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山东受涝地区排水抢种小麦 山西突击收秋严防雨涝损失
新华社济南24日电 山东北部遭受严重涝灾的德州、聊城、惠民三个专区的人民在党的领导和国家的大力支援下,克服重重困难,对水涝灾害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艰苦斗争。现在,这三个地区已将一千七百多万亩农田的积水排除,并种上冬小麦八百八十万多亩,播种秋菜三百三十二万多亩。各地的秋播还在继续进行。许多生产队并已储藏了一批干菜、烧柴和饲草。
德州、聊城、惠民三个专区,在持续九个多月的严重干旱之后,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又连遭暴雨袭击。在一个多月中,先后降雨十八次,平均降雨量达五百三十九毫米。有三分之二以上土地受到程度不等的灾害。灾情发生后,这三个地区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有的连续排水十多次不松劲,连种六、七次不灰心。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曾广福领导的范县董杜庄公社董杜庄生产大队,三千多亩春夏播作物种了又淹,淹了再种达五、六次之多,改种后保不住苗的,社员们就想出了起垅高种和高地育苗,然后移栽等办法。就这样,他们除抢救出了八百亩秋收作物以外,还种上萝卜、白菜等各种秋菜九百六十三亩,越冬的菠菜、苔菜等二百多亩。许多单位由于坚持抗灾斗争,由无收变有收,由少收变多收,减轻了灾情。
进入种麦季节,这三个地区的各社、队,又千方百计地克服种子、畜力、工具不足以及地湿等困难,及时进行秋种,并根据可能扩大了小麦播种面积。
在搞好秋收、秋种和加强秋菜管理的同时,各地合理安排劳力,开展了“小秋收”运动。德州专区群众已收集干菜等一千七百多万斤,捕捞水产品十六万斤。
各级领导机关积极组织力量,调运粮食、煤炭以及其他生活物资,支持灾区人民的生产救灾斗争。博兴县商业部为灾区人民准备了棉衣一万一千多件,棉花八万五千多斤。最近,烟台、昌潍、临沂、泰安、济宁、菏泽等六个兄弟专区也组织了慰问团,携带粮食、干菜、药品等,分赴灾区进行慰问。
德州、聊城、惠民三个地区的生产救灾工作虽然已取得显著成绩,但是由于连续三年受灾,还有不少困难。各级领导部门正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领导,把生产救灾工作向前推进一步。
本报太原26日电 山西省各地动员一切力量,开展了紧张的抢收秋庄稼活动,力争在秋雨连绵中,少受损失。
最近二十天来,山西省各地阴雨不断。在这秋收大忙的时刻,对秋收极为不利,不少地区出现了雨多地湿,庄稼生芽霉烂的情况。为了收好、管好大秋作物,各地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办法秋收。兴县、忻县、原平等县大部生产队,对未割的高粱、谷子等作物,采取先收穗子后割秸秆的办法抢收。代县各级党委书记带领三百四十名干部和四万二千多社员,突击三天,将割倒未运回的十五万亩作物全部垛成人字架和靠在地棱上,使穗子离开地面。晋城县大阳公社机械厂、铁厂、煤矿、供销店、医院、学校等单位,一共抽出了五百个精壮劳力,帮助全公社抢收了豆子三千九百六十多亩,拾回豆子一千六百多斤,割运玉米三十六万多斤。运城县北相公社北相生产大队的各个生产队,本着“雨中活高于雨前活”的原则,合理地调整了劳动定额,社员干劲很大,六百八十多个社员,在半天内就抢收回绿豆一百多亩,摘豆角六千斤,收、运谷子六十四亩,割谷穗四百多斤。
17日,山西省人民委员会针对秋收时刻雨涝的情况,向全省发出了抢收农作物,严防霉烂损失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广泛发动群众,动员一切力量,开展一个抢收活动,把庄稼保护好,少出芽,少霉烂。


第2版()
专栏:

