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8月2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党委书记手记

从群众中吸取力量
中共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贺尔川公社委员会书记 吉国朝
快要收割麦子了。在收割之前,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这些工作不但任务紧急,而且都很重要,都和丰产丰收有密切关系。
作为领导农业生产的干部,该怎么办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到生产第一线去,到群众中去,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依靠群众,全面搞好后期田间管理和收割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7月7日 星期四
一场大雨过后,我背着背包,卷起裤腿,走了十几里泥泞路,来到马家生产队。雨过天晴,社员们正分布在一个大湾里割青草沤绿肥,劲头很大。坡上坡下布满了人。看到这种情景,不能不使人感觉到,大跃进使社员们的干劲越来越大了。今年的庄稼还没收,他们又抽空为明年的庄稼积造肥料了,这真是环环紧扣啊!试想,单干、互助组、合作社哪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在路上,碰见了党支部书记马占玥和生产小队长张继武,我问他们:刚才的大雨怎样?没下雹子吧?他们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今天我们的火炮在云头上打了个美,一下把红云给打成细雨了。如果下雹子,庄稼会大大地受害了;现在雹子变成了细雨,庄稼大大地受益了。”大家一起笑了。这就是“人定胜天”的坚强信心和社员们的实干精神所得来的幸福和欢乐。
7月8日 星期五
昨天晚上,省委宣传部长和县委第一书记到生产队来,对当前生产和生活安排等问题作了许多具体指示。为了把这些指示立即变成行动,一大早我就和党支部书记马占玥、队长赵德领着六十多名社员到洋芋地里壅土、追肥。
中午在蔬菜地里撒了一层草木灰。在劳动中,我们发现这片菜地稠一处、稀一处,地边地角和塄坎旁边空白地很多,于是立即找来几位有经验的老农在地头研究了一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凑了一会,想出了补种、移苗、追肥等补救办法。午后,全部补救完毕。管种菜的赵老汉说:“今天这地头会开的好,增种空白地四亩多,这一下土地才使上劲了,不然稀的稀,稠的稠,菜蔬保险长不好。”
从这件小事使我深深体会到:干部深入第一线,绝不能只是埋头劳动,还必须多看、多想,及时发现问题,依靠群众解决问题。如果只是埋头劳动,那就不能全面体现干部深入第一线的伟大意义,而只能给生产队增加个劳动力,这是很不够的。每一个深入第一线的干部既要当好战斗员,更要当好指挥员,通过劳动提高领导水平,解决实际问题。
7月9日 星期六
早上起来,抽空到马家队的食堂、敬老院、幼儿园转了一转。这个队的生活安排搞得很不错,社员干劲也高。敬老院的老人们看到快要收割麦子了,也忙着帮助大家做些零星活。老人们领着我参观了他们主动找材料做成的许多供给麦收用的东西,其中有水桶、锅盖、风匣、煤斗,拉车的牲口围脖,还有麻袋、绳索等,摆了一大堆。老人们种的菜长得很茁壮,养的一头猪也长得又肥又大。老人们的成绩很大,我不住地称赞了他们的干劲,同时也劝他们多注意身体,注意休息。老人们忙解释:“休息是休息够了,我们都闲不住呀,眼看就要收割了,我们做点准备,就给青年人减少点工作嘛!”
在谈话中,我了解到这个队对敬老院的老人们照顾很周到,但是,老人们还有一个意见,一位老汉对我说:“干部们光知道照顾我们,最好能多给我们讲些全国的和世界的形势。”看来,这是老人们一个迫切要求,值得我们很好注意。经过和党支部副书记陶义章研究后,决定指定一个宣传员经常向老人们读报纸、讲政策。
看到广大社员这种主动精神和冲天干劲,我的信心就格外足了。只要充分调动全体社员的积极性,什么任务都一定能够完成。


第8版()
专栏:

“猪妈妈”
余福生
队里的一头母猪早产了,生下七只像老鼠那么大的小猪娃子。第二天,这几只小东西除了嘴唇有点哆嗦外,就像死的一样。把饲养员弄得没有办法,有的人还说把这死东西扔掉算了。可是新媳妇小桂兰不同意,她一只只地摸了摸,就向队长说:“现在猪苗这么紧,怎能随便扔掉呢?能够救活的总得救呵!”
“看你救啥!”不知是谁说了这么一句。
“好,这五只我来包!”小桂兰说着便解开新棉袄,把她认为可以救的五只,抱在怀里回家去了。
三天以后,这五只小猪娃子果然得救了。从那时起,队长就想动员小桂兰当饲养员了,但她不答应。这时不知是谁偷偷替她起了一个“猪妈妈”的外号。
第二回,邻居张大妈家里的一头母猪奶不够,有两只小猪娃子三四天吃不到奶,又瘦又小,饿得腿都站不起来。张大妈前思后想,打不定主意,想不留着吧,又舍不得;想留着吧,又怕累坏了母猪,小猪又长不大。结果呢,还是小桂兰知道后抱去了。她从镇上买回了一只小孩子吃的奶嘴子,一天几顿用粥汤喂,总算把两只猪娃子拉扯得能够自己吃食了。
小桂兰两次救活了小猪娃子以后,猪妈妈的名声就传开来了。特别是村上的孩子看到她,都嚷着“猪妈妈来了,猪妈妈来了!”这一次,队长找到小桂兰,很坚决地动员她当饲养员;但是她还是坚决地回绝了。大家都摸不透小桂兰的心思。
其实,小桂兰何尝不愿当饲养员呢?可她的心事只有她姐姐知道:主要是怕她爱人有意见。她爱人是城里农业机械厂的一个青年工人,工作很积极,人挺英俊,又能干。小桂兰就怕他嫌养猪这行当脏。
这时候,队里的小养殖场建立起来了,三十几头猪配了两个饲养员。这两个饲养员也还积极,就是对几头即将临产的老母猪没有办法。刚巧遇到西北风刮得正紧的夜晚,两个老母猪全都要生产了。他们商量再三,就硬着头皮去找小桂兰。小桂兰什么也没考虑就连忙奔来了。
小桂兰来到养殖场,不慌不忙地指挥着生火的生火,煮豆汁的煮豆汁。一会儿,两头老母猪都生产了,一切都很顺当,只是有两只最后下来的好像给闷死了。小桂兰像接生员似地倒挂着两只猪腿,拍打了一阵,慢慢地两只小猪就舒气了。
“猪妈妈真有办法!”两个饲养员半认真半开玩笑似地说。
小桂兰心里想:“为啥我不肯干呢?他是一个共产党员,决不会反对的。”
第二天中午,队长刚在吃饭,小桂兰就兴冲冲地跑来了。她劈口就说:“队长,就让我做饲养员吧!”
“啊!”队长将筷子在桌上一拍,惊喜万状。
“我想通了,我愿意干了!”小桂兰几乎一字一板地说着。
“那我们就一言为定啦!”
小桂兰像放下了什么担子一样地轻松。队长忽地在怀里掏出一封信来,扬了一扬:“喏,你家他寄来的。”
小桂兰上去一把抢过来飞奔地走了,一路上边走边看:
“……听公社书记说,你做了两次猪妈妈了,很有经验,把经验介绍给我吧!你知道,我在厂里也当上了临时饲养员,我是自告奋勇做这工作的,养猪是我们当前的大事情之一,你不反对吧。我希望你也争取做个模范饲养员……”
读到这里,一股暖流流过小桂兰全身。


第8版()
专栏:

“点”和“面”
上海同兴实业社工人 陶友之
细细的一“点”,初看起来是显得很渺小,它不过是面的多少分之一。过去有个别同志就认为“点”不是什么重要关键,不加重视,而对“面”就不同了,他们知道这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全局,非常重要,因此就抓得很紧,对“点”就很少过问,日夜就在办公室里抓“面”。
学习过几何的同志都知道“点与面”的关系。“点与面”是不可分割的,面虽大,但离不开点,点虽小,但它却是“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元始。大家知道,点移动成线,线移动成面,可见如果不从一点开始,那又有何“面”。当然,也不能鼠目寸光只看到点,如果只有“点”没有面,这个“点”也就没有作用。
所以一个好的领导干部,他总是既抓面,又抓点,放眼从全面观看,着手从一点出发,看清全地区、全厂任务,全面规划。而具体行动,却又先从一点开始,在一个小队、在一个车间、一个工段,甚至于一个小组中搞试点,搞典型,得出经验,摸清规律,然后再向全面推广、介绍、发展,形成全面跃进。
毛主席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早向我们指出过:“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任何工作任务,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遍的号召,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行动起来。但如果只限于一般号召,而领导人员没有具体地直接地从若干组织将所号召的工作深入实施,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就无法考验自己提出的一般号召是否正确,也无法充实一般号召的内容,就有使一般号召归于落空的危险。”由此可见,一般与个别联系是如此之密切。没有一般,固然谈不上个别,但如果没有个别,也就会使一般落空。
毛主席所谈的一般和个别问题的论断,事实也是“点与面”的问题。你要抓面,想大面积丰收,你要想全面跃进,全面完成计划,你就得先从一点做起,从一个小组、一个车间着手,踏踏实实,深入实际,及时地具体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搞出经验,再向全面推广。
“面”固然不能忽视,但“点”也决不能少,我们应该学会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做好工作。


