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2月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堵林山上不老松
——记共产党员黄仁盛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建设茶山的事迹
  黄金山 朱云旺 福建日报记者 王文铿
福建建阳县山区人民广泛传颂着一个共产党员带领社员把一片荒芜贫瘠的山岗,建成建阳第一茶山的英雄故事。这位白发红心的老人,就是小湖公社大湖大队贫农出身、六十二岁的社员黄仁盛。
社员会上提倡议,决心征服堵林山
故事从头说起。
1955年以前,在黄仁盛担任大湖村一个互助组组长的时候,他便有开荒山种茶为集体发展副业的打算。1955年,办了初级社,他担任了社长。集体力量比过去大,他决定向社员提出开垦荒山种植茶树的计划。
在一次社员大会上,他向社员宣传开垦荒山种植茶树的好处说:“村后就是堵林山,别看它荒,却能出宝。如果在这儿种茶,几年后收了茶叶,既能支援国家建设,又能增加集体收入。茶山上套种番薯和杂粮,还能增加粮食产量。茶树旺产期过后,再种上油桐、杉、松,万年得利。”那时,会场上有人问他:“仁盛,你快六十了,不说种桐种杉,就是栽茶,收成也得几年,你这是何苦?”他听了微笑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有何不好?”一句话说得许多人不由赞道:“对,古话讲过:金山银山不如茶树上山。”
堵林山山陡崖高,到处是乱石荆棘。经过艰巨斗争,克服了重重困难,就在这一年,黄仁盛带动社员在堵林山开荒种了茶苗和番薯。后来因为没有人上山管理,茶苗旱死了,番薯也没有收成。老农高雄成劝黄仁盛说:“种茶一两日,管茶长长年,茶山没人管理,种也白费工。”高雄成没有劝住黄仁盛,反而启发了他:“对,要开山种茶,必须过好管理这一关。”
只身离家住山寮,老夫老妻心一条
究竟叫谁上山管理呢?他想:有的社员怕苦不去,党员、干部工作忙,又去不得,这样看来还是自己带头去。他和老伴商量。他老伴是个明理的妇女,听了便说:“你上山要自己当心,我就放心。家中你不必挂念,只是常回家来看看,顺便给我砍担柴火就行了。”他得到党支部的支持,立即辞了社长的职务,第二天便挑起行李和山锄上了山。党支部为了支持他,发动了四十多个青年上山帮他突击几天,开荒三十多亩,又把去年荒芜的三十亩茶山重新开出来,种上茶苗和番薯。
青年社员上山开荒种茶完毕,一个一个下了山,只有黄仁盛搭起一座茅棚,留下管理茶苗。不少人被他那一心为集体的行为和倔强[jué-jiàng]勇敢的性格感动了。在他住山的第三天,老农黄仁贤也自动扛锄上山,他对黄仁盛说:“仁盛,我上来给你当个助手吧!”他和仁盛老汉一起住在茅棚里,一块劳动。但是,没几天,他过不惯山上的艰苦生活,又卷起行李下了山。
风吹雨打都不怕,千辛万苦为大家
仁盛老汉一人坚持在山上,过着艰苦勤劳的生活。他每天从早到晚忙着给茶山除草、松土、追肥,三餐还要自己煮饭。有时碰上下雨,山上柴草湿淋淋的,煮一餐饭很费劲,菜更是经常没得吃,有时只好吃盐水。支部书记邵金兴上山来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便经常叫人给他送酱油、腌菜和其他副食品。
