员会的五百五十名代表参加的
“工人阶级团结全国大会”,并通过了“工人阶级统一斗争”的十五点纲领。纲领中包括提高工资,反对超级剥削,要求释放被捕的工人和政治犯,停止实施戒严令,废除对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禁令,停止干涉工会、解雇工人,进行土地改革,等等。这个统一斗争纲领,对阿根廷工人运动的团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阿根廷工人阶级捍卫生活权利、保卫民族利益的斗争,同广泛民主阶层的爱国斗争融汇在一起,使弗朗迪西政府不能不采取一些缓和民愤的措施。在对外关系方面,比较突出的事件是,弗朗迪西政府继公开表示不考虑与古巴断绝关系之后,在3月初又建议
“调解”古巴同美国的纠纷。外交部在一项公报中声明,阿根廷忠实于“西方和美洲”的立场,同时,它要在“干涉古巴内政方面保持谨慎”。这就加深了最反动的势力与弗朗迪西政府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极端反动的前阿根廷陆军总司令蒙特罗和忠实于美国利益的前经济部长阿耳索加赖的辞职。这两个事件,又进而加深了阿根廷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大大有利于阿根廷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10月30日开始的铁路工人不定期总罢工及其所引起的全国工人总罢工,标志着阿根廷工人运动发展走向了新的阶段。这次规模巨大的罢工,像以往的罢工一样,斗争矛头直接指向美国垄断资本对阿根廷的残酷剥削和掠[lüè]夺,特别是反对弗朗迪西政府违反民族利益的经济政策,因而引起弗朗迪西政府的极度恐慌。
11月4日,当铁路工人罢工进入第六天的时候,阿根廷政府宣布国家处于“严重的紧急状态”,把铁路和其他运输业置于警察局长和海军将领的控制之下;并且下令“征用”工人,以暴力手段强使罢工的铁路工人复工。同时竭力进行镇压,大规模逮捕铁路工人和共产党人,弹压各地声援罢工而举行游行示威和集会的群众。弗朗迪西政府的这些做法,激起了阿根廷人民和工人群众更大的愤慨,从而促使他们更坚决地进行斗争。在人民的压力下,16日,阿根廷政府终于无可奈何地撤销了关于“征用”铁路工人的命令。
现在,正如阿根廷共产党最近发表的声明所指出的那样,阿根廷“最反动的分子企图利用目前的严重局势发动政变,以便公开地进行独裁统治”。阿根廷全体劳动人民和工人阶级正在加强斗争,百倍警惕地准备粉碎美帝国主义和其他代理人的阴谋。


第5版()
专栏:随笔

如此“和平队”
李代
美国“和平队”刚刚出笼,在亚非各国中已经臭名远扬地被称为“渗透队”、“间谍队”、“新殖民主义的特务”。美国“和平队”队长施里弗企图把亚非人民对“和平队”的揭露说成是“共产党宣传人员”或者“消息闭塞的民族主义者”的“攻击”。但是美国统治集团自己提供的材料就驳斥了施里弗的谰[lán]言。
今年3月间,为了讨论
“和平队”计划,一批美国政府官员、大学校长等等举行了一次专门会议。据《华盛顿邮报》和《时代先驱报》报道,这次会议得出结论,“和平队”的成员必须具备以下的五种品质:一、受过技术训练;二、有传教士的虔[qián]诚;三、善于适应别国的文化;四、对政治生活感兴趣;五、具有组织才能。
可是,这并不是什么新的结论。1960年美国出版的《海外的美国人》这本书早就提出了在海外“服务”的美国人获得成功的五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决定性的要素”:一、了解和同情当地文化的能力;二、技术才能;三、对使命的信念;四、政治感;五、组织能力。这个并非偶然的巧合,提供了一把钥匙来了解“和平队”的真相。
《海外的美国人》不是一本普通的作品。从1956年起,美国政府派遣了一个由各种专家组成的小组,在从事“海外工作”的美国人中进行了历时四年的调查,才写出了这样一个总结报告。它的主要执笔人克利夫兰,现任美国国务院的助理国务卿。
按照《海外的美国人》的解释,所谓“了解和同情当地文化的能力”,就是美国特务应当适应当地的生活水平,特别要习惯于吃当地的食物,还必须学会当地的语言,以便与下层人民交往。因为在二十世纪的“行动外交”中,一个东方社会里的受过西方教育的阶层,不是“一个美国大使馆的官员取得全部情报的一个合适的来源”。所谓“技术才能”,是一个美国特务能够在国外站住脚和展开活动的重要条件。没有这项条件,“在一项海外工作上成功的机会是极小的”。
