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7月1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松江县根据水稻习性精管水稻
  力争亩亩水稻保住三十万有效穗
本报上海14日电 中共上海市松江县委通讯组报道:松江县干部带头,全民动手,认真研究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大抓田间管理,猛攻发棵关,力争“亩亩水稻田有三十万个有效穗”,实现大面积的平衡增产的要求。
群众性的对水稻长穗阶段的研究工作,已初步收到成效。中共松江县委在水稻万亩丰产方中,根据原松江县农业劳动模范陈永康运用“三黄三黑”
(即晚稻从插秧到成熟叶色三次变浓、三次变淡过程)的经验,具体总结了水稻在“初黄初黑”阶段的管理“六字”经验,经过讨论提高,已证明它是保证达到每亩三十万个有效穗的好经验。哪里贯彻执行得坚决全面,哪里的稻苗就发棵早,发棵好,一般都达到了三十万到三十五万个穗子。这六字经验的具体内容就是:“一勤”就是浅水勤灌,经常灌,保持水浆新鲜,使稻根扎得深,主秆粗壮,发棵好;“二早”就是提早补苗匀苗,缺棵补齐,大棵匀小,小棵补足,保证每亩有足够的基本苗;“三抢”就是抢时间耥稻,农民说:“稻耥黄秧草耥芽”,早耥稻能早生新根,早发棵,并压住杂草抬头;“四紧”就是耥稻后紧接着耘稻,结合拔尽稗草;“五巧”就是巧追肥,肥料品种搭配好,看田脚、看基肥、看稻苗追肥,肥料用在刀口上;“六狠”就是狠治虫,无虫防虫,有虫治虫,不让虫害抬头。
春季以来,中共松江县委在“三分种,七分管”和“管早、管好、管细”的思想指导下,就把研究水稻在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提高耕作和田间管理水平,发展农业“八字宪法”,作为一项战斗任务,提到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面前。任务提出之后,中共松江县委和各级干部都深入基层。通过参加生产劳动,实地观察和访问社员,召开座谈会,以及总结去年水稻千斤丰产田的经验,得出了以下结论: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狠抓“水”、
“肥”两关,及时耘耥除草,既促进分蘖(前期)又控制分蘖(后期),保证每亩水稻田有三十万个有效穗,这样亩产量就有达到甚至超过千斤的希望。
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迅速掀起了一个研究水稻生长发育规律、田间管理讲科学的群众运动。县委和公社党委直接掌握的十九处水稻万亩丰产方,都建立了技术研究委员会,并设有灌溉、追肥、治虫灭病等专业研究组,进行专题研究。县、公社的水稻万亩丰产方,已成为田间管理的指挥阵地。生产队都有技术研究小组,小队有技术研究员。这样,上下结合,层层带动,就出现了一个“人人搞研究,个个讲规律”的新局面。
松江县广大干部和社员从实践中初步摸到了水稻的生长规律,又用这些规律去指导实践,经过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循环反复,田间管理水平就不断提高,真是做到管得细,管得具体,管得科学。城北公社农益生产队社员乞炳生学习田间管理六字经验后,结合最近田头观察稻苗的心得,总结出根据稻苗发黄的不同形态,要采取的不同的管理方法。他认为稻苗发黄,有的是因为肥力不足,有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因而要不同对待,一概采取见黄苗就追肥的办法是不科学的。生产队党支部就采纳了他的意见。把全队晚稻田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实行看苗追肥。
人们掌握了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在田间管理上,就大大增强了自觉性和预见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更大的发挥。现在,全县各公社、生产队,一方面对田间管理措施加码,继续猛攻“穗数”关;另一方面,做好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决心在下一步攻破“粒数”和“粒重”两关。新五、漕泾公社的大部分生产队,都已投放10%—20%劳动力,增积精肥,准备“大暑”“立秋”间的一遍追肥,达到增粒增重,为大面积平衡增产建立第二道防线。


第3版()
专栏:

  内蒙古经济作物田间管理又快又好
  江西各植棉区保蕾保铃力争多结伏桃
  安徽砀山县各级干部深入田间划片包干加紧棉花整枝追肥中耕
新华社呼和浩特14日电 内蒙古自治区各主要经济作物种植地区,田间管理工作作得又快又好,油料、甜菜、大豆、麻类等作物普遍苗全苗旺,生长良好。
全区甜菜主要种植区——土默特旗各公社,为了管好各种农作物,都划分两条战线,一手狠抓秋田“杂粮”管理,一手大抓以甜菜为中心的经济作物锄草、间苗、浇水、追肥和防治病虫害。各公社先后抽出一万多富有技术经验的老农,带领两万多女社员,组成突击队,同一百多个专业队并肩作战。各级领导干部也到第一线,参加劳动,指挥战斗。全旗近五十万亩甜菜、油料等作物,从6月中旬到现在,经过三次突击管理,及时扑灭了病虫害,追施了肥料浇了水,苗情越来越好。
线麻籽播种面积最大的伊克昭盟,为了改变夏锄粗放的旧习惯,各公社普遍推行了指标、措施、工分、管理人员四到田的管理制度,及时锄草定苗,一管到底,使一百一十二万亩线麻籽长得又高又壮,为今年油、麻增产打好了基础。
呼伦贝尔盟、巴彦淖尔盟等地农村,为夺取大豆、甜菜、胡麻等作物大面积增产,也加紧除草、追肥,不断增添措施,许多公社做到田间无杂草、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新华社南昌14日电 江西各植棉地区集中力量开展争蕾争桃运动,力争多结伏桃,以保证棉花丰收。
今年江西各地播种的棉花,由于管得早、管得细、管得好,目前普遍生长良好,株秆粗壮,枝繁叶茂,全面进入现蕾期,早的已开花结桃。为夺取棉花大丰收,各棉区根据历年的经验,抓紧棉田中期管理,力促棉花在夏季早现蕾、多现蕾,早结桃、多结伏桃。因此,今年各植棉区在争得苗全苗壮后,便立即组织劳动力,全面展开以夺蕾争桃保桃为中心的中期棉田管理运动。
抓住追肥、灭虫、防旱三大措施,是当前夺取伏桃丰收的中心环节。棉花重点产区的九江专区,采取领导、劳力、工具三集中的办法,猛攻伏桃关,在技术上实行看天、看田、看苗、看肥料进行合理追肥,并及时进行锄草追肥,防治病虫害和整枝打叶,培土盖草防旱。九江县集中两万多名劳动力,细致地给棉田锄草追肥,使全县一万多亩棉田基本做到了无草、无虫。都昌、彭泽、星子、湖口等县根据棉苗生长情况,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措施:对麦地套种和丘陵地区生长较差的棉苗,突击追肥锄草;对开始现蕾开花的棉苗,重施氮、磷、钾混合肥,以促进多现蕾,多开花,多结伏桃。
目前,由于温度增高,部分棉田出现了虫害。各棉区党组织已纷纷召开植棉能手、技术干部和老棉农座谈会,专门研究防虫灭虫的措施。九江、彭泽、新余等三个植棉重点县还使用飞机灭虫,效果很好。
据新华社合肥14日电 安徽省砀山县抓紧目前棉花多座伏桃的关键时期,掀起以整枝、中耕、追肥和灭虫为内容的棉花田间管理运动。
砀山县今年的棉花由于种得适时,管得早,普遍生长良好。
全县各公社在完成夏种任务的同时,就安排了大批劳力,突击进行棉田管理,各级领导干部也深入田间划片包干。参加棉田管理的劳动力,都组成了治虫、中耕、整枝和追肥等专业组,分类分片加工管理。目前全县参加棉田管理的共达十五万多人,组成一千零九十七个专业队。
为了适时完成棉田整枝、中耕、追肥和灭虫任务,全县还抽调了一千多人,组成了棉花检查团,分别到各人民公社和生产队检查棉花田间管理情况。现在,全县的棉田,已全部治虫一次,雨后追肥的棉田占48%。各地在追肥时,都注意加强对远田、碱地等三类棉苗的追肥。棉田在雨后中耕的占76%,许多低洼的棉田,还进行了清沟排水。(附图片)
浙江络麻主要产区——萧山县瓜瀝公社六万亩络麻,长的很好。现在麻苗已有二尺多高,比去年同期高二十多公分。这个公社络麻的培育管理,基本上达到了无草、无病、无虫的要求。这是社员们在万亩络麻丰产方里进行沟边培土,防止肥料流失。 新华社记者 陈秉祥摄


