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革命回忆录

夺枪记
王国华
1934年,河南省地下党组织遭到反动派的惨重破坏,革命志士的鲜血,染红了中原的土地。但是,革命的火种并不曾在狂风暴雨中熄灭。剩下的一部分共产党员,又在反动派的刀丛里组织起来,恢复了信阳、汝南、正阳、确山等县的工作,在跟中央、省委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同豫鄂边区工委合并,成立了豫鄂边区省委。在群山环抱的信阳县吴家尖山,开辟了红色根据地。
这时,反动派镇压革命的枪声不绝。这枪声和死难烈士的鲜血告诉我们,要使红色根据地站住脚,必须掌握枪杆子。而在那时,我们只有一根掉了抓头钩的撅把子。因此,省委决定,从统治阶级的血手里夺取枪支,建立我们的红色武装。
被我们选中的头一个目标,是小石岭的联保主任。阴历十一月间的一个黄昏,天上纷纷扬扬落着鹅毛大雪。这个联保主任扛着长枪,叼着烟卷,摇摇晃晃的出了砦。我们盯住他,悄悄跟在后头。只见他走到一家寡妇的门前,把枪立在门外,便嘻皮笑脸地钻了进去。屋里传出一阵淫荡的笑闹声。周骏鸣同志一个箭步,一把抓住了枪。我们像一阵旋风似的闯进门去,从被窝里把联保主任拖了出来。在山上,我们用夺得的头一棵长枪,处决了我们要处决的头一个敌人。
处决小石岭联保主任的一声枪响,喜坏了四乡的农民群众。他们听说要建立劳苦大众的革命武装,纷纷跑来献计献策。由于群众的帮助,我们先后又夺得了方山砦的财主和宋冲炮楼敌人的几支枪。
年三十晚上,我们瞅准了第四个目标——何大庙联保主任何老四。这天黄昏,何老四的二儿子,扛着一捆树梢子从山沟里出来,我们跟在他后头。树梢擦地,哗啦啦响着,掩盖了我们的脚步声,我们一路躲闪着,跟到了他的家里。何老四正在堂屋烤火,周骏鸣跳到他面前,扬起撅把便打。谁知一扣扳机,却是个瞎火。何老四机灵得很,早已把长枪揽在怀里,但他推子弹用力过猛,只听嘎拉一声,子弹卡住了。周骏鸣连忙从袜筒里,掏出一根筷子来(他知道撅把老掉了牙,事前准备了这根筷子),拿它?了枪筒。何老四也已推上了第二颗子弹。眼看他的手指头就要挨住扳机,“嘭——”我们的撅把先响了,何老四应声倒地。他的两个儿子,正跟我们搂住摔骨碌,见老子死了,也都撒了手,跪下求饶。这回,我们又夺得四棵长枪。当周骏鸣重新把筷子插进袜筒里去的时候,我们都哈哈笑了。
四次巧袭,惊动了国民党地方当权派。他们同反动军队勾结一起,四处探听我们的行踪,企图将红色武装扼杀在摇篮里。邓庄铺有一个联保主任,充当着反共急先锋的角色。我们决定除掉他,打一儆百。
一天清早,我们化装为反动官兵,闯进了邓庄铺。联保主任斜挎着枪,趿拉着鞋,迎面走来。我一把抓住他的领子,骂道:“混蛋,早就了解你通共。”
“哎呀,我的爷,”他分辩着:“我会通共?我亲手杀的共匪,少说也有十个。”
“还狡辩,把枪卸了。”
“不敢,不敢,”他挎着空枪盒子,慌忙掏出一张纸来,媚笑着说:“这是共匪的名单和住处,小子献给长官。”
“呵,”我接过名单说:“你这人反共倒很卖力。”
