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9月2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表扬先进人物 改进领导作风 提高领导水平
易县评比五好干部交流贯彻“四同”经验
本报讯 河北易县各级党委广泛吸收社员意见,最近对各级干部执行“四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和“五好”(风格好、作风好、工作好、关心群众好和学习好)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检查评比。通过评比,表彰了先进,交流了经验,对进一步改进领导方法,提高领导水平,密切干群关系,推动当前生产,起了显著作用。
易县从今年3月推行“二五制”领导方法以来,大批县、社干部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参加生产领导生产。其中一部分人还担任了一段时期的生产队的党支部副书记、副队长、副小队长和管理员、炊事员等职务。他们在参加生产领导生产中,摸索到了不少好的领导方法和经验,领导水平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中共易县县委为了认真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先进,激励全县干部和群众的革命干劲,进一步改进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更好地搞好生产工作,于8月上旬在全县各级干部中开展了一次广泛深入的“四同”“五好”评比工作,即对深入第一线的县、社干部评比“四同”,对基层干部评比“五好”,对留守机关工作的干部评比工作和劳动情况。评比方法是:县、公社和管理区深入生产第一线的干部,以工作组为单位,由工作组长和公社党委书记掌握,从总结工作入手,由各人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和经验,检查工作中不足的地方,再经大家评议。基层干部则在党支部的具体领导下进行检查评比。在评比时,各地都注意密切结合生产,一般利用田间休息、食堂吃饭和碰头会的时间进行。干部经过初步评定后,都要向群众张榜公布,广泛征询和听取群众意见,发动群众讨论鉴定。在群众公认为“四同”、“五好”的干部中,先进事迹最突出者,树立为全县标兵。
在评比中,广大社员都踊跃参加。他们都从爱护干部出发,既肯定成绩,同时对某些有缺点的干部,提出了善意的批评。西陵公社百泉管理区书记贾济元参加评比时,群众反映他和群众同商量作的不够,因此对当前灭荒工作指导无力;注意了大片土地,忽视了山坡沟埝等小块土地。贾济元接受群众的批评,立即对全区各种作物进行了逐块检查,然后又和群众一起研究出先突击轻荒,后集中力量突击重荒的办法。这样,大大加快了灭荒进度,到8月7日全区荒地便基本消灭干净。县委会文印员钟采清过去主要在机关工作,缺乏领导农业生产的经验,到燕京公社西北奇生产队蹲点后,偏重个人参加劳动,忽视了领导工作。这次评比时,群众对他提了意见:“钟同志的劳动干劲谁也比不了,就是给我们出主意少。”钟采清下决心补上这一课,主动与贫农、下中农交朋友,了解情况,研究生产,并注意向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学习。目前,他已开始学会帮助生产队计划和安排工作了。龙华公社医院干部程福全这次评比讨论时,他吸取公社党委第一书记袁长吉下队蹲点实行小段包工、定额生产、超额奖励的先进经验,立即在自己蹲点的生产队仿效推广,加快了当前锄草灭荒的进度。
通过这次评比工作,全县共评选出“四同”作得好的干部一千二百多名,“五好”干部六千七百多名;留守机关的干部评选出劳动“干将”二百二十九名;同时,还出现了二十五个先进集体单位(即该单位所有干部都被评为“四同”、“五好”干部),选拔了一百四十五名最优秀的干部为“标兵”,成为全县干部学习的榜样。通过评比运动,也对全县干部、群众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交流推广各项领导工作经验三千四百条,有力地推动了当前工、农业生产。
目前,易县各级干部又掀起了一个更加汹涌澎湃的以“四同”、“五好”为中心的学、赶、超、帮竞赛高潮,先进的决心更上一层楼,后进者立志要向先进看齐,促使干部作风更加细致和踏实。定兴镇公社党委副书记耿秀勤,在田侯生产队蹲点,工作搞得很出色,被评为“四同”模范干部。经过评比,他进一步认识到必须帮助和培养基层干部,特别是小队干部提高工作水平,才是作好基层工作的最根本的方法。在工作中,他时刻注意启发队干部在抓生产的同时,注意把食堂办好,使基层干部懂得了生产越忙越应关心群众生活的道理,进一步加强了对食堂工作的领导,使社员们生活得更好,生产积极性大大高涨起来。(附图片)
中共延安地委委员、延安县蟠龙公社党委常委、马家沟生产队支部书记申长林,今年六十六岁了,仍坚持参加劳动,这是他在放牧公社的羊群和坪摄


