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7月1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大埨公社扩种晚秋作物安排周密件件落实
  北京郊区人民公社趁雨抢种晚秋作物
本报讯 江苏省泰州县大埨人民公社党委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安排和广种高产多收的方针,在加强早秋作物田间管理的同时,组织大、小队干部、老农代表,深入田间,逐片逐?排茬口,规划出晚晚秋面积二万六千四百亩,力争扩大复种指数。
当公社党委提出扩大复种指数的要求后,部分干群有四怕思想:一怕农活多,劳力安排不过来;二怕技术要求高,难种难管;三怕土地利用率大,要苦田瘦田;四怕晚晚秋收割迟,易遭霜打,又影响秋播时间。公社、大小队即分别召集了党团员、积极分子、老农代表,会师田头,一面检查了早秋作物的生长情况,一面按早秋播种的迟早推测了成熟期、算了晚晚秋作物的增产账。申余大队去年早中稻收割后种了八十四亩胡萝卜,每亩平均单产二千三百六十四斤,跃进大队团结小队去年早玉米收割后种了十二亩粟子,每亩产量二百一十五斤。今年全社共有早中稻八千五百亩,早玉米九千亩,如果全部种上晚晚秋,每亩平均以二百斤粮计算,能收三百五十万斤粮食,单这一笔账就可观了。大家又分析了今年的有利条件,早秋播种早,成熟也就早;晚晚秋可以早下种,争取在霜期以前收获。今年电力灌溉,还可以划出较多的劳力突击积肥。通过看、排、查、算、议,意见取得一致,决定扩种晚晚秋。
通过研究,全社合理地安排了茬口,打破了过去单纯在黄豆田里复种胡萝卜、荞麦的常规,选择了适合于秋季生长的十一种作物,根据早秋生长的特点,采取套种、复种、间种的办法,千方百计扩大晚晚秋作物面积。其中,花生田套种芝麻的,已下种二千三百亩;山芋、芋头田间种玉米、蔬菜的,已下种三千一百亩;早中稻、早夏玉米、黄豆田分别种胡萝卜五千亩、麻萝卜二千五百亩、荞麦四千亩、马铃薯二千五百亩、晚粟子二千四百亩、绿肥一千六百亩;高粱、晚玉米田种秋杂豆一千五百亩;薄荷、烟草田插洋葱一千亩,早粟子收割后种大头菜五百亩。通过周密的安排,全社晚晚秋(包括经济作物、蔬菜)面积可达二万六千四百亩,复种指数达286%,占总耕地86%,比去年增加41%,基本消灭了两熟,普遍达到三熟,少数达到四熟。
面积和品种确定后,全社即拿出50%的劳力,组织了四千五百人的积肥队伍,分三条线分别为早秋、晚晚秋、秋播准备好足够的肥料。同时,分批集训技术人员七百五十名,着重学习间种、套种操作技术。并清理仓库曝晒种子。
目前,公社党委已制订了“秋分”以前的农时作物收、种、管日历表和作物茬口安排表;大、小队已按方整化的?片绘制了播种分布图、茬口安排和种植规格表,并按田插了牌。
本报讯 北京郊区各县(区)今天(15日)普遍降雨。正在突击栽种稻薯的公社社员和三万多名义务劳动大军,群情振奋,立即加快步伐,趁雨前进,奋力实现中共北京市委在13日提出的战斗任务:大干五天种完水稻,大干七天栽完白薯。
15日降雨普遍。截至十八时止,一般地区降雨三十毫米左右。开始降雨不久,怀柔、通县、昌平等县
(区)和很多公社,即连夜具体部署战斗任务。战斗在顺义县田间的劳动者,在雷雨声中提出“雷声为我们助威,大雨给我们加油”的鼓动口号,冒雨抢种白薯的人数由14日的一万二千人猛增到今天的近四万人。通县县城的几个中学,15日也组织了两千多名学生,冒雨赴各公社帮助插秧。通镇公社永顺生产队的干部、统计员等全部出动和社员们一起栽种白薯。一直没降透雨的房山县良乡公社,15日降雨较多,这个公社立刻调集了八千多名劳动力参加平整土地的战斗,一天整了六百亩菜地,种萝卜四百五十亩。
