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7月1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争”和“让”
  谢平
“见荣誉就让”,这是著名革新能手马学礼提出的一个口号。寥寥五字,闪烁着共产主义风格的灿烂光芒。这种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现在在我国到处可见,蔚然成风。
对待个人荣誉,是争是让,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
争个人“荣誉”,是剥削阶级的世界观。在剥削阶级眼里,所谓“荣誉”无非是“名”、“利”两个大字。他们名缰利锁,孜孜以求。孔子说的“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司马迁说的“立名者,行之极也”,被奉为圭臬。他们好名之深,甚至达到了“四十年来公与侯,纵然作梦也风流”的地步。有这种意识的人,参加革命是为了沽名钓誉,无名英雄没有他的份,能出风头的地方到处钻。做了一点工作,就沾沾自喜,自吹自擂,生怕人家不知道。为了争名夺利,可以不择手段,抬高自己,打击别人,对人“留一手”,嫉妒别人的荣誉,甚至妄图攫取别人的荣誉为己有。有些人,不就是因为沉溺于追逐个人“荣誉”,而被摔出了革命的列车么?这是一种腐朽的意识形态,我们应该彻底扫除这堆旧社会残留下来的垃圾。
工人阶级是彻底革命的阶级,它担负着消灭资本主义,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工人阶级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使他们能够最大公无私,最团结互助,有最开畅的胸怀,最伟大的气魄;决无求个人名利、争个人荣誉的私念,只有一颗为共产主义事业忘我奋斗的赤心。马学礼在1958年实现了二十八项技术革新,在1959年又实现了六十多项革新创造,其中仅旋风铣往返行程吃刀法和铣开口螺丝两项,一年就能为国家创造财富十六万多元。但是,他自己很少填表上报,却把功劳暗地记在别人身上。当别人发觉后问他时,他的答复很简单:“只要生产关键解决了,表扬你我又有什么不同呢?”这句话多么朴素,但又蕴藏着多么崇高、可贵的共产主义精神啊!
具有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人,就是这样把作一个无名英雄视为最大的幸福和愉快。他们尊重别人,绝无嫉妒之心;甘心帮助别人得到荣誉,自己则“见荣誉就让”。他们身上的每个细胞都浸透着共产主义精神,把“表扬你”和“表扬我”“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完全溶化在一起了,以至在见到别人获得荣誉时,衷心喜悦,好像自己获得荣誉一样。
马克思主义并不笼统地反对“争”荣誉。马学礼“让”个人荣誉,其实是为“争”集体荣誉。对待集体荣誉不但“当仁不让”,而且要力争。当然,集体还有大小之分,有时,还得“让”小集体的荣誉,而“争”大集体的荣誉。这里需要正确地解决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革命英雄主义者看来,祖国、党和集体的荣誉就是自己的荣誉,他们全心全意地为党为人民争取最大的荣誉;如果有谁胆敢破坏这种荣誉,他们就坚决为保卫这种荣誉而斗争。见荣誉就让的人,得到党的表扬奖励,得到人民的尊敬爱戴,实际上获得了更大的荣誉。相反,个人英雄主义者夸大个人作用,把任何一点成绩都记在自己头上,把个人荣誉同党和集体的荣誉对立起来,争个人荣誉,对党和集体荣誉则退而不争,有时甚至还要反一反。这就是革命英雄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根本区别。
对待荣誉,“争”乎?“让”乎?何者该“争”?何者该“让”?何以要争?何以要“让”?显然要有正确的世界观,才会找出正确的答案。


第8版()
专栏:

  高松图
  陈毅诗
  何香凝画
一九六○年六月香凝老人以所画高松图嘱题高松立海隅,梅菊为之护,幽兰亦间出,清泉石中漱,绿竹更悠然,岁寒挺如故,画树重高洁,画花喜独步,大师撮其神,一纸皆留住,绘画如其人,方向毫不误,画高寿亦高,愿祝两繁富。


