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7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北京公路运输部门推广马公庄汽车场经验
管理工作搬到现场去
调度、交接班、加油、保养和修理车辆、技术检查、住宿、吃饭、统计、文化活动、领导办公都搬到第一线
本报讯 北京市公路运输部门正在掀起一个以“十搬家”为内容的企业管理工作的大革命。所谓“十搬家”,即:一、调度搬家;二、交接班搬家;三、加油搬家;四、保养和修理车辆搬家;五、技术把关(即上班前对车辆进行检查)搬家;六、住宿搬家;七、吃饭搬家;八、统计搬家;九、文化活动搬家;十、领导干部办公搬家。随着这场革命的进行,公路运输企业的面貌焕然一新,运输效率直线上升。
大集中的管理方法和生产大发展有矛盾
“十搬家”改进企业管理的方法,开始于北京市运输公司马公庄汽车场。这个汽车场共有一百四十部汽车,是市运输公司十一个汽车场中较大的车场之一,它担负着本市十分之一左右的市内货运任务。原来这个场在生产管理和运输组织上,采取了大集中的办法:人集中、车集中、调度工作集中,技术管理、技术供应、生活福利工作等也统通大集中。在“十搬家”以前的马公庄汽车场,经常是一百四十部汽车和二百多辆挂车集中在一起,每天出车的时候,拥挤不堪,排队等候。下午收车回来的时候,又要排队等加油、保养,修车也要排队。这三大排队,每天耗去了大量的时间。由于车场离装货地点一般比较远,车辆下班空驶回场,日夜双班,一天就空驶三千六百多公里,白白浪费了时间和汽油。
大集中的缺点,还表现在调度工作上的失误比较多。调度员坐办公室,每天靠电话和表报掌握数以千计的大小托运单位的情况,然后把这些任务分配给每个司机。几个调度员经常彻夜不眠,还发不出路签,调度失误现象经常发生。
在运输组织上,由于采取全场车辆统一调度大循环,结果是司机今天去东郊,明天又可能去西城,今天不知道明天干什么。据司机反映,货主一天一变,货物品种一天一换,运行道路一天一线,每天开着车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因此,造成:“装的少,走的慢、停车问路费时间”的不合理现象。
管理制度的不合理,还造成人与人关系上的不协调,争执、埋怨、扯皮现象比较多。
抓到了一把改进企业管理的钥匙
如此复杂、繁多的问题,来源于何处?起初有人认为,是因为车场的院子太小了,只有扩建车场,增加调度人员和增加设备才行。
后来,从分析总结一个小队实现高产的经验中,才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解决矛盾的道路。
原来今年2月,这个场有一个青年小队接受了去东郊草场工地运土方的任务。车场离这个工地有二十多公里,如果像过去一样,每天晚上交接班的时候开着空车回场来,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浪费在路上。这个队的小伙子们说,“车辆、人员搬到现场去不好吗?”场领导很支持他们的作法。于是,他们实行了车辆人员大搬家,吃、住、加油等都搬到现场去。从这以后,这个小队,运输效率一跃成为全场第一。不久,场的一位领导干部,从一份材料上看到河南省一个汽车公司实行“四搬家、八下路”的经验以后,思想豁然开朗。马上总结了青年小队“搬家”的经验,在全场大推广。一场轰轰烈烈的管理制度和运输组织的大革命,就这样开始了。
“十搬家”搬来了社会主义大家庭搬来了大增产大节约
司机和装卸工人齐声称赞“十搬家”。他们说:“十搬家的好处多,搬来了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家庭,搬来了一个共产主义大协作,搬来了一个大增产、大节约”。
所谓“搬家”带来了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因为领导干部、司机以及后勤服务部门的人员,大家现场会师,他们都来到了生产第一线。工人们说:“过去在场里找干部得排队,现在有问题还没说干部就知道了”。场长李丛林在工作很忙的情况下,实行“十搬家”的第一个月就下去了十四次,第二个月下去了十六次。每次最少半天。修理部门的工人与司机的关系同以前也不一样了。过去保修车间的工人经常和司机见不了面,很难保证修车质量;司机常埋怨,保修工人还嫌司机难“侍候”。现在保修工开着工具车到现场保修车辆,司机非常高兴。司机歌唱道:“修理工现场来,司机乐开怀,汽车喘口气,接着跑起来”。司机之间,每天吃饭、住宿在一起,开车在一条路上走,真是亲如一家人。新司机的车出了毛病,老司机马上停车帮助修理。
所谓带来了共产主义大协作,是与业主单位的关系改变了,真正实现了产、运、销一条龙。“十搬家”以前,汽车场与托运单位的联系是由几个场调度员坐在办公室里进行的。由于不了解生产单位的情况,分不清缓急,经常是一把抓。现在,在现场集中统一下,部分调度权下放到司机小队,并且以生产单位为主成立了现场运输指挥部,根据生产需要随时调配车辆。这样一来,调度员和司机一起共同与业主搞协作,关系改善了。业主主动经常积极帮助司机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问题,司机积极发掘运输潜力,更快更好地完成运输任务。
由于以上两种关系的改变,所带来的直接效果是运输工作上的大增产大节约。全场运输效率,以今年5月份和“十搬家”以前的2月份相比较:2月份日产二十二点五八吨,5月份上升为三十八点八六吨;2月份车吨月产五千二百二十六吨公里,5月份已经高达一万一千三百吨公里,大大突破了所谓城市运距短、车流大,运输车吨月产不可能超过万吨公里的迷信,在本市货运方面创造了新纪录。由于减少了空驶,避免了调度上的差错,汽油也大大节约了,2月份共节油两万八千多公升,5月份节油十一万五千多公升。
“十搬家”大大发挥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十搬家”归结起来,是解决了三个矛盾:第一,司机和装卸工人在现场安营扎寨,干部深入现场并且在保证集中统一领导下,把部分管理权力下放到现场,由工人参加管理,这就解决了领导与群众的矛盾,大大发挥了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第二是修理、服务等后勤部门跟着司机、装卸工人到前方,大家共同为生产服务。过去互不了解、协作不好的矛盾得到解决。第三,业主参加现场运输指挥,解决了生产与运输互不衔接的矛盾,既提高了运力,也促进了生产。
这三个矛盾的解决,不仅全面提高了工人群众的积极性,从而在生产上获得了显著效果,更重要的是领导上的集中统一调动灵活得多了,这就为生产的继续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过去从生产领导的形式上看,是集中的,一切调度抓在场的调度员手中,但是实际的结果,是各个运输线上各自为政,调度不灵,有时连调度员也弄不清哪个小队有潜力。改变办法以后,从形式上看,一部分调度权下放到小队和现场,但是由于规定了严格的制度,各现场指挥所必须每日汇报情况,场部调度室很快就可以掌握全面情况,并且根据情况随时调度运输力量。特别是由于修理、服务职能部门都下现场,场部对情况了解得既及时又细致,这就大大减少了领导上的官僚主义。因此,可以说这一改变使场的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附图片)
北京市汽车运输公司马公庄车场实行“十搬家”后,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到运输现场,亲自了解和解决各种问题。这是车场场长李丛林(右)在一车队二小队的运输现场和队长、司机们亲切地交谈。
北京日报记者 高宏摄