在各公社的田间,15日都有大批干部和社员们一起冒雨战斗。社员们看到由工人、学生、官兵、干部、城市公社社员组成的义务劳动大军在雷雨中的冲天干劲,斗志更加昂扬。顺义县城关公社的社员根据下雨的新情况,决心把两千七百亩白薯的栽种任务提前在15、16两天完成。(附图片)
河北丰润县王官营公社在管好春薯的同时,积极增种夏薯,这是社员们在抢栽夏薯。 华 一摄(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万县移栽杈藤多种南瓜
  移栽杈藤的好处:剪掉杈藤,有利于主藤多结瓜;多种南瓜所需要的秧苗也有了
本报讯 四川万县各人民公社抓紧当前有利时机,大力推行杈藤移栽的先进经验,继续大种南瓜,取得显著成绩。到目前为止,共移栽杈藤南瓜四百多万窝。
万县原来平均每人已种南瓜二十二窝。县委书记周一生6月上旬在白羊区检查生产中,发现白羊公社紫星管理区剪杈藤移栽,多栽南瓜,使南瓜种植数量在原来基础上翻了一番;同时,发现不少地方南瓜种得不够多。在紫星管理区与社员们座谈中,大家根据去年的经验,认为适当剪南瓜杈藤,可以使正藤多结瓜。栽下的杈藤,只要管得好,一般每窝可收三十斤南瓜。目前正是南瓜生长最旺盛的时节,一直到“大暑”以前都可大搞杈藤移栽。万县县委认为抓紧大暑前的有利时机,大栽一批杈藤南瓜,不仅可以大大增加食堂蔬菜,而且可以增加大量猪饲料,促进猪只大发展。
各地根据县委指示,作了深入的动员和组织工作,反复宣传多种南瓜的意义。对劳力安排,一般采取食堂种菜员专业种植和组织劳力突击相结合的办法,迅速把用杈藤移栽南瓜的运动开展起来。桥亭区全区六万多人,原来每人平均种南瓜五十窝,这次又提出再栽十窝杈藤。大家算了一笔账,以每窝杈藤结三十斤瓜计算,全区栽六十多万窝杈藤,则多收南瓜二千万斤,用来做菜可以供全区人口吃三个月。各个生产队都妥善安排了劳力,立即找缝插针,在五天内全区就基本完成了每人栽十窝杈藤南瓜的任务。
为了保证杈藤南瓜长得好,多结瓜,各地根据大量种植杈藤南瓜的新情况,都及时安排了劳力,落实了管理任务。石龙公社在落实管理任务后,全社种的一万六千多窝杈藤,现已追肥三次。(附图片)
四川内江县顺江公社利用空隙地大种瓜菜。这是养猪姑娘黄紫英采摘大南瓜,用作猪饲料。 新华社记者 黄陆术摄


第2版()
专栏:要闻快报

  清溪大队田间强劳力增加一半
湖南湘潭县韶山公社清溪大队总支委员会,为了打好“双抢”一仗,克服了消极等待县、社调回劳力的思想,积极从大队直属企业、生活服务单位抽调出一百二十九个精壮劳力,使全大队参加粮食生产的劳力比原先增加54%。新湖南报为此发表社论说,清溪大队经过内部合理调整,向农业战线集中了一百多精壮劳力,全省一万多个生产大队如果普遍抓紧调整内部人力,就能够迅速向农业战线输送上百万精壮劳动力,从而大大加强农业田间管理和抢收抢种。
  江西开展“三机一化”运动
江西开展“三机一化”(插秧机、收割机、打谷机、车子化)的工具改革运动,来迎接早稻收割和晚稻插秧。全省不到一个月已修造插秧机十二万多部,收割机三十多万部,打谷机十三万多部,田间运输车子九十多万辆。这些工具正源源运往生产队。
  大荔县每人种好一亩“保险田”
陕西大荔县开展每人一亩“保险田”运动,给四十万亩秋田偏吃、偏喝、偏管,确保天旱无雨夺高产。全县九百多名干部扛锄下地,同社员一起在“保险田”内浇水、锄草、施肥。群众抗旱夺丰收的情绪十分旺盛,他们采取了劳力、水利、肥料三优先的办法,决心要在一亩“保险田”里收回二亩地的产量。