第3版()
专栏:

  集中优势力量狠抓田间管理
  本报评论员
盛夏是田间管理工作最繁重的季节。春播作物正在生长旺期,需要加强管理;夏播作物陆续出苗,也要及时管理。今年春播作物和夏播作物的播种面积,都比去年有所增加,这是我国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绩。正是因为这样,田间管理的任务就加重了。今年东北地区雨水多,有些农田不能及时铲趟,发生了草荒现象。华北有的地区因为集中力量抗旱,田间管理作的不细。南方水稻地区,有些农田肥料不足。总之,不少地区在田间管理方面,还有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特别加以注意。
田间管理是一场紧张的抢时间的斗争。要打胜这一仗,必须集中绝对优势的力量。我们应该合理安排劳动力,坚决缩短战线,把一切可以抽调的力量,集中到当前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田间管理上来。青海省最近召开了田间管理广播大会,要求各地把农村70%以上的劳动力投入田间管理,狠抓除草、追肥等措施,努力管好丰产方。这种作法是非常必要的。把主要力量用在刀刃上,是搞好田间管理的首要条件。
田间管理,事情很多,既要中耕除草,又要追肥、浇水,还要随时准备同旱、涝、风、虫等自然灾害作斗争。哪个任务为主,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对多数地区来说,当前田间管理的重点是除草、追肥。夏季气温高,雨水多,草苗争长,如果苗受草欺,就无法获得好收成。中耕宜早,除草务尽,应该抓紧。上的肥料足不足,是能不能完成增产任务的关键。今年不少地方基肥不足,如果再不多上追肥,就难望得到好收成了。就是那些上了较多基肥的丰产田,也要及时追肥,才能真正丰产。我们一定要抓紧时机,大规模积肥造肥,根据土质和庄稼的生长情况,适时上到地里。
许多地区推广河北吴桥县“二五制”领导方法的经验,派出大批干部,加强第一线的具体领导。这是搞好包括田间管理在内的夏季生产的重要保证。像这些同志们一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深入田间,深入群众,参加生产,领导生产,一定能够取得田间管理的大胜利。


第3版()
专栏:

  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
  贵州革新水稻中耕工具
据新华社贵阳14日电 贵州高原各地农村人民公社,在制造、推广、使用插秧机胜利的鼓舞下,又掀起了革新、制造、推广、使用以薅秧耙为主的中耕工具热潮,要使水稻耕作工具的革新成龙。到6月底止,全省已推广使用薅秧耙、追肥器、杀虫器和提水工具等共一百八十多万件。
各级党组织在制造插秧机接近扫尾时,就开始抓中耕工具的改革工作。安顺专区在发动群众总结推广插秧机的经验的基础上,踏踏实实地制订了中耕工具改革规划,党委书记、干部首先带头使用,总结经验,并通过“不服就比、不懂就看、不会就学”的推广活动,提前半月左右完成了三十多万件薅秧机具的制造任务。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十万多名插秧机手,在放下插秧机后,都扛起了薅秧耙,边干边学,很快就成为熟练的薅秧能手。原来的一万二千多个插秧专业队伍,迅速地变为薅秧专业队,并作出了很大的成绩。社员高兴地唱着:“过去薅秧腰酸痛,如今薅秧好轻松,一天能薅四五亩,太阳未落就收工。”
在改革中耕工具中,大部分地区采取边制造边试验边鉴定的办法,制出一件,就拿到群众中去进行田间鉴定,并根据群众的使用意见改进提高。思南县青杠坡公社专门召开了薅秧比试大会,评选出工效高、质量好的薅秧工具。全省经群众田间操作鉴定较好的中耕工具,仅薅秧耙就有牛蓖子式、梭形船底滚筒式等十多种类型,各地都因地制宜进行制造推广。这些类型薅秧工具大都是竹木结构,具备了制造简单、轻便灵活、成本低、工效高、薅得深、薅得净等特点。一般一人一天可薅三至四亩,熟手可薅七亩左右。同时也基本上解决了弯腰曲背手脚薅秧劳动强度大、行进不便的困难。贵阳市郊洛湾公社从薅秧、运肥、追肥、灌溉到防虫,全部使用了新式中耕工具,使水稻田间管理机具配套成龙,提高了工效。


