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2月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与青年友人书

对青年人的几点希望
徐特立
创业与守业
以为长征时期过去了,延安时期过去了,从此可以坐享清福了,那是很不对的。要知道,创业难,守业更难。革命前辈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夺取了全国的胜利,但要保持这个胜利,就还需要继续艰苦奋斗,搞好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不然,革命胜利的果实,可以得而复失。今天,青年需要做的事情多得很,不仅要守业,而且要继续创业,创立共产主义之业。
继承与发扬
青年人任重道远,要继承的不是财产,而是前辈留下的尚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发扬前辈的革命精神。所谓革命精神就是创造性,要懂得世界上的一切都需要创造,要前进就不能坐着等待,就要去创造。而要创造就要克服困难,不能贪图好环境、好条件。应该是三分条件,七分创造。有困难是坏事但也是好事,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困难环境能锻炼出人才来,因此,应该迎着困难前进。不要怕失败,失败常常是我们成功的先导。为了革命事业,困难再大也决不屈服,要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垂头丧气,越是在困难的时候,就要精神振作,昂首阔步前进,这就是我们无产阶级的革命性,这就是我们青年人要继承和发扬的。
所谓继承与发扬,一句话,就是要后来者居上。
老实作风
一个人最怕不老实,青年人最可贵的是老实作风。“老实”就是不自欺欺人,做到不欺骗人家较易,不欺骗自己最难。“老实作风”就是脚踏实地,不占便宜。世界上没有便宜的事,谁想占便宜谁就会吃亏。
持之有“恒”
学习对每个人都不可缺少,对青年人尤为重要。对青年来说,学习最重要是一个“恒”字。青年人好学,但往往不肯下苦功。学习上光下功夫不够,还得下苦功。要刻苦钻研、要坚持,持之有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学不好,在学习上想走捷径的人学不会。应该将“学习”与“成功”连结在一起,即是不学成功不罢休。
锻炼
一个人的身体,决不是个人的,要把它看作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凡是有志为社会出力,为国家成大事的青年,一定要十分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而这必须从年轻时期就打好基础,随时随地去锻炼身体。假如年轻时不爱护身体,不注意锻炼,成人以后,见识广了,学问多了,正是到了大有可为的时期,正是人民需要你尽义务的时候,你身体却未老先衰,不能胜任工作了,多么可惜。这样你不仅不能替社会服务,还给社会背包袱,严格说,这是对人民不负责。
  (本文是《北京晚报》根据最近徐老对青年一次讲话的记录稿编成的。原载11月29日《北京晚报》)


第6版()
专栏:

  武昌二首
  吕振羽
谒洪山施洋烈士墓①烈士墓堂气象宏,凛然遗像立峋嵘。名山今日埋忠骨,大地当年动义声。浩荡长江急浪涌,神明禹甸睡狮鸣。三山移落海天外,亿万河山日日荣。
①二七运动死难之施洋烈士,被难
当时,同志及群众收瘗[yì]于武昌洪
山北麓路侧。解放后,就地建烈士
墓,墓前并有董副主席题诗。
访东湖九女墩②天朝有九女,宁死坚忠贞。骂贼同身殉,丹心万古情。舟子话前事,眉高语纵横。名湖添胜迹,山绿水益清。绝顶古塔耸,屈庙更敞宏。长天映秋色,江畔听涛声。同游多硕学,谈笑皆风生。凉风送归艇,新月正初明。
②武昌东湖九女墩,据传太平天国九
女同殉难于此,故名九女墩。