赤江管理区总结出种菜“十字经”
云南宜良县的盘江公社赤江管理区,蔬菜获得高产,一百五十亩菜地平均每亩达到三万四千至三万五千斤。蔬菜的高产,对这个管理区办好食堂,促进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个管理区高产的各项措施,综合起来有十条,他们取名叫做“十字经”,就是“领(加强领导)、计(计划生产)、品(高产品种)、苗(育好苗)、深(深耕)、肥(巧施肥)、密(密植)、浇(浇水讲技术)、套(套种)、防(防病虫害)”这十个字。
玉林安排下半年抗旱生产计划
广西玉林县委根据气象预报下半年可能发生严重干旱的情况,依据全县水利条件,作出了制服旱魔规划。决定六十二万多亩水田,坚决种植水稻;没有水源的,除有三万多亩可以挖掘水源、开渠引水等办法解决用水问题外,其余的七万多亩,坚决改种耐旱高产作物。此外,全县计划再扩种杂粮二十万至三十万亩,以保证在增产粮食的同时,实现明年每人有豆子三十斤。
内蒙古超额完成饲料播种计划
内蒙古自治区超额完成今年饲料播种计划,播种面积比去年同期扩大156%强。现在这些饲料作物都长得葱绿茁壮,各族社员正加紧锄草、拔草、松土、浇水和防虫,力争今年饲料大丰收。


第2版()
专栏:

  总结经验 大挖潜力
  天长县查生产补措施力争丰收
本报合肥15日电 安徽省天长县开展全民性的查生产、补措施运动,总结上半年的农业生产成就,挖掘下半年的生产潜力,力争更好地完成全年农业生产计划。从6月中旬开始,全县有十九万多名干部和社员参加这一活动。他们细致地检查了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对上半年农业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并且逐田逐场(厂)地检查了当前生产和社员完成劳动定额的情况。检查的情况表明,上半年的农业生产形势很好:六十九万多亩夏收粮食作物的产量超过去年,春播作物面积比去年扩大一半以上,而且普遍生长良好,早稻一般都长得茎秆粗壮,穗长,粒多,粒饱,呈现了一片丰收景象。生猪饲养量也比年初增加了一倍。但是,在检查中发现,上半年的农业生产虽然取得巨大的成绩,生产中的潜力仍然很大。如全县还有十八万多亩荒山、荒坡,可以开垦种植,能利用的零星地也不少。在春播的高秆作物田里可实行套种,在新培育的林地里可以间种。因为今年春播面积扩大,有更多的茬口可多种晚秋作物。另一方面,通过检查,发现有些生产项目虽然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发展,但还没有完成预定的计划。如夏收作物的产量虽然超过了去年,但因为一部分麦田遭到雹、涝灾害,受到了一些损失。五万亩春山芋的栽种计划,完成得很差。这些问题如不采取措施补救,就将影响今年农业生产计划的全面完成。
天长县在检阅成绩的基础上,根据以粮为纲、全面安排的方针,除了对下半年的林、牧、副、渔四业作了适当安排外,采取了各种措施,集中力量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的农业生产计划。根据当前生产情况,首先紧紧地抓住多种多收一环,大力扩大种植面积,在扩种中注意多种高产作物。全县广泛地组织干部和群众,逐田、逐坡、逐滩检查,开展了见荒就开,见空就种,见缝就插的扩种运动。全县还通过全面调整,集中了90%的农村劳力投入夏种运动,另外又发动两万多名城镇劳力,参加夏种。目前,夏种已取得很大成绩,已边开边种了六万四千多亩荒地,利用屋前屋后、路旁沟边等空隙地种了二万六千多亩作物,林地和高秆作物地里也都间种了黄豆和绿豆,使全县超额完成了原来的夏种计划。为了扩大晚秋作物的种植面积,各地又普遍进行了作物安排,并采取调剂、清仓等办法准备了种子。
