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7月1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要闻快报

青海国营农场垦出大片荒地
青海省各国营农场组成拖拉机垦荒专业队,大搞突击开荒,为明年进一步扩大播种面积作好准备。各场自春播结束以来,截至七月一日止,已开荒地七十八万多亩。
今年,各国营农场到五月底就超额百分之十完成了播种计划,播种面积比去年扩大两倍多。春播一结束,各场都成立了突击开荒的指挥机构,由一位书记或场长兼任拖拉机队队长,具体加强领导。广大机务人员也纷纷组成连环作业组,普遍推行定人、定机车、定任务、定质量、定油耗、定修理费用的责任制度,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开荒评比竞赛运动。
浙江在油茶林间套种粮食
浙江省山区半山区的人民公社,为高速度地增产油料,充分利用土地潜力,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广泛地开展了油茶林的扶育和套种运动,争取粮油双丰收。全省已扶育新老油茶林五百多万亩,并在林地套种了各种农作物四百五十三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九倍。目前,油茶长得很好,结果累累,林间套种的作物生长茁壮,呈现着油粮双丰收的景象。
为了使油茶林种好、管好、保种、保收,全省成立社、队林场五千二百多个,固定劳动力,加强油茶和间作物的经营管理。
南阳市完成芝麻播种任务
河南省南阳市胜利完成芝麻播种任务,全市共种芝麻十八万多亩,比去年扩大了一万多亩。
今年南阳市的芝麻,种的快,种的好,播种质量也普遍提高。芝麻地全部施了底肥,并普遍采用犁种条播方法,改变了过去撒播的习惯;还有近四万亩的芝麻地深翻一尺左右,有十万亩芝麻选用了优良品种。在抢种的同时,全市还开展了芝麻丰产竞赛运动,各个社队都大搞芝麻丰产方。
为了保证今年芝麻获得丰收,目前全市正在大抓田间管理,已经普遍间苗一次、锄草一次。
宜宾专区大改提水工具
四川宜宾专区各级党委,充分发动群众,采取“以土为主、土洋并举”的办法,围绕当前抗旱斗争,大力革新提水工具。现在,全区已基本实现提水工具改良化、半机械化或机械化。不但保证了大春多栽多种,还节省抗旱劳力一千多万人。
运动中,各级党委都切实加强了领导。地委除第一书记亲自抓外,还固定了一个副书记具体领导这项工作,成立了提水工具革新指挥部。各县、区、社也都由第一书记负责,设立了相应的指挥机构。干部们都亲自参加和带头革新创造,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思想、技术、材料等具体问题,促进了这一运动的发展。
在群众不断地革新创造的过程中,各地及时检查鉴定,并推广定型的最优秀的提水工具,出现了“花开一朵四处红,革新工具遍全区”的可喜局面。


第2版()
专栏:

  新疆牧区狠抓牲畜配种工作
  力争完成畜牧业增产计划
新华社乌鲁木齐12日电 新疆牧区各级党委书记正领导大批干部,深入牧区、深入畜群,和牧民同吃同住同放牧,突击小畜复配和大畜配种,大抓夏膘和保畜护幼工作,力争完成畜牧业增产计划。到6月底,全区复配羊只已达一百六十多万头,大畜配种四十多万头。这些已复配的羊只都将在今年内再产一次羔。
去冬今春以来,新疆北部的伊犁、塔城、阿勒泰等主要牧区的牲畜,在冬牧场过冬和往春牧场转移途中,曾先后受到四次强烈寒潮和多次暴风雪的袭击,塔城额敏河谷一带3月下旬又降大雪,今年气温也普遍回暖迟,立夏前后全疆有的牧场仍有积雪。但是,由于各级党委加强了领导,狠抓抗灾保畜,因而大大减少了牲畜损失,上半年共接育羊羔和产仔畜四百多万头。
为了保证受灾后仍能完成今年牲畜增产计划,各主要牧区党委狠抓当前畜牧业的领导,把提高小畜繁殖率当作今年增产的关键,尽可能使有条件配种的母羊在年内再产一次羔。全区县以上畜牧业专职领导干部已有三千多人赴草原工作,各级党组织书记也率领大批干部深入牧场、畜群、配种站、牲畜圈棚,和数十万牧民同吃同住同放牧。阿勒泰、塔城、克孜勒苏、巴音郭楞、伊犁等专区和自治州投入畜牧战线的干部占干部总数的20%以上。博尔塔拉自治州各级畜牧业指挥部(组),根据四季草场分散、牧工和畜群流动性大的特点,已全部搬往牧区办公、随畜群转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牧业为主的尼勒克县县委第一书记高明同志,带领50%的县级干部深入基层后,推动了公社、大队级干部都带头当牧工,带头配种,使全县在6月中旬掀起了大小畜配种高潮。
各地在突击配种中,并抓住当前夏草丰茂的大好季节,大抓夏膘。各牧区普遍加强了牧放饲养管理,因牲畜种类和膘度调整畜群,因畜群调配放牧员和分配草场,早出放晚收牧,增加牲畜的采草时间和采草量。焉耆回族自治县加强牧放管理后,全县五万九千多只适龄母羊只只健壮,全部进行了复配。为了力争已配羊只冬季产羔全活全壮和各种牲畜安全越冬,各地还打破常规,提前在6月中下旬开始打储冬草,抢盖圈棚。全区饲料种植面积也大大扩大,塔城专区已种植饲料十一万亩,饲草五万一千亩,分别比去年扩大一倍到八倍。(附图片)
在帕米尔工作的许多汉族干部,长期深入农牧地区工作,和塔吉克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这是中共塔什库尔干县委会组织部长张科(左)在和社员交谈羊羔的护育情况 本报记者 武纯展摄


