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贮备货源 修筑冰道 赶制爬犁 安排生活
大兴安岭迎接木材生产旺季
新青林业局加强管理 木材材料费比一季度降低一半多
本报讯 据内蒙古日报消息:内蒙古大兴安岭各林业局从各个方面积极做好准备,迎接木材生产的旺季。
甘河林业局库中林场目前正抓紧集材工作,为冬运贮备货源,截至9月18日,已集材三万零五十一立方米。他们根据各工段不同条件和地势,分别用人力和新工具集材。这个林场的五工段用木轨平车集材,每车最高推运量达二点五立米,等于六个劳动力一天的工作量。新工具集材比人力集材提高效率两倍多。
伊图里河林业局从第三季度起,就抽调专业人员,根据资源分布情况,对冬季集材运材冰道的选线、定线作了勘察设计。为在结冻前把冰道修好,这个局组织了三百二十八人的专业队,并动员职工家属投入冰道修建工程。各级领导干部深入施工现场,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发动职工开展竞赛,促进了施工进度,保证了工程质量。到9月上旬已完成冰道修筑计划的65%。这个局的银阿林场,到9月15日已经制造出冰道爬犁五十二节,完成今年爬犁制造任务的50%。
根河林业局森林铁路处在抓紧当前运材生产的同时,还抽调力量大力抢修线路,保证冬季运输畅通。各工区集中力量对重点地段填补砂石,并进行综合性维修,凡大型桥梁都作了加固。现在,80%的线路质量良好,全线机车速度由原来的三十公里提高到三十五公里。
各林业局同时还对冬季生产期间的职工生活作了安排。好里堡林业局各林场、森铁处等单位,有计划地抽出劳力,组成打柴专业队,并发动职工家属自愿参加,上山打柴。林业局和森铁处两个单位出动了三百四十三人,8月间拣打烧柴七百四十多立方米。库都尔林业局新帐房林场抽调三十多名工人组成房屋维修队,专门负责维修房舍,到9月上旬已经维修房舍四百多间。根河林业局潮查林场的大部分房屋已经修理过,经过修理的房屋,可保证不透风、不漏雨和冬季保暖。
本报讯 据黑龙江日报消息:黑龙江新青林业局建立与健全材料管理制度,使木材生产的材料费用不断降低。今年一季度每立方米木材材料费为三元四角七分,三季度降低到一元三角七分。
前一个时期,这个林业局由于制度不健全,手续不严密,材料管理和使用比较混乱,使材料成本费偏高。最近,这个林业局加强了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一面建立和健全了材料管理、领取、发放和使用的责任制度,一面清查仓库,按品种、规格登记,切实掌握数量、品种,做到账实相符。同时制订了限额领料、差额补发、余者缴回、以旧换新、丢失赔偿等办法,实行层层管理、人人有责。各林场、工段都分别由主任、段长抓材料工作。各工组也都设有专人管理,负责领取、发放和回收工作,在领料的时候逐级签名盖章,负责到底。每个工组都感到满意。这个林业局还充实了专职和兼职的材料人员,举办训练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第3版()
专栏:

严格执行成品检验制度 保证按照合同发货
鞍钢职工不让不合格产品出厂
新华社鞍山电 鞍山钢铁公司改进成品检验和发货工作,保证按照合同规定的规格质量,供应各地钢材。
鞍钢曾先后派人到各地访问用户,并邀请使用单位的负责人员来鞍钢介绍生产建设情况,加强了职工对用户负责的思想。进入下半年以来,一些轧钢厂成立了专门管理成品验收和发货工作的机构,加强对执行合同工作的领导。各轧钢厂还根据公司“成品管理发货制度”,制定了从成品入库到发货的细则,在成品管理、吊运、装车人员中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公司技术监督处抽调人员,加强了无缝钢管厂、焊管制品厂、钢绳厂等单位的监督检查工作,促使生产部门严格按照订货合同发货。
发货时,各轧钢厂根据合同规定的品种规格、化学成分、外形尺寸、机械性能等,进行严格的检验、核对,不让不合格的产品装车出厂。有一次,小型轧钢厂的检查人员发现在一批已经装上车的螺纹钢筋中,有的断面直径比合同规定大零点五毫米,就把车上钢材全部卸下,重新换装,有些重要工业部门的订货,虽然合同中没有明文规定等级,各轧钢厂也尽量选择质量最好的钢材发给他们。如果哪个轧钢厂偶尔发了不符合合同要求的钢材,一经发现,都主动和运输部门或用户联系,调回重发。
一些轧钢厂还设法使产品在长途运输中不被碰坏或发生变质。装车时慢吊轻放,把钢材顺序摆齐;一些怕压怕碰的薄板和小规格钢材,都分层摆放,防止震荡碰伤。第二薄板厂9月末为佳木斯电机厂和沈阳、上海发送矽钢片时,主动与铁路部门联系,派人到二三十里远的地方取来雨布盖在车上,保证钢材不受雨淋。各轧钢厂最近普遍清理了成品库,有的厂还按合同规定的品种规格、质量要求堆放钢材,保证发货不出差错。


第3版()
专栏:

及早做好川江冬运准备
重庆长江航运管理部门帮助各船队
调整助航设备交流枯水航行等经验
据新华社重庆电 重庆长江航运管理部门正在加紧为川江枯水季节的安全运输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从重庆港到湖北宜昌这一段长达六百四十多公里的川江航线,每年到冬季水位即逐步降低到三米以下,这时,航道更加弯曲、狭窄,浅滩增多,江面浓雾弥漫,船只航行困难。而今年冬季,川江物资运输任务较为繁重。
长江航运管理局重庆分局在9月下旬即开始进行准备,为完成川江冬季运输任务创造条件。分局派出干部和技术人员,从重庆港到宜昌,沿线帮助各船队修订枯水位和浅滩的引航操作规程,调整绞滩机具与航标等助航设备,帮助较先进的船只总结操作技术,交流防雾和枯水航行的操作经验,组织技术好的老船长指导技术较差的驾驶人员和引航人员。
川江的航道整治和航标设置等工作正在继续进行。全线在枯水季节以前需要整治的浅滩、槽口等共计三十五处,职工们正在挖除浅滩淤积的泥沙,炸掉有碍航行的礁石,抢修绞滩机具。全线在今年冬季还要增设一批航灯。目前,重庆航运分局已全部修订了各个航标站、信号台、雾信台和绞滩等的技术操作规程,加强了各工种人员的职责,训练了灯标充电工作人员,检查修理雾信台和电线线路,要求保证做到灯光明亮,标志不失常和定时测定水位,便利船只安全航行。


第3版()
专栏:

建设工程质量好 保养工作做得细
长江大桥通车四年畅行无阻
每年春秋两季都要进行细致的检查和预防性的维修;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大清洗,铁路、公路桥面经常清扫;每天有专人观测钢梁的热胀冷缩情况。四年里没有坏过一根枕木,一颗铆钉,也没有出过影响行车的任何微小事故。
据新华社武汉电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到今年10月15日四周年了。在这四年里,大桥没有坏过一根枕木、一颗铆钉,也没有出过影响行车的任何微小事故,车辆、行人,昼夜安全畅通无阻。
长江大桥四年未坏一个铆钉、一根枕木的原因,除了修建的质量好以外,四年来工人们还进行了精心保养和维护工作。每年春、秋季,他们都要用仪器对大桥各个部分进行一次细致的检查,有计划地做好预防性的维修工作。每个季度要进行一次大清洗。铁路每周要清扫三次,公路桥面天天清扫。
这四年定期观测检查的结果,钢梁由于制造和修建的质量完好,始终没出现钢梁弯曲、裂纹和钢钉松动的现象。大桥钢梁需要重新加漆。全桥钢梁面积有二十多万平方米。这项工作已经进行了三年,还没有完成。其中最困难的是油漆大桥顶部的横梁和“米”字梁的斜杆。人虽然可以爬上去,但是不能在梁上站立起来操作。工人高明喜、李德荣两人设计出一种活动挂篮,把挂篮挂在斜杆上,也能上下自如的移动,工人可以站在挂篮里进行各种操作。
修理公路桥人行道底部的表面层脱落部分,也很困难。它必须悬在高空工作。工人熊道正为此用钢筋做成了一种装置,挂在公路桥的栏杆上,工人就站在这个悬空几十米高的装置上修理。
对桥上铁路线的保养维护是另一种细致的工作。大桥的钢梁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的现象,因此桥上设有特制的八对伸缩轨。为了使伸缩轨的运动保持正常,负责维护的工人们,每天要几次测定它的运动情况,发现有反常的变化,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行车安全。桥墩上的活动支座,公路桥面的梳形板,栏杆上的伸缩缝都是为适应热胀冷缩的需要而装置的设备,它们和伸缩轨一样,每天都有专人观测记载,调节位置,使大桥终日处在正常状态之中。
工人们为了使火车在桥上行驶平稳,将桥上每根枕木的两端都用铁丝扎起来,枕木上的裂缝也用麻填塞,并涂上石棉以及用锯末、沥青拌成的沥青浆,使它不致进水。所以全桥七千多根枕木,四年来没有坏过一根。


第3版()
专栏:

武汉长江大桥 新华社记者 于澄建摄


第3版()
专栏:

从解剖“麻雀”着手普遍检查产品质量
昆明机床厂进一步健全检验制度
本报讯 云南昆明机床厂发动职工,通过“解剖麻雀”,普查产品质量,健全检验制度,使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这个厂的检验制度,一向比较健全,检验工作也做得比较认真。但厂领导干部仍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们在今年8月份,组织了一批检验人员,从零件库中抽检了十一批共计一百多件零件;同时拆箱“解剖”了一台T68镗床。这次抽查中发现零件还不是件件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已装箱的这台镗床也发现有油漆和铲花不美观,丝杆、镗孔达不到要求,装箱质量不高等缺点。
接着,厂的领导上就组织全厂四个商品车间的职工和有关科室的工程技术人员,普查产品质量,共同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根源,寻找解决的办法,检验人员检查了自己的工作,发现有的检验人员对每一零件、每道工序都要检查的制度执行得不够彻底,还发生漏检、错查;有的检验制度尚不健全。同时有些工具、量具年久失修,本身有误差,没法及时发现问题;有的零件缺乏检验仪器。
针对这些问题,这个厂就进一步健全了检验制度。这次又抽调了一批责任心强和有经验的工人去担任检验人员。在各个商品车间,设立了驻库检验员,实行零件入库检验制度。在解决工具、量具本身的误差中,检验部门对全厂各种工具、量具作了鉴定,确定将一些不合格的工具、量具停止使用。
在严格执行道道工序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把好各道工序的质量关口,与生产工人密切配合。许多检验人员在工作中,都把质量检验标准、检验方法告诉给生产工人,对一些比较复杂,而生产工人又难以掌握的质量检验标准,尽量帮助工人们学会掌握。检验人员还和生产工人配合,利用废旧料,做出了各工种等级不同的样品,工人们在加工过程中,只要对照一下样品,就知道自己加工零件的表面光洁度是否达到了质量要求。过去,在油漆原料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工人和检验人员都掌握不好工艺规程,漆出来的机床不漂亮,还掉漆。最近检验人员特地到金殿化工厂去学习了一次,并请金殿化工厂的技师来厂指导,帮助油漆工人提高技术,掌握配料和操作方法。在他们的热情帮助下,油漆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第3版()
专栏:

南京机床厂制成十种新机床
新华社南京电 南京机床厂今年以来,试制成功十种效率和精度都比较高的新机床,经过检验,机床质量符合标准。
这些新机床,大都是机械和仪表工业急需的设备。其中有用来生产仪表夹板零件的双轴卧式半自动成型铣床,有生产手表骑马轮和齿轮的各种仪表机床,还有机械工业需用的六角自动车床和单轴纵切自动车床。他们自行设计试制的双轴卧式半自动成型铣床,能用两个主轴同时加工凹凸面不规则或轮廓复杂的仪表零件,调整好后全部操作过程都能自动进行。长春变压器厂生产的变压器全部合格
新华社长春电 长春市变压器厂今年前九个月生产的变压器全部合格,其中一百八十千伏安变压器在全国变压器质量评比中被评为一流产品。
今年年初,这个厂对产品质量进行了全面检查,并派人到使用本厂变压器的长春客车厂等工厂,直接观察产品运转情况,听取用户意见。同时采取提高质量的措施。技术管理部门定期给工人讲解工艺规程和产品技术要求,帮助工人提高技术水平,过去没有工艺规程的切铁、木型、绝缘三个小组还建立了工艺规程。质量检查部门明确规定不合格部件不转入下道工序,零件不全不装配,不合格产品不出厂。卷线组的工人加强了对线圈纱包线的检查,发现有露铜的地方立即包好,提高了线圈绝缘性能。木型组过去制作产品木型使用的木料不干燥,容易走型,现在都经过干燥浸蜡处理。


第3版()
专栏:

包头陶瓷厂生产腌菜用具
据新华社包头16日电 当包头地区的人民开始储菜过冬的时候,包头市场上陆续供应了大批缸、盆、坛、罐等腌菜的陶瓷用具,这是包头市六个陶瓷厂和五个土陶瓷厂,从今年夏季以来赶制出的产品。
各陶瓷厂在生产中,采取了互相取经送宝和协作等办法,解决了原料、设备和生产技术力量不足的困难。乌拉特前旗陶瓷厂、包头市第二陶瓷厂,过去因原料和设备不足,不能很快提高产量。今年7月间,原料条件较好的石拐陶瓷厂,帮助这两个厂解决了釉子粘土等原料。包头耐火厂等技术设备条件较好的单位,还帮助这两个厂训练了制碗、烧窑、制细瓷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各厂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还注意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品种。


第3版()
专栏:编后

不合格不出厂
生产是人们有目的的行为。产品的规格要求,就是生产企业必须达到的一个目的。
鞍山钢铁公司从成品入库到发货装车,各个环节根据规格要求严格执行检验制度,目的十分鲜明。这个公司的小型轧钢厂的检查人员,在一批已经装车外运的螺纹钢筋中间,发觉有的断面直径比合同规定大零点五毫米,于是就把车上的钢材全部卸下来,重新换装合格的产品。他们的决心是:不让不合格的产品装车出厂。
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这就向每个职工为提高产品质量提出了努力目标。它的意义是积极的。要做到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首先就要每个车间、每个工段、每个工序、每个工种、每个人都做到不合格的产品不出车间,不出工段,不移交给下一道工序去。这样,人人都在质量上下功夫,大家都在为提高产品质量出力,出厂产品的质量就有保证了。


第3版()
专栏:编后

一丝不苟
一项工业建设项目建成以后,要充分地在生产上发挥作用,维护保养工作十分重要。
长江大桥通车四年,每天承受着剧烈的震动和重压,没有损坏一根枕木,一颗铆钉,没有出过一件影响行车的微小事故,这固然与工程本身的质量优良有关,而维护保养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却是不可低估的。
长江大桥维护保养工作的一个很大特色,是管理大桥的同志在这个庞大复杂的近代化建筑物上,下了一番细致的功夫。细,实际上就是科学的一丝不苟的精神。愈是复杂的现代工业技术,就愈要讲究细致。长江大桥维修保养工作上的管理人员这种“细”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第3版()
专栏:

焦万元学修塑料鞋
张金栋
不久以前,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南开区修配服务公司修鞋工人焦万元,来到北戴河休养所。一天早上,焦万元打开《天津日报》,见上面登着一则消息:新产品塑料鞋大量供应市场。他心里一动:“塑料底鞋已出世了,这该节省多少皮革、布料呀!可是,不管什么鞋,有新就有旧,穿坏了就得修理”。想到这里,这位老修鞋工人感到一个新的课题摆在自己面前了。他什么样的鞋都修过,别处认为没法修的鞋,顾客从千里之外寄到他手里,也没有感到为难过。可是这塑料底鞋将怎样修理呢?
“制鞋工人不断创造新产品,修鞋工人的技术也得不断地随着提高,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呀。”想到这里,焦万元决心要学会修理塑料底鞋的新技术。
事有凑巧,与焦万元在一起休养的就有天津塑料制品厂党支部书记郭万利。他把自己的心愿一说,郭万利很高兴,愿意尽一切力量来帮助他。几天里,郭万利给焦万元讲解了塑料制品的一般性能,并建议他学一学塑料的生产知识。在郭万利的介绍下,焦万元又认识了正在这里休养的天津近代化学厂老工人韩义章,向韩义章学习了塑料的生产常识。
焦万元休假期满回到天津,就立即请求修配服务公司党组织,允许他拿出一定时间来迅速学会修理塑料底鞋的技术。党组织非常支持,书记、经理替他出主意想办法,他小组里的工人们也都赞成。于是焦万元就跑到近代化学厂、合成橡胶厂、大中华橡胶厂,一遍又一遍的找技术人员、工人请教。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掌握了一套修理塑料鞋底的方法。但是,光是会修鞋底还不够,还得学会塑料鞋的全部修理技术才行。于是焦万元又来到了大中华橡胶厂,他从这种鞋的结构,学习到各种原料的配方。对于一个文化程度并不高的修鞋工人,短期内学会这些化工知识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焦万元并不胆怯,他一遍又一遍的试验,不懂就问,周围的人也都热心地帮助他,支持他,使焦万元终于学会了修理塑料鞋的全部技术。最近,天津修配服务公司门市部里,已增添了修理塑料鞋的新服务项目。(附图片)
焦万元(左),为了进一步提高修鞋的质量和效率,创制了一台热补胶鞋的机器,比手工提高工效二十多倍,这台机器温度稳定,所补的胶鞋质量也比手工补得好。 新华社记者 陈锡珍摄