为了保证既多种又种好,各公社都努力解决夏种作物的用水、用肥问题。由于修的水利工程多,今年的雨水充沛,目前全县水利工程的蓄水量,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一倍。但是,因为去冬今春兴建的水利工程,有些没有完成附属工程,有的水库有水灌不到田里去。这些地区已结合蓄水和防汛,兴建了许多渠道、涵洞。在缺乏水源的岗地,结合蓄水对塘坝进行了加高培厚,增加了一千一百多万立方米的蓄水量。全县损坏的抽水机绝大部分已经修好。通过上述办法,全县二十二万亩农田易旱易涝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在积肥运动中,各地抓住了夏季杂草丛生的有利时机,大砍青草,大沤绿肥。全县二十四万多个田头窖,都沤制了大量的肥料。全县已积攒的肥料,已为每亩秋田准备了一百八十六担追肥和基肥。
目前,夏种已经基本结束,各地又把加强田间管理,作为完成今年农业生产计划的重要措施。全县已集中了50%以上的劳力,成立了水稻、旱粮、棉花三种专业队,推行了“三包一奖”制。现在,全县的中稻,已有近二十万亩追了肥,耘了草;每亩已追施绿肥和人畜粪四十到五十多担。


第2版()
专栏:

  渭南县植棉能手学习张秋香增桃保桃经验
  晋南专区给百万亩水地棉田加水加肥加措施增产棉桃
本报讯 陕西渭南县七百名“秋香田”作务组的代表,会师在张秋香植棉组棉田里,学习棉花管理上的三增(增伏前桃、增伏桃、增秋桃)三保(保伏前桃、保伏桃、保秋桃)经验,并为及时掀起防止棉花落蕾落铃的战斗作好准备。通过学习,代表们提出了“大战八十天,带大桃入伏,保伏桃满腰,争秋桃盖顶,誓夺今年棉花大丰收”的豪迈口号。
根据各地“秋香田”代表们的汇报,今年渭南种植的五十七万多亩棉田,一般都锄过三、四次,防了三至五次虫害,有30%棉田已施过催蕾肥,浇了抗旱催蕾水,有四万多亩“秋香田”棉花抹了裤腿。目前,棉花株高近尺,普遍现蕾开花,到了“管”字上马的关键时候。在参观中,特别引起大家重视的是,张秋香植棉组今年作务的八亩丰产棉,株株茁壮,现在每株平均有八、九个担子,已结了二十多个花蕾;最多的担子达十二个,现蕾四十多个。虽然干旱日久,这个植棉小组的棉花却看不出落蕾落花的迹象。
在现场参观活动中,大家讨论了历年这个时期棉花蕾、铃大量脱落的问题,请张秋香介绍了防止脱落的经验。
通过现场参观和交流经验,代表们都认为张秋香植棉组“三增三保”的经验,是当前棉田管理的方向。他们还共同研究提出了贯彻这项经验的具体措施:(一)抗旱为纲,水肥当先,突击棉田管理。要求在这个时期,每亩棉田力争达到三水三肥,每亩追肥六千至一万斤;并且细锄三次(深达二寸),及时整枝,达到无杂草、无板结、无徒长、无缺肥、无旱象。(二)“保”字升帐,立即扑灭当前棉田虫害。在防治的方法上,要求在最近三五天内,首先扑灭棉蚜、棉铃虫和蓟马的为害,做到不因病虫害烂叶落铃。(三)开展棉田管理上的“五赶”运动,即回茬赶正茬、低产赶高产、旱花赶水花、三类赶一类、大田赶丰产。要求回茬棉定苗八千株至一万株,三类田7月中旬全部消灭,达到一般田带三桃入伏、丰产田带五桃入伏、指挥田带十桃入伏。(四)大搞棉花超产田,全县已经把二十四万亩有水利条件的棉田,划为超产田,要求其中二十万亩亩产百斤皮棉,四万亩亩产二百斤皮棉,并且开展社与社、队与队、组与组间的红旗竞赛。
