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8月2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江西五万下放干部埋头苦干建设新山区
三年来在荒山中建立了二百多个大型综合垦殖场,办起两千多个工厂
干部热爱山区人民,群众热爱干部称他们是“老红军”和“土改队”
据新华社南昌25日电 记者赵永安报道:江西省下放山区劳动锻炼的五万多名干部,三年来发扬了艰苦朴素、埋头苦干的作风,和山区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把二百多个荒凉、落后的山区,建设成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山区。
这些干部1957年下放到偏僻山区建立国营农林牧综合垦殖场以后,就在荒山野岭搭起茅屋草棚安家落户。三年来,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冒着风雪和烈日,披荆斩棘,和山区人民一道,在荒山中建立了二百多个大型国营综合垦殖场,经营着三千多万亩山林,二百八十多万亩耕地。其中新造林的面积即达二百四十万亩,新垦荒地三十多万亩。此外,他们还种植了二十多万亩果树、茶林、桑林,饲养了六十多万头家畜,二百多万只家禽,兴办了二千多个各种工厂,每年为国家提供大批的商品粮食和木材、工业原料、猪肉、家禽、鲜蛋和各种山区土特产。
广大下放干部在建设山区中,以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艰苦奋斗,展开了一个“向山田要粮,向野草、野果要油要酒,向荒山要木材,向水要鱼”的“要宝”运动。在井冈山,为了开发拔海一千六百米、尽是悬崖陡壁的大坝里的竹木资源,由共产党员王智甫率领的一批下放干部,在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架起了茅棚,有时,粮食供应不上,他们就猎食山鸡、野兽。他们用锄头和石子把二十多里山道上的冰雪一点一点敲碎,打通了和外界联络的道路,然后又架起一条十多里长的滑运茅竹的竹滑道。这样艰苦奋战三个月,完成了砍伐茅竹三十万根的任务,并在这里开辟出一个新的林业基地。老革命根据地大茅山乌风洞,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八十多户人家,红军离开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残酷的烧杀政策,全村三百多人口、几十栋房屋不存一人片瓦。直到1957年,周围十里方圆还找不到一户人家,满山都是荆棘茅草。下放干部来到这儿以后,披星戴月,风餐露宿,斩断荆棘,割掉茅草,开出一百多亩园林栽上果树,种了菜蔬,建立起几十个小型工厂,还修了一万多平方米的工厂、学校、宿舍、礼堂,削平石壁建成了通往山下的公路,使这里变成了一座繁荣美丽的山城。
下放干部为了加速山区建设,克勤克俭,刻苦钻研,很少向国家要投资、要设备,白手起家办起了成千个小型工厂,为国家生产了大批工业原料和各种工业产品。仅大茅山一地,白手起家兴办的各种工厂即达九百多个。九连山爽湖分场的下放干部范永林,在一本技术杂志上看到介绍利用松根提炼石油的文章,就立即和几个同志一起研究,他们用煮饭的锅代替钢松干馏锻炉,没有生铁做炉条就找火砖代替,没有瓦斯导管冷却器就用竹筒埋在地里通过水池来代替,办起了一个“土”人造石油厂,经过反复试验、多次失败,终于从松根中提炼出了松根焦油。仅今年第二季度就生产了二十一吨松根焦油。下放到黄岗山的干部们,为了使山区群众能够用上电,没向国家要一点水泥、钢筋,冒着刺骨的寒风,在没腰深的大水里,用土石筑坝拦洪,建成了水电站,使满山电灯放光。
下放干部亲手建起了工厂、农牧场,培养了他们克勤克俭,懂得爱惜别人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九连山垦殖场的下放干部贾永利,看到场里养的小鸡死亡率很大,十分心痛,自动向党组织要求到养鸡场去。由于他细心观察,掌握了鸡的生活规律,分别情况来照料,还到野外找些鸡喜欢吃的嫩草,捉一些小虾、小鱼煮成汤来拌在食里喂小鸡。把小鸡都养大了,使场里的家禽生产有了很大发展。
下放干部们热爱山区,更热爱山区人民,他们和山区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关心山区人民的疾苦,全心全意为山区人民服务,和山区人民建立了十分深厚的感情。他们在劳动中,和当年的红军一样,白天劳动,利用工余帮助群众挑水、打柴,晚上还挨门上户帮助群众识字,扫除文盲,对于孤寡老幼更是殷勤照顾。他们每到一地,就帮助山区人民筹办夜校、红专学校,建立小学、幼儿园、托儿所,办各种文化福利事业,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有些山区有长期流行的疾病,他们就帮助建立卫生所、医院和产院,帮助群众治病除害。
