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9月2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加勒比海人民热爱中国人民领袖
——在古巴、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的感受 徐淡庐
我们在加勒比海的古巴、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三个国家访问演出过程中,热情纯朴的加勒比海广大人民,用他们发自衷心的热爱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言语和行动来回答了中国人民对他们的民族民主运动的一贯支持。这不但极大地感动了我们,而且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是人民的领袖,人民就必然会热爱他,任何人为的阻碍,千山万水的距离,语言风俗的各不相同,等等,反倒是促成这种倾羡仰慕心理的强烈增长。当许多进步朋友竖起大拇指以十分诚挚钦佩的口吻对我们说,“你们真幸福,有伟大的毛泽东!”使人立刻想到应该用什么样的行动来热爱祖国的伟大领袖,才不愧为一个值得自豪的中国人。
加勒比海的人民和整个拉丁美洲人民一样,特别是古巴人民,他们在各方面表现了热爱中国人民领袖的真诚感情。中国艺术团在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古巴先后访问演出了将近四个月,同二十万以上的观众直接见了面,他们对中国艺术的喜爱同爱戴中国人民领袖的感情紧密地结合起来了,每当精采节目出现时,人们情不自禁地要欢呼“毛泽东”,“中国”,“毛泽东万岁”,“中国万岁”。当中国艺术家出现在街头或群众之中时,这种激动人心的口号同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我们刚到加拉加斯还未演出,人们发现向他们的民族英雄玻利瓦尔献花致敬的一群中国人是来自北京的文化使者时,人丛中立即就有人呼喊“毛泽东万岁”,“中国万岁”。好心的朋友提示我们,说是哥伦比亚人比不上像委内瑞拉这样的加勒比海人民的热情奔放。可是我们在波哥大展览大厅的三场演出,群众的狂热决不比别的地方稍有逊色,他们叫口号时是立着叫,挥动着帽子和头巾叫,不这样,似乎无法表达出他们热爱中国人民领袖和中国人民的艺术的满腔热忱,场面令人非常感动,有的人还流了眼泪。在古巴,我们到过许多城市和乡村,同山区革命根据地的起义军战士、农村中的合作社社员、糖厂的工人……,进行了极为广泛的接触,他们用的简明、生动的口号蕴蓄着巨大的力量,他们不停地高呼“要古巴,不要美国佬”,“要中国,不要美国佬”,使美帝国主义闻之也要丧胆!这点很清楚地说明:我国人民同古巴以及整个拉丁美洲人民的共同敌人是美帝国主义,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旗帜是十分鲜明、有力的,正是命运相同,休戚与共,所以古巴人民和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国人民热爱中国人民领袖决不是偶然的。
加勒比海人民对我国人民其他杰出领袖如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都很熟悉,一提到都佩服不已。在委内瑞拉,不少人对林彪元帅的名字非常熟悉,他们将西班牙文“Limpio”一字因发音与林彪相同而作了很有意义的联系和注解。“Limpio”本系清洁的意思,而他们认为林彪不但是中国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名将,在赶走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及其支持的蒋介石卖国集团的解放全中国的战争中,英名同样远播重洋。因此,林彪二字在委内瑞拉人民看来,一方面是象征将帝国主义彻底清除干净的意思;另一方面也表示对林彪元帅的一种崇敬。
加勒比海人民热爱中国人民领袖还突出地表现在热爱他们的著作这一事实上面。特别是《毛泽东选集》和其它一些重要论文单行译本,更是古巴等国家的畅销书籍。这些国家只有一种去年由阿根廷一家书店翻译出版的西班牙文两卷本《毛泽东选集》,目前正在全拉丁美洲发售,很多书店都感到供不应求。在加拉加斯很快就销售一千多部,人们都说,委内瑞拉只有六百多万人口,文盲又比较多,《毛泽东选集》达到这个销售数字是很难得的。古巴全国各地都争相购买毛泽东主席和其他中国领袖的著作,有的书籍供应不上,很多人向我国驻哈瓦那的新华社记者再三索要,知识界人士以家里有一本毛泽东诗词为荣。古巴人民对中国人民领袖著作的需要是急切的,不计价值的。《毛泽东选集》在哈瓦那最高卖到每部十五个比索(等于十五个美元),仍然销路很好。随古巴革命的继续深入发展,需要这种著作的人更为普遍。古巴起义军在反对巴蒂斯塔战争中即已传阅着毛主席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的油印本,并称为是“来自中国的粮食”。有一位空军上尉称颂毛主席的军事著作是“来自中国的良药”。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著作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等重要著作,都是古巴革命政府和人民非常殷切需要的。至于刘少奇主席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也早在古巴革命队伍中流行。周恩来总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的单行译本和胡乔木同志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等书籍,在市场上已被抢购一空。
毛主席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英明论断,给予加勒比海人民的影响极大,特别在古巴,已成为劳动人民家喻户晓的真理。古巴政府革命武装部部长劳尔·卡斯特罗对中国艺术团负责人表示完全同意毛主席的分析,他说:“毛泽东关于帝国主义的分析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帝国主义确实是一只纸老虎。”并引毛主席的话说,台湾是美帝国主义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绞索,它的另一端握在中国人民手里,正像美国对古巴的政策一样,这条绞索的另一端握在古巴人民手里。除此而外,古巴还流行一种非常形象化的说法,说今天美国这只纸老虎经过古巴人民的反击,纸扎的身子已被水打湿了,不久将要全部被打得稀巴烂。
毛主席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的创造性的发展,已被中国革命的一切实践所检验;而中国人民的革命和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民主运动存在着共同之处,特别是根据古巴的过去和目前的情况,如果要将革命推向前进或将革命的胜利巩固起来,革命理论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古巴人民是知道的。因此,他们除了学习苏联和其它国家革命的成功经验而外,对中国革命的经验感到极大兴趣。这一点同样也教育了我们,作为一个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人,应该深切地懂得不倦地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重大意义。(附图片)
古巴圣克拉拉城剧院门口,读者在书摊上选购毛主席的著作


