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7月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以粮为纲 五业并举 互相促进
农林牧副渔全面跃进
本报讯 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平原上的一百万回、汉族人民,树雄心,立壮志,在去年粮食平均亩产超过农业发展纲要四百斤指标的基础上,以不断革命的精神和继续跃进的步伐,又开展了一个大规模的农业增产运动。争取在两三年内,使平原上现有水田的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五百斤到六百斤,并使林、牧、副、渔也都得到巨大发展,把黄河平原建设成为农业高产区。
这块沃野千里的黄河平原,西屏巍峨的贺兰山,滚滚的黄河穿流其间,沿河两岸渠道纵横,有大量的农田和广阔的可垦荒地,有大片的林产区和宜牧的草原,也有发展水产事业的大面积水面资源。1958年大跃进以来,在党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回、汉族人民高举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红旗,使平原上的农业生产获得了高速度的发展。去年平原上的粮食平均亩产量已由1957年的二百五十斤,提高到四百零一斤,在畜牧业生产方面,这里盛产的驰名全国的滩羊,又连续两年都获得了大丰收,渔业生产比解放前增长了十四倍,林业、副业也都有很大发展。
今年,平原地区的回、汉族人民又开始了向农业高产区迈进的步伐。从年初一开始,农业生产战线上就热浪滚滚,到处出现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在粮食生产方面,各人民公社的回汉族社员,在多种多收与高产多收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正在一面积极扩大种植面积,一面改进耕作技术,大力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千方百计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了在两、三年内使平原上的耕地面积由现有的三百七十多万亩扩大到五百万亩以上,目前各人民公社、机关学校、农场职工分路向荒地进军。人们在“边垦、边种,当年开荒,当年收益”的口号下,今年七十一万亩的开荒计划已接近完成,其中有三十万多亩已种植了各种作物。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方面,一个
“低产变高产、碱地变良田、高产更高产”的群众运动,正在汹涌澎湃地向前发展。各族社员决心在三年内争取现有的三百二十万亩水浇地,全部实现大系小畦园田化,以保证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迅速提高,并且为机械耕作创造条件。今年平原上计划实现大系小畦园田化一百万亩的任务,现在已经完成了80%以上。兴修水利和改良土壤是这里建立农业高产区的根本保证。为了使现有的数百万亩土地适时的得到灌溉,并满足不断扩大耕地的需要,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工地的两万多回汉族民工,在胜利完成截流工程后,紧张修筑拦河大坝,提前完成了放水工程,保证了今年平原上的农田及时得到灌溉。今年春季平原上开展的一个大规模的“以排为纲,排灌两利”的兴修排灌网运动,已经胜利结束,运动中新修了许多新的渠道和排水工程,整修和疏浚了千百条旧的排灌沟渠,共完成土石方一千五百万立方米。
各人民公社在以粮为纲,农林牧副渔同时并举的方针指导下,都进一步对林、牧、副、渔各业作了统一规划,合理安排了劳力,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使五业互相促进,全面开花。在牧业方面,入春以来,草原上捷报频传。羊只已比去年底增殖21%多,获得了又一个大丰收。许多地方还出现了羊只多胎多产的高产群。春季保畜运动,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着。在林业方面,由于人民公社发挥了人多势大的优越性,今年春季造林运动一开始,各地就组织了七万多人的造林大军,在沙漠边缘,在黄河两岸和渠沟两旁,以大规模地营造防沙林、防风林、护岸林和水土保持为主,结合营造经济林。截至1959年底营造的各种林木,已经成长起来的有二十七万多亩,沿着防沙线,一条长达一千多华里的防沙林带正在逐步形成。水产事业也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各地都大造鱼池,大力培训淡水养殖人材,许多人民公社、生产队都结合兴修农田水利,利用荒滩碱地,建立了许多养鱼场、鱼池和鱼塘等。另外还建立了国营养鱼场十四处,国营捕鱼队四个。根据自治区计划,今年平原上的鱼业产量将比去年翻一番,在三年内水产面积将扩大到十五万亩以上。


第7版()
专栏:

让塞上江南高产丰收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厅厅长 张兴
“天下黄河富宁夏”,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宁夏黄河平原自然条件的优越。但解放前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下,水利失修,湖泊连片,遍地碱滩,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小麦、水稻亩产量只有一百多斤。富饶美丽的“塞上江南”却呈现着一片凄惨的景象,当时农民们都这样说:“宁夏川,水浇田,年种年收没吃穿,怎能怨老天!”