第8版()
专栏:影评

  “力拔山兮气盖世”
  ——评影片《黄河飞渡》
  袁文殊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我们的英雄,都是时代的英雄。他们可以叫高山低头,可以叫河水让路。在康藏公路的修建中,在厦门海堤的填筑中,在引洮上山和最近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顶峰等等数不清的壮举中,处处都表现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这是解放了的人民,在自己掌握了自己命运之后,向大自然进军的伟大的开端。这种人民英雄的壮举是空前的、惊人的,而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却又是大量存在的。
影片《黄河飞渡》就是反映在我们党的总路线光辉照耀下,黄河两岸的人民发挥了冲天干劲,坚决要把黄水引上高塬,使为害万年的黄河为人民造福的伟大事迹的作品。创作者们通过开渠引水,架设渡槽,把黄水飞渡黄河的事件,生动地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大跃进的精神。影片充满着劳动的、战斗的、集体的和乐观的精神。对于鼓舞人民不怕艰险,不怕困难,勇敢地向地球开战,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新生活是有重大意义的。
在人物塑造方面,创作者们更多地着力于群像的描写,因此许多集体劳动的场面和征服关键性工程的紧张场面都处理得自然和生动。它朴素地表现了各种人物在和各种困难作斗争中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情绪状态。尽管有各种不同的矛盾冲突,但是都真实可信,不一般化。尽管创作者们没有着意地去刻划人物的个性特征,但是像王凯、金彪、俊才和丁富贵这些人物也还相当生动。丁富贵是作为冲突的对立面而出现的人物,但是作者并没有过多地从他的保守、畏缩等等落后方面去渲染他的阴暗情绪,他只是作为客观困难的一种反应而存在,因此,虽然自始至终发展着先进和落后的矛盾冲突,但它却不是简单地当作完全被否定的人物来处理,相反地他一直还是跟着大家在前进,而且在强渡黑虎浪的紧要关头还立了一功,他并没有失去劳动人民的本色。因此这个形象的塑造也是比较真实可信的。即使是这个被批判的人物,也能有给人以启发教育的意义。
在情节结构方面,一般说来也还是比较健康朴素的,其中有三段情节的安排特别生动而有力。一是当黑虎山的工程发生困难,采取“出榜招贤”的办法来鼓动群众和发挥群众的智慧,通过各乡民工队竞揭红榜的动作,造成一股热烈的气氛,反映了各队民工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巧妙运用“出榜招贤”的传统形式,赋予新的内容,更给影片增添了民族的色彩。二是在丁富贵巧渡黑虎浪和大爆破中王凯冒险救俊才的两个情节,也安排得紧张、惊险、剧烈、动人。影片一开始就布置和埋伏下来的许多情节线索都在这里得到集中的表现。通过这些强烈的动作,使得人物的高尚品质进一步得到了展示。这些生动的情节,有力地体现了影片的主题思想。
在表现党的领导方面,影片也获得了相当的成就。赵书记这个人物出场虽然不多,但是每当一个重要的关头到来时候,赵书记总是站在群众当中引导群众走向新的发展阶段上去,体现了党的领导力量,体现了领导和群众始终结合在一起的传统的优良作风。
影片《黄河飞渡》的创作是有较大成绩的。当然,如作为进一步的要求说来,影片在艺术表现上也还存在着某些比较显著的缺点:一是对环境地点交代不清。如开始时许多情节到底发生在南塬,还是发生在北塬,始终叫人看不清楚。而作为电影艺术的表现来说,需要在一开场就把环境地点向观众交代清楚,否则就会不断引起观众的疑问,妨碍观众把情绪迅速地集中起来。二是有些场景和场景之间还缺乏有机的联系。如王凯的测量,丁富贵的修理天车等等场面,常常在观众毫无精神准备的情况之下就变换了地点或位置。三是在人物描写上,还缺乏比较细腻的刻划,因而使得几个主要人物的个性特征还不够鲜明。假如在描写他们的矛盾冲突中能够有一个比较安静机会来刻划他们的内心活动,而不是一直处在匆忙的活动之中,则不但有助于这些形象的完整性的塑造,而且有助于全部影片的节奏感的加强。通过动作来表现人物,是电影塑造人物的基本方法之一,但是对于动作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外在的方面,在反映人的精神面貌说来,人的内在动作往往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
《黄河飞渡》是兰州电影制片厂和长春电影制片厂合拍的第一部影片,也是兰州厂的第一部故事片,厂子是新成立的,几个主要演员也是第一次上银幕,由于集体的努力,已经有了值得祝贺的成就。只要不断努力,刻苦奋斗,完全能够在实践中迅速得到发展,使作品水平不断提高。英雄的时代,要求有英雄笔墨来反映,让我们大家来共同奋斗吧。(附图片)
影片《黄河飞渡》的一个镜头:王凯为了抢救俊才,当机立断,在即将爆炸的顷刻间,抱起俊才,从悬崖绝壁往万丈深渊下的咆哮着的黄河跳去