瞻前顾后领导生产 两季茬口一次安排
联合公社提前筹划明年农事
叶洲公社洲头大队提前准备明年早稻生产所需肥料和工具
本报武汉26日电 湖北新洲县联合人民公社最近根据几年来栽培双季稻的经验,本着瞻前顾后、上季为下季打算的精神,及早发动社员讨论制订了明年的早稻种植计划:早稻面积将由今年三千二百多亩扩大到三千六百亩,占全公社水田面积的90%。其中有二千八百亩(现在的二季晚稻茬)已于9月中旬播种了绿肥作物,作为明年早稻的基肥。目前,许多生产队正结合秋种积肥,突击挑塘泥和整修塘堰,以便提早蓄水,多装满蓄。
这个公社人口多、粮田较少,因此合理安排茬口和充分提高水田的利用率,对增产粮食有很重要的意义。根据这种情况,这个公社最近在安排秋种计划时,就对明年水田的茬口安排和作物品种搭配等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在研究中,大家认为茬口安排必需瞻前顾后,秋种作物要服从早稻生产季节,早稻又要照顾到晚稻的生产季节。根据这个原则,全社决定在明年播种早稻的田里播种70%的绿肥作物,蚕豆、大麦和油菜的播种面积共占20%,另外的10%作秧田。这样,明年春季就可先收割绿肥作物作本田的底肥,先整田先插秧,然后依顺序收割蚕豆、油菜和大麦等,做到边收割、边整田、边插秧,既便于适当提早早稻插秧季节,而又能做到收、耕、插分期分批的进行,适当地错开农忙活路。
对于明年早稻和晚稻品种的选择和搭配,各生产队根据各种水稻品种的不同特性确定:“南特号”占80%,“早沙粳”占20%。根据历年的经验,“南特号”的优点是产量较高,耐肥耐旱,分蘖力强;但也有短处,即耐寒性较差(不宜过早播种),生长期也比较长。“早沙粳”恰恰弥补了“南特号”的缺点,它的抗寒力较强,生长期也比较短,适合早播、早插,并能提早收割。这样就能给下一步抢插二季晚稻创造条件。对于明年晚稻品种的安排,确定以“黄毛粘”为主,并适当种一部分“十月红”和“牛毛黄”。“十月红”的特点是产量高、耐肥,但生长期长,需要早插,可与“早沙粳”茬口衔接;“黄毛粘”季节适应性较好,插秧稍迟几天不妨,可以接“南特号”的茬口;“牛毛黄”抗风力强,适宜在高畅水田栽植。这样,就能抓住季节,活路交错,争取主动。
在为明年生产的准备工作中,这个公社还根据今年抗旱斗争的经验,计划在今年冬季增修一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为抵御干旱和进一步扩大双季稻生产创造有利的增产条件。冬季水利建设也已经作出了初步规划,一俟秋收秋种结束,即可进行施工。
本报南昌26日电 江西南昌县叶洲公社洲头大队,提早积肥料,修水利,造工具,为明年早稻生产做准备。
洲头大队位于鄱阳湖滨,以种植水稻为主,其中又以早稻最多。早稻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65%以上。这个大队今年的早、晚稻产量比去年增产15.8%,增产的因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是较早地做了准备。例如积肥,各生产队在去年“立冬”前就制造了十条新船和整修了一批旧船,及时把湖草运施到了稻田,对保证早稻增产起了重要作用。根据去年的经验,大队管理委员会在10月上旬秋收扫尾时,便发动社员讨论制定明年早稻生产计划。社员们在讨论中首先分析了明年早稻生产的有利条件,对争取明年早稻丰收充满了信心。全大队计划明年栽插的早稻面积比今年实收面积大,总产量也要比今年增加。
生产计划制订后,社员们立即抓紧时机,行动起来。各生产队根据计划的要求和本队的具体情况,全面安排了冬季积肥、造肥、兴修水利、整修工具等项目所需的劳动力。备足肥料是争取明年早稻丰收的关键。现在,各生产队已安排了45%的劳力积肥造肥。每天出动二十三条木船到鄱阳湖上打捞湖草,并派人到南昌市区扫运垃圾,最近几天内已运回湖草、垃圾一万多担。水利兴修活动也已开始,全大队有35%的劳力参加加高加固圩堤和挖抽水机水沟等水利建设。为了备足明年早稻生产的工具,各生产队一面检修原有的农具,一面组织铁木工人制造新农具。目前全大队有一百多张耙、二百多个铁锹和两条船只已整修完毕,另外还新造了十一张犁、耙和四条船。从现在的进度看来,不到年底,就可以把工具准备就绪。(附图片)
广东新会县环城公社群胜大队,提早把冬种小麦种籽过筛除杂、晒干消毒,提高多种小麦的出芽率   梁元伟摄(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杭嘉湖平原播种春花作物
据新华社讯 浙江省杭嘉湖平原播种蚕豆、油菜等春花作物。
杭嘉湖平原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浙江省粮食重点产区之一,也是蚕豆、大小麦、油菜籽等春花作物的主要产地。海宁、桐乡、嘉兴、平湖、德清等地在已收获的麻地和中稻田里,大多及时播下了蚕豆、大小麦和油菜秧等春花作物。德清、桐乡、吴兴等县在蚕桑地上套种了蚕豆、油菜、丁香萝卜。田地各占半数的桐乡县的各公社,普遍在田边地角海滩、路渠两旁以及屋前屋后的零星土地上,扩种各种春花作物,全县仅蚕豆一项就扩种了二十多万斤。
今年,杭嘉湖平原地区还注意提高播种质量。海宁、桐乡等地,有些中稻田、黄麻地经过翻耕平整后才种上蚕豆、大小麦。嘉善、平湖、桐乡等地许多社员播种蚕豆时,普遍做到精耕细耕,播下后又随即施上灰肥。平湖县大部分生产队选用优良品种“胜利”油菜籽育秧,而且播种在土质肥松、阳光足、排水灌溉方便的地上,还建立了责任制度和确定专人培育管理,所以油菜秧生长茁壮整齐,有的已及时移栽。
在播种春花作物的同时,许多公社广泛展开了总结交流经验,寻找增产规律,制定培育管理措施等活动。