十年来,宁夏黄河平原的农业生产发展很快,灌溉面积由一百五十万亩扩大到三百二十二万亩,粮食总产量比1949年增长了四倍多。特别是1958年和1959年两年的连续大跃进,把农业发展迅速推向新的阶段,平原上水田的粮食亩产量已由1957年的二百五十斤提高到1959年的四百斤以上,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平均每年增长20.3%,比1958年以前八年间平均每年递增4.7%的幅度,增长近四倍。随着生产的提高和自然面貌的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回、汉族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亲密团结,携手跃进,在这广阔的八百里平原上,为美好的将来而辛勤劳动。
解放以来,特别是1958年和1959年大跃进的事实,雄辩地说明了只有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只有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消灭了剥削,劳动人民才能以主人翁的态度进行忘我的劳动,才能充分发掘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劳动人民造福。同时,也证明只有坚决贯彻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和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切实执行以“土、肥”为中心的农业“八字宪法”,大搞群众运动,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农业生产才能高速度发展。这些事实更加启示我们,土地潜力无穷,只要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一定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继续跃进。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可以促进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更迅速地向前跃进。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建设发展很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客观形势要求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必须迅速赶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以粮为纲,全面安排,发展多种经营。宁夏黄河平原,引黄灌溉,年种年收,产量稳定,面积虽然小,潜力大,产量高。这里的耕地面积,虽然占不到宁夏地区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但粮食产量却占到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同时,自治区的主要工业,大部分集中在这里,水陆交通,都很方便,有利于就地供应,有利于支援国家。经过这几年的生产实践,宁夏平原的土壤盐碱程度大大降低,小麦吸浆虫和锈病的严重危害已经基本消灭,稻瘟病已可控制掌握,良种全部普及。1959年宁夏平原粮食作物,平均亩产达到四百斤以上,有八个县市粮食平均亩产跨过“黄河”。这说明只要我们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充分利用引黄灌溉的有利条件,把宁夏黄河平原迅速建成宁夏的粮食高产基地是完全可能的。现在我们要在这一跃进基础上,力争在二、三年内把宁夏黄河平原的耕地面积,扩大到五百万亩以上,并使现有水田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五百斤到六百斤,加上开荒种植面积,争取粮食平均亩产量达到四百斤以上。到那时粮食的总产量将比现在增加将近一倍。只要我们以“土、肥”为中心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坚决贯彻多种多收和高产多收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并使农业同牧业密切结合,这个计划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在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随着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进展,宁夏黄河平原将有大量的荒地变成良田。几年来这里办起了许多机械农场,人民公社化后又开垦了大片荒地,在第一年开荒种植的土地上,就获得很好的收成。这说明在引黄灌溉的条件下,垦荒扩种是迅速发展农业的一条捷径,也是贯彻多种多收和高产多收的一个主要方面。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决定采取“三级办场,遍地开花”的办法,大量开垦荒地。