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7月1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广泛开展支援农业的群众运动
  江渭清
支援农业的群众运动,已经在江苏省广泛展开。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经过两年连续大跃进以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现象。这种新现象是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必然产物;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发展国民经济必须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深入人心的结果。
两年以前,党的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制定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总路线规定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实行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这就正确地解决了国民经济两大基本物质生产部门的关系问题,使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互为条件、互相结合、互相促进,从而顺利地实现了1958年和1959年两年工农业生产的全面连续大跃进。在1959年党的八届八中全会上和在会议以后,毛泽东同志又反复地阐明了发展国民经济必须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指出要把农业放在首位来制订整个国民经济计划,并提出了“普遍支援农业”的伟大号召。这是极其重要的指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创造性的发展。江苏省各级党组织,学习和贯彻执行了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并且从今年开始,把支援农业的工作,作为一个重点来抓。江苏省党的各级组织,经过多次反复的学习和实践,对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农业是生活资料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人人要吃饭,人人要穿衣,这就要靠农业生产粮食和棉花。迅速发展农业,就有利于我们妥善地处理高速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从目前江苏省农业生产的情况来看,距离全面完成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所规定的主要指标还很远。到1959年为止,全省仅有十五个县完成了农业发展纲要所规定的粮食生产指标,有八个县分别完成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所规定的亩产皮棉六十斤、八十斤、一百斤的指标。因此,要争取全面提前完成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所规定的粮食、棉花和其他主要指标,还要作巨大的努力。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农业生产有了巨大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迅速的提高以后,才能从农业生产部门分出更多的人从事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生产。特别是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农业还没有实现机械化,农业生产占用的劳动力还很多,这就更需要尽快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出大量的人力,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跃进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江苏省在1958年和1959年两年连续大跃进中,农业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的增长,1958年比1957年增长27.08%,1959年又比1958年增长12.98%。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还是很低的。因此必须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促进农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迅速发展。
农业生产的高速度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度、按比例发展有重大作用。农业高速度发展,就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工业原料和副食品,来满足国民经济各方面的需要,就能够促进轻工业的发展,并且提高农村对生产资料的购买力,扩大重工业的市场。只有高速度发展农业,才有利于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协调,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大跃进。根据江苏省1959年的统计:在全部净产值(即国民收入)中,农业占41.4%,占社会物质生产各部门的第一位。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依靠农产品为原料的占48.3%;在轻工业产值中,依靠农产品为原料的占71.1%。在重工业产值中,农业生产资料占17%。在全部商品零售额中,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占65.3%。这些情况充分说明农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密切关系。
