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调整充实力量 加意维护设备
鞍钢全面加强铁矿剥离
剥离掘进总量逐季提高保证了采矿需要
开拓出了不少合乎技术标准的新工作面
新华社鞍山24日电 鞍山钢铁公司所属各矿山,今年以来全面加强采矿准备工作,剥离、掘进总量逐季提高,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提高22%,第三季度又比第二季度提高17.8%。各矿加强剥离、掘进的结果,不仅保证了当前采矿的需要,而且开拓出了不少合乎技术标准的新工作面。
为给采矿生产提供充足的可采矿量,今年以来鞍钢曾先后召开了两次矿山工作会议,强调加强采矿准备工作,确定采矿剥离的比例。大孤山、东鞍山、眼前山等铁矿,都对采矿、剥离生产做了全面安排,相应地调整了劳动组织,充实了领导力量,固定了剥离生产所需要的电铲、穿孔机、机车等设备。各矿剥离、掘进需要的机械配件、枕木等材料,也都得到优先供应。大孤山铁矿在加强剥离工作的领导中,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老工人每三天就汇集一起,到剥离工作面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解决。运输力量薄弱,满足不了剥离需要,他们就在沈阳矿山研究所的帮助下,发动群众试验成功一种梭式倒车法,使运输效率提高30%以上。经过将近十个月的努力,现在这个矿已经剥离出二百多万立方米的岩土。东鞍山铁矿过去剥离只在山南一边进行,进度较慢。矿领导细致研究后,根据山上的运输条件和矿体情况,决定在山南山北两边同时开剥。从今年6月开始,全矿月月超额完成剥离生产计划,现在已经准备出足够十个月的回采矿量,超过了国家规定的要求。
各矿在加快剥离、掘进工作中,矿工们同地质测量人员紧密协作。樱桃园、大孤山、东鞍山等铁矿的地质测量人员,除了按时提出准确的地质测量资料和图纸外,还经常派人到剥离和掘进工作面,对矿工进行技术指导。樱桃园铁矿地质测量科的技术人员,经常手持图纸和仪器到工作面上,帮助掘进工人量尺、定中心线和腰线。他们在指导工人作业的同时,也按照技术标准严格进行检查验收,因此有效地保证了工程质量,减少了误差。
各矿山职工特别注意维护保养机械设备,把这作为加快剥离进度的重要保证。东鞍山铁矿采矿车间电机车、电铲、穿孔机的司机们,主动提前上机台检查设备隐患和缺陷,按时注油,有时间就拿起破布擦灰尘去油腻,使设备经常处在良好状态,对于帮助矿工们超额完成剥离计划起了很大作用。


第1版()
专栏:

周恩来同志回到北京
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同志等到机场迎接
新华社24日讯 参加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团长、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同志,在今天中午乘专机由莫斯科回到北京。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同志到机场迎接周恩来同志。
到机场迎接的,还有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朱德,总书记邓小平,中央政治局委员李富春、贺龙、李先念、谭震林,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陆定一,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杨尚昆,中央委员邓颖超、刘宁一、伍修权等同志。
周恩来同志走下飞机以后,毛泽东主席以及其他同志迎上前去,同他亲切握手。少年先锋队员向周恩来同志献鲜花。
苏联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苏达利柯夫和使馆官员也到机场迎接。
新华社伊尔库次克24日电 参加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团长、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同志,在回国途中于今天上午八时十分(当地时间)乘专机到达伊尔库次克。
到机场上迎接周恩来同志的有苏共伊尔库次克州委员会书记麦尔库列夫以及当地其他领导同志。
苏共中央负责工作人员谢尔巴科夫从莫斯科乘飞机陪同到达伊尔库次克。
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张德群陪送周恩来同志回北京。
周恩来同志在伊尔库次克稍事休息后,即乘飞机回北京。(附图片)
上图: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刘少奇等在机场迎接周恩来同志  新华社记者 吕厚民摄


第1版()
专栏:

林彪元帅电贺罗马尼亚建军十七周年
新华社24日讯 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林彪元帅10月23日打电报给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武装部队部部长利·萨拉扬大将,祝贺罗马尼亚人民军建军十七周年。电文如下: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武装部队部部长利·萨拉扬大将尊敬的部长同志:
值此罗马尼亚人民军建军节十七周年之际,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和我个人,谨向您和罗马尼亚人民军全体官兵致以热烈的祝贺。
祝罗马尼亚人民军在不断加强国防威力的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中,在保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战争阴谋的光荣事业中,取得新的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林彪
1961年10月23日于北京


第1版()
专栏:

调查几年来群众改革创造推广的农具并分类定型
河北选造农民喜爱的改良农具
今年以来,全省选型制造了各种中小型改良农具四十八万多件,同时生产了各种配件一百多万件,供各地修好五十多万件改良农具
新华社天津23日电 在河北省的许多山区里,有许多农民今年秋耕用上了新造的山地犁。农民喜欢山地犁,因为它耕的深,耕的平,牲畜拉着轻,效率高。这种新犁是河北省农业机械部门比较了七种改良耕作农具,从中选出的最好的一种生产的。今年以来,全省已经从几年来改革的农具中,选型制造了农民欢迎的各种中小型改良农具四十八万多件,其中用于当前“三秋”生产的就有各种犁、耧、水车、出薯机、脱粒机、胶轮力车等二十八万多件(辆)。
近几年来,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以来,河北省广大农村在开展群众性农具改革运动中,创造和推广了很多中小型改良农具。许多成功的改良农具,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起了很大作用。按照河北省目前拥有的拖拉机等农业机械数量计算,机耕面积只能达到全省耕地的30%左右,其余土地从耕作、播种到中耕、收获等农事活动,绝大部分要靠使用中小型农具来完成。因此,从已有的改良农具中选型制造一批新的中小型农具,加以推广使用,就成了各地特别是机械化水平较低地区农民的迫切要求。
河北省和各专区农业机械领导部门,今年春天就确定了一批中小型改良农具的选型、制造标准,并且向农村派了许多调查组。调查组将最近几年来群众改革、创造和推广的各种农具加以分类排队,根据群众意见,因地制宜地进行选型。张家口坝上草原多,牲畜兴旺,农机部门就从当地农民在坝上使用的新式步犁、七寸步犁、深耕犁、双轮一铧犁、双轮双铧犁等农具中,选定了双轮双铧犁。农民说:这种犁耕地沟底平、表面平、松土好,耕得深,坝上牲口又多又壮,拉这种犁效率高。承德地区农业机械制造和研究部门组成的农具选型调查组,在承德县、平泉县的双丰寺、五十家子、上谷、南岭等公社和生产队调查后,也从农民使用的三十种改良农具中,选出了当前山区生产最急需的山地犁、铲趟机、轻便耘锄等五种改良农具,投入了生产。他们还在邯郸、石家庄、保定等专区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进行了选型定型工作。从春耕到现在,全省已陆续选出了不同用途和型号的改良农具四十一种。其中,适合坝上和牲畜条件较好地区用的双轮双铧犁,适合山区梯田、丘陵坡地用的山地犁,适合平原耕地用的七寸步犁,适用范围较广的三齿耘锄、简易中耕器、喷雾器、水车、手推胶轮车等十八种改良农具,已经定型生产。这些定型生产的改良农具,一般都经过了三年以上农业生产的反复使用试验,证明使用效果好,使用技术也为农民所掌握。因此新生产出来的农具一到农村就受到农民欢迎。
河北省各地农业机械部门为了充分发挥农村中现有大量改良农具的作用,今年以来还生产了一百多万件犁尖、犁镜、轴承、水车链子、轮胎、汽门嘴等改良农具配件。这些配件帮助各地修好了各种改良农具五十多万件。


第1版()
专栏: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京剧晚会
招待缅甸联邦国会代表团
新华社24日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今晚举行京剧晚会,招待以缅甸联邦国会代表院副议长德钦山韦为首的缅甸联邦国会代表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陈叔通、林枫,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和人大常委会部分委员陪同德钦山韦副议长等贵宾欣赏了天津市京剧团演出的京剧《长坂坡、汉津口》。
缅甸驻中国大使叫温和夫人也应邀观看了今晚的京剧。
陪同观看京剧的还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负责人等。
今天上午,代表团参观了全国农业展览馆,下午参观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民族文化宫。