第8版()
专栏:

从“野生”到“家生”
马戈
从祖国各地传来了“小夏收”丰收的喜讯。小夏收指的是全国各地目前正在大搞野杂纤维的采集收购和加工。截至6月底,全国已收购各种野杂纤维九十多万吨,生产代用纱十万多件,织出代用布七千多万米,并用野杂纤维混纺麻袋二千多万条;各地用这些代用布做包装布、工作服、沙发套等,节约了大批的棉布。这简直是一次大丰收,“小夏收”何尝“小”!
人民日报8月10日为此发表社论:《让更多野生植物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这个标题是意味深长的,连野生植物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了!从这件事,不禁使我联想起许多事情。
其实,在上古时代,哪样东西不是“野”的呢?连人类也不例外。只是后来,人类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成了“万物之灵”,最先去掉了“野”气,才逐渐把许多深山旷野的野物变为家禽家畜,把野草培养成为禾稻果蔬。可见,“野”的东西和“家”的东西,原是相对而言的。千万种野生植物,对于现代人类来说,确实还是“野”的东西。可是,对于决心征服大自然,建立共产主义,已经认识了野生植物的用处很大,并且让它们也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人民来说,它已经不再“野”了。试看,一向不引人注意的罗布麻,竟与羊毛混合织成了“凡尔丁”;从来被人“视如草芥”的龙须草,竟织出了十分有用的包装用布和麻袋。
从这里,我们应该得到一个启示:无用的东西可以变成有用的东西。千万不能把野物当成废物,千万不能小看野生植物,对它们一概“视如草芥”。应该把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都充分利用起来,让它们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类造福。然而,这种事情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人民已经当家作主的今天,才能在极其广阔的规模上成为现实。这些野花野草,中国不是今天才有,也不是中国独有,它们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千万年,代代相传,却从来没有这样高的身价。像这样大规模的群众性的采集收购加工,使它们从无用之物变成有用之宝,各得其所地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起了应有的作用,却只有在今天,在我们大跃进的中国才办得到。人民翻了身,连草木也翻了身。
相传,我国古代有个神农氏,遍尝百草,逐渐认识了草木的本性,才选出了目前供我们享用的这许多嘉禾名蔬。从“野生”到“家生”这是一个从采集野生植物,发展到种植野生植物的过程,到那时,野生的也就成为家生的了。在物的综合利用方面,我们要使物尽其用,变无用为有用,变小用为大用,变一用为多用,变有害为有利。我们要遵照自力更生的原则,千方百计把上述做法在各行各业中变成实际行动。


