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7月2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各行各业支援炼铁
黑龙江省各行各业正在广泛开展支援炼铁的群众运动。各行各业都根据自己所能,从矿山、高炉进行技术改造所需要的设备、技术力量和领导干部等方面,大力支援。结果,有力地促进了生铁生产。
广西积极增产化肥
广西各地化肥厂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力更生”的原则,积极生产化肥,支援农业。今年上半年生产的化肥比去年全年的产量还增长了五倍多。往年只生产钙镁磷肥、钾钙混合肥和玻璃肥料几种化肥,今年上半年增加了脱氟磷肥、钙镁肥、钙镁钾肥、普通过磷酸钙和硫酸铵等。质量也有显著提高。
为农村培养技术力量
沈阳市各行各业在支援农业的群众运动中,积极帮助农村加速培养技术力量。各支援农村的单位用“请上来”(由公社选派部分青年到工厂做徒工)的办法,已帮助农村公社培训了一千二百多技术人员。另外,又用“派下去”(工厂抽人下到农村公社传授技术)的办法,为各地农村公社培训了五百名技术人员。
哈尔滨电碳厂一厂顶八厂
哈尔滨电碳厂职工在深入开展“一顶几”运动中,“四化”不断升级,生产不断翻番。到六月末止,生产水平比原设计水平猛增七倍,实现了一厂顶八厂。进入七月,又实现了日日红,并超额完成了上旬计划。
货轮月产四万五千吨公里
浙江杭州区航运局浙运一○二轮六月份创造了月产四万五千吨公里的高产成绩,超过了全国群英会代表们提出的内河航运竞赛倡议指标的两倍。现在,这艘货轮已经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的运输任务。
青岛造纸厂全面跃进
山东省青岛造纸厂发动群众,围绕着原料处理不细和烘干能力不足等影响纸张的关键问题,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不但提高了质量,而且提高了产量和大大节约了原料。截至六月底止,全厂已完成年计划的百分之五十七点三一,成品率比计划指标提高百分之一点八九,并节约了纸浆四百多吨。
大胆改革定型产品
贵州省贵阳矿山机器厂职工,大胆改革已经定型的锻钎机、卷扬机、破碎机和球磨机等产品。这些定型的产品大都是生产了七、八年的老产品,件大、体重,因而用材多,加工时间长。经过改革后,不仅提高了质量和效能,而且大大节约了材料和工时,原来做一台产品的材料、工时,现在可做两台半。
让新产品迅速投入生产
上海电焊机厂大破新产品上马必须经过样品试制、小批试制、成批生产的所谓“三阶段”的常规,采取高度平行大交叉作业等办法,大大缩短了新产品生产时间,使已经试制成功的十六种高精尖新产品,有十二种成批投入生产;改进设计后的二十二种老产品,有二十种成批投入生产。


第4版()
专栏:

贵阳铁路局第一工程处70%的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
哪里出现薄弱环节 就在哪里领导革新
开挖、打眼、装卸、破碎等落后工序已被突破或基本突破
本报贵阳22日电 贵阳铁路局第一工程处,经过去年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施工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但由于开挖、打眼、装卸和碎石等工序未能突破原有操作方法,使已革新的工序因此受到牵制。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况,这个处70%以上的干部响应党的号召,深入生产第一线,加强对技术革新薄弱环节的领导,掀起攻克薄弱环节运动。