第2版()
专栏:

  河北抓紧雨后有利时机突击抢种抢管保苗
  浙江大批干部深入社队加强夏收夏种领导
  海南岛在晚稻插秧大忙前抢种杂粮作物七十五万亩
新华社天津13日讯 河北省部分地区在6月20日到7月6日之间先后得雨,得雨地区有些地方解除了旱象,其他地方旱情也有所缓和。中共河北省委在7月6日召开了有各市委书记参加的电话会议,要求全党全民紧急动员,全力以赴,展开抢种抢管和抗旱点种抗旱保苗大突击,大干十天,完成抢种抢锄任务。各地立即行动起来,保定地区有一百二十多万人投入了抢种抢管突击运动。这个地区的五千多名各级党组织的书记和三万多名干部,同社员一道在田间突击。唐县投入夏薯插秧的劳力,由7月初的九万人增加到十一万人,插秧日进度由四千亩猛增到一万一千多亩。没有下透雨的地区,也掀起了借墒抢种的热潮。遵化县有些公社借墒点水,抢栽夏薯,7日一天就栽了三千四百多亩。到目前止,全省夏种计划已完成76%以上。
6月20日以前,河北各地一直干旱。为了战胜干旱,力争秋季丰收,各地人民公社根据省委的号召,在集中力量抓好四千万亩保浇丰产田的同时,都努力扩大播种面积,开展了一个抗旱抢种广种多收的运动。到7月上旬,全省已有三千五百万亩播种的春夏作物地实行了间作套种,各地还利用荒地和闲散土地扩种各种作物六百九十多万亩。
新华社杭州13日电 浙江省紧张繁忙的收割早稻和插种晚稻季节即将到来,全省各级党政领导机关根据以粮为纲、农业为国民经济基础的精神,从各方面加强对夏收夏种准备工作的领导,力争做到早稻适时收割,细收细打,丰产丰收,晚稻达到保面积、保季节、保质量的要求。
浙江省今年收割早稻和插种晚稻的特点是面积大、任务重、季节紧、要求高。全省早稻收获和晚稻插种面积都比去年扩大20%以上。同时早稻密植程度比去年高,生长比去年好;晚稻插种也要求高标准高质量。这一切使今年收、种工作量比去年大大增加,而且这些农活又集中在十多天内完成,劳力显得特别紧张。因此,今年收好早稻种好晚稻就成为争取今年粮食生产持续大跃进的重要关键。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委员会最近指示全省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和人民公社各级组织加强领导,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全力以赴,千方百计,保证有80%以上的劳力投入主攻战线。
目前,省级各领导部门和各专区、县机关都在认真讨论如何以最大的力量支援夏收夏种。各地相继抽调大批干部深入社、队。省级机关已抽调一千五百多名干部到各重点县、社,还抽调一万多名干部深入到落后生产队,帮助他们搞好夏收夏种。金华专区各县领导干部已普遍深入到生产队。宁波专区七万多名干部和社员一起劳动一起生活,并带头使用和推广了各种新式收种工具。
在收种准备工作中,各级党委都突出地加强新式农具、农业机械的制造、推广和使用的领导。全省各工业、商业和科学文化部门,在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指导下,大力支援农业技术改造,使以插秧机为中心的收、种工具准备比过去任何一年都做得早、做得好、数量大、质量高。全省目前已制造和推广插秧机十二万多部,还有大量的收割、脱粒、耕耙、运输等工具也已运到农村。训练插秧机手和新农具手四十万多人。各地正在继续大抓技术训练,建立强大的使用新工具技术队伍,争取早稻普遍使用大镰刀、快速收割器、打稻机等新工具,晚稻基本上实现机插。
在推广使用各种新式工具的同时,温州、金华、宁波、嘉兴等专区许多县、公社根据80%以上劳力投入主攻战线的要求,对劳动力进行全面排队,尽量把劳力放到第一线。嘉兴、安吉、余姚等县正在采取挖、挤、精、换、减、归等办法,从生活福利、社办工业等部门动员和换出五万多个劳动力,充实抢收抢种队伍。
新华社广州13日讯 海南岛各地人民公社乘雨水充沛和晚造插秧大忙前的空闲时机,大力扩种番薯、玉米、高粱、粟类等高产杂粮作物。目前全岛已经播种七十五万多亩。
在主粮和杂粮并举的思想指导下,今年海南岛各地对杂粮作物种得特别多,特别早。1958年是这里夏种杂粮比较多的一年,但当时在“大暑”后全区仅种下四十万亩,而今年虽然前一个时期受到严重干旱的威胁,但各人民公社抗旱抢种,种植速度却比往年快一倍左右。受旱最重的乐东、儋县、东方等县,想尽一切办法抗旱扩种,在上月底就分别完成和超额完成了杂粮夏种计划。目前,各地在继续扩种的同时,已组织专业队伍,加强杂粮作物管理。许多扩种进度较快的地区,已开始进行第二次除草、培土和追肥。