迅速发展农业,加速农业的技术改造,是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的物质基础。农业问题首先关系到五亿多农民的问题。毛泽东同志说:“我国有五亿多农业人口,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全国解放以后,我国工农联盟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把工农联盟建立在彻底实行土地改革的基础上;第二阶段是经过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把工农联盟建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础上;现在,我国的工农联盟开始进入第三阶段,就是建立在农业技术改造基础上的新阶段。这就要在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同时,广泛开展支援农业的群众运动,以逐步实现农业技术改造,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在开展支援农业的群众运动的过程中,不是没有斗争的。有的同志存在着孤立地搞本行本业的思想,而不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来看待支援农业的问题。例如:工业部门有些同志认为,生产农业生产资料产值低、利润小、技术简单、品种复杂、安排麻烦、季节性强;商业部门有些同志认为,供应的农业生产资料细小零碎,无利可图;等等。对这些同志,我们就帮助他们算大账,算政治账,提高认识。许多单位为了解决这些思想问题,组织干部和群众到农村去参观。还有一些同志,把支援农业看成是“老一套”。这就需要向他们说清楚支援农业的深刻意义。支援农业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但在当前进行农业技术改造的新形势下,又具有新的内容,用老眼光来看待今天的新问题是不对的。另外有极少数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和具有严重右倾思想的人,他们以资产阶级的狭隘眼光来看待支援农业的问题,对支援农业的工作消极对抗。我们结合反右倾斗争对他们进行了批判,这不但教育了犯错误的本人,而且也以他们为反面教员,教育了广大干部和群众。当广大干部、党员对于农业问题的认识提高以后,接着就在城镇人民、特别是职工当中,大张旗鼓地进行了支援农业的动员工作。由于许多职工过去是农民,或者现在家在农村,或者虽然家在城市但和农村有亲戚关系,他们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上我们党一贯重视工农联盟的教育,因此当党发出普遍支援农业的号召以后,立即得到广大职工和其他城镇人民的热烈响应。工人群众说:“一根藤上两个瓜,工人农民是一家,加快农业机械化,我们责任最重大。”广大职工在支援农业的运动中,表现了极大的共产主义劳动热情,广泛开展了“比数量多,比质量好,比速度快”的劳动竞赛。他们的口号是:“宁让机器等农时,不让农时等机器”;“宁愿自己麻烦千遍,不使农民稍感不便”;“我们多流万滴汗,农民多收千担粮”。这个运动声势之浩大,内容之丰富,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是前所未有的。
为了更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地支援农业,我们要求做到普遍、全面、自觉、持久。所谓普遍的支援,就不只是少数人、个别部门的支援,而是以工业为主,包括财贸、交通、教育、卫生、科学、文化、政法等各部门,以及部队和其他城市居民,各行各业,男女老幼,人人动手,各尽其力。所谓全面的支援,就不是零零碎碎的支援,而是以支援农业技术改造为主,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进行支援;在人力方面,工业部门应尽可能地抽调一批技术工人支援农村,在农村大忙时,各行各业要动员一批劳动力下乡支援农业生产;在物力方面,支援农机、农具、农药、肥料、交通运输工具、农用动力机、农用建筑材料等等。所谓自觉的支援,就不是被动的,而是高度自觉的、送上门的支援。所谓持久的支援,就不仅是某一个时期的突击行动,而是突击和经常工作相结合,按照农业生产的季节需要,一个突击接着一个突击、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地持久地支援。
去冬以来,江苏省支援农业的群众运动,正是这样发展的。运动的第一个浪潮,是去冬今春的水利建设高工效运动,全省有十万工人(包括农村的铁木匠)赶到水利建设工地,改革、制造和修理了各种改良工具一千二百余万件,使工效普遍提高一倍左右。第二个浪潮是为春耕春种、夏收夏种生产各种农机、农具、肥料、农药、农用运输工具。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生产的农业生产资料产值,为1959年全年农业生产资料产值的86.4%。今年上半年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1959年同期对比,内燃机增长96.1%,农业泵增长41%,半机械化农具增长三点一倍,小型农具增长87.1%,化学肥料增长57.5%,化学农药增长99.3%;机械化农具的生产已经超过1959年全年产量的两倍。第三个浪潮就是最近普遍开展起来的、以制造秋收秋耕秋种工具为中心的群众运动。我们力争通过这个运动在大部分地区实现水稻的收割脱粒半机械化;在耕、耙、播三个环节上,除机耕地外,都使用半机械化农具和改良农具。
对农业的支援,不仅只是设备下乡,而且是设备、干部和技术一齐下乡。不然就会产生有了设备不会用,或者用得不好等情况。我们过去曾经抽调了大批农村干部支援工业建设。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工业战线的领导力量和技术力量空前壮大起来了。因此,抽调一部分干部和工人下乡支援县社工业,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最近在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等城市中,普遍开展了干部、工人下乡支援农业的运动,厂矿企业的干部、工人都纷纷表示决心,80%以上的人写了决心书,贴出大字报,要求党组织批准他们去支援农业。无锡电化厂车间主任王保泰曾参加过淮海战役,这次把珍藏多年的淮海战役纪念章又戴上了,高兴地出发到淮阴去参加农业技术改造的“淮海战役”,现在担任了淮阴电化厂的副厂长。许多同志都把这次干部、工人下乡的运动和过去农村的参军运动相比较。