第4版()
专栏:

评比得好 万明鹿
大批干部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而且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在生产小队安家落户,这是各地推行“二五”制以来的崭新气象。干部深入第一线后,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干部真正深入群众,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中,摸索出了许多好的工作方法,推进了当前的各项工作。一种是干部虽然到了基层,但因对深入生产第一线的意义认识不够,或者缺乏适当的工作方法,因而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党的组织就要善于采取各种办法,总结“四同”作得好的干部的经验,带动其它干部继续前进。及时地进行检查评比,就能在这方面收到良好效果。
要把评比工作作好,需要发动干部从检查和总结工作入手,检查自己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同时,还必须广泛发动社员参加。深入生产第一线的干部,劳动、生活都和社员在一起,他们的优点,群众看得最清楚;他们的缺点,群众也最了解。受到群众表扬的干部,会感到更加光荣,努力发扬自己的长处,继续前进;有缺点的干部,也会受到群众的监督,尽快纠正自己的缺点,迅速赶上先进。同时,广大群众参加评比工作,对群众自己来说,也将受到教育,从而提高自己的主人翁感觉,更加热爱干部,使干部和群众的关系,进一步密切起来。
在评比过程中,要善于发扬各种积极因素。应该认识,先进中也往往会有一些缺点,而不是完美无缺,后进中也往往会有一些先进因素,而不是样样都不好。因此,对于“四同”都好的干部、“五好”干部,当然应该大力表扬,树为标兵;对于“一同”、“两同”作的好的干部,或者是“一好”、“两好”的干部,也要肯定他们的成绩,同时指出其缺点,以便帮助改正。这样才能通过评比工作,更广泛地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使他们信心百倍地参加生产、领导生产,推动生产和各项工作不断前进。
随着干部的深入基层,更多的先进人物和更好的经验还会不断出现,因此应当经常运用评比的方法,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促使先进的更加先进,后进的迅速赶上先进。易县在检查评比中已经创造了一些好经验,相信其它的地方也将在这方面创造出新的经验。


第4版()
专栏:

山西经纬纺织机械厂贯彻普遍提高重点培养方针
迅速壮大工业干部队伍
本报讯 山西经纬纺织机械厂从建立以来,八年多的时间,培养了一支坚强的工业干部队伍。除支援各地的七百五十八名干部外,只目前厂内的六百十二名干部,就比建厂初期增加了十点二倍。几年来这些干部不论政治、文化、技术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入厂时,干部中有文盲四十人,初小程度的五十二人,现在已没有文盲和初小文化水平的干部了;原来相当高小程度的有一百七十人,现在只有六十四人,下降了62%;初中程度的干部由原来的一百六十人,增加到二百九十二人,提高了80%;大学程度的干部由原来的七十一人,增加到九十六人,提高了37%。厂内有十一名老技术工人被提升为工程师,担任了技术领导职务。
八年来,中共经纬纺织机械厂委员会始终把领导业余学习列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议程,每年要定期对业余学习研究、讨论两次。各车间也同样组织了职工教育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向党委汇报一次每个党员的学习情况,党的组织生活中也把业余学习列为一项主要检查内容,经常表扬好的,批评不好的。因此,每个党员都积极带头学习,成为攻克文化、科学技术的尖兵和榜样。由领导干部组成的特别学习班,学习得很有成绩。他们从1952年以来,八年如一日,除坚持参加厂内的业余学校学习外,还在1953年参加了人民大学的函授站学习,现在已经结业了三期,大部分已变成工业生产上的内行。党组织特别加强了在干部、工人和教师中的政治思想工作。每季都要发动开展检查评比竞赛,树立标兵,召开现场会议总结、交流经验。
经纬纺织机械厂在培养提高干部中,紧紧贯彻了普遍提高和重点培养,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着重强调重点培养的两条腿走路方针。这就是根据生产的特点,以业余学习为主,普遍提高政治和文化水平。在扫除文盲、普及初小教育之后,又根据理论和文化程度的高低,划分为高小、初中、高中班,并成立了业余机械学院、财经学院、医学院,从扫盲班到大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老干部还单独组织了一个特别班,每周除坚持六个小时的学习外,又抽出半天的工作时间,请工程师陶源长等教授文化、技术和生产管理等知识,帮助老干部迅速熟悉掌握生产。现在四十九个老干部,文化程度已由原来的初小、高小分别提高到初中以上水平。对技术干部和知识分子干部,着重以学习政治,参加体力劳动锻炼,改造思想为主,从1957年以来,先后已下放农村、车间进行劳动锻炼的有四百一十七名,每人每年参加一个月以上体力劳动也已形成制度。同时,对其中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干部,组织他们参加业余机械学院学习。对工农干部和三级以上工人,举办了各种短期脱产训练班,系统提高他们的文化、技术水平。八年来,共培养出工农出身的初、中级技术人员一百三十四人,基本上满足了生产发展的需要。今年又举办了全日制大学,抽调了二十六名优秀干部和四级以上技工进行脱产重点培养。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统一学习理论和文化的同时,根据“做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又按不同工作性质,不同专业,举办了工长、绘图、护士、经济计划、会计、统计、调度、记录等各种短期业务学习训练班。他们以本行业工作为主,根据上级业务部门有关文件和指示,各地的先进经验,采取边学、边用、边提高的方法,进行系统的业务学习。这对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改进企业管理,推动当前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如工长训练班在未办以前,因为大部分人文化低,不懂得生产管理知识,工作展不开,思想很苦恼。1956年经过十个月的业务学习,提高了业务水平。几年来,全厂就培养了各种业务干部一百八十八名。在短期业余训练的基础上,还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选送了二百零二个干部和优秀工人,到各高等学校、中技学校进行长期培养深造。另外,还采取闻风拜师,千里取经,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提高干部的业务、技术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八年来,派出到外地学习的有四百四十四人,到全国各地参观访问的有四千九百多人次。请各高等学校、技术学校、兄弟厂矿来厂讲授政治理论、科学技术课程,交流先进经验的有二、三十次。通过取经学习,扩大了干部的视野,学到了丰富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业务知识,有力地促进了生产。