第3版()
专栏:

  加强新垦地的田间管理
  邵阳专区新建垦殖场开展新垦地赶熟耕地运动
据新华社讯 湖南邵阳专区今年新建的二十三个国营农林垦殖场开展了一个新垦地赶熟耕地的运动。目前,各场正集中80%以上的劳动力大搞田间管理,各种作物长得欣欣向荣,为夺取全区一百五十万亩新垦荒地的第一个丰收,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邵阳专区地处半丘陵、半山区。全区耕地较少,平均每人仅有水田和旱地一亩多,但可垦荒地很广阔。今年春季,中共邵阳地委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扩大耕地面积并举”的方针指导下,从人口稠密的丘陵地区,动员组织了二万多个劳动力,在山区建立了二十三个国营农林垦殖场。垦荒战斗一开始,各场就认真地贯彻了“边开边种”的精神,做到开一亩,种一亩。到6月上旬,共开荒四十五万二千九百多亩,超额30%完成了全年开荒计划,全部新开荒地都种上了粮食、油料、蔬菜、饲料和经济作物,有十六万多亩还实行了间种。
各场根据山区鸟兽害严重的特点,播种以后及时地加强了田间管理。他们采取“母鸡下蛋”的办法,每播种五十至一百亩地,便留下一、两个劳动力进行管理。这一、两个人以看守种子、防治鸟兽害为主,结合进行除草、积肥,使播下的种子安全地度过出苗关。种子发芽出土后,各场又采取专业队管理和大兵团突击相结合的办法,猛抓补兜全苗、中耕、施肥、除虫和消灭三类苗等项工作。城步苗族自治县土桥农场在场党委书记的率领下,全场一千多名职工上山扎营,大干中耕追肥,到6月底已全部完成了第二次中耕追肥,当前全场二万五千多亩各种农作物生长很好。
各场在大抓粮食生产的同时,以发展养猪为主的多种经营也获得了显著成绩。目前二十三个垦殖场饲养的生猪已达一万二千多头;从挖药材等方面收入的现金共达七十二万余元,达到每个劳动力平均有三十多元。


第3版()
专栏:

  掌握自然规律 指导农业生产
  中共松江县委第一书记 赵仁
上海市郊松江县95%以上的耕地种水稻,历来耕作比较精细,是一个“稻米之乡”。1958年大跃进以来,全县广大干部和群众在总路线的指导和鼓舞下,已开始注意研究水稻增产规律,探索水稻高产更高产的途径,因而耕作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有了提高,产量也连年跃进。但是,就全县来说,水稻增产规律还没有为更多的干部和社员所掌握,以致增产幅度不平衡,产量有高有低,高低相差很大。1959年,全县出现了一个水稻全面高产的千斤生产队,还有三万一千九百多亩水稻千斤田,而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亩产三、四百斤和五、六百斤的低产田。为什么有的田产量较高,有的较低、有的甚至很低呢?县委认为,这里固然有客观原因,比如土质好坏、地势高低,原来产量基础,等等,但这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人们是否掌握了水稻增产规律,以及是否在掌握水稻增产规律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共松江县委在今年领导水稻生产中,一开始就充分发动群众,组织全党全民,用对比的方法,总结高产经验,吸取低产教训,达到认识和掌握水稻增产规律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批判了两种思想、两种态度。第一种是从狭隘的历史经验出发看问题,束缚了自己的思想,右倾保守,不敢想、不敢干;第二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不善于或者不懂得去寻找客观规律,虽然有干劲,但往往事倍功半,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县委教育大家: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做大自然的主人。通过这一番教育,大大提高了干部和群众对研究水稻增产规律的积极性,和贯彻“农业八字宪法”的自觉性。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县委又发动群众,根据水稻的生长规律,制订了首尾呼应、段段衔接的技术操作规程。具体说来,就是水稻生产“过五关”。哪“五关”?一是准备关:早有心,早动手,把确保水稻增产的一切准备工作,提前在冬春运动中就全部做好。根据松江自然条件的特点,确定以治水、改土、积肥、造肥为重点,大搞水利,大改土壤,大积肥料。二是播种关:在“千斤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千方百计,培育壮秧,深耕深翻,施足基肥,合理密植,高标准高质量,打好基础,把三类苗消灭在播种期。三是分蘖关:“黄秧落地,管字当先”。在田间管理中,以“水”、“肥”为中心,合理灌溉,合理追肥,并勤耘勤耥,松土除草,保证每亩水稻田有三十万个左右有效穗。根据我们对一百四十五块水稻千斤田的典型调查,一亩水稻田,在“小暑”“大暑”之间,有了三十万个左右的有效穗,以后再加以促进,达到穗大粒饱,亩产一千斤就很有把握了。四是孕穗关:重施穗肥,掌握水浆,治虫灭病,抗旱抗涝,在穗多的基础上,力争穗大粒多。这一“关”的总目标,是要求长大穗,不长小穗,更不能出现白穗空穗,每个有效穗,至少要有六十粒左右谷子。五是粒重关:根据水稻千斤田的经验,“多打一层水,多长一层皮”,加强后期水浆管理,坚持看苗追肥,对粒饱粒重,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必须按照水稻后期的生长规律,大立不断革命的思想,大破“立秋”定局的思想,做好“最后五分钟”的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作物不收,管理不停”。
我们深切体会到,按照水稻生长的总的规律和分期分段的具体规律,制订出这样一个统筹全局、分段促进的“过五关”的技术操作规程,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全季有安排,段段有重点,要求很具体,主攻方向很明确,一个关口又一个关口,一个战役又一个战役,攻打过去,就能永居主动,直到最后胜利。
在松江县,第一、二两关,已胜利攻破了。全县今年种植七十五万亩水稻,耕作质量普遍比往年好,早种的水稻田和迟种的水稻田,规格质量基本上达到“一个样”,从而改变了往年为了抢季节而出现的“前期精细,后期粗糙”的不平衡状况,这样,就为水稻大面积平衡增产,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目前,全县广大干部和社员正以“每亩田有三十万个左右有效穗”为目标,猛攻第三关,也已取得初步胜利。据最近的田间观测,早种的晚稻田,发棵发得很好,每亩一般都有三十万到三十五万棵;迟种的晚稻田,这几天也正在盛发。有经验的社员说:“小暑”禾稻苗有这样的成色,丰收大有苗头啦!我们认为,今年松江县水稻所以种得比较好,比较平衡,管得比较早,比较科学,其主要原因,是干部群众在进一步认识和掌握水稻增产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了充分的主观能动作用,自觉地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的缘故。
那末,怎样才能认识和掌握水稻增产的规律呢?我们采取了三种办法。一是学习,通过召开各种干部会、社员会、举办训练班、现场参观、发通报等方式,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农业科学知识,边学习,边实践,从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掌握水稻的增产规律。如在夏种结束后,县委根据农业劳动模范陈永康运用的“三黄三黑”的经验,具体化为“勤(浅水勤灌)、早(早补苗)、抢
(抢耥稻)、紧(紧耘稻)、巧(巧追肥)、狠”(狠抓平衡,消灭三类苗)”六个字,并大张旗鼓进行了宣传教育。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田间管理水平,做到管得细管得具体,管得科学,使灌溉、追肥、除草等各项措施都适应水稻发棵阶段的客观规律。二是总结去年水稻高产田和低产田的经验教训,上升到科学水平。通过总结对比,使大家从这块田和那块田的产量差别中,认识到这样做就能高产,那样做就不能高产,从而进一步了解水稻增产规律,并用以指导今年的生产实践。三是试验,全县各级干部,继续大种试验田和指挥田,通过试验田和指挥田,带动万亩丰产田,再去带动一般田。这样,试验田和指挥田成了科学研究和试验的阵地,就便于发现和利用水稻的增产规律。就这样,我们运用“一学习、二总结、三试验”的方法,提高了基层干部和广大社员的农业科学知识,初步摸到了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
研究和掌握水稻增产规律的目的,是为了更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驾驭它,支配它,真正做自然界的主人,增产更多的粮食。因此,在探索和初步掌握了水稻的增产规律的同时,还必须鼓足干劲,不断革命,措施加码,不断促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获得水稻的全面高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