第8版()
专栏:

  以洋就土 以土攻洋
  ——见闻杂感
  顾明
我们来到了重庆市的长江纤维纺织厂。这是一个很简陋的小厂,但是名气很大,全国技术革新会在这里还开过现场会。当你进到了这个厂时,满眼看到的都是木、竹结构的纺织机,一台紧挨着一台,厂是设在山坡上的,下去一层是厂房车间,再下去一层又是厂房车间,一层又一层。厂房也是竹木结构的棚子。然而机器在不停地转动,站在旁边管理机器的,尽是一些妇女和老人,他们都是那样轻松愉快,细心地照管着机器,好像感觉不到什么疲劳。这个厂的每一部机器和机器零件都是他们亲手制成的,没有仰求什么人代劳。参观之后使我们顿然产生了“何陋之有”的感觉。
原来这个厂是以两把虎头钳闹革命白手起家的。他们先后制造了木质导筒机、导纤机、络纱机、牵梳机、扛丝机等土简机器二十多台;并把所有手拉脚踩的木头织布机,全部改为电动织布机,还装设了自动换梭等设备,使全厂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和部分自动化。可是这个厂没有一个技术人员。许多工人虽然过去也是以织布为业,但是从未见过“洋”机器,更谈不上懂“电动机”的原理。他们到一些纺织厂去取经。他们创造性地把别厂“洋”机器的原理,用在本厂木质土设备上,以洋就土,以土攻洋。他们到别的厂学习参观之后,掌握了新机器、“洋”设备自动换梭的原理,就结合本厂情况简化了一些工序,省去不少零件,用竹木材料自配自搞土布机的自动换梭装置,并且很快的获得了成功。
以洋就土,以土攻洋。这是长江纤维纺织厂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最大特点。因此能够用竹木当钢材,以麻绳替皮带,造出了现代化的机器来。通过这个厂的事例,我们可以认识到土办法并不像某些人所理解的那样,是低级的、落后的办法,是一种在没有洋设备、洋办法之前的暂时采用的权宜办法。而他们是创造性地把“洋”机器的原理,用在土设备上,主要是用它的原理,而不是依样画葫芦,所以他们能简化了一些工序,省去不少零件。从这里又可以明显地看出,土办法是工人们从丰富的生产经验中产生的,是切合当地生产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的独创的办法。这种来自广大群众的、土生土长的创造,虽然制造容易,操作简便,却是先进的,符合科学原理,富有强大生命力,有些甚至远远超过洋办法,在科学上是一种高级的简单,在生产上有意想不到的巨大经济效果。于是“土中出高”、“土中出精”、“土中出尖”等等的奇迹出现了。土办法解决了许多用洋办法解决不了的问题,创造了许多用洋办法创造不出的东西。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生产实践正是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泉源。这些既先进又科学的办法,只有在具有丰富经验的群众在生产实践中才能创造出来。
土办法简单易行,机械精巧灵活,外貌也不吓人,就地取材,易于普及,而且它也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不断完善,不断成长和壮大。正是由于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再不断的普及,才能使土办法的作用越来越大,才能充分发挥土办法的无穷威力。
强调土办法并不等于否定洋的。“能土则土,能洋则洋”,而且土中可以出洋。现在许多土办法已经破除了洋办法不可超越的迷信。土办法已经粉碎了洋办法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话。恰恰相反,“以土攻洋,以洋就土”,把洋办法攻破了,使洋原理驯服地为土设备服务。也正是因为用了土办法才能动员更多更广泛的群众动起手来,才能使技术革命运动成为广泛的群众运动。这是目前声势浩大的技术革命的生命力的源泉。