第4版()
专栏:

自己动手 节省费用 一针一线 从不浪费
柳州市中医院坚持勤俭办院
新华社南宁19日电 广西柳州市中医院坚持勤俭办院四年如一日,取得了很大成绩。
这所中医院从1956年6月建院以来,本着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在不增加国家经费的情况下,用自己动手的办法增加了四十二张病床,建成了病人营养厨房、职工食堂、洗衣房、洗澡房等各一间,还建成一座中药材加工场。因此,全院的业务虽然日益扩大,但1958年和1959年两年的公杂费开支,始终保持在1957年的水平,没有增加;今年1月至8月底止,全院办公费用又节约了39.6%,而且院里的药品和住院费用却分别降低了50%和21%,大大减轻了病人的负担。
这个医院的增产节约措施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上山采药,自己加工;利用废旧,以贱代贵;自己动手,节省费用;综合利用,死物回生;计划控制,爱护使用;点滴节约,一用再用等等。这个院的党支部书记、院长刘忠元带干部在大苗山采药后,到今年8月,共已采集各种药材六千七百多斤。为了降低药材成本,这个医院把自采的和从市上买来的药材一律自行加工,并自制药丸、药膏、药酒。从去年1月到今年9月5日,自己加工的药材就有一万七千多斤,自制药丸六十多种。仅加工费就为国家节约了五千多元。中药需要大量的包装纸,这个医院的职工就利用过期的病历和收购旧报纸,经过消毒处理后作包药纸,很少到市上买包装纸。从今年1月至8月,节约了包装费用72%。医院的水电设备、仪器、家具等有了毛病,医务人员就自己动手修理;全院的工作服、枕头、蚊帐、口罩、被单等,有很多都是职工利用一部分业余时间自己缝制和修补的。
这个医院的职工不仅在大宗的项目上注意勤俭,就是一针一线,也从不浪费。他们对公共财产爱护备至,各种物品都按计划采购,领用新的总是先交回旧的,棉球、纱布等都经过消毒,有的复用三次以上。为了节约搬运费,购入的各种药材,由职工自己到车站、码头、仓库去搬运。从建院到今年6月,整整四年中他们没有印过一个信封,所用的信封都是职工用旧报纸制作和翻用旧信封。
柳州市中医院能坚持勤俭办院,主要是由于全院职工在党支部领导下,人人树立了艰苦奋斗,力争上游的革命志气。几年来,院方一直把勤俭节约作为职工评比的一个重要内容,大树红旗,不断跃进。对推动全院贯彻勤俭办院精神也起了很大作用。


