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党委书记手机

贵在无私
中共安徽桐城县委书记处书记 胡雄飞
什么是革命英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说,贵在无私。
黄继光所以能用二十岁的青春生命,扑到敌人的机枪眼上,因为在他的思想上没有“我”字。三条驴腿起家的“穷棒子”社创始人王国藩,也正是因为他“一不为名、二不为利”,所以这面勤俭办社的红旗越举越高,永不褪色。同样的,桐城县孔城公社双溪大队党总支书记张玉林,如果不是思想上时刻闪耀着“遇难挺身而出,得利后己先人”的共产主义火花,怎能得到社员们的高度信赖,把广大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发挥冲天的干劲,从而使一个易淹易旱的沿河丘陵地带,四年之中粮食产量猛跳三倍,成为丰衣足食的幸福之乡呢?又怎能被群众赞之为“人民的好勤务员,社员的贴心人”,被党认为是“革命干部的好榜样”呢?
克己为人,大公无私,原本是我国劳动人民素有的品质。这种品质在党和毛泽东思想阳光的抚育下,经过伟大的革命战争的烽火和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浪潮的锻炼,已上升到空前未有的高度,愈来愈强烈地放射着它绚烂的光辉。
张玉林并没有非凡的本领,解放前是一字不识的文盲,而且还残废了一条腿。张玉林组织领导双溪大队生产一跃再跃的秘诀是:对党、对人民,赤胆忠心,遇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因此,深深感动和教育了群众。群众雪亮的眼睛,看出了他是极可信任的人物,认为他是“好当家的”,是“贴心人”,因此,“书记前头走,社员紧紧跟”,党指向哪里,群众便奔向哪里。他平日勤勤恳恳,紧要关头奋不顾身。他拖着一条残废的腿,每年都要做一百四、五十个劳动日,河堤决口,以自己残废的身躯挡浪头,抗旱车陡水,挖土使大锹……。1958年春,他连干五天,救活了冻坏的秧苗,所以社员们爱秧如爱子,每在看管秧田时,都把头露在棚子外边,生怕落雨不知道。他廉洁奉公,一丝不苟,对于公共财产,视若生命,十年来,从未挪用过公家半文钱,甚至连出差补助费这些应进的钱,都被他认为是分外的而从未领过。他始终保持劳动农民艰苦朴素的本色,时刻以“起家有如针挑土”的话,警惕自己和教育别人,夜里办公灯头大了,也顺手捻小些。这是小事么?不,无数小事发生了巨大的作用。双溪大队的干部没有一人挪用公款,大队财务一清如水,办公费用年年节余,社员们把每一文暂时不用的钱都投资到大队,称它是“铁钱柜”、“保险箱”。所有这一切,都决非偶然。然而张玉林并不吝啬,他帮助穷队发展生产,要人给人,要钱给钱,真正是克己为人。抗旱时水源紧张,他把近水让给穷队用,自己领着社员劈山开河,车远处水。他全面关心人,一心为群众。去年上北京开会,把准备给妻儿购买衣物的钱,全部给社员买了治病的药品;自己爱吃的一碗糯米饭,也送给喜欢吃糯米饭的老社员。凡此种种,没有无私的精神怎能办到?而这一切又怎能不感人心腑、使人激动,社员们干起活来又怎能不干劲冲天,精力倍增呢?
张玉林的事实对我们很有教育意义。大公无私是共产主义人生观的鲜明标志。一切为了党,处处为群众,这是做好一切工作最根本的出发点。也只有从这点出发,才能心胸开阔,思想解放,才能勇敢顽强,挺身而出,才能排除万难,百战百捷。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我国劳动人民的精神特征,已经成为共产主义的一代新风。


第8版()
专栏:

“共产党、毛主席派来的医生”
谢觉哉
“共产党、毛主席派来的医生!”甘南的藏胞对李贡同志这样称呼。这称呼包含着无限的信任;这称呼表示出最大的光荣。无限的信任不能轻易得到,最大的光荣不是垂手可得。历史上的反动统治留给藏民对汉人的怀疑
和隔阂,年青的医生医治了人的疾病还医治了人的
心灵。这不是神话,而是事实:医生用自己的双手割下自己的皮肤抽出自己
的鲜血,用皮肤和鲜血治愈了垂危的藏胞的疾病,用皮肤和鲜血擦掉那不幸的民族隔阂的遗
痕。不是毫无利己思想的人不能做到,不是对党和人民有深情厚爱的人不能做成。李贡同志不愧为“共产党、毛主席派来的医
生”,英雄的光辉照耀得草地无处不明。
(原载七月号《红旗手》)