这次棉花“三增三保”的现场会,是一个向棉田管理进军的动员会。中共渭南县委会、渭南县人委都给予极大支持。县委刘统法书记和赵葆仁县长亲自参加领导。会议进行期间,以张秋香为首的薛俊秀、高贞贤、曹竹香、山秀珍五朵银花,联合向全县棉农提出了棉花“三增三保”的倡议。各“秋香田”代表也当场互提条件,展开对手赛。现在,代表们已经去各地,分别以五朵银花为核心,分片传授“三增三保”经验。
本报讯 山西晋南专区百万抗旱大军,在“力使尽,水用完,努力干,夺丰产”的口号鼓舞下,乘抗旱复播之大胜,在一百万亩水地和半水地棉田上重点加工,狠抓“加水、加肥、加措施,增蕾、增铃、增产量”。目前,已进行了普浇增蕾水,巧追蕾期肥,普遍治虫、整枝和中耕。
今年晋南专区的三百一十三万亩棉田,其中水地、半水地占30%,但产量却占全区棉花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搞好水地棉田的加工管理,对争取今年棉花丰收有决定意义。因而连日来,各地人民公社水、肥、保、管齐上马,给一百万亩水地和半水地棉花,进行普浇增蕾水,普追保蕾肥,普治虫,普整枝,普中耕。主要产棉花的运城、侯马、翼城、临猗、洪洞等县,都组成了浇水、追肥、中耕、治虫、整枝等五支战斗队伍,给水地棉花进行全面加工管理。运城县出动十五万劳力,千部机器,万辆水车,万把茶壶,在二十万亩水地棉田上,普遍进行了浇水、追肥、中耕、治虫、整枝。临汾县在千名干部深入田间参战下,全县七万二千亩水地棉田,七天就浇水追肥四万二千亩。
晋南专区的百万亩水地棉田,经过普浇水,普中耕,普追肥,普治虫,细整枝等一系列的精细管理之后,出现了无虫、无草、无板结、无三类苗,果枝多,花蕾多,成桃多,蕾铃脱落少的大好景象,百万亩水地棉花,亩亩葱绿,苗苗健壮,株高达一尺以上,每株伏前桃达八个之多。(附图片)
  河南安阳吕村公社社员在棉田里开沟中耕施化肥
                江步永摄(安阳日报供稿)


第2版()
专栏:名词解释

  油条 担子 文武行 回茬棉和正茬棉 下墒
“油条”就是徒长枝、叶枝,也叫水杈子。“担子”就是棉株的果枝,是陕西的叫法。“文武行”种植就是宽窄行种植。“回茬棉”是在冬麦田里套种或收麦后播种的棉花;“正茬棉”是春播的棉花。棉叶“下墒”就是由于水分蒸发,棉叶暂时发蔫。


第2版()
专栏:

  “三增三保”管好棉田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特约研究员 张秋香
我们这里的棉花开始现蕾,有的已经开花,要马上好好地抓紧田间管理的工作了。俗话说:
“种成的麦子务成的花”。务花,就是要从棉花现蕾到开花管好棉花,叫棉花早现蕾,多开花,不落铃,结大桃,这样就能夺取棉花大丰收。
落蕾落铃原因何在
过去务棉花的人,一提起棉花落蕾落铃,都喊头疼。在我们这里过去落蕾落铃在70%以上。听说资产阶级的专家们,硬说棉花落蕾落铃是个规律,人是没办法改变的。我看这个说法不对。如果说棉花落蕾落铃是个规律,为啥地边的脱落少,地当中的脱落多?再看,一般丰产田,总比大田的脱落少,有些丰产田一个担子的蕾铃,比大田的一株棉花的蕾铃还多。这是啥原因呢?人们一想就会知道,地边上的棉花,通风透光好,地当中荫蔽大;丰产田的棉花管得细,肥大水又足。这样的事实很多,可见棉花的落蕾落铃,不是什么规律,人是有办法防止的。只要我们把棉花务好管好,只要摸着棉花的脾性,要吃给吃,要喝给喝,要光有光,要风有风,它就听人的话生长,控制棉花少落蕾落铃,甚至不脱落,事实摆得很清楚,谁有“脱落难免论”的想法,谁作务的棉花产量就低,谁破除了迷信,想法控制落蕾,谁作务的棉花产量就年年上升。