第2版()
专栏:小常识

怎样防治油菜毒素病
油菜毒素病是油菜的一大病害。蚜虫是传播毒素病的主要媒介。油菜苗上的蚜虫和毒素病,主要是从苗床带入的,所以在移栽前消灭蚜虫,最为有效。现将防治方法介绍于下:
一、适期播种:蚜虫和毒素病在气温高到摄氏二十二度时,容易迅速繁衍为害。按照这一特点,各地参照实践经验和品种特性,适时播种。
二、注意抗旱:加强抗旱,提高苗床湿度以后,能抑制蚜虫繁殖,并促使油菜苗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抗旱方法除进行精细整地,增强土壤保水力外,一般采用薄料勤浇。根据各地经验,胜利油菜的直根发达、在干旱期间,采用灌半沟水浸湿畦土的抗旱办法,效果较好。
三、及早治虫:防治蚜虫,首先要在整地前就削净和处理好苗地杂草和残茬,最好再进行一次土壤消毒。同时还要随时注意外来蚜虫的侵入。外来蚜虫侵入之初,常先集中苗床边缘为害,因而应及时检查,抓住时机,进行重点防治。
蚜虫多集中在油菜叶子背面为害。根据浙江绍兴等地的经验,每担清水粪内放入百分之二十五的二二三乳剂四两或百分之六的六六六和百分之二十五的二二三各二两半,调匀后,用料勺均匀泼浇,基本上能泼浇到油菜叶背面上,防治效果良好。
四、药液浸苗:在油菜移栽前,用二二三药液浸苗,消灭蚜虫的效果很明显。药液浸苗的方法是在一百斤水内放入百分之二十五的二二三乳剂半斤,调匀后,把菜苗叶子浸在药液中搅几秒钟拿出来即可移栽。
五、拔除病苗。


第2版()
专栏:

切实解决猪源饲料和配种等具体问题
袁庄大队半数社员户养母猪
本报郑州25日电 河南省临汝县胡庄人民公社袁庄大队,在大力发展养猪事业中,积极帮助社员家庭饲养母猪,促使猪仔繁殖速度加快。全队到10月上旬止,社员家庭养猪由1960年的五十四户,发展到一百九十四户,占大队三百五十四户社员50%以上,养猪数量比去年增长三倍还多。除满足本队需要外,还支援邻队三百三十一头。光是今年3月以来,共产仔猪五百三十八头。
这个大队开始在发动社员家庭喂养母猪时,遇到不少困难,有的社员愿意喂肉猪,不愿意养母猪,认为母猪比肉猪要吃的多,饲料不易解决;有的认为喂母猪不好管理,养不好就要赔本,不如喂肉猪稳妥;有的想喂母猪,担心猪源不易解决。为了鼓励社员喂养母猪的积极性,大队管委会千方百计帮助社员解决猪源、饲料和配种问题。在解决猪源问题上,他们除本着等价交换的原则,组织社员与社员之间相互协商调剂一部分外,还从大队养猪场调出五十六头母猪和六十八头仔母猪卖给社员,对于经济困难户,大队采取临时贷款和分期分批付款的办法,积极帮助发展养猪事业。全队1960年饲养母猪的社员五十四户,到目前已发展为一百九十五户,养母猪一百九十五头。
在解决饲料中,袁庄大队采用了两种办法,一是有计划组织社员个人在自留地上种一部分饲料;二是让喂养母猪的社员多开一些闲散荒地,种上饲料作物,同时,鼓励社员利用假期和休息时间,采集野生植物,备足母猪饲料。
袁庄大队在养猪场还设立了配种站一所,经常为社员母猪配种。母猪产前产后,大队技术员分别进行检查,防止流产。


第2版()
专栏:湖南通讯

师徒之间
本报记者 钟华宝
在湖南沅江县北大公社增加垸的一个禾场里,围着一堆人。他们一边看兽医成开元给一头被缚倒在地上的大牯牛行针,一边在私自议论说:“才学了这几天的牛郎中,就给牛行针,莫把牛扎坏了。”
人们的怀疑,不是没有理由的。今天,行的是“脥气”针,一不小心,把针扎到胸膛里去,牛就有致命的危险。就是一般老兽医行这种针也要胆怯三分。现在,第一次离开师傅独立工作的成开元,碰到这个场合,就难免有人为他耽心,成开元的心也有些呯呯跳,但是,他还是按照师傅传授的要领,沉着地攀开牛腿,从牛脥腋窝里摸准穴位,屏住气,一针刺进去,又迅速抽出来,“嘶……”,一股气随着针尖泄了出来,没出半点血。他站起身来吐了口气,脸上露出了轻松的微笑。
旁观的人,见他一举成功,不禁又议论起来:“过去学牛郎中,学三年还摸不得针,成开元只学了三四个月,就有这号本事了,真不简单!”
成开元,过去卖过豆腐,当过屠宰匠,合作化以后,在农业社里当过猪只防疫员,现在在公社的兽医部门工作,但学兽医却不久,他的医道能够进步这么快,据他自己说,是师傅舍得教;据他师傅说,是成开元舍得学。其实,他们师徒两个都是好样的。
成开元的师傅名叫王光保,是增加垸一带有名的世传兽医。过去,这门技术是个“金饭碗”,历来都是祖传父教,很少收外姓人做徒弟。解放前,王光保当然也不例外。但是,现在不同了。他不但很乐意地带了成开元这个外姓徒弟,而且教得特别认真。他说,“现在是建设社会主义了,大家都要出分力;我已经是四十岁的人了,把这门技术带到棺材里去有什么用”?师徒关系刚建立不久,他就登门把“放牛索”(用绳索把牛缚倒的方法)一整套技术教给了成开元。
至于诊断处方,教得更仔细。他常说;“牛不比人,有病痛自己不会讲,全靠我们看得仔细。把病看错了,开错了处方,就会把牛诊坏。牛是农家宝,当兽医的就要尽心,不能马虎半点。因此,他在向成开元传艺的时候,不但耐心地讲解如何运用望(看)、闻(听),问(问饲养员)切(测体温、脉搏等)”四种办法鉴别牛病,并且常牵着好牛与病牛、患寒症的牛与患火症的牛教成开元进行对比,使他更具体地掌握这些病的特点。当师徒一起出诊时,他总是让徒弟看病、处方,自己用心具体指导,有一天,他们到加利大队第四生产队去诊一条病牛,成开元诊断结果,认为牛腿发肿,是患的“风火下蹄”病。王光保笑着告诉他:“不,你看错了,这是患的风湿下蹄,这两种病的症状差不多,要看得特别仔细才能分辨出来。”他讲解了风火下蹄病的症状之后,又撬开牛腿,指着病处对成开元说:“牛脚的皮肤裂有小缝,脚发高烧,肿处用手打去成实音,这是风湿下蹄病。”成开元再诊第二次,经过比较,果然如是。
师傅的耐心指教,使成开元非常感动,他对师傅的尊敬与关怀,也是无微不至的。他跟师傅出诊时,总要抢着背袋子,拿牛索。在工作上,只要自己力所能及,总是为师傅代劳。他说:“让师傅有时间多研究些技术,对社里、对自己都有好处。”这使王光保受到很大感动,把所有诊牛技巧都毫无保留地传给了这位称心的徒弟。就拿行针来说吧!有些针法如云头、脖气、黄金头以及肾愈等针,技术要求很高。过去这号当家本领师傅是不外传的。而王光保连这些都和盘托出了。由于这样勤教苦学,成开元很快就掌握了四十多种针法。
现在,成开元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兽医了。他正式担负了三个大队的耕牛伤病防治工作。今年,成开元经手诊治的四十多头耕牛,除一头正在医治尚未痊愈外,其余都迅速恢复了健康。但是,成开元还不愿离开师傅,一有机会,就要跟师傅一道出诊。他说:“师傅到底是师傅,跟他走一次,有一次收获。”