“过奖,过奖,”他露出怡然自得的神气,“为了报效党国,小子鞠躬尽瘁。”
“好吧,”我大声说:“由于你反共坚决,成绩昭著,我今天宣布你的死刑。”
他脸色唰地白了,上牙瞌着下牙道:“这个,长官……哎呀,你们是……”
枪声响了。“叫他报效党国去吧。”我们说。
邓庄铺联保主任的下场,警告了所有的地方当权派。他们为了保全脑袋,不得不暂时收敛起他们的气焰。我们夺枪除害的故事,像插了翅膀似的,早已传遍四乡。1935年,当黄灿灿的迎春花开满山坡的时候,我们已经夺得了三十多棵长枪。这是三十多棵曾经被革命志士的鲜血染红了的长枪呵,我们要拿它来为烈士复仇,为革命开路。
但是,在反动势力的重围中,仅靠这三十多棵枪,是不足以保卫红色根据地的。省委又作出继续夺取武器,扩大红色武装的决定。
每年阴历三月三,唐县平寺镇都有烧香会。周围几个县的百姓,都要来烧香赶会。宛南土皇帝别廷芳的民团,便利用这天的机会进行敲诈勒索。每年此时,那些“灰狗”们,都要斜挂着枪,有的在赌博场里鬼混,有的去女人行里晃悠,有的守着油馍锅、豆腐挑,到了哪里,哪里遭殃。我们决定在烧香会上,惩罚民团,夺取武器。
三月初二夜间,我们分两路出发,一路由张清江、周骏鸣同志率领,由游击队员组成;一路由我率领,由根据地的八十多个农民组成。我扮会首,大家扮做烧香客,背着香包,直奔平寺镇去了。
长枪不便携带,我们只带着两根短枪。第二天上午,我们把队伍集合在平寺镇东的磨角楼,去庙里烧了香,丢了罄钱,便到会上买了八十根镢头把子,一人分了一根。镢头把子都是桑木或枣木做的,掂在手里,沉甸甸的,队员们眨着眼说:“这家伙打到头上,可厉害!”我们又买了八十条毛巾,一人一条,裹在头上,做为记号。规定下午四时动手,鸣枪为号。大家分头散去。
庙会上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灰狗”们,都抹着油嘴,斜着醉眼,在人群里挤来挤去。下午三点多钟,我站在高处一望,只见每一个背枪的“灰狗”背后,都跟着一个头裹毛巾,手攥大棍的“烧香客”。洋货棚里挂着四支短枪,早被“烧香客”们盯牢了。
下午四时,一声枪响,只见这里那里,八十根大棍同时举起,一齐朝“灰狗”们身上打去。“灰狗”们被打得晕头转向,有的钻到草篓里念“阿弥陀佛”,有的扔了大枪,直喊亲娘。我们愈打愈勇,许多农民把棉袄一脱,穿个汗褂,厮打起来。不到一顿饭的工夫,大家都夺得了枪支,张清江同志一人就背了三棵。头上冒着热汗、乐得抿不住嘴的
“烧香客”们,立刻消失在人群中。
我们用敌人的枪械,迅速武装了自己。1936年秋天,我们建立了拥有二百多棵枪械的豫鄂边区人民自卫团。周骏鸣同志任团长,我任政委。从此,豫鄂边区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我们率领着被革命的火把照亮了眼睛的男男女女,打土豪,分粮食,维护着、争取着穷苦农民的利益。这时候,农民群众已经不把我们当做“天兵天将”,而亲热地称我们做人民的子弟兵。“好啊!”他们说:“今日夺他的枪杆,明朝夺他的大印。”
(张一弓整理)


