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8月2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革命的志气,革命的毅力
余一得
人民日报8月13日转载《解放》杂志一篇评论,题目是《干革命就要有革命的志气》;这确是一篇好文章。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发愤图强”这句成语,家喻户晓,然而并不一定每个人都了解它的深刻含意。这篇文章开宗明义指出,发愤图强,就是革命的志气,有革命的志气,才会有革命的干劲,才会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才会有百折不挠的革命坚定性。这篇文章站在共产主义这一时代理想的高度,赋予“发愤图强”这句成语以新的生命力,道出了人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的真理。
愤,就是一股不平之气。肚子里憋着这股不平之气,才能奋发起来,奋发而后才能有为。在古今中外历史上,成大事立大业的,哪一个不是发愤图强的结果。唐玄奘“愤”真经难得,他到西天取经,路上遇到重重困难,历尽千辛万苦,才取到了六百多部佛典,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李时珍“愤”当时的医学落后,方士们以丹砂、金浆骗人,于是他翻山越岭,跋涉万里,博览群书,采访四方,积三十年之久,写出了不朽巨著《本草纲目》。他们知所愤而发愤,因此,就具有不达目的决不休止的决心,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毅力,在各种各样的磨难面前,绝不后退一步。以这样的奋发精神,怎能会不大有所为呢?
然而这一切“俱往矣”,我们今天要“愤”的是外国帝国主义、国内封建势力的长期统治所遗留给我们的“一穷二白”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因此,美帝国主义还敢欺负我们,“天老爷”还敢欺负我们,我们不甘于这种欺负,就要发愤图强。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愤”三大敌人的压迫,不甘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全国人民以愚公移山的硬劲,冲锋陷阵,奋勇直前,终于搬掉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现在我们发愤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仍然需要发扬搬掉三座大山的那股硬劲。我们既要意识到肩负的重担,也要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顿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们无产阶级革命者,肩负着实现共产主义的大任,当然这不是“天降”的大任,而是时代和阶级的要求,然而,我们要完成这个大任,同样需要经过各种各样的磨炼,要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威胁作斗争,要和现代修正主义及其追随者作斗争,要和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影响作斗争,要和自然灾害作斗争……。在各种斗争中,全国六亿五千万人民,人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年老的,老而益壮,壮心不已;年轻的,意志更比钢还坚,不怕失败一百次,还要干上一千遍。有这样的风刮不动的志气,有这样的火烧不毁的决心,我们终将和“一穷二白”告别,而实现工业、农业和科学文化的现代化。
人民日报在《展望六十年代》一文里也说:“被解放了的六亿五千万人这样一个伟大的生命力,正在向着充分认清了的目的地,沿着充分认清了的路线,采取着充分认清了的方法,开足马力向前飞跑。”我们有着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有着明确的目标,又有着发愤图强的革命毅力,和开足马力飞跑的劲头,我们在和资本主义国家竞赛中,胜利必属于我们。


第8版()
专栏:

十二老将战矿山(盘子、花鼓)
张尚元石榴花红五月天,南桐煤矿喜讯传:十二位退休老工人,人老心红意志坚;白手兴家办煤窑,不花国家一分钱,“穷棒子”精神人称赞,共产主义风格天下传。这一天四井退休班,十二位老将在摆谈。提起过去泪满眼,矿工生活受熬煎,吃的菜根包谷秆,数九寒天无衣衫,老板、工头如狼犬,把矿工血汗都吸干!解放后,见青天,幸福的日子样样甜,幸福来自共产党,树有根来水有源,矿工永远跟着党,党的恩情记心间。煤矿党委作动员:猛超天府追鱼田,奋战六月夺高产,向党献礼七一前。矿上竞赛大开展,你追我赶劲冲天。“哪个矿工不挖炭,光耍硬是不安然。”“炼钢炼铁需煤炭,夺煤保钢应为先。”“我们虽然人老点,生产哪能不照闲!?”“咱们来把小煤窑办,不要国家一文钱。”“对对对,说干就开干,明天就去找矿源。”共产党员夏国太,事事走在前;老赵老汪和老鲜,采煤经验几十年。四人出外把窑选,涉水又爬山,选好“四号眼”,煤多又在马路边。连夜写申请,十二个老将把名签;一字一句表心愿,句句话儿意志坚,请党批准把煤窑办,为国家需要把力量添,为共产主义早实现,为子孙后代幸福万年,走得动得就要干,活着一天干一天!党委批准办,老将好喜欢,俱乐部里再高谈,明天“五一”就上班,开山、?子弄齐崭,箢篼撮箕连夜编。夺煤战线又把本领显,干劲倍增添。老将出马还不算,家属也动员,老汪老陈约老伴,不等鸡叫就上山;老杜还把儿子喊,放学来把篼子掀,老鲜动员面更宽,亲家母也来支援。男女老少都参战,邀邀约约上煤山,你掌钢钎和?子,我拿锄头和开山。两个小窑一齐建,歌声笑声震破天,同心协力加油干,赤手空拳战斗在矿山。没有排花上山斫,没有笆片自己编,坑木老窑去回采,木料代铁把轨道安。哪管雨大山路滑,哪管汗水透衣衫,困难挡不住老英雄,老将出马一顶三。开工八天就出炭,乌金闪闪流出山,小小煤窑获高产,产量超过二吨三。老将们喜得再把劲展,家属们越看越眼馋,鲜大娘一边把亲家喊,“喂,亲家母,搞快点,不推五十车不下班!”喜鹊闹煤山,贺报飞满天,矿山召开庆功会,老将红花挂胸前。首长来慰勉,群众齐腾欢。四号眼命名为“老英雄井”,英雄红旗飘矿山。十二颗红心红鲜鲜,夏国太代表老将把话谈:“万朵红花一藤牵,矿工与党心相连,为党的事业多出力,就是愉快度晚年,今后永远跟着党,坚持战斗在矿山。石榴花 红艳艳,英雄事迹比花鲜,人人学习老英雄,跃进热潮浪滔天;奋战六月夺高产,向党把礼献,共产主义早实现,幸福生活万万年。(原载重庆《群众文艺报》)