第2版()
专栏:江苏通讯

“闲啦呱”是联系群众的好方法
中共沭阳县委通讯组 李阳 本报记者 姜韦才 周惜晨
有意思的“闲啦呱”
前些时候,我们在沭阳县太平公社刘场大队采访的时候,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夏种大忙的时候,葛老庄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一边在田间栽甘薯,一边“闲啦呱”。有个绰号叫“小能干”的青年妇女沈宏兰,以喜悦的声调,向跟他们一道栽秧的大队支部书记黄以权说:“黄书记,听说咱大队小司庄上有个婆妈一胎生了三个娃子,是真的吗?”“对呀,一落地就过了磅,一共二十多斤。”黄以权高兴地回答。生产队女队长郑永镜跟沈宏兰开起玩笑来:“小能干,看你这个细个儿,怎么也盛不下三个娃子,……”大家听了哈哈大笑。这时,在一旁栽甘薯的社员杨维英说:“人家婆妈一胎生三子,要是我们这甘薯地,每一塘都能长上三个大甘薯,那就好了。”“只要加点工,也能成呀,”一个干部说。“我们这薯地沟子小了,垅子也塌塌的,就是长起大甘薯来,也盛不下啊!”杨维英这么一说,倒提醒了大家一个问题:前两天下了一场大雨,甘薯垅子被雨水冲塌了一些,要不加工搞一搞,将来会影响甘薯的生长。社员黄青林抢着献了一计:我们把甘薯一栽完,最好再用犁穿一穿沟子,把垅子培高一点,薯藤就不会长“露头青”。这么一扯,大家就热烈地谈论起超产措施来了。有的说,不但要犁沟子,还要多锄草;有的说,要打破历年甘薯不施肥的老习惯,今年至少要施上一遍肥……。大队干部在“闲啦呱”中听了社员这些意见,觉得很有道理,便把它归纳成甘薯增产措施,向生产队提出,各队都很欢迎,普遍加工培好了薯垅,又普遍施了一次肥料。
刘场大队的干部在向我们谈起这场有趣的“闲啦呱”的时候说,他们在田间和群众一起劳动,在上工收工的路上,在休息的时候,或者到社员家里串门子的时候,都习惯这样随时随地的和群众“闲啦呱”,他们说:这是联系群众了解群众意见的一种好方法。
“闲啦呱”话不挡口
谈到“闲啦呱”这种联系群众的形式,大队党支部书记黄以权体会很深地说:有一些重大问题,必须召开调查会,专门调查研究,但是,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如果都依靠调查会来了解,来研究解决的办法,那就开不胜开了。同时,有些社员,还不习惯在会议上讲话,莫如这种“闲啦呱”,无拘无束,你一言,我一语,有啥说啥,话不挡口,社员们常常把“小肚子底下的话都翻了出来”。干部们也常常从“闲啦呱”中了解到从会议上了解不到的重要问题和群众意见。
黄以权告诉我们:有一回,大队党支部委员刘洪成到葛老庄生产队社员叶兆员家串门子,他们从家常到生产闲啦起来。叶兆员带着羡慕的口吻说:“老刘,我们庄上黄兆佩两口子的生活过得挺不错呢,自留地摆弄得像个小花园,两只肥猪养得滚溜圆。”刘洪成搭上话说:“他家干起集体活来也挺有劲吧?”“就是这上头欠缺,顾了‘私活’,放松了‘公活’,月月完不成出工计划,交售给队里的肥料也比别人家少。”叶兆员不在意地说。刘洪成听了细细一想,觉得这是一个如何正确处理集体生产和家庭副业生产关系的重要问题,马上向支部作了反映。