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月3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
——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劳动人民业余美术作品展》
王琦
劳动人民不但会用双手来进行物质生产,而且也会用脑子来进行精神生产。艺术的历史早已证明,那些美好卓越的艺术品,大部分都是出自广大劳动人民之手。劳动人民本身蕴含着无限的智慧和创造才能,而劳动人民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又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永不涸竭的源泉。可是由于阶级社会的出现,少数剥削者垄断了艺术,剥夺与扼杀了广大人民创造艺术的权利与才能,使人类艺术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里的艺术情况就是如此。
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国家,由于工人阶级掌握了政权,才能把艺术从少数剥削阶级手里解放出来,重新交还给人民。广大人民的艺术才智和创造力,获得了充分发展的便利条件,群众性的艺术创作运动形成了空前的高涨和繁荣。现在我们能有机会第一次欣赏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劳动人民的业余美术作品,使我们感到激动和兴奋,那些作品都是以那样丰富、生动、新鲜和朝气勃勃的面目而引人注意。应该说,这样的展览会不仅是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更在互相研究和汲取彼此在业余美术创作的良好经验上,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一次机会。
业余美术创作的主要部分是版画,这是可以理解的。由于非专业美术工作者他们主要从事的是物质生产劳动,他们只能选择比较花时间不多、而在制作材料和手续又比较简单经济的艺术部门来进行创作,而版画在这方面是具有更便利的条件。尽管如此,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劳动人民在对待业余美术创作上,却没有显出丝毫草率从事的痕迹,他们仍然以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创作。许多作品按其取材、构思、和表现技术来说,都已达到相当完整成熟的境地,其中有的作品在艺术水平上,较之专业美术家的作品也并无逊色。
展览会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其浓烈的生活气息与饱满的热情而吸引人。大规模的热火朝天的建设题材吸引了这些业余美术家,他们所描写的也正是他们自己在作的、或是所见所感的。他们周围便是广阔无际的生活海洋,他们也就善于从这里去获得丰富、深刻的感受,从其中去发现力量、发现美,而且也善于把这种感受转化为生动的艺术形象。几组关于采煤联合企业的集体创作,以及昆特尔·雷曼的《伯伦联合企业的天桥》、希尔施的《工地》、德格沃夫的《在建设中的德累斯顿》、雅根霍尔茨的《造船厂》……,在这些画面上,人民的劳动是主体,而庞大的工地建筑是背景,作者善于把人的活动同雄伟的经过人力改变后的自然环境联合起来,形成画面上的紧张热烈的气氛。它使我们体会到德国人民为了建设祖国的劳动热情,同时又看到他们所创造出来的辉煌的劳动成果。
不少作品的题材是取自过去德国人民反对国内资本家的剥削同反法西斯制度迫害的英勇斗争。这些作者通过像《1918年11月克笨尼克工人的斗争》、《妇女们的罢工》、《集中营》那样的画幅,来揭发德国法西斯统治者和垄断资本家的滔天罪恶,同样也有力地表达了德国人民(特别是工人阶级)对反动统治者的愤怒情绪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许多画面是表现在德国统一社会党所领导下的共和国人民新的丰富多彩的生活面貌,以及日益形成的良好社会道德风气。由工人出身的警官海尔姆特·波林所作的组画《我是人民警察》,表现了警工人员和人民之间的亲密关系。魏雷的《从“我”到“我们”》明确地描绘了农民从个体走向集体化的光辉道路。至于像集体创作的《自行车和平比赛》组画,也十分生动有趣地表现了劳动人民对于业余文化体育活动的广泛兴趣,作者从艺术形象上,还善于发掘在日常生活中令人感到轻松愉快的幽默感。
令人赞赏的是这些作品不只是具有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内容,而且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也是不寻常的,有其不同的各尽其妙之处。木刻《造船厂》画面上强有力的线条组织,互相交叉而具有一定的规律,丝毫不显得琐碎杂乱。黑白墨水画《工地》的作者对于黑白对比的感觉很强烈,他利用了建筑物的门窗结构,寥寥几笔,构成画面。令人醒目的黑白色块的巧妙组织,使作品获得极为单纯朴实的明确效果。
黑白对比关系的运用,始终是版画创作上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伯伦褐煤采掘联合企业》、《幼儿园》、《1918年11月克笨尼克工人的斗争》等画的作者,都充分显示了他们在处理黑白关系上的卓越本领。在这些画面上,一切事物都显得干净利落,很少发现有无助于揭示主题内容的烦冗累赘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明确、有力、雄健、强烈……,这是德国版画向来所具有的良好特质,这些特质在德国业余版画创作上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挥。
展览会上的彩色作品虽然为数不多,但仅仅是两幅油画小品和几幅不大的水粉画和套色版画,也可看到作者在运用色彩上的独特技巧。他们笔下的色彩是浑厚、和谐,各种不同色彩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而不是互相排斥,在丰富的色调中还带有朴实与典雅的效果,比如《在建设工人集体住宅》(油画)和《瓦尔内明德河上》(水粉画)都是这方面出色的范例。
我们也同样欣赏那些小型的雕塑作品。像施特雷歇尔的《少先队员搜集废品》,在形象和表现手法上虽然显得有些稚拙气,但那却正足以表达作为劳动人民的业余艺术家的原有气质,它是那样地纯朴、健康而不带有任何浮夸和雕琢气味。
笔者也敢于相信,从事或爱好工艺美术的观众,将会对那些精致优雅的刺绣作品感到很大的兴趣。
德国劳动人民的业余美术作品,充分显示了他们在艺术创造上的不平凡的才能,他们所获得的成就,显然是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党和政府以及工会组织对业余美术事业的领导与支持分不开的。从这里,也看到德国艺术家在辅导群众美术上所作的努力。劳动人民的业余美术创作成为国家文化教育事业的一部分,扩大和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将使群众业余美术活动普遍开花。我们相信,社会主义国家在促进和发展广大人民的文化事业,美化人民精神生活方面,将百倍优越于资本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相互交流这方面的成就与经验,对于进一步开展群众艺术活动和提高劳动人民的文化艺术水平,将会发生很大的积极作用。(附图片)
1918年11月克笨尼克工人的斗争 柯·瓦尔维茨