第4版()
专栏:

胡愈之宴请印度尼西亚党总主席
新华社19日讯 中国人民外文学会副会长胡愈之和夫人沈兹九,今晚设宴欢迎印度尼西亚最高评议院委员、印度尼西亚党总主席阿斯马腊·哈迪和夫人以及印度尼西亚党秘书长阿斯纳威·赛义德。
出席宴会的有中国印度尼西亚友好协会会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主任包尔汉,政协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张执一,全国妇联主席团委员曹孟君,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秘书长吴茂荪和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的代表。
印度尼西亚驻我国大使馆临时代办苏雷曼和夫人也应邀出席宴会。


第4版()
专栏:

印度尼西亚新任驻华大使抵京
新华社19日讯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新任驻华特命全权大使苏卡尼·卡托迪维约今天下午乘火车抵达北京。
前往车站欢迎的有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葛步海和第一亚洲司副司长沈平。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苏雷曼及大使馆官员也前往车站迎接。


第4版()
专栏:

瑞典男子乒乓球队在广州举行比赛
据新华社广州19日电 瑞典男子乒乓球队18日晚在广州同广州男子乒乓球队作访华第一场友谊赛,客队以一比五败给主队。参观这场比赛的观众有六千多人。客队这次访华的三个队员是:拉尔森,1960年瑞典男子双打冠军利翁斯特罗姆,1959年瑞典男子双打冠军堡格。主队出场的是容国团,谭卓林,蔡明枢。
比赛结束后,广州市副市长孙乐宜接见了双方球员。
今天晚上,客队将继续与广州青年乒乓球队举行友谊比赛。


第4版()
专栏:

罗乒乓球队结束在天津的访问比赛
据新华社天津18日电 罗马尼亚男、女乒乓球队今天在天津与中国青年男女乒乓球二队举行友谊比赛,结果客队女胜男败。
女子团体赛直打到第五场,客队才以三比二获胜。男子团体赛是四人循环赛,经过十五场激战,主队才以九比六获胜。
罗马尼亚男、女乒乓球队将于19日去北京,继续进行友谊比赛。


第4版()
专栏:

中、蒙公路自行车友谊赛在京举行
新华社19日讯 应邀来我国访问的蒙古人民共和国男女自行车队,今天在北京东郊的公路上同中国男女自行车队举行第一次友谊比赛。结果,中国二十一岁的女选手宋喜云获得了女子五十公里个人赛的冠军。在男子一百公里个人赛中,客队三十一岁的运动健将达尔札赢得了胜利。
这是在我国举行的第一次国际自行车比赛,有很多观众在比赛的起点、终点——北京工人运动场附近观看比赛。
女子队的比赛,中国队宋喜云用一小时二十分十四秒的时间首先骑完全程;曲淑英、张振贵、柳丽春、康友君也分别用一小时二十分十四秒四到一小时二十分十五秒八的时间骑到终点。过了近八分钟,客队选手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陆续到达,其中二十三岁的道日格勒苏伦和十八岁的苏伦呼成绩最好,都是一小时二十八分十九秒四。
男子队的比赛极为紧张。客队参加自行车运动六年之久的达尔札、主队二十三岁的李郁棣和张明会到终点时,成绩都是二小时三十五分十四秒八。最后,裁判员们根据当时拍的照片确定了比赛的结果:客队达尔札的车轮稍微靠前,得冠军。
友谊比赛结束,国家体委副主任蔡廷锴向两国选手发了纪念章。


