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开展多运保钢竞赛
重庆市交通运输战线职工,为了保证让钢铁“元帅”吃饱吃好,开展了保钢大竞赛。最近重庆港务局全港的货物吞吐量已提高30%以上,作到了钢铁物资随到随卸,不积压。菜园坝码头的装卸工人,千方百计改进运输工具,运输效率大大提高,由过去一天装卸一百多吨物资,猛增到三百多吨。
制造中国式阀门
大连阀门厂的职工,经过一周的努力,生产出一种独具风格的止回阀门,用原来生产一台阀门的材料,生产出六台到八台,节约工时三分之二,而且质量好,性能高,能自动控制流水。这个厂决心在第三季度内,把十二种主要产品改革成体积小巧、性能特高、用料极少、加工效率高的中国式阀门,使全部产品用料达到一顶二。
安全供电实现遥测
长春市胶合板厂机电车间,在创造连续九年安全供电优异成绩以后,又由于创制成供电安全遥测器,不出供电室就可以知道供电安全情况,使供电安全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广泛推广庆华经验
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和牡丹江四个市的各工厂企业,大张旗鼓地学习、推广庆华工具厂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的经验,许多企业作到了干部参加劳动计划化、制度化、经常化。各厂普遍加强了小组管理,使工人由参加一般的日常管理,发展到参加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和成本管理。
机、泵、管成套生产
江苏省常州市重工业系统切实抓紧排灌设备的“机、泵、管一条龙”成套生产。今年生产的排灌设备,90%以上已经装配成套,基本做到有机就有泵,有泵就有管,机器成套无缺件。
热心帮后进
江西横峰纺织器材厂工人出身的工程师、共产党员华富九,见困难就上,见后进就帮,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就帮助二十五个工人赶上了先进。其中有十二个工人创制了十三项工具。


第3版()
专栏:

“四○八”自动运输线有新发展
能翻过小山把煤从井内运到炼焦炉边
本报讯 湖南省祁阳县黄泥塘煤矿的职工学习石梓塘煤矿408型自动运输线的经验(见7月22日本报第四版),又创造性地加以发展,不久以前制成了一条长达一百一十五米的双轨无人无机的自动装卸运输线。八小时内可运煤三百九十五吨,节省运输劳力四百六十三人,较人工提高工效一百九十七倍。
这条新型自动运输线的特点是,能够将煤从井内运出,翻过一座小山,直接送到炼焦炉边,来回完全自动,不要一人装卸。制造的材料都是铁、木、竹材。工人们歌唱道:
山高坳狭羊肠道,肩挑背负实难熬。
自从有了自动线,翻山越岭如飞跑。
技术革新真带劲,无人无机工效高。


第3版()
专栏:

沪东造船厂轮机车间找到提高革新项目正常使用率的好办法
群众充分议论 群众集体改进
本报上海25日电 上海沪东造船厂轮机车间领导干部在解决技术问题时充分发扬民主,深入工段、小组广泛发动群众对技术革新项目发议论,提建议,使原来不巩固的技术革新项目迅速地正常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持续跃进。
今年3、4月间,这个车间的职工在三次技术革新高潮中创制了大批机械设备,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但是,有一部分设备由于本身还有缺点,领导方面重视或支持不够,以致尚未用于生产或用得不正常。4月中旬起,车间领导方面就开始抓巩固、推广、提高工作,大会小会开过好些次,数度号召大家“要大抓巩固、推广、提高工作”、“对待新生事物要热情”。这样抓了一个多月,五十七项重大革新项目能够用于生产的仍然仅占68%,其中有的使用得还不正常。为了找到问题的症结,车间党总支书记、车间主任等人到机床旁边征求工人意见。工人们对“光是口头上号召”的作风,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们马上改变作法,分头深入工段、小组,认真发动大家对革新项目展开大议论,大改进。结果,三天之内,就使95%以上的重大革新项目正常使用起来。
在这三天当中,车间里议论纷纷,热气腾腾。工人们纷纷在机床旁边开小组会,议论每个革新项目能不能用?为什么不用?缺点是什么?用什么办法改进?他们从对革新项目的不同认识、设备本身的缺点、操作问题等各个方面,充分进行暴露,分析,研究。不仅工人群众议论,而且干部和技术人员也下到原来搞革新的小组,和工人一起议论。会上各抒己见,当场把机器零件拆开来逐个检查,找原因,想办法,马上动手改进。
在这一场群众性的大议论中,职工们的思想认识越议越统一,技术方面的问题越议越明确。轮机总工段混合分工段曾经用土办法完成了拉齿机、多边机等重大革新,原来由于结构不够精密,走刀不灵活,加工出的零件不够光滑,有的工人用不顺手,就又拿起锉刀用手工干起来。小组里开始议论这一问题的时候,有的工人对能不能改好仍然信心不足,说:“还是弄部洋机床来,用起来便当!”别的工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说:“刚生下来的小孩,总是不会跑路的,需要大人抚养。”“新买来的洋机床,也常出毛病,总得修修弄弄才能用得顺手。”他们还举出过去搞的土铡床的例子,开始也不好用,后来在使用过程中经过改进,就很好用了,对完成生产计划出了很大一把力。经过这番议论,大家的认识统一了,决定马上改进。他们把多边机拆开,检查一个个零件。夹具夹不紧,中心不对,技术人员马上画出图纸,工人找来材料,另外做了一副夹具。试车,还不行,便再找毛病;后来又改进了自动装置,多边机就正常使用起来了。与此同时,另一部分职工也把拉齿机拆开检查,改了试,试了改,先后经过四次试车,终于使拉齿机作到走刀灵活,操作方便,加工出的牙齿也光滑了。
通过大议论,大改进,不仅巩固了原有的革新项目,而且发展了技术革新成果。不少原来是半机械化的设备,已经发展成机械化和半自动化的;有些单件的革新,已经联结成流水线。就在群众边议论边改进的基础上,车间里进一步组成了四条流水生产线。弯制船上各种用途各种形状的管子,是一项复杂而劳累的工作。在3、4月间的技术革新高潮中,职工们制造了几部土弯管机,使船上95%的管子由人工热弯改成了机器冷弯,同时制造成装砂机代替人工装砂,大大改变了弯管工作落后的技术面貌。在这次议论中,工人出身的车间副主任沈裕生,又和弯管工人一起研究,并且经过有关设计部门的协助,试验成功一种新的弯管技术,使弯管效率和质量又提高一步。
通过群众大发议论,也发现了管理工作和劳动组织方面的一些问题。车间领导方面都及时作了改进。6月份,全车间提前三天全面完成了国家计划,生产比5月份增长了将近40%。


第3版()
专栏:

当代英雄
广东汕头机械厂第二金工车间副主任罗木命(左),是工业战线上永不褪色的红旗手。
在支援抗美援朝的生产竞赛中,由于偶然事故,使他的眼睛受了伤,双目几乎完全失明。数年来,他一直顽强地参加生产,不断地革新技术。最近,又试制成功一部自动化刮花机,提高工效七倍。这是他们正在研究进一步改进刮花机。   本报记者 谭理光摄


第3版()
专栏:

技术和民主
陈之衍
技术和民主有什么关系呢?从表面上去看,似乎没有什么关系。机械化也好,自动化也好,都是一种技术性的问题,而民主则是人们政治生活、上层建筑范围内的一种作风、思想和制度,两者在表面上确是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可是这只是在表面上。如果从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深究一下,两者的关系却密切得很。你看,上海沪东造船厂,就是因为在技术问题上也充分发扬了民主,结果技术革新项目的正常使用率从68%上升到95%,能说两者的关系不密切吗?
我们常说,任何一项新事物,在它刚刚诞生的时候,处境总不是那样顺利的。为什么?因为人们对它的规律还没有完全认识和完全掌握。在许多企业里,技术革新的成果,在普遍推广的过程中,都有一些项目,还没有能正常使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新技术本身,还不够完善,也就是还不完全符合客观规律,因此使用起来,就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毛病。而这些新技术的创造者,一下又不可能完全认识它的规律。在这种情况下,就看领导者采取什么态度和方法了。或者见难而退,让这些新技术进入“冷宫”,或者把问题(毛病、困难)提交给群众,充分发扬民主,充分集思广益。每个人的点滴智慧都有助于人们认识、掌握新技术的规律,许多人的点滴智慧加在一起,就有可能基本上认识和掌握新技术的规律,使技术革新的每个项目的成果,都能得到巩固、推广和提高。上海沪东造船厂就是采取了后一种态度,后一种方法,因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可是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充分相信群众的观点是办不到的。有些人尽管口头上也说相信群众,但是内心里还是不大相信群众能够解决一些复杂的技术问题。这种思想不清除,是不可能真正发扬什么技术民主的。
在技术问题上,发扬民主,集中群众的智慧,推广新技术,这也是政治统率技术的表现。政治统率技术,技术问题,政治解决,并不是指用一般的政治原则去解决技术问题,而是指通过群众路线的方法,发扬群众的创造力,攻破技术关。
技术和民主的关系,就是这样一种关系。


第3版()
专栏:

“东方红”胶片放异彩
根据作家梁斌名著“红旗谱”改编的一部同名彩色影片,最近就要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制成。拍摄这部影片所用的彩色电影胶片,就是天津感光胶片厂生产的“东方红”牌产品。
这个厂在1956年还是一个被人们称为“工人少、设备少、产品少”的“三少”工厂。那时,全厂只有一部小机器,只能生产照相用的玻璃干板和晒相纸。仅仅经过三年多的时间,这个厂就成为我国新兴感光器材工业中的一支主力军了。不久以前,在广东汕头举行的一次全国感光器材技术经验交流会上,“东方红”牌的一二零胶卷、黑白和彩色电影胶片由于感光度好,灰雾小,使用效果好,经过现场质量检验,公认为达到了全国第一流的水平。
现在,这个厂生产的产品已经达到十六种,并且首创了医疗用爱克斯光胶片,质量也达到了先进水平。   (冀)


第3版()
专栏:

“好球!”
当一个篮球运动员,得心应手地把球投篮进网的时候,往往博得观众一阵雷鸣地欢呼:“好球!”
其实,这个“好球!”,不仅应该归功于球技娴熟的运动员,也应该归功于手艺高巧的制球工人。
天津市利生体育用品厂就是一个著名的制造好球的工厂。去年全国运动会篮、足、排球比赛中用的球,很多是他们生产的。这些球——特别是篮球,坚固耐磨,既圆又光,在国内外都很有声望。
在这个厂里,现在除了设有专业的质量检验股以外,每个小组也都设有质量检验员,把住每个工序的质量关。因此,这个厂产品的正品率,今年以来月月达到99.5%以上,超过了99%的质量指标。
工人们还把积极提高产品质量和千方百计节约原材料、使用边料废料结合起来。过去每张牛皮只能划出四个球皮,经过设法利用边皮、前肩皮以后,能够做七个球。过去厚牛皮只能用刨刀把里皮刨掉,用外皮制球,往往刨得厚薄不匀。现在使用片皮机把厚皮片成均匀的两层,里皮就能用来制较薄的排球或运动员练习用的实心球。这样,尽管使用了很多边皮次皮,仍然保持了质量标准。   (新)


第3版()
专栏:

用国产原料生产更好的腊纸
生产誊写腊纸和打字腊纸名牌产品的天津益丰文具厂,几年来一直保持质量第一的荣誉。但是他们并不满足,今年上半年,他们又用国产原料代替进口原料,生产了质量更好的腊纸。
腊纸的主要原料是高级石腊和高级雁皮纸。石腊要靠进口;雁皮纸是用云南、贵州等省出产的一种生长很慢的野生山棉和三亚树皮制成,产量很低,一时还不能全部满足需要。在“用代用原料生产第一流产品”的口号鼓舞下,技术员马玉峰和工人们经过三个多月四十多次的失败,终于用代用原料试制成功了新腊纸。腊纸的耐热度由原来的摄氏六十八度提高到一百度左右,耐印份数由两千份提高到四千份,最高达到六千份。
这个厂生产的打字腊纸虽然一直保持全国质量第一,但腊纸的保险期仍然停留在二至三年的水平。工人出身的女化验员董秀珍经过多次研究,发现提高腊纸保险期的关键是防止涂料到期分解,她就改变了操作工艺,使腊纸的保险期提高到五年以上。   (纪)


第3版()
专栏:

天津制革厂职工在开展学名牌、赶名牌、创名牌的运动中,狠抓产品质量,建立了“质量档案”制度,并且发动群众,人人紧把质量关。现在,这个厂生产的牛底革和牛正面革已经达到全国第一流的水平。这是天津制革厂用他们生产的牛底革和牛正面革制的各种质量精美的男女皮鞋。
本报记者 陈锡珍摄


第3版()
专栏:

思想革命作前导 组织措施抓得紧
安阳推广先进经验成果丰硕
本报郑州25日电 河南省安阳市工业战线针对生产关键和薄弱环节,雷厉风行地推广五十多项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大大巩固和扩大了技术革命成果,促进生产持续跃进。
钢铁战线已对70%的小高炉进行了技术改造,利用系数比半年前普遍提高一倍以上。机械行业推行无切削加工新工艺以后,大大节省了加工工时和原材料。如一百五十公斤空气锤每台加工工时比过去节约40%,原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分别降低18.2%、45.35%。轻工、化工行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大搞原材料综合利用,增加了许多新产品。有十五家工厂基本实现了无废液、无废料、无废气、无废渣的“四无”生产。
安阳市工业战线的先进经验大推广、大普及、大提高,是以思想革命作前导的。3月份,当中共安阳市委从琳琅满目的技术革新项目中选出五十多项重大经验决定大力推广时,在部分干部和职工中存在着一些思想障碍。一种是盲目自满,不肯虚心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一种是对新生事物热情支持不够,有的技术革新项目因为还不够完善或者遇到习惯势力的阻碍,便没有迅速推广。还有人有重洋轻土的思想,看不起土法上马的革新创造,等等。根据这些情况,市委认为,通过大推广来进一步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也要先在人们思想上来一次更加深入的思想大革命。市委立即组织全市职工开展了一次大张旗鼓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如何看待新生事物”的学习运动。学习中发动群众大鸣大放大辩论,批判和克服了各种错误思想,大大提高了全体干部和职工对推广、普及和提高技术革新成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主动地投入这一运动。冶金企业检查了盲目自满情绪以后,派人到外地参观学习,回来以后便大造磁选机,大搞人造富矿,让高炉吃精料。全市5月份生铁产量比4月份增长22.64%,6月比5月又有所增长。
在职工思想认识提高的基础上,市委进一步采取了强有力的组织措施,以革命的态度大抓先进经验的推广工作。各行业都成立了先进经验推广指挥部、推广先进经验服务队、攻尖队等。市委还抽调了二百名干部组成十六个工作组到各行各业帮助工作。纺织业针对漂染工种这一落后环节,大力推广安阳内衣厂土法上马搞漂染机械化的经验,很快使三百五十多名漂染工人摆脱了笨重的手工劳动。工人们歌颂大推广、大配套是“一家开花百家红,一宝变成百家宝”。
安阳市工业战线在大推广中还出现了许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事例。建筑工人在推广“六○”砌砖法时,不仅学会了三砖并砌、三砖分砌等先进操作方法,还创造了四砖、六砖连砌等新经验,使砌砖效率又提高了一步。