干部关心群众,群众也热爱干部。广大群众称下放干部是“老红军”、“土改队”,他们热情地为下放干部送茶水,指引道路,帮助开发山区,有的甚至争着要下放干部住在他们家里。每逢年节,常请下放干部来家作客,像家人一样亲切。(附图片)
大茅山满山遍野是丰富的林产化工原料,两年前建起了一座综合垦殖场。现在,全场已建立了一百一十五个工厂,产品一百多种。况全林摄(新华社稿)


第4版()
专栏:

内蒙古自治区人代会号召全区人民
千方百计增产粮食和钢铁
本报讯 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15日至21日在呼和浩特举行。会议号召自治区各族人民立即开展一个以粮、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并要求一切公社、企业、机关、学校、部队都要发动群众讨论和制订今后四个多月的增产节约计划和实现计划的具体措施,鼓起更大的革命干劲,为实现1960年持续跃进而奋斗。
会议期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自治区主席乌兰夫作了重要讲话,自治区副主席杨植霖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作了关于“开展以粮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为实现1960年持续跃进而奋斗”的报告。
会议认为: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政治经济形势都很好。全区今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7.7%,完成全年工业总产值计划的51.4%。和去年同期比较,钢铁、原煤、木材等主要产品的产量有很大增长。在农业战线上,进一步贯彻执行了以粮为纲全面安排以及多种多收和少种高产多收同时并举的方针,同时进一步整顿巩固了人民公社,并大量开垦荒地,超额完成了播种计划。目前,大田作物生长良好。畜牧业生产,今年全区繁殖成活的仔畜,比1947年自治区成立那年牲畜的总数还多三十万头。生猪圈存头数比年初增长17.1%。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工业企业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有了很大增长,劳动生产率也有很大提高。各行各业支援农牧业的群众运动正在深入开展。
会议指出,当前摆在全区各族人民面前最迫切的任务是:抓紧当前的大好时机,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动员一切力量,立即掀起一个以粮、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千方百计增产粮食和钢铁,实现今年国民经济的全面跃进。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农牧业战线,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要下最大决心抽调一切可能抽调的劳动力投入田间生产,集中力量狠抓8、9、10三个月,立即开展一个大规模的粮食增产运动,加强后期田间管理,充分作好秋收准备,作到细收细打颗粒还仓,并开展
“小秋收”运动。畜牧业增产必须以“百母百仔”运动为纲,掀起增产保畜运动,并做好牲畜过冬过春的准备工作。工业生产必须以钢铁、煤、矿、运输为中心,集中力量把钢铁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切部门都必须结合当前的增产节约运动,采取领导同工人、技术人员三结合的办法,进一步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并对已有的创造发明进行整理、鉴定和推广。