冬天,刺骨寒风从四面八方钻入茅棚;夏天,蚊子成团成团地飞来。一天午夜,刮起狂风暴雨,他醒来发现草棚被狂风刮翻了顶。只得穿好棕衣,摸到一棵大树下躲雨。第二天雨过天晴,他回到草棚里一看,一切东西都湿透了,锅灶也被山水冲垮了。正在这困难时刻,黄仁贤受党支部和仁盛老伴的委托送饭上山,看到黄仁盛全身像落汤鸡一样,还在那里修茅棚,便皱起眉头叹惜地说:“仁盛,我真不晓得你打的什么算盘!你想当官,年纪太老又缺文化;图发财,你又没子没孙,何必这样活受苦?”仁盛老汉听了又生气又好笑,他想这人头脑多糊涂,便反问他:“你说,过去许多革命战士和敌人打仗流了血,拚了命,他们图的是什么?打的是什么算盘?”黄仁贤听了这话,心里默默地想:仁盛呀,你真是大公无私啊!他对黄仁盛更加崇敬了。自己连忙动手,帮他修整茅棚。
开荒种茶初告捷,社员结队上山来
黄仁盛冲过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细心地管理茶山,社员们种的六十多亩茶苗都成活了,茶山上的番薯也长得很好。到了秋收季节,社员上山挖番薯,一共收了一万四千多斤。黄仁盛看见大家收得不仔细,又复收了薯块二千多斤,他自己一块不动,捎话叫人全部挑下山去,交给社里。这种爱集体的行为,深深地感动和教育了社员们。
1957年的春天,高级社成立了,集体力量更大了。社员们便自动上山,帮助黄仁盛又开了荒山四十多亩,种上了新茶苗。黄仁贤这次又上山来了,他诚恳地对黄仁盛说:“你的路走得对,我今后一定跟你走。”接着,老农黄文金、黄嗣金等十一人受了合作社的委托,也上山管茶苗来了,并选了仁盛老汉当队长。
和尚寺里去“取经”,茶叶早收又高产
堵林山土地贫瘠,过去种茶叶,一般四年后才能开采,第五年小采。这个状况能不能改变呢?黄仁盛听说堵林山的和尚寺,有两株茶树培育得很好,发芽多,一株一年至少可产茶三四斤。他便叫大家一块到和尚寺,研究了这两棵大茶树的生长情况,学习了他们勤松土、施足肥的培植经验。接着黄仁盛回来便积极改进管理办法,领导大家挖树根,砍树头,除杂草。茶园土松,茶苗长得很快,1956年种的茶苗到1958年首春便开采,二春三春就可以小采,一共收了茶叶一千多斤。过去“四年剪尾,五年小采”的山茶低产状况被改变过来了。
自己动手筑炭窑,山上办起制茶厂
黄仁盛领导耕山队精心管理茶园,使茶叶产量大大提高了。但是,头一年的茶叶大多是低级茶。他细致地分析一番,发现茶叶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叶子厚,苦水多,揉茶没有多用工;再加上茶山离村远,山上采茶青,挑回村里加工,茶叶堆在篓子里发了黄,制出茶叶的色泽也不好。这样看来,要提高茶叶质量,就得在茶山上建茶厂,就地采茶就地制茶。他对社员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还提出山上办茶厂的有利条件:山上有一座破庙可做厂房;山上石多,砌茶灶不用买砖头;山上还有枯木可烧木炭焙[bèi]茶。大家一听有道理,办茶厂的劲头也来了。社员高云成、黄嗣棣[sì-dì]负责砌茶灶,踏着月光上山搬石运土。其他几个老汉收工时,也抬回一些枯木,为烧木炭做准备。黄仁盛负责最难搞的工作——筑炭窑。前后失败七八次,才把炭窑筑成,紧接着他们就抓紧秋冬少雨季节烧木炭。到了1958年农历除夕,仁盛老汉把耕山队的老农们都打发回家过年,自己留在山上一边烧木炭,一边烤着茶山上刚收回来的姜黄(自种的药材)。党支部书记邵金兴上山动员他回去过年。他说:“我现在天天吃的好饭好菜,和解放前比,哪一天不算是过年。”邵金兴一定要他下山。他皱着眉头说:“说实话,我不能回去。这窑炭正在旺火,这是第一窑,一定要烧好。再说茶山上收回来的姜黄不烤干,也会烂。”邵金兴对他千说万说,最后才把他动员了回来。他在家里过了一个大年夜,大年初一清早,拿了两块年糕塞在怀里,又上山了。到1959年清明前,制茶的准备工作全部完成。这一年,他和其他耕山队老汉亲手炒茶青、揉茶青、焙茶,精制出大批一等茶。