第2版()
专栏:

  把各方面的养猪积极性调动起来
  上饶专区在大搞四级办猪场,并多方帮助社员养猪
本报讯 江西上饶专区在大力发展集体养猪的同时积极帮助社员发展私人养猪。
过去这个专区往往因为上半年农事季节繁忙,生猪生产上半年松下半年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地区在贯彻“公养为主,公私并养”方针中,忽视发展私人养猪。为此,今年一开始这个专区就在大力发展以生产小队为主的集体养猪的同时,积极帮助社员发展私人养猪。全专区养猪生产得到了大幅度增长。到6月底止,养猪达到了二百二十七万七千多头,超额二十二万多头完成了上半年的生产任务,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以上。存栏数达一百七十万七千多头,比去年同期增长71.7%。全区集体养猪由过去的30%增长到60%以上,同时私人养猪户数达到了总户数的90%以上。
上饶专区生猪生产取得高速度发展,是实行政治挂帅,切实加强对生猪生产领导的结果。地、县、公社、大队、生产队都分别成立了养猪生产领导机构,由各级书记挂帅,并有一名书记专门负责。全区五万四千多人的养猪专业队中,党团员占10%以上。各地在发展集体养猪生产中,充分运用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开展了县、公社、大队、生产队“四级建场”运动。全区县、公社、大队、生产队等集体养猪场,迅速由去年的一万多个增加到二万七千多个。在加速发展生产中,各地狠狠抓住了繁种、饲料、防疫等环节。各养猪场都把母猪生产放在首要地位,采取“见母就留,先留后选”的办法,增加母猪五十七万多头,完成了全年任务的105.6%。
在饲料方面,各场都建有饲料基地,组织开荒,大力利用零星土地,使每头猪平均有饲料地达到一分二厘。此外,还利用山塘、水库种植水生饲料,并抓住叶草茂盛季节,组织群众采摘野生饲料,从而保证了饲料需要。在防疫方面,各县、公社、大队、生产队都设立了兽医机构,形成了一个防疫卫生网,有效防止了病疫。
实行一手抓公养,一手抓私养,以公养带私养,上饶专区采取了许多措施帮助社员发展私人养猪。各级党委对一些群众提出的仔猪、资金、饲料、时间问题都作了切实的安排。猪源由集体养猪场供给,对暂时无法付款的社员,采取了发放养猪预购定金、分期付款、先养后付和卖猪时无息还本等办法扶助养猪。今年1到6月份,全区供应群众仔猪二十四万多头。饲料问题,除平均每头猪有一分二厘饲料地外,除自留地外,每养一头猪供给三十斤精料。在饲养时间上除规定完成包工任务的多余时间由社员自己支配外,每月有三天时间可以从事打柴、搞饲料。各项问题的合理解决,激发了社员养猪的积极性,形成了人人动手,户户养猪的群众运动,现在全区90%以上的农户都养了猪。(附图片)
浙江瑞安县各人民公社大抓青饲料生产,充分利用河港、水池繁殖水葫芦和水浮莲等。图为马屿人民公社社员在采集水浮莲 新华社记者 沈楚白摄


