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中缅友好关系进入新的高峰
缅甸各党派、群众团体负责人纷纷发表谈话
热烈欢迎周总理访缅和边界问题的彻底解决
新华社仰光5日电 缅甸各党派和群众团体领导人最近纷纷对报界发表谈话,热烈欢迎周恩来总理和他率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友好代表团访问缅甸。他们一致认为这一访问将使中缅两国的友好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高峰;中缅边界问题的彻底解决,将为世界各国和平解决纠纷问题树立光辉的榜样。
缅甸民族团结阵线主席团委员德钦拉最说:长期以来,由于中缅两国人民友好相处和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以才能够把帝国主义遗留下来的复杂的边界问题成功地解决。
中缅边界问题的胜利解决,得到一切爱好自由民主、和平友谊的人民的欢迎和拥护,而为一小撮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所仇视。
缅甸人民同志党主席波波昆说:我们以无比兴奋的心情,热烈欢迎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友好代表团蒞临参加缅甸第十三届独立节盛典和互换中缅边界条约批准书仪式。他说,由于中缅两国都本着友好尊重与协商的精神,才使中缅边界条约获得成功的签字与批准。虽然中缅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但因双方都遵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不会引起人民之间的误会。今后中缅两国在共同有利的事业上的合作将会更广泛和加强,并且能够更加协力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
缅甸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吴彬养素达法师说:过去任何人都无法解决的中缅边界问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获得的和平解决,以及中缅友好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是中缅两国关系史中最光辉的里程碑。中缅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是一个有助于世界和平的良好范例。
缅甸工会大会总书记吴苗密说:中缅边界条约的产生,是缅中两国政府和人民以亲密友好和互相谅解的真诚态度进行努力的结果。在这缅甸联邦独立十三周年的吉祥日子里,中缅两国政府、人民、艺术家和工人之间空前的亲密友谊,将万古长青,永存于世界史册。这种亲密的友谊,不仅是中缅两国人民的胜利,而且也是东南亚各国人民与世界和平阵营的胜利,是对帝国主义分子的沉重打击。
仰光大学学生联合会主席哥丁挨在讲话中首先代表仰光大学生,对周恩来总理和其他中国贵宾们的友好访问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说,周恩来总理是经常来缅甸的。但是,这次前来却具有特别的意义。在缅甸联邦独立佳节,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为我们缅甸人民带来了真挚的“胞波”情谊。
他说,许多年来无法解决的中缅边界问题,已经在短短的期间内获得了圆满的解决,这使中缅两国人民感到很大的安心和愉快,从而开出了友好团结的花朵。
他说,我们深信,中缅边界问题之能够获得如此迅速的解决,是由于中缅两国发挥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
中缅两国领导人所作的努力,对于那些正在进行反帝斗争的亚洲人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它使亚洲与世界和平的火炬更加明亮。
他最后说,我们相信,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中国贵宾们的友好访问,将为中缅两国的更加亲密友好团结竖立起与世长存的友好纪念碑。


第6版()
专栏:

庆祝缅甸联邦独立十三周年
仰光燃放中国焰火
新华社仰光4日电 缅甸首都仰光在今天晚上燃放中国焰火,庆祝缅甸联邦独立十三周年。这些焰火是中国政府送给缅甸政府欢庆独立节的礼物。
缅甸总统吴温貌和夫人、总理吴努和夫人、缅甸国防军总参谋长奈温将军和夫人,同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和夫人、罗瑞卿副总理和夫人等一起在仰光大湖湖畔观看了焰火。观看焰火的,还有缅甸高级官员和中国的其他客人。
腾空而起的焰火呈现出百花争艳,孔雀开屏、彩花万朵等等景色,五光十色,万紫千红,与湖中的倒影相映成趣,显得更加美丽。
成千上万的仰光市民赶到湖畔来观赏这绮丽的焰火之夜。


第6版()
专栏:

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始终如一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中央全会通过决议支持莫斯科会议文件
完全同意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代表团在会议上所进行的工作
新华社雅加达4日电 《人民日报》1月3日发表了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关于八十一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莫斯科会议的声明和告世界人民书的决议。决议表示完全同意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代表团在莫斯科会议上所做的工作,并且完全支持会议所通过的声明和告世界人民书。
决议说,代表五大洲三千六百万名共产党人的八十一个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经过讨论后,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所面临的国际问题一致得出共同的结论。这个事实表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无比生命力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始终如一的团结力量。这次最民主的讨论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对希望和千方百计地设法分裂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帝国主义和其它反动派的沉重打击。
决议说,这两个文件是对为争取和平、民族解放、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民主和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所进行的斗争经验的创造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总结。声明透彻清楚地分析了近年来世界阶级力量对比所发生的变化,阐明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和进步人类面临的重大而迫切的问题,并且向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工人阶级和一切进步力量指出了通向它们共同斗争的胜利道路。
决议结合印度尼西亚的具体情况概述了莫斯科声明的基本内容。决议说,关于当代最迫切的问题——战争与和平问题,声明提醒各国人民注意,他们应当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提高警惕。声明指出:只要帝国主义还存在,就始终有侵略战争的土壤,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没有改变。因此,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仍然存在。声明在这方面指出,美帝国主义是侵略和战争的主要力量。可是两个文件指出:能够粉碎帝国主义侵略阴谋的真正力量已经存在。
决议指出:至于和平共处这个在世界分裂为两个体系的情况下,国际关系中唯一正确的和合理的原则,声明指出,和平共处政策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平共处的政策是动员群众开展积极行动反对和平敌人的政策。声明还指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的调和,也不像修正主义者所说的那样,意味着放弃阶级斗争。
在谈到莫斯科声明所说,在目前形势下,形成了有利于在许多国家建立独立的民族民主国家的国际条件和国内条件时,决议说,莫斯科声明的分析不仅证实了而且推进了印度尼西亚人民为争取民主生活、争取建立一个在民族合作基础上的政府和社会主义前途的斗争。
关于共产党人从来反对革命输出,同时也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反革命输出,决议说,在印度尼西亚,帝国主义者利用国内的反动派来制造伊斯兰国运动——印度尼西亚伊斯兰军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革命政府——全面斗争约章的反革命叛乱。
决议说,莫斯科声明和告世界人民书也是对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的沉重打击。决议说,大家知道,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的领导人如卡德尔最近作为他们的代言人在他写的《社会主义与战争》一书中,根本没有批评帝国主义,更谈不上谴责帝国主义,而违背了南斯拉夫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争取社会主义的精神。相反地,他们攻击社会主义,妄图挽救帝国主义。因此,正如声明所指出的,进一步揭露南斯拉夫修正主义者领导人和积极斗争来保卫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不受南斯拉夫修正主义者的反列宁主义思想影响,仍然是各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一项必要任务。
决议说,在思想意识方面,声明指出,共产党人认为自己的任务是:在思想战线上展开坚决的进攻,而不是采取消极的、被动的态度力求把人民群众从各种各样的资产阶级思想的精神奴役下,其中包括从改良主义的有害影响下解放出来,力求在群众中传播保证社会进步的先进思想,传播民主和自由的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
决议说:“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认为,这两个文件在推动和领导不仅为了实现共产党的目标而且也是为了实现印度尼西亚全体劳动人民和一切民主力量的目标的斗争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这些目标包括解放西伊里安;实现有利于农民的土地改革;限制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并把它们从国民经济领域中赶出去;建立和加强民族工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生活民主化等。”
决议最后说,“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认为必须责成每个党的干部和党员并且号召人民革命运动中的所有积极分子研究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的声明和告世界人民书,把它们当作武器来为实现1945年8月革命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保卫世界和平而斗争。”


第6版()
专栏:

苏朝工业战线新年传捷报
苏:钢铁、煤矿、石油工人分别创造新的纪录
朝:黄海制铁所主要车间第一班超额完成计划
新华社莫斯科5日电 苏联工业劳动者带着卓越的生产成就跨入1961年。他们在除夕和新年之际传出了创造两项世界纪录的捷报。12月31日,著名的“萨坡罗什炼钢厂”的平炉工人使一座平炉的全年钢产量达到二十五万二百二十二吨(每平方米炉底平均出钢一零点八三吨)。这个新纪录,比这个工厂在1959年达到的全年炼钢世界纪录高出一万二千七百一十吨。
有着光荣传统的苏联煤矿工人,用自己出色的劳动已使苏联煤产量在新年前夕达到五亿一千几百万吨,使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达到了过去八年的最高水平。哈萨克共和国卡拉干达煤区三十七号矿井的矿工波普沙科夫、沙菲科夫等创造了“顿巴斯”联合采煤机月产量世界纪录。在新年到来的时刻,他们使一台“顿巴斯”联合采煤机的月产煤量达到四万五千八百吨,大大突破了同一矿井在1960年9月创造的全苏月产煤最高纪录——三万二千二百零五吨的数字,比捷克斯洛伐克俄斯特拉发—卡尔维那煤区矿工原来保持的世界纪录还多出二千三百一十四吨。
在石油工业战线上,苏联各地油田的采油工人和钻探工人正紧张地展开争取使今年苏联石油产量超过一万六千四百万吨的战斗。在新年前夕(12月31日),著名的巴库油田(在阿塞拜疆共和国)的钻探工人在世界上头一次用涡轮钻机在里海油田钻探成功一眼深达五千米的油井。为了增加石油开采量,共和国的石油工人已提出保证,要在今年使深井涡轮钻进的工作量占总钻进工作量的将近70%。
新华社平壤电 朝鲜北部的钢铁工人们在新年元旦这一天传出了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喜讯。
朝鲜黑色冶金工业基地——黄海制铁所的各个车间在元旦这一天频传捷报。各主要车间的第一班分别完成计划110%到156%。高炉车间的金永铉千里马作业班在今年的第一班作业中,采取了提高风温和及时保证选料供料等措施,使高炉每隔三小时四十分钟就炼出一炉铁,每炉的出铁量由一百一十吨提高到了一百二十到一百四十吨。
降仙炼钢厂的工人们也在新年的第一个战斗中取得了超额完成第一天生产任务的胜利。第二号电炉——“民青号”电炉上悬挂着“青年们,我们要站在克服困难队伍的前列!”的大幅标语,炼钢工人们以五小时三十分钟炼出了第一炉钢。这比去年每炉钢的平均冶炼时间缩短了三小时。第一、三、四号电炉也以缩短了的时间炼出了第一炉钢。


第6版()
专栏:

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
作出迎接建党四十周年的决议
新华社乌兰巴托电 据蒙古《真理报》报道,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最近作出了关于迎接和纪念蒙古人民革命党建党(1921年3月1日)四十周年的决议。决议要求各省、市党委开展关于改进党的组织工作和思想工作、加强党员的带头作用和争取提前完成1961年第一季度各项计划指标的具体活动来迎接建党四十周年;要求全国各地隆重庆祝这一节日。


第6版()
专栏:

波兰57%的农村实现电气化
新华社华沙5日电 1960年,波兰已实现电气化的农村占全部农村的57%,而在1956年是33.6%。1960年,波兰有一千九百多个村庄和三百八十个国营农场得到了电力供应。
战前,波兰农村中实际上没有可能使用电力,在资产阶级——地主政权的二十年中,总共只有约2%的农村有电气设备。
在下一个五年计划(1961—1965年)期间,波兰还将有约六十万农户和七百五十个国营农场得到电力照明。将有六万五千公里长的输电线路建成。在这个时期,国家用于农村电气化的拨款将在四十亿兹罗提(波币)以上。到1965年底,波兰将有80%左右的农村实现电气化。


第6版()
专栏:

苏联和阿尔巴尼亚
签订今年换货协定
新华社4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讯:苏联和阿尔巴尼亚4日在莫斯科签订了1961年换货支付协定。
根据协定,双方换货量将比去年增长7%。苏联将向阿尔巴尼亚输出石油钻井设备、拖拉机、汽车、金属、肥料、砂糖等;阿尔巴尼亚将向苏联提供石油、沥青、铜、烟草、食品等。


第6版()
专栏:

英国一出版社
出版列宁全集
新华社讯 塔斯社伦敦2日讯:《世界新闻》杂志登载了一条《劳伦斯和威夏尔特》出版社的消息说,这家出版社第一次在英国开始出版列宁全集四十卷。头两卷已经出版。出版工作预计在最近几年内完成。