第3版()
专栏:甘肃通讯

梁大年
·本报记者·
打开兰州市政工程公司副经理、党委委员梁大年办公室的门,里面空荡荡的,窗帘低垂,桌椅和沙发上落着薄薄的一层尘土。主人不在他的办公桌旁。勤务员小马抱怨说:“他屋里老是这样!灌上一暖壶开水,过上三天,还是满满的一壶!多半在深夜,才能看见这间办公室的窗口透出灯光……”
1957年整风运动以后,公司里的人很少在办公室里找到他们的副经理。三年来,梁大年除在公司开会和学习以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生产第一线。这种新型的领导作风,已带来一系列丰硕的收获。正如梁大年所说的:“作为领导者,只有经常地深入实际,才能在飞跃发展的形势中避免主观主义,才能发现经常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
到现场去调查研究
兰州市通往新工业区西固的西林荫大道,已不能适应日益频繁的交通要求,市政工程公司接到了拓宽任务。这项工程仅回填土方就有七十万立方米以上。施工现场南是土山,北是黄河,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施工队伍到达现场以后,问题发生了。原来在山与河的夹同里,还有一条铁路,要取土必须在越过铁道的上空搭架,这既不经济又不安全,大大限制了取土的进度。梁大年到工地以后发现了这个问题。怎么办?他向工人群众求谋问计。一个工人开玩笑地说:“要论近嘛,黄河最近。但龙王爷不给土怎么办?”谁知这句无心的话却给副经理很大的启示。第二天,他就渡河翻山爬坡,经过连续三次侦察,最后竟提出一个新的施工方案:从黄河取土!
这个方案的大胆和新鲜,非常出人意料,但却是合理可行的。根据梁大年的调查,只须在施工现场上游的黄河支流上,筑起几道小型拦河坝,就会逼使黄河腾出大片河床,成为非常方便的取土场所。这不仅保证了施工的安全和进度,而且由于节省人工,可以降低工程造价四十万元。附带还有一个好处是,取土后的河床,稍加修葺就是一个很好的养鱼场。
西林荫大道的填土拓宽工程,提前完工了,梁大年提出的方案全部实现了。
梁大年几年来在深入生产实际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的这种坐在办公室里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并不是唯一的,甚至也不是最重要的。不久前基本完工的兰州滨河路和河港码头的河岸工程,原设计为修砌宽五米高十几米的砌石河堤。在施工过程中,梁大年深入沿线四个工地,具体观察了施工现场,查阅了黄河水位的历史资料,比较了旧堤工程,核对了设计数据,广泛征求了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意见,在这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建议提高河岸工程基础标高,并将河堤改为护坡。这个建议共计节约三万五千方砌石工程,为国家节省投资近一百万元。
蹲下来大抓薄弱环节
通过“解剖麻雀”突破薄弱环节,以点带面,是梁大年深入实际中的另一特色。
正在修建中的另一个兰州市重点市政建设工程,开工以来,完成计划的情况不够好,关键问题是四十五万立方米土方运不出去。当时,市政公司承建的工程中,一般土方量都很大。梁大年决心在这个工地“蹲点”,具体研究一下毛病到底在什么地方,看能不能找到使全公司土方工程来个高速跃进的钥匙。
在5月底到达这个工地以后,他首先从调查研究入手,对职工队伍作了摸底排队,检查了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运动的开展情况,分析了一个星期的生产原始记录。这时,他发现公司下达的计划是不切合实际的。从统计报表看,工地拥有五百四十名职工,但除了管理干部、修配工、原材料生产工、杂工、炊事员、支援其它单位人员等等以外,正式投入土方生产的只有三百七十四人,这些人即使完成两倍半的定额,也实现不了公司下达的任务。经过他的提议,修改了这个计划。修改后的指标仍然是积极的。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项计划,他广泛地访问了工人群众,仔细研究了现场,和工地负责人一起拟订了快装快卸多拉土方、改进施工组织程序、大力推广小型爆破等措施,使施工有了起色。然而根本问题——运土仍未得到彻底解决。梁大年苦苦思索以后,结论是出路只能是工具改革!