第8版()
专栏:影评

爱国英雄千秋万世
——戏曲艺术片《杨门女将》观后
凤子
历代人民在人民英雄身上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那些敢于反抗异族侵略的英雄,不但一直受到人民的景仰,而且是鼓舞人民抵御外侮、发愤图强的力量的化身。这些人物,在史册里和传说里世代相传,英雄人物的形象也从而得到不断的丰富与提高。杨家将说部和出现在戏文中的杨家将里一些人物,不少就是出于人民的想像,像佘太君、穆桂英便是。人民为什么创造这样一些女将的形象呢?人民创造这些女英雄形象有无社会的和历史的根据呢?我们知道北宋是一个外患频仍的朝代,皇帝昏庸无能。边关守将杨业全家先后为国尽忠,他们的英勇事迹鼓舞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历史上有过花木兰,有过梁红玉这些女将,人民既向往于杨家将的英雄传说,人民有权对英雄的杨门一家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愿望。佘太君、穆桂英等女将形象的出现,是历史上、传说中的女英雄们的形象的再创造。这些女英雄形象的再创造,是人民的理想和实际斗争生活结合的产物,所以她们的形象更为光彩,更加深入人心。
根据民间传说和传统戏曲对于杨家将中几员女将的塑造,今天我们又有了京剧和电影《杨门女将》,这是正确执行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一大收获。
电影《杨门女将》的成功同舞台剧一样,首先在于正确掌握了这一题材极富有爱国主义的主题思想,塑造了不同性格的杨门女将的英雄群像。同时它又发挥了电影艺术的特性,在《寿堂》、《灵堂》、《金殿》几场戏中,运用特写镜头,细致地表达了人物的内心感情,有力地突出了贯串全剧的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的矛盾,使得杨家将四代英雄的形象鲜明夺目。就《寿堂》这一场来看,当边关告急、宗保捐躯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无论是妻子、母亲、祖母和幼子,他们首先考虑的不是个人的哀痛,而是国家的安危。从个人角度看,谁也难以忍受伤夫、失子、亡父的沉重打击,但是为国捐躯的不是别人而是边关的守将,杨家失一子事小,国家折一将却关系着亿万人民的生命。《寿堂》这一场戏着重勾划了杨门全家气势磅礴的英雄气概。从穆桂英和众媳妇到第四代的幼儿杨文广一再请求发兵点将的细节描写,真是一笔紧似一笔,恰似月夜潮汛,一浪高过一浪,有力地反衬出佘太君的决心和毅力。影片在这一场里显然作了必要的加工,对人物的思想感情予以适当的渲染。这样的加工和渲染,发挥了戏的主题思想,所以获得突出的动人效果。当然影片和舞台剧演出一样,使人在艺术欣赏的同时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的教育。
《杨门女将》贯串着两种思想的矛盾斗争。《灵堂》一场,生动地塑造了主和派王辉这一类型的人物。请听他的调调吧:说什么“百岁挂帅”是“意气用事”。有了将帅又顾虑缺少先行;有官有将了又说什么“去年的皇历不能翻”,如公都“老迈无用”了。受不住众女将的斥责,他又狡辩:“一门女将会被西夏耻笑”。等到出来了杨文广,他却别有用心地道:“与杨元帅报仇事小,这朝廷的安危事大呀!”只有这种卑鄙无耻的小人,才会诽谤大公无私的杨家老少四代请缨杀敌是公报私仇,也只有这种反衬手法才剥笋一般一层一层地将主和派的肮脏思想暴露无遗。佘太君在这里驳斥王辉的一段西皮倒板,从内容到表演都极动人。从杨老令公起杨门一家一代一代的忠勇杀敌、为国为民的壮烈事迹,有力地驳斥了投降派的谰言。虽然佘太君列举的是杨家将中的英雄,可是杨家英雄代表的不只是杨门一家而已,他们一家都是不愿亡国亡家的千万人民的精神表率。在大义懔然的杨门女将们的面前,王辉之流的丑恶灵魂不正是被鞭挞着痛处了么?
《杨门女将》虽是千年以前的民间传说,杨家将的爱国主义精神却彪炳着千秋万世。佘太君、穆桂英等人的英名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推动劳动妇女移山倒海的精神力量。
京剧四团演出《杨门女将》的演员,是中国戏曲学校历届毕业的学生,是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成长起来的新生力量。饰佘太君的王晶华、饰穆桂英的杨秋玲,虽则只有几年的舞台实践,但显然已经有相当的艺术成就,已经是观众熟悉热爱的演员了。
京剧艺术的表演风格在影片中得到很好的表现,例如《边关》、《校场》、《战场》等一些场景,以鞭代马,观众能更亲切地欣赏骑马的舞蹈姿态,一点也不感到虚拟的动作不真实或不自然,如果是真马出现,必然会破坏艺术形象的完整。(附图片)
太君壮别贤孙媳
安排妙计把贼平