为了迅速克服这些薄弱环节,深入到各工地的干部,一面坚持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一面采取看、听、问等方法,及时了解情况,找出问题的症结,逐个解决。深入到一、四大队的干部在劳动中,首先发现一部分基层干部和工人,存在着两种不正确的思想。一种是认为打眼放炮技术要求高,不好搞革新的畏难思想,一种是求全求大的“重洋轻土”思想。比如他们准备制造的打眼机和吊车,本来大部分零件可以用木材做成,但他们却要用钢、铁来做,由于材料缺乏,能制造的机具也搁浅了。
干部们发现这些问题后,当即遵循“技术革命以思想革命为动力”的指导思想,把思想工作和领导技术革新的工作紧密结合进行。一面组织工人批判技术革新中的畏难情绪和求全求大的“重洋轻土”思想,另一方面,针对开挖、打眼、装卸等关键,提出课题,发动工人献策献计。
就在这时候,一大队工人梁宗渠、赵绍清和七大队机具所的工人,制成了甩锤式的打眼机和少先式木吊车,工效分别提高一倍和两倍半,同时还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这两件新工具出现以后,“蹲点”的干部立即总结经验宣传推广。工程处党委也以这两种新工具专门召开了现场会,广泛组织参观。目前,全处已基本实现了手工打眼机械化。
随着技术革新运动的蓬勃开展,干部们进一步加强了技术革新的领导。在对待开挖、打眼、打夯和装卸等工序的关键问题上,干部都亲自参加,帮助解决革新中的具体问题。二大队工人王金成,针对打夯薄弱环节,准备制造一种工效高劳动强度小的套筒打夯机,但由于一部分技术问题没有解决,迟迟不能实现;在这里“蹲点”的工程处党委第一书记张珍同志知道后,马上组织工程师和老工人和他研究。经过三天的努力,即把套筒打夯机制造成功。
通过干部踏踏实实的工作,全处的开挖、打眼、打夯、装卸等落后工序的施工面貌,已焕然一新。现在,工地上已经出现了“打眼不动手,装卸不用抬”的生动场面。工效进一步提高。去年全处每人日产土石方平均不到三立方米,今年上半年每人平均日产已达到七立方米多,增加了一倍以上,保证全处月月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


第4版()
专栏:

把技术革命的锣鼓敲得更响
沈阳市机械系统用新经验作武器进攻薄弱环节
天津广大职工力争产量更高质量更好用料更省
据新华社沈阳22日电 沈阳市机械工业职工紧密围绕当前生产的薄弱环节,开展“突关键”、“破关赛”等形式的群众运动,把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推向了新高潮。
为了保证下半年生产的继续跃进,沈阳市各机械工厂最近一个多月以来,紧紧围绕生产关键,进一步开展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沈阳第一机床厂职工在党委领导下,开展了“找问题、突关键”运动,上下一齐动手,从材料入厂到产品出厂,在每个环节上都人人算账查关键,定措施。
各个机械制造工厂由于集中力量,以新技术和新经验作武器,向生产关键展开进攻,促进了生产进一步发展。沈阳市中捷友谊厂跨进7月后,针对铸造生产赶不上加工需要的薄弱环节,组织全厂科室技术人员每天抽出半天时间深入铸工车间,和工人们一起劳动,共同研究改进铸造技术。党委书记韩志顺下到车间,首先抓住了全厂最大关键——主轴箱的质量问题,组织老工人、技术人员和车间干部开技术座谈会,组织经验推广队,帮助主轴箱小组工人改进操作,采用先进技术经验,使主轴箱的质量很快提高。7月上旬,这个厂的铸件合格率已由过去的82.7%提高到98.14%,给加工车间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铸件。