第6版()
专栏:缅甸通讯

庆独立,颂友谊
杨兆麟 于民生
1961年1月4日黎明四点二十分,缅甸联邦首都仰光全市汽笛齐鸣。这时,在市中心的班杜拉广场独立纪念碑前,徐徐升起了缅甸国旗。缅甸联邦就是在十三年前今天的这个时刻,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宣布了自己的独立。
据说,在英国殖民主义侵入仰光以后,英国的一个勋爵曾经傲慢地对缅甸国王的使臣说:“只要太阳从东方升起,英国的国旗就会永远飘扬在仰光上空!”然而,人类的历史永远不会按照殖民主义者的妄想发展的。从缅甸联邦取得独立到今天已经整整十三年了。
今天,缅甸联邦独立节的庆典是庄严隆重的。它的显著特点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为首的中国贵宾们带来的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亲戚般的友情,同缅甸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情交融在一起。
早晨七点零五分,在隆隆的礼炮声中,缅甸联邦总统吴温貌和夫人、缅甸总理吴努和周恩来总理分别乘坐敞篷汽车,以骑着二十五匹骏马的总统仪仗队为前导,从总统府出发,沿着仰光市的各主要街道,缓缓行驶,和欢庆节日的成千上万的仰光市民见面。整个仰光市呈现一片节日的欢乐景象。各主要建筑物都粉刷一新,显得格外明朗和清新。缅中两国的国旗,到处迎风飘扬。为了庆祝自己祖国的独立,也为了庆祝中缅友好大厦的落成,早在黎明时刻,仰光市民们就穿着彩色的民族服装,走向街头。缅甸总统和中缅两国总理乘坐的敞篷汽车,在每一座为庆祝光荣的缅甸联邦独立节以及欢迎周恩来总理和中国访缅友好代表团的五彩缤纷的牌楼前面,都停驶片刻,和前来欢迎的群众同享欢乐,接受群众的献花。有一座牌楼,一边是缅甸民族形式的宫殿,一边是北京的天安门,象征着两国人民之间“胞波”般的亲密友谊。当缅甸总统和中缅两国总理的敞篷汽车来到的时候,“独立节万岁!”“中缅友好万岁!”“世界和平万岁!”的呼声,如同海潮一般此起彼伏。一束又一束的鲜花,纷纷被投向敞篷汽车上。每一声欢呼、每一束鲜花都体现着缅甸人民对亲戚邻邦的美好感情。缅甸总统和两国总理亲切地向群众招手致意,祝贺缅甸人民的胜利和幸福的伟大节日,祝贺中缅两国人民的友谊从一个高峰登上另一个高峰。
八点钟,缅甸海、陆、空三军分列式和群众游行,在庄严的乐曲声中开始。他们的队形是那样整齐,服装是那样鲜艳、多彩。各色彩旗迎风招展。一束束五彩汽球不时向晴空升起,一阵阵的口号声响彻云霄。游行的人们不断高呼:“庆祝独立节!”“坚持和平中立!”“维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缅友好万岁!”中国客人向游行队伍表示热烈欢迎和鼓掌,这是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对缅甸人民的热烈庆贺和良好祝愿。
中缅两国人民今天在中缅友好关系史上又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件大喜事发生在下午七时。在这时刻周恩来总理和吴努总理分别代表中缅两国政府在缅甸联邦总统府里交换了关于中缅边界条约的批准书。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从此,影响深远的中缅边界条约完成了最后的法律手续而正式生效了。中缅两国人民谁能不为它而欢欣鼓舞呢!
这一天下午,当电灯大放光明的时候,缅甸联邦总统府喜气洋洋,满堂生春,因为交换批准书的仪式即将在这里隆重举行。吴温貌总统和缅甸高级官员以及中国友好代表团的主要成员都参加了这个仪式。当周恩来总理和吴努总理互相交换中缅边界条约批准书的时候,华丽的总统府大厅里响起了长时间暴风雨般的掌声。两国总理还互相交换了他们各自在批准书上签字用的笔,留作纪念。宾主的感情乳水交融,他们互相庆贺中缅友谊的新发展。
在交换批准书以前,吴温貌总统向周恩来总理等颁发了勋章,表彰他们在解决中缅边界问题过程中所作的贡献。交换批准书以后,吴温貌总统又举行了宴会。这是一个欢迎中国贵宾的宴会,也是一个庆祝中缅和平友好边界正式诞生的宴会。中缅两国“胞波”般的情谊在这里又一次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吴努总理把今天称为中缅友好关系史上“一个吉祥的日子”。是的,这的确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贵宾处处都格外感到了缅甸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兄弟般的深厚友情。今天中午中国贵宾观看了仰光跑马俱乐部举行的赛马,参加竞赛的优胜者分别得到金质“独立杯”和金质“友谊杯”。“独立杯”由吴温貌总统颁发,“友谊杯”由周恩来总理颁发。发杯的时候,成千上万的人为这友谊的情景而鼓掌。接着吴温貌总统、吴努总理同周恩来总理等中国贵宾一起参观了仰光东区的传统的布施仪式,又一次受到了成千上万的群众的热烈欢迎。晚间,缅甸领导人同中国贵宾一起到仰光大湖湖畔欣赏了焰火之夜。由中国人民赠给缅甸人民的多彩的焰火,在夜空中开放出灿烂夺目的花朵,这是象征缅甸联邦和人民繁荣幸福的花朵,也是象征万紫千红的中缅友谊的花朵!
(新华社仰光4日电)


