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7月1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党委书记手记

社会主义的“样板田”
  中共湖北石首团山公社委员会书记 徐海艇
湖北省石首县团山人民公社火箭生产队的青年突击组,唱起了一首新的民歌:
说种田,唱种田,
我们种田赛神仙,
要问我们种的什么田?
社会主义的“样板田”。
在这仲夏的日子里,站在新建起来的范家桥上向四面了望,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崭新的蓝图。仅仅是一个月的时间,这个约有千亩大而过去常年不能全收的湖塌——范家垸,已经变成了园田。两条底宽四米,长达一千八百米的中心渠道,把这块土地隔成了四块正方形的格盘。渠道两旁伸展着八米宽的大道。沿着路的两边,是刚栽下不久的小杨柳。每个方格的面积有三百亩左右,经过整修以后、又在这里面划分为十亩、二十亩、三十亩大小不等的三十八块长方格子式的园田。主沟的周围和田的右侧,开得有专门排灌的沟,垸子的北头有一台三十二马力的抽水机,专供范家垸灌溉用。南端新建的范家闸可直通团山河,排泄也很畅通。渠道里,穿梭的船只在来往划行;大道上有满载肥料的双轮车和牛拉板车在吱呀吱呀的行走。这里生长的是一片片的中稻禾苗,葱绿茁壮,好似一床床的绿毯铺在那里。这种丰收的预兆,叫人心里怎么不乐开花啊!
团山公社在党的领导下,全体干部群众为了改变这里的“有雨就渍,无雨就旱,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面貌,去冬今春,一鼓作气,腰斩三座山,横断五重岭,串通七个湖,开出了底宽十二米,长达一百多里的红旗、建设、幸福三大渠道。接着,又修建了大、中、小型沟渠三十一条,初步形成了河网。今年3月间,荆州地委在这里召开了春耕播种现场会,主持会议的地委书记处书记梁久让同志鼓励公社党委办一块高级的园田,作为今后的方向。地委的指示在党委会上得到了热烈的拥护。火箭生产队的全体社员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无不欢欣鼓舞。但是,决定把这块高级园田办在范湖塌——范家垸的时候,有人认为不应该选在这样落后的地方。
可是,大多数人却认为:范家垸虽然是个大湖荒,人们称它为“雷喊丘”、“打锣垸”,意思说:雷声一轰就要打锣排渍,但它也有着“太阳出,车子响”的傲性脾气,那就是晴得两三天就要架车抗旱。因此,公社党委一声号召,全社迅速地组成了五个突击连、两个战斗组,约有一千名壮兵猛将,浩浩荡荡地布满了范家垸的整个湖荒。
像范家垸这样高低不平的地方,平整起来的确是有困难的。垸子的下半头,有一座凸出地面五、六米高的刘家山,土质硬得似铁,不说用铁锹,就是改良工具也无法制服这块死黄土。但是,英雄面前无困难,全社著名的水利英雄徐鼎全同志领导着东风突击组的五个小伙子把红旗插上了山顶。大家站在红旗下面举手宣誓:“大战刘家山,填平范家垸,工具大改革,工效翻三番,泥船土耖木轨化,每人工效三个八,决心突难关,定要死土把身翻。”他们集中了挖锄、深耕犁、土耖子等工具,一齐动手,开山凿壁。两条四十多米长的木轨铺到了湖心,像火车一样的木轨车在轨道上奔跑。在这样困难工段上,工效迅速提到十八公方土,比原来翻了四番。在短短十天的时间内,一千二百八十多方土的山岗被削平了。
重重的困难就这样被人们一个一个地驯服了。在东风突击组的带领下,在平整土地当中,共推广了泥船、泥锹等新工具一千七百四十七件,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短短的三十天中完成了整个工程任务,共填满了二十多个低洼,削平了六个高凸和三条岗,共完成了十一万三千六百方土。
最近公社党委组织了三百多名干部、社员到这里参观,大家都赞不绝口,把它称为园田“花”(化)。说它是一枝花,一点也不过分。这样的花将会开满团山的每一个角落,开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第8版()
专栏:

  大地畦田化(中国摄影学会供稿)  王瑞华 王今甫


第8版()
专栏:

  中梁山——英雄的故乡
  雁翼
第一次从农村走进城市的人,往往因那四通八达、多得数不清的街道,来往穿梭的汽车和电车,弄得眼花缭乱,我刚来到矿井时,也正是这样。
电瓶(以电池作动力)列车,把你拉进大山的深处,使你感到这就是大山的胸膛了。在这里,车站的哨音响着,信号灯闪烁着,从各个巷道开来的大小不等的电瓶列车来往穿过,卫生员和医生背着红十字包拉开洞室的门,向各采区走去。机修站、变电所、救护室、充电房,都在大巷道两边的洞室里。像长廊一样的休息室里,矿工们一面吃着保健饭,一面谈笑着。这里真好像是城市的中心,多得数不清的巷道,从这里伸向各个采煤的掌子面,那各个巷道的深处,有钻孔机、风镐和风锤、装岩机和电溜子,奏着音乐,无数颗星星——矿工头上的矿灯,在机器响处闪闪铄铄。煤,那闪光的乌金,工业的粮食,从这里一列车一列车地奔出矿井,送向炼焦厂、钢铁厂。
原来,我以为这就是矿井了,其实不然,当你走出长廊,两扇巨大的铁门打开,把你迎进密封似的房间——升降机,随着铃响,一眨眼工夫把你升上了二层大巷,三层大巷,四层大巷。谁知道还有多少层!每一层,都同第一层完全一样;大小不等的电瓶列车,四通八达的巷道。电缆、送风管、抽风洞、水管,长龙一般在各个巷道盘来盘去,风在吹,各种机械在鸣奏,到处是闪灼的矿灯,一条巷道又一条巷道,好像走进了迷宫。煤,从各个巷道里拉出来的煤车,机车把它们送进圆形的、转动的小屋,——这个圆形机器自动把煤翻进溜煤眼,而下面正像上面一样,早有一串串列车等着了,当它倾满,就呼叫着奔向前去。
矿井,真像地下城市,但更像一座大洋楼,一层又一层,从地面直到大山的峰顶,由升降机把各层联在一起,不过这“楼”非常非常的大罢了。
这就是我们祖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兴建,提前一年投入生产的现代化矿山——中梁山煤矿。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最先进的机械设备。但,最最使人激动的,是以现代最最先进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
这里有好多全国、全省、全市、全矿的有名人物,他们的照片挂在市里的文化宫,矿里的光荣亭,吸引着、鼓舞着千百万人们的心,立壮志去建设祖国。这些有名人物,创造奇迹的英雄,就战斗在各个巷道,和群众一起为祖国有更多的煤炭,有更多的钢铁而战,有征服自然,战胜瓦斯的王执中,也有哪里有困难、有危险,就在哪里出现的李光林,有善于团结群众,教育群众、回收坑木达到90%的廖光辉,也有大胆革新技术,创造了多台自动风钻支架的钟文富。有五个月零四天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的大组,也有用炉碴制成坑木,从锯木末里取出油来的技术革命勇将。他们英雄的事迹是无法写完的。但,当你问起他们来,他们总是用“没有啥”来作为回答。因为在他们的雄心壮志里,有着更高的要求,更大的计划,已经创造的成绩和将要创造的成绩比起来,在他们看来总是很小很小。
在井长室里,你会常常遇见要求把最困难的任务交给自己的人,甚至相互争的脸红。
当你从接班室里,从巷道里,从升降机里,从休息室里,或者从向回开的列车上遇见他们,相互打招呼的第一句话就是“怎么样”?
“完成了”!或“又超额了”!这种最最平常的招呼,不正典型的说明了作为矿工的荣誉感吗?!
这就是矿工的风格:“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完成了”,“超额了”。
是的,就是他们,提前一年为祖国建成了这座现代化矿山。1954年,这里还是一片荒山,还是一片虎豹、野猪统治的荒山,是他们用双手把这里建成了灯光辉煌,洋楼成群,汽车火车来往的煤城。国民党时代,官僚们依靠美帝国主义的专家在这里开过煤矿,但因为瓦斯大,而终于封闭了。可是瓦斯,这个矿工的凶恶的敌人,却在今天的矿工们手里屈服了,献出了乌金。
“变得真快呀!”这是每一个曾经到过中梁山的人的感叹语。是的,矿工们在党的领导下,在毛泽东战无不胜的思想指导下,用资产阶级专家不可想像的速度,把它完成了。这是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胜利,这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我记起了煤管局局长的一句话,“这里出煤,但更出英雄!”是的,我们的建设速度快,人成长的更快。
你看,一位在旧社会不识字的矿工,现在是这座现代化煤矿的党委副书记;一位转业战士,现在是管理生产的行家;一位在旧社会当童工的年轻人,现在是治服瓦斯的英雄,1958年7月从农村来的青年农民廖光辉,现在是一个采煤区的负责人。而李光林,这位才刚满二十二岁的青年人,也是1958年才从军队复员下来的战士。这样的人物数也数不完,他们都成了采煤的骨干。
中梁山啊中梁山,你因为英雄的矿工而出名,而你也锻炼了英雄的矿工,使多少普通的农民在参加工业生产后成长为真正的矿工。他们从四面八方走来,把你从一座荒山变成一座祖国的煤城,你雄伟的、灯光灿烂的身姿,不正是矿工们的形象!难怪他们欢唱:“中梁山是个好地方……它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他们把你认作家乡,并且正用敢想、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把你建设得更美丽;“世界上有的,我们也要有,世界上没有的,我们就创造,世界上不敢作的,我们要来作!”这就是中梁山矿工们的誓言!
啊,就算我有一千双手,也无法写完这里的英雄事迹!
中梁山呵!你是英雄的故乡!