第8版()
专栏:

把钱花在刀刃上 孙大德
不久以前,曾在一位人民公社的会计桌旁,看到一条标语,上写:“把钱花在刀刃上!”
“把钱花在刀刃上”,显然是由“把钢用在刀刃上”引伸而来,工人深知钢材来之不易,并具有特殊功能,因而决不用于刀背、刀柄和刀身,而坚持用于刀刃,使钢充分发挥它的特长,也节约了炼钢人的劳动结晶。这位会计也和工人有着相似的心情,知道公共资金和珍贵的钢材一样,都是群众的劳动成果,必须万分珍惜、节俭开支,使每分每文都起到应起的作用,因而坚定地向自己提出“把钱花在刀刃上”的要求。
“把钱花在刀刃上”和“把钢用在刀刃上”一样,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在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若干矛盾之中,必有一个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犹如抓住网中之纲,纲一举而万目皆张;也如抓住全身之领,领一提而全身均起。所以,抓住主要矛盾,突破主要矛盾,是在各种工作中都应坚持的原则。花钱,也必须首先为解决主要矛盾服务,才能把钱花在当处,使一文钱起到几文钱的作用,一文钱收到几文钱的效果。而我们平时所说的“刀刃”,也正是主要矛盾所在;“把钱花在刀刃上”,也正体现了使资金开支为解决主要矛盾服务的精神。“刀刃”到处都有,却也因时因地而异。当前全国人民都在开展以粮、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集中一切可能集中的资金,首先为粮、钢增产服务,应当是“把钱花在刀刃上”的重要标志。
对于“把钱花在刀刃上”的好处,我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都会有具体体会。据那位桌旁贴了标语的会计讲,他对这个道理就是在实践中明确起来的。去秋以前,他桌旁并没有现在的标语,而且看到他所在的大队秋收了,还一再建议盖几栋宽敞的办公室、买一架像样的收音机。党总支却坚持把节余的资金购买各个小队普遍急需的地瓜(甘薯)切片机。结果,秋刨地瓜时,几个晴天就把全大队的地瓜切好晒干入了库;而就从瓜干全部入库的当天晚上起,落了倾盆大雨,连下七天。这时社员摸着雪白的瓜干,都说:“幸亏把钱花在刀刃上,不然这瓜干还不都送进了龙嘴!”社员的话,在会计心里扎了根,当天夜里,就写了现在的这条标语,贴在桌旁,作为一条宝贵经验经常警诫自己,并严格要求自己时时都按标语行事,因而现在他也成了群众称赞的“放心会计”。
这位会计注意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又以可取的经验指导自己的实践,这种精神是可贵的,而他所总结的经验就更为可贵。因为,做工作、搞建设,总要花一部分钱,而花钱中也有两种思想的斗争。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一向都以节俭为荣,以浪费为耻。不仅在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里,坚持“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会计制度的原则”,而且在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时期,仍然坚持一切事情都应当进行勤俭的原则。特别在今天,全国人民都在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克勤克俭,建设祖国,节省每一点可以节省的资金,把每一文钱都用在国家建设的“刀刃”上,这就更为迫切、更加需要。因此,全国千千万万的会计工作人员和广大干部群众,都应时刻想到那位会计总结的宝贵经验,记住他桌旁的鲜明标语,将“把钱花在刀刃上”这句话深印心底、见诸行动,自觉地反对浪费,提倡节俭,提倡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国家建设的“刀刃”,以便用我们共同节约的累累果实,为风驰电掣的社会主义列车更多地添煤加气,为宏伟壮丽的共产主义大厦不断地增砖添瓦。


