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7月2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全面支援加速农业技术改造
郑州各行业组成协作会同县、社对口挂钩
本报讯 河南郑州市工商学兵采取“协作会”的形式,全面系统地支援农业生产,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的技术改造。
“协作会”是在厂社、店社等对口挂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今年3月以前,郑州市许多单位,通过厂社、店社、院社、校社直接对口挂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一个单位常常受工种、生产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如有的公社需要大量的排灌机械,而挂钩厂仅能进行一般修检工作;有的公社需要各种机床等生产设备,而挂钩厂、店只能提供一些生活资料,等等。
根据这种情况,中共郑州市委决定采取“协作会”形式,全面支援农业生产。全市一百二十八个大、中型的工厂、企业、交通运输、机关、部队、学校、卫生等部门,已分别组成了七个“协作会”,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分别和县、社对口。每个“协作会”,都是以大单位为骨干,拥有工业、基建、交通运输、商业、文教卫生等各个行业。他们共同下乡调查情况,共同制订支援规划,在执行规划过程中共同负责。
“协作会”建立以来,虽然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但却显示了它的巨大优越性。如以郑州砂轮厂为骨干的一个“协作会”,三个月来,就派往农村各种技术人员三百八十名,他们身带工具和零件,深入田间、井边、库边和机旁,帮助公社检修各种排灌机械三百多台,支援各种机器设备十四部,钢材生铁十一吨,工卡量具百余件,并帮助公社就地取材、自力更生,建设起了机械制造修配厂、化肥厂、农药厂。协作会所属的各单位,还根据本身特点,发挥所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设计、生产设备、安装、技术过关到管理,对农村公社进行成套成龙的支援。今年6月为了支援农村抗旱抢种,纺织机械厂协作会,接受了制造四千四百套排灌机械配件的任务。这个协作会,就根据各单位特长,本着会做啥就造啥的精神,半个月内就完成了任务。协作会还为农村培养了多种技术人材。
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全面地成套地系统地支援,大大加速了农业的技术改造,进一步密切了工农、城乡之间的关系。各“协作会”从建立到现在,先后共为农村生产柴油机一千多台,水泵七百台,电动机三百六十台,收割机一千三百台,水车三千七百部,各种改良农具九十九万余件,农药二百吨,化肥三万吨,并支援农村公社各种机器设备八百八十四部,排灌机械四百七十五台,动力线一万二千米,钢铁五百吨,工卡量具十三万多件;帮助公社新建立动力站四百零九处,电力站三百四十处,化肥厂二十六座,农药厂五座,和一批机械制造修配厂等。另外,还派出各种技术工人两万余人(次),巡回农村各地,帮助公社修复了各种机械四千六百台(次),同时采取“请、派、训、带”的办法,为农村培养各种技术力量一万余名,从而迅速壮大了农村的技术力量,提高了技术水平,扩大了生产能力。
为了加强对支援农业工作的领导,从市委到各厂矿、企业、学校、党委,都成立了由第一书记或书记挂帅的支援农业委员会、分会和小组,并抽出专人设立了办公机构,经常深入检查督促,传播先进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支援农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2版()
专栏:社论

抓紧棉田管理的关键时期
目前正是暑伏季节,全国棉田已进入开花盛期。6月17日本报曾发表“增蕾保桃是棉花增产的关键”的社论,提出了大抓水、肥、保、管等增蕾保桃的措施。从棉花的生长发育规律来说,7、8两月正是棉花开花结桃的盛期,也就是加强棉田管理,实现增蕾保桃确保棉花高幅度增产的关键时期,迫切地要求切实保证棉田管理所必要的劳动力,消灭杂草,战胜病虫和各种灾害,并且充分及时地供应棉田所必需的化肥农药和其他生产资料。