第3版()
专栏:地方报纸评论摘要

在生产第一线领导生产
“十搬家”究竟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分析一下“十搬家”的内容,可以知道,它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变化:第一是企业的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走出办公室,深入到现场,同时把一部分管理权限下放到小队,这就解决了过去上下脱节的矛盾;第二是技术后勤工作和生活后勤工作由“车场”搬到了“现场”,这就解决了过去前后方脱节的矛盾;第三是各车小队尽可能固定到一个运输点,与托运单位建立直接的联系,这样就真形成了产、运、销一条龙大协作,解决了过去内外脱节的矛盾。“十搬家”,归结起来,实际上就是:各方面会师到生产的第一线,以便于更好地领导生产、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因此,“十搬家”的实质在于它进一步发扬了“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领导作风,进一步贯彻执行了群众路线的管理方法,从而使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
这种领导作风、这种管理方法,正是我们今天需要大大提倡的。今天,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继续全面跃进,各方面的工作一日千里地向前发展,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空前高涨。在这种形势下,要保证生产的持续跃进,领导必须跟上形势的发展,首先就得使自己的认识跟上形势。怎样才能做到领导跟上形势的发展呢?根本的办法,就是领导同志经常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去,和群众、和实际保持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地、深刻地了解群众的思想情况,了解群众和基层干部对于生产和生活的意见,了解运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同时,也只有经常和广大职工并肩战斗在最前线,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把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把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有效地集中起来,去突破前进途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参加到生产中去领导生产,参加到群众火热的斗争中领导斗争,这是我们党的一贯的传统。而要改进企业管理,首先就要求我们能切实做到这一条。因为群众路线是我们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根本路线,企业管理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把集中领导和大搞群众运动,统一指挥和分级负责最好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谁能遵循上述领导原则进行工作,谁就能把群众充分地发动起来,推动生产不断跃进。     (摘自北京日报)