第8版()
专栏:

深山里的婚事
朱惟豪
今晚我们垦殖场俱乐部老早就开着电灯了。天还没断黑,到的人比哪回都齐。从小娃子到老头没一个不来的,年轻人那就更不用说了。
我是团支部书记兼俱乐部主任,会场由我来主持。可是这里的主人不是我,而是那二位年轻人:场里的小伙子贾大华、果沅山人民公社的姑娘胡玉妹。他们各人胸前戴一朵大红花,眉稍嘴角上露着心里的高兴。
业余文工团俏皮的小伙子们,一边吹拉着,一边故意瞅着他们,娃儿们吃着加工厂制的水果糖,也乐哈哈的朝着他们装模做样,弄得人家委实不好意思哩!
我宣布了开会。首先由会场的主席兼主婚人李书记讲话,他整了整领子,干咳了一声,就说:“今天是个庆祝会,也是个结婚会。我们庆祝他们的先进技术创造成功,也祝贺他们恋爱成功……”有人忍不住笑了,他又认真地说:“笑什么?这个果实来得很不容易!”
李书记说着朝我望了一眼,我说:“是啊。”
也许我体会得更亲切一些,不是么?那还是在1958年刚上山不久,我和爱人决心在山上安家立业,开发山区,第一对在这里结了婚。那时候没有今天这样的三层大楼,婚礼是在茅棚子里举行的;没有电灯,点着忽暗忽亮的油柴;也没有什么乐队,只有几把胡琴,铜盆当锣,敲打着竹节,土法上马,怪有趣的……那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野,草丛盖没了平地,狼还在外头嗥叫呢。
李书记讲完了。他将一面发亮的红缎子锦旗奖给了他们,上面写着:“奖给技术革命的先锋”。大家使劲地鼓着掌。好一阵子,又有人建议:“进行下一项呀!”“对,赞成!”
我又照仪程宣布了下一项。一个小伙子站起来说:“介绍创造经过和恋爱经过,说!第一次见面的时候。”
新郎一下子脸红了。新娘低着头,羞怯地微笑着。经过了一番“动员”,贾大华站起来了,他有些发慌:“第一次,在垦殖场和农业社生产联席会上……”没说完,他窘窘地坐下来。大伙儿你一句她一句的追着:“说呀,说下去呀!”新郎没奈何地站起来,又说:“说实话,我们那时候只谈了些业务,没有想到别的。”有位姑娘对新郎诙谐地说:“没,说,心,里,话——”好几个人呼应着,“对!”可是贾大华再也不做声了。
会场突然静了下来,我连忙说:“要新娘说说,是不是真心话。”
一下子喧闹起来了,没料新娘子一笑,起身说:“说就说吧,怕啥!那时候我也是想都没想,我是山里妇女,人家是知识分子,下放干部,怎么比得上呢。我只想到我们可以交流林业生产上的一些经验。后来,奇怪,我们又在县劳模会上碰上了,那时候他是青年林业队的队长,他喜欢我们山里啦,还想搞创造,说什么把大木料运下山来。这回呀,我才觉得他和我们是一个道道上的。从那时候起,我们……”胡玉妹噗哧笑了,满脸飞红地说:“我说不来了,让他说吧!”
小伙子们偏不同意,可是姑娘们七嘴八舌地为新娘子打抱不平了:“新郎说,新郎没说啥!”
新郎搓着手,什么也没说出来。姑娘们又闹起来了。我脑子里一转,忙说:“没起题目,人家怎好做文章啊?”
“对,出个题!”许多人表示赞成。
“我来起,”李书记兴致勃勃地说,“取经送宝——好吧?”
“好啊!”大伙儿鼓起掌来了。
贾大华被我们推拉了起来。“怎么说好呢?”停一下,他说:“确实的,木材运输网的成功是大伙儿的力量,可与她们的帮助分不开。起初,她不但将公社林业队做木轨道的经验介绍给我们,而且帮助我们设计蜻蜓滑道,架空索道,施工时还提着斧子来帮忙,领我们跑山,找出合适的路线。……我到她们林业队去了三次,她来了三次,就这么着,天木岭的运输网搞成了。”
“三次就这个内容?不全面!”
“新娘子补充!”有人建议。
新娘子好说话,姑娘们一触胳膊,她就站起来了:“对,我来补充。光说我们帮助他,不全面。他每次到我们这里来,也带了他们的经验。我们去天木岭,也学到了许多东西。蜻蜓滑道和架空索道就是从他们那里学来的,我们果沅山的运输网也是他们帮助设计的。”
一位胖姑娘不满意地嘟着嘴说:“还不全面!”
“啊,对啦!还帮我们学习文化。”新娘子连忙补充着。
“帮呀帮的,还帮了人家什么呢?”
另一位姑娘压低嗓子帮新娘子回答说:“三双新——布——鞋!”
新娘子红着脸,埋怨地瞅了她一眼,大伙儿哄的一下子笑起来了,附近的还特意望望新郎的脚呢。有的问新郎:“你帮了人家什么呢?”……
婚礼举行到很晚很晚,末了李书记又讲了几句话才散的。我回到宿舍,开着电灯,禁不住推开窗子朝外望去。东山脚到西山脚那一溜宿舍的灯熄了,山峦和平地连成一片蓝黑,只是有的地方聚集着一些光点。明天是星期天,可是造纸厂和山区饭店建筑工地喧闹着,那里正在紧张地施工,锯木厂锯木的声音还不断传来。李书记在婚礼结束时这样说,“生活,是由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的,我们的双手,还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第8版()
专栏:杂志架上