会议指出:各级领导必须像抓生产一样地抓生活,注意劳逸结合,搞好群众生活。各级领导要加强对农村公共食堂的领导和管理。食堂必须计划用粮和节约用粮,大养猪鸡,大种蔬菜,积极储备腌菜,保证群众吃饱吃好。在安排生活时必须贯彻执行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方针,进一步发扬艰苦朴素、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会议着重指出:为了实现1960年的持续跃进,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改进工作作风,抽调一批干部充实基层领导力量,加强生产第一线。要继续教育广大干部发扬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优良传统,树立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踏踏实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在这次会议上,代表们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增选了吉雅泰(蒙古族)、高增培、刘景平、朋斯克(蒙古族)为自治区副主席。


第4版()
专栏:

方言地区也能推行注音识字
浙江采取拼音、识字、学普通话三结合的教学方法获成效
十省一市少年儿童普通话朗诵比赛结束十五人获个人奖
本报讯 浙江省全面开展注音识字和推广普通话运动。到6月底的不完全统计,全省已有六百三十多万人参加了注音识字和普通话学习。
浙江方言非常复杂,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方言。温州专区甚至一县之内说六、七种话,彼此交谈都有困难。语言不通,往往给生产、工作和学习文化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广大群众对学习文化和统一语言的要求十分迫切。自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推行注音识字的指示后,全省各地立即掀起了注音识字和推广普通话运动的热潮。
浙江各地在推行注音识字过程中,根据方言地区的特点,采用拼音、识字、学普通话三结合的教学方法。他们利用方言中已有的音,去学习普通话中难发的音节,注意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对比,把比较难发的音分散教学,逐个突破。同时还制作“活动舌头”和图表,形象地帮助学员掌握发音部位和方法,通过拼音字母学习了汉字,同时又通过注音识字学会了普通话。由于采用了拼音、识字、学普通话三结合的教学方法,使注音识字运动从城镇到农村广泛深入地开展,获得了显著的成绩。工农群众学习注音识字之后,大大加速了扫除文盲工作。上虞县洙溪生产队二百一十二个青年,通过四十七小时的教学,就学会了拼音,并认识了七百多个汉字。临海县竹岙生产队的一个妇女扫盲班和温岭县田垟民校采用注音识字教学方法,经过一百个小时左右的教学,就达到了扫除文盲标准,取得了和北方话地区同样的效果。
据新华社24日讯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广播事业局、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最近联合举办了少年儿童普通话朗诵比赛。评比结果:参加比赛的三十二名少年儿童,有十五名获得个人奖,有一个单位获得了集体奖。
参加这次普通话朗诵比赛的十省一市,都是方言比较复杂的地区,参加比赛的儿童都是不久前开始会说普通话的。但是从这次评比结果看,少年儿童响应团中央的号召积极学习普通话,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获得第一名的江苏省代表练晓虹,原来讲一口扬州话,去年在教师的教育下,明确了讲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勤学苦练,随身带着写了拼音字母的小卡片,有空就拿出来念,创造了“四多”的学习方法:多读(课上读、课后读、家里读),多问(问教师,问同学),多听(听广播,听人讲,听电影里的对话),多讲(课上讲,课后讲,家里讲)。(附图片)
广东省开平县文教干部张曾运在长沙公社思始大队参加劳动过程中,利用休息时间在田头帮助社员复习拼音。新华社记者 罗 清摄


第4版()
专栏:

医师是教员 病房当课堂 边教边学 边学边用
武汉第二医院加速培养护士
本报讯 武汉市第二医院主办的业余医学院在课堂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又在内科病房里建立了由医师和护士们组成的“教学病房”,使得课堂的系统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密切相结合,治疗和教学相结合,护理和学习相结合,作到了边教边学,边学边用,大大加快了护士们掌握医疗护理的知识和技术的速度。同时,随着教学病房的建立,医生和护士之间建立了密切协作的新关系,医疗和护理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