现在,全国大部分棉区棉花生长良好。虽然今年棉花在播种和幼苗阶段,黄河流域棉区严重缺雨干旱,长江流域部分棉区阴雨连绵,同时大部分棉区还遭遇了低温、多风的侵袭,但是全国棉区的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公社的强大集体力量,同各种自然灾害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终于胜利度过了棉花播种关和保苗关,大大鼓舞了干部和广大社员夺取今年棉花大丰收的信心。今年棉田管理工作,比往年抓得早、进度快、管得精细。据河北省6月底统计,进行苗期灌溉的棉田已达三百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三倍左右,已追肥的棉田比去年同期多80%,大部分棉田已中耕二至四次,整枝、治虫工作也比去年进度快。湖北省在适期早播种的基础上,加强了早定苗、早中耕、早治虫、早追肥等棉田管理措施,棉苗普遍生长得比去年齐、全、壮,一部分棉田在5月底就达到现蕾的要求。今年棉田在合理密植方面,不仅因地制宜地适当增加了每亩密植株数,而且大部棉田还做到了等距匀苗。今年棉田灌溉面积比去年扩大四分之一左右,棉田灌排设施也比去年有了很大提高。今年国家供应给主要棉区的化肥和农药也比去年多。各地棉花生产上的专业组织和领导,也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巩固。两年来在棉花增产中所创造的增蕾保桃经验,在今年推广运用中将会更加精益求精,发挥更大的增产作用。这些都是实现增蕾保桃、夺取棉花丰收的有利条件。
今年全国棉花生产形势虽然很好,但是,要达到增蕾保桃实现棉花丰收的目的,还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去埋头苦干,为了保住棉田面积提高单位产量和总产量,作出一番艰巨的努力。特别是由于今年气候失常,灾害多,为了确保棉花总产量的增长,首先必须要同各种自然灾害坚决斗争到底,确保现有棉田面积,真正做到种一亩收一亩。
目前,黄河流域棉区的部分地区旱象仍未全部解除,不下大雨只下小雨的盐碱地区引起了地面反碱,大旱之后还必须警惕伏雨渍涝;长江流域棉区也将进入伏旱季节。因此,还必须从多方面继续努力,防止因灾改毁而缩减棉田。当前值得注意的是,经过长期抗灾斗争以后,在个别地区的少数干部中产生了退缩畏难情绪,甚至有的竟做出了改毁缩减棉田的毁种打算。这种消极的退缩畏难情绪,是错误的,即使是个别地区毁种一分、一亩棉田,都是减少了全国棉田的总面积,都会给完成今年棉花增产任务造成困难。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积极方面出发,继续发扬抗灾的战斗精神,尽一切最大努力,加强抗旱、排涝、中耕、追肥、治虫等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有一亩保一亩,有一株保一株,不再改废一分、一亩棉田,力争现有种植面积就是收获面积。
当前正是棉田管理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灾害侵袭,一部分棉田棉苗发育较晚,生长不齐,若干棉田草苗齐长,发生草荒现象,这就需要紧急动员加倍努力搞好棉田管理工作。已落透雨和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必须及时贯彻追肥中耕、治虫、整枝等管理措施;旱象仍未解除的地区,更要继续抗旱保苗,以水、肥为中心,加强田间管理。在目前田间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克服少数干部和群众中存在的两种思想情绪。一种是条件较好地区,棉花生长得比去年好,在取得抗灾保苗的胜利以后,容易产生麻痹自满情绪;一种是经过长期抗灾斗争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旱象仍未解除产生了疲惫松劲情绪。正确的作法应该是:条件好的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再努一把力,力争高产更高产;条件差的地区,更要努力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力争增产。