学习李贡,做党和人民的好儿女
——推荐《红旗手》《红色医生李贡文艺专号》
兰州出版的《红旗手》文艺月刊七月号,出了《红色医生李贡文艺专号》。
《专号》刊登了谢觉哉和李德全同志的赞诗,诗人李季用诗剧形式写成的长诗《李贡传》,诗人闻捷《献给李贡的诗》,还有兰州艺术学院实验剧团集体创作的《红色医生》,电影文学剧本《草原上的医生》,还有小说、木刻和剪纸,以及曾经同李贡同志一起生活和工作过的同志写的宝贵的回忆散文。这些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李贡同志为藏族人民的幸福和健康献出了自己年青的一生的作品,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我们时代英雄人物为人民服务的耿耿忠心,和他毫无利己之心的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这是一本教育广大群众和青年一代的好读物。
从这本《专号》里,人们可以看到党培养出来的青年红色医生李贡,怎样地在这平凡而艰苦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他永远听党的话,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他用自己的血肉,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密切了党与藏族人民的联系,提高了党在藏族人民中的威信。1956年,为了治好藏族劳动妇女曹加的严重烧伤,李贡同志毫不犹豫地割下自己腿上的四块皮来施行植皮手术。为了免除十几个藏族人民死于伤寒,他不顾自己大病初愈,毅然抽出自己的鲜血,给他们注射。为了抢救一个患麻疹的垂死病孩,他五天四夜守护在孩子身旁。他的全心全意为草原人民服务的英雄行为,在甘南藏族人民中广泛流传,藏族人民热爱地称颂他是“毛主席派来的好‘曼巴’(医生)”。去年12月,在参加慰问野外工作人员代表团到刘家峡慰问时,不幸逝世。李贡同志把自己光辉的一生献给了祖国壮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给了草原上的藏族人民,无愧于“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这一光荣称号,他将永远活在甘南草原藏族人民的心中。
我们从李贡同志爱人的回忆文中知道,李贡同志是如何听党的话,要求做一个最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常对他爱人说:我是党培养的一个医生,党派我们到草原上来工作,就是相信我们能经得起艰苦环境的考验,我们不能辜负党的信任,我们要做一个坚强的人,毛泽东时代的红色医生。他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从来不向困难低头。他深深体会到党派他到草原上来给藏民治病,不仅仅是个治病问题,而且关系着党的威信,是个政治问题,只能尽力治好,不能治坏。因此他以忘我的精神,甚至不惜自己的血肉来完成党交给自己的任务。他不仅是好医生,能治好病,而且以他的行动教育和提高了广大藏族人民的思想觉悟。
《红色医生李贡文艺专号》是为响应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学习李贡同志共产主义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的号召,给读者贡献的一份可贵的学习材料。这些作品虽然是短时间内赶出来的,但我们也从中看到了李贡同志真实、生动、鲜明的感人形象,他将鼓舞我们在今天的跃进时代中,努力做党和人民的好儿女,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迈开更大的脚步。
(沅)