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武汉市第二医院在近几年中陆续调出大批医生支援工矿地区和农村的生产建设,留在医院里的医生也经常下乡下厂参加除害灭病运动。这样,一方面,医院的医疗人员感到不能适应日常的业务需要,另一方面,许多护理人员虽然参加了业余医学院的学习,但感到课堂的学习不能很好地和自己当前的工作结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党组织在去年全院开展医护协作和多面手的基础上,首先领导内科病房的一位医师和六个护士在今年2月成立了“教学病房”,开始加速培养护理人员的试验工作。
在用最快的速度培养人才,适应当前工作需要的思想指导下,教学病房一成立就显示出它的生命力。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坚决贯彻了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和为实际服务的方针,确定了临床病例的诊断治疗讲授和课堂的理论学习紧密结合,做到“双管齐下”。医师针对某个时期病房中的病例情况,结合治疗工作和课堂上的理论向护士们进行讲解。这样就改变了护士们的书本学习和日常工作不能很好结合的问题。其次,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了师傅带徒弟的办法,边教边学,边学边用。医师不光是给病人治病,而且还向护士们讲授临床诊断治疗的知识和技术;护士在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在医师的指导下,全面地学习医疗护理的知识和技术,提高为病人服务的本领。第三,在组织上,“教学病房”建立了医疗和护理人员之间既分工又协作的新关系,每个护士分工管理六到十张病床,从病人的入院检查、治疗、护理到出院都实行医师指导下的专人负责制,便于她们主动地了解病人,专心致志地护理病人和学习医疗技术知识。医师也经常协助护士做些工作。整个病房医护之间密切配合,形成一条心一股劲,既是工作组,又是学习组,共同担负起治疗和护理病人的全部责任。
“教学病房”从成立到现在只有半年的时间,但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它已经在这个医院的内科和外科、产妇科等病房普遍开花。参加学习的护士们在短短半年的“教学病房”的工作和学习活动中,都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三七常规临床意义和心肺腹部的物理检查等四个单元的系统知识,由原来只能做一般护理工作迅速提高到能够查询病史、写完整病历、做化验检查以及对常见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水平。
(许良骥)


第4版()
专栏:

宁夏内蒙古交界处闪耀党的民族政策光辉
兄弟民族团结一心根治沙漠
本报讯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鄂尔多斯台地沙漠边沿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交界的地方——大处湖畔,办起了一处“团结固沙林场”。这个林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聚居的灵武县磁窑堡公社、汉族聚居的老革命根据地盐池县余庄子公社,和内蒙古自治区蒙族聚居的鄂托克旗布拉格公社共同兴办的林场。
这三个公社的交界处,原来有一片茫茫无垠的大沙漠,从西到东蜿蜒一百多华里。每当刮起大风来,这里天昏地暗,沙漠就像不可抗拒的滔天洪水,向周围农田和草原移动着,严重地威胁着附近回、蒙、汉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解放前,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甭说治理,连想也不敢想;解放后,回、蒙、汉族人民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团结起来采用了许多办法治沙漠,但由于当时的互助组和合作社人力单薄,没有力量从根本上治理,沙漠仍给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使这里的回、蒙、汉族社员多年根治沙漠的理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打开自治区界线,兄弟民族团结一心,开始在大处湖畔建立“团结固沙林场”。
