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大搞多种经营 生产原料材料
兰州各工厂办卫星厂九百多座,生产煤、铁、水泥近四万吨
兰州炼油厂、齐齐哈尔车辆厂充分利用资源向联合企业迈进
本报兰州23日电 兰州市各工厂企业自力更生,扩大原料材料来源,掀起了一个行行业业大搞多种经营的群众运动。据不完全统计,到5月底止,全市建成并投入生产的卫星厂达九百六十三个,这批工厂生产了煤炭三万零九百七十吨、生铁七百四十吨、水泥七千九百四十二吨、砖七万六千四百二十九万块。石油化工系统职工,还试制成功三十八种新产品。
大抓原材料生产,大搞物资综合利用,是这批卫星厂的主攻目标。原材料供应赶不上需要,是今年兰州市工业战线上空前良好的形势下碰到的新问题。特别是随着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对原材料的需要量就更大。在中共兰州市委的领导下,各级党委根据不同情况,紧密结合生产需要,狠抓原材料生产。建筑工程部第三工程局一、二公司采取工地建厂、就地取材的办法,一公司已建成九个材料厂,成批生产矿碴棉、刨花板、油毡纸、氯化钙、矽酸盐、水泥、石灰等二十多种建筑材料,基本上保证了正常施工。为了使原材料的供应与大规模的基建任务相适应,二公司还和临夏回族自治州窑沟新生煤矿协作,扩建了一个年产红砖一千万块以上的砖瓦厂,新建年产一万吨的水泥厂和规模较大的石灰厂各一座,作为公司主要建筑材料生产基地,使原材料生产走上经常化。第三工程局今年所承担的建筑任务比去年增长30%以上,由于全局大抓原材料生产,已提前三十三天完成了年计划的一半。兰州市西固区各工厂企业,大搞综合利用,也有效的解决了原材料供应不足的困难。这个区办起的六十九个卫星工厂,利用大厂的边材废料、废渣、废液作原料,生产出铁、电焊条、钟表油等三十多种产品,推动了全区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截至5月中旬,全区工业总产值已完成全年国家计划的50.7%。在大办卫星厂中,许多工厂企业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全面规划,分期、分批作战。并采取“三定”(定厂房、定设备、定人员)、“六边”(边规划、边行动、边建厂、边生产、边巩固、边提高)的办法,建一个落实一个,对促进生产起了很大作用。
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把办卫星厂作为“试验田”,使大型企业逐步向联合企业方向发展,是兰州市大办卫星厂的另一个特色。兰州通用机器厂主要是生产抽油机、洗井机、通井机、水泥车等采油设备的工厂。为了结合生产需要,逐步向联合性企业发展,今年这个厂制订了新建二十八个卫星厂的规划。其中除给天水专区包建八个农具修理厂,支援农业技术改造外,其余炼铁、炼钢、轧钢、耐火材料和建筑材料、辅助材料等二十个卫星厂是为本厂扩大再生产和基本建设服务的。为尽快实现这个规划,厂里将这批卫星厂的修建和扩建任务,作为“试验田”分配给各职能科室和车间,分工包建。党委全面领导,各级干部以身作则,深入实际,总结经验,及时解决具体问题,收到良好效果。目前,已建成投入生产的有轴承、炼焦、电焊条、水泥等十个卫星厂和车间,仅5月份的产值就达一百零三万余元。其他主要原料、材料和燃料,也将在更大范围内由本厂生产供应,为该厂进一步发展成为联合企业奠定了基础。
本报兰州23日电 兰州炼油厂大搞多种经营,办起一整套机械工业、仪表制造工业,自己武装自己。目前全厂已形成九个系统,建成了八个以大装置为核心的生产基地,使现代化的石油企业发展成为联合企业。
兰州炼油厂自从1958年完成第一期建厂工程以后,为了加速二期扩建工程,自力更生,自制配件设备,把原来仅仅担负维护检修的仪表室和机修厂,变成既搞维修又搞制造的仪表厂和机械厂。此后,在这个基础上又扩建了铸工车间,建起了一个完整的锻造、铸造、热处理、钢结构加工、金属加工、金属浇铸等机械设备和仪表制造体系。
在生产方面,这个厂本着综合利用、多种经营、一厂多能的方针,大搞群众运动,土洋并举,大办卫星工厂。现在,他们已经办起了硫化油、异丙基苯氧化以及各种添加剂、石腊氧化、醇类、硫酸亚铁等三十多个卫星工厂。这些厂环绕主要生产装置,利用生产中的副产品、废气废水等进行加工,不仅生产出各种燃料油、润滑油等石油产品,而且还生产出了六七十种贵重的化工产品。在这个群众性大办卫星工厂的基础上,这个厂根据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提高产值,增加品种的原则,又进行了全面规划,根据各生产装置的性质和特点,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这样,就使全厂形成了各种添加剂、耐高温润滑油、低凝固点润滑油、高级醇、溶剂、气体综合利用、石腊综合利用、酸渣碱渣综合利用、综合性综合利用等九个系统;并以原有生产车间为基础,发展成八个生产基地。使石油工业和化学工业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互相利用,互相促进,形成一个石油化工综合性生产的企业。