第8版()
专栏:

  白庙村的“礼行”
  李孑
我来到西安坝桥的白庙村以后,看见了一种新的“礼行”,新的美德,这就是人们彼此之间以送诗为礼。
夏收以来,帮助白庙村夏收的客人多起来了。社员欢迎客人们用诗,欢送开诗会,交流经验也开诗会,赛诗赠诗,热闹得很。这些“礼行”既不影响生产,又简便易行,深受人们的欢迎。
西安交通大学的师生支援白庙村割麦来了,村里的人们和各级干部,都不约而同地写诗欢迎。五十八岁的杨宣齐老妈妈说:交大师生到村庄,白庙落满金凤凰,凤凰展翅进麦浪,毛主席思想放金光。
七十六岁的老大爷金生阔,虽然常年有病不能下炕,但也做诗欢迎:“东风吹,红旗飘,交大师生到白庙,过去学生怕日晒,一阵风来能吹倒,而今学生赛金刚,夏收个个是英豪……”参加麦收的同学们也都写诗回礼:“走进白庙村,诗意醉倒人,莫非李白再世,杜甫重生?不,这是劳动的结晶,人民思想在飞腾;这是时代的光辉,六亿人民精神面貌的典型。”
同学们完成了夏收任务要走了,干部和社员们又以诗送别。杨宣齐说:“五天相处情谊深,难割难舍又难分,乘风高唱凯歌回,但愿再次会亲人。”金生阔大爷把诗写在一张大字报上,以礼相赠:夏收战斗忙又忙,师生汗水透衣裳,今日送你回课堂,明日请尝丰产粮。
西安市十九中学的语文教师,组织了一个割麦小组,远奔白庙来了,欢迎的诗歌马上写满了黑板报和赛诗台。年青的教师也以诗答礼:“久久盼望访白庙,机会不到人心焦,支援夏收到诗村,取经学习拜诗人。”支援夏收的供应车到白庙来了,诗歌马上送到了他们车上。西安市五十七中的师生,抬着三千多册书籍,支援白庙村来了,诗歌像沙糖一样,伴着开水送进了他们心里。成千成百的厂矿工人都到白庙割麦来了,诗歌马上印成了简报,像长了翅膀一样,纷纷飞落在工人们手里……。
在休息的时候,你到白庙村的街上看看,客人络绎不绝,满街满巷都是抄录诗歌的人。每次诗会上,我都要听到大队长胡万吉说:“对不起,照顾不周,关心不到,又没有别的相赠,还是说几句顺口溜吧,这就是我们白庙村的‘礼行’。”是啊,这是多么贵重而美好的“礼行”啊!


第8版()
专栏:

  话短心长
(诗两首)
李欣
  一、送“敖特根”(注)
  参加全国群英会
  送走了孩子的背影,
 也带去了妈妈的心;
 是妈也想看看毛主席呀,
 不只是疼念敖特根。
(注)敖特根,蒙语:最小的儿子。
  二、一个城市人民公社女社员的信
  不是爱情有什么变化,
  是一个女人站起来啦。
  我还是一个女社员;
  不只是你的她,
  孩子的妈。
  老皇历看不得,
  女人并不比男人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