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8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加强修配保养工作 培训大量技术人材
侯马市充分发挥农业机具效能
新华社太原22日电 山西省侯马市各级党委,在各行各业支援农业,大批农业机械运往农村以后,十分重视了充分发挥各种机械的效能和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的问题;认为作好这一工作,是加速农业技术改造,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的关键之一。因此,市、社、管理区各级都有党委书记专管这一工作,并制定了农业机械管理档案和维修、操作及技术人员培养等各项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农业机械修配网,保证所有的农业机械都能用好、保养好,出了毛病能及时修理好。
目前,全市十七个人民公社,一百七十多个管理区的一百六十四个标准台拖拉机,一千零四十七部排灌机械,十二部康拜因,绝大部分都已综合利用起来。据1至7月份的统计,拖拉机平均一个标准台完成九千三百九十五个耕熟亩,超过国家要求的21.2%。和去年同期相比,提高101.4%。耕地消耗费用,比去年零点七元,降低30%。排灌机械1至7月份浇地面积二十三万二千多亩,每马力平均二十五亩,比去年十点五亩,提高112.6%。同时,还出现了零三四八号拖拉机“千日安全无事故,万时生产不大修”,曲沃机电站热特二五K——五五号机车,每标准台完成二万四千九百九十个耕熟亩,泉常机电站每标准台完成二万二千八百三十个耕熟亩,宋郭机灌站创造了每马力平均浇地九十二亩的新纪录。
侯马市的农业机械所以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首先是加强了政治思想教育,积极培养了技术人员。市委有耿步青书记专管这一工作,各社、区层层都有书记挂帅。全市每年初对全体机械手及干部进行一次评比、训练和整顿;各公社机电站每季进行一次对机械手的训练和检查;机车组十天一整顿,五天一排队,隔日一检查。市里经常举办训练班,并采用派机械手出外学习,师傅带徒弟等办法,培养技术人员。几年来,全市已培养出拥有一支三千三百五十二人的技术队伍。这些技术人员,不但都能掌握驾驶、保养和一般修理技术,而且坚持了政治挂帅,树立起爱护机器的思想,加强了工作责任心。
其次是建立了经常的维修制度,制定了“机具使用管理制度,拖拉机保养手册”。各机电站所到机械,马上建立档案,制定“保养周期表”,以机器的年限长短和每个机器平时易发生故障的情况,规定使用时间的长短,保养的类别,进行检修的时间。对机械手实行了三种卡片:一种是“安全教育卡片”。为了堵塞人身事故和机具事故的发生,当发现有违犯驾驶规章制度的,立即进行教育,并在卡片上进行登记,作为年终评比升级的根据。一种是“出勤鉴定卡片”。机车出勤前,有保护不周,检查不到,温度不够,照明不亮,油料不足,油水不净的现象时,检查人员在卡片上登记,作为平时评比的条件,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正,才准出勤。一种是“保养验收卡片”。每次田间工作完毕,在机车入库时,都得进行细致的检查验收和登记,作为机车手五日排队时的根据。同时,还提倡机械手在作业中发扬“保养细心,检查及时”的优良作风。并经常对机械手中的违章现象进行批评教育;对模范机械手进行及时的表扬和奖励,这样就大大鼓舞了各机械手的积极性。这样全市今年没有一个因维修不周,检查不到而影响生产的现象。
第三是厂社挂钩,建立了完整的维修网,市里建有一个大型的机械修配厂,十七个人民公社都建立了机械修配站,各机车组又成立有机械修配组。全市十三个厂矿和各人民公社都对口挂钩,帮助修配。因而保证了各种农业机械能及时检修,正常运转。


第2版()
专栏:社论

增产农药保证秋季丰收
增产农药、及时给农业生产提供足够的防治病虫害的药品,是工业支援农业,保证农业增产的一个重要措施。
农作物的成长,从播种,一直到收获,要不断地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除了和旱灾、水灾作斗争外,还要和病虫害作斗争。农药就是和病虫害作斗争的有效武器。
解放以前,我国农药制造业几乎是个空白点。农民遇到病虫害根本无法防治。唯一的办法,只有求神拜佛。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化学工业发展很快,1959年,全国仅化学农药就生产了十三万七千多吨,比1958年增长67%,除此之外全国还办了许多土农药厂。如四川三台县就建立了土农药厂三千三百二十多个,去年生产土农药九千零一十万斤,全县平均每亩地施用六十一斤。1959年这个县遇到了大旱灾,因而病虫害特别严重,他们采取经常防治和突击相结合的办法,用土农药猛攻猛打,结果有六十四个公社(占全县土地面积67%)的大春作物基本上消灭了病虫害。今年这个县又进一步采取措施,现在已经基本上成为“无病虫害县”。