有些人虽然没有“脱落难免论”的想法,可是他们认为棉花肥大水足了,容易狂长,笼不住就要落蕾落铃。这种看法也值得研究。这几年有些丰产田,因为肥大水足,发生过狂长,发生落蕾落铃现象。可是有些大田棉花并没有达到肥大水足地步,也落蕾落铃。可见肥大水足,不是蕾铃脱落的真正原因。关键是看水肥用得恰当不恰当,用到节骨眼上了没有。施肥灌水的时间和方法,有很大关系。我们要积极主动,多想办法,控制蕾铃脱落,不要东嫌西怨,在大自然面前表现得没有一点办法。
棉花为啥落蕾落铃?有很多原因。第一是虫害。从1958年以来,我们作过一些调查,凡是脱落的花蕾,你只要打开花蕾一看,70%以上里边有象鼻虫、棉铃虫等。棉花现蕾开花以后,生长最旺盛,也最容易招惹虫害。第二是水肥没赶上,或者是配合不当。棉花落蕾落铃,一般的是上部担子的花蕾,比下部担子的脱落多,担子尖上的花蕾,又比靠近主秆的脱落多。这说明:靠近下部和主秆的花蕾,长的早,离根近,能先得到养份,脱落得就少;现蕾晚,离主秆远的,如果不再加水加肥,后劲不足,就容易脱落。第三是通风透光不好。细心作务棉花的人都知道:伏里的花蕾最多,脱落也最多。因为这时棉株长大,枝叶又多又大,加上天气热,一时经管不到,上晒下蒸,往往容易蒸掉花蕾。
总的说来,棉花落蕾落铃的原因,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因。内因是棉株内部营养失调,在长枝叶和现蕾结铃间有了矛盾,发生脱落。这就是书本上说的“生理脱落”。外因,就是大风、雹雨、高热、虫害等。
  “三增三保”,既要增桃又要保桃
找出原因,就有办法。只要细心摸清棉花的脾性,解决它生理上的矛盾,或者提高警惕,防止各种灾害,就可以减少蕾铃脱落。我们植棉小组,这几年在棉花蕾铃期的管理上,提了个“三增三保”的口号。就是:增伏前桃,保伏前桃;增伏桃,保伏桃;增秋桃,保秋桃。“三增三保”的中心,就是防止落蕾落铃。“增”和“保”是两回事,也是一回事,有“增”才有“保”,“保”住了,才能“增”,既要“增”又要“保”,“增”“保”同时并举。这话咋说哩?先拿棉花生长本身来说,我们常说要带桃入伏。带桃入伏后,就能把棉花蹲住,不狂长,能均衡地分配棉株的体内的营养。既长枝叶,又开花结桃,这就为产伏桃创造了条件;保住了伏桃也就给座秋桃创造了条件。再从作务措施上说,要想增蕾增铃增桃,就要想到保蕾保铃保桃。这时期的加水加肥,要氮、磷、钾很好配合,头水二水都要跟上。一环扣一环,环环紧相连。这样增的增,保的保,这一股劲下去,那一股劲又上来,棉花一直生长旺盛,气色常好,就能达到:现一蕾,开一花,结一桃。
  看天看地看棉花管理棉田
“三增三保”的具体措施,还是水、肥、保、管四个字,也很难说哪一个字最重要。要灵活掌握,综合运用。我的老经验,就是看天、看地、看棉花。常言说,年年种棉花,年年不一般。所以作务棉花,就不能“年年溜壕壕”。眼前旱象十分严重,棉田管理就要以水为纲,其他措施要围绕着水进行。在防旱抗旱的时候,如果发现了虫害,就要首先防虫。如果灌了水再防虫,虫害把棉花的生理组织破坏了,再灌水也不顶啥。比方到后期有了霪雨,那就要中耕、锄草、整枝一齐上,防止棉花狂长,防止烂叶烂铃。总之,要根据天、地、棉花行事。
今年6月中、下旬,我们开始灌棉花。有人问:你说棉花“浇桃不浇苗”,现在为啥浇得这样早。我说,这就叫看天、看地、看棉花办事,今年叫“浇蕾不浇苗”。农谚说:“要收花,旱五、八(指阴历5、8月)”。这是说棉花在苗期,水分不要太多,水多了就要狂长,根扎不好,不容易保伏前桃,所以那时是“浇桃不浇苗”。今年情况变了,看天:从5、6月开始,就没下过透雨;看地:土壤含水量只有8%—10%;看棉花:棉叶黑绿,中午棉叶“下墒”的时间又长。这样的天,这样的地,这样的棉花,如果不灌水,不保墒,不但不会增蕾增铃,增了也保不住;保住了也是个小蕾小花。