如今,三个民族的社员共同开垦着大处湖周围沉睡多年的处女地,第一次播下了根治沙漠的树种和其它作物种子。并且,他们还把大量的野草籽趁着雨后的墒期撒在沙窝里,叫它及时发芽生长。与此同时,造林工程在兄弟民族社员的齐心努力下,也在迅速进展。他们计划在今年内完成二百五十亩的育苗任务,要种植二千八百多亩固沙林和沙蒿,营造长达一百四十华里、宽百余米的两条防沙林带,彻底根治沙漠灾害;还准备在林场周围种植糜、谷、洋芋等作物,绿化和美化大处湖边的这块沙漠,让祖国的山河更加美丽。这个伟大的根治沙漠的计划,更加鼓舞了三个民族社员征服自然的信心。他们决心在党的领导下,在毛主席伟大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把这块沙漠改造成为一个生产粮食、木材、水果的好地方。
(咸兆瑞)


第4版()
专栏:

叫温欢宴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中国代表
新华社仰光24日电 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缅甸代表团副团长、缅甸驻中国大使叫温24日晚在这里举行宴会,欢迎出席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中国首席代表姚仲明以及其他中国代表和顾问。
缅甸方面出席宴会的有边境地区管理局局长苏敏上校、勘察局局长拉昂上校、陆军心理战和教育局局长巴丹上校、边境地区管理局联合秘书吴钦纽、克钦邦事务部秘书吴山伦和北掸邦专员吴昆翁佳。
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临时代办雷扬、武官蒋克定上校和其他工作人员也出席了宴会。
宴会上,充满亲切友好的气氛,宾主双方频频为中缅友谊和中缅边界问题的全面解决而干杯。在宴会以后,中国客人应邀看了电影。


第4版()
专栏:

吴桥城关公社用不断革命精神贯彻执行“二五制”
中共吴桥县委办公室 本报记者
河北省吴桥县城关人民公社,是“二五制”领导方法的创始者。几个月来,各级干部不但坚决贯彻执行了这一科学的领导方法,而且公社党委还本着不断革命的精神,不断总结经验,充实了“二五制”的内容,使之更为完善,推动农业生产持续跃进。
加强生产第一线
吴桥城关公社和各管理区,脱产和不脱产的干部共有三百一十人。其中公社党委和行政部门有干部三十三人,管理区有干部一百四十一人,公社级的国营企业部门有干部一百三十三人,还有县级机关下乡包队的干部三人。实行
“二五制”后,公社党委根据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的原则,把90%以上的干部都派往生产第一线。下去的干部,一种是常年包队的,共有二百零六人(公社党委常委包管理区)。包队的干部根据加强薄弱环节的原则,分别住在一百一十六个生产小队里,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另一种是不固定包队的,主要是一些业务性较强的部门的干部,如医务部门、商店、银行等。他们下乡后,一面参加生产,一面开展业务活动。据6月份的统计,在这些部门的一百三十三名干部中,除29.3%的干部常年包队外,还有四十五人经常流动下乡。
学、干、转、帮
各级干部在深入生产第一线以后,创造出了许多好的工作方法。这些方法,概括起来有四个字:学、干、转、帮。
学,主要是向小队干部和广大群众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革命干劲,学习他们的先进农业技术。学习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干、转、帮,随时随地的学习,一种是聘请老农为师,成立技术顾问团。前一种主要是学习一般农业技术,后一种则是学习比较复杂的农业技术。
要干好、转好和帮好,必须学好。城关公社在推行“二五制”前一阶段,虽然许多干部都通过生产实践,学习了不少生产本领,但还没有形成自觉的、广泛的行动。公社党委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把“学”字列为“二五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要求各管理区和小队,把“生产顾问团”、“八仙参谋部”迅速恢复起来。另外,每个干部都要拜几名有生产经验的老农(贫农和下中农)为师,当自己的生产参谋。在执行过程中,公社领导干部都起了模范带头作用。如公社党委副书记、公社主任陈兴文,原来负责政法方面的工作,缺乏农业生产知识。但由于他虚心向农民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棉花、甘薯、玉米等作物的栽培和管理技术。他还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同群众一起创出了有关种植技术、田间管理、改造碱地等十五种样板田。他说:几个月的“农业大学”,使我基本上摘掉了在农业生产上的外行帽子!