第1版()
专栏:社论

因地种植的好榜样
山东省革命老根据地沂蒙山区的莒县,有一个爱国人民公社,它的前身就是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吕鸿宾同志领导的著名的爱国农业生产合作社。今年春天,本报曾经报道过这个公社制订今年作物种植计划的情况,并在题为《种植计划必须实事求是》的社论中,评介了这个公社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安排种植计划的经验(见3月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爱国公社执行它的种植计划的结果,果然获得了良好的收成。从今天本报发表的关于爱国公社因地种植的调查材料中可以看到,这个公社今年各种作物都将比去年显著增产,社员、集体和国家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好处。今年秋收以后,全公社各生产队社员的口粮品种由去年的四种增加到十种以上;产妇、儿童、老人的不同的需要以及社员结婚、过节的传统的粮食需要都得到了满足。饲料问题、烧柴问题、社员编制日用工具和修盖房屋所需要的某些原料问题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因地种植使下季的茬口安排更加合理,今年秋种正茬小麦由去年的二千三百亩增加到五千九百亩。去年那里交售给国家的商品粮食大部分是甘薯干,今年是品种多、质量高的谷物。爱国公社的生产成就生动地证明了一个真理:在农业生产上,善于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合理地种植各种作物,就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爱国公社今年所以能够获得丰收,原因不止一个,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里的干部和群众能够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和可能,实事求是地安排种植计划,使今年的农业生产真正实现了因地制宜、合理种植。他们认真地分析了当地的地势、土质、茬口等等具体条件,全面地照顾了社员、集体、国家的需要,合理地确定了各种作物的种植比例。例如,去年他们那里甘薯种植过多,影响了当年的增产和下一年的茬口安排;今年接受了这个教训,适当地缩减了甘薯的种植面积,增种了高粱、谷子、黍子、稷子、穇子等在当地有种植条件、又为各方面所必需的作物,并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了茬口和作物品种,实行了合理的间作套种。这就是为什么不论山丘高地或低洼地,今年都长出了好庄稼的原因。爱国公社的这个成功的经验,是很值得重视的。
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总是想让每一块土地都长出最好的庄稼。可是,在一定时期内,究竟种哪些庄稼,每一种庄稼种多少在经济上最合算?只有把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同各种作物(包括各个品种的作物)的习性和经济价值联系起来,加以全面的考察和分析,才能得到比较正确的答案。各种作物的产量高低,总是同一定的生产条件联系着的。不同的作物、同一作物中的不同品种,要求不同的生长条件。各种不同的作物在对当地条件的适应上,在经济价值上,往往各有长处和短处。即使是公认的高产作物,如果不能满足它所要求的一定条件,那么,它不但不能高产,甚至还要比别的作物减产。有些作物,当地有种植的条件,多种可以多增产,但是如果种的过多,又会造成一定季节的劳动力和肥料供应的紧张现象,影响它本身的增产实效,同时可能给下一步茬口安排造成困难,影响下一季、下一年的增产。有些作物,单从一季看,产量可能不高,似乎应该少种或不种;可是,它们或者有生长期短、能早腾茬的优点,或者有培养地力、为下一茬作物的增产提供有利条件的优点(例如某些豆类作物),还是应该种植的。总之,在衡量各种作物的经济效果的时候,既要看到它们的优点,也要看到它们的缺点;既要看到“得”的一面,也要看到“失”的一面;既要看到眼前的实效,也要看到长远的后果。经营农业,就得算各种作物的经济价值账;那种只算作物果穗产量的账,不算作物秸秆产量的账;只算主产物的价值的账,不算副产物的价值的账;只算单位产品数量的账,不算单位产品质量的账(例如营养价值高低)等,都是片面的。爱国公社今年各种作物所以都能够获得好收成,正是因为那里的人们尊重农业生产的客观实际,根据需要和可能,既给当地的高产作物——甘薯以足够的地位,也把那些产量稳定、用途广泛的传统作物,即高粱、谷子、黍子、稷子、穇子等等,放在它们应有的地位。
爱国公社因地种植的成就,也说明了正确对待各地方传统的耕作制度和种植习惯的极端重要。每个地区的耕作制度和种植习惯,是在当地农民群众长期生产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这些耕作制度和种植习惯,有局限性的一面,也有合理的一面。在安排种植计划、确定生产布局的时候,对于这个问题必须采取审慎的态度。这就是说,要对旧有的耕作制度和作物种植结构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凡是合理的、有用的东西,应当继承下来,结合新的条件加以发展;确属不合理、过时的东西,应当根据今天的新的条件加以改革。而不论继承、发展或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和其他资源,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果。爱国公社在安排今年的作物种植计划的时候,充分吸取了过去生产上的经验,合理确定了甘薯、玉米和其他杂粮、棉花、油料的种植比例,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新的间作套种措施,以解决粮、油、棉争地的问题。他们既继承了传统耕作制度和种植习惯中的合理的部分,又根据新的情况采取一些新的种植方法,这里面也表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实行因地种植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人民公社必须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必须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生产队的干部和广大社员来做。生产队的干部和广大社员对当地的地势、土质、气温、茬口、水利、肥料等实际情况和各种作物的习性,了解得最清楚,最具体。什么地该种什么庄稼,什么庄稼应该多种,什么庄稼应该少种,必须主要由当地的干部和社员共同商定。只要加强领导,认真贯彻政策,他们就能正确地处理社员、集体、国家三方面的利益,实事求是地把种植计划安排好。在这个问题上,爱国公社的经验也有教育意义。鉴于去年这个公社种植甘薯过多,今年公社领导上最初把甘薯种植面积指标订得很低;即使这样,有些同志还是担心各生产队不愿意接受。可是,经过群众讨论,各生产队提出的甘薯种植指标比领导上的初步指标还略高一些。群众认为,去年种植甘薯过多,是不对的,但是甘薯是本地长期种植的重要作物,还是应该尽可能地多种。从这个事实中可以看出:爱国公社制订种植计划的过程,确实是领导相信群众,群众信任领导,领导的意见和群众的意见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互相丰富,结果融合成一个因地制宜的、合情合理的作物种植计划。
作物的种植计划,关系着一个地方的农业生产的布局,这个计划安排得是否合理,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当季当年农业生产的得失,而且对下季下年的生产发生相当重要的影响。因此,各地人民公社,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把种植计划安排好。现在正是秋收季节,各个地方、各个单位一年来执行种植计划的结果已经可以判明了。在秋收以后,根据一年来生产的实际情况,把今年的种植计划认真地做一番总结,找出有益的经验教训,这对于更好地安排明年的种植计划,改善明年的农业生产,是大有好处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