搞好丰产田,确保条件较好、生育较好的棉田,高产多收;同时加强一般棉田的管理,达到多种多收,对夺取今年棉花丰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占全国棉田总面积40%左右的大面积棉花丰产方,一般土地较好,大部分都有水利设施,底肥多,领导力量强,有固定的专业队、专业组,目前棉苗生长情况很好。这是保证胜利完成今年棉花增产任务的主要阵地,必须集中力量,加强丰产方棉田的增蕾保桃措施,力争高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另外,丰产方以外的一般棉田和一部分低产棉田仍占全国棉田总面积的60%左右,这是完成今年棉花增产任务的两翼阵地,涉及全局,也丝毫不能放松管理。只有搞好丰产方、大战低产田、力争一般棉田全面增产,才能够确保整个棉花增产任务的完成。河北省邯郸专区,针对当前棉田管理情况,提出以水、肥为纲,以丰产方为阵地,以全面丰收为目的,开展了“三类苗赶一类苗,一般田赶丰产方,一般方赶中心方”的“三赶”运动。这种做法是值得各地仿效的。
7、8两月,是农业生产上的关键性季节,各地党委应该进一步加强棉田管理的领导,对棉田的管理切实抓紧、不断的进行田间管理的检查,分类排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缺肥的进行追肥,缺水的进行浇水,有虫的进行治虫,该整枝的进行整枝,发现草荒的及时消灭杂草,不仅使块块棉田都得到及时管理,而且要管到底,收获不完管理不停。领导干部应深入生产第一线,参加生产,领导生产。在进一步加强领导的同时,还要合理安排劳动力,整顿棉花生产的专业队伍,这是过好增蕾保桃关的组织保证。目前正是棉田追肥的重要季节,也是防治蕾铃期害虫的关键时期,化肥、农药以及灌排机械所需的燃料等,都是当前产棉区迫切需要的生产资料,各有关部门,应在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指导下,对供应棉田的生产资料进行检查,以及时调拨供应这些物资,保证不误农时,务使今年供应棉田的化肥全部用到棉田,农药及时用到治虫上,以充分发挥其增产效用。我们相信,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有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依靠人民公社的巨大力量和广大社员的冲天干劲,奋战7、8两月,一定能夺得棉花增蕾保桃关的全胜,打下今年棉花更大丰收的坚实基础。


第2版()
专栏:

加强开花结铃盛期的棉田管理
河南以丰产方为中心开展棉花增产竞赛
山西翼城县城关公社革新增蕾保铃技术
据新华社郑州讯 我国主要产棉区之一的河南省,正抓紧棉花开花结铃盛期,开展以丰产方为中心的棉花中耕、追肥、灭虫为主要内容的丰产比赛运动,力争棵棵棉花伏桃满腰、秋桃盖顶。
在竞赛运动中,各地都认真地总结了过去棉花丰产的经验,针对当前生长情况,采取措施,促使棉花多座桃、座大桃,少落铃或不落铃。新乡、开封等专区的农民,对枝叶密茂的棉田,采取晚封垅、深中耕的办法,防止生长赘芽;并采取隔行打顶和分层打老叶的办法,解决通风透光问题。从省到县和公社,还分别召开了推广棉田管理经验的现场参观评比会,因而,大大提高了棉田管理技术。
各地在棉田管理工作中,还特别注意各种工具的改革。
现在,全省每天投入棉田管理的劳力达一百五十多万人。
据新华社太原24日电 山西省翼城县城关人民公社西梁农场的全国植棉模范吴春安,和当地技术人员、老农相结合,革新了棉田管理技术,使全场一千亩棉田普遍长得苗全苗壮、枝多节短、铃多桃多。
吴春安和技术人员与老农们,根据今年久旱和苗密等新情况,在增保蕾铃上进行几项技术革新:
一、在中耕技术上,历年棉株生长到蕾期,一般要进行深中耕。但这种做法只适合水地和雨涝年头。今年以来,这里雨水稀少,干旱严重,棉田需水量大,他们根据这个特点,就实行多中耕、细中耕、浅中耕(五分左右)的办法。
二、在追肥技术上,根据以往棉花缺肥,不能继续生长蕾、铃;追肥过多,又发生狂长或引起落蕾落铃的经验教训,今年,他们变三次追肥为五次追肥,并分别在苗期、蕾期、花期、铃期施肥。追肥方法也做了改进。过去不管什么土地都采用先多磷,后多氮,现在改为水地、雨涝地或墒大地前期多磷,后期多氮,旱地或墒小的地,前期多氮,后期多磷。
三、灌溉技术上,根据今年缺少雨水的特点,变过去浅浇勤浇为隔垅、开沟浇、培土沟浇。并实行看天、看地、看苗浇水。棉株在现蕾期五天左右浇一次,初花期七天浇一次,铃期八天浇一次。这样,既省水又防旱涝。
四、在治虫技术上,变单项治虫为综合防治,把各种虫害一起消灭。
(附图片)
河北省唐县望都镇公社棉花丰产方的专业队员们在进行中耕
赵英摄(唐县县委会供稿)


第2版()
专栏:

深入农村更好服务生产
武汉市第四医院帮助黄陂县医务人员提高水平
贵州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师生到饲养场生产实习
本报讯 武汉市第四医院采用“固定挂钩”“以大带小”的办法,对黄陂县人民医院进行全面的技术援助,迅速提高了县医院的医疗水平。县医院又采用同样办法帮助公社卫生院,公社卫生院再帮助管理区卫生所,这样大大提高了全县卫生医疗水平。
几年来,黄陂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但始终跟不上群众的需要。武汉第四医院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便主动上门同县医院订立了支援合同,由第四医院对他们进行长期的技术援助。援助的主要办法是,双方从门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到病房,各抽一个主要医护人员参加对方半年临床工作。县医院医务人员到第四医院跟班工作跟班学习,由主治医生带徒弟,采用包教包学的办法,按照教学计划,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地讲解理论知识和传授临床经验,通过边作边教边学,把理论教学和临床实习紧密结合起来。每学完一项技术,先让徒弟看师傅作,然后徒弟协助师傅进行治疗,最后由徒弟单独工作,师傅在一旁指导,如此反复循环,直到把各种技术传授完毕,使徒弟能独立工作。第四医院派下去的医务人员,在参加县医院的门诊、护理、临床等工作中进行辅导,帮助县医院订立各种有效的制度,帮助医务人员提高技术,并举办医药进修班,系统讲解解剖学、生理学和药理学,同时协助县医院办了八个中级班,普遍培训提高公社的医护人员。从去年4月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第四医院为黄陂县人民医院培训了一批业务比较成熟的医护人员。县医院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大方便了群众,更好地服务于生产。过去,每逢遇到重大病症,往往由于县医院不能治疗,不得不向武汉转送,现在基本消除了这种现象。据统计,从1958年4月到年底有二百多人转到武汉去治病。挂钩后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1959年4月到今年6月底止,在县医院治疗的八百三十七个病人中,有三百六十七个病例是挂钩前的医疗水平所不能治疗的,现在,除了十个严重病人转到武汉外,其余有97%的病人都就地治好了。
县医院水平的提高,初步形成为农村医药卫生事业的指导中心,使他们有了更多的精力和知识去帮助广大农村卫生队伍。公社卫生院过去只能治些小伤小病,现在一般都能掌握割治狐臭、大隐静脉结扎、输精管结扎等二十多种中小型手术,有的还能正确诊断并医治阑尾炎、肠梗阻、胃穿孔等比较复杂的病症。罗汉寺公社卫生院去年先后收治了三百一十个病人住院,用过去的水平只能治愈七十人,而现在三百一十人都在本卫生院治好了。公社卫生院医疗水平提高后,又进一步培训管理区、生产队的二千多卫生员、接生员和炊事员,使他们成为广大群众讲卫生、除害灭病的骨干。全县卫生组织从上到下层层抓传授、层层抓提高的结果,在黄陂县境内就初步实现了“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社”的新局面。
本报讯 贵州农学院畜牧兽医系三年级师生,采取和公社饲养场挂钩协作的办法,进行生产实习,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支援了农业技术改造;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科学研究;推动了教学改革。
今年4月,这个系三年级的师生根据学院党委提出的“积极与公社挂钩协作,支援农业生产大跃进,为公社培养更多的农业技术人员”的号召,决定把期末的生产实习时间提前,和支援农业技术改造的任务结合起来进行。他们一面同附近的花溪公社挂钩;一面集中学习了一些最新科学成就。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生产实习,师生们帮助公社扩建了养猪场、奶牛场、养鸡场各一个,还新建了一个机械化自动线的养猪场。同时,在深入的调查、研究、摸索、实践中,师生们还试验和创造了多种新的饲养、管理方法,饲料栽培和制作方法,兽病预防和治疗方法,写出专题论文一百二十多篇,大大丰富了教学、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内容。