据新华社天津22日电 天津市工业、交通、基本建设战线职工,掀起大规模学、赶、超、创先进指标的群众运动,力争实现产量第一、质量第一、试制和投入生产的高精尖产品第一、降低原材料消耗第一、安全卫生第一。
各厂职工通过以“敢不敢争第一,能不能争第一,怎样争第一”等为内容的大辩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树立了雄心大志,纷纷根据本厂、车间、小组和个人的具体条件,选择本市和外地的先进指标,先进经验,作为学、赶、超、创的对象,层层订出力争五个第一的具体规划和措施。到目前为止,仅河北区就有一百三十七个工厂订出了具体规划。
在力争五个第一的运动中,全市各工业局、专业公司和工厂企业的领导干部,纷纷深入生产第一线参加运动、领导运动。天津自行车厂职工找出飞鸽牌自行车飞轮质量低、电镀和油漆表面滑度不如永久牌的关键以后,立刻召开了职工代表大会,把关键交给职工群众,发动职工大搞技术革命。车圈工段工人针对车圈电镀研磨粗的质量问题,一方面把前一阶段技术革命运动中实现的新设备投入生产,加以巩固提高;另一方面采取改进工艺操作的革新措施很快就突破了关键,电镀部件的质量全部达到和超过了国家标准。
(附图片)
在深入开展技术革新运动中,天津市第八车具厂空气压缩机车间主任马世生(中)和老工人王敬德(左)、朱德山(右)一起,研究如何用自动生产线来生产空气压缩机的零件
新华社记者 时盘棋摄


第4版()
专栏:

鞍钢缩短平炉冶炼时间 大冶提高矿山设备利用率
本报讯 鞍钢炼钢职工紧紧围绕生产关键,大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7月上半月平均每炉钢熔炼时间比6月同时期缩短了七分钟。
7月9日,九号平炉甲班的职工针对平炉装料时间长延长炼钢时间的关键,运用快速加料技术革新的经验,装一炉料只用了五十五分钟,比过去缩短了二十分钟,结果用七时五十五分钟炼出一炉快速炼钢。其他三个班学习了甲班技术革新经验,又采取了勤造渣、勤放渣等新操作法,使熔炼时间一再缩短。结果使九号平炉创造了一天出钢四炉的新纪录,质量完全合乎规格。鞍钢党委及时总结推广了九号平炉经验;炼钢工人们掀起了“学九号、赶九号、超九号”竞赛热潮,一号平炉工人开了诸葛亮会,采取了快速处理好渣和新操作方法,在7月10日也创造了出四炉钢的新纪录。
在攻关战斗中,各级领导干部在平炉旁同工人一起找关键、攻关键,使许多关键解决的又快又好。第二炼钢厂党委书记金铎发现十号平炉只顾快熔炼而忽视维护炉体,就及时帮助这座平炉的工人,总结了勤检查、勤贴补、勤吹扫的三勤护炉经验,并且帮助工人大胆创造出一边出钢,一边补炉的新方法,提高了平炉作业率,仅7月前五天就为国家增产三百六十九吨优质钢。
本报讯 武钢大冶铁矿猛攻“设备维修关”,7月上旬全矿的设备利用率由60%提高到90%左右。矿石产量比上月同期提高14.2%。
这个铁矿在猛攻设备维修关的战役中,从矿到车间层层成立了攻关指挥部。他们采取专业检修队伍检修同生产工人自检、自修结合进行,保证了这次设备检修工作的高速优质。在这次攻关战役中,专业检修队伍改进了劳动组织,组成三套班子:一套班子下放到生产工段,对重点设备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作到有计划的检修;一套班子专管设备主件预装工作;另一套班子担任临时性的突击检修。同时,该矿又订出了生产工人维护检修的项目和范围,发动工人自检自修。并组织干部、工人、技术人员三结合检修。全矿群众一齐动手,大大加快了检修的进度和提高了检修的质量。如球磨机漏斗卸板磨穿了,过去因缺少备件长期不能解决,现在工人也自己动手利用废料修整、焊补,迅速解决了备件缺乏的困难,使设备正常生产。


第4版()
专栏:

大闹技术革命 为纺织工业广辟原料来源
上海总攻野杂纤维脱胶着色等三关
据新华社上海22日电 上海纺织工业各厂发动群众,突破利用野生纤维的脱胶、纺纱、着色技术关,野杂纤维在混纺产品中的用量愈来愈多,纱支愈来愈细,产品愈来愈好。
上海纺织工业今年4月起就开始大搞野生纤维,到目前为止,已投入生产的有罗布麻、棉秆皮、花香皮、老树皮、山麻皮、蒲草、龙须草等五十多种;纺制成一支到八十支混纺纱二十多种,试织成各种交织布、色织布八十多种;野生纤维在混纺产品中的量一般在30%以上,最高达到50%到80%。有的野生纤维混纺交织的衣著用布,经过印染加工整理,既柔软色泽又鲜艳。现已试制的六十余种印染布,其中有永久性电光印花布、印花回纹格、提花印花布、防雨卡其等高档产品。
利用野生纤维是上海纺织工业扩大原料来源,实现持续跃进的关键之一。要把那些又脆又硬的野草、树皮变成像棉纤维一样的东西。首先就要攻破野生纤维的脱胶关。但用洋法脱胶,消耗化工原料太多;用自然脱胶既影响环境卫生又不易掌握质量。上海有些工厂找寻一种简便的办法,既不消耗太多的化工原料,又不损伤纤维。国棉二厂发动二千工人敲敲打打进行土法机械脱胶。申新二厂建成土脱胶工厂,利用印染厂的烧碱废液脱胶。这个厂并实现了脱胶机械化,脱胶工人每班由十三人减为八人,野生纤维脱胶日产量由四十五公斤增加到了五百公斤。
闯过了脱胶关。又碰到纺纱关。开始野生纤维纺不出纱,接不上头。经过试验,工人精心观察摸索到了它的特性。他们在对野生纤维进行开松处理过程,既减少了加工过程,又开得松透,以保持纤维的弹性,少损伤纤维。从开松到梳棉,在工艺上、技术上经过许多改革,不但纺出了纱,而且纺出了较细的纱。


第4版()
专栏:市场调查

人民生活越过越好 市场景象日益繁荣
——上海卢湾区蒙自路第三里弄委员会居民购买力调查
谢刚 向明生 汤根鑫 赵乾发
今年,上海市场形势很好。居民购买力的巨大上升,正是形成市场繁荣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股巨大的购买力究竟表现在那里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选择了一个普通的劳动人民居住区——卢湾区蒙自路第三里弄委员会地区(以下简称“蒙三”)进行了调查。
“蒙三”里弄委员会所属地区,有一千八百五十一户、八千一百四十七人。解放前,这里到处是草棚土屋,是一个劳动人民聚居的“贫民窟”。当时,80%以上的居民没有固定职业,大多数靠踏三轮车、挑大粪、当苦力、拾垃圾混日子。他们的生活是“吃的泔脚盆里饭,菜皮豆粞填肚皮,破衣破絮身上穿,破草棚里把身安。”他们对生活的要求也降低到了苟延残喘,仅能维持生命的地步,对吃、穿、用三者已经不敢存有丝毫奢望。
解放十一年,这里人们的生活在经历着一场翻天复地的变化。解放初期,这里失业或半失业的劳动力就有五百余人,以后,劳动就业的人数年年增加,到1958年全部消灭了失业现象,他们都成了有固定工资收入的职工。1958年大跃进以后,里弄办起了十四个生产组,九百六十位家庭妇女参加了劳动,占整个地区妇女劳动力的85%以上。
家庭妇女参加集体生产后,居民收入显著增加。1958年年底,全“蒙三”居民每月总收入约十二万五千一百五十二元,1960年3月初,就上升到十五万六千七百十四元。一年之间,一千多户人家,每月增加三万多元收入,比十几个月前上升了20%以上,这是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数字啊!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消费水平直线上升。按整个地区人口平均计算,每人每月平均生活费用如下:
1957年 九至十一元
1958年 十三至十五元
1959年 十五至十七元
1960年上半年 十九点二四元