第4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黑龙江各地广泛开展共产主义教育
一个以热爱农业劳动,高速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中心的共产主义教育运动,已在黑龙江全省广大农村中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并初步获得了良好效果。据鹤岗、伊春、拜泉、泰来、讷河等四十二个市县的统计,已组成了有八万六千多人参加的二百二十个宣传队,通过报告、讲演、文艺、黑板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全省近二百余万青年受到了一次到两次教育。
延吉万名知识青年成为农业骨干
延吉县一万一千多名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的知识青年,坚决听党的话,热爱农业生产劳动,决心在农村安家立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据统计,几年来全县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一万一千四百多人中,其中高中毕业生四百名,初中毕业生四千二百多名,高小毕业生六千八百多名。由于他们意志坚定,方向明确,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受到了群众的爱戴。现在,这些知识青年中,当选为生产队正副队长的有七百七十四人,占全县正副队长总数的40%左右。
盐城一批中小学毕业生走上生产岗位
江苏盐城县一千九百八十多名今年暑假没有升学的中小学毕业生,经过短期集中学习,明确了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踊跃地走上农业生产岗位,为大办粮食贡献力量。
这一批参加农业生产的中小学毕业生的训练工作,是在中共盐城县委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学习时间共七天。在这七天当中,着重地进行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教育,并学习了“革命人生观”、“劳动管理”、“财务核算”等有关材料。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农村有着光辉的前景,一致表示要红在农村,专在农村。
这批学生参加生产后,不仅积极劳动,而且配合党的中心工作,积极地开展宣传活动。楼王镇一批参加生产的学生,在社党委开展以农业为基础的宣传运动中,大写、大画、大讲、大唱,使全镇热气腾腾。社员们都为镇上增加了一批知识力量而感到高兴,大家说:“宣传活动搞得好,个个听了干劲高。”
衡阳市派工作组送技术下乡
湖南省衡阳市派工作组送技术下乡,帮助农村公社发展化肥生产。
工作组的任务是:帮助农村人民公社勘测原料资源,总结现有土化肥生产的经验,培训技术人员,将公社化肥生产推进一步。衡南县花桥公社化肥厂生产钾钙混合肥料,原来是从外地运来石膏,不仅增大了运输量,而且成本也高。工作组就帮助化肥厂寻找到了代用品,解决了原料供应问题,降低了化肥的成本。
肥东层层建立函授师范教育组织
安徽肥东县采取放手发动群众的办法,在过去举办的初师和中师函授教育的基础上,于今年初在全县各个公社内掀起一个大办函授、业余师范教育的热潮。现在全县二十五个公社全部成立了业余师范学校,85%的大队成立了辅导组,各个学校成立了学习小组,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函授师范教育网。目前,全县有三千一百零九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函授学习,占全县中小学教师总数的75.2%,其中小学教师占全县教师总数的95.3%。


第4版()
专栏:

发扬南泥湾精神 本报记者 孙世恺
真凑巧,正想到泰陵中央国家机关造林生产基地去,那里指挥部的汽车就来了,而且当天要返回去。“和我们一起走吧!”在指挥部同志这样热情地邀请下,我们很快就出发了。
汽车在昌平大道上奔驰,不到两小时就穿进丛林繁茂的泰陵山区。指挥部的同志高兴地冲着前方介绍说,中央国家机关二十多个部、委经常抽调一千多名干部,就在这片山区以绿化造林为主发展多种经营。虽然才只两年,已经开始改变了荒山野岭的面貌。
从泰陵往北和西北有三条大沟,满山遍野一片翠绿。在这三万四千多亩土地上,已经栽种下三百万棵油松、侧柏和洋槐等幼树,还出现了许多苹果园、葡萄沟、鸡鸣峪。在新开垦的梯田上,长着茁壮的玉米、谷子和荞麦……依山建起的羊猪圈、鸡窝、兔舍,在绿丛中隐现。
眼下正是秋收季节,人们津津有味地谈论着怎样力争秋收多多益善的办法和措施。两年前老乡们赶着毛驴走的羊肠小路,现在都修通了平坦的公路。这些天,从北京开来的汽车比往常更多了,送来成批的干部支援“三秋”工作。
这一带,人人称赞农业部造林生产队的庄稼长得特别出色。当我们去访问时,正在收获玉米。赵化一队长拾起三棵都有八寸多长的大棒子,笑着说:“我们今年订亩产千斤的生产计划看来还是保守啦,没想到山地也有这样大的潜力,在树下石头地里种一亩玉米试验田竟产了一千三百五十斤,八字宪法真能叫大地翻身。”这时,走过一个满身泥土的青年人,放下手中镰刀,说:“我们这些五谷不分的知识分子取得这样丰收,确实来之不易。是在党的号召下,发扬了南泥湾的革命精神,我们战胜了‘三灾’,做到抗旱抗到天低头,天不降雨人降雨,抗草抗到草不生,有草就拔净;抗虫抗到虫死绝,一连喷药二十多次,……”就凭着这股坚韧不拔的革命毅力,他们从河滩到山坡种了四十九亩多大田作物,采取林粮间作、粮菜套种等办法,一块地种了三茬粮菜。现在梯田上种的六万棵大萝卜,长得一片青翠。
这里的老乡从来没有种菜的习惯,认为山高天旱土地差,不长菜。两个月前,中央国家机关的干部响应党的号召,硬是在荒山野岭铲除了厚厚的草皮,担水点种,创造出许多山头菜园。老乡们看到山上长出油绿的蔬菜,翘起大拇指称赞说:“毛主席教导出来的这些干部真成,天大的困难也能战胜。”
两年前的秋天,中央许多部、委的干部搬着行李进山了。当时,山里老乡住房没有空闲,他们就披荆斩棘,填坑补石,在河滩或山窝里搭起帐篷。上山无路,他们就挥动镢头开山辟路,实现了山山有路,路路相通。人们起早贪黑去植树开梯田,常常被顽石绊倒,被灌木刺痛,也有人感到喘不过气来,但是谁都不甘心掉队。有些女干部爬山赶不上小伙子,她们就“慢鸟先飞”,别人出发前一刻,她们就悄悄地先行,照样同时到达山顶,不误工活。劳动工具不足,他们就学着制造和修理,不懂技术,就边做边学。为了保墒防旱,许多干部不畏天寒地冻,在摄氏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冬上山积雪,还背冰上山。他们就这样百折不挠地以绿化造林为主发展多种经营,决心苦战三五年,把荒山变成花果山,实现山坡地梯田化。
在西北那条大沟里,我听到化工部干部深山落户和顽石搏斗的感人事迹。
开初,大车小车都开不进山,只沿着河有一条小路,还有无数顽石拦道,用他们的一句俏皮话来形容:“走起路来都得‘跳舞’”。大家就这样从五里外的泰陵背着铺板和锅碗,到山里“安家落户”。在哪盖房子呢?他们严格遵守上级的指示,不占老乡一寸耕地,寻来找去最后选定一个乱石岗作房址。可是这里遍地是石头,大的有半间房大,小的也有桌面大。为清理房基,几个人用力拉出一块石头,底下又露出更大的顽石。附近的老乡们看到这样情况,再三劝说:“乱石岗的石头那弄得完,把我们的玉米地割了,或是白薯地起了,给你们盖房子吧!”他们婉言谢绝了乡亲们的盛意,在生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大家抱定不战胜顽石誓不休的决心,组成了基建队,有人学石匠,也有人学木匠和抹灰。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斗,终于在乱石岗里清理出一片地,就地取材,以石代砖,因陋就简盖起了三十多间房子。他们在和顽石搏斗过程中逐渐积累了经验,继续向这一带山石宣战,开辟生产地。