今年,我国农业又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和部分地区的大水灾,但是由于全体农民的艰巨努力和各方面对农业的支援,取得了抗灾斗争的巨大胜利。现在各地农作物的病虫害又发展很快;因此农药生产的部门,应该千方百计,为农业增产更多更好的农药,支援农民战胜虫害,保证秋季丰收。
为了促进农业的增产,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大量增产农药。在增加产量的同时,还必须不断提高农药的质量。同样一种农药,质量好,杀虫效率就高,撒在地里就可以起几倍的作用。如果不注意质量,药品杀虫效率很低,就会造成浪费,多而不好,实际上等于不多。保证了数量、质量,还必须多品种。因为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相差悬殊,加上农作物生长条件不同,农业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必须有适应各种病虫害的药物。要有杀虫剂,也要有杀菌剂;要有能杀成虫的药,也要有杀虫卵的药。近几年农药的品种虽然增加很多,但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化学工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就必须增加更多的农药品种,从更多方面满足需要。今后农药研究部门应该继续研究对人畜无害、多种用途、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农药。除了生产各种杀虫杀菌药以外,还要生产帮助农作物生长的植物刺激素,仓库使用的熏蒸剂、防腐剂,对蜜蜂等益虫无害的杀虫药剂,以及为了节省劳动力而生产各种锄草剂。这些都是今后急待增加的新品种农药。
加速农药生产,也必须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这就是化学农药和土农药并重;洋法生产同土法生产并重。过去几年来,化学农药生产主要依靠一些现代化企业,今后农药生产和研究工作,技术力量的培养等等,也还必须依靠这些企业,它们是农药制造业的骨干。但是另一方面绝不可忽视土农药厂的作用。这些土农药厂的产量,在全国占很大比重,并且这种农药厂建厂快,投资少,收效快,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矿物资源,就地生产,就地使用。有计划地发展小土群、小洋群的农药厂,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我国农药工业的正确途径。
当前大量增产农药的关键是原料问题。农药的品种很多,需要的原料也是品种多、数量大。有些原料涉及很多部门,如铜、汞、酒精,必须依靠冶金和轻工业部门供应。要想增产,必须有足够的原料。因此要大量增产农药,首先必须大抓农药原料生产。抓原料的方法,一是依靠有关部门成套供应原料,一是农药制造业要自己建立和扩大原料生产基地。另外,省和省之间搞好协作,互通有无也是很重要的。过去很多省份生产敌百虫所用的氯油,都依靠山西、河北等省的支援,今后还应继续发扬这种共产主义协作精神。要大量增产农药,除了大抓原料生产外,还要大抓节约使用原料。现在有些农药工厂原料潜力很大,如生产同样一种农药,生产方法相同,有的企业原料消耗定额很高,有的企业却很低,如果都向最先进指标看齐,就可以增产很多农药。增产农药原料还有一个好办法,这就是开辟新的原料来源,这方面门路也很多,比如煤焦油的副产品、糠醛和许多矿物如重晶石、雌黄、雄黄都可以作为农药的原料。回收副产品和综合利用,也是农药生产中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化学农药生产过程中,副产物很多,如果都能回收利用,不增加原料就可以增产农药。
增产农药的办法很多,潜力很大。当前的形势对我们很有利,现在的问题是要在所有农药生产部门展开一个增产节约运动,继续深入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迅速普遍推广增产农药的先进经验,并且在每个车间每个小组深入发动群众,讨论增产计划,要订出完成每月、每旬、每天计划的具体措施,保证增产节约计划的实现。农药行业的全体职工同志们,立即行动起来,增产农药,促进农业的秋季丰收!