他们说:“过去从农村到城市,我们打倒了三大敌人;现在我们从城市到农村,也一定能胜利完成技术革命的任务。”的确,这是一个工人阶级支援农民兄弟进行技术革命的伟大的群众运动。我们初步计划,在1962年以前,从全省十个市的厂矿企业中,抽调七千到一万个行政管理干部、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到农村工作。对工业比较落后的地区,地委、县委、公社党委三级,各配备一个工业书记或工业领导干部,在一些县社的重点厂中配备厂党委书记和车间主任,每个公社配备两个到三个技术工人,以帮助县社工业迅速发展。目前,全省已有八千多干部、工人下乡。由于这些干部和工人下乡,已经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县社工业的领导,加强了县社工业的管理,建立或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和一些必要的生产管理制度,配备了技术指导员、质量检验员、工具保管员,使生产秩序走向正常。下乡的干部和工人,一般都是积极肯干,钻研业务,密切联系群众,大胆进行创造革新,对企业财物非常爱护,热心为农业服务。干部和工人的这种共产主义风格,对县社工厂的职工和公社的社员,起了很大的教育作用。同时,许多城市和工厂还采取“调”(由县社工业调配一批人,到工厂学技术)、“派”(有计划地派出老工人、技术人员下乡巡回传授技术)、“训”(帮助县社工业举办短期训练班、组织函授学习)、“带”(带徒弟)等等方式,帮助县社工业加速培养技术人材。
市县挂钩和厂社挂钩,是今年发展起来的支援农业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形式使工农、城乡之间的协作关系固定下来,有利于全面地、及时地、持久地支援农业;它使主要通过商品交换的工农、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发展到进一步互助协作、相互支援的新的更为亲密的直接关系。
市县挂钩、厂社挂钩的形式,在1958年大跃进开始时已经产生。江苏省南部工业比较发达,北部比较落后,城市也大多集中在沪宁铁路沿线。在大跃进开始时,我们为了更好地实行工农结合、城乡结合,在全省范围内组织了大协作,将省辖的苏州、常州、徐州、南通、新海连等市,下放给专区领导,又划几个县归南京、无锡两个省辖市直接领导。此外,南京市还和工业比较落后的盐城、扬州两专区及溧水、高淳、句容等邻县建立协作关系,无锡市和淮阴专区建立协作关系。我们还将有十多万、二十万人口的扬州市、泰州市、镇江市、淮阴市各同附近的县合并成一个单位。两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组织形式是好的。它使地委、市委和有关县委的领导思想更加全面了;又使各个专区都有了一定的工业骨干力量,有利于进一步组织工农结合,城乡结合,也推动了原来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支援工业比较落后的地区。
厂社挂钩,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校社挂钩(大学、中学与公社挂钩)、院社挂钩(医院与公社挂钩)、所社挂钩(科学研究所与公社挂钩)等等,已经在全省普遍化。目前全省已有三千一百多个厂矿,三千六百多个学校、医院、科学研究部门,同一千二百多个农村人民公社挂了钩。厂社挂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一厂挂一社的,有一厂挂数社的,也有一社挂数厂的,也有一个大厂挂一县的。厂社挂钩,有的是一包到底,帮助公社建立新厂。如南京汽车制造厂帮助溧水县建立农业机械厂,不仅支援了大批设备器材,而且派去了厂长、车间主任、工段长、工程师、技工等全套人员,还从选择厂址、制定规划、安装机器、一直到培训工人,进行全面帮助。经过双方共同努力,目前溧水农业机械厂已经有三十多台机床,三百多名职工和机工、钳工、锻工、铸工、电机、木模等六个车间,已经能成批生产十多种农业和工业机械,有力地推动了溧水县农业生产和县社工业的发展。厂社挂钩,也有同工种、同业务,行行对口,条条挂钩的。例如,无锡庆丰纱厂和无锡县黄巷公社挂钩,纱厂的机修车间帮助公社建立农机厂、铸件厂,财务会计部门帮助公社建立财务制度,供销部门帮助公社建立农具、种子等管理制度,生活福利部门帮助公社办好食堂、托儿所,医务部门帮助公社培训医务人员和医治疑难病症等等。
支援农业的工作,必须有全面规划。现在,我们已经有许多相互挂钩的市、县和厂、社,共同制订了支援农业的规划,并且使这个规划同各县、社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规划和逐步实现农业技术改造的规划,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个规划明确规定了支援农业的各项任务,和完成这些任务的步骤、时间;规定城市应该支援什么,农村自力更生解决什么。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还吸收城乡广大干部和群众参加讨论,集中他们的智慧和意见,把规划订好,使他们今后的工作有明确的目标。我们认为这种做法很好,应该把这种规划纳入各专区、市、县及城乡各有关单位的生产计划和工作计划,以保证支援农业的任务能够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支援农业,既要狠抓当前,为争取当前的农业大丰收服务,又要帮助县和公社建立“家底”,主要是帮助它们建立起农业机械和农具的修配制造网。县社工业应当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当地人民生活需要服务,不能样样都搞。目前江苏省县社工业以修理戽水机为标准,已经能够担负大修的有四十三个县、中修的十个县、小修的五个县;在一千五百五十六个公社中,有一千一百三十九个公社已经建立起不同规模的农业机械厂,能够担负大修的有五十五个公社,中修的有一百八十四个公社,小修的有四百八十个公社。我们准备在这样的基础上,在两、三年以内,全省建立起一个“大修不出县,中修不出片,小修不出队”的农业机械修理制造网。