干,就是扎扎实实地参加生产。参加劳动的时间,因工作性质不同而有差异。公社党委书记、主任等领导干部,因为要掌握全面的情况,每周参加劳动时间,一般在两天左右,一般干部在三天左右。管理区的干部,每周劳动的时间都在三、四天上下。劳动的地点,一般干部固定在所包的小队,公社党委书记、主任等领导干部,劳动地点比较灵活,但多数时间固定在一个小队上。不管在哪里劳动,其参加劳动的时数,都由小队长签名盖章,记入劳动记工本,定期检查。这样,就在制度上保证了干部参加劳动的时间。据统计,实行“二五制”前,公社和管理区一级的干部,只有五十九人参加劳动,同时由于会议和事务工作的限制,他们每月参加劳动的时间也只有七、八天。现在,几乎全部参加了劳动,每月劳动时间多数在十五天左右。
干部参加生产的目的,在于通过生产实践,及时总结与推广先进经验,迅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既要参加好生产,又必须领导好生产;既要当一个普通劳动者,又不仅仅是一个普通劳动者。吴桥城关公社在推行“二五制”前期,在“干”的问题上,大体上出现三种情况:第一,又劳动,又指挥,这种干部占绝大多数;第二,光是埋头苦干,忽视了指导生产,这种干部也有相当一部分;第三,指挥的多,劳动的少,占干部中的极少数。公社党委发现这一情况后,通过对干部的评比,及时总结了“干”的经验,批判了后两种作法,推广了第一种作法,并明确提出:干部要到最关键的地方去参加劳动,以便解剖麻雀,指导全面。这样,就充实了“干”的内容,使它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抓思想关键,抓生产关键,抓生活关键,目前已成为广大干部的行动口号。比如,城关公社近三百天未下透雨,抗旱是个关键问题。但在抗旱中各小队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各级干部都能根据不同情况,寻找关键中的关键。有的地方着重抓打井,有的地方着重抓工具改革,有的地方则着重抓除虫……。公社党委副书记王殿卿,分工包城关管理区。这里的大多数土地都能浇上水,只有八百亩流沙地,打井困难,仍然受干旱的威胁,有些干部对打井又缺乏信心。于是,王殿卿就抓住这一关键问题,带着二十多人亲自去干,摸索出了流沙地打井的经验,工作才全面展开。
转的目的,在于掌握全面情况,做到点面结合,及时指导工作。转的时间,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公社党委书记和主任,分包管理区,同时还要负责一个部门的工作,因此用于转面的时间较多。在深入的五天时间中,他们转面的时间,一般在两天左右。管理区的主要领导干部,转面时间大体相同。一般包队干部的转面时间,大体在一天半左右。他们多利用生产空隙转面,有些包队干部则采取“早晨转、上下午干、晚上帮”的办法。农活情况不同,转面的时间也有不同。一般地说,农活紧张时,转面的时间较长;平常,转面的时间较短。
转面时,也要有目的,不能一律采取“走马看花”的方法。城关公社的干部,一般都根据“抓两头,带中间”的精神,到先进和落后的地方去转,以便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促使落后赶先进。城关公社今年第一次普遍采取割麦的办法,麦茬留在地面,影响夏播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社党委第一书记王之礼亲自到各地转了一下,吸取各地好的经验,提出了“浅耕灭茬”的播种办法,使夏播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帮,就是当好生产小队干部的参谋。其标准是:小队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领导水平大大提高,得到群众的拥护,生产搞得好。根据这一精神,城关公社的绝大多数干部,在深入下去以后,都作到了抓思想、看计划,并帮助小队干部具体安排农活,改变了某些小队“打乱仗”的情况。在帮助的形式上,大体上有两种,一是碰到什么帮什么,多在干和转中进行;另一种是有计划的帮,多利用晚上的时间。