第2版()
专栏:

树立以农业为基础思想 建立层层负责对口包干制度
成都量具刃具厂支援农业形成自觉的群众运动
本报讯 成都量具刃具厂职工坚定地树立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使支援农业成为自觉性的群众运动。职工们都把支援市郊青龙公社的计划纳入小组、个人的生产规划和竞赛条件,使支援农业和厂内生产密切结合,互相促进。
成都量具刃具厂的工人,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和农民有着血肉关系。今年,通过“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学习,大大激发了广大职工支援农业的责任感。每当他们参观访问农村,看到农民兄弟那种繁重的体力劳动,总情不自禁地想替他们改变这种状况。卡具车间有个老工人在参观公社时,就自动帮助农民在粪车上安装了滚珠轴承,工效立即提高三倍。事后他就向小组里的同志说:“你看,我们有技术,有设备,一举手就替农民弟兄解决了大问题。”每当小组生产和支援任务繁重的时候,他就常鼓励小组的同志说:“加油干吧!我们工人不能只顾完成生产任务;不支援农业,不说别的,单是吃饭问题都不能解决啊!”他自己更是一有空就到青龙公社去帮助社员修理和改造农具。
在成都量具刃具厂里,人人为公社办几件好事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在业余时间和假日,一群群的工人熬更守夜为公社赶制农具和各种简易设备。人们也可以经常在青龙公社遇到一群群“走亲戚”的工人,殷切地询问缺什么,要修理什么。有一次,量具一组的工人到公社去“走亲戚”,公社党委书记给他们端来了开水。工人们一问,知道水要从坡下溪沟里挑来,回到厂里马上连夜为公社赶制一部抽水机,三天后送到了公社。
今年3月,厂里承担了一批插秧机的制造任务。职工们争相报名,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突击。在工厂与公社挂钩后的一个多月中,职工们就利用废旧料和边角余料为公社制造和修理了设备、零件和工具等达一千五百多件。
为了使这个群众运动能持久地发展下去,厂里按照公社八个管理区,把全厂各单位搭配成八个协作区。规定工厂包干公社修建和装备工厂,各分厂包干管理区建立修配站,各小组包干生产队修造农具和工具。这样实行层层负责、对口包干后,使支援农业的群众运动进一步发展到有组织有计划的地步,从而促进了这个群众运动更深入更广泛地开展。特别是小组包干支援生产队,对充分发挥职工群众支援农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起了很大作用。有一次,公社农具厂的圆盘锯坏了需要修理,和它对口包干的翻砂车间模型组的工人接到口头通知后,一下班立即赶去,不仅帮助修好了圆盘锯,还改装了三台砂轮机。现在工厂生产小组和公社生产队之间已普遍形成一喊就去,有事即到,有问题马上帮助解决的亲密关系。这种方式,解决了临时性的修配和工厂车间的重点支援相结合的问题,从而使支援农业的工作能做得更深入细致和及时。
为了使支援农业的活动经常化,厂党委并发动工人在讨论每月的生产计划时,也讨论和制订支援农业的计划,纳入竞赛条件,按月检查评比。这就使支援农业的活动与本身的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互相推动,互相促进。例如,6月份卡具二组的工人税成金,在车制打谷机的铁件时,本身的生产任务已很紧,按照平日的进度,到月底很难完成任务,但是当他一想到打谷机对支援农业秋收的巨大意义时,立即勇气百倍,开动脑筋改进了一个台具,使车削工效提高三倍,提前完成了全月的生产任务,挤出时间赶制打谷机。职工们对支援农业生产有高度的自觉,又有很好的制度和办法,所以,大家既出色地完成支援农业技术改造任务,也出色地完成了国家生产计划。半年多来,他们帮助公社建立和装备了农具厂、化肥厂、农药厂、砖瓦厂、农具修配站、变电所和抽水站;同时又帮助开展群众性的工具改革运动,修造了几千件工具。(附图片)
