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翻译鲁迅的诗
郭沫若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
鲁迅这首诗,是在他去世前不久,写赠给一位日本的社会评论家新居格的。新居访问中国,在上海拜访了鲁迅,鲁迅写了这首诗赠他。赠诗的用意是这样:当时中国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之下,民不聊生,在苦难中正在酝酿[yùn-niàng]着解放运动;希望来访的客人不要以为“无声的中国”真正没有声音。
今年国庆后不久,毛主席接见了以黑田寿男为首的日本朋友们,把亲笔写的鲁迅这首诗赠送了他们。主席还说:“这诗不大好懂,不妨找郭沫若翻译一下。”我因此曾经把它翻成了日本文,同时也翻成了口语。现在我把我的口语译文写在下边。到处的田园都荒芜了,普天下的人都面黄肌瘦。应该呼天撞地、号啕痛哭,但是,谁个敢咳一声??失望的情绪到了极点,怨气充满了整个宇宙。谁说这真是万籁无声呢?听!有雷霆的声音怒吼!
主席写赠这首诗的用意,和鲁迅当年的用意大有不同。虽然同是一首诗,同是送给日本朋友的,而用意的不同却显示了二十几年来的天变地异。主席的用意是:日本人民在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垄断资本主义勾结的情形之下受着苦难,举行了轰轰烈烈的反对“日美安全条约”全国性的统一行动。即使运动有时在低潮时期,但要求独立自由、和平、民主的日本人民是在酝酿着更惊人的霹雳。
我体会主席的用意,在进行了翻译之外,还用鲁迅的原韵做了一首诗来送给以黑田寿男为首的那一批日本朋友。黑田是我的先后同学,他也是日本冈山第六高等学校毕业的,但比我要晚几年。我的和诗是这样:
迢迢一水望蓬莱,聋者无闻剧可哀。
修竹满园春笋动,扫除迷雾唤风雷。
最近在11月1日的《人民日报》第六版上读到沈尹默的《也谈毛主席书赠日本朋友的鲁迅诗》。我很高兴,尹默的见解和我完全是一致的。如果再要加一点注释上的补充,那就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句。据我看来,这一句是从庄子的“渊默而雷声”(《在宥篇》)和“听乎无声”
(《天地篇》)等语蜕[tuì]变出来的。诚如尹默所说“鲁迅是精熟古典文学的”,而且他对于庄子很熟。但在这里却起了质的变化,即是由庄子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变成了鲁迅的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这真可以说是化腐朽而为神奇了。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三日于杭州


第6版()
专栏:

传记文学的发展
辛亥革命文谈之五
阿英
在辛亥革命的文艺斗争中,还非常突出的运用了“人物传记”的表现形式,通过人物的介绍与论评,获得了很大的宣传效果。我们不能忽视当时文史工作者在这一方面投入的巨大劳动。用历史教育了人民,宣传了革命。
当时的作家们,在各种“白话报”上,编写的白话传记有:《黄帝传》、《孔子传》、《中国革命家陈涉传》、《中国排外大英雄郑成功传》等,用浅近文言写的《中国大侠张子房传》、《为种流血文天祥传》、《木兰传》等等,都是宣传民族革命、爱国主义和武装起义的。
很多文言传记,是采用“史传”的传统形式。取材最多的,是明末清初和宋元之际的一些史实。因为这两个时期的人物和事件,是能更密切的和革命运动联系起来。黄节的《黄史列传》,全稿就有一百八十篇之多。发表在《国粹学报》上的,就有郑思肖、谢翱[áo]、张煌言、廖燕、邝[kuàng]露、陈子壮等不下二十篇。陈去病《明遗民录》,发表的也有刘继庄、颜习斋、申凫[fú]盟等约三十篇。予向《遗民传》,写了梅花古衲[nà](即画家渐江)等。章太炎、田北湖等也都有所作。这还只是就登载最多的一个刊物说。这些传记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分别的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鞭挞清统治者,宣传革命。
妇女刊物上也发表了不少传记,如《女子世界》,就刊有潘小璜《中国女剑侠红线聂隐娘传》、亚庐《女雄谈屑》、大我《女魂》等篇。咀[jǔ]雪庐主人更写了专册《祖国女界伟人传》(1906),使“知祖国女界素多伟人”,不必只“醉心苏菲(亚),稽[qǐ]首罗兰(夫人)”。后来他还续编了《祖国女界文豪谱》(1909),书前有插图三十六幅。
又出版了一些单行册子。如《郑成功传》、《台湾开创郑成功》,是属于历史范围的。如《邹容》、《沈荩[jìn]》、《吴樾[yuè]》、《秋瑾》、《徐锡麟》、《孙逸仙》,是属于当时革命范围的。如《西太后》、《清秘史》等,目的却在于揭露清统治者的丑恶。
还有些关于民族历史的专著,如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陶成章《中国民族权力消长史》、陈春生《满清二百年来失地记》、恨海《亡国惨记》等。采取笔记、随笔形式述录的,如《澄心楼史界拾遗录》、《龙禅室摭[zhí]剩》、《汉遗史谈屑》、《窗鸡话剩》、《涓涓谈》、《双梧轩笔记》。无论篇幅长短,史实文辞,都很能吸引读者,并激发读者的革命热情。这也都是与传记有关的。至于译述有关的外国传记,数量也很多。
总之,传记文学的发展,在当时,几乎成为绝大多数革命刊物不可缺少的部门。采用这样文学形式来宣传革命,也正适应了民族革命和爱国主义宣传工作的需要。即使在某些篇章里,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问题,如强调费贞娥、霍夫人,骂李自成为“贼”等等,但整体的说来,这种文学形式能得到发展的机会,对革命发挥作用,不能不说是辛亥革命文艺阵线方面的一种突出成就。