 怎样浇水施肥防治虫害
给棉花怎样浇水呢?我们的经验是:“头水缓,二水赶”。缓,就是今天不浇推到明天也可以;赶,就是浇过头水,二水就紧火了,就要赶。原因是,伏天棉花生长快,需要大量水分,及时浇过一水,它的内部细胞分裂多。棉花生长就有一快,这时候正是“一日晒干百日泥”的天气,如果十天不下雨,二水赶不上去,给棉花生长来一个慢,就有了矛盾,就容易落蕾落铃。再说要灌多少次水,这要看棉花生长的情况,土壤墒情和天气变化来确定。在地温很高时,就是下过一阵白雨,也要考虑灌水问题。因为地温没降低,烈日一晒,地里热气蒸腾,最容易把蕾铃蒸掉,不过灌的水量不要太大,在大抓秋桃时,追肥后地干没雨,也要灌一水,才能保伏桃、促秋桃。
水、肥是棉花的命脉。光施肥不灌水不行,光灌水不施肥也不行。棉花施肥,最要紧的,还要讲技术,要一早百早,氮、磷、钾配合好。我们的经验是,看棉叶的颜色变化。棉株萎缩变小,棉叶现深绿色时,就要施氮肥;发现棉叶现嫩绿色,有狂长趋势,就要追磷肥;棉花黄瘦,也要快追氮肥。棉田追肥的配合,要先磷后氮,先少后多,少吃多餐,细水长流。磷肥能增多“三桃”,氮肥能使“三桃”快长。现蕾初期,多施磷钾肥,能增花蕾,保伏前桃;在座住几个伏前桃以后,多施氮肥,能促进棉花生长,又不会引起狂长;7月下旬,伏桃正在长大,担子顶上还有很多花蕾,再施些速效氮肥,能起保伏桃、增秋桃的作用;立秋后追氮肥,能保秋桃,催大桃。
虫害是棉花的最大敌人。“不怕有虫害,只怕不防虫”。我们是有虫就治,无虫也防。今年我们防虫,从出苗到现在,每三、五天防一次,已经防过二十次,所以还没有落蕾现象。棉田虫害多,防治要讲战术。根据不同时期的虫害,使用不同或兼治的药剂,集中围剿,一气歼灭。我们这里,初蕾期有棉蚜、蓟马、象鼻虫、地老虎等;盛蕾期有棉铃虫、红铃虫、盲椿象;初花期是红蜘蛛,干旱地区更厉害;铃期主要是红铃虫、造桥虫、卷叶虫为害。凡是有棉花的地方,至少应该防四次,开展突击,防早、治小、治了,就能保住大部分的蕾铃。
怎样解决棉田通风透光问题
管理上的防虫和施肥赶上去,解决棉田里的风和光,调整棉田里的温度,就成了一项根本性的措施。人说“棉花喜温”,其实它是热不得也冷不得。棉花下种后,天气骤然一冷,就影响出苗,发生病害;到后期棉株长大了,伏里天空猛热,棉田荫蔽了,又影响它落蕾落铃。伏里花蕾脱落最多,原因就在这里。中耕是调节地温的一个好办法,可惜大家都不太重视。人们常说:“锄头有火,锄头有水”。天旱了,勤中耕,就能提墒保墒。越是旱地,越要多中耕。锄过的棉田,第二天棉叶上就有露水。雨涝了,多中耕,又有发散水分的作用。这就解决了棉花生长和气温间的矛盾。结合中耕,棉田整枝也很重要,既能减少棉田养分消耗,又能使棉花通风透光。不过整枝一定要灵活。芽子要随时搬;打油条要看情况,已经长出了花蕾的,就不一定要打掉。打顶尖要分次进行,打群尖要灵活,比如是文武行种植,窄行可以打,宽行就不一定要打。打老叶也要看情况,天旱了,棉田也没荫蔽现象,打了老叶反会损失水分,留着它还对保桃有利。多雨地湿就先打去主秆上的老叶,还要推株并垅。
棉花进入蕾铃期,情况变化快,措施要灵活,只要踏踏实实,到田里去,勤观察、勤检查,看天、看地、看棉花,执行“八字宪法”,就能争取主动,做到:带大桃入伏,保伏桃满腰,争秋桃盖顶,获得大丰收。
(转载陕西日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