贵州省望谟县通用机械厂积极为农村赶制秋收工具,支援农业生产。这是厂长江吉士(右二)和工人在研究制造畜力水稻收割机。 新华社记者 郑祖德摄
安徽省嘉山县化肥厂职工为了支援农业夺取秋季丰收,最近一个月内,生产了四百吨化肥。这是工人们正在把一批化肥装上汽车。
荫 曾摄(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支援了农业 促进了工业
济南柴油机厂提前超额完成上半年生产任务
本报讯 山东济南柴油机厂,在职工群众中树立起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大搞工业支援农业的群众运动,半年来不仅超额完成全年排灌机械生产任务,而且通过支援农业的活动,提高了职工群众的政治觉悟,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厂生产的全面跃进。
这个工厂对支援农业的思想教育作得比较深入,职工群众把加速农业技术改造,当作自己的一项光荣任务,从而在全厂迅速掀起了以赶制农业排灌机械为中心的生产高潮。这个厂的主产品——工业用柴油机的计划产量,要比去年增长84.7%;农业排灌机械的计划产量,要比去年增加四点三倍。根据劳动定额,要完成上述任务,需要增加两万多个工时。为克服这一困难,保证农业排灌机械的生产走在农时季节前面,全厂连续开展了四次突击运动。
按照计划进度,排灌机械的大底盘翻砂车间必须日产十五个,但是当时沙箱工具不够用,造型跟不上,每天只产五、六个。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组成的突击队,经过反复研究,多次试验,实行了分段造型,分段浇铸,一模多铸和三班交错、两次烘窑的方法,使工效提高了四倍。装配车间为了保证排灌机械早日出厂,需要把每天装配水平由五台增加到十七台,但是当时每天只能制成八个。为迅速突破这一薄弱环节,职工们刻苦钻研,终于试制成了圆球挤压工具,提高工效二百三十九倍,超额完成了配套任务。
这个厂的职工在支援农业中,发扬了工人阶级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别人的共产主义风格。他们说:“千忙万忙也要为农业忙”。如6月25日,距完成全月农业排灌机械任务尚缺一万多个工时,但是他们为了帮助历城柳埠公社战胜旱灾,仍然抽出了三十名技术人员、工人,支援公社抗旱。
这个工厂通过大搞工业支援农业的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整个生产的全面跃进。不仅在上半年超额5.7%完成了全年农业排灌机械二百六十五台的生产任务,而全厂上半年主产品产量计划也超额11.5%胜利完成,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2.6%。产值也超过计划3.2%。


第2版()
专栏:编后

管得好,用得好
随着工业和各方面对农业的支援,逐渐有更多的农业机械到了农村。如何把这些农业机械管好、用好,充分发挥效能,这是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节约大量劳动力和增产粮食的重要一环,也是关乎到整个农业技术改造的重大问题。
山西省侯马市及早地重视了这个问题,他们认真地、全面地来抓这件事。各级党委都有一个书记负责这方面的工作,建立了健全的机械修配网,有计划地培养技术人员。特别是他们在机械操作人员中进行了深入的工作,制订和执行了一套完善的机械操作、养护和评比检查制度,把农业机械管得好,用得好,效率成倍地提高。这是一个值得各地学习的好经验。


第2版()
专栏:

社有修配站队有修配组 大修不出县小修不出点
蚌埠专区建成农业机械修配网