第8版()
专栏:

  唱不完家乡幸福调
  河北兴隆半壁山公社 刘章
锄 地绿油油田野红旗飘,的达响起出工号。社员齐到垅头上,谁知支书已早先到。边锄地来边拉话,问过底粪问春苗。嘴里说话手头快,下土深来不丢草。小伙子竖起拇指夸,大伯捋着胡子笑。“别看支书扛活出身,脑子里满是灵丹妙药。支书到田苗儿好,支书上山树秧高。支书放羊羊群旺,支书放猪猪上膘。”支书听罢没直腰,“妙药灵丹是大伙造!”
晚 会晚霞像幕拉上山尖,星星像电灯挂满天。场上麦垛像小山,场里场外万重山。小伙子把二胡拉,老盲人把弦子弹。头一个节目大合唱,唱的是《人民公社好》,二一个节目《庆丰收》,小伙子唱歌姑娘跳。一个两个三四个,老人小孩轮个到。晚会进行半点钟,大伙去把夜战搞。扬场打麦忙不停,这边说来那边笑。晚会开完兴致在,歌声一阵比一阵高。爱公社呀干劲大,唱不完家乡幸福调。


第8版()
专栏:

  “忽报人间曾伏虎”
  王重
毛主席的“蝶恋花”中有“忽报人间曾伏虎”的句子,这原来是一句形象化的比喻。但是,我们的时代是劳动人民叱咤风云,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时代,每个劳动者都充沛着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而贡献一切的“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是气贯斗牛,“沛乎塞苍冥”的。“人间伏虎”成了令人赞口不绝的真实事情。
上次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的湖南省代表洪桂贞是个医务工作者。一天深夜组织上分配一项紧急任务,要她去到一家垂危的病人家里去急救。因为夜深路远,有两个人陪着。当他们走进深山时,忽然前面山头传来老虎吼叫的巨响。两个陪行的人都吓得心惊肉跳,不敢向前,但是,洪桂贞想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组织上要自己去急救病人,怎么能够把病人不管呢?于是,便坚决向前,并且说:“人有三分怕虎,虎有七分怕人。大胆往前走,老虎定怕人。”于是高举火把,勇敢向前,终于吓跑了老虎,胜利地完成了急救的任务。人们满口称赞说:“洪妈妈一心为病人,连老虎都不怕,真是从来没见过的医生!”
这真是感人肺腑的事迹!
老虎,一向被人称为“兽中之王”!我国有句成语叫:“谈虎色变”。这就可以说明老虎的凶猛和对人的威胁了。只要一“谈”起,尚且为之“变色”,更不消说是“遇”上老虎了。但是,真正的英雄是不怕虎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精神鼓舞着洪桂贞,革命的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感,像磁石吸着铁粉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她,终于在救死扶伤的革命的人道主义的鼓舞下冒着生命的危险,蹈汤赴火地出入于猛兽之间而丝毫无惧色。
“人有三分怕虎,虎有七分怕人”,这只是一句抽象的比喻而已。野兽总还是野兽,老虎总不是大猫,它是没有丝毫“道理”可讲的。“虎有七分怕人”,这个“七分”,也只有在具有这种崇高精神的人面前,才能如此。因为虎与人之间谁怕谁的问题,是相对而言的,是指人与老虎之间的对比关系而言的。我们可以设想得到:那些一切只为个人打算的个人主义者和胆小鬼,总是先考虑自己的安危和得失,在这种场合不可能是“三分怕虎”,而总是“十分怕虎”的。一个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的品质的人,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一个大公无私的人,就能完全不怕虎,敢于高举着火把,勇往直前了!