第8版()
专栏:党委书记手记

武夷香花飘万里
中共福建崇安县委书记 康通鉴
巍峨秀丽的武夷山,给我们崇安县不仅增添了山川的壮观,而且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特别是富饶的森林,占全县山林、农田面积的67%。成片的松木、杉木和杂木,丛生在绵延不绝的山岭之间,苍松参天,一片青葱翠绿,把红色的崇安,构成了一幅外秀中慧、万宝俱全的美丽图画。
崇安在解放后短短的十年,农业生产连年发展,工厂的建立如雨后春笋,在人们面前展示出一幅无限美好的图画。大跃进的战鼓震撼了武夷山,英雄的儿女随着雄壮歌声的节奏,迈开矫健的步伐,要展翅高飞,高速度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崇安。每一个角落里,人们乐滋滋地纵谈着雄心壮志:男女社员们,在田头为了实现和超额实现今年的粮食生产指标同大自然奋战;采茶姑娘喜笑颜开地交流采摘经验,决心要叫武夷茶一年比一年增产;养猪的妇女们,也互相挑开了战,一心要把小猪养得又肥又大……。这种豪迈热情的气氛,使继续跃进,更加生气勃勃。
这里我想谈一谈一个不太为人们熟知的战线:松香。许多工业部门都需要它,可是,你们是不是知道崇安的人们怎样在为向国家献上更多更好的松香在战斗着呢?松香的主要原料——松脂生产的季节性很强,每年立冬后至立夏前,气候寒冷,松脂容易凝固,脂沟阻塞就流不出来了,一年中实际只有半年时间可以采脂。去年,采脂工人没有按照“清明上山,霜降下山”的老规矩办事,大部分留在山上采脂,但一株树一天只流几钱油。
季节,曾经企图用自然的“威力”束缚我们的跃进,而松香工人却以火热的心情战胜了一次次的严寒。崇高的意愿,鼓舞着松香工人,他们众口一声地说:一株树出油少,我们多开几株,要想尽一切办法,冲破这道关,使淡季不淡,不夺松香高产誓不下山。那时候,县委几个领导同志都深入到采脂组,组织干部分片包干,和工人共同突击这个关,各级党委都建立书记“试验田”。党的具体领导鼓舞了松香工人的共产主义风格,以雷霆万钧之势,向“严寒季节不能采脂”的老常规,发起了强大的攻势。几天时间,五夫分厂第十八采脂组的化学采脂试验成功了,这个组首先击垮了“拦路虎”。稀稀的脂液,源源地流入储脂筒,产量比没有使用药剂的时候提高了30%,取得了与最适宜采脂的夏季不相上下的成绩。
当工人普遍贯彻县委提出实现
“采脂化学化”的号召后,新的采脂的办法,很快地推行开来了。在这些日子里,人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必胜的信念同自然斗智。一个人的点子少,大伙儿合起来摸索着干;一次不成功,不灰心不气馁,找原因,又重新配药……。这时,马婆岭的吴昌发小组,试验成功了土法化学采脂。这个喜讯像割破了阴霾的长虹,使人豁然开朗。当县委开现场会议时,化学采脂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采脂工人们一窍通百窍开,已经成为支配着自然的英雄,把采脂量提高一倍到两倍,这个良好的开端,给群众的冲天干劲以莫大鼓舞。人们进一步以无穷无尽的力量,改革了采脂工具和运输工具。千千万万个困难,都在党领导下的英雄人民面前,迎刃而解,一个个被远远地甩在身后的山涧里,摔得粉碎。整个武夷山沸腾起来了。
就是这股扭转乾坤的坚强意志,使得怀着雄心壮志的崇安人民和松香工人,在创造了化学采脂法之后,接二连三地创造了“重修老疤老口”,“一树多口多筒”等先进经验,和流水作业采脂的先进方法。就是这股不夺取松香生产、誓不罢休的干劲,迫使傲然屹立在峻拔嶙峋的武夷山上的松树,在富有智慧的劳动人民面前,甘拜了下风,张开了大口。瀑布般倾吐出含着特有清香味道的松脂。这朵大跃进之花,正随着东风,散发出万里清香。


第8版()
专栏:革命文物

将军的钉耙
这钉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种菜工具。耙柄早已失去,耙钉也残缺不齐了。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军部驻在华东盱眙县黄花塘时,陈毅军长在战斗空隙就用这耙来种菜。
在抗战的艰苦岁月里,为了战胜极端严重的物质困难,为了减轻人民负担,部队从将军到士兵,人人都投入了大生产运动。当时八路军和新四军担负着繁重的战斗任务,但仍利用战斗的空隙,开荒种地,养猪种菜,纺纱做鞋,甚至建立工厂作坊。战斗和生产两结合,搞得热火朝天。
当时陈毅同志休息时间很少,但他一有空就到地里种菜,挽起裤腿光着脚,劳动得汗流浃背。警卫员为了照顾首长休息,有时悄悄地到军长的地里浇水、锄草。有一次被军长当场“抓”住了:
“哈哈,怪不得我的地里草这么少!”
没过几天,陈毅同志在他的地头又开出一块荒地,他挥着这只钉耙对同志们说:
“我的‘根据地’又有新的发展了!”
(晓白)


第8版()
专栏:

高速炼钢
宋济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