花甲之年逢双喜,光荣入党人人夸
1959年10月的一天,山下社员办人民公社整一年,也正是黄仁盛六十大寿的后几天,他在茶山上得到了一个终生难忘的喜讯:“盛伯,根据你的申请和你一贯的表现,上级党委已经批准你入党了,你今天跟我一起下山去,参加支部大会吧。”党支部书记邵金兴上山来对他说。仁盛老汉喜得像一个天真的小孩,瞪着两个圆圆的眼睛,看着党支部书记,心里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跟着党支部书记下了山,一进村,便找理发师刮胡子,回家又打开衣橱把县里奖励的新卫生衣穿上,还贴到他老伴耳旁,轻声细语地说:“我从今天起是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了,今后不许你再喊我老的、老的。”在支部大会上,他两眼闪烁[shuò]着幸福的泪花,挺着胸膛直立在党旗和毛主席像前,庄严地向党宣誓。他说:党,是你解除了我的苦难,是你给我带来了幸福,我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继续听你的话,跟着你走,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黄仁盛入党后,干劲越来越大。入党前,他在茶山上风里来雨里去,见草就锄,见原有的老树根就挖,三年中一共磨坏十六把锄头、山锄、斧头、柴刀。入党后,这两年来他仍和当年一样,一年到头,除了参加开会和有时送柴下山照顾老伴生活外,都在茶山上劳动。1960年他做到五千三百多个工分,超过定额一倍多。
仁盛老汉也更加热爱集体事业了。1960年春天,许多茶树大量采摘,晒茶场地也应随着扩大。大队管委会考虑到耕山队白天采茶晚上制茶已经够忙了,便请了几个木工,给他们搭晒茶坪。但是,仁盛老汉细算了一下,锯木板搭晒茶坪既要多用木材,又要多花二百多元工资,他和耕山队老农一商量,便利用休息时间,在茶厂的附近开了一个晒茶坪,节约了建茶坪用的木材和工资。
革命风格处处传,青年向往新山区
从1956年春天黄仁盛只身上山艰苦创业,到耕山队成立,扩大垦荒战果,时间已经五年了。五年,时间不能算长,但是黄仁盛老汉当年改造自然的壮志,要把荒山变成金山的理想,却逐步变成现实。昔日一片荒凉的堵林山,如今变成了景色诱人的建阳第一茶山。现在,再到堵林山去,那整整齐齐从山麓一层又一层直叠上山腰的梯园,满栽青葱翠绿的茶树,白瓣黄心的茶花点缀其间,散发着阵阵茶香。五年中,他们一共垦荒种茶三百一十多亩,从1959年起,已经生产二万五千多斤上等香茶。五年的劳动,还把荒山建成了“粮山”、“药材山”。他们利用茶山套种粮食,近两年来,除了耕山队自用,还有五千多斤余粮卖给国家。山上套种了许多药材,1960年仅姜黄一项就收了三千六百多斤。
这儿,如今成了一颗光芒照耀山区的明珠,成为许多青年人向往的地方。仁盛老汉走到哪里,哪里的男女社员都围着他,问长问短,向他了解堵林山上的近况。复员军人黄礼聪,从部队回来一听到堵林山上的消息,便毅然拜仁盛老汉为师,背着行李上堵林山去了。
什么是人生的幸福?黄仁盛不畏艰险,不怕困难,满怀革命壮志,用自己的双手,辛勤栽培社会主义果实,把荒山建成社会主义的乐园,为集体和后代造福,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铿[kēng]