所谓“对使命的信念”,就是“对于国外工作的目的有健全的认识”等等。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呢?书中在所谓“政治感”一项中说,一切在国外工作的美国人,不管他是士兵、教员、商人或者牧师,都是“不容选择地卷入于他们在那里工作的外国的政治之中的”。如果一个美国人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政治人物”,并具有分析身居其中的“政权结构”的能力,能够意识到他“每天在工作和娱乐中的行为的政治后果”,那末他起的作用就会有所增加。
这个调查报告认为极重要而现在在海外的美国特务最欠缺的一条是“组织能力”。它认为,所谓“组织能力”是一种能在东道国的社会政治结构内使计划“制度化”的才能,使得它能“不单靠某一个人物而存在下去”。具体说来,这就是要有“某种官僚式的容忍、高度的自制力和在一个大组织内进行活动时一种能够辨别哪些手法是支持你的、哪些手法是反对你的经验”。
从《海外的美国人》所提供的线索,可以看出,美国“和平队”计划并不是肯尼迪的独创,而是美国侵略集团对于海外特务间谍工作进行了长期检查而制定的新计划。人们记得,早在1957年,美国很多资产阶级报刊曾经批评中央情报局忽视在国外人民中间进行特务工作。1958年出版的小说《不体面的美国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成了轰动美国的畅销书。这本由有经验的美国特务写成的小说,实际上提出了改进美国海外特务工作的许多项建议,其中之一就是建议建立一支“人数不多、受过良好训练、经过严格选拔、热爱劳动和忠于自己事业的职业家的队伍”。事实证明,这本书中的许多建议,在肯尼迪的“和平队”计划中都得到了反映。
肯尼迪是在国际局势的发展、国际舞台上力量对比的变化十分不利于帝国主义的形势下上台的。为了扭转这种形势,肯尼迪政府把很大一部分注意力放在镇压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上,以保持自己的军事基地,和作为殖民主义帝国必不可少的原料来源地和销售市场,同时乘机排挤和夺取老殖民主义的地盘。肯尼迪的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两面策略,在这里就表现为一手是“有限战争”、“灌木林火式的战争”、“游击战争”,一手是“和平队”、“攀亲戚运动”、“人民对人民计划”等等。他企图在“为了世界和平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为别国人民的福利作出贡献”等等招牌的掩护下,把自己的特务人员打进亚非国家去从事反革命输出和颠覆活动。
但是,亚非各国人民对于美国“和平队”的真正目的,已经越来越看得清楚。不管肯尼迪政府玩弄什么样的新花招,都不可能阻挡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而只能更加充分地暴露美帝国主义的丑恶面目和美国对于不发达国家的殖民政策的本质。(附图片)
肯尼迪:祝你成功! 苗 地


第5版()
专栏:

在假面具被撕下以后
苏联 巴尔金 马尔林
一位到苏联来旅行的美国公民(他要求不公开他的姓名),来到苏联新闻社。他说,在他从美国动身以前不久,人们要他熟悉一些文件。这些文件实际上是有关进行反苏宣传和在苏联收集秘密情报的指示。他决定不执行他所接受的命令,并且把一切都讲了出来。
摆在我们眼前的是1960年4月1日美国新闻署出版的指示性的小册子,封面上盖着“不得外传”的印记。它的标题是:《同苏联人交往时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须知》。小册子撰写者的意图显然是把它作为一部指南,提供如何成功地按照美国宣传的要求对苏联人进行思想改造的秘诀。小册子的主要材料是由前莫斯科美国展览会的七十五名讲解员提供的。
第二份文件盖有“密件”的印记。它的标题是:《宣传员手册绪论》。这份文件详尽地收集了所谓“反苏宣传实践”的经验,自命为对苏联进行思想颠覆活动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它是专为被挑选出来的人、旅行社的负责人、陪同旅行团体到苏联各地旅行的人员所准备的。
小册子《须知》的主要题材是美国讲解员在企图进行反苏宣传时所遭遇的重大困难。在苏联人对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态度这个问题上,小册子编撰者指出苏联人对自己祖国在战时的功勋感到骄傲。小册子的编撰者还直接、间接地承认,所有的苏联人一无例外,都为自己国家的工业的蓬勃发展,尖端科学、自然科学、教育、医疗卫生、文学艺术的成就而自豪。
小册子也指出苏联人的自尊心和对所谓“外国人方面的批评”的严正拒绝。小册子举例说明与美国宣传员谈话的苏联人,如何严正反驳把苏联过去或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缺点归咎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企图。