第8版()
专栏:

黄河流到了人民的时代
冰心
《黄河巨变》这个巨型彩色纪录片,我前后看了两遍。
看着看着,兴奋得很!这影片本身,就是一首选材精美、结构谨严的赞美祖国的英雄人民的长诗,我还能写些什么呢?
影片一入题,就是黄河的滔滔浊浪,从高高的天上回旋咆哮而来,冲透过祖国一部廿四史,它给我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也像一部廿四史一样,多得不知从何说起。
但是黄河两岸孕育了我国的悠久优秀的文化,我们的祖先“生于斯,息于斯,聚种族于斯”,人民惧怕它,又喜爱它,他们在狂澜汹涌之中,颠顿上下地驾着牛皮筏子,一面心里痛苦地想:“什么时候,呵,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把它控制住,驯伏住,使它变成碧青的流水,荡荡溶溶地替我们灌溉着千万亩的田地,负载着千万只的船舶呢?”这是数千年来人民呕血缕心馨香以求的迫切愿望。“圣人出而黄河清”,他们把这愿望寄托在渺茫的“圣人”身上,在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前,人民还没有认清自己,人民团结起来,行动起来,就有比犷暴的黄河大过千百倍的力量!
黄河终于流到了人民的时代——英雄的人民一站立了起来,就从头收拾自己古旧的山河。人民自己的领袖毛主席,亲自到黄河岸上视察以后,一系列的紧张而细致的措施,就在这个纪录片上呈现了。
1959年的春天,我曾到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工地访问过,当我看到影片上每一幅画面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热烘烘地忆起了许许多多我所见过听过的、为这伟大的工程贡献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
当我看到混凝土、木模和钢筋三个英雄大队,在雨里雪里和无情的天气紧张搏斗的时候,我想到我从前写过的《奇迹的三门峡市》,在那里,有数以万计的农民,商业人员,医务人员,保育员,教员,演员……像扶持牡丹的一丛绿叶似的,在为保证他们的工作效率,为他们的生活福利而辛勤地劳动着。
当我看到横跨两岸的高大的缆式起重机,长长的卵石运输带,庞大的吊罐、闸门……以及大山洞似的水压钢管,我想到我在祖国各地的钢铁厂,所看到的工人兄弟们紧张操作的情景。远在列宁格勒的一个钢铁厂里,苏联工人自豪地拍着一件大涡轮机,笑着对我们说,“这是为中国的黄河水利建设赶制的。”那时节我从心底感到,不但有国内五十多个城市,还有苏联等兄弟国家,都为着我们的三门峡工程,金铁齐鸣地奏着伟大的社会主义大协作的音乐。
当我看到空旷的工地上,除了两岸的高崖急流的浑水之外,只有运输机的长带在急速转动,伸着长臂的起重机在徐徐地起落,一串一串的火车、汽车在突地奔驰,看不见多少工人,只看见重重叠叠的机器的时候,我知道在工地的几十里方圆的地面上,上下、远近、周围,有多少辅助基地,在电话指挥之下,像巨人的周身脉络似的,在供应着心脏所需用的血液。
当我看到扶老携幼的农民,喜喜欢欢地捧着毛主席像,带着家具,登上首尾相接的大车,在两行彩旗,一片乐声之中,走向他们的新居的时候,我想到,他们从此迁出幽谷上了乔木,他们不但有了新居,连他们所熟悉喜爱的古迹,像“潼关”、“永乐宫”都重新修好,摆在他们庐舍的旁边。我还知道连他们爱吃的“灵宝枣”的树,也早就挪上高处去了,他们所丢下了的是积年的灾难,所带走的是热爱的“家珍”。在这里,我微笑着忆起我在工地工程局院子里所观赏过的牡丹和丁香,在我们兴奋的心情之中,那些花朵,那一天显得格外浓艳。不消说,它们现在也“更上一层楼”了,也许它们正在人工湖岸边映照着万顷清波,婆娑弄影呢!
这个比我们天然的、号称三万六千顷的太湖还大的人工湖,碧绿涟漪,水天一色,雄伟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拦河大坝,倒映在水里,显得异样地高大鲜明。黄河流到了人民的时代,千百年的梦想在逐步地实现!这两千三百多平方公里的水库里,所积聚的不是水,是受尽苦难,在党的领导下翻了身的亿万人民,从全国四面八方所汇聚来的力量与智慧。在搁笔半天之后,思潮起落之中,我只能写出上面的一些颂赞的话!