本报讯 齐齐哈尔车辆厂在
“一业为主,一主多从”的方针指导下,正在向联合企业发展。
随着国家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这个工厂的货车产量猛增,原料、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的需要量越来越多,为保证货车生产,这个厂的党委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从生产需要出发,以车辆生产为主导,以发展钢铁材料为中心,大搞多种经营和原材料的综合利用,建立原材料基地。在很短时间内就建成了五十三个小型工厂,生产出大量铸件、生铁、焦炭、水泥、耐火材料、水玻璃、球墨机、混砂机、造型机等产品。还利用炉灰、炉渣、废砂制作了盐酸大块、空心楼板;并从煤气站煤焦油中提炼出了轻柴油、重柴油、沥青等。不仅保证了工厂主要产品——货车生产任务的完成,而且给逐步向联合企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为了尽快办起更多卫星厂,工厂党委采取了下任务,定时间,各单位实行包建厂、包生产、包管理、包生活的办法。因而,从科室到车间,迅速掀起了一个大办卫星厂和多种经营的高潮。全厂仅两个月的时间,就生产出铸件六百四十六吨、焦炭一千四百八十五吨、电机五十三台,以及水玻璃、锻件等五十多种产品,有力地保证了完成工厂主要产品——货车的生产计划。
这个工厂在大搞多种经营和综合利用中,贯彻了从生产出发,用什么办什么,缺什么搞什么,有什么利用什么,能够办什么就办什么的原则,既抓住重点,又遍地开花。过去,这个工厂的大部分组装货车的铸钢件、铸铁件都靠外地供应。1958年各兄弟工厂的生产任务大大增加,不能继续供应。他们就抽出几名老工人作技术指导,动员职工家属参加劳动,建成一个年产五千吨的铸铁卫星厂,解决了铸件的供应问题。
最近,厂党委根据省、市委指示,决定把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群众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在现有基础上,大干、特干,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把这个厂发展成为车辆、钢铁、化工燃料、建筑耐火材料、副食品五大生产基地的联合企业。(附图片)
兰州建筑工程部第三工程局一公司职工用土机械生产出大批油毡纸,除满足自己的需要外,还能供应其它建筑单位
新华社记者 成守贤摄


第2版()
专栏:内蒙古通讯

土法上马以后
内蒙古日报记者 何万波
离大平炉、大高炉不远的地方有个综合利用工段,跨进工段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左一堆、右一堆的废料,简陋、低矮的厂房,搭成伙的土机器,小窑灶,小炉子……有人说这是一家“穷大院”。但院里却有着述说不完的奇迹。
这是包钢生产企业公司预制厂的工段。在这儿,敢想敢干的人们正靠那看来简易的设备制造着有用的产品。经过他们的手,高炉矿渣变成了保温材料,破烂木头变成了纤维板,废钢板边制成了钢筋,木屑造出了酒精……看到这些,人们才知道这“穷大院”却是最富有的。这里生产的产品,都用在包钢建设上了。
是腿,还是尾巴
听说,包钢土法上马较早的要属这个综合利用工段了。但不知是因为顶事还是碍眼,从成立那天起就引得人们议论纷纷。
喜欢它的人说这是一条腿,认为要多、快、好、省地建设包钢,有洋就得有土,洋土结合,两条腿走路。另外一些嫌弃它的人,说这是土尾巴,主张干脆一刀割断。他们的理由是,包钢既然称得上是现代化大企业,设备也都该是“大”,“洋”的,拖上这样个土尾巴,不是太难看了吗?……
可以想像,在这样争论里,综合利用工段的成长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开头,段里仅有十八个同志,都是搞建筑的,对搞生产是外行。当他们接受了任务,自力更生来生产材料的时候,眼前还明摆着一大堆困难:原料没有,设备缺乏,要造的产品又是工地急需的,期限很紧。但他们说,工人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形势要求从土法入门。于是,他们真就迈开土“腿”,快步走上了综合利用的路。
最初,他们由废料堆里找来材料,搭起第一座土电炉,修上电焊箱,又由钢铁厂搜集来筛剩下的焦炭、小石灰石块,几天工夫就炼出了电石、电焊条。紧接着,他们又搞出了几样新产品。这样,综合利用的思想也开始在段里萌芽了。但有些人见到土法制出的产品,却连连摇头。一天,有个同志冲着工长边清波说:
“老边呵,这真是胡闹,企业公司怎末开起杂货铺来啦?”
