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月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列车员和乘客的风格
易和元
同志们,去看看《十二次列车》吧,这是一部激动人心的好影片。
列车被洪水困着了,风雨交加,波涛汹涌,洪水淹没了车轮。列车虽然安全地退到了高地,但是它和外界失去了一切联系,八百多乘客的生活成了问题,八百多条生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在巨大的困难面前,对每个人说来,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然而困难却没有吓倒人,人们经受起了这次考验。在列车党支部的领导下,全体列车员和乘客紧密团结,同心协力,终于战胜一切困难,安全脱险。多少动人的镜头使人久久难忘!
看吧,这是我们的女列车长孙明远,她临危不惧,不辞劳苦,勇敢坚毅地领导了战胜洪水的斗争。看吧,这是我们人民解放军的大校同志,他把自己的卧铺让给一位受伤的工人,而在与洪水和困难的搏斗中,他积极参加了领导,把列车上部队同志的力量组织了起来。看吧,这就是我们的普通乘客,当列车党支部号召他们把多余的食品捐献出来供应老人和小孩的时候,他们都争先恐后地献了出来。看吧,这是我们那位受伤的工人同志,他忍受着身体的痛苦,把最后一管针药让给一个难产的妇女注射。……
“把方便送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列车员是这样做的,乘客们也是这样做的,整个列车洋溢着团结友爱的气氛,发扬了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看了这部影片使我想了很多很多。
我们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要经过无数次的考验,我们干革命工作的人,所受的考验还要多。在革命的艰苦岁月里,要经受得起严峻的阶级斗争的考验,要经受得起一切困难的考验。而在革命取得胜利、蓬勃向前发展的时候,也要经受得起胜利的考验。在这方面,我们的革命老前辈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在同敌人搏斗的时候,英勇顽强,坚贞不屈,视困难如草芥;而当革命胜利之后,不骄不躁,依然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情绪饱满,斗志昂扬,一颗红心永不褪色。影片《十二次列车》里的许多人物,正是保持和发扬了我们革命老前辈的这种优良作风和高贵的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然而,十个指头不一般齐,风格低下的人还是有的。在这部影片里,就有这样一个汤副经理,他在全列车的人都在同心协力克服困难的时候,却一心一意想买公社养鸡模范高大娘特地送往北京去作研究的鸡蛋。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里也会遇到。在他们的头脑里,还有不少旧思想意识的灰尘。这种灰尘是同我们时代格格不入的,因而这样的人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大家的鄙视和批评。
我们的思想应该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让我们在工作上和生活上,时时刻刻都学习《十二次列车》上的列车员和乘客的风格,经得起艰苦和困难的考验,不要做汤副经理那样的人。
列车员风格高,乘客风格同样高,而且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显得风格高。共产主义风格的红旗,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举得高高的!


第8版()
专栏:

欢迎印度尼西亚人民的美术
李桦
印度尼西亚是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我们曾经从在中国出版的《苏加诺总统藏画集》中,看到过印度尼西亚的古典的和现代的绘画,而全面地接触印度尼西亚当代美术作品原作的机会,还是从最近开幕的“印度尼西亚美术展览会”里得到的。我们欢迎这个展览会的开幕,不仅仅因为它使我们欣赏到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更重要的是:艺术是一种不用翻译的国际语言,通过由印度尼西亚美术家们创造的丰富多彩的艺术语言,使中国人民能进一步了解印度尼西亚人民的生活,斗争,思想和感情,这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推动世界和平事业都有很大的好处。
受到荷兰殖民主义者三个半世纪残酷统治的结果,印度尼西亚的民族传统绘画遭到了空前未有的破坏。尽管如此,由于长期处在殖民主义剥削的痛苦生活下,印度尼西亚人民清楚地认识到西方资产阶级现代艺术的腐朽本质,印度尼西亚的当代美术家抗拒了抽象派的腐蚀和影响。在这次展览会里得到了深刻的印象。经过艰苦斗争而获得解放与独立的印度尼西亚人民,正激发着强烈的爱国感情,许多作品洋溢着反帝、反殖民统治的斗争热情和爱国、爱生活、爱和平的愿望,这点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感到十分亲切的。
在这个展览会里,展出了几乎印度尼西亚全国著名画家的作品,它们大部分是以描写人民生活为主题的。我们欣赏亨·安东的《赶集去》,达尔米西的《义务劳动》,亨德拉·古纳宛的《运香蕉》,苏达尔梭的《渔夫》,布兰多·雅布翁的《鸟市》,苏罗诺的《峇厘岛的村庄》,巴尔玛迪·里约斯达的《峇厘女人》,达当·卡拉尔的《峇厘舞》,沙尔敦的《游击队战士》,维达多的《夜市》,德鲁布斯的《母亲》,卡姆比尔·阿农的《睡婴》等。这些作品都具有富丽的热带色调,丰富的艺术表现,和鲜明的个人风格。从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印度尼西亚人民纯朴的生活,那些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峇厘风俗的描绘;具有热带情调的自然风景,还看到了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的游击队员的英雄形象。这些充满了印度尼西亚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热爱生活的优秀作品,打动了观众,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印度尼西亚人民的感情。
在这个展览会里,展出了苏罗莫的四十四幅木刻作品。这位杰出的木刻家以纤细精巧的风格见称。在他的朴素的黑白木刻里,显示了印度尼西亚社会的脉搏。激动人心的1945和1949年的游击队生活的描写;有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描写,如《市集》、《切菜的妇女》、《洗水草》、《扛米》、《卖椰子》、《赶集归来》等;也有群众集体生活的描写,如《讨论》、《搭群众大会主席台》、《参加群众大会的听众》等。我们看到这些画幅,好似置身于印度尼西亚人民当中,和他们共同生活一样。
在这个展览会里的速写也是非常富有现实意义的。它们鲜明地留下画家生活的痕迹,也最率真地流露着画家对生活的看法。我们从下面一些速写,就可看出画家反帝和爱国的感情是如何强烈了。布拉玛斯多·斯的几幅《要求收复西伊里安的示威群众》的速写,生动地表现了群众在荷兰大使馆前示威的情况。阿·拉赫默的《刽子手波普在法庭被告席上》的几幅速写,有力地记下了被捕获的美国武装干涉者被人民审判时的丑态。这些显示人民反帝怒潮的速写是十分有力量的。
会上展出的漫画和宣传画虽然为数不多,但是这些作品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反帝国主义战斗性。观众从许多幅画里都可以感觉出作者对帝国主义仇视、蔑视和鄙视的情感。如A·西巴拉尼的《自我掩饰》,这幅画以简练的手法刻划出艾森豪威尔这个种族歧视者的代表的卑鄙虚伪的嘴脸。玛尔佐的《转移视线》通过具体事实及时地揭发了美帝国主义的阴谋诡计,教育了广大人民群众。西亚的《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力地表达了印度尼西亚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坚强信心。这些作品对于同样受过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而现在仍然有一部分领土被美帝国主义霸占的中国观众,自然显得格外亲切,因为它们也表达了我们的心情和意志,因而深切地体会到印度尼西亚人民和我国人民之间同忧喜共呼吸的友谊之情。
我们喜爱印度尼西亚的现代绘画,是因为它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民族风格,表达了印度尼西亚人民爱劳动、爱和平的情感和反剥削反压迫的意志。在这一点上,全世界人民是心脉相通的,因而这样的作品不仅会为印度尼西亚人民所喜爱,也必然会打动其他国家的人民。祝这次展出成功!