第8版()
专栏:

铁脖子队
济南仪表厂 陈纯烈一项突击任务,下达铁脖子队里,三十三吨化肥粉呵,要星夜运到农村公社。队长铁脖子老李,立刻把小伙子们召集,十个钢铁般的青年,烟囱一样地站在一起。急促的战前会议,又一次重复着一个真理:铁脖子队是匹飞跃的骏马,要“巧干”,为它增添双
翼。生就一副工人性格,专把困难攻打,指着虎蹲蹲的地排车,铁脖子队长拉开了话:
“古老的地排车呵,低头狠拉像‘老牛爬’,俺爷一辈子压在这车把下,爹也累成个骨架架……地排车呵地排车,旧社会工人也不爱拉,跃进年代唱新歌,咱铁脖子队要跨千里马!”二十只神奇的手,高高举起又狠狠劈下,响锤劲斧震落了夕阳,革新之花开得像满天彩霞。十辆地排车一下改好,“闪电风”代替了“老牛爬”。快点传呵快点装,搬起沉甸甸的肥粉心头乐开
了花。吓,十个铁脖子,眨眼把十辆大车装好;喇叭里传出大风警报,队长却说:“正好,一路南
风顺道!”沙!沙!沙!车轮碾碎飞砂;哗!哗!哗!展翅的铁马如疾箭齐发……铁脖子队的英名,把全厂人的干劲激发,铁脖子队如一匹骏马奔驰,沿途撒满了共产主义的鲜
花!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让爆炸为建设工作
言火
火药发明于中国的唐代。最早用于战争,其后逐渐应用到生产中。
在修筑公路、铁路的工地上,人们用它来开山填壑,凿通隧道……。
在水利工程建设上,人们用它来移山挖渠。近年来人们创造了一种叫做定向爆破的筑坝方法,利用火药的力量代替人力筑起大坝拦截河水。筑坝之先,选好地点,让炸药按一定的布置,埋设在预先设计好的坑道之中,使爆炸时的力量集中在一定的方向。人们一按电钮,火药有次序地爆炸,爆炸时产生的压力就把土或石块按照人们指定的方向抛到河面上。不消几分钟的时间,炸药就帮助人们筑起了拦截蛟龙的土坝或石坝。这种方法速度快,既节省劳动力,又省钱省事。自从向苏联学习了这个先进经验以后,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中,正大规模地推行这种筑坝方法。
炸药用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帮助农民深翻土地。这是1958年大跃进以来,一些人民公社和科学研究机关试验的成果。爆炸深翻土地,不但能节约劳动力和减轻劳动强度,深翻三尺,约能节约劳动力80%;另一方面,由于火药爆炸把土地炸得很松,火药爆炸后的生成物,改善了土壤的“营养”,因此爆炸深翻的土地上的作物收获量,比人工深翻的土地上的收获量要高。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可是在地质勘探中,人们经常制造小规模的人工地震,利用人工地震来测探矿藏和测量地壳的结构。埋在地下的炸药爆炸以后,产生了地震波,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的岩石层和矿物层,就会产生不同的反射波。勘探工作者把这些反射波记录下来,经过分析就能了解在爆炸区域内矿物的分布情况。
人们还将爆炸应用于采矿和钻探等部门。甚至在机械加工方面,也出现了它为人们服务的项目——硬化金属表面。人们将炸药贴在工件的表面,炸药爆炸时产生的气波,就会对工件表面冲击,使工件表面硬化。爆炸虽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技
术,然而它在工农业各部门中的应用还刚刚开端。让爆炸更好地为建设工作吧!


第8版()
专栏:

田头文娱(中国画)张文俊 吴君琪等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