第8版()
专栏:

到农业第一线去
王亚凡遗作 一在匆忙来去的人行道上,在奔驰如龙的公共电车
里,在食堂、在会场,甚至在静静的办公室内,仿佛春风在传播消息,人们满面春光:“到农业第一线去,我已经把申请书交给
党!”这不是一句平凡的语言,它包含着多么丰富的内
容,它也不是耸人听闻的警
句,这是发自千万人真诚的心
声。 二我们共产党人,从来就是硬汉,艰难困苦吓不倒,能把乾坤扭转。冲锋陷阵,反复征战,一脚踢开三重山,肩挑改造世界重担,响应胜利的召唤。谁是天生的英雄?时代呼唤着英雄向前!雄伟的建设蓝图,吸引着英雄们的群胆。像不能忍受剥削和压迫,我们横扫大地上的垃圾,要摆脱一穷二白的面貌,立志向地球开战!让社会主义高楼建起,就要将粮食增添,我们的土地有它的性格,热情战士在它的身边。三立志向地球开战,我们走向农业第一线,你双鬓苍苍的战士,今天变成鹤发童颜。我在万人之中,青春的力量在周身运转。万人头上万颗星,一颗红星在中间。它要吸引你冲破重重困
难,在洪炉里千锤百炼。在我辉煌的一生里,最辉煌的却是明天。(作者于1月8日逝世,这
篇遗作原载15日 《宁夏日
报》)


第8版()
专栏:

悼亚凡
阮章竞你春光满面上征途,贺兰山上正飞雪。相许勤写胜利歌,向党向人民常报捷。我回想去年酷热天,世界反帝的风暴月,每次诗人的集会中,你士兵的声音坚如铁。奔赴农业第一线,名题红榜第一列。两鬓新霜闪着光,你说身体比谁都优越。塞外严寒风又烈,你浑身如同出炉铁,热劲腾腾的王亚凡,我怎能相信已经永别!窗外瑞雪正飘飘,凯歌我们代你写!反帝风暴在拔山海,战歌我们代你写!安息吧,亚凡!未完的工作,由我们来承接!红旗万里迎东风,灵武鲜花将红遍野!


第8版()
专栏:

“它是有生命的”
林石
上海市青浦县练塘公社粮食保管员王荣川说:“别看粮食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但它是有生命的东西。它和人一样,会呼吸,有自己的性格。要管好它,就要摸透它的脾气,细心地照料它。”(见1960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第二版)
在一般人看来,粮食无非是供人食用的东西,哪会是活的?可是,在这位保管粮食的行家的眼里,一粒一粒的粮食,却都是一颗一颗的生命。王荣川长期和粮食打交道,根据他的体会,粮食具有爱冷不爱热、怕湿不怕干、爱清洁不爱杂居的性格。有一次,他发现曝晒过的粮食中还有发热现象,于是在晒场上苦苦思索,看到下午晒场上一半稻谷还晒到太阳,另一半因为房子的掩遮晒不到太阳,脑筋一动,找出了问题所在。原来,由于阳光照射时间长短不同,一边的稻谷水分高,一边的水分低,水分高低不同的稻谷呼吸作用不一样,堆放在一起,就会发热。王荣川对粮食的脾气了解得如此透彻,照料得如此周到,他精心探索粮食保管工作的规律,创造了很多科学的粮食管理办法。因此,从1957年以来,他所管理的粮仓,一直是无虫、无霉、无鼠、无事故、无变色、无异味、无病疫、无杂质的“八无粮仓”。
王荣川说的这些话,做的这些事,向我们印证了一个真理:天地间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要办好一件事情,那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要透彻地了解事物的实际情况,懂得它的特点,摸清它的脾气,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采取具体有效的办法。
我国有句常说的老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是充分估计主观能动作用,“知彼”是深入了解客观事物的特点。主客观一致,那么,任何复杂的问题也能解决,任何困难的事情也能办到。
客观事物都不是死的、一成不变的,“它是有生命的东西”。粮食播种下去,由于土壤、水分、阳光、风力、季节等自然条件不同,因此它的生长情况不同,收获也不同。即使同样的粮食入了仓库,因为翻晒时日照时间的长短不同,仍然会产生不同的特性。许多事情都是这样。只有具体的真理,没有抽象的真理;一切都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情况变化了,人的认识要变,工作方法也要变。小孩子的性格不同,教育的方法也不同;粮食的水分、温度高低不同,保管的方法也不同。不懂得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愿意去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那是很难把事情办好的。只有从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收到切实可靠的效果。
“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一切根据于正确思想的做或行动是正确的行动。我们必须发扬这样的思想和行动,必须发扬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四六七页)


第8版()
专栏:

今天的好消息(年画)
鲁迅美术学院教育系二年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