第8版()
专栏:

头绳
 才仪春
在内蒙古敖汉旗街上遇见一位七十多岁的刚从山村来的老大娘,她看见街上的妇女们,便激动地说:“生活真是提高了,世道真是变了,这些姑娘平时都扎新头绳呀。”当时我在她跟前,听了这句话不觉一笑,心里想到:真是山沟里的老年人哪,要说街上的变化有解放后新修的工厂、中学和一排排的新房子;要说人们生活提高有人们身上穿的大衣、皮鞋,为啥单说姑娘们头上的那条短短的头绳呢?
在路上走着,头绳的事老在我脑子里盘绕着,忽然间我想起我小时候的事来了。
在我小时候,家庭生活很苦,我和妹妹得经常帮助家里干活。妹妹年纪小,一不好好帮母亲做活,母亲就说:“好丫头,帮妈做活吧,过年时妈给你买新头绳。”为了一根新头绳,十岁的妹妹就整天在屋里帮母亲纺线、做饭、哄孩子。有时妹妹和我打架受到委屈哭了,母亲就说:“好丫头不哭,等过年时妈给你买红头绳,啥也不给你哥买。”受了委屈的妹妹马上不哭了。一根新头绳,在旧社会对穷人家的女孩子来说,是一件多么贵重的东西啊!
《白毛女》中的喜儿,到过年时又赶上自己出嫁,他爹杨白劳却只能给她买二尺红头绳。喜儿一点不嫌少,接过头绳高兴地唱:
人家闺女有花戴,我爹没钱不能买,
扯上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嗳……扎呀扎起来。
看,二尺红头绳,让又要过新年又快要出嫁的喜儿多么高兴啊!
现在,正像那个老大娘说的“世道变了”,农村姑娘们不仅过年、出嫁时扎新头绳,就是平日也都扎新头绳,不仅是新头绳,还扎比头绳更美观的五颜六色的发带和头巾呢!过去过年、出嫁时才能享受的东西,今天平日就享受了,现在平日就赶上过去的过年了,这一点正是饱受旧社会痛苦的老年人体会非常深刻的地方。想到这里,我不由得后悔刚才笑话老大娘对于新头绳的大惊小怪了!


第8版()
专栏:

乌溪江上
叶征洛流不完的乌溪江水,像滩上运不尽的石卵,千滩歌,万滩唱,这蓝蓝的水呵多深多清。千滩万湾的乌溪江,像淘气的孩子那么俏皮,爱在深夜里和人捉迷藏,冲走了桥墩无处觅。找不到桥墩的踪迹,马上堆起了新的桥基:用石子垒得更实,用钢铁的意志固定它的脚底风来了,要卷走一切;雨来了,要冲洗光大地。乌溪江像是在生气,任性得教人特别欢喜。因为风雨中的乌溪江,有一股强烈的感染力:叫斗车跑得更急,叫路筑得更扎实。我们爱这滔滔滚滚的乌溪江,爱这蓝得发亮的江面,这滩上的石卵也特别光滑可爱,因为这里将涌现出社会主义乐园。


第8版()
专栏:

赶集去(油画)
〔印度尼西亚美术展览会作品〕
亨·安东
这幅画是一九五四年印度尼西亚访华代表团赠送
给周恩来总理的。


第8版()
专栏:

一九四九年的游击队 (木刻)
〔印度尼西亚美术展览会作品〕
苏罗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