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与青年友人书

兴趣
白夜
做什么工作都要有兴趣,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到处可以听到人们议论,“我对这个不感兴趣”,“他对那个很感兴趣”。可见,兴趣多么浓厚地表现在人们生活中呵!学习也是这个样儿,要有兴趣。
人们对于学习,一般说是感兴趣的。比如宋朝的学者朱熹,就写了《四时读书乐》的诗,赞叹了春天是“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夏天是“读书之乐乐无穷,援琴一奏来熏风”。秋天是“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天是“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这里当然表现出士大夫的有闲阶级趣味的历史色采,然而,如果不是获得了强烈的求知欲的满足的人,也绝不会写出这样的高兴诗句来。不是有这样的打油诗吗?“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严霜冬有雪,收拾书本好过年。”这正是那种没有求知欲的人的逼真的写照。
兴趣是人对一定对象的特别注意力。真正有效果的兴趣,它会使人废寝忘食,乐此不疲,欲罢不能,鼓舞人们去积极追求理想的满足。历史上一切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一切创造者的学习兴趣都是浓厚的。除了有个人的特殊的兴趣,还有十分广阔的兴趣。马克思在回答他的女儿劳拉和燕妮提出的二十个问题中,有一个是,“你喜欢的工作?”他答道,“咀嚼书籍。”还有一个是,“你心爱的箴言?”他答道,“无论人类的什么,没有于我是不相干的。”人们应当对自然和人间有着那么多兴趣,生活才对他展开色采缤纷的场面,鼓舞他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如果谁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或者兴趣贫乏,生活就会笼罩在灰色的浓雾中,不可能成为创造者。
中心的兴趣和广阔的兴趣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主导方面应该是中心的兴趣。人的学习兴趣,不能“朝三暮四”,当然,人的兴趣是会随着生活的推移而变化的,中心兴趣也是在不断发展中逐步确立的。可是,兴趣的发展与转移并不排斥兴趣的固定性。
学习要有兴趣,没有兴趣就学不进去。可是,兴趣又往往是从学习中来,学习得愈深愈有兴趣,学习得不深就很少兴趣或没有兴趣。正好比人吃苹果一般,光看到表面,不懂得里面真滋味,咬破了皮,才会懂得里面真滋味。这样看来,有没有兴趣并不是绝对的。它是可以在实践中来培养和改变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写道:“灵感是一位女客,她不喜欢拜访懒惰的人。她降临到招呼她的人面前。”如果把“灵感”的字样换成了“兴趣”,也会是合适的吧!
人们的世界观影响着兴趣的形成和发展,而兴趣又反过来作用于世界观。在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支配下,学习兴趣只是从属于个人利益的东西。这是应该抛弃的东西。而在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支配下,学习兴趣是服务于集体利益的东西。这种兴趣正如旭日东升,如川方至。这并不是说没有个人兴趣了。辩证唯物主义者是重视个人兴趣的,问题在于把它摆在恰当的位置上。如果谁一旦发觉个人的兴趣有了不符集体利益的地方,就能毅然决然丢掉这种个人兴趣,而不感到难过和惆怅;却能在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去发展新的个人兴趣,而感到快乐和高兴,这不是很好的吗?这不正是我们时代的人的特征吗?


第8版()
专栏:

欢迎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艺术家
张均
今年5月,当我们即将结束对印度尼西亚的访问时,就听说了这样一个好消息,不久印度尼西亚政府也将派一个艺术团去中国访问。因此,虽然我们已经踏上回国的海船,却并没有分别的意思,我们确信很快就会相见;还要继续我们之间的文化交流,继续我们的学习。果然,在北京我们重逢了。使我们十分高兴的是这个艺术团的成员都是印度尼西亚各地舞蹈的优秀演员和艺术家,并且许多都是曾经教过我们的老师。像艺术团的艺术指导峇公·古苏第亚尔佐先生,是目前印度尼西亚很著名的专门从事新舞蹈创作的艺术家,1952年就曾访问过中国,表演了他创作的《骑马舞》。这次他又带了他的新作——舞剧片断《卓哥达鲁普舞》和《解放舞》、《风筝舞》等,再次和中国观众见面,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表演古典和传统的巽达舞和爪哇舞方面,我们的两位老师阿丹·杜友和苏马尔佐使我们学习到不少东西,两位老师洗练的动作和准确的姿态,以及他们惊人的表现力成了我们在晚会结束后回家路上谈论的主要内容,尤其是两位老师运用了他们熟练的技巧所刻划出的面具舞中的国王和卡杜哥卓这两个角色的气质和精神面貌,将永远是我们在表演这些舞蹈时的楷模。充满着劳动气氛和青年男女欢乐情景的苏门答腊岛的《阿姨舞》和马鲁古的《卖沙谷舞》似乎把我们带到了印度尼西亚美丽如画的椰林丛中,并向我们介绍了马鲁古的少女们是怎样在“卖沙谷”,苏门答腊岛的青年男女是怎样在为他们的青春歌唱。这些舞蹈和当地的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看了台上的舞蹈,你就会联想着他们的习俗,甚至于风景气候和人们的情感、性格。
受到观众们欢迎的,还有艺术团的歌星们所演唱的那些动听的歌曲,我是不会唱歌的人,也不太会欣赏,但是听了印度尼西亚歌唱家的演唱,我觉得自己得到了一次美好的享受。
祝贺印度尼西亚艺术家们的演出成功!(附图片)
印度尼西亚艺术家表演的蜡烛和盘子舞  李克瑜速写