第4版()
专栏:

  革命的乐天派
  朱丹红
《堵林山上不老松》这篇通讯,我前后看了四遍,如果谁问我:黄仁盛老汉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那么,我想用这几个字来回答:
革命乐观主义。
  一
什么是黄仁盛老汉的革命乐观主义,他的革命乐观主义表现在哪里呢?据我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是不怕困难。几年前,当黄仁盛老汉只身上山的时候,在他面前横着许许多多的困难,首先是生产上的困难,一个人、一把锄头,要管理好六十多亩茶山,怎么能没有困难呢?其次是生活上的困难,没有房子住,没有菜吃,自己干活自己做饭,晚上,蚊咬,兽侵,雨淋,风吹,睡不好觉。但是,这许许多多的困难都没有把他吓住,相反地,却叫他一个一个给克服了。
第二是精神高尚。不管什么困难,都改变不了他那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无论在吃盐水下冷饭的时候,还是夜里站在大树底下挨淋的时候,还是修建炭窑遭受七八次失败的时候,还是新春佳节一个人坚持在山上劳动的时候,在他饱经风霜的脸上,看不到半点愁眉苦脸的神气,他始终那样欢快,始终充满着劳动和斗争的乐趣。
第三是富于理想。不管什么困难,都不能动摇他前进的决心。在开荒初期那样极困难的情况下,他想的不是如何后退,也不是如何“维持现状”,他想的是更美好的明天。在开荒的时候,他就想如何使茶叶早收益、多增产;在管理茶园的时候,他就想如何办茶厂提高茶叶的质量;把荒山建设得更美好。
正是这样的一些特点,构成了黄仁盛老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正是这样的一种精神,使他经受了各种困难的考验,取得了开发山区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二
革命的乐观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的伟大的性格。这种性格,在近几十年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和锻炼,中国革命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就是革命乐观主义大传播、大发展的历史。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就不能不想到红军的长征,那时候的困难有多么大啊!爬雪山,过草地,吃野菜,有时连野菜也弄不到,就得饿着肚子行军、爬山;路有多长呢?两万五千里,并且还有敌人几十万大军阻拦,头顶上天天有几十架飞机跟着轰炸,但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并没有在困难面前倒下来,他们昂着头,挺着胸,从困难中闯出来了,他们胜利了。抗日战争时期,也曾遇到重大困难。有些时候,几乎是没有菜,没有油,没有纸,战士冬天没有被盖,没有鞋穿,生活困苦之至,就在这样的情形下,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却依然那样乐观,朝气勃勃,信心十足。在抗美援朝时期,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天气里,爬在战壕里,过着一把雪一把炒面的生活,但是在这里我们也听不到哀声叹息,听到的是战士们幽默的说笑,爽朗的歌声和对敌人的嘲弄。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吧!我们那忠诚而勇敢的战士,在用刺刀、手雷杀死大量敌人而自己也倒在血泊里的时候,仍然含着笑容。这些,就是历史;这些,就是一曲又一曲的革命乐观主义的凯歌。
  三
我们党和人民为什么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和发扬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是从哪里来的呢?
革命的乐观主义来自革命的坚定性,来自对革命前途的充沛信心。一百多年前,当整个世界还处在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统治下的时候,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断言:共产主义一定要在全世界取得胜利。三十多年前,当中国还是一片黑暗的时候,毛主席就宣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预示了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光明前途。我们的许多革命烈士在被敌人杀害的时候,还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解放万岁!”这就是因为他们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这种信念是建立在客观真理的基础上,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的。帝国主义反动派及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一定要灭亡,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一定要在全世界取得胜利,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四
要有革命的乐观主义,就要有高度的革命觉悟。我们的许多人所以成为革命乐观主义者,就是因为他们觉悟高,具有共产主义精神,具有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为什么有了这种觉悟、这种精神才能有革命乐观主义呢?
这是因为:有了这种觉悟,才能一切从集体利益出发,而从集体利益出发,就会把艰苦奋斗看做乐事,因为忘我劳动、艰苦奋斗的结果,必然要换来集体事业的胜利,自己也就将因而受到鼓舞,感到快乐。
这是因为:有了这种觉悟,才能有远大的眼光,宽阔的胸怀,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排除那些个人主义的病菌的干扰和侵蚀,摆脱低级趣味,而始终保持饱满的政治热情。
这是因为:有了这种觉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集体创造幸福,为集体创造荣誉,而为集体创造了幸福和荣誉,自己也就会得到幸福和荣誉。这种幸福,这种荣誉,才是真正值得珍贵和高兴的。
黄仁盛老汉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为什么还是那样艰苦奋斗,还能保持如此充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呢?我想就是因为他懂得上面这些道理。请听听这些对话:
问:“仁盛,你快六十了,不说种桐种杉,就是栽茶,收成也得几年,你这是何苦?”
答:“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有何不好?”
问:“仁盛,我真不晓得你打的什么算盘,你想当官,年纪太老又缺文化,图发财,你又没子没孙,何必这样活受苦?”
答:“你说,过去许多革命战士和敌人打仗,流了血,拚了命,他们图的是什么,打的是什么算盘?”
这是最平凡的人最高尚的答话。
  五
革命的乐观主义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而在今天遇到暂时困难的时候尤其需要。为什么?因为要战胜困难,就要有信心,有勇气。刘伯承将军有一句话说得好:“两军相逢勇者胜”。打仗如此,生产建设也是如此。
十二年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胜利,这些胜利没有一个不是经过英勇顽强的斗争而取得的。今天,我们虽然遇到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虽然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进一步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提高斗志,增强信心,顽强作战,勇猛前进,那么,我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胜利是我们的,光辉灿烂的明天也一定是我们的。(原载福建日报,本报略有删节)