这个数字,是按大小人口平均计算的。这里还包含着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这个地区十一年来儿童人数增加了二千八百五十六人,占总人数30%以上。
吃穿用越来越好
这一连串激动人心的数目字,究竟在人们消费中起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且看“吃”的方面。这里不但早已找不到挨饿的人了,大米白面成了共同的主食品,而且人们对吃的要求不断提高。“蒙三”第一食堂,是这里兴办得最早的食堂,两年前,刚办食堂时,搭伙的人很少,三五分钱一盆的菜很畅销,一角钱以上的菜,买的人不多。今年可大不同了。一天六百客小菜中,一角钱以上的占一半,总是先卖完。有一次中心食堂烧了几十客清蒸鲥鱼,四角钱一盆,几分钟就卖光了。
这里的孩子,以前多半是衣不蔽体的,可是近年来,从孩子的穿着上,也可以看出人们在穿的方面起着什么样的变化。我们调查了“蒙三”第二托儿所的一个中班。班上的三十六个小朋友中,有六十九件绒线衫和马夹,九条绒线裤,二十来件呢子的、灯芯绒的、绒线的儿童大衣,他们共有五十双胶鞋、皮鞋和套鞋,十九位小妹妹有三十来件漂亮的连衫裙和背带裙。
我们又在“蒙三”九百二十六弄第一居民小组四十六户、一百八十九位居民中做了个小统计。今年来,他们新买了十六条棉被,二十五件毛料衣服,五十四只热水瓶,一百九十二件汗衫背心,十五只钢精锅,一百二十二双球鞋,六十二双套鞋,三十二条大毛巾,还有手表、电钟和收音机。
人们消费水平的变化,我们还可以从一般居民在三个不同时期家庭开支比例表中看出来:
类别 主食品 副食品 衣着用品 文化卫生 油盐 房租 燃料
储蓄 其他
解放前占总支出百分比 80%(粗杂粮六谷粉为主)5% 2% 0 3% 5% 5% 0 0
1958年以前占总支出百分比 32%(米、面)24%10%8%3% 5%(加水电)5%3%10%
大跃进以来占总支出百分比 24%(米、面)22%25%8% 0(注)
5%(加水电)0注8%8%
注:大跃进以后,人们参加了食堂,油盐、燃料支出都不在账内了。
这一张统计表格和上面谈的一系列事实,鲜明地指出:解放前,劳动人民在饥饿线上挣扎,为了糊嘴,几乎付出了全部收入,还是吃的粗粮六谷粉,三餐不得一饱。而解放后这些年来,人民收入不断增加,在吃、穿、用三者的绝对数量共同增长的同时,又逐步地改变着三者的比例关系。吃的部分比重相对降低,穿用部分比重逐步上升。人们在吃饱、吃好的基础上,必然要求穿得更好、用得更多了。人们的生活需要是越来越复杂了。从这里,我们可喜地看到了人们生活日益美好的图景。
几个普通家庭的变化
让我们再来看看几家普通人家经济生活的变化吧!
蒙自路二百五十二弄二十四号薛桂英的家庭是这里就业比较晚的一家,家庭收入在这个地区的家庭中,还是比较低的。但是他们的购买力的变化却很大。薛桂英是1949年初结婚的。那时,公婆、夫妇一家四口都没有固定职业,用借高利贷得来的五斗米钱做小生意,几天就赔光了。一家四口连六谷粉都混不上,用拾来的菜皮当饭吃。1955年7月,爱人成了顺风搪瓷厂工人,每月工资四十五元,薛桂英帮人家洗衣服,也有四元左右收入;家里公婆去世了,却加了三个孩子。四十九元多的收入是这样分配的:米一百二十斤十五元三角;菜金九元,煤球一担半四元二角,油盐一元四角七分,水电费一元五角,孩子用费四元,家庭零用五元,储蓄四元,还债五元。大跃进以后,薛桂英参加了里弄生产组,每月工资收入二十三元,一家每月收入六十八元。不但还清了债,月月都有一些积蓄,两年中已经积了不少钱。今年以来,她爱人买了条新呢裤和一双二十二元四角的皮鞋,自己用三十二元做了件缎子衬绒袄,小孩每人买了一双球鞋,全家还买了十双袜子,五丈五尺布。