本报讯 安徽省蚌埠专区各人民公社在工业部门有力支援下,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大建农业机械修配站。目前,在全专区二百一十七个公社,一千九百八十五个生产大队中,已建成大、小农业机械修配站、组二千四百八十五个,拥有各种维修技术人员九千二百多人。社社都有了修配站,队队有修配组。建立了农业机械修配网以后,许多地方做到了大修不出县,中修不出社,小修不出修配点,随坏随修理,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
蚌埠专区的农业机械设备,在人民公社化以后,有了成倍地增长。全专区现有各种型号的拖拉机六百九十个标准台,各种排灌机械三千三百零一台,计十万零二千七百多马力。但是在没有建成农业机械修配网以前,这些机械动力,经常因维修不及时,配件缺乏,利用率不高,有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的机械,经常不能使用。据天长,凤阳、濉溪、泗县、砀山五个县的统计,今年春耕期间,在一百三十一个标准台拖拉机中,因维修不好,损坏不能使用的就有四十个标准台;在二万多马力的排灌机械中,经常损坏而停止使用的就占45%。
为了把农业机械动力设备充分使用起来,中共蚌埠地委今年大力加强了对农业机械维修工作的领导,指示各人民公社都要建立农业机械修配组织。专区各工业部门,制造了大批车床、铣床、刨床、钻床和虎钳等修配机械和工具,支援公社建立农业机械修配站。很多县以上工厂,还把最好的技工下放到公社帮助培训修配人员。宿县的四个县营机械厂就下放了技工六十七人到公社。各公社、大队在建立农业机械修配组织中,还发扬了自力更生的精神,采取了土法上马的办法,克服了设备、技术、原料三大难关,建成了一套机械修理的设备和工具。为了提高农业机械动力设备的利用率,蚌埠专区还普遍对机器操作人员进行了机械操作和维护的技术训练。
有了健全的机械修理机构,又有了熟练的操作人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显著提高。如宿县的拖拉机出车率一般只在60%左右,目前已提高到95%以上。过去全县平均一个标准台拖拉机一年机耕地面积达六千亩,而今年上半年,机耕地面积已达五千亩左右;每亩机耕一次的费用也由过去的一元二角降低到八角左右。据统计,全区目前仅就排灌机械得到充分利用一项,就节省了约十七万个劳力,投入了当前秋田管理。


第2版()
专栏:山东通讯

济南柴油机厂工人帮助发展农业
把排灌机械及时送到农村
“我们多流一把汗,农民放下千斤担,抗旱排涝机械化,增产粮食千万担,工农联盟大巩固,社会主义早实现”。这是济南柴油机厂工人为了提前完成比去年增加四点三倍的农业排灌机械生产任务提出的战斗口号。全厂重点车间——翻砂车间的工人研究改进了一模多铸和三班交错两次烘窑的方法,日产农业排灌机械地盘由四台提高到二十台;机工车间的工人也在大闹技术革新……。
面对着这样的情况,装配车间工人徐呈谦和其他工人一样,显得更着急了。他想:“其他车间都跃上去了,就是我们装配车间跟不上去,这样就要影响农业排灌机械及时出厂啊!”他经过仔细地研究后,设计出一种提高轴瓦刮研工效的椎形刮刀。全厂革新能手刘笃才用废钢帮他试制,第一次失败了,又继续进行试验。
支部书记和车间主任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立即发动技术员和一些老工人,根据徐呈谦的初步设计,进一步研究出一种球形刮刀来。
经过数次试验证明:机械化球形刮刀不仅刮研质量好,而且效率比人工操作提高了二百三十九倍。大家为这个工序机械化试验成功拍手叫好。徐呈谦这时比任何人更显得高兴。这个薄弱环节的突破,使装配速度大大加快,一百五十台农业排灌机械及时地送到了抗旱排涝前线。
“机器的好医生”
王俊德师傅是柳埠公社鼎鼎有名的人物。他在两个月内,背着工具箱,跑遍了公社九个大队,检修机器三十余部。因此社员们亲热地称呼他是“我们的王大哥”、“机器的好医生”。