小册子用相当大的篇幅来描绘当苏联人向美国宣传员提出与“美国实际情况”有关的一些问题时,美国宣传员如何被迫采取守势。失业、黑人这一些对美国说来十分尖锐的问题,往往使美国宣传员窘[jiǒng]迫不堪。
看来,美帝国主义派到苏联来的使者的经验并没有给反苏冒险事业带来什么好处。不过,他们的明显的失败,决不应该使苏联公众对类似《宣传员手册绪论》这种文件所充分暴露的犯罪活动等闲视之。
这份文件以美国宣传对待事实所持有的典型狂妄和厚颜无耻的态度,断言苏联人民似乎没有机会知道国外——尤其是美国所发生的事情。文件同时以那些自封为“统治种族”代表与次等人打交道时所持有的装腔作势、妄自尊大的态度说,掌握了俄语的美国人,“能对成百个苏联人起作用,把自由的情报供给他们,唤起他们头脑里新的思想方法”。
《宣传员手册绪论》第一章的题目是《技术》。它提出关于被称为“特派员”的宣传员应该如何露面、如何打扮的建议。它指出,宣传员必须是“美国式”的打扮,这是在苏联公众里取得成功的“保证”。
《绪论》接着指出“特派员”应如何“同群众交往”。我们不妨在这里举一些最为典型的例子:
“为了吸引群众,可以采取从演唱流行歌曲直到展示引人的打火机、波拉罗伊德牌自动摄影机或任何西方世界的小玩意儿种种狡猾的手段。只要特派员迅速使人了解他是一个懂得俄语或苏联其他任何一种语言的美国人,他就能够吸引一大批群众”。
很难说,以为苏联人可以醉心于
“引人的打火机”的老爷式的轻视态度,和认为“漂亮的美国式仪表”可以引起兴趣的那种愚蠢的狂妄,有什么上下高低。
《手册》详尽地指示“特派员”如何逃避苏联海关检查、把反苏出版物偷运进苏联,如何散发这些宣传品。如果利用这种方法运入的货品还不够用,“特派员”可以到美国大使馆去,从那里领取《美国》杂志和袖珍书籍以便散发。
这样,照文件看来,美国大使馆也参加了这种不名誉的活动。《手册》还奉劝“特派员”不要吝惜“纪念品”。如果人们考虑到所谓“纪念品”就是犯罪分子、腐蚀分子用来进行投机活动的商品,美国生活方式所企图吸引的是些什么人就完全暴露出来了。
《手册》中题为《目标》的第二章宣称,反苏宣传的主要目标是破坏共产党的威信和影响,离间党与苏联人民的关系。
自从苏维埃政权成立以来,我们国家和制度的敌人就一直企图煽动苏联人民反对共产党。他们一无例外地遭受了失败。美国新闻署负责人传授给他们的“特派员”的一些方法,也不是什么新的东西。这些改头换面,“适应”当代条件的“论证”,早已由俄国的反革命分子、托洛茨基分子和形形色色的修正主义者毫无成效地利用过。
这些“论证”都是极为可耻的。例如:说什么社会主义制度是“硬加”在完成了十月革命而且保卫了十月革命成果的苏联人民头上的,说什么苏联人缺乏“自由”,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创造精神”受了桎梏,还举出了一些“例证”,说什么“大剧院精湛[zhàn]无比的芭蕾舞剧,没有充分表现创造才能,因为党轻视新事物,党反对爵士音乐、反对美国音乐、黑人音乐,因为党害怕苏联人民自我表现自由带来的后果”。
这类话真是漫天大谎。
《手册》断言,虽然苏联红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不过,在军事方面无能的“党代表”经常妨害着苏联武装力量的发展。
这真是旧调重弹。革命的敌人——托洛茨基分子也曾经攻击党在军队中的地位、企图否认党的重要性。可是,这种说法能够改变下列事实吗——抚育苏联军队的正是党和列宁,在与反革命及干涉者进行斗争的时期和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正是党鼓舞了、领导了苏联的战士。
《手册绪论》的最后一章有这样的一些话:
“留心听取你的听众所讲的话。他们的说法不仅反映苏联的观点,并且也包含有对美国情报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消息。事实上,可以利用政治鼓动来创造有利于收集必要情报的环境,在某种情况下,交谈可以保障一种有助于调查和情报业务训练的气氛”。
这样,我们终于接触到美国新闻署的“特派员”的主要任务了。归根到底,这些文件原本是为了这个主要任务而编撰的。美国新闻署“特派员”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必要情报”,进行“情报业务训练”,已经是明显不过的事情了。美国新闻署文件所暴露的一切,就是令人信服的自我揭露。
(乐山摘译自11月12日
苏联《消息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