这样集中地、全面地、完整地进行生产实习,对这个系的师生来说还是第一次。在系党总支的领导下,师生们决定以各饲养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目标,重新拟订了研究计划。师生们除协助各饲养场制订了详细的生产规划外,并积极进行了小球藻抗菌素、钙酵母饲料等的培养和试制,开展了猪的快速育肥、多胎多产等科学研究,同时运用各种新的科学技术治疗猪喘气病、仔猪白痢、雏鸡白痢等。每当他们试验成功一样就立即传授。他们为公社培养了一批小球藻培养员、良种配种员和兽医人员。在师生们的热情协助下,尖山养猪场新建的小球藻繁殖池已开始生产原液,大塘养鸡场已具备了现代养鸡场的雏形,董家堰机械化自动线养猪场已经建成,并已开始大批养猪。
(张之遴)


第2版()
专栏:

强劳力集中第一线 各行业大力来支援
宁夏田间收、种、管三路急进
本报银川24日电 宁夏回族自治区大批劳动力集中生产第一线,保证了夏收夏种和田间管理三条战线都取得很大胜利。
自治区农事活动已进入了最紧张的时期,在这期间,许多县(市)和人民公社都采取“赶、停、换、援、下”的办法,保证80%以上的劳动力投入当前生产。“赶”就是争取在夏收前完成水稻、秋作物的锄草、追肥,和复种的准备工作,避免各种农活挤在一起;“停”就是把不急需的农业基本建设和社办工业暂且缓办,该减少人力的就减少人力,以便调集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换”就是在林、牧、副、渔以及福利事业方面,把精壮劳动力适当调到当前收、种、管方面;“援”就是工商学兵各行各业以人力、物力,大力支援农业生产;“下”就是干部下田,深入生产第一线,参加生产,领导生产。因此,全区收、种、管三条战线的人力已迅速由60%增加到80%。
由于以优势力量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全区收、种、管各个战线都呈现了大好的形势。南部固原专区到目前为止,已锄草二百七十多万亩,占早秋作物播种面积的80%多。很多过去不锄草的远山地区,今年都锄了草。全专区晚秋作物的播种也正在加紧进行,播种面积已比去年同期大大增加。全专区已及时收割小麦和夏杂粮二十七万多亩。北部黄河灌区各县(市)也在收、种、管三者兼顾的前提下,大部分水稻已锄了一次草,有的还锄了两次草;春小麦已收割了50%以上,每天收割达十万多亩,并且采取边收割、边复种的办法,大种小日月糜子、荞麦和秋菜。
本报讯 宁夏回族自治区各行各业支援农业活动,已由临时突击走上经常,并且和业务工作密切结合,支援的项目也日益增多。
各行各业在当地党委的统一规划下,不但安排了全年经常的支援项目,订出努力目标,争取从各个方面提前实现农业发展纲要,而且也紧密结合当前季节农事生产,开展支援活动。5月中旬,自治区农业生产指挥部为及早防治稻瘟病作好准备,要求各县市和有关工矿部门采掘赶制大批石膏,到6月底,各地已生产出四千多吨,并已调运出一大半。6月下旬自治区农业生产指挥部紧急决定调运荞麦和糜子种一百九十万斤到十个县市,交通运输部门立即优先安排调运,十天内就基本运完,赶上了扩种、补种的需要。商业财政、金融部门也组织人力开展“查、送、帮、造”运动,主动了解农业生产需要,帮助挖掘资金潜力和合理使用国家贷款,并协助修造农具。
由于各行各业的大大小小单位都分别和公社、大队、小队挂钩,分工包干,固定联系,有力地加强了各单位支援农业的责任感。银川市郊三个公社二十二个大队,同自治区和市级机关、企业、学校、部门分别挂钩后,在6月抢种水稻时,各单位就支援了劳力四万六千多工日,各工厂、学校、医院还纷纷帮助建立与健全了农具修配网。在固定支援联系中,各级党委特别注意对工业基础薄弱的县、社和穷队、偏僻山区的支援工作。对山区各县除在商业上多供应生产资料外,还由自治区各工业局分别给予一个公社农具厂以全面协助和辅导。现在,机械、冶金、煤炭、交通等工业局已分别将装备公社农具厂的全套设备运送到山区各县。


第2版()
专栏:山西通讯

帮助穷区扎富根
——老模范吴春安、马芳庭把别人的困难当自己的困难
荣彪体 健梁明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山西翼城县城关公社西梁管理区主任吴春安和东关管理区主任马芳庭二同志,高度的发扬共产主义精神,帮助穷区赶自己。