但是,城关公社在刚推行“二五制”时,也有少数干部对当参谋的意义认识不够,工作热情高,常常不注意工作方法,代替了小队干部的部分职务,影响了某些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公社党委及时发现了这一问题,并通过各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帮助,及时扭转了这一情况。同时,总结了好的经验,作出如下规定:第一,要虚心地、积极地帮助小队干部出主意,想办法,计划工作,安排工作。在计划安排工作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发挥干部和群众的智慧,不能凭主观臆断,代替队干部和群众的决议。第二,在召开会议、布置工作、指导生产时,应帮助小队干部事先作好准备,让支部书记和小队长去作,不要事事自己去指挥,去布置;必要时,自己也可以亲自出马作报告,当指挥。第三,要作好干部和群众的榜样。模范地执行党支部的决议,模范地遵守小队的规章制度,模范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这样,就使得干部更加明确了“帮”的重要意义,工作起来有所遵循。
会议开得好,学习经常化
为了确保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并提高干部的政治思想和领导水平,城关公社党委特别注意提高会议的质量和加强干部的理论学习。
城关公社的会议,固定在每周的星期二召开。这是为了和县委每星期一举行的会议衔接对口,便于及时贯彻执行县委的意图。每次会议,都采取先集中、后分散的办法。先由公社和管理区的干部,集中在公社开会(一般占一个上午或稍多一点的时间),然后管理区的干部再回去分别开会。管理区的会议,吸收生产小队的党支部书记和党员队长参加,根据公社会议意图,研究、部署本管理区的工作。这样,不但减少了会议层次(过去是逐级开会,逐级传达),同时使公社党委意图当天即可下达生产小队。“二五制”实行前,公社党委每周一般要开二、三次会议,管理区要开三至五次会议;现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每周只需要开一次会议。由于在“五”的时间内,大批干部深入基层,对实际情况了解得多,了解得深,因此开会时发言的人特别踊跃,从而加强了党的集体领导,作到了大家出主意,大家作决议,大家去执行。
干部的理论学习在星期一进行,文化学习统一规定在星期一、二的早晨。“二五制”实行的前一阶段,公社和管理区的干部,分别集中学习。后来发现下列问题,仍然不好解决:
(一)管理区的干部在下面学习,许多人仍然受琐事牵累,时间不能完全保证;(二)由于理论水平的限制,许多管理区干部不能展开热烈讨论;(三)文化学习分散进行,教员不够分配。针对这一情况,公社党委决定采取以集中学习为主,结合自学的办法。在学习时间内,公社、管理区和县下乡的包队干部,都集中到公社统一听课,再以管理区为单位分组自学和讨论。公社党委书记和主任,分别参加所包的管理区,一方面学习,一方面担任辅导工作。这样,既保证了学习时间,又提高了学习质量。全面贯彻“二五制”的精神
生产小队,是农村的基本作战单位,广大社员又是这一基本作战单位中的战斗员,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通过他们贯彻执行。因此,科学地安排他们的生产、工作和学习时间,是贯彻执行“二五制”的重要一环。为此,公社党委本着“二五制”的精神,在生产小队和广大社员中,分别推行了“学、干、研、碰”和“劳、学、逸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学、干、研、碰”工作方法,先在双刘店管理区第二小队干部中试行,并取得了良好经验,已在全社范围推广。学,就是利用晚上的时间,和社员一起学习;干,除到上级开会外,天天和社员一起参加劳动;研,小队干部开会研究工作。为了和管理区星期二的会议衔接对口,小队干部的开会时间,统一在星期三晚上进行;碰,就是小队干部开临时碰头会,时间在饭前饭后,或学习前后。这一工作方法虽然实行不很久,但由于小队干部的生产、学习和开会时间有了妥善安排,各项工作都逐步纳入正规,不再打“乱仗”。
与此同时,公社党委又在社员中推行了“一二四劳、学、逸相结合”的制度。就是在七天内,有四个晚上学习(政治和技术各占一个晚上,文化学习占两个晚上),一个晚上开群众会,总结工作和讨论生产计划。另外两个晚上,是社员自由活动和文化娱乐时间。这样作的结果,不但保证了全社行动统一,而且也贯彻了劳逸结合精神,推动了生产和各项工作。有的社员赞颂道:“一二四制办法好,劳学逸都安排到。有学走进红专路,有逸干劲冲九霄。有了本领和干劲,农业丰收没有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