从今年春天开始,平原上的人们,以冲天的干劲,向荒地进军,向大地要粮,现在已经开荒七十万多亩。农牧业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援、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因此高速度地发展畜牧业,就能在极大程度上和较短的时间内,改变农业生产的低产面貌。农业发展了,也就为高速度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种植业和畜牧业并举,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一条根本经验。畜牧业在宁夏地区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宁夏是个回族自治区的特点,我们为了发展畜牧业全面地开展了养羊、牛、驴、骡、马、驼、鱼、鸡、鸭、兔、蜂、鹅等十三养运动。在养羊方面正开展双搓多羔运动。中卫县先声公社美利管理区二十三只母羊,一年增殖九十三只的高产经验,已经成为全区的学习榜样,各地正在大办尖端羊场,树立更多的高产基点,力争羊只更大的丰收。在发展养羊等家畜的同时,还加强大牲畜的配种繁殖,建立巩固的饲料基地和大搞草原建设,改变大家畜增殖的落后状态,使农牧业生产齐头跃进。
随着各项事业的飞跃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农业生产建设的用工量也大大增加。为了保证生产跃进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挖掘劳动潜力,改善劳动组织,大搞工具改革。工具改革是农业机械化的开端和提高劳动效率的关键,也是实现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的必经途径。现在,各地在大搞水利春修、夏耕、夏种和饲养业的同时,工具改革运动正在深入发展。目前改革的主要项目,是运转工具滚珠轴承化,运输工具车辆化、列车化,饲料加工半机械化和机械化,并大搞开沟犁、定向爆破和扬弃爆破等。我们相信,通过群众性的工具改革运动,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不仅会不断出现新的创造,而且一定能很快地推广提高,进一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困难,保证农牧业生产持续跃进。
加强党的领导,是把宁夏平原很快建成为农业高产区和提前实现农业发展纲要的根本保证。领导农业生产的任务,主要在于掌握客观规律,千方百计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向自然进行顽强的斗争,夺取最大限度的物质财富,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首先在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坚定人定胜天的信心,树立高速度发展农业的雄心大志,并以不断革命精神,武装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头脑。这样就可以步步主动,赢得时间,这就有可能使我们今年为下年的丰收创造条件。宁夏黄河平原,自然条件是优越的,有引黄灌溉之利,只要我们很好地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并不断批判有些人满足现状的右倾保守思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跃进。
目前,宁夏的农业生产战线上同全国其他各地一样,形势极好,只要我们领导农业生产的工作者,高举毛泽东思想的红旗,站在形势的前头,进一步深入实际,参加生产领导生产,与广大回、汉族社员同甘共苦,紧密依靠党的领导,把农业生产的关键措施,扎扎实实地抓起来,抓深、抓透、抓到底,就可以保证实现1960年的农业生产持续跃进。


第7版()
专栏:

贺兰山下气象万千
本报记者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人们都把宁夏黄河平原叫作“塞上江南”,我们一到这里,就觉得这个称号名不虚传。你看,八百里沃野远连天际,黄河从南到北,一泻千里纵贯平原,两岸渠道纵横,密似蛛网;高接云表的贺兰山绵延在平原的西部,成为防止风沙的天然屏障。不久以前,我们沿着贺兰山麓作了一次短暂的旅行。这里,我们不想用更多的话去讲平原上那些得天独厚的鱼米之乡,只是叙述一下我们在贺兰山麓大片荒漠上的所见所闻。
向白僵土要粮
改造不毛之地——白僵土的工作,跨入了第三个年头。
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从自治区首府——银川出发,驱车直奔创造了征服白僵土奇迹的盐碱土改良试验站。去年5月底我们访问过这个地方,那时,试验站的研究人员正忙忙碌碌地在一亩多白僵土上播种水稻,而此刻吸引我们的却是一片嫩绿的麦苗——白僵土上种植旱作物的试验开始了。对于这项重要的经验,研究人员似乎谈的很少,被另一件更加激动人心的事所掩盖。这就是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土肥系主任阎炳申刚刚带来的消息:附近的前进公社决定大面积开发白僵土。年青的技术员柯翘智反复说:“这可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原来以为要扩大试验成果,推行到生产中去,不是一年两年能办到的事,这一下,人民公社敲了敲我的脑袋,真想不到会这样快!”