第8版()
专栏:影评

为崇高的理想而英勇斗争
——看朝鲜影片《要爱未来》
吴渊
“白头山!白头山!祖国的山峰呵!抗日游击队在你那宽阔的胸怀里成长。”朝鲜影片《要爱未来》就这样开始了它的关于抗日游击队英勇斗争的故事。
朝鲜人民热爱祖国,也热爱白头山,白头山是金日成同志领导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朝鲜人民革命军和游击队的司令部,是金日成同志居住的地方。它是朝鲜人民革命斗争的心脏,也是朝鲜人民的希望。
我们从影片中看到,吉山,在党和群众的帮助下,逃出敌人的囚笼,奔向白头山,参加游击队。他和永男、贤顺跋山涉水走过了五十多天的艰难的路程。他们睡在荆棘丛中和野兽作伴,野果和草根是他们唯一的食粮。路途虽然遥远,困难虽然重重,但是一心要攀到白头山,这是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心。他们奔赴白头山,“不仅是在今日为解放祖国而斗争,而且还为了将来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无数游击队员们就在白头山的抗敌斗争中,写下了他们生命中光辉的一页。吉山这个在党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英勇不屈的战士,就是其中的一个。
吉山是热爱祖国,有远大革命理想的青年,但是他不懂得怎样去和敌人进行斗争。他曾经因为打一个欺侮老百姓的伪警,在群众中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他为了支援游击队去抢银行。是党教育他,随时要记住自己是一个共青团员,要听党的话。盲目地采取冒险的行动去对付敌人是很难取得胜利的。吉山的哥哥的牺牲,更加坚定了他的革命的信心。因此他一心要奔到白头山。在战斗中,他逐渐锻炼成一个英勇的指挥员。
金日成同志的话:“等到二十年后,祖国要呈现一个新面貌,我们人民将来的生活是美满的光辉的,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未来,我们要为未来而斗争,要有远大的理想。”鼓舞他和同志们英勇斗争,不断前进。因此,当他在战斗中双目负伤以后,毫不悲观,也不沮丧,表现了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党的关怀下,他的眼睛终于复明了。我们从影片中看到:吉山重见祖国的山河后,他像孩子似地高兴得在树林里打滚,大声呼喊。他和爱人贤顺兴奋地叙述着自己的理想,表示着自己斗争的决心:“要爱未来,要付出一切换取我们的未来,我们的未来是光辉灿烂的!”
伟大的革命理想给予了他巨大的力量,使他有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具有崇高的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一次他光荣地完成了战斗任务以后,为了掩护队伍安全撤退,不幸被敌人包围。但是他和五十岁的人参、二十岁的钟浩,在狱中和敌人继续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坚信“帝国主义者就像阳光下的露水,一定灭亡。”他们深深懂得革命是光明的道路,“生命可以牺牲,但不能抛弃革命。要爱未来,它是多么的伟大!我们的血,将会浇灌祖国的未来,那是开满社会主义花朵的大花园,共产主义的花园。”崇高而壮丽的革命理想,鼓舞着斗争中的人们,满怀信心地斗争。我们从影片中看到:敌人想使吉山屈服,残暴地对吉山的母亲使用酷刑。当敌人用烙铁来烙母亲的臂膀的时候,吉山闭上了眼睛。崇高的革命母亲,她要儿子睁开眼睛,记住敌人的仇恨。她目送儿子英勇就义,她不哭,他要继续斗争。这是千百个朝鲜革命母亲的形象。我们也看到受到敌人各种折磨而愈益坚决的共产党员吉山、人参和共青团员钟浩。二十岁的钟浩在就义前还申请入党,被光荣地批准,达到了自己崇高的愿望。他们生得伟大,死得光荣。
革命战士的鲜血没有白流,他们伟大的革命理想现在正在逐步实现。在打垮日本法西斯取得彻底胜利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劳动党的领导下,正跨上千里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飞驰。为了祖国的共产主义的未来,为了祖国的和平和统一,朝鲜人民正进行着顽强的反对美国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斗争,为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大花园而努力。
影片以朴实、简洁的艺术概括,描绘了在党的教导下,在艰苦的游击战争环境中,为了祖国的幸福的明天,流血牺牲的革命战士们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也表现了中朝人民并肩战斗、反击侵略者的血肉情谊、国际主义精神。《要爱未来》将鼓舞我们在革命的道路上更加奋勇前进。


第8版()
专栏:文化街头

新颖多彩的报幕形式
葆菁
看了几十年的戏,一般都是由一个人用念白(朗诵)的形式报幕,可是西安冶金学院业余文工团的报幕形式可说是百花齐放了,有快板、有相声、有诗歌、有对唱、有快书,还有滑稽表演等。这种报幕本身就是些很好的节目。
这种报幕不仅形式新颖、花样多、生动活泼,同时还可以把演出的许多小节目有机地联系起来。譬如在演过民间音乐之后,突然上来两个老汉,敲着玩猴戏式的锣鼓唱道:“听完民乐脸带笑,两个老汉把幕报。
(甲)刚才的笛子吹得不错,
(乙)我提议让他来个笛子独奏。
(甲)您喜欢听啥?
(乙)先来个《茉莉花》。”
在为舞蹈《公社食堂第一天》报幕时,前一个节目完了之后,上来一个穿大褂的人,他敲起手中的鸳鸯板,说起武松过景阳岗的故事来了。可是这位同志说的不是武松打虎,说着说着武松走进公社食堂去了。这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想像可把观众一下子吸引住了。就在此刻,报幕演员突然刹住,说道:“要知公社食堂什么样,请看下一个节目——舞蹈《公社食堂第一天》”。
西安冶金学院业余文工团由于经常深入工农兵群众学习、演出,从民间学到不少东西。他们敢想敢干,创造性地使报幕多样化,大大增添了晚会的内容、色彩和欢乐的气氛。


第8版()
专栏:

深山旭日 (中国画) 钱松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