第8版()
专栏:

龙岗行
金凤 力行
到了江西永丰县,我们便急于到著名的老苏区龙岗去。
龙岗以盛产油茶出名。但更出名的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一次反围剿的时候,英勇的红三军和红四军在这里全歼了国民党九千人,活捉了国民党的“前敌总指挥”张辉瓒。
龙岗离永丰九十多公里。车子曲折盘旋地爬上大鹞岭,苍翠的山岭上,已经可以看到东一丛、西一丛地长着不少油茶树。有的比较矮小,像灌木似的;有的比较高大,结满累累的茶桃,在车窗内仿佛只要一伸手便能摘到似的。这里的油茶树,大部分是野生的。五六年的幼树便能结果,十来年便长得很茂盛,一般能活好几十年。
车子到了一个小桥边,戛然停住,路旁白漆木牌上赫然写着“上固”两字。上固,那不是当年红四军从这里奔袭龙岗的地方吗?刘亚楼将军在他的革命回忆录《伟大的第一步》中分明这样写着红四军在开到上固的路上,发现路旁门板上有军长林彪和政委罗荣桓的告示:“上固无敌,敌在龙岗,望全军将士奋起精神消灭之”……那末,三十年前,一个寒风凛冽的早晨,红军将士就是沿着这条道路,直奔龙岗去的!?当然,那时不会有这么平坦的公路,也许,红军战士简直就是踏着那山上的草莽荆棘飞奔而去的。
车子到了龙岗。这里果然是个岗峦重叠、群山环抱的军事险地。东、西、南三面都是起伏不断的高山,奔腾澎湃的泷岗河直穿过龙岗盆地,急浪拍打着两岸的悬崖峭壁。古老的泷岗河,沉默的群山,它们能够诉说多少壮怀激烈的故事!?龙岗战役打响的时候,这里漫山遍野,曾经都是苏区的赤卫队员、少先队员们和红军战士一起抓俘虏、缴敌人的枪枝。1934年中央红军北上以后,那边山头矗立的碉堡,地下的暗堡,曾经坚守过红军一个排,在这里狙击敌人,坚守住苏区的门户;不幸被叛徒告密,年轻的红军指导员和几十个红军战士都英勇牺牲在里面。这边山脚下灰黯黯的一片,是原来繁盛的龙岗镇被国民党烧毁的遗迹……如今这条街是抗战以后才修建的。龙岗公社就在这里,也是附近几个公社出产茶油的集散地。
第二天一清早,三十年前亲身参加过龙岗战役的老红军战士谢礼雄和龙岗大队的队长老张,带我们上山去看油茶,也看当年活捉张辉瓒的遗迹。
老谢一路上告诉我们,1930年那年冬天,他还是个二十来岁的青年小伙子,正在红三军当战士。他参加了攻打龙岗的战役。最后把敌人逼退到万功山。四面八方来的红军团团把敌人围住,消灭了个干净。现在我们就正在爬上万功山。万功山并不很高,但是相当陡,爬起来也很吃力。半山上有一座破败的土庙,老谢告诉我们张辉瓒就是在庙旁树丛中被红四军的战士搜出来捉住的。如今山上的油茶树已长得郁郁葱葱,果实累累压弯了枝头。我们行走在狭窄的山径上,夹道都是油茶,交织成一条绿色的走廊。纷披的枝叶和沉甸甸的果实直拂到我们脸面上。
我们边走边谈,龙岗大队的队长老张指点着那微红的茶桃说,这叫寒露子,也叫金珠子,在寒露前后采摘,出油率高,一百斤茶仁可以出二十四五斤到三十斤茶油。那褐色的叫霜降子,在霜降前后采摘。他还告诉我们,油茶的生性很奇特,茶桃成熟时分,正是茶花怒放时候。那时,漫山遍野都是雪白的茶花,如朵朵白云缭绕在青山翠谷间。
我们又转到大岭垴。这是老谢当年和红三军战士一起,冲上这里狙击敌人的地方。峰峦高耸,山上还有红军架炮和挖的壕沟的痕迹,历历可见。红军北上后,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采取了烧光、杀光、抢光的野蛮手段,龙岗附近许多山头多被放火烧了,油茶树被烧死,不少茶山荒芜了。刚解放时,龙岗只有二万来亩茶山,油茶树长得稀稀落落的,产量也不高。现在,这个公社的茶山面积几乎增加了一倍。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新开垦的茶山,那一道道山梁上,铺满一层层浅绿色的草皮,中间长着一丛丛浓绿的油茶。这是山区人民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砌成的碧玉的阶梯,一直伸展到白云深处。
像油茶重新覆盖了龙岗的群山一样,备遭国民党反动派摧残的苏区人民的新的生活,也早已重新建立起来。在被国民党军队烧毁了的村落的废墟上,我们看到了人民公社盖的新村的玻璃窗在闪光。土地革命时当过乡长、房子被国民党军队烧掉、自己在深山中待了十年的温有文,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兴旺的大家庭。大儿子是个生产能手,老二在解放后上了中学,毕业以后回到家乡当高级社的会计,当乡文书,现在是公社的党委书记。沿着父辈战斗过的道路,沿着烈士们用鲜血开辟出来的道路,年轻的儿子们如今踏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途。两个儿子都已娶了媳妇,生下了孙儿、孙女。我们到他家探望时,正是黄昏时分。二媳妇正在厨房做饭,大媳妇在忙着喂猪。我们到猪圈边一看,两个猪圈里养了一头大肉猪,一头大母猪和七只小猪,都长得圆滚滚的,它们胖肥的头伸到猪槽里哼哼着抢食。老婆婆一手抱着小孙女,一手搂着小孙孙,两个孩子都在起劲地啃着爷爷刚带回的生红薯。真是一幅人丁兴旺、家业兴旺的图画呵!“就是住的房子挤了点,”老婆婆小声叽咕着。“急什么,”温老汉不急不忙地说:“木料、砖和瓦都备齐了,队上也答应抽出劳力来帮我们盖房。过了年你们来吧!”他边谈边笑着说:“那时就可以请你们到宽敞一点的堂屋里来坐了。”