第2版()
专栏:

  能种多少,就种多少
  本报评论员
最近,全国很多地区下了雨,对于抢种、补种夏播作物非常有利。我们应该抓紧时机,抢种、补种,把能种的土地都种上,能种多少就种多少。
有人担心季节已晚,怕种了没有收成。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当前季节并不算晚。南方地区还能补种夏播作物。北方地区抢种、补种早熟玉米、甘薯也来得及;至于小谷子、荞麦、胡萝卜、蔓青等晚秋作物,现在正是播种时候,而且一直可以种到“立秋”。对于季节的利用和认识,必须从具体情况出发,不能机械地看待它。在正常情况下,应该力争适时播种,不误农时;可是,当有些地区因为旱、涝灾害等等原因,未能适时播种的时候,就不能机械地强调季节已晚,而应该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抢种、补种。因为种上总比不种好,多种总比少种好;少种只能少收,不种就根本没有收成了。在某些地区播种某些作物,从最适当的播种时间来说,虽然稍晚了些,但是,只要发挥主观努力,加强田间管理,精心培育,多下功夫,还是可能保产保收。即使经过人们的努力,达不到预期的产量,但也会有收成的。每亩如果收不到二百斤,收一百斤、几十斤也是好的。即使从最坏处着想,收不到籽粒,也能收到大量的秸秆作饲料。总之,我们应该采取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精神,发挥主观的最大努力,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提供的一切可能性,实现多种多收,力争秋季丰收。
“七月金,八月银。”现在正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性季节,是争分夺秒的时候。能早种一天,就能增加一分收成;能多种一亩,就能增加一亩收成。凡是没有完成播种任务的地区,要像打仗一样,集中一切优势力量,突击抢种,能种什么就种什么,能补什么就补什么。凡是已经完成播种任务的地区,也要充分发动群众,用大搞间作、套种和广种“十边”,“找缝插针”等办法,千方百计扩大播种面积。只要领导干部能深入生产第一线,参加抢种,领导抢种,动员全党全民一齐突击,夏种任务一定能完成得又多又快又好。


第2版()
专栏:

  长打算 短安排 算大账 算细账
  榆树县安排四季供应饲料
本报讯 吉林省榆树县生猪生产逐年逐月不断提高。去年,全县生猪存栏数比1958年净增一倍多。今年6月末统计,全县存栏生猪又比1959年末净增80%左右。
榆树县养猪业高速度发展的首要原因,是中共榆树县委坚定地贯彻了“公养为主,私养为辅”的“两条腿走路”的养猪方针。从去年以来,由县到公社,由管理区到生产队,逐级办起三千多处规模不等的大中小型养猪场,同时大部分社员家中都养有一两头猪。
榆树县养猪业能高速度发展,是县委充分发动群众,采取各种办法,周密安排了饲料生产。在解决饲料问题中,各养猪场都本着长打算,短安排的原则,既算一年所需饲料的大账,也算每个时期需要饲料的细账,既算各种猪需要的精细饲料账,也算各种猪需要的青粗饲料账,分类分月地制定规划,计划生产。主要办法是按各种农作物和野生植物的生产特点,将全年划为四个生产期:(1)春季建立饲料基地。今年全县抽出一千多名劳力,采取开垦荒地,利用零星土地等办法,种植大豆,高粱,白菜,萝卜等近二十万亩。按全年养猪计划计算,平均每头猪将近二分饲料地。(2)夏采。利用夏季各种野生植物丛生的有利时机,大量采集各种野草,通过粉碎、蒸煮等,加工成各种霉酵饲料。(3)秋贮。贮藏各种农副产品和野生植物,制成青贮饲料。(4)冬加工。在冬季将各种农副产物和野生植物加工成饲料。全县共办起三百多处饲料加工厂。由于采取上述措施,每头猪全年占有青粗精料二千斤,基本保证了供应。由于饲料多样、充足,各养猪场普遍作到了根据猪的大小和种类,分别供应不同数量、质量的饲料,满足了生猪发育需要。
为促进生猪生产高速度地发展,各养猪场都大大加强了经营管理和防疫工作。在生产管理上,按猪的大小、公母、强弱,实行分群分圈管理和单槽饲养,并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使饲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疫病防治工作上,全县已建立了一个严密的防治网。过去,每逢春季,猪瘟发生,大批死猪,今年已基本控制和消灭了各种猪瘟疫,使生猪死亡率由去年的5%降低到今年上半年的2.3%。
在经营分工上,县社级养猪场以养优良种猪,繁殖仔猪为主,育肥为辅;管理区、生产队养猪场以育肥为主,发展商品肥猪;公共食堂以自养、自育、自给为主,争取多余,卖给国家;社员家庭每户养一、二头猪,育成全部卖给国家。因而,今年上半年全县又育成肥猪四万多头,提前超额完成了向国家出售生猪的计划。