6月间,王俊德师傅和三十多个工人,到公社支援抗旱。他亲眼看到社员干劲大,浇地进度迅速,但是因为土地多,还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有一次,他看到山坡上停着两台柴油机,一打听,队长说是坏了。
“坏了,怕什么,咱们来就是专找坏机器的。”
王俊德和几位手艺高的老工人把两台机器全部卸开,又一一安装起来。可是几次试车,就是发动不起来。面对这样的处境,他立即意识到,修理这两部柴油机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咱们工厂支援农业的成败,而且会直接地影响到抗旱的胜利。“不,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要克服困难,一定要把机器修好。”他细心地检查了三次,终于发现水泵有撒气现象。找到了毛病所在,当然高兴,但立即又发起愁来,撒气垫子破了,回工厂去取时间来不及,怎么办?只得用身边带着的鸡毛绳,涂上一层厚厚的黄油,安装到水泵上试试。一试,果然好多了。但撒气的现象还是有。最后,他想出用破布、棉絮等物代替,总算把撒气的地方堵塞了。
进行完最后一次检查时,王俊德大声喊:“开车”。当人们把开关一按,轰隆一声,一条碗口粗的水柱喷射一丈多高,水送上了山坡,五百多亩山地得到了灌溉。这时,社员们个个都用感激的眼光看着王俊德和几个工人,激动地说:“柴油机厂不光帮俺造机器,还负责派人来修机器,你们对农业的支援真是做到了一包到底啊!”
支援就是要解决关键问题
济南柴油机厂翻砂车间副主任朱玉林,一走进柳埠公社社办工厂翻砂车间办公室,主任赵若发迫不急待地向他介绍起情况来。翻砂是当前厂子里生产的关键。工人,都是不久前从生产队调来的,甭说翻砂,就是化铁也没有见过。因此,铸件净是白口铁,有的不能车用。赵若发讲完后,朱玉林立即表示说,这次咱们来公社支援农业,就是要和大家一起来解决关键的问题,巧极了,一来就碰上啦!他连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要赵若发陪他到车间内去看看。朱玉林到车间看了看化铁炉嘴,又看了看耐火材料,接着又抓起了一把混合材料一捏,心里就有了底了。
“这些问题不大,主要是化铁炉嘴歪了,风力就不足;混合材料里边掺的粘土多了,比例不对头”。
自从这一天起,朱玉林就同翻砂车间的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生产中,他采取边浇铸、边讲解的办法传授技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化铁炉修好了。风口角度不对、原材料混合比例不合适等问题也解决了。大家已经掌握了炼铁技术,使产品合格率达到95%以上。朱玉林还帮助建立起一套劳动力组织,工效提高了二倍半。
革新“迷”——杨耀川
人们称杨耀川是支援农业的革新“迷”。自从他访问柳埠人民公社回到工厂以后,心里常常想起公社榨油厂的那盘大石碾子又笨又慢,一天压不了三百斤豆子,要是用机器,替出人力畜力搞农业生产那有多好啊!从此,一有空他就研究试验,从压豆子想到挤豆子。开始用两块元铁并起来试验,太细,挤不出豆子,又用曲轴料头试验,还是不行。有一天吃饭时,他忽然想起了厂里曾做过二十二点五马力柴油机,上面皮带轮的尺寸差不多。他扔下饭碗摸着黑从废料堆里找出了废皮带轮。于是,边设计,边找配件。工具工厂业余加工厂的职工,听说他在为公社试制挤豆机,也热情地帮助赶制需要的零件。就这样只七天的时间,一台电动挤豆机造成了。工人把机器打扮得红红绿绿,连夜送到了公社。使用的结果,一个人操作一架电动挤豆机,代替了过去四个大石碾子,二十四个劳动力,四个壮牲口一天的劳动量。·本报记者 孙祖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