第8版()
专栏:

戈壁三首
李瑛
雨中
一朵云,
拧下一阵雨,
匆匆地掠过车篷。
汽车兵,
从车窗伸出一只手,
想接一把水擦擦眼睛。
接呀接呀,雨没落下,
好像顽皮的云朵
在逗引我们汽车兵。
亮晶晶的雨没落就干了,
大戈壁呀仍如炉火熊熊;
汽车兵一笑,又瞪大了眼睛。
他们的大眼睛,
比什么水洗过都明亮,
甚至还像滋润了喉咙。
“干!”焦裂的唇边蹦出一个字。
车队切开大戈壁,
辗着一道七彩的虹……
戈壁兵站
一天没见人烟,
好像隔世了一年;
空旷的戈壁滩上,
忽然飘起一缕炊烟。
夜风该吹起了,
炊烟唤车队进站;
汽车兵像雄鹰栖息,
跳出驾驶室拍拍双肩。
站长督促:
“快进屋烫脚,洗脸!”
汽车兵送来一片笑:
“先检修好车,明天要翻山!”
掀开大门帘,
油灯照满脸,
黄泥巴的土房里,
装了一屋子温暖。
软绵绵的红花被,
厚敦敦的羊毛?;
什么时候又多了一只小羊羔,
在地下缠着腿打转。
炊事员端来一锅水,
泡着说不尽的情感;
不要嫌它沉着半锅沙,
是从几百里外运来兵站。
天好高,地好宽,
月亮升起了,又大又圆;
冷风吹得石头在炸裂,
亮晶晶的大砂粒在草丛下打闪。
小屋里有多少甜梦,
梦里有多少绿色的春天,
不要说戈壁荒凉冷漠,
大家庭的情感融化了荒滩!
红柳、沙枣、白茨
——给支援边疆建设的青年同志们
红柳、沙枣、白茨,
是生活中真正的勇士。
它们很贫穷,
甚至没有一片丰腴的叶子;
它们很谦卑,
甚至不愿占空间更多的位置。
它们索取得最少,
甚至没有一点雨露的滋润;
它们献出得最多,
甚至自己的影子……
但却比什么花枝都美丽,
从它们的心灵到服饰。
它们矜持于最大的富有,
由于强大的爱和强大的意志。
看它们踏伏万顷流沙,
肩擎住一天雷雨,
倒下去又支撑起来,
眼中瞩望的只有胜利。
对颠踬在骄阳下干渴的旅人,
它们说:“向前进,不能停息!”
对大漠湮埋的城,
它们说:“站起来,不能死去!”
他们坚信总会有一天,
一练子骆驼或牛车的两只巨大的木轮,
会把这接天的黄沙,
拉到博物馆去。
呵!也许只有这样浩瀚的长空,
才容得下它们的胸襟、理想,
以及它们对生活的深沉的爱和对于人民的忠实。
我说年轻的同志们,
它们不正是你们的影子!


第8版()
专栏:

渔民少女(油画) 余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