第2版()
专栏:

  介绍我国良种乳牛——三河牛
  本报记者 白树廉
多少只羡慕的眼光,会聚在你的身上,
凡是认识的都伸出指头,为你鼓掌,
畜牧科学的讲坛上,已经贴出你的红榜,
匿名隐姓几十年的三河牛哟,
你今天扬名天下,声震四方!
这是流行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国营农牧场职工中的一首赞歌。从这支歌子里,人们不难知道三河牛是多么讨人喜欢的好品种啊!
第一个国产乳牛良种
在几年前,三河牛还是草原上普通的牛,而今天却以我国国产良种的资格,走进世界良种乳牛的行列。在我国各高中等农牧院校和畜牧兽医学校介绍我国乳牛品种的教材中,它又占居了首要地位。
一个优良牲畜品种的构成,应具备许多条件:适合国民经济的需要,遗传力强,生产性能高,能适应环境;此外还要求体质外貌一致和有一定数量,保证自群繁育。
我国是否有具备这样一些条件的乳牛品种呢?这是七年前,特别是解放以前好多人始终未弄清楚的一个问题。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了找到这样一个理想的乳牛品种,曾在1954年6月到1955年间,在内蒙古和黑龙江地区,进行了艰苦的乳牛品种调查工作,并且终于发现了这样的品种,这就是内蒙古的三河牛。据中央农业部畜牧兽医总局的同志说,目前全国已经发现包括三河牛在内有八个优良乳牛品种。在这些品种中,不论从数量或质量上看,三河牛都首屈一指。因此,去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家畜家禽育种工作会议上,中央农业部正式确定三河牛为我国国产优良乳牛品种,并决定在全国大力发展。
是劳动人民辛勤培养的
在一个初夏的大好天气里,我们到距离边疆城市海拉尔七十多里的国营谢尔塔拉种牛场作了一次巡礼。这是呼伦贝尔草原上三十多个以培育三河牛、三河马为主的农牧场之一,共有五个分场,每个分场都饲养着几百头三河牛,全场共有二千三百多头。谢尔塔拉分场的牛舍建筑在场部东边,我们一走进牛舍便立即被三河牛的雄姿吸引住了。那毛色黄红点缀着白花的乳牛,高约四尺半,体长五尺多,胸围足有八尺,乳房沉甸甸地垂着,像个大酒篓。据牧场同志说,由于精心饲养管理,它的平均奶产量每头每天在二十公斤以上,平均乳脂率达4.1%。在广阔的草场上,牧场的种公牛这一天照例地拉着爬犁在运动着。这些三河种公牛,个个膘肥体壮,牧场同志指着其中一头告诉我们:这是037号种牛,体重一千零七十公斤,比一般荷兰种公牛和短角种公牛重二百多公斤。我们走进产房,巧碰上几个接产员在为一头湿漉漉的初生牛犊过磅。“三十八点五公斤”,司磅的告诉记录员。“一生下就这么大?”一道参观的一个同志惊讶地说。“这还算大?还有一生下来就有五十多公斤的呢。”接产员们这样补充了一句。
牧场几位研究三河牛的专家,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三河牛的历史。三河牛,目前在全国约有十万多头,其中七万多头分布在呼伦贝尔盟境内额尔古纳旗的根河、得勒布尔河、哈布勒河流域和滨州铁路沿线一带,因此就称为“三河牛”。优良品种三河牛,是我国勤劳的蒙汉族人民六十多年辛勤劳动的成果,主要是蒙古牛和苏联西门答尔牛的各种优点和特点的汇合与结晶。远在1898到1905年,帝俄修建中东铁路时,由西伯利亚一带输入一批西伯利亚改良牛(西门答尔牛和西伯利亚本地牛的杂种)和纯种西门答尔牛来改良当地蒙古牛。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后,又引入少数荷兰牛进行改良,因此,三河牛同荷兰牛还有一点血缘关系。
呼伦贝尔草原上,河流纵横,土质肥沃,又生长着繁茂的优良牧草,很适宜放牧。但是,这里气候异常寒冷,全年气温有七个月都在零度以下,最高温度为三十五度,最低为零下五十度,温差悬殊,变化无常,这种自然环境,对于形成三河牛这个既耐寒又耐热,适应性很强的品种,起了很大影响。