确实,在我们时代,想不到的事儿很多。就拿白僵土来说,它分布在宁夏、内蒙古、新疆等地区,仅宁夏黄河灌区就有七十多万亩,占灌区耕地和可耕地面积8%。白僵土是一种白色坚硬的碱化土壤,表面平滑,呈龟裂状。干燥时,地面像水泥,坚硬得不能下犁;阴湿时,又变为稀泥。这种土地寸草不生,人们都称为“不毛之地”。如何改造这种土壤,找不出过去的改良成功的资料。1958年大跃进开始后,宁夏盐碱土壤改良试验站的工作人员,大胆的在白僵土上试种水稻,当年就获得成功,结束了白僵土不能开发利用的历史。现在,人民公社又把征服白僵土的战斗,从小面积的试种推进到大面积开发的新阶段。
“滩羊家乡”传喜讯
我们到达贺兰县洪广营,已是傍晚时分,贺兰山一片青色,衬在锦缎般的红霞上。山下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晚归的牧工,肩搭老羊皮袄,?喝着羊群,这就是“滩羊的家乡”。
对于滩羊毛皮,你是不会陌生的。很多地方的百货公司的橱窗里,都摆着这种名贵的毛皮。它那美观的花纹、光润洁白的毛色、九道弯的毛穗、柔软的绒维,曾经吸引过多少顾客!滩羊就产于宁夏、传说洪广营又是它的发源地。我们到这里的时候,正是滩羊大丰收的季节。草原显得格外忙碌。每天天不亮,羊圈里已是灯光闪烁,牧工们精心地给羔羊配奶,给母羊加料。白天,草原成了产羔场,牧工们背着接羔毡包,接好一个又接一个,丰收的喜讯从这个羊群传到那个羊群。夜晚,他们又睡在羊圈旁边,警戒狼害。
过去,在牧区流传着一句话:“秋肥、冬瘦、春死亡”。这次我们在洪广营去了好几个大队,看到的羔羊都是重甸甸的,母羊也大多腰肥体壮,很少有乏瘦现象。我们询问其原因,有一位“羊把式”说:“都是沾人民公社的光!”这是一句实话。洪广营所在的常信公社,在公社化后的第一年,滩羊就净增40%以上。为了发展滩羊这一名贵的品种,从公社、大队到生产队都固定了专管羊只的社长和队长;公社还从牧工中挑选了有多年放牧经验的“羊把式”专管滩羊;公社和大队建立了羊场,选择纯种滩羊,进一步培育提高,还训练了大批接羔员。我们在洪广营的所见所闻,使人相信,公社化使滩羊的发展走上了一条更加宽阔的道路。
平原添巨龙
我们驱车奔驰在伸到天底的荒漠上,越走荒原越辽阔,好像乘上了小艇,航行在浩瀚无际的重洋。我们到达平吉堡后,只见有一条新渠道,像一条巨龙直伸贺兰山下。这就是去年冬季,四万多名公社社员只用了二个月时间开挖出来的西干总渠简易渠道。它从黄河青铜峡起,沿贺兰山东麓向北伸展,直到贺兰县镇北堡。
去年冬天,要在贺兰山下开挖西干渠的消息传出时,成千上万的人争先报名,要求参加这一宏伟的社会主义建设工程。饱经干旱苦楚的六十多岁的任义老大爷,再三要求说,让他们全家人都去修渠,才能使他这一辈子的心事如愿。干部一再给他解释,让他留在家搞别的生产,只让他的儿子参加了修渠。事后他还不放心,特地跑到工地上,再三地嘱咐他的儿子说:“一定要把渠修通再回家,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盼望的大事啊!”
那时,正是初冬的天气,贺兰山下已是滴水成冰,狂风吹个不停。但是挖渠的四万多名社员,整日坚持施工,结果按计划提前半个月就把这条宽十四点五米,长九十一点七公里的渠道修通了。这是英雄的回、汉族社员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创造的奇迹。
随着西干渠的建成,贺兰山下的“北大荒”将变成一个富庶的粮仓。现在平吉堡荒滩上,已经建立了一座国营农场。建设这个农场的干部90%是转业军人,其中有老红军,抗日战争时期的老战士,还有从北大荒前来支援的十几名英雄战士。当我们到达平吉堡农场时,九万多亩处女地已被开垦,播下了丰收的种子,有些地方麦苗已是绿油油的一片。(附图片)
赵志方 插图


第7版()
专栏:

工业建设跨上千里马
本报讯 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平原上,工业建设跨上了千里马,迅速向自治区工业基地的目标飞奔。现在,在这个平原上已经建立起冶金、煤炭、电力、机械、化工、石油、陶瓷、皮毛加工等工业的初步基础,约二百八十多个工业企业,增加了生铁、釸铁、钢材、机床、电动机、水泥、硫酸、机制纸、食糖等许多新产品。
宁夏黄河平原在发展工业上有着广阔的前途,这里东靠黄河,西傍贺兰山,地下矿藏很多,交通便利,水力资源丰富,农牧业又比较发达。从1958年大跃进以来,特别是包兰铁路通车和自治区成立以后,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援下,回、汉族职工坚决贯彻执行了党的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从“小土群”起步,在平地上开始了全面的工业建设。只经过两年多时间,不但结束了“手无寸铁”的局面,而且冶金工业已经从以“小土群”为主的阶段跃入以“小洋群”为主的新阶段,初步建成和正在兴建四个炼铁基点。自治区煤炭工业基地也初具规模。电力工业仅去年新增加能力就有一万瓩。目前除正在继续建设石咀山钢铁联合企业、石咀山煤矿、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银川糖厂、棉纺厂、青铜峡造纸厂、化工厂等外,还在积极筹备兴建宁夏矿山通用设备制造厂、宁夏内燃机修造厂、宁夏农牧机械厂等规模较大的工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