第6版()
专栏:在我这岗位上

  “心理学家”
  王冲
拉开北京三里河浴池的门,老太太心里还嘀咕:“我在三楼洗女盆,小孙子怎办?”
谁想,门口售票员早已看穿了她的心事。他一边热情地请这一老一少在长椅上休息,一边按了按身边的电铃。
一转眼,楼上下来的女服务员王雨琴,楼下出来的男服务员孙振声,满脸含笑地出现在这一老一少面前。女的说:
“大妈,您好!我陪您上楼。”说着,就动手来扶;男的说:
“小家伙,跟叔叔走,洗完澡我给你找奶奶……”
刚把小家伙送进池塘,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进来了,孙振声亲切地领他坐在靠近池塘的座位上……
两个“红领巾”,边走边逗,两腿还做着舞蹈动作,老孙又把这对小朋友让到自己眼皮底下的地方……
一位戴着近视镜的干部,进了门,还舍不得放掉眼下的报纸,老孙把他让到全屋最亮的天窗下面……
整洁、宽阔的屋子,暖洋洋,静悄悄,当人们满面红光地走出池塘时,老孙又敏捷地送上手巾把、帮助擦背、倒开水、加盖大浴巾……那位戴近视镜的干部刚摸了一下脚,剪子送上来了;又照了照镜子,耳边又响起了老孙的声音:“您要是理发,我替您买票……”
“唉,”那干部点点头说:
“这哪是服务员,简直是心理学家!”
老孙腼腆[miǎn-tian]地笑了笑,谦虚地说:“您太夸奖了。比起三里河理发馆,我们差多啦!”
三里河理发馆,这个红旗和奖状挂满全店的全国群英会代表,在三里河浴池职工的心目中,占了多大的份量!
老孙说:“还在今年9月份浴池筹备开张的时候,咱们的经理、服务员就一个劲往三里河理发馆跑,学一点是一点!”
“您呢?”
这个三十多岁的服务员笑了笑说:“我学得不好!”
我坚请这位“心理学家”说一说他为什么对顾客如此体贴入微,他严肃地说:“如果说刚刚入了门,也要感谢咱们的党……1947年我十七岁,开始在阜成门里隆泉澡塘学徒,干了两年服务员,没得到一分钱,还常挨国民党特务和老板的打骂;解放了,我们才成了真正的人,耳里听到的是‘同志’,我想:真变了。在咱们的社会里,不分职业,不论高低,人和人就是互相帮助,你为我,我也为你……”
“心理学家”的眼里充满了无限的深情,激动地说:“两个月前,组织上调我到三里河,我真有点发慌:这么好的浴池,周围净是中央机关,生怕自己工作搞不好,影响浴池的名誉;可是,”他脸一红:“中心店的党支部书记找我说:世上无难事,就怕心不钻,有党,有群众,还有三里河理发馆做榜样……”
“好哇!”我不禁说了一声。
老孙说:“干了两天,这周围的一些干部同志们,可都真客气,帮助他们擦擦背上的汗,他们笑着拒绝;实在硬擦了,一口一个同志,连声道谢,……”
这时,被老孙送去洗澡的小家伙走出了池塘。他微笑地瞧了瞧老孙。
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看,原来是几个服务员看见一个老大爷穿衣服时有点站不稳,便都帮忙去了。
正在老大爷穿好衣服的时候,刚才往外跑的服务员小郭已经回来了。“老大爷,我帮您找来了三轮车。”
搓修工老林也告诉我一件事:有一天,西城区人民委员会的李区长来了,提出顾客在门口买牌好,还是在屋里洗完澡交钱好?经大家研究,还是认为:穿完衣服再交钱要在屋里多耽误时间;掏钱时再一着急,更容易出汗,到外面好感冒,还是先买牌好一些。不过,同志们可没做结论,老林说:“咱们得听顾客的,等一阶段顾客说怎么好,咱们就怎么改!”


第6版()
专栏:

  我国最早的革命儿童报刊:《小孩子周刊》
  胡从经
革命儿童报刊作为对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锐利武器,历来就得到党的重视与关怀。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办有很多种革命儿童报刊,我们所发现的最早的革命儿童报刊,就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版的《小孩子周刊》。
《小孩子周刊》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机关报《工人之路》的副刊。《工人之路》又名《工人之路特号》,1925年6月24日在广州创刊,由邓中夏等同志主编。《小孩子周刊》第一期创辟于《工人之路》第441期(1926.9.19),第二期刊于《工人之路》第447期(1926.9.26)。现仅见两期。
《小孩子周刊》诞生于省港大罢工运动的怒潮中,一开始就显示出战斗的特色。在创刊号的版面上,右侧有一列醒目的标语:“工农商学各界团结一致力雪沙基惨案国耻!”
《小孩子周刊》共分有“国务消息”、“小说”、“日记”、“特载”与“启事”等专栏。刊物的编者未曾署名,据测,可能是省港劳动童子团联合会与《工人之路》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关于劳动童子团,在创刊号的头条位置上就刊载了《省港劳动童子团工作小史》,随后还先后发表了《俄国的劳动童子团》、《海员劳动童子团改组经过》、《印务劳动童子团团员大会》、《劳动童子团联合会组织法》以及《省港劳动童子团联合会宣传大纲》等有关劳动童子团的通讯、法则与文件。这样,刊物就成为了指挥罢工运动中广大少年群众行动的战斗司令部,直接指导他们的生活和斗争。
《省港劳动童子团联合会宣传大纲》是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献,它记录了“劳动童子团”这一革命组织的纲领、章程及使命。明白指出:“劳动儿童是无产阶级的后备队,他们是未来无产阶级的先锋,劳动童子团要训练一般劳动童子准备(做)无产阶级参加一切革命的斗争,求世界人类的解放。”并且号召:“省港无产阶级儿童应在省港劳动童子团的旗帜下联合起来!”
小说《陆方的梦》,通过童工陆方梦游六层高塔的故事,影射了社会发展过程,反映了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预示了革命胜利的光明前景:“只见光明极了,有一些人在那里做工,有些人在那里玩耍,有些人在那里读书……快乐极了,过了多时,只听着丁令!丁令!的铃声,后来就见到:有些人从工厂跑到书房,有些人从书房跑到游戏场,有些人从游戏场跑到工厂……。”尽管这里所描写的幸福社会还十分朦胧,但这种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合理分工、共同劳动的生活图景,对于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双重压榨下的劳动儿童群众说来,不啻[chì]是一盏耀眼的明灯,使他们看到了幸福美好的将来。(附图片)