第3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唐山钢厂领导干部采取包炉制
唐山钢厂领导干部采取包炉制的方法,由党委书记挂帅组成工作组,从配料、加料、化铁、转炉一直到制锭、清渣、运输等各个工序都有专人负责指挥生产。他们采取了“两手抓”的方法,既帮助小组组织和发动群众,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也帮助小组解决生产关键问题,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为了系统地总结经验,工作组的干部每天召开碰头会,把每天出现的零星经验,经过整理提高,搭配成套。现在,这个工作组已经总结出的原料配比等先进经验,正在第二炼钢车间全面推广。
及时总结种“试验田”的经验
中共南京市建筑工程党委和城市建设局的领导干部,从5月中旬起带领工作组,深入施工现场种“试验田”,及时总结经验,肯定了“深”字当头(深入),“帮”字入手(帮助基层工作),“全”字着眼(总结经验,指导全面),大种试验田的领导方法。并且通过会议、巡回检查等形式到处传播。现在城市建设局所属公司已有80%的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参加生产,领导生产。
把集体宿舍变为共产主义教育阵地
中共鞍山市委发动全党一齐动手,作好集体宿舍政治思想和管理工作,使集体宿舍成为全面组职工人政治、文化、物质生活的共产主义教育阵地。现在已出现三十多个“红色宿舍”、两个“红旗楼栋”和很多学习标兵。有的厂矿还在集体宿舍建立了党支部,加强宿舍工作的领导。
山西机械工业推行无切削加工
山西省机械工业大力推行无切削或少切削加工,广泛采用金属型铸造、石墨型铸造、熔模铸造、壳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和模锻、冲、压、挤、拔、轧、扩、精锻等先进铸锻方法,使铸锻件不经切削或仅经精加工就组装成成品。目前只据太原矿山机器厂、太原机车车辆工厂、山西机器厂等十三个单位的不完全统计,已有六百多种零件、部件实现了无切削加工或少切削加工。
武汉锅炉厂全面投入生产
我国重点建设工程——武汉锅炉厂已在6月28日全面投入生产。经过武汉锅炉厂国家验收委员会检查鉴定,武汉锅炉厂建设工程质量总评为优等。从此,这个厂就正式跨入了祖国动力机械工业的行列,成为我国又一个新的强大的电力机械工业基地。
四小时装完万吨煤船
青岛海运局职工为创造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生日,对装卸关键问题进行排队,采取有效措施,终于在25日创造了四个小时装完一艘万吨煤船的新纪录。比5月份创造的五小时十分新纪录又缩短了29.25%,舱时量达四百四十九点七吨,比过去最高效率提高11.7%。
扬州汽车修配厂生产卡车
江苏省扬州汽车修配厂职工,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制造出二十辆运河牌汽车。这批汽车,是一种中型载重量两点五吨的卡车。这些汽车上的部件有30%是用的代用材料,质量完全合乎要求。


第3版()
专栏:

加速实现农业电气化 促进农业技术改造
全国蓬勃展开群众办电运动
新华社郑州2日电 一个加速实现农业电气化和农业技术改造的群众办电运动正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着。这是我国人民坚决贯彻执行党的“两条腿走路”方针,加速我国农村电气化的一条正确的途径。这个运动,对促进工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已经发生了显著的作用。
现在,从内地到边疆,从山区到平原,城乡群众兴办的电力站、动力站犹如满天星斗。据水利电力部和农业部统计,全国已建成各种电力站四十万瓩左右,动力站为数更多。今年以来,农村群众办电运动更是一日千里、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了。河南省今年1月到5月份,就建成电力站七万七千多瓩,现在全省已有80%以上的人民公社有了电站。浙江省今年1月到5月中旬也建成水电站一万一千多瓩。如果充分利用全国已经建立起来的电站和水力站的动力,就可以节约好几百万个劳动力。福建、浙江两省今年头三个月也建成水电站三百八十余处,发电能力共九千五百多瓩;建成水力站一万六千余处,功能共十万多马力。这些电站和动力站建立后,已开始使当地的一些笨重体力劳动,由电作动力的一些机械所代替,从而节省了人力,大大提高了工效。江西吉安专区在建立了近千座小电站和动力站后,砻谷、碾米、红薯切片、饲料粉碎、制土化肥、榨油、锯板、造纸、食品加工等一百二十种农副产品加工的手工劳动,已被由电力作动力的五千多台机器所代替。山西洪洞县84%的村庄,在洗衣、制鞋、缝纫都实现了半机械化、机械化和一条龙自动化的生产;并在丰产方内成功地试用了电力带动机械来平地、耙地、耕地、播种、中耕、收割、运输。截至今年3月,洪洞县用电力共节省了四万多个劳力和两万多个畜力。福建永春县,把电灯安入鱼池,防止了水蛇侵食鱼苗,同时诱杀虫子,以饱鱼腹,收到了卓著功效。甘肃草原地带的天祝藏族自治区,在大办水电后,压麻、碾水泥、打纸浆、部分食堂做饭、切菜以及个别养猪场的饲养工作,都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
各地大搞群众办电,在一定程度上还方便或美化了群众的生活,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河南长葛县绝大部分公社和生产大队,以及一万多户社员家庭,近千个食堂,都使用了电灯照明。山东五莲县街头水电站建立后,夜晚社员们在灯光下静听时事广播和戏曲、音乐。年轻的人们聚集在娱乐场所表演当地的优秀游艺节目。社员们以“昔日夜晚不见灯,山谷僻岭黑洞洞,今日夜晚到处明,山谷变成不夜城”,来描述他们办起电站以后生活的新气象。
群众办电运动广泛深入的开展,使广大群众接受和掌握了不少有关电的科学技术知识。陕西盩厔县在办电一年内,已经培养出了一支熟悉电气技术的队伍,能设计施工,能生产成套的电动发电机、鼓风机、变压器。河南省开展群众办电运动以来训练出来的办电人材已达几万人。
建国以来,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以来,各地在群众办电运动中都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特别是在全省范围内群众办电获得显著成就的河南省,从制造设备、培养技术力量、电站建设到运行管理等方面,都摸索出了一系列的宝贵经验。
水利电力部和农业部最近在郑州召开的全国农村群众办电经验交流会上,着重介绍了河南群众办电的经验,并且从全国的二百多项经验中挑选了九十七项群众办电的经验,配套成水电站建设、水轮机和电机制造、配电设备、火电站及内燃机站、水力加工机械、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等九条龙,要求各地系统地因地制宜地推广,加速群众办电运动的进度。(附图片)
河南省林县的社员们在自己修起的英雄渠上建立了四个水力发电站,能供八个人民公社照明和部分工厂用电。这是合涧山村夜景  
   新华社记者 杨震河摄


第3版()
专栏:

河南大造土发电机
本报郑州2日电 河南省广大县、市、社、队工厂积极制造土发电机。仅第一季度,就制造出各种土发电机一千七百多台,总容量二万五千瓩。鹿邑、安阳、许昌等十九个县、市还制造成功了一百至三百瓩的土发电机。
制造土发电机,是河南省群众办电运动中的重要成就。它符合广大农民尽快摆脱“一穷二白”状况,提高劳动生产率,高速度发展农业、工业生产的愿望。因此,从长葛县城关人民公社红旗机械厂首创三点五瓩感应式土发电机以后,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在全省各地普遍开花结果。新郑县、周口镇、洛阳市等地,先后创制了普通励磁发电机、机械整流发电机、铸铁机械整流发电机等几种土发电机。济源县下冶公社还制成了牛拉列车发电机。这些土发电机,经过有关科学技术部门鉴定,认为具有便于制造、省工省料、性能良好等优点。这些土发电机又各具特点。其中机械整流发电机比同等容量的普通励磁发电机,缩短总长度12%,可以节约有色金属、黑色金属22%,减少制造工时42%,降低成本35%左右,是一种适合农村制造的小型电机。扶沟县机械厂创造的铸铁机械整流发电机,是机械整流发电机的新发展,也是目前最便于推广的一种土发电机。铸铁机械整流发电机,除具有省工、经济、效能良好等优点外,最大的好处是找到了代替矽钢片的材料。不久以前在河南召开的农村群众办电经验交流会议上,决定在全国中小型电站普遍推广这种土发电机。
这些土发电机的出现,为加速农村电气化开辟了一条多快好省的道路。有了土发电机,可以解决当前洋电机供不应求的矛盾。通过制造土发电机,还可以为电气化培养一支技术队伍。现在,河南全省已经培养出制造电机的技术人员一万六千多人。许多原来对发电机一窍不通的农村工匠和普通农民、工人,变成了制造电机的能手和土专家。新郑县辛店公社共产党员赵福堂,在旧社会当过长工、要过饭。在群众性办电运动中他经过苦钻苦学,和本厂电工组七个工人一道,制成了第一台三点五瓩的土发电机。他一共制造了五种土发电机,包括七十五瓩的机械整流发电机。
现在,广大群众已把自制的土发电机,安装在城乡九百六十三个公社、一千多座中小型电站里,白天带动机器浇地、磨面、碾米、轧花……,夜晚,电灯光芒四射。社员们都喜笑颜开地歌颂美好的生活。


第3版()
专栏:

盩厔县社社有电站
据新华社西安电 陕西盩厔县实现了社社有电站、队队有水力站。现在全县正在按照渠道系统,把现有的水电站和新修的水电站连接起来,使它成龙配套。
目前,全县一百五十个工厂、二十五处提水灌溉工程和一千多件农副产品加工机具,都是用电力来带动,等于节约了七万多个劳力和十万多头畜力。这个县的黑惠渠西一支渠七个水电站,和梅惠渠东干渠六个水电站已配套成龙,发电能力共达四百九十三点三瓩。正在成龙配套和计划成龙配套的,还有十条河道上的二十条“水龙”电站以及西(安)宝(鸡)公路旁的两条“火龙”电站。最近中共陕西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在盩厔县召开了全省水力站、水电站现场会议,总结和推广了这个县办电的经验。
盩厔县南依秦岭,北滨渭河。解放后,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修建了五百五十条渠道,四十九座水库。全县渠道如网,水能蕴藏量达四万瓩以上。一九五七年又修建了六百一十座水力站,功能共二千七百四十五马力,很多队的磨面、轧花实现了水力化。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以来,全县又掀起了群众办电的热潮。迄今已建成水电站十九座,发电能力四百多瓩;火电站四座,发电能力三十八多瓩;架设高压输电线路四十四点五公里。正在施工的水电站三十四座,预计可发电一千二百四十一瓩,正在架设的高压输电线路六十六公里。
中共盩厔县委考虑到全县电站大部分是分散的,电力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因此就决定把原来兴修的电站全部连接起来,配套成龙,做到线路成网、站站相连。这样,就可以统一使用电力和统一安排生产。如发电能力为八十瓩的黑惠渠西一支渠一号水电站,没有配成龙以前,只能供应十一个加工厂和一个水库工地使用,它和二号水电站配套成龙以后,除供应上述地区外,还可以带动两个抽水站和十个电动水车。