第8版()
专栏:

知己
唐小丁
知己的人,有自知之明。有了自知之明,自己的思想就会像春水那样活泼和流畅。
有两篇寓言,可以引来说明自知之明的重要,那大意是——
有位猴子小姐视力不好,配了眼镜。可是它不会用。它一忽儿把眼镜顶在头上,一忽儿把眼镜套在尾巴上,一忽儿把眼镜??,一忽儿又把眼镜闻闻。“该死!我可上当了。关于眼镜的用处,全是撒谎。”它又急又气,抓起眼镜便向墙上摔去。
一只夜莺唱歌,扬声长鸣,柔音百啭。各种鸟兽都听得出了神。歌声停止了,一只驴子点点头,评判道:“确实不坏……然而我听到公鸡啼的时候,我的心是多么暖和啊!如果你向公鸡学它一手两手,你的本领就了不得了。”夜莺听了,倏地飞走了。
这是克雷洛夫一百多年以前的创作。现在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古味。
眼镜本来是有用的;用法是架住鼻梁,勾住耳根。猴子小姐不会用,首先是不知道自己还没有具备使用眼镜的知识,这是它的弱点。
公鸡啼叫哪能比得上夜莺歌唱的美妙,驴子却妄加指点。它本来不懂得,偏要装是行家。
不知和知之不多,不是什么丑事,因为一个人的知识总是有限的,总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渐多的。只有强不知以为知,才是不体面的。
要知道眼镜的用处,首先就要知道自己还不知道眼镜的用处。这样,才会去请问别人怎么使用眼镜,才能得到使用眼镜的知识。
要评判歌唱的好坏,就得有关于音乐的学问。没有这门学问,闭口不言倒是聪明的。不然,发言越多,越是表明自己无知——不仅对这门学问无知,而且对自己的虚妄也是无知的。
进行工作,要经常调查客观事物,也要经常进行自我调查。调查自己,才能知己。知道了自己对什么事情不懂,才肯老老实实地去学,才不会不懂装懂。学习了,学好了,才能知彼。知彼是离不开知己的。下决心知彼,就要下决心知己。孙子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谋攻》)他只讲了三种情形,没有讲“不知己而知彼”是否可能,如果可能,是否也会一胜一负。恐怕不知己的人,是很难知彼的。到头会是己也不知,彼也不知,而落入“每战必殆”一类的。要争取“百战不殆”,就得把知彼和知己统一起来,既知彼、更知己。
知己也没有多大窍门,同知彼一样,实事求是而已。长处短处,或扬或弃,如实地看待和处置。由于人们往往容易忽视自己的短处,还须严以责己,才能全面知己。韩愈的《原毁》一文中,就讲过“其责己也重以周”,是君子之风。“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这种虚夸的态度,是“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的。自己脸上是不是干净,要借助镜子检阅一番。要知己,“镜子”是不可少的——周围的人是镜子,实践经验也是镜子……。把这些镜子好好用起来,知己就比较容易了。
知己是对自己的严峻的剖析,更是对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伟大集体事业负责的表现。


第8版()
专栏:

战胜风雨千重浪
刘国华 一声号子一把网,一条条鲜鱼银光闪,满船欢乐满船笑,哗啦啦红旗迎风展。人变眼一翻,天变一时间,雨陡浇,风呼喊,狂风暴雨难睁眼。浪在滚,海在翻,开山岛撞得直动弹。山是浪,浪是山,千涧万峰望不到边。巨海狂涛闹翻天,有只渔船遭风险,浪去跌入千尺涧,浪来爬上山巅巅。船老大,古铜脸,双手紧紧握舵杆,两眼看穿千层浪,二目善观八面天。风是刀,雨是箭,浪水劈头又盖脸,刀砍箭射浪头劈,是疼是麻难分辨。风里锤,雨里炼,浪里熬成活经验,海鸥飞过知公母,看水就知沙高浅。任凭风浪冲天大,手不慌来心不乱,一根舵杆定太平,两脚站稳任浪颠。浪来船头顶,浪去船不偏,多年练得真本事,顶风喝浪战凶险。顶三夜,战三天,龙王投降天发软。举杯喝口胜利酒,英雄驾船乐凯旋。


第8版()
专栏:

写在运煤场
雁翼指挥台上的灯,由绿变红,由红变绿,一列列煤车,呼啸而去,有的向东,有的向西,东面有一片烟囱——一个新型的林区;西面有一座红城,红光闪闪万里,煤车呵,煤车,请把我带去,我坚信,跟着你走,就一定找到奇迹,找到画,找到音乐,也找到诗句……


第8版()
专栏:

归(木刻)张京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