第6版()
专栏:

朝鲜《劳动新闻》发表评论
祝贺缅甸独立十三周年
新华社平壤4日电 朝鲜《劳动新闻》今天发表评论,祝贺缅甸独立十三周年。
评论说:“缅甸是发起历史性的万隆会议的国家之一,并为了保障这个会议的成就起了重要的作用。”
评论中说:缅甸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同苏联、中国以及其他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去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政府间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对发展亚洲国家间的友好关系,对巩固这一地区的和平作出了贡献。
评论说:朝鲜人民热烈祝贺缅甸独立周年。评论并指出朝缅两国人民间从和平和反帝、反殖民主义斗争的共同立场出发,最近几年日益发展着的友好合作关系。


第6版()
专栏: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通讯

在老麦尔克的洼地上
本报记者 张辛民
不久前,我们访问了马格德堡专区最北部的赛豪森县。赛豪森县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个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县里没有工厂。全县人口二万三千多人,在全国二百多个县中,它是人口密度最小的县份之一。但是,马格德堡专区青年们在这里进行的改造老麦尔克低洼地的工程,却成为目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新生一代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一面旗帜。
赛豪森县在易北河西畔。易北河的河床比它西岸的老麦尔克低洼地还要高两米,每逢洪水来时,这三万三千公顷的低洼地区总要遭受水害。希特勒统治时代,纳粹头子戈林索性把这块地区划做猎场,供私人打猎取乐,而老麦尔克低洼地的人民却终年生活在泥泞遍野之中。那时,赛豪森县流行一句话:“这里的孩子都是在大皮靴中长大的。”
现在,老麦尔克低洼地的面貌已经发生变化。我们访问赛豪森县时,正赶上西欧的暴风雨尾声,雨大一阵小一阵地下着,沿着被命名为“社会主义青年大道”的平坦公路前进,田野里沟渠纵横,远处矗立着高大的敞开式牛厩,道旁是插着电视天线的新住宅,公路上没有泥泞之感。要不是旧的乡道还留着,很难想像几年前这里的情况。
可贵的倡议 良好的开端
彻底改造老麦尔克低洼地不过是三年前开始的事。1957年,二十七岁的人民代表布鲁诺·基斯勒,在人民议院中提出了改造这片低洼地的建议。这个议案被通过后,就迅速成为马格德堡专区青年们的实际行动。由于自由德国青年联盟组织的要求,改造低洼地的最主要工程——开渠排水工程由青年们承担。根据一些工程专家的估计,三千个劳动力,每年只能完成七十公里。九百公里长的渠道网,要多少年才能完工呢?专区自由德国青年联盟召开了青年代表会议,青年们表示决心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否定这个骇人的预言。
1958年5月12日,工程开始了。第一批三百五十名年青小伙子来到了这里。他们谁也没有做过在烂泥地里挖渠道的工作,这里的生活条件也和城市不同。但是,青年们没有向困难低头。没有机械,小伙子们就用铁锹、洋镐一锹一镐地挖,没有住房,就搭起临时的工棚。不过三个月,而不是一年,他们已开了七十五公里的渠道,突破了工程专家的预计。
积极的劳动 巨大的收获
专区在这里组织了改造低洼地的指挥部。全区二十一个县、市的先进青年,都组织了劳动队,起初是两周一期,后来是四周一期,分批来参加改造低洼地的劳动。从1958年5月12日开始,到去年10月15日工程结束时,全专区有一万六千二百多名先进青年参加了改造老麦尔克低洼地的工程。小伙子们的积极性突破了原定的计划,工程范围不得不一再扩大。他们除了挖成长达六百二十五公里的渠道外,还种植了八万三千二百多棵防护林带的树木,修筑了五十四公里长的能通行履带式车辆的混凝土公路。我们走过的“社会主义青年大道”,是其中最好的一段。青年们还为农业生产合作社修建了能饲养八千头牛的五十四幢敞开式牛厩,四所现代化的挤奶房,二十二幢住房……。美山乡过去没有商店,居民买东西很不方便。现在这里出现了一个包括纺织品、百货、食品约一万种商品的不算小的消费合作社,合作社的店所也是青年们修建的。