在生产队队部西边有一片葡萄园和菜园,原先乱石成堆。今年春天,新来参加劳动生产的干部中有个号称“大力士”的化工技术员贾祥仲,在两年前进山时曾在这里劳动过一年,他在劳动中积累下和顽石搏斗的经验。这次,他听说党支部又决定把乱石岗变成良田,自报奋勇带领十七个人包下这个任务,苦干了几天,有的人看到大小石头搬不完,胆怯了,想打退堂鼓。这时,党支部发动群众讨论“我们要搞生产,没有地该怎样办?”经过一场争论,一些在困难面前表现动摇的人也进一步明确只有穷干苦干才有地的道理。贾祥仲带领大家齐动手,一鼓作气搬走了二十多卡车顽石,又从河对面的土山包上取回沙土填进去,栽上了六十多棵葡萄秧,现已成架,枝叶繁茂。菜园里的大白菜长得油绿。
“与山夺地,寸土必争”,用这句话来形容中央国家机关的干部在这里建立生产基地的情形,并不算夸大。在东西两条大沟中间的马武山,是铁道部的干部向荒山进军的场所。在去年春天掀起了一个开荒热潮,人人带着干粮和水壶,扛着镢头跑遍十多里长的马武山,不管山多陡路多险,见到可耕的坡地就开垦,不到一个星期功夫,在马武山的大小三十多条山岭开垦出六十多亩耕地。春耕播种时,山上缺水,他们就从山脚往上接力担水挑肥,保证了春耕不误农时。夏秋的田间管理更精心,不论玉米或白薯样样长得茁壮。连住在山下的老乡们看到山上的庄稼丰收在望,都高兴地说:“从老辈传下来也没听说长过这样好的庄稼,该是你们下了真功夫,才有这样好收成啊!”
爬过一座山又一座山,穿过一条谷又一条谷,看到每个生产队的院子里新贴出的光荣榜又盖上了旧的。参加生产的人们在劳动余暇编写的劳动颂、丰收诗刊贴满了墙。我从一张壁报上看到了这样的诗句:
脚踏高山峻岭,挥锹叫土地翻身,
撒下劳动的汗珠,饱尝丰收的喜悦。
在这一批又一批的干部劳动队伍里,绝大多数是“肩不能担担,手不曾提篮”的知识分子。现在,他们经过一年半载或每年一个月的劳动锻炼,有的成了造林或种庄稼的能手,也有的成了在行的羊工、猪倌。马武山下有个人人知名的养鸡饲养员李秀云,从他经常穿的一身褪了色的蓝布衣裳,很难猜出是一个来自铁路上的老工程师。他刚来山区时,抱着“袖手指导别人工作”的打算,可是看到一些革命多年的老干部带头起早贪黑搞生产,青年小伙子干得更欢,自己才暗自下定决心不甘落后。在一段劳动中,进一步体会到党提出干部参加生产劳动的重大意义,他想:这真是知识分子参加劳动锻炼的好机会,决心做到“红在山区,专在山区”。去年春天,生产队买进一批小鸡,李秀云担任饲养任务,在高温的屋里日夜守护鸡雏,生怕压死一个。生产队长怕他累病了,三番五次地催他多休息一下,他都不肯。由于他这样细心饲养,小鸡的成活率比其他生产队都高。他回到北京休假时,连戏都不想看,有时间就跑到新华书店选购养鸡的书刊,他买到各种有关养鸡书籍回去钻研,又结合自己的饲养工作,摸索出一套养鸡防病的经验。像这样刻苦钻研、热爱劳动发展机关生产的人,在哪个生产队都能找到。
在冶金部生产队经管的河滩上,我会见一位刚从内蒙古赶回千只羊群的“羊工”孙耀先。从他满脸风尘看得出沿途露宿风餐的辛苦。但谈起养羊的事,又好像一切疲劳都忘掉了。
孙耀先既不是羊工出身,又没学过畜牧兽医,进山以前是冶金部驻天津办事处仓库的一个副科长。两年前当机关决定建立生产基地时,他和许多同志首先进了山,担任羊场场长。不懂牧羊技术怎么办?他就拜公社的老羊工为师,边做边学。一天清早,他赶羊放牧碰见公社里牧羊能手谢德林,马上谈起他日夜苦思的骟羊问题。谢德林是个心直口快的农民,马上说:“咱们就地骟吧!”孙耀先立即高兴地跑回房里取来小刀。他先看老羊工骟了三只羊,当场也学着骟了三只,没有一个小时他学会了一门骟羊的技术,又一次,突然有十多只羊不吃草,牙关紧闭吐白沫,他连夜跑到附近的下口村访问老农。老农问清羊的病情和放牧地点,连忙说:“那条沟里有毒草‘花叶芦’,一定是羊吃了中毒啦!用甜干草根的水灌下去就好。”孙耀先回来照样除治果然见效。从那以后,他到那个山坡牧羊,都先查找有无“花叶芦”等毒草,还买些甜干草根准备给羊治病。他就这样随时随地学习钻研,日积月累掌握了饲养羊的技术。同时,我看到两个新来参加劳动的青年人跟他一起赶着羊群放牧,就不能像他那样吆喝一声,连调皮的山羊也会按着他指示的方向活动,更不能像他那样一眼看出不吃草的羊出了什么毛病。从表面看起来,这种变化也许是很平常,实质上却蕴藏着无限的革命精神。他们不只是能够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开始发生了变化。(附图片)
铁道部在北京昌平县泰陵山区马武山进行绿化造林和发展生产,图为干部们选玉米种,为明年生产作好准备工作 孙世恺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