第8版()
专栏:

徐学惠的手 〔阿根廷〕胡安·格尔曼
夜深、天高、水般的月亮,
她的双手,正在何方?
是在催着夏日的鲜花开放?
是在拂动树叶
还是在驱使长风吹遍大地?
这双手在世界的每个地方:
在达喀尔我曾看到它反对饥饿;
在巴黎,它和恶势力展开搏斗;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它高高地举起
反对苦难,反对黑暗。
今天,
这双手安放在我的胸上,
燃起我心中的火焰:
在这火焰的照耀下,
我看到了这双
献出的坚强的手
激起了无限的热爱。
在寂静的深夜里
女英雄的双手伸向人间,
为人类辛勤地劳动。
编者附记:这首诗的作者,是阿根廷的一位青年诗人。他来信要求“在中国”发表这首诗,以表示一个拉丁美洲人对中国女英雄的崇敬。我们感谢这位远方朋友的好意,并且把他的诗介绍给我国读者。


第8版()
专栏:

在火红的云彩下
严阵
啊,古巴,美丽的古巴,
我们是中国的公社社员,
你听说过浩瀚的扬子江吗?
我们就生长在扬子江边。
我们正站在金色的江岸上,
用手遮着额角眺望着你:
在那一片火红的云彩下,
莫非就是你的土地?
啊,古巴,美丽的古巴,
你们那儿年成怎么样?
我们的国家正在收获,
眼前是一片金色的稻浪。
太阳擦着我们的肩膀升起,
我们把镰刀握在手里,
我们一面收割一面惦记着你,
古巴,古巴,亲爱的兄弟!
啊,古巴,美丽的古巴,
记住是谁轰炸了你的甘蔗园,
那些无恶不作的坏家伙,
也把我国的台湾霸占。
对狼不能存什么幻想,
对蛇不能发什么慈悲,
对美国佬只有坚决和它斗,
兄弟啊,你做得对!
啊,古巴,美丽的古巴,
扬子江正在汹涌奔腾,
合着它那豪壮的波涛声,
兄弟啊,我说给你听:
你们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敌人,
你们的斗争就是我们的斗争,
记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啊,
有你亿万个骨肉兄弟。


第8版()
专栏:

晒谷场上 禹舜
黄昏过后,洞庭湖滨一片迷人的景象,那绿毯似的晚禾,那银带似的渠道,都隐隐可见。洞庭公社第一大队部门前的晒谷场上,人们正在漫话家常。
在我对面坐着的是大队总支书记饶祜林和干部王洪勋。饶书记抽着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
“你问我们的罗社长吗?那才真是个爱财如命的人咧!”他眯起眼,得意地笑了起来,仿佛那位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公社副社长罗德保同志,听到了他的形容词似的。
“先向你讲个故事吧:1955年我和他一起办农业社的时候,夺得了粮食大丰收。第二年5月罗社长到北京开会刚一回来,他就递给我一包东西说:‘你收下,交给会计作一项收入账。’我以为是县里拨给我们的什么东西咧,打开包裹一看,嗬!是一件绒衣、一支金星水笔和三十块现款。我问:‘这是那来的呀?’他说:‘绒衣和水笔是奖品,三十块钱是中央发的旅途生活补助费。’我一听他的话,不由得笑了起来,说:‘这是奖给你这位模范的,会计可没有这一项收入科目哩!’你说他怎么着,他严肃地说:
‘亏你还当了副社长哩,——我那时是农业社的副社长——你就要会计放在其他收入栏内呗!’我是知道他的脾气的,只得收了下来,后来用这笔钱买了一批?笠给社员。”
我被这故事吸引住了。这时候,老王同志接上话题了:
“转公社后,有一次他出差到长沙、汉口,一共去了一百二十多天,回来报销旅差费时,一共只有四十四块钱的条据,连吃饭、住宿在内,每天只花了三角七分钱。这事连公社钟书记也惊讶了起来,问他:
‘你没掉条据吧?’他回答说:‘没掉,就用了这么多呀。我住的都是小旅馆,吃的都是小菜便饭。’钟书记告诉他,以他的出差时间计算,还可以领生活补助费三十块钱。他听了这话,忙说道:‘什么补助费呵!出差和在家不也是一样。’后来事务员给他补助费,并经钟书记说明理由,他才收下……”
老王说到这里,饶书记忽然插嘴高声说:“收了个啥,回到队上后,拿出十五块钱买了农具,十五块钱给了社员治病。这事起先我还不知道哩,有一天社员傅冬初病了,我到他屋里去问他要不要支钱,他告诉我罗社长已送给了他五块钱。事后我去问罗社长,才知道他的三十块钱补助费自己没用一个”。饶书记又点燃了一支烟,带着神秘的口吻笑了笑说:“我还忘记告诉你一件事哩:前响县里开扩干会,公社通知我们中午到白马寺搭轮船去县里。大家到了船上,一查人,却不见罗社长的影子。公社钟书记急得团团转,一到县委会赶紧就到传达室去打电话,谁知罗社长却周周正正坐在传达室哩!原来他为了节省公家一块二角钱船费,一清早就起身走路赶到了县里。我取笑他:‘你这人呀,真是爱财如命!’你说他怎么回答,他说:‘爱财如命也不要紧呀,我爱的是社会主义的财呀。’”
饶书记说完,我们三人都不响了,都在思索什么。这时候,前面一条田间大道上,一个人影朝着这边走来。看看走近了,饶书记指着说:“真是说到曹操,曹操就到。那不是罗社长来了!”我忙定睛望去,月光下一位三十来岁的中年汉子,背着一把锄头,在田间停停、走走。他上身穿着一件白粗布褂子,蓝蓝的短裤底下露着一双赤脚,越来越清晰地走来,那高高的鼻梁,浑厚的嘴唇,仿佛都在微笑。饶书记细声细气地向我们说:“快莫讲了,他从来不喜欢别人讲他这些事哩!”


第8版()
专栏:革命文物

红军号
红军长征到云南省寻甸时,跟阻挠红军北上抗日的国民党滇军打了一仗。司号员高金奎同志在战斗中负了伤。由于行军作战频繁,为了让高金奎快点把伤养好,暂时把他安置在朱大妈家里。朱大妈把红军司号员当做自己儿子一样来照料。可是这件事被地主知道了,地主硬要把红军伤员赶走。高金奎和朱大妈双双含泪告别,高金奎握紧着朱大妈的手说:“咱们的队伍一定会回来的,请把这只红军号收藏起来吧,日后它会有用的”。
解放后,朱大妈把这只军号从菜园里挖了出来,用炉灰擦的亮堂堂的,并且真有了用处,它成了民兵的号角。


第8版()
专栏:

鄱阳湖呵!(诗二首) 王一民
碧绿绿的湖水,
黄橙橙的岸,
鲤鱼肥,
稻花香。
鄱阳湖呵,
我的鱼米之乡。
公社派来远征队,
鄱阳湖边搭篷帐,
开沟渠,
筑堤圩,
挡住滔滔洪浪。
拖拉机翻开黑土,
埋葬了千年的荒凉。
汗水拌谷种,
播下壮丽的诗行——
千里湖岸,
千里金光……
碧绿绿的湖水,
黄橙橙的岸,
三月收鱼,
七月收粮,
鄱阳湖呵,
我的鱼米之乡!
百里堤
为了保护湖田洲地不受侵害,人们在鄱阳湖西岸筑一道百里长堤挡住了洪水。
宽宽一道堤,
绵绵长百里,
宛如一把剑,
斩断鄱湖水,
堤外走渔船,
堤内种稻米;
秋风阵阵吹,
晚禾正吐穗。
十二个公社派来巡逻队,
日日夜夜守湖堤,
同在堤边宿,
同饮湖中水。
眼是阴晴计,
炯炯察风雷;
心是百叶箱,
包藏天与地。
多少风雨夜,
滚滚山洪急,
水涨一尺高,
堤高一丈几。
共一个太阳,
同一个意志:
十二个公社,
紧紧扭在一起。
宽宽一道堤,
绵绵长百里,
一道铜墙铁壁,
一个坚强的集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