第6版()
专栏:

体育锻炼
傅连暲
我们都知道,人的肌体活动,一刻也不能脱离氧,首先是神经系统的活动需要大量的氧,我们日常在室内工作,是静坐的方式,少活动,呼吸是浅而短的。由于外呼吸不足,致使内部组织的呼吸也不足,引起头昏眼花、思考力减退等,所以我们提倡课间操、工间操活动。阳光和水,也是自然界赋予我们维护健康的重要养料,适当的阳光照射,能增强皮肤的功能,防止人体丁种维生素的缺乏。水在锻炼身体上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可以增强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和呼吸作用,加强新陈代谢,提高皮肤抵抗力,减少感冒的机会。因此,冷浴、温浴、热浴、海水浴和游泳都是对身体很有益的。我们要加强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使身体各系统的机能协调灵活,作用增强,肌肉结实有力。对青年来说,体育锻炼还具有更特殊的意义,它能促进身体的发育,帮助正确姿势的养成,锻炼勇敢机智富有毅力的精神,因此应该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选择各种各样合适的体育运动来锻炼。该怎样正确地进行体育锻炼呢?我想有这么几点:
量力而为。就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已有的锻炼基础来选择运动项目,不要勉强。锻炼项目要多样化,打球、跑步、爬山、游泳、太极拳等各种体育运动可以选择交替进行。
循序渐进。在开始锻炼时,不能要求过高,亦不可操之过急。要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地逐渐增加运动量。
适可而止。锻炼要有节制,不要过度劳累。有的青年锻炼身体心切,或从兴趣出发,刚开始锻炼就连续三四小时,致使身体疲劳过度,反而影响健康。
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锻炼方法,收效是不会大的,要有恒心地坚持长期锻炼,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因地制宜。要根据设备条件来选择调配运动项目。不能因为缺少自己所爱好的项目,就认为无法锻炼了。能够锻炼身体的项目是很多的,只要有决心,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没有运动场,可以利用其他空旷的地方;没有运动器材,可以进行徒手体操或其他简单的运动,总之以能达到锻炼身体为目的。
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着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许许多多的任务都有待于我们去完成。毛主席对青年们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党和毛主席对青年一代的期望是这样的殷切,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任务是如此的艰巨!青年同志们,让我们像毛主席告诉我们的那样爱护和锻炼身体,作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向我们伟大的目标前进吧!


第6版()
专栏:

以自己的丑相画世界的面貌
马铁丁
据美国《生活》杂志报道:所谓“先锋派”戏剧正在美国盛行。这先锋派戏剧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是描写人类的孤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不能沟通思想以及生活的没有意义。例如人正在变成一群犀牛,母亲把自己的婴儿支解成碎段,新婚后的一对夫妇郁郁寡欢,几乎被卧室里一具不断胀大的死尸所挤死。……(10月7日人民日报)
那些寄生虫不仅要按自己的面貌去改造世界,而且首先是按自己的面貌去认识世界。自己孤独说是“人类”孤独,自己生活得没有意义,说是“人类”生活得没有意义。你想:那些没落阶级,不仅压迫、剥削劳动人民,而且它们彼此之间,也像满身是刺的豪猪,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一个个到处树敌,自己把自己孤立在金字塔顶上,说有孤独感,确是实情;你想:一个正在没落,并走向死亡的阶级及其知识界,又怎能不感到精神的空虚和绝望?
至于说世界人民,他们或则已经掌握了自己的命运,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现在和更加美好的未来;他们或则暂时生活在地狱里,但是,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勇敢、智慧进行战斗,在这场战斗中,他们失掉的是一副枷锁,而得到的是欢乐与幸福。他们迎着朝阳前进,而阳光灿烂的生活也果真向他们迎面扑来!
先锋派先生所说的“人类”,不过是以自己的丑相画世界的面貌。