第6版()
专栏:新书架

  人民的业绩
阿尔巴尼亚是欧洲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历史上长期以来为外国侵略者所侵略。但是英雄的阿尔巴尼亚人民,正像境内岩石峥嵘的崇山峻岭一样,始终昂首屹[yì]立,不屈不挠地与敌人进行着顽强的斗争,最后得到了完全的胜利。
《阿尔巴尼亚短篇小说集》,便是现代阿尔巴尼亚作家们从各个方面对祖国人民创造的不朽业绩所作的生动的记载。当我们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幅阿尔巴尼亚国家的广大图景;我们看到过去长达几世纪的艰难的岁月——自然的灾害,外敌的蹂躏[lìn],听到了人民争取国家自由独立的怒号,更感到了他们在英明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正确领导下积极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热情。今天阿尔巴尼亚人民已经建立了崭新的生活;但,这样的新生活不是轻易得来的,正如集中一篇小说里写的:
“我想起了我们的生活:它是人民在过去战争的废墟上,在法西斯主义的尸骸上,用血汗浇灌出来的丰硕的花朵。”
这些小说反映的生活面非常广泛;它不但描写了痛苦黑暗的过去,更主要的是歌颂了光明美好的今天和未来,歌颂了领导人民向社会主义大道迈进的劳动党,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阿尔巴尼亚兄弟那种“一手拿镐,一手拿枪”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靡于道)


第6版()
专栏:

  大学城的早晨
  陈国屏
那浓淡不同水墨似的山影渐渐淡了,那迷蒙飘逸淡蓝色的雾纱渐渐散了。看呵,树叶上闪耀的露珠看得见了,操场上的红白球网看得见了……蔷薇色的天幕上呈现出学院的红楼和楼顶上那在风中舒卷的旗。
一只金黄色的铜号伸向霞光映红的天际,号音嘹亮,那飘卷的红绸拂开最后一层雾纱。大学城朝气蓬勃地醒来了,像一个红光满面的青年。
在灿烂的阳光和清凉的风中,操场上出现了最初跑步的人影。
那边,在溪林岸则是另一个世界了。有穿白衬衣的人影在浓绿深处隐现。静极,绿极,蓝极;只溪水带着外语的朗读声潺潺[chán-chán]地流。老教授的太极拳把树上的黄莺、翠雀儿看呆了。
党委书记穿过矮矮的榆墙,右手拿一本外语书边走边读,在白杨下的长椅边停了下来。那里,院长和一位白发教授捧着一本“全唐诗”,在念着甚么?“哈,研究唐诗!”“嗨,读外语呢!”于是,三双眼睛集中到了一行诗上。树枝间的几朵阳光在书上跳跃。
“叮当,叮当……”响起了上早自习的铃声,呵,早晨的阳光和绿野的花香又一齐涌向教室。一切静寂了下来,只有湖水的波光在玻璃窗上跳,风儿在林间唱。
我们大学城的早晨,喧腾中蕴蓄着深思,安谧[mì]中满含有热力,积蓄着呵,准备着呵,冶炼着呵!看,实习工厂的高炉又点火了,紫烟飘飘,红云冉冉,霞光中推出了一轮金红的车轮,霎时,满城绿树染成金鞭,飞跃,向更高的峰顶。


第6版()
专栏:

  游击队之鹰
  (阿尔巴尼亚歌曲)
[编者注]这首斗争歌曲曾在阿尔巴尼亚全国广泛流行。在地拉那人民剧院上演话剧《渔人之家》时也是剧中插曲。通过这首歌曲,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阿尔巴尼亚人民反抗法西斯统治坚强的斗志和乐观的胜利信心。


第6版()
专栏:

  昙花(木刻)   宋广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