“蒙三”托儿所的保育员徐同英,也兴奋地谈起了她家的变化。她爱人是三轮车工人,解放前结婚时是一条被胎,四块门板,全家也只有六件衣服。现在她爱人还是踏三轮车,每个月有七十多元收入;她参加里弄托儿所后,也有二十六元收入,全家一月有一百元左右的收入。每月,光储蓄就有三十多元。这半年多来,他们买了两条哔叽裤、一件呢大衣、一架无线电、一只帆布床、一条绸被面、两双皮鞋、一件丝棉袄。徐同英说:“像这些东西,在早先,踏三轮车的家庭,做梦也不敢想的。”
集团购买力增长
广大里弄居民组织起来以后,“蒙三”的集体生产有了大幅度的增长。1958年里弄生产组每月产值只有七百二十元,今年上半年已发展到每月四万一千二百七十元。里弄生产大发展,带来了集体福利事业的蓬勃发展;集体事业的大发展,又形成了一股新生的巨大购买力。现在,“蒙三”有了三个中心食堂,两个托儿所、两个哺乳室和一个幼儿园,二十四个服务组,民办小学、业余中学、图书馆各一所,还有一所老人俱乐部,一个少年之家,以及保健站、广播站等等。虽然这些组织多半是因陋就简、白手起家办起来的,但是也必然要向市场购添一些必要的设备和生活福利用品。上半年,他们在这些方面,总共支出了十一万多元。如里弄食堂就添置了台子、凳子一百二十多件,购置了九百七十八只搪瓷盆和三千二百多只大小饭碗,中心食堂还买了冰箱、排气机、电风扇等;里弄托儿组织也新添了小台、凳五百四十四件和数以百计的痰盂、搪瓷碗、杯和钢精锅等。此外,广播站增添了扩音机、播音机等设备,老人俱乐部里也增置了沙发、无线电等设备……真是不胜枚举。
市场繁荣 储蓄上升
“蒙三”地区左近,一两年前,还只有十来家小商店,大多是一两开间门面的,从去年年底以来,为了适应居民购买力的提高,原来的五家商店扩建了,又新开设了四开间的日用百货商店,五开间的鞋帽服装店,此外还有饮食店、张小泉刀剪店以及一个五开间的菜场门市部等。这些商店的业务究竟怎样呢?我们调查了一家金金百货店。
金金百货店的顾客,大都是丽园路、蒙自路一带的居民,我们先找到了四年来商店同时期的营业比较表:
时期 商品零售额(元) 与1957年第二季度比较
1957年二季度 24,747 100%
1958年二季度 56,681 229.1%
1959年二季度 63,360 256%
1960年二季度 88,041 355.7%
这家商店,从去年年底,又在“蒙三”地区开了一家四开间的分店。今年夏季到来以前,商店原先只准备多备些四十二支纱以下的汗衫和背心,其他高档汗衫只做为一般备货。谁知汗衫旺季到来以后,来买高档货汗衫的顾客很多,只好连忙添货。6月份,金金分店卖掉的一千六百件男式汗衫中,六十支、八十支、一百支纱的高档汗衫就有五百二十八件,几乎占男式汗衫总数的三分之一;高档香皂等也都成了畅销品。面对如此旺盛的购买力,连在这一带工作了多年的百货商店负责人,也连称“估计不足”。
最后,我们来到了人民银行斜桥储蓄所。根据这个储蓄所对“蒙三”地区六百十一户组织起来参加集体生产的人家统计,1959年全年,只有五十户有活期储蓄,总额三百二十元,有奖储蓄也只有三百四十元。可是今年就形势大变了,储蓄存款月月直线上升,且看下表:
1960年 活期储蓄(元) 有奖储蓄(元)
一月 700 440
二月 800 620
三月 1,200  980
四月 1,250 1,280
五月 1,200 1,329
六月 1,700 1,489
从这条里弄居民生活变化的情况看来,随着居民收入不断增多,购买力有了巨大的上升。这支巨大的购买力,分散在千百个家庭里,看来点点滴滴,但是“涓滴之水,汇成大海”,汇集起来,就会在市场上引起巨大的反响。一个必然的趋势是,随着生产的持续跃进,人民的购买力将越来越增长,市场将越来越繁荣,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好!
(原载《解放日报》。本报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