第3版()
专栏:甘肃通讯

人好车子好
本报记者 张高鹏 春晓
玉门油矿老君庙采油厂六区队四号联合作业机,到矿三年零九个月,从未进行过大修或中修,也没有换过一个主要部件。
联合作业机是修采油井的唯一机器设备。一台联合作业机,重量近二十吨,还带有高达十七八米的铁架。驾驶它,可不像驾驶一般汽车那样轻便灵活。油井遍布山顶崖底、沟壑山谷,通油井的道路凸凹不平,坡大沟深,纵横交错。如果是在朔风怒号、大雪纷飞的冬天,路面冻结、泥泞,驾驶起来就更艰辛。但是四号联合作业机的驾驶员杨生贵、陈汉民、何明德和丁文汉四个人从不害怕这些困难,他们说:“机器是人操纵的,人好车子好。”
这四个人各有特色。杨生贵是这台作业机的司机长,他有着十多年的驾驶经验,只要听听机器的声音,就能辨别出车子出了什么毛病。他爱护车子就像爱命根子似的,平时绝不许外人随便登上驾驶室搬动或摆弄。有一次,修井小队长刘双武学习着开动了一下车子,老杨听到声音,快步跑出办公室,立即大喊着叫车子停下来,毫不客气的批评了刘双武。工人们在一边看着,说:“这就是杨师傅的脾气。”
陈汉民师傅也有他的特点,他一年三百六十多天,都随身带着一个小口袋,经常在各处拣拾废旧零件和螺丝钉。当作业机定期维修保养时,如果一时缺少什么小零件,人们总可以从陈师傅的“百宝囊”中找到。今年2月的一个休息天,陈师傅在从区队回家的路旁,发现了一个履带屑子,糊满了污泥,他就拣起来从十多里外带回家,在家里拾掇干净后又带回区队,不几天就用到了作业机上。
何明德、丁文汉是杨、陈两位师傅亲手培养出来的徒弟。两人积极钻研驾驶技术,十分重视车子的维护保养,长年累月,不辞劳苦,敲敲打打,擦擦洗洗,使作业机经常保持完整清洁。四号联合作业机在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里,配合修井五百多口,每次出阵都是干净利落,从无拖泥带水现象。
1959年,领导上把何明德和丁文汉调到四号作业机来,杨生贵看到这两个小伙子年轻力壮,干活时那股虎彪彪的冲劲,打心眼里高兴。他也了解到,这两人只学了短期的一般驾驶技术,初上阵,难免生疏。于是,他便从思想、技术等多方面关怀他俩,使他们很快能独立作战。冬季的一天,何明德从十九号选油站驾驶作业机往回开,这是一个慢下坡,他挂上三档,加大油门,轰隆隆地开得正起劲,这声音,惊醒了正在宿舍休班的杨生贵,他一咕辘爬起来,披上棉衣急促地向作业机开来的方向迎上去,老远高声喊着:“把车速减低,油门放小!”何明德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连忙刹住车,跳下驾驶室还没站定,老杨辟头就问:“你开几档车,油门多大?”何明德还是第一次看到师傅发火,心想:准是开快车引起的,他老实回答了师傅的问话。
“其实,我一听车的响声,就知道你开的几档车,油门加了多大!”老杨笑着说。停了一会,见何明德不啃声,他又耐心地说:“冬天,钢铁发脆,收缩性大,开快车震动厉害,容易损坏机件;下坡负荷轻,油门放大,不仅造成油料的浪费,同时转速加快,要造成机件磨损。车子出了毛病,就要影响原油生产。”何明德听了这些话,牢牢记在心里。
自从出了那次事情之后,杨师傅对徒弟出车就更加注意了。冬天车子起步,他便叫徒弟先挂上总离合器活动几分钟,等齿轮和传动部分都灵活了,才起步走;遇到凸凹不平的路面或过沟涉水时,他仔细教给徒弟如何选择路线,稳当安全地通过难行地段。逢下坡,一般司机总是搬着操纵杆,呼隆隆地冲下去。他们可不这样,下坡留心谨慎,全开稳当车。杨师傅为了教徒弟养成开稳当车的习惯,经常反复地对何明德、丁文汉说:“稳当开车,减少车身震动,是延长机器寿命的主要一着。”
杨生贵还经常对同车的司机说:“要想车子好,维护保养第一条。”他们四号联合作业机,每半月进行一次定期保养,十天清洗一次主要部件,七天给游动天车加油一次,每二十四小时给风扇皮带、总离合器、滚筒等打一次黄油。在保养中一丝不苟,连一个小螺丝钉也从不放过。
加水,看来似乎不大重要的事,他们却从不含糊。他们规定:一定要加干净水或软水。他们为此经常到数里之外去抬水,有时甚至省下喝的开水,加到水箱里。今年4月的一个下午,代替司机于文华临下班前,看到水箱中的水不多了,按照规定,水箱不满,下一班司机可拒绝接班。他便舀起油井旁水池中的脏水,正要往车上加,被杨生贵发现制止了。杨生贵对他说:“加这水会造成水道堵塞,散热不良,进而造成烧瓦停车事故,出事故就影响原油生产。”一边说,一边帮助于文华抬来了干净水,加好以后才交了班。
他们就是这样,任何一点小事都不马虎。杨生贵、陈汉民、何明德、丁文汉这台四号联合作业机上师徒四人,现在已被玉门油矿命名为集体标兵,并在全矿推广了他们的经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