建立这样一个农业机械修理制造网,有很多的好处。首先,它有利于多快好省地逐步实现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改造,必须适应我们传统的精耕细作制度,必须适应复杂的自然条件,必须适应多种农作物间种套种和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的需要。因此,必须实行土洋并举、大中小结合。当前主要的是发展改良农具和半机械化农具,并使这些农具配套成龙。土中能够出洋,在改良农具和半机械化农具当中,一定能够产生一套适合本地特点的农业机械。同时,随着农业技术改造的发展,农村拥有的机械化农具和改良农具将会越来越多,修理任务也会越来越繁重。农业机械修理制造网建立以后,就可以把主要的修理工作担当起来。其次,壮大了县社机械工业,就可以直接为当前的农业生产服务。由于播种面积的扩大,耕作精细程度的提高,农田基本建设的大规模进行,多种经营的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深感不足。无锡县算了一笔账,全年尚缺三千九百多万个劳动日,解决这个困难的主要出路,就是大量制造和使用改良农具、半机械化农具和一部分机械化农具,预计仅这一项就可以解决二千多万个劳动日。第三,县社原材料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发展,还为发展其他县社工业准备了条件。苏州专区由于原有县社工业基础较好,现在全区一百六十八个公社,已经办起化肥农药厂一百六十九个,饲料加工厂一百八十四个。今年1至4月份,全区生产土洋化肥比1959年同期增长十倍。第四,县社工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城乡工业的合理布局和城市的改造,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由于县社工业能够基本上担负起一般农业机械的修理和制造任务,大中城市工业部门就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加强自己的薄弱环节,并且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支援农业的群众运动,不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工业的发展。支援农业,对工业来说,是一股强大的动力。苏州市机械制造业的职工,为了生产农业排灌用的铸铁管,大搞技术革新,在4月份就生产了铸铁管一千三百多吨,而1959年从3月到7月五个月中只生产了一千一百多吨。常熟农业药械厂过去五年生产了七千架喷雾器,今年该厂职工大干特干,从几乎全是手工劳动的基础上,把全厂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到50%,到4月份就生产了五千架喷雾器。
支援农业的群众运动开展以后,在农村党组织、广大干部和社员中,必须加强自力更生为主的教育,防止和克服依赖思想。目前各行各业对农业的支援,只能帮助县社建立“家底”,而要使县社工业普遍地进一步地发展,主要地还是靠农村本身的力量。因此,应该把这种支援和农村的自力更生结合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的支援取得最大的效果。在城乡相互的来往中,应该时时刻刻注意节约,讲求实效,不可铺张浪费,追求形式。同时,也应该教育农村的党员干部和社员,要积极支援城市、支援工业建设,这样,才能两好合一好,使我们的各项建设更加多快好省。
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之间互相协作、互相支援,不仅促进了城乡生产的发展,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密切了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关系,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面貌。目前城乡干部和群众,协作频繁,接触很多,增进了相互的了解,加深了相互之间的友谊。城市工人和各阶层人民,通过支援农业的运动,更加深刻地懂得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看到了农村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和农业技术改造的新气象,看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在改变农村面貌的斗争中的伟大成就,因而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对农村发展的光明前景充满了信心,并且把支援农村逐步实现农业技术改造,看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是工人和农民、城乡人民的切身的共同事业。同样,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也从工人身上学到了大公无私、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学到了他们敢想敢为、敢于创造革新的共产主义风格,也更深刻地体会到用现代技术武装起来的工业的巨大优越性,加强了他们对于农业技术改造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看到了美好的未来,鼓舞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我国逐步完成农业的技术改造,是一个十分宏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一定要把支援农业的群众运动,更加普遍、深入、持久地开展起来。我们打算:在今后三、五年内,在全省需要机械排灌的地方,基本实现机械排灌。全省每个县,都建立一两个小型的化肥厂。在20%左右的地区,基本实现机械化,完成“小解决”的任务;并且对农林牧副渔、社办工业和炊事等方面的主要项目,基本实现半机械化和工具改良化,为以后进一步实现“中解决”、“大解决”准备条件。为了实现以上的任务,必须继续加强党的领导。现在,我们从专区、市、县到公社、厂矿、学校,都建立了支援农业的一条线领导。在开展支援农业运动的过程中,应该经常注意抓思想,抓规划,抓检查,及时解决运动中出现的问题,研究总结和推广运动中出现的新经验,并且使这一运动,和以钢铁煤为中心的原料材料生产的运动、城市以“四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运动、城乡人民公社的建设运动以及党员干部改进思想作风的运动紧密结合起来,相互推动,相互促进。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把支援农业的工作,做得更加多快好省,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农业技术改造这个光荣伟大的任务。
(原载《红旗》1960年第14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