改造了自然 提高了思想
改造洼地的工程真是立竿见影。根据老麦尔克二十七个乡的统计,1956年每公顷平均可收谷物一点七公担,到1959年已达二点零六公担;1956年每公顷耕地平均农业收入为六百二十七马克,1959年已增加到八百零六马克。
劳动不仅改变自然的面貌,更重要的是参加劳动的青年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每期劳动过程中,小伙子们都组织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他们要求自己按照社会主义的方式工作、学习和生活。许多人虽然从来没有干过笨重活,也都订出指标,保证每天超额10%完成定额才算完成任务。青年们还订出计划,在每期十到十五个小时的义务劳动中帮助农民整理家园,修筑学校、托儿所等。每天工余,青年们还组织读报和讨论,他们还规定每期要读完两本揭露法西斯罪恶和描述过去的革命老战士地下斗争的文学作品。社会工作也在老麦尔克展开了,三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就在青年们帮助下建立起来。这里过去没有青年集中活动的场所,小伙子们通过自己的义务劳动建立了六个“青年之家”和两个俱乐部。五百零六名青年在参加改造低洼地的过程中参加了统一社会党,七百六十名青年参加了自由德国青年联盟的组织,还有七百七十位青年入了伍。引导我们参观的自由德国青年联盟马格德堡专区书记海德勒同志说,工厂里领导对从低洼地回去的青年都感到惊异,不过四个星期,这些小伙子们懂得了许多过去认识不清的问题,关心起政治来,劳动纪律加强了,啤酒也喝得少了。
美好的青春 辉煌的前景
在“为了社会主义胜利,优秀青年到社会主义农村去”的口号下,一批青年自愿留在老麦尔克,进一步改造这块低洼地。哈维山县的青年埃里希·格尔克是这批优秀青年的代表人物,他已在老麦尔克的美山乡落了户。他是个园艺专家,在改造低洼地的工作中曾领导着青年们种植了二十一公顷的防护林;现在又在研究种植适合于低洼地的果树,决心要使这片低洼地美化起来。
听吧,下面的“洼地之歌”就是在老麦尔克工作的青年们的新的精神面貌的证明:
穿过朝霞笼罩的大地,
欢迎我们的洼地一望无际,
可爱的土地啊,
我们要用劳动使你富饶美丽。
我们的青春在这里度过,
绿色的土地呵,不久就会充满生命力,
闪光的铁锹和年轻的双手,
我们在完成征服土地的和平业绩。
今天的洼地还是一片沉寂,
明天这里就将牛羊遍地,
沉甸甸的谷穗迎风飘舞,
我们的青春呵,充满无限创造力。
的确,沉寂的老麦尔克低洼地今天已经开始苏醒。马格德堡专区正在计划使它变为一个饲料作物的基地。从改造低洼地的工程中,人们看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新的青年一代,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他们前人几百年没有做完的事。人们有理由相信,这个饲料基地的计划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实现。


第6版()
专栏: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全国十四个专区和柏林民主区郊区的农民已经全部走上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道路,农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得到了各方面的积极支援。图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柏林国营中央工厂的工人们正在为农业社赶制牛奶桶。 (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