吴春安、马芳庭两位老模范,解放前都给地主当了多年长工,受尽了千辛万苦。解放后,党给了他们新的生命。他们听党的话,带领当地农民走向了共同富裕的道路。但是,就在自己所在的公社仍有部分管理区,由于自然条件差,生产门路不广,生活水平还不高。所以,他俩不但经常教育社员要帮助穷区兄弟,而且自己首先以身作则。
吴春安传经送宝
今年,城关公社党委为实现棉花高产计划,决定由吴春安、马芳庭等同志具体指导穷区棉花生产。吴春安同志就以晓史管理区为重点,取得经验,指导全面。7月8日,吴春安和管理区副主任王建镐同志,带了一袋25%的滴滴涕药剂,第四次到晓史管理区。这一天,东方还未发亮,他俩就动了身,深入到棉田里,和晓史区党支部书记郭巧莲、技术股长李思明等三十多个棉农,跑遍了八百五十亩棉田,边参观、边鉴定,按照棉苗生长不同的情况,对如何抓伏前桃、保伏桃、争秋桃等关键性的技术,进行了具体研究。下边是他们的一段对话:
李思明虚心地问道:“这里棉苗为啥有黄有绿?”吴春安回答:“缺少水分和养分,尤其缺氮肥。”李问:“你看这样中耕深度行不行?”吴说:“按当前棉苗生长情况,水地和肥地棉苗是身高蕾多,浇水后一般中耕要加深到二至三寸,促进棉苗稳长,多结蕾铃;旱地和小苗地,要多中耕,可以保墒发苗多结蕾铃。”李问:“现在该怎样整枝?”吴说:“在脱裤腿的基础上,及时打去强芽,适当在地边、地头和苗稀的地方留油条,好增加桃源。”
通过田间见苗传授经验和技术,大大推动了这个管理区棉田蕾期技术管理工作,当天下午全区就动员了一百六十八名棉农,把七十八亩水地棉花轻灌一次,同时还中耕旱地棉苗三百二十亩。社员杜秀英感激地说:“吴春安真是棉花老师,嘴是先进技术机器,肚子是先进经验宝库,来一次传授,比住一次学校还强。”
爬山越岭 远征种菜
7月9日下午,翼城东北方突然降了一阵大雨。久旱逢甘雨,农民们喜出望外。但在这天夜晚两点钟的时候,马芳庭同志还未入眠。不知怎么被惊醒了的会计赵德华,连忙叫马芳庭:“老马!你怎么还没睡着?”马芳庭随口回答:“我想到一件要紧事。”“什么要紧事?”德华又问。马芳庭说:“种菜。”德华说:“种菜?咱没有地了,往哪儿种?”马芳庭回答说:“地多哩!”说着,说着,马芳庭跳下床去,把灯点着,走出了门。没一刻钟工夫,他背着一口袋菜籽进了门,对德华说:“这菜籽,我给王庄送去。”
野外漆黑,马芳庭叫起了两个种菜能手,带着菠菜、萝卜籽渡过浍河,爬上石坡,走了二十多里,天明赶到了王庄管理区。经过和来到这里的公社党委副书记萧文忠同志商量,公社组织了一个支援穷区种菜友谊流动组。他们一行七人,爬山越岭,走遍了山底、刘家庄等九个穷区,以“什么地宜种什么菜,什么菜应该怎样管”为内容,向千余名社员传授了种菜和管菜技术,受到了群众热烈欢迎。青树窊管理区干部和社员,收到马芳庭支援的菜籽时,异口同声地感激说:“这是共产主义种籽,是友谊种籽,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当天,这个管理区的党支部书记乔松柏带领了三十六名强劳力,四小时抢墒种菜五十六亩。
“吴马一号”开花结果
吴春安、马芳庭二同志同心协力,从1957年开始,精心地运用五一七和岱字十五号杂交了一亩棉花,秋后每株成桃二十四个,每个桃平均二钱重。经过连续三年试验,培育成功一种最适合当地特点的优良品种,群众起名叫“吴马一号”。这个品种的好处是:出苗快,棉桃多,棉桃大,枝节短,强芽少,绒度长,衣分长,霜前白花多,霜后红花少,抗旱抗病力最强。这个棉种比前两种棉花增产8.9%至19.3%。吴春安和马芳庭本着“先别人,后自己”的精神,今年支援本公社十四个穷区棉籽二万二千斤,还支援全县和外地二万二千斤。现在十四个穷区播种的一千一百亩“吴马一号”棉花,生长格外旺盛。社员们普遍反映:“‘吴马一号’实在好,作务容易产量高。”
带动“五路”大支援
在公社党委统一领导下,在吴春安、马芳庭模范行动的影响下,全公社出现了社办机械厂、供销社、银行、学校、富区“五路”支援穷区赶富区的高潮。
近一年来,帮助穷区完成基本建设工程二十八项,供应各种化肥三十万斤,各种机械和生产工具三百五十件,帮助劳畜工一万一千余个,生活投资三万二千多元,发放贷款五万多元。经过穷区社员们发奋苦战,因而全公社十四个穷区,今年二万二千多亩小麦获得丰收。到6月底,金额总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3.5%,每人平均收入四十一元多,比去年同期增长21%。目前,所有穷区的粮田作物和棉花普遍生长得好,秋后丰收大有希望。
吴春安、马芳庭为什么这样自动积极地支援穷区?这两位红色老模范回答说:“别人的困难,也是自己的困难;别人的富裕,也是自己的富裕;别人的光荣,也是自己的光荣”。这是多么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