而老虎看见熊熊的烈火,来势汹汹,便逃遁到深山密林中去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未免有点冒险”,“改天再去不是差不多吗?”是的,深夜山中遇虎的情况是十分危险的。这是连三岁儿童都知道的事情。但是,正如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洪桂贞同志是认真学习了白求恩同志的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人。
“为人民服务”、“为革命事业服务”是最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在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的时候为革命事业服务总是容易得多的,但是一到狂风骇浪、洪水猛兽、大难临头的时候,却是一个最艰难的而又最严肃的考验的关头,一个革命者是会经得起这个严峻的考验的,正像洪桂贞同志那样,她首先考虑的是病人的安危,考虑的是党和人民对自己的重托,因此,才可能产生敢于出生入死、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的大公无私、见义勇为的伟大精神。


第8版()
专栏:影评

  新颖有趣的折纸片
  辛际庭
前几天夹在一群儿童中间看了一场美术电影,其中有一部十分新颖有趣的折纸片,名子叫“聪明的小鸭”。看后,我不能不衷心佩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同志们这种积极大胆的创造精神。不久前他们创制了美妙的剪纸片,曾几何时,他们却又创造了水墨动画片和“折纸片”两个新品种。
新出的折纸片很有个名堂,使人一下子就对它感到很大的兴趣。片子的内容是三头小鸭团结起来,聪明地赶走一只前来进攻的猫。全部角儿和景物都是用纸片折粘而成,据说是从幼儿手工劳作发展提高起来的,在灯光和色彩的配合下,银幕画面显得十分洗炼、干净、明朗、鲜艳,动作起来更是饶有趣味。这一切都很好地表达了内容。在我看的那场中,小观众们的反应就很热烈,一些情节和表演,深使他们关注、紧张,并高兴得放声大笑。
这部短短的影片,显示出折纸片很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色。
在影片风格上,我觉得折纸片特别有一种童稚可爱的情趣。儿童容易领会,与儿童的精神世界容易契合。看来,它一定很快就会成为教育儿童的一项良好的新工具。
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折纸片也有它一些独特的地方。例如折纸的立体人形不像木偶那样地圆满,而只是较简单的几个面的组成;这样,它可以在立体人形中又发挥平面造型的长处,使形象和动作在表现上特别明确、单纯。又如造型上,折纸不是也不可能是毕肖真物,必得要更多的简炼和夸张,半真半假;这也更便于发挥“假人”的长处来表达内容,甚至有时故意让人感到是假的、是纸片片,使形象和动作在表现上分外生动,别出心裁,滑稽突梯,印象很深。像这些因制作产生的特点,绝不是局限;只要运用的正确,结合内容,不脱离群众欣赏习惯,折纸片就可以抓住它们大大地发挥。“聪明的小鸭”已经做了一些很好的尝试。
还只是看到一部折纸片,但是,已经看到它大有前途。这部片子是小鸭小猫,还希望将来有人的形象出现,同时希望会有多种多样——极为简洁的和复杂精细的、粗犷的和工整的等等形式风格的出现。并且还应更多地具备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祝折纸片这个新生的品种成长得更加茁壮和美丽。(附图片)
  折纸片“聪明的小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