第4版()
专栏:

开展班组劳动竞赛 推行正规循环作业
  萍乡煤矿产量显著增长
阳泉煤矿原煤质量逐季提高
据新华社南昌讯 江西省萍乡矿务局职工积极开展班组竞赛,推行正规循环作业,11月份生产的煤炭,总产量比10月份增加了13%以上;全月超额4.24%完成了国家计划。
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萍乡煤矿职工,11月以来有五百多个班组投入了以正规循环为中心的劳动竞赛。高坑矿职工成绩特别显著,全矿职工超额8%以上完成了11月份计划。这个矿的萧光桂采煤小组在同邓崇文小组开展对口竞赛中,一开始就创造了一班采煤三十七米的先进纪录。这一纪录的出现,轰动了萧光桂所在采煤区的十几个采煤小组,纷纷提出“学习萧光桂,超过萧光桂”的口号。萧光桂采煤小组职工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他们采取双套工具操作,加强小组工人之间的紧密配合,不久又创造了一班采煤六十四米的更新纪录,超过计划五倍多。
煤炭生产连续性强,要求各工种紧密配合。因此,各矿职工都自觉地注意了互相帮助,上一班为下一班作好准备,这一工种为那一工种创造条件。采煤工人在采煤时,都先从难采的地方采起,注意把工作面采齐采直,不给准备班工人增加额外负担;准备班工人也给采煤班做好充分准备,放好顶,将电溜子装得平、稳、直,并且做到不拖班。由于采煤班和准备班的紧密协作,走不上循环的情况已经显著减少。
据新华社太原讯 山西阳泉矿务局今年原煤质量逐季提高。第四季度到现在,全局原煤含矸[gān]率又比原计划低0.26%,比第三季度下降0.49%;全局煤炭产量也在稳步上升,平均日产量比第三季度提高7.2%。
这个局今年在建立与健全质量检查机构的同时,在全局职工中普遍进行了“高产必须优质”的思想教育。职工们重视煤炭质量,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影响原煤质量的关键问题。四矿卫星采煤队工人,针对采伪顶煤层矸石多的问题,创造了托夹石采煤法,提高了原煤质量。他们又主动把这种托夹石采煤法介绍给四十三采煤队,使这个队的原煤含矸率也由原来的3%下降到2%以下。
阳泉矿务局在产、运、销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检查煤炭质量。煤台拣矸和装火车是煤炭出场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决定煤质好坏的重要关键。一矿营运区拣矸女工李桂蓉小组,合理安排劳力,因人因事配活,把体力较强的男劳力安排在头段拣大块矸石;年纪小和体力弱的放在当中;女工比较细心、耐心,就负责把住最后一段关口。这个小组的拣矸效率不断提高,曾连续被群众评为先进小组。装火车老工人庞乃珍,抓紧时间把煤堆中的小块矸石拣出来,也保质保量地完成装车任务。


第4版()
专栏:

  河北人工繁殖草鱼鲢鱼成功
二十五个水产单位准备扩大繁殖
本报天津讯 河北省试验人工繁殖草鱼鲢鱼成功。进行这项试验的文安县和坝县水产研究所和玉田县上仓公社的青甸洼养鱼场,在今年7、8月,挑选出三十尾草、鲢亲鱼,用人工孵化出草、鲢鱼苗二十多万尾,成活五万多尾。现在第一代幼鱼,已长到三寸多长。
草、鲢鱼生长较快、肉质肥美。过去养殖要到江南一带采购鱼苗,运输途程长,死亡率大,成本高。目前,河北省已有二十五个水产单位,积极扩大亲鱼贮备量,准备繁殖鱼苗。


第4版()
专栏:

  湖北进入捕鱼旺季
  内蒙古展开冰上捕鱼活动
新华社武汉讯 我国淡水鱼主要产区的湖北省进入捕鱼旺季。到11月中旬,已有一万五千多只渔船活跃在江湖水面上。
湖北境内江河湖泊纵横交错,鱼产量极为丰富。每年冬春是捕鱼旺季。著名的洪湖和梁子湖,捕捞活动从9月份就开始。黄冈专区的渔民们除在本区内绵延六百里的长江捕鱼外,在明山、梅川等二十三个大中型水库和二十个大型养殖湖泊的捕捞活动也已开始。
各地商业部门配合渔业旺季,积极组织收购和物资供应。洪湖县商业部门10月下半月就收购了八万四千斤鲜鱼。
本报呼和浩特6日电 内蒙古自治区从满洲里附近的额尔古纳河流域,到巴彦淖[nào]尔盟黄河后套灌区,四十多个国营渔场的职工,陆续展开了冰上捕鱼活动。
我国北部最大的淡水渔场之一——水面达三百多万亩的呼伦贝尔盟达赉[lài]湖,湖面结冰已经厚达三十多厘米。从11月17日开始,已有几百名渔业工人,每天冒着摄氏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展开捕鱼活动。他们在灰白色的冰面上,用冰穿击凿下网眼,把巨幅大拉网下到冰下,几小时以后,便使用绞盘拽[zhuài]出一网一网的活蹦欢跳的鲤鱼、小白鱼、狗鱼、鲫鱼。渔工们熟练地把大鱼捞出抛到冰上,使它们冻硬,将不合规格的幼鱼又从新放入湖中,让它们继续生长。另外一些工人忙着将冻鱼装上爬犁,运到处理场所,分类包装,转运到自治区内外各地。
在内蒙古东南部、西部气温稍高地区的湖泊,目前还不能安全承载人畜车辆。这里的各渔场也纷纷提前作好了冰期捕捞准备工作,待机投入生产。
为了让各族人民吃到更多的冻鱼,内蒙古许多渔场根据自治区党政领导机关指示,扩大了冰湖捕鱼面积。现在,自治区西部的乌梁素海、岱海、黄旗海等渔场,已同邻近农村人民公社挂钩协作,帮助当地生产大队建立捕鱼专业队,划定渔区,支援渔具,议订合理的收益分配办法,开展冰期捕捞。包头市、呼和浩特市等地一部分机关、学校、企业组织的业余捕鱼队,也准备参加附近渔场冰期生产。


第4版()
专栏:

  学习黄仁盛的革命风格
共青团福建省委和福建日报编辑部联合召开青年座谈会
本报讯 据福建日报消息:福建建阳县小湖公社大湖大队六十二岁的共产党员黄仁盛,带领社员,发愤图强,把荒山垦为茶山的英雄事迹,鼓舞了广大群众,给青年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最近,共青团福建省委和福建日报编辑部联合邀请各界青年代表举行了座谈会。
到会的青年深深为黄仁盛老汉的英雄事迹所感动,他们在会上热烈发言,有的发言两三次。他们一致表示要学习黄仁盛老汉艰苦创业、藐视困难、敢于胜利的革命风格。福州鼓楼公社东门蔬菜试验场场长林碧珠说:黄仁盛年已六十多岁,但老当益壮,不畏困难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决心,是我们青年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向黄老伯学习,鼓足干劲,好好劳动,站在生产第一线。闽清县梅城公社樟洋大队团支部书记林华平说:“我们队里的青年学习了黄仁盛的事迹后都说,‘六十多岁的老人都能那么不怕困难,我们年青人遇到一些困难,算得了什么!’我们决定把高山上能种小麦的田都种上小麦,争取生产更多的粮食支援社会主义建设。解放军某部五好班长刘世乡说:“黄仁盛老汉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精神,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在保卫祖国的战线上,贡献更大力量。”高小毕业生王兰珠、初中生阮凤娇在发言中都说,我们一定要向黄仁盛老伯学习,听党的话,虚心向老农学习生产本领,创造新成绩。
共青团福建省委副书记张渝民同志最后在会上讲了话,指出黄仁盛老汉艰苦奋斗建设山区的动人事迹,是值得青年一代学习的,勉励青年们把黄仁盛老汉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风格,带到工作、生产、学习岗位上去,大鼓干劲,战胜困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夺取新的胜利。


第4版()
专栏:

  福建省莆[pú]田县城厢公社新溪大队社员正在刚种过小麦的麦畦[qí]上培土  周绍猷[shào-yóu]摄(福建莆田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