“工地需用这些东西呵!”
“得打打算盘”那个同志说,“我看准是成本高,质量低,不合算……”
那时候,“土”、“洋”之争是激烈的,争论的焦点就在这个工段上。这影响到老边和其他的伙伴不禁犹豫起来。散伙罢,那就会影响工程的进度;不散伙罢,有人却在劝阻他们歇业。正在进退两难的时候,党组织出面来给撑腰了。党委书记告诉边清波说:“综合利用是毛主席给咱们指出的路,咱们干得对,要坚持干下去!”这样一来,工人心里就亮堂起来了。
大家干 大家想
于是,你找原料,我钻理论,他造设备,一个大搞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和大闹技术革命的风暴很快就席卷了整个工段。
预制厂急需氯化钙。边工长跟小泥工作起试验来。头晕、呕吐,甚至被熏倒了,他们还是坚持试验。到底试制成功了。可是谁也没见过怎样生产。他们就派人到天津化工厂去参观学习,一看,那里的生产设备都是“洋”的,一个电解箱就有一间屋子大;再一打听,设备一时还订购不到,操纵这种设备的技术工人也得培养一、两年。“洋”的是一时指望不上了,怎末办?用土法。从参观那天起,这几个人就一直在琢磨,不知费了多少苦心,终于用“洋”道理琢磨出一套土设备图纸来,只差一个电解箱不好解决了。
夜晚从化工厂参观回来,他们躺在旅馆的床上还在嘀咕对策。老水泥工夏梦臣,白天特别把那个电解箱观看了一阵。这会儿他思索着:那电解箱是用陶瓷做的,……他突然喊道:“哎,有——啦!他告诉边工长说:“电解箱可以解决了,用水缸!”边清波跟他兴冲冲地打开了电灯,在深夜的灯光下,设计出来最后一个设备:水缸底下钻个眼,上边封闭好,里面搁电解板——这就是他们的电解箱。
新产品很快投入生产了。氯化钙送到了最需要的工地上。
这期间,土法在那座小电炉上也开了花。除了炼电石、电焊条以外,有人炼出了锰铁,又有人炼出了金刚砂、矿渣棉……
这条路走对了
综合利用工段在蓬勃发展着。它试制生产出来的新产品,像开不败的花朵一般鲜艳夺目。红5月里,公司为搞好综合利用派来了技术员,专门组成一个建筑科学研究室。边清波跟他的伙伴也是这个机构的研究员了。他们的工段已增加到一百多个人,不少家属也参加到段里来生产。
新来的技术员把他们的试验室放在车间里。他们跟工人一起,同试验,同劳动,当一件产品试验成功时,工人们已经掌握了技术,马上就大量投入生产。
看这情形,“土腿”也能快步如飞。原来要割“土尾巴”的人,现在也习惯使用这条“土腿”走路了。
到包钢来参观的人,看了大平炉、大高炉过后,总要顺便观光一下这个工段。大家共同的观感是:土法顶用,走综合利用的路好。
初夏的太阳照进建筑科学试验室,试验室的桌子上搁着一份新打印好的综合利用规划。规划种类之多是惊人的。而这份规划却正在这个热火朝天的工段里被人们实现着。这里的技术员和工人有着共同的心愿和快乐。这心愿从他们合编的一段快板里洋溢出来了:工地需要啥,我们生产啥,土法上了马,越干劲越大。
…………


返回顶部