第6版()
专栏:在我这岗位上

航标灯旁四十年
袁效贤
在珠江河面上的“铁桩闸”,是比较大的船舶进出广州内港的必经之路。据说,鸦片战争时,为了阻击英国军舰的入侵,林则徐在那里投下了无数的铁桩、石块。因此现在在不到二百米宽的航道两旁仍然埋藏着危险的铁桩和石头。船舶通过这里,全靠两盏航标灯指示航道位置。它们在黑夜是一刻不能熄灭的,陈长祖孙三代都是作这个工作。他的祖父看守了二十多年,父亲看守了三十多年,他自己伴着灯标整整过了四十一个年头。
一天下午,我们坐电船来到了“铁桩闸”。这里村落稀少,空寂无人。只见这个从十九岁便开始守灯的人,已经是满头白发了,但却神采奕奕,显得十分健壮。
陈长的家在岸上住,为了防止灯标临时出故障,他每时都守候在湾泊涌口的艇上。夜深了,铁桩闸河面上的那两只“眼睛”,显得更明亮。我们在小艇上睡下以后,老人坐在艇尾,含着烟,安详地望着河面,注视着灯标。时间一刻钟一刻钟地过去,老人还是那样动也不动地坐着。我不禁问:“长叔,你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的吗,”“都是这样!”“不打瞌睡吗?”“嗯,……习惯了,有时朦胧睡着了,也是眼闭心醒,只要有船经过,自然就能知道。”我记起了别人向我说的:每回船碰坏、碰歪灯标,他马上都知道,立即报告有关部门修复校正,而且讲得出是哪一艘船、什么时候碰的。他不只像守护神那样关注着灯标,当气候变坏,狂风掀起巨浪的时候,陈长又会冲破风浪,赶到灯标旁。今年二、三月的一天傍晚,快到“点灯”的时候了,突然满天乌云,狂风大作,平静的河面,顿时浪花掀起两米多高。这时划舢舨出去是很危险的。但是,如果不把灯标点亮,来往船只经过“铁桩闸”时,“瞎”了“眼睛”,不是有更多的人会遭受危险吗?想到这,他跳上舢舨朝着涌口划去。他儿子、女儿知道了立即划着一艘大些的渔船跟尾追来。陈长跳过渔船,三个人齐心合力,冲出涌口。这时七级以上的强风掀起巨浪,渔船没法靠近灯标。陈长想冒险跳到浮筒上去。阿荣却像一只小老虎似的,纵身跳到浮筒上。两个灯标都点亮了。陈长浑身湿得像落汤鸡似的,寒风吹来,冻得发抖。但是他还不肯回去,把渔船湾泊在涌口,双眼凝视着被风浪冲击得左右摇晃的灯标……。
四十年来陈长习惯于把全部的精神贯注在那两盏灯上。今年4月间,他突然患心气痛病,痛得缩作一团。但当他看到天渐渐黑下来时,仍然撑起身要去点灯。老伴说:“带银已经把灯点亮了。”“扶我到艇上去……”旁边的子女都争着说:“今晚我去住艇吧!”但陈长摇摇头说:“你们年青人睡得熟,看守不严啊!”家人拗[niù]不过,只得扶他落艇,湾泊在涌口。他病了整整八天,但每晚都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
在陈长的心里,那盏灯却是和无数活生生的事实联系在一起的。他是从小在渔船上长大的,他知道:每当风雨之夜,渔船进港时,一盏闪亮的灯标在前面指路,这给渔人们多么大的喜悦和力量啊!
解放以后,陈长的生活安定了,过去不被人放在眼里的“灯守”工作受到了重视。特别是,看不见帝国主义的兵舰、商船长驱直入了,而经过灯标越来越多的是我们自己的商船、船队。这使在“铁桩闸”上守卫了四十年的陈长感到自豪、骄傲!老人的头发虽然一天天白了,但他的劲头却越来越大。解放以后,他年年都被评选为先进生产者。
深夜,我躺在陈长的小艇上,朦胧睡着了。醒来,陈长还坐在原来的老地方,含着一支烟,安详地望着河面,注视着那两盏闪闪发光的航标灯。


第6版()
专栏:

谒聂耳墓
陈贵培
太阳刚刚亲吻了滇池,滇池水变成绯红绯红的颜色,云雾像白色的包头绕着西山,我和来自澜沧江边的傣族歌手,轻轻地走向聂耳的陵墓,顷时滇池的水波掀起一阵雄伟的歌声。呵!伟大的人民歌手,这些正是你雄伟的声音。我们这些世代居住在澜沧江边的歌手,虽然在你的生前没有见过你,但你的歌声,对我们却那样熟悉,像急流的山泉,冲闯着我们的心坎,使我们感到斗志昂扬。
人民的歌手呵!请允许我们在墓前献上一束从西双版纳带来的金嘎拉花,然后再听我们带来的一支歌:
人民的歌手呵!在那苦难的年代里,你用激昂的歌声,把祖国的人民唤醒,如今在阳光普照大地的十二年里,请你昂起你的头来看一看,你的祖国,你的故乡——你的母亲——花朵织成了一座座新城,漫天飞舞的红旗下,六亿英雄的人民,高举胜利的旗帜,唱出震动天地的歌声。
人民的歌手呵!就在六亿人民生活在幸福的海洋里的今天,各族人民常常把你怀念,从千里以外来把你陵园凭吊,每天每时你墓前都堆满了鲜花。每个凭吊的人都把自己家乡建设的情况向你祝告。
安息吧!人民的歌手呵!西山静睡,滇池入眠的夜晚,滇池的渔家,常常听到你激昂的歌声,伴着海风呼啸。
*谒[yè]
滇[diān]
嘎[gā]


第6版()
专栏:

集材场上
(套色木刻)
徐介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