第3版()
专栏:河南通讯

河南向电气化迈进
豫辑
在河南,无论在山区或是平原,都可以看到许多小型的水电站、火电站和动力站。不少地区电杆林立,电线交织。全省已经建立起来的电站、动力站共有一万六千三百六十八处,其中有电站三千二百多处,装机容量达八万五千七百多瓩。有八百五十一个人民公社利用电力灌溉,带动机器加工饲料,轧花,榨油和照明。多少年来,农民们向往的“点灯不用油”的理想开始变为现实。
从1958年大跃进以来,河南省农业生产连年丰收,水利建设规模空前扩大,社办工业迅速发展,农、林、牧、副、渔全面跃进,到处都需要劳动力。为了解决劳动力的不足,加速农业的技术改造,广大群众迫切要求发展电力、动力,代替人力、畜力。中共河南省委考虑到河南水力资源和煤炭资源丰富,近几年来社办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机械制造能力有了显著增长,大量制造设备的技术条件已基本具备,决定开展一个群众办电运动。
运动初期,有一部分人觉得电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很神秘,高不可攀;有的强调技术、设备等条件不足,认为没法办;另一种人虽然天天想办电,但是只愿搞大的、洋的,看不起小的、土的。但是大部分人感到办电是当前发展生产的实际需要,是群众的迫切要求,不管土的,还是小的,只要能够减少群众的笨重体力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都是好的。他们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就地取材,技术自己学,材料自己找,设备自己造,群策群力的大搞办电运动。这样办的地区,很快就建立了大批的小型发电站,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劳力不足、动力缺乏的困难。省委及时总结了这些先进经验,抓住新郑、卢氏等地办电的典型事例,通过现场会议、巡回参观等形式,大大地鼓舞了广大干部和群众,坚定了他们的办电信心。
省委根据河南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水力为主,小型为主,社办为主,土法为主,服务生产为主”的办电方针。全省很快掀起了一个因地制宜,向水、火、风、沼气要动力的群众办电运动。许多县充分利用水能,采取有落差就建站,无落差就人造落差的办法,建成很多葡萄串式的电站。扶沟县采取拦蓄河水、抬高水位,节节建闸、站闸合一,上游培堤、下游挖渠等方法制造落差,建起水电站和水力站一百零四处,装机容量达三千三百瓩。沈丘县在办电的同时,建立了四百四十二个沼气供应站,日取沼气二万三千多立方米,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沼气网。
在办电过程中,广大群众发挥了创造性和主动精神。没有技术,就采取请进来、派出去、能者为师、边学边干等办法学习技术;没有机器就自己大造土设备;没有材料,就收购废料,大量采用代用品。许多群众为了办电,把用不着的铜铁器具和埋藏数十年的铜钱拿出来。一年之间共收购到二百六十多万斤废铜,一千多万斤铁皮、杂铁,十七万立方米木材。过去没有制造过发电机的新郑县辛店公社机械厂的织工,已经边学边做,连破难关,用简易的办法制成了二十五瓩和七十五瓩的发电机。现在,许多县、社工厂,已经能制造一百瓩至七百五十瓩的土发电机和构造比较复杂的发电机、水轮机。经过群众办电运动,全省还新培养出五万多初通电站建筑、设备制造、电机安装的技术人员。
在群众办电运动中,从省到县,层层建立了办电指挥部和办公室,社、队也有专人负责。不少地委和县委书记亲自领导群众试制发电机。新乡地委书记带头办电,使地委机关和附近机关的照明用电,做到了自给自足,有力地促进了全专区的办电运动。随着运动的发展,各级领导还及时组织参观学习,组织专门力量巡回检查指导,并且不断召开现场会、评比会,插红旗、树标兵,推广先进经验,从而使群众办电运动一浪高一浪地向前发展。灵宝县以县委书记为首,先后组织了四次评比检查,掀起了“学、比、赶、帮”的竞赛热潮,在短短的两个多月中,就建成电站、动力站九十处,电机容量达三千二百多瓩。
上万座小型电站、动力站,正在迅速改变着农村的生产面貌和生活面貌,大大改善了农村的劳动条件,促进了农业技术改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现在,许多公社磨面、弹花、榨油、抽水浇地等笨重劳动,已经广泛被电力和水力所代替。卢氏县建起六百多座电站以后,四十四个县、社工业企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全部使用了电力,四千三百多亩高地实现了电力抽水灌溉,大大节约了劳动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仅据许昌、信阳两个专区的统计,已有三百一十一个公社的机关、学校、公共场所和二十七万户居民安上了电灯。许多村庄安装了有线广播和收音机,有的还建立了灯光球场。农民们在劳动之余,可以愉快地到食堂和课堂学习文化,开展娱乐活动,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使人们对电气化的美景更充满了信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