这些天,当他骑着自行车经过大街时,他不断观察在街上行走的拖挂汽车,这种车将原来的车厢加长加大,在大梁上增一转盘使转向灵活,根据不同车型可分别提高运输效率一倍到十倍。他想,为什么不能把工地上运土的人拉车也这样改装呢?他把这个想法同工地干部和老工人商量后,开始试验。原来一辆车能拉三百斤,现在改进后的车辆能拉六百斤左右,效率提高了一倍。
事情真正不巧,这种新型的车辆出现后,许多工人都不愿意用。
梁大年不解。他去问工人新车到底好不好?工人们说:差不离!拉得多些走得慢些!他想多轮比少轮减少了扶力,应该是轻些;而且在汽车和马车上推广的情况证明也是一项成功经验,为什么人拉车就不行?当天,他就脱去上衣和公司党委副书记陈万邦亲自作对比试验。他们在工地分别用新车和旧车装上土,沿着两公里半的道路拉向目的地。两个人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到底发现了缺点,新车虽然载重多,但车头向下压,拉时很吃力。当场经过反复研究,他们发现,原来是转盘位置太靠前,重心不准。经过改进,果然重量大大减轻。工人们试了试,都说,这简直等于一辆小马车!
梁大年在生产实践中终于找到了土方运输高速度的关键。通过现场会议,这项经验已在各个工地普遍推广,公司拥有的六百多辆架子车都在进行改装。
是领导又是朋友和学生
梁大年也是以勤奋进行政治学习闻名的。在他来往工地的时候,总是在皮包里塞满了书籍、文件、剪下来的报纸社论和经验文章,有空就拿出来读,每一页上都是圈点密批。他特别善于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这使得他的理论知识更加深刻丰富起来,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了领导水平。梁大年把向工人群众学得的知识称做“活的知识”。一次,一个老工人在挖河卵石,他比别人效率高。一调查,原来他会“看水性”。看水性,就是根据河流冲积石头的排列方向,找石与石之间的缝口挖,这样可提高工效一倍。这件事却使他学到了一个道理,在挖土、砸石、拆城墙时,也应该按物体原有结构进行拆除。他对群众中产生的新生事物和先进经验的学习、总结、支持和帮助,已成为他领导工作经常思考的主要内容了。
不认识梁大年的人,很少能看出他是一位公司经理,一套旧布衣、一双布鞋,不论什么地方就地一坐便和工人们交谈起来。他在工地时总是经常到工人宿舍和食堂去,了解情况、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不久前有一个工地新增了一千多名工人,暂时床板不足,他就亲自到库房查看,发现库房存有一大批桦木杠子,他就发动大家用这种杠子作床框,中间用草绳串联起来。这种富有弹性的草绳床,经济适用,工人们非常满意,称赞它为“多快好省”床。
这种淳朴的平易近人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使梁大年获得工人群众的爱戴,把他当作知心朋友,有事情愿意找他商量,毫不拘束地无话不谈。有这样一件事:在一个天已微明的清晨,夜班工人就要下班,有人忽然发现正在安装的地下油污管中,睡着一个人。“这是谁呀?”一个新来的工人奇怪地问。小队长向前看了看,就惊叫起来:“是梁副经理!”他想了一下就向大家打了一个手势,悄声说:“不要吵醒他!他已经连续几天没有睡觉了,就让他在这里休息一会儿吧!”一个工人立刻把自己身上的棉衣脱下来,轻轻地给副经理盖上去……


第3版()
专栏:

新建设
天津新港第二期扩建工程中的突堤式深水码头,最近建成并投入生产。这个深水码头适合现代化装卸生产的要求
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