有几个大队干部也发现了有的社员顾私活多,顾集体活少的现象。支部委员会认真分析了当前群众的思想情况,经过讨论,就在全大队展开了一次正确处理集体生产和家庭副业生产的关系的思想教育,通过回忆对比等形式,普遍提高了社员“先公后私”的思想觉悟,进一步培养了社员关心集体,积极搞好集体生产的热情。在这同时,大队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对社员家庭副业生产的领导,帮助社员安排时间,搞好家庭副业生产。
同劳动是“闲啦呱”的好机会
刘场大队的干部同群众“闲啦呱”,主要是在和群众一起劳动中进行的。队干部们说,坚持和群众一起劳动,是进一步加强和群众日常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同群众“闲啦呱”得好的一个先决条件。
1959年以来,这个大队的干部就实行了定队生产,定队工作。他们一直和群众一起参加田间劳动,每年做的工分,都达到和超过当地同等劳动力的定额标准,普遍超过了上级对于大队干部参加劳动时间的要求。他们由于参加劳动的时间多,和群众“闲啦呱”的机会也就更多,和群众的思想感情也更加融洽了。因此,社员们也都愿意和干部说知心话,主动向干部反映生产和工作中的问题,帮助干部出主意,更加从实际出发指挥生产,正确地贯彻党的政策。像今年制订春播作物规划时,有的生产队长说玉米高产稳收,主张尽可能扩种玉米。大队的几个干部在和社员一起劳动闲啦呱时,有些社员说,这几年高粱种少了,搭牛棚、搭猪圈、搭车房,高粱秆子紧紧巴巴不够用;有些女社员说,要找些高粱穗秆扎扫帚、扎锅巴、围围菜园子都困难。有些老农主张把那些不适宜种玉米的零星洼地扩种高粱,既保收,又满足群众日常用草的需要。大队经过研究,认为群众提的这些意见很合理,及时向各生产队提出了适当扩种高粱的建议。这样,全大队就利用零星洼地扩种了一百多亩高粱,玉米的面积仍保持了去年的数字,社员们很满意。
采纳社员意见培养“啦呱”兴趣
这个大队的干部们还体会到,要同群众“闲啦呱”啦得好,还必须随时采纳社员的正确意见,改进工作,群众才有啦呱的兴趣。这个大队的干部,就是这样做的。像今年夏季抗旱时,大队为了使禾苗及时得到灌溉,决定利用排水沟把水引到玉米地里。大队的几个干部和社员们“闲啦呱”时,老农刘正贵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说,“夏至水门开”,万一下大雨,排水沟就不能排涝了。他建议挖两条小引水沟,把排灌分开,既抗旱,又防涝。大队干部一研究,接受了刘正贵的建议,改变了原来的决定。果然,没几天就哗啦哗啦下起大雨,田里积满了水,排水沟畅通无阻地发挥了排涝的作用。


第2版()
专栏:

黑龙江安达市火石山公社仁和大队第一生产队的场院一角
    周振声 杜文彬摄


第2版()
专栏:

云南楚雄县彝族自治州禄丰县金山公社下水碓生产大队,抓紧节令,播种小春蚕豆     新华社记者 杨振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