解放以前漫长的日子里,世居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蒙、汉族劳动人民,被流亡我国的帝俄贵族雇佣为日本帝国主义者服役,虽然长年累月地放牧牛群,培育改良乳牛,但优良品种一直未很好繁殖起来。解放以后,作了国家主人的各族人民,在党的高速度发展畜牧业方针指导下,积极发展草原上的良种牲畜,特别是从1954年开始,国家大力收购分散在民间的三河牛、马,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建立起成群的三河牛、马饲养场。同时对三河牛进行了检疫、治疗及整顿畜群等一系列工作,从而使三河牛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提高。
“宝贝”出在我们祖国
我国过去的一些乳牛饲养业者,把荷兰牛、英国短角牛视如珍宝。实际是这些人让重洋轻土思想迷住了眼睛,没有看到真正的“宝贝”就在我们自己的国家里。
内蒙古自治区和呼伦贝尔盟国营农牧场管理局的同志们告诉我:呼和浩特大黑河乳牛场的荷兰牛、短角牛奶产量虽然较高,但乳脂率低,只有3.6%和3.8%,同时娇嫩多病,抗寒、耐热能力都很差。而三河牛由于生长在严寒的呼伦贝尔草原,所以能抗寒,耐粗饲,少得病,容易饲养。同时,在炎热的南方也能适应。不管寒带热带,只要能改善饲养管理,它就能在那里大显身手,表现出很高的生产性能。呼伦贝尔盟牧区人民公社饲养的三河牛,一年四季主要依靠自然放牧,由于饲养管理过于粗放,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在一个泌乳期平均只产乳一千七百到二千公斤。而各国营农牧场的三河牛,夏季放牧,秋冬春季舍饲,并贴喂青贮和精料,一个泌乳期平均产乳量就提高到二千六百到三千公斤,有的高达五千六百公斤。北京、广州、武汉等地,饲养管理更加科学了,饲料多样化,供应及时,特别是在南方,四季常青,全年可吃到青草,因而生活在这些地方的三河牛奶产量有更大的提高。据内蒙古国营农牧场管理局的同志说,由呼伦贝尔盟引入北京双桥农场的三河牛,一个泌乳期的平均奶产量是四千七百九十五公斤,最高的是七千四百公斤。繁殖更多的
三河牛
1957年以前,内蒙古自治区以外的各省,对三河牛多不了解,那时只有广东省和武汉市从呼伦贝尔盟输入七十三头。现在从祖国各地到内蒙古购买接运三河牛的人们,经常应接不暇,信件公函,不断飞来。据统计,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中,有二十四个省、市、自治区都推广了三河牛。现在,人们随便到祖国北方的黑龙江或南方的云南、贵州或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及某些农村公社,都可以看到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三河牛在那里繁殖发展。今年春天,在印度举行的国际农业博览会上,三河牛以其独居的健美,吸引了国际观众。这一切不都是奋战在畜牧业战线上的呼伦贝尔草原上各族人民的光荣和三河牛的声誉吗。
担负着供应全国三河牛主要任务的呼伦贝尔盟各国营农牧场和各人民公社,现在更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了。他们今年给自己提出了:把三河牛的基地迅速发展起来,继续增加数量、提高质量,进一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新的战斗任务。目前,在各方面支援下,他们一面继续新建和扩建许多机械化生产的农牧场;一面积极开展三河牛的育种工作,根据三河牛红(黄)白花、黑白花、灰白花三大类型加以整顿,选优去劣,分别培育成为乳用型、乳肉兼用型。可以期望,不要过几年,将有数量比现在更多、质量比现在更高的三河牛从呼伦贝尔草原源源运送到全国各地。(附图片)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国营谢尔塔拉种牛场的三河牛群和整齐的牛舍
                呼伦贝尔日报社 孙更申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